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恍惚的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恍惚的人读后感10篇

2017-11-11 21: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恍惚的人读后感10篇

  《恍惚的人》是一本由[日] 有吉佐和子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恍惚的人》读后感(一):且行且珍惜

茂造无疑是痴呆老人中幸福的。患病后儿媳竟然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给他擦身子换尿布。昭子随有过怨言但最终处理好了工作和照顾茂造的冲突,并且竟然觉得得心应手生活快乐了许多。

茂造第一次发生意外被认为可能要死去但又坚强地活过来的时候,鼻子一酸,觉得虽然茂造因为没意识经常大小便失禁或者是没人注意到的时候独自一人出门害人担心,这些都让人伤透脑筋,甚至有时候会在半夜会被吵醒导致第二天的精神及其不佳,但茂造在的时候会让人更加安心,至少他还活着。

昭子觉得茂造是因为平时没有爱好才会得了这种病,于是更加注重自己对爱好的培养,比如说养了小植物,从家里搬到公司再从公司搬到家里。比如鼓励信利一起写写字看看书,防止到了年老的时候会像茂造那样。

敏说担心自己爸妈会有老的一天,但爷爷去世的时候敏也希望返老还童的爷爷能多活一阵子,即使他真的给自己的妈妈添了不少麻烦,但他至少是这个家中的一员,有他在,大家庭才会真正的完整。

相比于九十高龄还健健康康读书看报去老年活动中心的老人,茂造是不幸的。但相比于那些生了病被子女嫌弃的老人,茂造确实最幸福的,生病后不认识儿子却只认得之前一直被嫌弃的儿媳,儿媳竟也不计前嫌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照顾他。

是啊,如今各种各样的老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子女也都有。作为子女,不让老人孤单,不让老人无助,时刻的陪伴也许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即将老去的我们,独立、上进、拥有爱好,也许会让我们看起来更年轻些。

不管怎样,人生就这么一次,不管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都应该多一些真诚与爱,才会收获离去时的平静。且行且珍惜!

  《恍惚的人》读后感(二):如何面对老人和面对即将成为老人的自己

恍惚的人不同于其他日本推理小说,我看的比较慢,当然身临其境并且思考得深刻。

就昭子作为一个日本已婚女性,还坚持在律师事务所做文件录入二十年,不肯放弃自己的工作,完全从大流成为家庭主妇来说,她是位很有想法的女性。

但是婆婆突然离世,发现公公又老年痴呆,只认识自己和儿子敏之后,这个家庭几乎全靠在她身上。

丈夫妹妹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让她恼火不已。

她照顾公公,种种困难,都有不上心,或者拍腿说不管的时候,但是她仍然照顾着公公,比老公这个亲生儿子都尽心尽力

老龄化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老了以后,行为不便或者脑子不清楚之后,世界对你是怎么样的。

你躺在床上,听着儿子媳妇的抱怨,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己也觉得荒凉。

可是这些可能是个循环,一辈老的,一辈新的。

以前跟人讨论,如果自己得了治不好的癌症,怎么办?

当时我们几个人的答案几乎都是,自己解决,不拖累家人。

过分洒脱的答案,不知道真遇上了能不能做到。

人生有很多事无法控制,发生意外,和变老。

这些只能求周围的人心态好点儿,哪一样,当事人都可能感受不到痛苦了,痛苦的只是清醒着的人,越清醒,越痛苦。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能为自己老后脱离儿女,独立生活,做出经济计划,互相不造成负担,我觉得其实是很好的状态。

好像对于我来说还太早了,但是这本书确实是可以时时提醒人反思的书,赞!

  《恍惚的人》读后感(三):返老还童

奶奶成为了可爱的恍惚的人后,从图书馆的书架上再次拿起了这本书。父亲兄弟姐妹都已年过花甲,照顾鲐背之年的奶奶时的力不从心恐惧,其实不再年轻的我也是可以感同身受的。面对恍惚的老人们,惊醒衰老已经在我们人生的延长线上严阵以待。科学文明为人类延长了生命,可生命的质量不见得同时得到提高。
和书中昭子一起感悟到的是:照看恍惚的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牺牲精神,最好能有成就感作为支撑和激励。当老人出于信任满足而冲你微笑的时候,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或许可以成为唯一正能量的支持。让自己的视线跟随他们,努力倾听,也许可以不期而会他们世界里的美好之物。
同立花家一样,我们也算是见证奇迹的一家人。“只有人类能无限超越人类”,生命是值得敬畏的。那些年迈体衰且恍惚的可爱的人们,一定都有着即使给别人添麻烦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所以无论如何都希望可爱的奶奶得以在我们的陪伴下笑容满面
喜欢《恍惚的人》这个书名,也喜欢作者淡雅清理的文笔。沉重的氛围中不失恰到好处幽默。是一部看后激发思考的好作品。每个人都在朝着人生的延长线上生长着,没有只长寿而不衰老的人。祈祷等我变得恍惚的那天,依然记得对照顾我的陌生人报以微笑。

  《恍惚的人》读后感(四):关于人生和轮回的力量

这本书是作家有吉佐和子的作品。这部作品是在向所有年龄的人提出质疑。通过一个家庭的变故,以及一个老年痴呆的老人给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带来的心理变化来讲述这个有关人生的故事
这部作品探讨了如何以人的立场来面临、度过这谁也无法便面的并经过程——老化。
我们的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化,我们每一个人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这是我们想逃避也无法逃避的责任
也许你现在会觉得人生迷茫,可你看看这本书,就会发现,人生其实真的很短暂,或许等你下一次思考人生的时候,就已经垂垂老矣。那个时候,你所要面临的,可能不再是人生的意义,而是如何不成为别人负担的活下去。
这本书值得每个人看看,你可以通过它提前思考,当你的父母老去时,你要如何面对,当你自己老去时,你要如何生活?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些,一定就不会再迷茫,而是抓紧一切时间,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

  《恍惚的人》读后感(五):用行动坚守

    让百姓生死不能自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额想法;但现代医学也很厉害,让老人生死不能自主。我们都有老去的一天,生命的长度和生活的宽度是否可以一箭双雕呢。
    靠着最先进的医疗手段,早已失去了视觉听觉的老人,靠着通向鼻子的吸管摄取流食,却也延长了十几年的生命。这真是个复杂的问题。生,还是死。老人没有权利选择。巨额的医疗费压得子女透不过气,一起商量好等老人断气的那一天摆酒设宴,好一番庆祝。看似残酷的行动,却又那么真实地发生着。
    有吉佐和子用一个最平凡而真实的故事,映射出1970年前后日本社会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这一时期正值日本女权运动兴起,一个负担着房贷的工薪家庭,妻子丈夫双双工作,独子面临着大学入学测验的压力。人家家里都是婆媳问题不断,这家却是“公媳”问题严峻,不,或者说,公公和谁都不太能和平的相处,处处挑刺,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健康的顽固老头儿,婆婆倒是有着明治时期女人的特点,温柔懂礼。为了缓解矛盾效仿北欧式家庭,同院不同房,保持着送热汤不凉的距离各自生活着。
    这样的一个家,被婆婆的突然离世变得不平凡。那天,婆婆出门做了头发,化了妆,回到家里以最幸福的姿态安详地离世了。在大家都为婆婆没有经历一点病痛就去往天国二感到安慰时,公公茂造却突然痴呆了。
    痴呆的老人,乐观一点说,像是返老还童,能给家人带来一些快乐新鲜感,往坏了说,确实不得不承认的负担。痴呆后的茂造不再像之前那样脾气火爆见人发飙,这点让媳妇昭子非常欣慰。也会看着路边的花花草草微笑,也变得不再挑食,也学会了拆厕所和把排泄物涂满榻榻米……即使这样,丈夫和儿子不负责的冷谈态度却没有打退昭子的信心相信只有自己能让老人安享晚年的信心。
    说来昭子并不是十分温柔善良性格,只是万千昭和年间的一名女性,倒也特殊,承担着一家的大小事宜。面对生活的艰难,不想那么多,顺流而行,这是昭子的生活态度。可事有不如意,公公茂造老人在某一天悄然长逝。
    “要是再让他多活一阵子就好了”。
    说这话的孙子也多少带着一点不舍吧。
    的确,老,是这世上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难题。也不是害怕容颜的憔悴,也不是觉得夜晚太过孤单。只是容易被嫌弃,被抛弃。如果有一天但我们成为老人,患上阿兹海默症,谁都不愿被子女无情地送进老人院,谁都渴望与家人一起度完生命的尽头。能做到的人太难,像昭子一样把自己的本分进到最后一秒,没对公公发过一次火。
    想起了日剧家族狩猎里松雪泰子的话,所谓家庭,并不是那么温暖的地方。与那些温暖相比,争吵,推诿责任,才是家庭的常态。或许,家庭的存在只是为了有一个可以发火的人。然而,在这种逆流中把家庭用力经营的人,结局也一定是温暖的。
    我还小,无法像昭子那样,看到老人悲惨的境遇也无法自己老后的样子。这么说来,昭子的坚守也有一部分是为了不让自己老后遭到不好的境遇。是在为孩子做榜样啊。面对生活的不幸,那些大道理都是没用的,不如一顿热饭来的踏实。父母老后,我也一定会像昭子一样坚守。

  《恍惚的人》读后感(六):恍惚的人

第一次阅读关于老龄化的书,也因此开始正视老龄化的问题。
本文以昭子的视角描述这个看似离奇又合乎常理的老人问题。其中出场的很多人,包括各个年龄层,反映了社会上对老龄人的不同态度。
敏(准备高考的孩子,茂利孙子):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照顾工作,不想过多关心。从父母对爷爷的繁琐的照顾生活,说出了“爸妈你们千万不要活这么久”,到最后茂业去世后,他对昭子说“如果能让他再活久一点就好了”
信利(公司副科长,五十多岁,茂利儿子):以工作为重心,并经常以工作为由,晚上不照顾茂利。茂利不认得信利。当茂利开始痴呆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去世的心理准备,他认为妻子可以照顾好他,能让他平安地度过最后的整个老年即可。
光子(五十多,居远地,茂利女儿):并不想照顾茂利,觉得他活到现在已经没有遗憾,已经把他当成是离世之人。某次茂利病危,光子赶来给他送终,不料茂利痊愈,“光子一个劲的抱怨浪费了一张火车票“
昭子(五十岁,上班族,茂利媳妇):只有她一个人一直在照顾茂利,虽然中间也有苦有累,曾经也想着让他快点死去,但是当他真的病危之时,又十分的慌张,当时只有想要把他救活的想法。当她慢慢习惯照顾茂利的生活之后,他就有了一种必须要让他活下去,直到安乐死的想法。
照顾老人真的是一件很繁琐很痛苦的事情,毕竟小孩是可爱的(茂利老去的同时也是回归小孩的样子,文中多次提到了茂利和敏的对比)在衰老面前,老人也变得笨拙、愚蠢起来。昭子的一直坚持,不断地了解老人的情况,最后也使得茂利能够安乐地度过最后的一段时光
作者说过”即便我年迈体衰,但是我仍然想要活下去,即便会给别人添麻烦,我仍然想要活下去。“或许这就是本文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吧。
在茂利死去的时候,她头脑清晰,有条理地利索地办好所有的程序,等到吊客散去,”就在那一刻,昭子的眼泪夺眶而出,良久,她才意识到自己哭了。她紧紧抱着鸟笼,仿如雕塑一般,一直呆坐在那里“
当有一天我们老了,头发白了
手脚不再灵便,思维不再敏捷
谁会心疼我们脸上衰老的皱纹
现在的我还年小,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就像敏说的那样,还是要让他一直活下去吧,虽然自己很怕去照顾老人,但是还是要心存善意,心存感激地让他们活下去,毕竟他们已经为家庭和社会付出了大半生了,家庭和社会也必须要为他们负责。或许这样,自己才能够踏实地过生活吧。

  《恍惚的人》读后感(七):每个人都需要直面的问题

    两天时间把《恍惚的人》看完了,其实自己不是个爱看书的人,买来大半年的书,却到了前天才拆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太多的老人长寿但衰老至极。突如其来的变故,促使一个家庭也被迫发生改变,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的。
    每个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看着面前“恍惚的人”,似乎就能看到人生延长线上的自己,内心无比的惶恐与不安。可是,不管你如何担心老去的那一天的到来,它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你的生活,你不能拒绝,你也不能退缩,你能做的,就是勇敢地去面对,去拥抱生活。

  《恍惚的人》读后感(八):直面老龄化的困惑

最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这本小说的主题一个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问题,城市老龄化。也许不少在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城市的人已经有所感受:现在我们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了。公车上、地铁上、大街上,老人的数量和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这个问题看似和现在年轻的我们毫无关系,但是实际上从文中“延长线”这个词语的视角来看,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老龄化的问题。
和战前的日本不同,战后日本更多的妇女走上了社会,开始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女主人公昭子就是这样一位现代职业妇女。由于丈夫并没有在家务上帮助昭子,因此相比一般的家庭主妇昭子更忙碌一些。正当她将走入人生半百的年纪之时,摊上了婆婆去世和公公变痴呆的大事,这让她不可避免地直面老龄化问题,在丈夫的不管不顾下,她只能全盘接过照顾老人的重任,也使得她更加日夜操劳,晚上睡不好觉。更为严重的是,昭子开始意识到了一个显而易见但通常都会忽略的问题:生老病死,人总会衰老。对于衰老和变成和她公公一样的痴呆的恐惧,让她对人生的晚年感到了焦虑。然而在文中中盘,公公患上急性肺炎濒临死亡,在昭子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竟然奇迹般活了过来,这让昭子重新燃起了全力让公公生存下去的决心和信念,在这种思想的支持下,她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所有事情,一直坚持到了公公生命的终点。
相比昭子的坚持不懈和努力,她的丈夫信利则是一个相对冷漠的人。在家庭的角色中,信利既没有照顾自己的爸爸(一方面由于爸爸忘记了信利),也没有正面支持照顾爸爸的昭子,经常都睡得若无其事,仿佛家中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怕麻烦、回避责任是文中他给我最深的印象。虽然他也和昭子一样,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对未来的老年人生的恐惧,但或许是他并没怎么照顾爸爸的原因,他对于老年生活的认识并没有像妻子昭子那样深刻,也没有像她那样决定从现在做起进行规划和努力,而是更多地思索“观念性”、“哲学性”的问题。这更多是出于对自身未来的担心。
信利和昭子不同的行为在文中一开始组成他们家庭的主要矛盾,昭子心中有怨气,不但对公公,也对丈夫。但是在急性肺炎之后,昭子消除了迷惘,决心一人之力延长公公的生命。比较可悲的是,正因为如此,家庭的矛盾立刻减少。但是如果说信利的行为更容易从自私自利和怕麻烦的角度进行理解的话,那昭子努力要将公公的生命延续下去解释起来就比较困难。或许是出于作为媳妇的封建上的义务,或者是道德上的责任,又或许是仅仅一根筋地做下去,文中并没有详细解释,但是相比自己的丈夫或者自己的儿子,昭子是一个在面对老龄化问题上值得推崇的典型。
除了面对老龄化问题的困惑之外,小说还牵涉到了人的生死和衰老这个终极问题。文中昭子就感到了困惑:人取得了种种成功,繁衍后代,而最终却要落得精神病的结果,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活下去。人一出生就面临着死亡,只不过有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时候意识到了而已。就像文中的儿子敏,那对研究生夫妻,他们尽管看到了老人的现状,但是也未曾像信利和昭子那样感到了危机感。客观上来看,人到了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生存繁衍的使命而来,和其他动物一样。但是因为人有了独立和复杂的思想,在生活面前懂得如何去享受快乐,也会在死亡和衰老面前有恐惧和担忧。作者并没有给出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和答案,只是为了写而继续写下去,某种程度上和人生一样,为了活而活。

  《恍惚的人》读后感(九):衰老将至,节哀顺变

   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到那一天,谁来心疼我们脸上的皱纹?
    这是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的一部反映日本人口老龄化的作品,记叙了婆婆突然离世,夫妇俩还未从打击中清醒过来,却惊觉公公立花茂造患上了老年痴呆,女主人公从此担负起照顾公公的大任,直至公公去世。故事性甚至不是很强,但就是有一种吸引你读下去的魔力。
    虽说是记录中年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并不是单一的呈现某种生活状态,更多的是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追问,此乃本文的亮点之一。女主人公昭子,是传统的日本家庭妇女,也是职场女性。在公公痴呆之前与公公关系并不好,经常受公公莫名的刁难,无奈之下决定和丈夫与公婆分开住。但是公公痴呆之后,昭子却成为茂造唯一记住的人,他忘记了了儿子、女儿、孙子甚至是自己的老伴,唯一记住的只有儿媳昭子。用昭子的儿子敏的话说,大概是动物的本性,就算记住儿子女儿,儿子女儿也不会为他做什么,所以只记住了儿媳。多么讽刺,最后照顾自己的不是儿子女儿,而是儿媳,儿子甚至在在痴呆之后很快就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把照顾自己的任务全交给妻子,凭空让人觉得晚景凄凉。
    所幸,儿媳昭子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茂造人生的最后一年,虽然混乱,过得还算舒心。在照顾茂造的过程中,昭子与信利对即将到来的衰老产生了恐惧与逃避的心理,但是,不论逃避与否,衰老就在未来的路上等着你,避无可避。最让人感叹的是故事结束的时候,茂造过世,像一场漫长的告别,真正告别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告别的心情。混乱的葬礼消耗了人们缅怀与悼念的心情,没有一个人为了茂造的死去而哭泣,儿子信利,女儿京子,血缘上与他最亲近的两个人,都没有,甚至都没有表示对他的怀恋。反而是孙子敏说了一句“如果他能多活一段时间,就好了”,在这个时候,昭子的泪水夺眶而出,不知道是为了茂造,还是为了未来的自己。。。衰老将至,节哀顺变。。。。
                                                                    2014.5.5

  《恍惚的人》读后感(十):多做那么一点点

有吉佐和子的《恍惚的人》更像是一本娓娓道来的日记,记录了女主人公昭子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直至去世的点点滴滴。虽然只是短短大半年,但作为一个旁观的读者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个中的辛苦。很多时候,我们能对自己的孩子百般付出,对不能做到对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多一点点的爱。
有一年,我带我妈和我外甥去上海玩。 坐地铁时,我教他们两个如何买票,检票,看站点。我妈认认真真地听着,小心翼翼地学着。但反倒是我外甥学得更快。检票时,我妈还是因为笨拙的反应未能正常通过,一边的检票员还以为我们逃票。我情不自禁地对我妈埋怨了几句,她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沉默不语。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自己错了。之后每每我有不耐烦的情绪时,都会想起这件事,告诫自己要多点耐心。
最近讨论结婚的事,又和我妈频频起冲突,我说她打肿脸充胖子,她说我还没进门就胳膊肘往外拐,每次都不欢而散。为此我姐也和我吵过,最后我姐说,妈养我们两个不容易,现在她老了,她想要怎么办就顺了她的心吧。这句话后来一直记着,近来我们终于能求同存异了。
周国平说,一个人不论多大,爸妈不在,他就是一个孤儿了。20岁那年没能做到的,现在尽最大努力去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恍惚的人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