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板》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白板》的读后感10篇

2017-11-11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板》的读后感10篇

  《白板》是一本由[美] 史蒂芬·平克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9.90元,页数:5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板》读后感(一):暴行是受害者的罪名吗?

暴行是受害者的罪名,因为事件由他而起。

结语的标题是“人性,只存在艺术家的文字里”,从另一种角度说,人类的天性驾驭了我们,这种天性是由几十万年的进化过渡形成的。

白板说对优生学、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宗教信仰的偏见、阶级偏见都产生了影响,试图说明极端基因的论调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就算我们的议题从“高贵野蛮人”开始,或者从“机器中的幽灵”开始,我们从自然与社会中获取利益的手段并非一如既往受到压迫、暴力与贪婪的制约。思维从零和到正和的转变,让我们诉诸很高级别的权威,人性由此而来,它似乎应证了人类灵魂深处最豁达坚韧的部分,能够通过共情与缅怀构建自我教育的体系,构建意识中栖息的灵魂家园。

尽管有时候人性的光芒仅仅是一种艺术虚构的作品,但它却能跨越时代、国别、族别、性别进入所有经历着的内心,形成“机器中的幽灵”,开始对鸿沟、冲突、对立、衰落进行更静默的“对话”,而非肆虐的杀戮。而人性之恶也通过相通的方式,通过艺术中的放大以及比对而给有意义的剥离与披露。或许,我们都受到环境、基因、自由意志的支配,但这并非不平等的起源或者不公正的原罪,我们生命形式的丰富鲜活程度同样在受到作恶束缚的同时,受到际遇与机遇的协调与整合,从而整个时代,时代下的不同群落文明得以更适应的并存下去。

如果将人性的两面中任意一面进行剥夺,那么再精密的设计都无法使得人类社会更加顺利而不是更局促的向前发展。比如“优生学”引导社会主流的过程中,进行了德国纳粹毒气室的屠杀行为就历历在目,人类用人皮做衣服,用人的骨灰做肥料,深刻的嘲弄了我们自己,这不仅导致了几百万人无辜死于暴政,更陷入规模史前最大的战争中,不仅仅波及到殖民地,还波及到一些尚未开化的民族中。个体的语言、艺术、情感都因为胆怯而被社会论调所蒙蔽,因为太过激昂的“等效”的鼓吹而失去内心的审判的标准。似乎对人性中豁达、包容、共鸣与正视的占有是一种双重矛盾的冒险,因为“闪电战”是德国主导的二战趋势,它能在短时间内统治舆论,发出更强硬的国家号召。

回到白板说,我们如何矫正内心偏狭的饥渴,在侮辱性的猜忌中保留内心的净土——文学的语境尚存,则人性的积淀愈深厚。动物保留着屠杀、压制、贪婪与滥交等特性,被指是几十万年进化中获得生存优势的一种结果表现。而人类则通过建立暴力机构,建立有武装力量的政府从集体方面保护我们的安全,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大调整,我们不仅有国家形式的组织,也有欧盟形式的政体,也有失去土地的国家和在流亡中靠救济完成生命形式的国际难民,这些都是我们穿透意识形态的禁锢默许诞生的人类共存形式,是人性中一个维度进行扩展的结果, 它致力于区别极端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论调。

这本书我还是没有读完,倒数第二章我没有读。总体来说,语言比较通顺流畅,翻译的很好。我买了平克的四本书,这是读完的第二本。

  《白板》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2017.2.10人性论(一)科学研究人性的四大桥梁

1、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心智与心智计算、信息加工与模块化

2、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研究认知与情感如何在大脑中实现以及什么是自我

3、行为遗传学——研究基因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

4、进化心理学——研究种系演化以及心理适应以及心理活动的目的

2017.2.13人性论(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有助于人类生存、繁荣并延续血脉的独特设计。不同的文化并非来自于不同的基因,但文化也并非与基因毫无关联,相反,文化离不开那些负责我们学习能力的神经回路。另一方面,对大脑内在机制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对学习、文化和社会化的研究,前者只是尝试去解释后者是如何运作的。

2、我们具有从众的动机,一是希望从他人的知识和判断中受益,二是能够提供行为的标准以避免无休止的争执。而且,当风俗习惯在一定范围内确定下来后,就会成为人们观念之中的现实,比如我们的货币或者法律。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的就是文化的进化过程。

3、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即人们为了生活而积累起来的技术工具和社会创新。虽然保存文化多样性被认为是有重要价值的,但事实上,文化总是处于变迁之中的,当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时,如果某一种文化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则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同化”的原因。《枪炮、病菌与钢铁》提供了一种观点,人类社会的命运既不是因为偶然也不是来自种族,而是来自人类吸收他人创新的动力,以及来自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4、关于还原论,平克认为应区分为好的还原论和坏的还原论。所谓坏的还原论,是指在解释一种现象时,试图用一种最小的或者最简单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而好的还原论,是指它不仅用一个领域的知识替换另一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将两个领域有机联系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要研究人性科学和人类的心智活动,就必须从几个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大脑的功能、大脑的实时运行、大脑活动在神经组织层面的实现方式、个体的大脑发育以及整个人类大脑的演化过程。

2017.2.16人性论(三)白板的三根救命稻草

科学的进展使得“白板论”有了三根救命稻草,也就是所谓的来自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以联结主义为核心的神经网络以及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研究。

然而,在平克看来,基因组中的基因数目与有机体的复杂性并无太大关联,而人类的自由与行动的多样性则来源于复杂的生物学构造(即基因间的交互作用);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或可对认知过程的基本成分作出解释,但仅凭它们自身却无法解释思维与语言(包括定义、创新、量化、递推等),而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如何设置网络内部的先天神经线路进行的;神经可塑性并非具有神奇的魔法功能,它仅仅是学习和发展的另一种表述,另一方面,大脑中的所有事物也并非都源于感觉经验。

平克反而认为基因组学、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神经可塑性是与复杂人性相符的。当然,这种本性并非严格按照程序设计而不受任何信息输入的影响,以及不受文化制约或被赋予所有概念和情感的所有细节;相反,复杂人性是一种足以担负起观察、移动、计划、谈话、生存、理解环境、与他人协调的本质。

  《白板》读后感(三):在当前西方社会环境下看平克的人性论

本书虽名为白板,但意图是在提出反驳白板理论的人性说。作者运用了大量进化心理学、行为遗传学、社会生物学、语言学、解剖学、脑神经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提出了自己对于人性的论断。简而言之,就是人天生固有人性(反驳了白板说),人性同时存在向善和向恶两面(反驳了高贵的野蛮人说),人性是经过漫长历程进化而来(反驳了心灵独立说)。
有了这样依托于近现代最新科学发展成果的人性论,就可以回过头来反思近现代以来人类在宗教、社会、文化领域所犯过的累累过错。人类有史以来在种族、性别、贫富、教育等等议题上根深蒂固的过时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偏见,曾经造成了多少战争、歧视和禁锢;现代以来西方社会急于拨乱反正而兴起的逆向种族歧视、女权主义、提高社会福利和改善教育环境等政策又矫枉过正,反而更加深刻地伤害了更多社会群体,引起社群分裂和动荡。作者也正是目睹了这些正反实例,洞察出如果不回到最本初的话题,即有没有人性,人性是什么,不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成果和理论基础上来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无论做出怎么样的判断和行动,都是徒劳无功,甚至是一错再错的。可悲的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甚嚣尘上的思潮和运动,又有多少会去考虑其底层的生物科学,甚至是社会科学基础呢?无非是反过来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在贩卖私货,谋取私利,制造更多的混乱和不公。
作者的贡献在于及时拉住西方社会思潮中不顾及,甚至故意漠视基本科学常识的错误倾向,向读者展示了以上科学领域内的思想共识和经典案例,从而能够将原先混沌不清的社会争议标本剖析在明亮的学术实验台上,让稍具科学素养的普通人都能够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相信平心静气去看待人性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然而有时真理不是愈辩愈明,很多社会现象的变化也未必是有理走天下。作者可能也是深感西方社会中日益混乱的价值观正在掏空表面上坚固繁荣社会的根基,本身也无力改变什么。所以也只能做到将所有道理都说出来,所有材料都摆出来,但在全书中也不能提出什么解决方案。虽然很遗憾,但凭学者一己之力能做到这点,也是不易了。

  《白板》读后感(四):对比《白板》《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阅读笔记

1. 我确实得到认识上的突破:我本来就微不足道

2.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真正的信仰者可能比玩世不恭的实际操纵者更加危险,后者可能会寻求达成交易,而前者会坚持到最后—把整个世界拖下水;

3. 就跟没人说得明白量子理论一样,平克也没完全确定“人性”是啥,他在左边这本书里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放人性,右边这本书里是在寻求同盟者,从人类学角度。这中间最大的变化他结婚了,第三次。

4. 人性也许就像一个人的影子,你会攻击别人,别人也会攻击你。这个影子离真理越近,影子越小,离真理越远,阴影越大。其实影子和你本身有共同的价值观,分歧发生时,比较客观的处理方法是选择强调哪一种,并尽快达成一致;

5. 否认人性是不对的,偏见只不过是因为人把价值看成了命运的赌注。但好在大脑进化实际上是相当慢的,先天具有的界定问题的方式是会进化的(靠工具)。所以我们要不停的付出艰苦努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