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省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省心》读后感10篇

2017-11-11 22:57: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省心》读后感10篇

  《不省心》是一本由冯小刚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省心》读后感(一):满脸拧巴的冯导

书里充满男权主义,拧巴,牙尖。本书由一段段随笔感悟累积而成的俏皮话,是对人生零散的思考,但缺乏逻辑和系统性,彼此间没什么必然联系。

本书能看出冯导是一个有才华有思考的人,但整本书让我感受最强烈的不是他真诚,而是他是个格局小的人,过于敏感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整整一章,和批评过自己朋友(郭德纲、舒淇)的各方人物对骂,自降身价。古语云,得饶人处且饶人,冯导这一章,无论是不是得理,都很不饶人。语言非常尖酸刻薄(甚至有些很污的词语),而不是机智幽默。但即使是帮朋友污言秽语回击,竟都没有为朋友两肋插刀感觉,可叹!这算是爷们儿的血性吗?有些话,并不是想多痞就能够说多痞,公众人物是否需要多一些克制?

可是正如老炮儿书中自己所说:“我可以骂人吗?有人一定说:不可以。因为你是公众人物。你们错了,我绝不会被这个身份绑架的。……我不怕得罪人,因为别人从来不怕得罪我。”

“话都是可以两说的,就看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

无论怎样,这书我不愿再看第二次了。

  《不省心》读后感(二):性情中人的冯导

深深为冯导的真性情所折服,嬉笑怒骂,皆成段子,皆成文章,撷取部分感悟分享。
所有事后被认为是无用的努力,事前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正如有一句他们常说的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谓的某然回首,绝不是站在那里不动,偶一回头,必是在黑夜里,在崎岖的山路上,摸着黑,走了很多的冤枉路,找了许久才蓦然发现的(p168-169)
1942改编成电影如是说
生命的河、喜悦的河、缓缓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那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乌云,心理忧伤,全都洒落····(p171)
老太太回忆大饥荒后所唱的颂歌
3.12中午,突然勾起我对诗歌遥远的回忆,2005,2006那些年·····
人性的黑暗并不难,最难的是在黑暗中写出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两个字:希望(p175)
富贵的活着也是两个字,希望。
那天注定呢?对中国现实失望以至于绝望的呼声或呐喊声呢?
另外一些网民也别动不动就什么“办日本女人”的话!这话有劲吗?那不是本事,只会脏了咱中国人的愤怒,还透露着又怂又龌龊。你还得干好手里的活自强不息。(p185)
在一些问题和言论上,就是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要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顶冯导!
仗义、厚道、张罗团聚、有人缘、接地气、蹬鼻子上脸、找人待见、骨子里、话浅理不浅、瓷实、交浅言深人品超标、拖后腿、开开眼、严办(办了他)一刀切、一碗水端平、解闷、散买卖不散交情、惦记、撂现在
秦奋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缩影,二十年前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二十年后如梦方醒,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抓在手里的竟是一把十三不靠的烂牌
命运和打牌的比喻,邓公喜欢打桥牌与任用手下的故事
断刀:全篇无尿点,
故事还给导演,人物留下交情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p129)
想起了昆明事件背后的追思与深问
在让你们不痛快这件事儿上我一定交足功课,生命不息冲锋不止。(p136)
搞笑不是
损人利己情有可原,损人不利己,心倍儿脏,这就叫恶毒。(p141)
爱憎分明
都说戏子无情,恕我冒犯,其实观众更无情,人生是个大舞台,谁不是在演戏呢?(p147)
想起葛大爷的自嘲的话::“戏子就是让人耍的,大哥老弟的拿咱开个玩笑是看得起咱,给大家多个闲聊的话题解解闷呗,为人民服务!”
自嘲的艺术,你一定要学会!!!!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不是放下羊鞭立地成佛,说明佛在没有成为佛之前是拿刀的坏人。
话都可以两说的,就看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了。(p110)
新解,
此人给我的感觉很舒服,这是由内而外的全面肯定,言简意赅,概括了对喜欢人的评价。(p117)
扪心自问,你有没有达到这种标准呢
哄自己玩,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p035)
一些人对于大一灭亲还是很崇拜的,但问题是这个义由谁来定义?文革中儿子出卖老子,在当时叫深明大义,现在看这种儿子就是畜生,你杀了你的敌人,你认为自己是个义士,而你的敌人就把你称为暴徒。孰是孰非,立场不同结论相反。(041)
人们天真的以为,赶走殖民者,就是独立,杀了村里的地主,农民就过上好日子了,经过土地改革的实践,地主的人头咔嚓落地,农民摆脱穷困了吗?还是邓公改革开放解决了农民的温饱。(041)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葛爷的小富即安,(不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放在别人身上这就叫目光短浅,而放在葛爷身上,这儿就叫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恰恰就是这种不贪的心态使他非常地心平气和,做起事来就比较从容,对于葛大爷来说,没有什么是志在必得的,因此接人待物,也都显得自然大方。即不会被利益驱使过分地贴上去献媚,也不会因为失算了彼此见了面连照呼也不打。(p80)
想起了哥哥的入党申请之种种,想起我自己常有的因奖学金而限制了自己的太多的态度与想法,也许,争取你能争取的,才能真正做到自然大方。自然大方。
有组织无纪律,有思想境界
(又回想起这句很经典的台词了,超赞!)
当然了这里所指的批评是平等关系,领导老板的批评除外,领导批评你要挂脸就成二百五了,善意叮嘱,实诚固然可爱,但傻实诚你就麻烦大了!
老实人不吃亏,但不要那这个当借口来为自己的愚蠢买单。从送钟、到倒水。到太多太多,你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有一些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部作品很有张力,表演很有质感,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梳理感,亦或,该作品从现代走向了后现代又从后现代走向了新现实,从而折射出存在主义的光芒。虽然很扯淡,但显得你特懂。
俩木匠,谁的活细谁有饭吃,没手艺和有手艺的。勤快的和懒的平分一块饼,那才叫不公平。
有人说我是公共人物,说话要注意影响,我想,我首先是一个人,我得说人话。别拿公共人物跟我说事,我就是不想骗人。
参加各种公司的大小庆典,统一的印象是汹涌澎湃气吞山河,生怕来宾觉得不霸气,却往往让人觉得不大气,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不自信,二是没有想象力,以为声大节奏感强就代表走在时代前列呢,怎么就不能从容地娓娓道来呢?
想起VEC
心好和心态好是两回事,心好的人不一定心理素质好,我的心理素质很不好,喜怒全挂在脸上,就算是我是坏人,也很不称职,不能胜任阴险的工作。
面临危机,我的第一反应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邓公要是不能忍一时之辱,又怎么等来“春天的故事”
群发的我不回、私人订制中的富豪,,,在书中皆有体现
我如果想向朋友拜年,就亲自打电话告诉对方,这是情分,不是走过场
从今年过年,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其实会做饭是一件挺美的事,招人待见。

  《不省心》读后感(三):简单粗暴爽到肺

《不省心》读起来实在太省心了!
之前并未关注冯导,只能说导演做到这个级别,有这种声望,肯定是有实力的。
《不省心》就像是超人片,或者是抗战片,阅读起来,无需纠结,就可以立即站好队,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哈哈,虽然说辩证地看问题,深入地探讨问题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又怎么样呢~~总是分利弊的成人到处都是,分对错的小孩子却如此难能可贵。我大大赞同问题简单化,有些事情,有些道理,没有那么复杂,想太多,考虑太多的人基本都不纯粹,都有太多东西想要,有太多东西不想失去,太累!!!
《不省心》也有讲冯导的一些电影制作的幕后故事。我一直非常羡慕北京那波文艺圈的人,不管他们是演戏的,导演的,唱歌的,写作的还是什么,都有一种简单,一种执着,一种义气。臭味相投的好得可以穿一条裤子,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也毫不掩饰对对方的看不上,哈哈,真性情!
羡慕冯导的这波朋友,各个都是极好的,极好的作家,极好的演员,当然他自己也是极好的。
最后,我感到很荣幸,我跟冯导一样特别爱吃西红柿,吃不够的那种。而且,现在想想自己最喜欢吃的依然是稀饭,汤面等等小时候印象中的美味,以前觉得不好意思,似乎说出来别人就知道我小时候多穷,多没见识,哈哈,现在想通了,吃得简单点,还对胃好呢~~

  《不省心》读后感(四):《不省心》评论-6分

够劲!这是一本实话+哲理+笑话的合集。非常难得的一本好书,就像是六爷面对面的给你讲故事。
实话!书里面都是大实话!现在这年月,能说些实话的人多难得啊,能赶上一本敢说实话的书多难得啊。这本书能出版看来也挺不易。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掌握不好这个尺度,实话不说吧,憋得哼,甚至生气,自己得想办法用其他的方式化解,说了实话吧,又会引起矛盾,说谁谁也不乐意啊,人之常情。最近两年尤其是在工作中,谁敢站出来说点实话?其实我总是在扮演这个角色,后来发现说了又能怎么样呢,一切照常,什么也改变不了,慢慢的我们大家都选择了沉默,我克制,我再克制,我尽量不说话,可这对于我而言是非常矛盾的。岁数大了,什么事儿都别太较真儿,我得经常劝自己:差不多就得了!
冯小刚敢说实话,因为在自己的行业里,他已经够了,他有了能站出来说实话的资本,所以这本书看的很过瘾,但普罗大众没办法像他这么说话,否则用不了几天,就该被开除了。
其实就是一个得了重症的病人,明知道得做手术才能痊愈,但做手术有风险啊,医生是要承担责任的,这把手术刀究竟在谁手里呢?拿手术刀的那位始终不动声色,平时就是吃点药维持着,有事没事再给打点麻药,整的迷迷糊糊,让你舒服舒服,然后继续养病,就此而已,这还能有好吗?
又像是我上完了一门课,给学生评作业,无论做的好不好,无论是真是假,无论做了还是没做,统统都打八十分,普遍来说,大家都挺高兴,可那些付出了努力的人,没有得到认可,干活和不干活的都一个待遇,那下次再上课,谁还会认真听讲?谁还认真做作业?谁还会尊敬你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能力的增强,有了些明辨是非的观念,这观念的对错与否先不提,总想在现实里照量照量自己的水平,想探个究竟,有些事儿成了,有些败了,可依然不死心,还想拼搏一番。可越是往前走,走的越别扭,就发现道路其实越是复杂,还是在道边儿多歇歇吧,多想想招儿。

  《不省心》读后感(五):四六开的好人

首先得说,这书有点坑人。基本上不能算是一本书,只能叫段子集。这大概也不会是冯小刚本人真的有多么强烈的出书的欲望,估计是被编辑长时间软磨硬泡后应了这事,让编辑把自己平时发在微博上的话整合整合,印出来,就成了这《不省心》。他自己给书打广告也显得十分不走心,就一句话:「长江新世纪把我日常生活里说的一腔废话结集出版了一本书」。
题外话,现在名人把微博集结出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阮义忠先生也干过这事,书名《一日一世界》,还在讲座上拿出来给大伙儿讲。当然普通人这么干的也不少,微博上有个「微印」,就是能帮用户把微博整合成书,其实就做一个模板,把你的微博往里面一套。
微博出书,这个心态其实挺有意思说白了就是一种大家对互联网的不安全感,总觉得这东西不白纸黑字地印着就不踏实。这心理我也有,而且更重,我对一切电子介质的存储都没安全感,非得弄在纸上。但名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怕自己写的微博没人看,就这么淹没在浩瀚的网络里了,所以得集结一下,出个书,本来免费的文字还能借此讨巧地赚个钱,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草根屁民,本就是被淹没的,把微博印成书也就是给自己一个纪念。
所以冯小刚这书,从出版的诚意上看,只能给半颗星。好在这一腔不省心的废话段子集读起来倒还挺省心,一个下午的功夫,躺床上全看完了。从文字本身的内容和有趣程度上看,至少能给到三颗星。
这本段子集没什么文笔可言,用冯导自己的话说不过就是「用错别字把事说圆还能说得有趣」,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真性情,有什么说什么,不扯有的没的,不扯风花雪月。这种贫嘴劲儿确实像个老北京,看这书就像在胡同里听一大爷在那儿闲扯篇儿。
冯导给自己的定位是「拧巴」,以此解释他所有的喷怒。其实在我看来他是假愤怒真好人,心里有点儿价值观洁癖,有点儿像张绍刚老师。他在书里说他骨子里是古典主义浪漫情怀,其实他也是有点理想主义情怀。就像他说「我就不是奔着喜剧去的,我写的是我迷恋的日子,是一种活法」,这种理想中的活法可以从《甲方乙方》里看出来。
一个理想主义者难免会因现实的残酷打击而愤怒,正如他在书里的发问:「什么时候人与人之间变得如此仇恨了?」这种由衷的悲凉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失落
于是他只好把思维变做「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句话在书里出现了很多次,有一次是说,装不正经比装正经累,但装正经恶心,都不省心,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装不正经吧。
假愤怒之下,他是真平和。他说自己的白癜风病只是因诸事顺遂而得的小小报应,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因此放着不治,是为平衡。这种心态绝不会出现在一个真愤怒的人身上。
整本书读下来,最让人不省心的是他多次表达出的严重的倦怠。
「累死我了……从今天开始我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想不干嘛就不干嘛,就虚度光阴醉生梦死,一直歇到恶心了再干活。」
「拍一部电影求爷爷告奶奶的,老子真有点烦了。」
「对电影的爱越来越淡,对这样的生活也开始感到厌恶,也许真的到了要和它说分手的时候了。」
「拍电影如果没了企图心,就像没有欲望还要做爱,就剩受罪了。」
「安逸得一塌糊涂,革命意志空前地消退,义无反顾回绝所有正事,不是没时间是没兴趣。」
我一直觉得,兴趣是促成一切事的根本原因,可如今他已经彻底疲惫,兴趣都成了受罪,字缝儿里都写着「想要休息」。这大概和他已经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一九四二》)却又不被观众买账有直接关系。但不能说这是「病态」,我打心眼儿里理解冯导的疲惫和痛苦,我衷心希望他能就此休息,安逸度过晚年,莫在强弩着自己。观众也该领这个情,通这个理,否则就像强奸,她不愿,你却偏要让她上。成全不了别人,更陶冶不了自己。因此也深深地理解了冯导为何在《私人订制》里把这句口号改成了「成全别人,恶心自己」,他是真的恶心了。
虽然书叫《不省心》,但我相信没人愿意过不省心的日子。电影已经让他太不省心了,他甚至已经盼着一觉醒来年华已逝,直接尘埃落定。能说出这话,得有多累啊。
《甲方乙方》的开头,葛优画外音说「我叫姚远……人品四六开,优点六,缺点四」。这事冯小刚也在书里写了,理想主义的他,不相信圣人,但希望社会上的主流都是人品四六开的,这样就算社会健康了。
我愿意就此相信,《甲方乙方》里冯小刚演的正是他自己迷恋的活法,是那个真实的古典浪漫又充满理想的他。

  《不省心》读后感(六):不可替代的他

前段时间看了《老炮儿》,觉得有点意思。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冯小刚拍给后起的青年导演看的,也有人说这是致敬改革前。
我倒是觉得,他可能就是想演一个自己吧。
冯小刚本身就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嘴硬嘴直嘴狠,字字珠玑字字是毒。
他的书和他本人给人的即视感也是一样的,利落而又嬉笑,段落之间满是奚落无奈之感。
他在书里面写了如图这么一段,感觉还有点意思。所谓的最佳,不是他演的程度好坏,而是说这个角儿只有他演才配得上。
就像老炮儿这个角色,看过的人都觉得像他,或者就是他。尤其在冻实了的冰面上奔跑时的那个镜头,直感觉到一个大写的不服输的倔。

  《不省心》读后感(七):爱谁谁

读过《我把青春献给了你》内时候我上中学,哪儿知道你们成年人世界那些个花花事儿,这些天准备重温一遍。奔三张前来一发《不省心》解读好多书外的东西,也可能就是像内谁说的四十不惑就是你四十岁前没弄明白的事儿到四十岁以后也不准备明白了。而对于五十知天命的刚叔来说,活了大半辈子口重吃盐多了,我就爱,我就干了,说我也说,做我也做,我在乎那么多干嘛,我就爱谁谁了!这幅嘴脸似乎是二十出头那种口无遮拦的状态又回来了!我觉得这样的态度也许就是对这本《不省心》的诠释。 文中各处让我知道刚叔是个不爱装逼的人,但有时候分场合,有人把他捧上去,他也得拿着那劲儿。刚叔的真实莫过于对朋友,对亲人,下一代的在乎,我从好多语言能感觉出他像个年老的父辈,跟你说着这样那样罗里吧嗦的事情,有道理但不矫情,文中描写刚叔母亲那段儿,时不时的想到我父亲每年中秋拿着奶奶的照片看来看去的情景,顿时有一种理解,也不能说我懂了他们这种父辈的情怀,可能是我阅历尚浅,自己慢慢悟吧!对于电影,对于商业,各种学术理论,刚叔也没在书上长编大论,像个学十用三的老师傅一样跟你扯淡,明摆着,拍电影,我就商业了,我就赚钱了,我赚了我也不亏心,就这么点儿事!08年曾经有幸偶遇过刚叔,在国家大剧院看《五彩传说》的表演,刚叔就做我斜前排,当时人很少,他一个人坐在那里,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是刚叔,刚叔从头到尾把演出看完,转身走了。《不省心》有可能我资历尚浅,好多事儿没悟出来,一万个读者一万个哈姆雷特,自己悟去吧!

  《不省心》读后感(八):典型环境中的铿锵玫瑰

人是一个不错的人 , 但是书是一本不太像书的书 , 该怎么说呢?读这本书我们千万不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读 , 冯小刚导演是我的偶像 , 由于在下也是一名导演特别有感触 , 这本书是我了解冯小刚导演的一个过程 , 但是它绝对不能成为生活中某些状态的翻版 , 有些观点可能我不够理解 , 或者我有不同的见解 , 但我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真好”一个活生生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就这样出现了 , 为什么我感觉这本书不能称之为书 , 源于它没有回味无穷的韵味 , 这恰恰符合冯导利落坦率耿直的性格特点 , 让你浓浓的感觉到一种江湖气质 , 惩恶扬善 , 活出最好的自我 , 如果我们要说在本书学习到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 为什么呢?冯小刚导演是完完全全由草根混大的导演 , 它的成长经历可以分成电影史一样的成长片段 , 无所谓科班出身或者非科班 , 无所谓学院派或者商业派 , 它都有存在的价值 , 我不是潘金莲让小刚导演开始拍文艺片 , 商业拍多了会想着拍文艺的 , 最终还是会关注人 , 冯小刚教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无论你是拍商业还是拍艺术 , 你就记住尽最大努力拍好 , 商业有商业的观众 , 艺术有艺术的氛围 , 拍电影要拍就拍到最好 , 拍不出雅俗共赏我们就拍大雅大俗 , 所以冯小刚在商业领域也同样达到巅峰 , 拍出了中国的贺岁片 , 而艺术小刚也有情怀支撑 , 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集结号、唐山大地震 , 一个导演能够做到商业与艺术都努力拍出最好 , 在国内 , 已经完美了。电影本来就是一种病 , 我们都无药可治 , 还要坚持活下去 , 无论以哪种方式活下去的理由 , 他都值得你我称颂 , 但我们都有一颗初心 , 希望观众永远不会再看商业片, 都去看艺术片 ,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 只能期盼下一代电影人遇到的观众能够发现真正的艺术作品才会被买票方 , 再也不要出现冯小刚说的 , 随便一拍钱多多 , 用心拍反倒反响平平 , 这是一种挣扎也是一种无奈。艺术希望你可以加油 , 好一点。

  《不省心》读后感(九):解闷儿

想起来读这本书,是前段时间看《见字如面》最后一期,里面读了一篇冯小刚写妻子徐帆的文章,以及徐帆的回应。听起来津津有味,便想找原文来读。发现文出此处。

这本《不省心》算是亲民,冯氏特有的语言风格,贫,直抒胸臆。里面的内容不乏是过去这些年冯导微博上的帖子收录。有的读起来也挺哏的,个性在,腔调在。

开篇从潭柘寺的建筑说起中国人的色彩和品味,挺有味道,觉得花点零碎时间读完。

这本书内容主要还是关于电影圈的那些不省心的事,炒作、宣传、票房、演员、取景、剪片、拍摄、开会.....总之,心累,嘴碎,多愁,善感,行文颇具“小钢炮”个性。

不是多精致的文学作品,也算不上自传,没事解闷儿看看,倒是很轻松。

  《不省心》读后感(十):冯导扯闲篇儿,全不是废话

    《不省心》,不读也知,冯导演怎么能省心呢?他省心了,电影怎么看啊?读了便知,他不省的不只是电影的心。他心里还装着两代妇女、一双女儿、很多朋友、天下大事。
    他挺爱妇女的,对愤怒之时想着伤害别人妻女、母亲的人深恶痛绝,觉得那不是人。他愿意被妇女整治,谁横听谁的,他多幸福!厨房里的大女儿、小女儿在他心里最暖,那里有无尽人情味儿。他不省心,当微风拂过会下棋的五岁时女儿的花样美脸儿,他看到自己老态龙钟,女儿总来看她。他能省心吗,这?
    他和老哥们儿们实现着梦想,从小冯、小刘、小王、小葛……变成老冯、老刘、老王、老葛……都是大腕儿,都不舍得放弃青春。
    从小到大,一草一木、一句一件、一个西红柿、一条棉毛裤,他都心里挂着,他没说他掉眼泪,你却觉得他掉了。
    他怎么那么会骂人呢?智商低于120的都得好好寻思寻思,不然真不知道他说啥呢。北京话,还绕仨弯儿,脑袋笨的被骂完了还以为夸他呢,说不定还嘿嘿笑两声呢。天哪!
    他有时候觉得太累,对电影的爱越来越淡,对那样的生活开始厌恶,觉得真的到了要和他分手的时候了。
    他哄着自己玩儿,他画画儿、打高尔夫、约来一堆哥们在家喝酒。他可劲儿折腾,就为了奄奄一息时只后悔做过的事儿,不后悔当初想做没做的事儿。他盼着一觉醒来年华已逝,直接尘埃落定,没戏了,省心。
    我倒认为电影永远是他的情儿,他不会就这么放下。他拍的不是喜剧,是他迷恋的日子,他迷恋的活法儿应该还有很多,那些姐们儿都惦记着他呢。
    他较真儿是因为心里有真,他急赤白脸,说不被公众人物身份绑架,要说实话,就是因为这个。他用真心,说实话,图省心。
    他说冥冥中都是缘分。别看脸是不打底色的杜月笙,看内心,是古典浪漫主义。他把情怀用在电影里、画儿里、球儿里、闲话儿里、日常思考里、女儿们脸上……
    他不省心,但知道怎么能省心了,他已年过半百,现在很是明白。
他有话就让他说个痛快吧!只要是实话,即使不好听,不太对,那也是有光芒的。别惹他啊,姓冯的是德国的贵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