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15 22:39: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精选10篇

  《实用性阅读指南》是一本由[日] 大岩俊之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一):关于阅读,你是否欠自己一句抱歉,致那些年错过的成就感

如果能拥有一种超能力过目不忘是个诱人的选择。遗忘无处不在,读过的书会忘记,出门要拿的东西也总是忘记。如果你将这怪罪于不够聪明,或是年纪大了,那可真是天大的冤枉。
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善于忘记。
——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实用性阅读指南》
人们常常给予自己过高的期待,或是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是那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反复阅读才可掌握的事,总觉得自己读一遍就够了。这样的想法,往往会造成行动上的滞后,进而导致道理都懂,能做到的人却是凤毛菱角。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生来不喜读书,却依靠阅读如愿创业。他参加读书研讨会和昂贵的课程提高了阅读效率,获得了知识的积累;而后他将知识付诸行动,最终获得成功。与众多砖家不同,大岩的建议极具操作性。
知识的积累+行动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二):如何练就实用性阅读,从0到1成为读书家

今年6月的某一天,我收到了当当网年中优惠活动的短信。大力度的减免活动让我忍不住点击进入了选购网页,正准备把喜欢的书籍放入购物车的那一瞬间,突然发觉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原来几乎是一年前相同的时间点,我收到了几乎同样内容的短信,进行着几乎同样的操作。时隔一年,不经意间,我居然又在重复着当时的交易。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扪心自问:“ 一年过去了,去年活动选购的书,都看完了吗。” 于是我停下即将输入支付密码的脚步,急忙去翻找那些书,赫然发现大部分都崭新如初,有的甚至都没有撕去封皮,那一刻,羞愧之情涌上心头。于是,我哼哧哼哧花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身边所有的书进行了一次地毯式地搜寻,同时进行了分类整理。

最终,我被自己现有的屯书量吓了一跳。原来,工作以来,我竟然不知不觉买了将近300本书,它们遍布健身、瑜伽、养生、厨艺、励志、小说、育儿、情感等各个领域。自从上班之后经济独立,买书便自然而然成了我日常开销的一部分,再加上如今电商渠道的发达,只需在某平台上花几分钟的时间操作,便可坐等一本自己心仪的书收入囊中。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我的生活,并没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发生什么让人欣喜改变。反而,步入30岁之后,吃了一堆生活的苦头,愈发发觉到,人生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布满了难题,或大或小,或早或晚,它们都会一道道切切实实地摆在你的面前,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依然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 这些年来,我渴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切合实际的问题解决之道,却渐渐陷入一种只买书不读书的泥沼。购买的书籍,大部分到手翻两下就束之高阁,即便心血来潮拿起一本书,读着读着就失去了兴致半途而废可想而知,于我而言,单单把一本书耐着性子读完尚且做不到,汲取书中的知识,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读书,我仿佛始终游走在爱与恨的边缘,一方面,我渴望博览群书完成自我的不断升级,从而甘愿投入时间和金钱,囤积一本又一本书;另一方面,到手的书新鲜感一过,我便弃之如敝履,视而不见。回首时,心中不免充满挫败感,埋怨自己缺乏意志力,可究竟该如何改变这种空有一腔热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步的现状,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丝毫没有任何头绪。 最近,一本专门围绕阅读方法的书印入我的眼帘——日本作家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看到书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长久以来,自己无法摆脱阅读困境的真正原因,恐怕在于忽视了最基本但却最关键的问题。我原本以为,只要识字,阅读就像呼吸一样,是一件再平常不过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没有考虑这一行为本身,是否需要足够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支撑。我期盼借助阅读这一工具解决遇到的问题,殊不知,自己所进行的阅读,本身就存在问题。 关于阅读,李笑来老师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阐述:“ 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由此可见,阅读,并不仅仅是这一行为的简单叠加,只有思考、选择、行动紧随其后,四个环节紧密联结,最终,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完成其应有的价值产出使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阅读。 显然,这种阅读已经超越了阅读本身,因为随着思考、选择、行动的加持,如何释放出阅读的终极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过程,毋庸置疑需要借助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本书,作者大岩俊之以自己作为研讨会讲师而独立创业的经验为例,为您描绘出一条清晰的阅读实用化路线图。如果你在阅读方面希望有所突破,不妨跟随作者的脚步,打磨好阅读这一工具,让自己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犹如利剑出鞘,直击要害,从而收获满满。

一、阅读之前,有所准备 书中开篇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强调在正式阅读开始之前,我们应该练就一身举重若轻的功力,从整体上把握书籍的精髓。针对商务类书籍,着力于打破大部分人从头到尾一字不落读书的惯有方式,倡导树立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一本书的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那4%去“集中火力”,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提炼要点进行聚焦,锁定最重要的信息,缩短阅读时间节省精力的同时,便可极大地减轻心理负担,避免意志力被繁重的阅读任务击垮,使得读完一本书相对容易得多,从根本上扭转只买书不读书、半途而废的局面。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一是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掌握概要,二是借助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式,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除此之外,为了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大岩俊之强调了三种事先应具备的意识:目的意识、时间意识、输出意识。针对如何选书,到底该不该借书,同时阅读好几本书的好处在哪里,这些我们颇受困扰的问题,作者都给出了说服力十足的答案。 以上便是《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本书为你带来的需要做好的阅读前期准备工作,把握好这几点,将会帮助你在阅读之初,从完全没有考虑任何事直接读书转变为有意识地去读书,从而占据一个较高的起点。

二、阅读之中,深耕细作 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阅读环节。要想彻底掌握书中的知识,就要想方设法在阅读这一片土壤上深耕细作。为此,大岩俊之推荐了一种富有成效的方法:通读一遍书以后,以“读书笔记”为切入点,用“折角”“划线”“做标记”“贴便签”等方法对重要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采集”,随后,一边对着做了很多标记的书,一边制作思维导图,借助可视化的图形将书中的核心内容呈现出来。 这一阶段,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思维导图的运用,这一过程经由你自己的双手,会自然而然赋予你一项神奇的特质:一种庖丁解牛般的细致,游刃有余地将整块知识解构成诸多核心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思维导图就这样将书中的核心知识以最精简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之后的牢记提供助力。 如果你对读书笔记的做法无从下手,或者对思维导图的功效不以为然,可以读读书中第二章的内容,不仅可以了解到做读书笔记的要点,还可以对思维导图从准备工作、基本规则到制作方法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三、阅读之后,激发思考 借助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等工具,能够使知识初步形成体系印刻到你的脑海中。但仅仅如此,显然不足以与人类大脑善于遗忘的特性相对抗,所以,大部分人都深受“读了书也记不住其中的内容”这个问题困扰。 针对这个问题,大岩俊之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原理出发,引出不厌其烦“反复阅读”的重要性。如果你在抱怨记不住的同时,应该首先要反省的是,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反复阅读”。 同时,为了使印象更加深刻,大岩俊之推荐了以下几种记忆法: 1)边读书,边调动情感; 2)使用首字来记录文字 3) 整理成故事来记忆 4)创建形象,联系记忆 5)便利贴记忆法 以上几种记忆技巧,依然采用直奔要点的处理方式:“通过记住重要的关键词,让这些关键词成为一个开端,那么整本书的内容自然而然就能回忆起来。”随后,把关键词连结成故事、影像等,将内容立体化,在你的脑海中定格,从而加深记忆。 这些技巧,可以为你的记忆注入新的活力,将你以往枯燥乏味、难以坚持的记忆方式变成一个愉悦的体验。 为什么“牢记读到的内容”如此重要。因为,思考往往是脑海中的信息重新组合产生的结果,换言之,脑海中是否有足够多的清晰、正确的知识,关系到是否能够进行有效思考。所以,借助多种工具和技巧,让你的阅读不再只是触及“读完就了事”这一表层,而是循序渐进地激发出阅读之后的思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阅读之终、付诸行动 想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只是停留在阅读阶段,在行动方面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没有从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无异于前功尽弃。 大岩俊之建议借助上述三个阶段中掌握的阅读技能,从书本内容里发现行动目标,然后运用“自我指导”的方式展开行动,为此,作者设定了以下的实施步骤: 1)设定行动目标 2) 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样子 3) 明确现在的位置 4)思考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 5)填补差距展开行动 6)将行动细分成小步骤 7)确定需要实施的事情 8)将行动告知他人 9)付诸行动 以上便是《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本书为你搭建的从阅读到行动的转化框架。但是,这本书是如何做到引导你一步步实践练就实用性阅读这一技能的呢?

首先,本书以一种避重就轻的思路贯穿始终,不断降低执行的难度,注重从0到1的启动。比如阅读之前,强调丢弃80%的内容,找出重要的20%;阅读之后,指出记住重要的关键词,使之成为回想的开端;付诸行动时,先着重缩小“现在所处位置”与“加上10%所处位置”之间的差距,而不是面对与“最佳状态”之间的差距失去干劲迟迟无法行动。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最初,你才可以轻松地迈出第一步,从而让目标触手可及。 其次,大岩俊之非常善于提问,将阅读激发的思考细化成循循善诱的自我提问,从而一步步明确开展行动的操作步骤。比如书中引入了5W1H提问范例、VAK模式,都为如何提问提供了思路。一边自问自答,一边引导出“具体的行动”,以这种方式让行动跟随思考运转,对思考之后付诸行动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书中方法操作方面“数字”的运用也值得一提。比如根据SMART法则,以现实性的数字为标准设定行动目标;在衡量“行动目标”与“现状”之间有多大的差距时、推荐运用“用数字”表示现在所处的位置。 同时,“画面感”也是这本书的亮点所在。无论阅读之中所做的思维导图,还是阅读之后记忆阶段创建故事,创建形象联系记忆的运用,甚至包括付诸行动阶段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都是将文字立体化,形象化的最好例证。 书中最后,还附有读书对作者本人产生影响的实例,切实讲解了实用化阅读的意义。 成功人士皆是读书家”的论断毋庸置疑,大岩俊之正是在这一观点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年阅读300本以上书籍的模式,尽管如此,大岩俊之自己却坦言,虽然拼命读完300本书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却感觉还是完全记不住。为了彻底找出原因,他参加读书研讨会,研究一番之后发现,虽然能够进一步做到真正吸收一本书的知识,但却仍然没能在职场上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华丽转变,直到把汲取到的知识付诸行动,他才逐渐摆脱努力付之东流的困境。 原来,“一年阅读300本书”的表象背后,只不过是大岩俊之以大量的无用功为代价,痛定思痛进而开启实用性阅读探索之旅的动力来源。 大岩俊之的这段经历,印证了成为读书家,并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上的突破,完成一个夺人眼球的读书数额那么简单。正因如此,大岩俊之得出了“即使只读一本书,如果一个人能将这本书所写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也可谓一名真正的读书家。”的结论。这也许就是他学习了各种速读法之后,致力于开发“缓速读书”的原因所在。

热爱读书的你,与其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囫囵吞枣似的低水平勤奋上,不如按照《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本书中的方法加以尝试,开启一段和以往有所不同的阅读之旅。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三):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三步法及完美学习的四步法

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进行介绍,它从如何有效地读书、边读边做笔记、读书的内容以及要进行的行动等角度进行了说明。在此老李结合此书,并组合多年咨询,培训,项目的经验总结,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形成了需要完美学习的四个步骤。 那么首先如何把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提到,首先要读书,并且要进行思考,反思及引导自己对所读的内容进行转化,最后是转化能力的方法,即形成了1.读.2思考,3.转化的步骤。下图为图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四):读再多书,不能转化为成果有什么用? ——两个步骤,让读书的功利最大化

首先必须声明:标题里说的“成果”,包括具象成果,也包括抽象成果、精神成果。人生中,纯文艺等非实用类书籍当然很重要,它们能提供的往往是精神成果,这种阅读属于非功利性阅读,能为人生打好底色,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所谓“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但是本文更侧重实用类书籍的阅读,这种阅读属于功利性阅读,读实用类书籍一般就是冲着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去的,所以在这类阅读时应该多检视自己是否真有所得,阅读花出去的时间,是否能够兑换成相应的价值。
《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为解决这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生。它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如何将功利性阅读的功利最大化?”,通过作者的亲身实践和感悟,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实用性阅读指南》封面图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五):如何学以致用

每个月200元用做买书,结果上个月超额买了一堆计划阅读的书,以至于到了这个月还剩下十本左右没有阅读完,所以这个月的买书基金还未动用。我阅读向来有个怪癖,不喜欢并列阅读,就是同时看多本书,我喜欢对着一本书死磕到底,结果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开始下一本;另一种就是我一直在死磕到最后失去了读书的兴趣。但最近读了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之后,我开始尝试并列阅读和有重点的阅读。
大岩俊之是销售出身后期自主创业成为了研讨会培训讲师,从前后两个身份不难看出,大岩俊之应该是个“会说”的人,不论是销售还是讲师能说会道是基础,想要一直能说会道下去就需要有不断的输入,如果一直都在不停的输出,那一个人的才思终将枯竭。大岩俊之的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从平时阅读到的书籍里面做输入,以及如何将输入的知识更好的实现输出。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从大岩俊之从如何有效的阅读、如何做笔记、如何记忆、如何行动以及实例等五个方面系统详尽的阐述了如何让读到的书为我所用。在《深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以及《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斋藤孝和奥野宣之都曾反复强调过读一本书一定要带着目的去读,同样的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开篇就提到要带着目的的去读一本书,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收获就会不一样。有些书只通过书名我们可能不知道是在说些什么,无法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那就先看本书的前言、后序和目录,一般前言和后序会帮助我们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向和目录可能帮我们确定书的整体架构,对书中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有利于我们确定阅读目的。确定阅读目的是实现有效阅读的第一步。
奥野宣之曾经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详细的阐述了读书笔记的做法,我也一直用的是这种方法去做的读书笔记,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之中也提到了这种做读书笔记的方式,但除了这种还教会了我另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现在很多高效人士都十分的提倡做思维导图,大岩俊之在书中详细的说明了三种做思维导图的方式,即按目的去做的思维导图、按书本顺序去做的思维导图和按要点去做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一:按目的的思维导图。
首先写上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与书籍相关的基本要点;
基本信息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六):如何阅读实用性图书

我有个朋友以前很爱看书,但现在看得少了。问他为什么,他说看过都忘了,跟没看一样。就是记着的,也是它是它我是我,仍然很分离,跟工作生活都建立不起联系来,所以觉得看的书多也没什么用。

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人爱看书的,越是年少可能越尊重自己的内心,越能以消遣或欣赏为目的,真正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看。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读书也许多多少少都带有些功利性吧。有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有的是为了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及社交能力,还有的就是想了解自己感兴趣但未曾接触过的领域。但是的确有很多人发现即使看了很多书,自以为积累了很多知识储备,但实际上并不能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于是就开始质疑:看书到底有什么用!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就讲到了如何将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这是日本的大岩俊之的作品。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觉得它的封面跟我喜欢的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很像,是一个系列的书,于是就有了莫名的好感,就拿来看了。

在日本有很多教你学习的职业,而且这种职业非常盛行。前面提到的奥野宣之是这样,本书作者大岩俊之也是如此。大岩俊之曾经也是个讨厌读书的人,也因为不能将学过知识好好地运用而吃尽苦头。所幸他是个善于钻研的人,他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书以上。

后来,大岩俊之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逐渐达到了所有速读法的极限,于是开始致力于开发绝不会遭遇瓶颈的读书法“缓速读书”,并且举办演讲会,还出书教人。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作者一方面教你如何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又总结出一些让你行动起来的方法,教你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非常实用。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七):三个步骤,让你读书更高效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人均阅读量不足5本,然而另一方面中国每年新出版的书籍高达四五十万册。从两者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国人每年的阅读量实在偏低。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国人对于阅读这么不受待见呢?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专家学者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下长篇大论,但是我认为又一个因素是不容忽略的——国人不能从阅读中得到收获。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抱怨读书无用,看了那么多书还是都记不住。 读了很多书却记不住用不上,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国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挫败。所以我们不禁想问是否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我们读书有用呢? 每年阅读300本书以上的读书导师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一书中告诉我们,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非常简单,只需要三个步骤:设定读书目标;做好读书笔记;学以致用、付诸行动。 设定读书目标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阅读一本书的开头应该是确定读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该在开始正式阅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怎么样的知识。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一本书好没有读过,我怎么知道这本书能够教给我什么知识呢?其实不难,一般我们只要通过书名、序言、目录和后记就能够大概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知道这本书是在讲什么的。所以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直接跳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是很傻的,这样看似节省了时间,却不能够理清整本书的一个基本脉络,也就达不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 既然已经知道了一本书的大致内容,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大致知道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什么了。但是我们还应该明白一本书写得再好,它真正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也不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二八原则)。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就应该“有所读,有所不读”,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来攻克那百分之二十的有用知识。 比如我在阅读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的时候,通过书名我就很清楚这是一本可以教会我怎么更好阅读一些实用性书籍的书。再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我其实已经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很全面的了解,知道这本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但是真正有用的应该是前面四个部分。而且主要内容是设定读书目标、制作思维导图和付诸行动。那么接下来我就很轻松地在书中找到相应内容进行具体学习,而对于一些无足轻重的内容完全可以忽略。 做好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是三个步骤中承上启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它决定了我们的阅读质量,也关系到未来我们如何去付诸行动。做读书笔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边阅读边做,对于一些重点内容进行写写画画;第二个部分是制作思维导图,理清整本书的脉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不去做适当的读书笔记,往往会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发现什么都记不得了。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写写画画尤为重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另一方面在对整本书做总结的时候也容易找到重点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做的笔记可以直接把重要的内容标记出来或者摘抄在笔记本上面,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下来。 等到把整本书都读下来了,读书笔记应该也做了不少,就少不得化零为整了,这时候思维导图的功效就尤为明显了。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其实相当于我们又把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过了一遍,理清了它的层次脉络。而且这张思维导图就是简化版书籍,等到以后你忘了这本书的内容的时候就不再需要重新阅读一遍了,通过思维导图就很容易回想起来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 就比如我在阅读这本书所做的思维导图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八):读了那么多书,今天才学会读书

读了那么多年书,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读书,可悲!细细回想曾经读过的书,发现都忘了,可叹!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立志加以改正,可喜!提高读书效率,剩下三个月争取每月十本书,可贺!

最近结识一位朋友,他每月读15本书,并总结出书中精华归为己用。我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但和他比,像个小学生。从他那里得知大岩俊之——一位日本读书人,思维导图、速读法研发人、讲师。

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大岩俊之对自己读书方法的总结。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从读书到行动,做出详实的讲解,我主要想说说前四个部分。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九):每年阅读300本书以上的日本大岩俊之是怎样既快又高效读书的?

这个暑假,县教育局又对老师们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不同于以往:只有10来个小视频,每个视频最少三四分钟,最多十五六分钟。内容都是软件的应用,而且这些软件都是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很实用。

那读书也是这样的,读书要读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有帮助的书,读书方法还要实用,这样才能解决我们生活里遇见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实用性阅读书籍,日本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实用性阅读指南》介绍了大岩俊之如何有效率地阅读,用大量的书介绍自己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书里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十):阅读无他,唯脑熟尔

有两个朋友最近就“国人读书少”这个话题展开辩论,可是书的内容、广度不一样,每个人看书的速度和习惯也不一样,辩论的基础不一致,也就没有最终的胜负。两人侃大山的结论是:读书是好事,读得多当然也好,但读书的重点本不在多,而在于能看一本是一本。

笑着围观的我,听到“看一本是一本”,被戳中痛点。前段时间复习资格考试,不止一次觉得自己老了:头一晚读完的章节,第二天一大早几乎不记得……想记得读过的书讲了什么,不想让每一次阅读变成无用功,这个契机之下,翻开了《实用性阅读指南》。

写这本书的大岩俊之很有意思,当下都强调“速读”,他倒好,学各种速读法,甚至逐渐达到了所有速读法的极限,结果研发出的读书法,叫“缓速读书”,号称是谁都能掌握,永远不会遭遇瓶颈的读书方法,致力于帮人们“读完能记住”。

方法看起来的确很“笨”:针对商务类、实用类书籍,设定读书目标、制作思维导图、迅速行动起来——

阐明这些方法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一本阅读入门书,一点也不深奥。可大道至简,三个步骤,很容易被记住并应用,而如果踏实跟随这三步,或许真能有效率地读、真正吸收书中内容、并内化成自身行动——读书当然很好,只要你“乐读”,且“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