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如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命如歌》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0 11:1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如歌》读后感精选10篇

  《生命如歌》是一本由[美] 特雷西·基德尔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如歌》读后感(一):惊叹于当人性突破理性时做出的惊人之举

作者是普利策奖获得者,文笔非常棒。我总是喜欢就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和了解。例如本次的了解卢旺达大屠杀也是如此。惊叹于当人性突破理性时做出的惊人之举,更想探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数以百万的人拿刀相向,仅仅是因为不是一个民族,更希望此事永不再发生。
先看了《卢旺达大饭店》,横尸遍野的河岸。。。。。而后买了《耳闻目睹卢旺达》《生命如歌》和《大屠杀和现代性》。《耳闻》算是选错了,不过好在比较薄。《生命如歌》写得很深刻,通过德奥一人的经历来看整个卢旺达大屠杀,而又不仅仅是写大屠杀本身。德奥在美国受到的磨难、帮助和成长,以及对家乡的殷切希望,都是来自于大屠杀,又是大屠杀之外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些,那么研究大屠杀本身也就没那么完整。张纯如用生命去记录、探究、反思南京大屠杀,得到的结论有很多是跟日本的教化、军国主义传统有关。而全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屠杀不计其数,不能都用此来解释。让我不禁觉得,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魔鬼,一旦发现机会便容易跳出来作恶多端。而教育、爱和感化则是让它安睡的最好方式。
作者对卢旺达大屠杀史料的搜集也很有说服力。不得不承认,美国人的探究精神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德奥是布隆迪人,卢旺达发生大屠杀时,布隆迪也发生了屠杀,只是没有卢旺达那样惨烈,但也足以令人疯狂。但也正是因为不及卢旺达,而失去了被关注,直到现在,灾后重建都不是很顺利。德奥再次回到布隆迪,内心有伤痛、更有希望,看到了美国的富足、安定,建设家乡的希望就更加强烈。但并不是只有强烈的愿望就可以顺利做成事情,反而容易因为太过强烈导致理性缺少而一事无成。当然,这不是本书所要探讨的内容。

  《生命如歌》读后感(二):有时候生命并不如歌

“1994年8月大约在恩达达雅被刺杀六个月后,卢旺达总统乘坐的飞机遭到攻击,总统遇难,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爆发。”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讲述了来自布隆迪的名叫德奥的男孩如何在这地狱般的世界里挣扎,九死一生的逃离这里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鲜血淋漓看不到希望的故事。贫穷的人民被少数当权者利用,拿起大刀砍向更多的无辜百姓,有的是邻居,有的是同乡,更多的是无辜的儿童,只因为他们是“可恶的图西族蟑螂”,就怎么也逃不了被狭隘的名族主义蒙蔽的大刀。那片苦难的土地,无辜的总是贫穷的百姓。贫穷到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这样的人们,还有什么理智可言,又如何对他人善良?这样的生命并不如歌,只是一场悲剧。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当一群学生不愿区分种族而被集体屠杀时悲戚的跪着祈祷上帝宽恕施暴者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看完这本书后再看卢旺达饭店,大致了解了他们的历史与悲惨经历。世界上这种因种族歧视而发生的战争与杀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若见证了地狱的火光,是否还能用天使般的心温暖这个世界?

  《生命如歌》读后感(三):因为贫穷,我们身体虚弱,但我们绝对不懒惰。

  一个年轻人,带着仅有的两百美元,只身来到这个大城市。他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而且曾经的恐怖记忆如此侵透骨髓,他甚至有时会分不清过去和现在、回忆与现实。然而两年后,德奥被一所常青藤盟校录取。
德奥,瘦弱的非洲布隆迪图西人,美国人,考入哥伦比亚大学。
查理,南希,沃尔夫夫妇。德奥的养父母。南希说,吃饭的时候她的脑子里会不停地想:“这个人瘦的皮包骨头了!他得多吃东西。”他们给了德奥一个居住的地方,给了他食物,资助他上学,给了德奥一个温暖的家。
莎伦,会说法语的毫不矫揉造作的人,热心帮助德奥找房子,介绍德奥认识沃尔夫夫妇。她说,德奥是紫红色的,她所认识的非洲人中很少有人能像德奥那样对人坦诚、心怀感激,愿意和别人沟通,产生联系。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非洲是这样复杂。世界上居然发生过这么残忍的种族屠杀。布隆迪,卢旺达,图西人,胡图人。这本书最惊心动魄的就是德奥逃亡的经历,当德奥躲进医院宿舍的床下,那扇虚掩并没有锁上的门,这是噩梦的开始。他一路疯狂的奔跑,遇到人就换方向,吃沾满泥土的食物,踩过尸体,躲在尸体旁,看到了并没死亡的婴儿的眼睛。当事情坏到一定程度,好事就会光顾,他遇到了好心的胡图老人,老人带他经过检查,告诉他跑。之后德奥通过同学的帮助来到美国。飞机上遇到了讨厌的记者!在美国期间他住在公园,当过送货员,打电话砍价…直到遇到莎伦,查理和南希。最后,德奥在卡扬扎建立的诊所,免费为人们治疗。
这本书中穿插了大段的布隆迪卢旺达历史,之前从没了解过,理解起来很吃力。
希望世界和平,加油非洲,加油布隆迪!

  《生命如歌》读后感(四):《生命如歌》——世界以痛吻我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不会知道世界上的那个地方发生过这样可怕的种族屠杀,就像几十年前国外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书真的是一个窗口,一双看向世界的眼睛。 本文一直都是以一种平静的笔调来书写的,不管是对屠杀和逃亡,还是之后步入正轨的生活。像是一位老者在尝尽了人生百味之后的缓缓诉说。 一个人曾奔跑在砍刀之前,躲藏在森林中,踏过尸体堆成的小山,和尸体堆上活着的婴儿对视过,甚至连医院、学校、教堂都成了屠宰场…… 经历的这一切的人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难以想象。 曾经信仰坚定的他有了下面这些话: “德奥说,这段记忆就像是一次严酷的嘲讽与挑战,让他对在童年时就已根深蒂固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不是怀疑上帝是否存在,而是怀疑上帝是否按照人类理解和希望的方式行使正义。” 还有, “德奥打趣地总结道:“我确实信仰上帝,这点我很确定。我认为上帝先是赋予了人类强大的能力和智慧,然后说:‘好了,现在你们要靠自己了。我有点累,想小睡一会儿。你们现在长大了,应该自己照看自己。’”德奥顿了顿,继续说,“但我觉得上帝有点睡过头了。”” 像是把所有丧生生命的运气都汇聚了一般,德奥又是幸运的,在逃离了那个混乱的世界之后,在许多善良的人的帮助下,他的生活慢慢朝着他的梦想靠近。他的梦想,又是朝着那些还生活在困苦中的人们。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幸运呢? 有这种幸运的,又有几人愿意回到那个还残留着血腥的世界呢? 如果是我,我应该不会愿意。 但是德奥愿意。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 日常广告,公众号【麦田myfield】 看过的书和脑子里游过的鱼。

  《生命如歌》读后感(五):所有的历史必然性都是谎言。

初高中学习历史,历史书里总有“历史必然性”这个词汇。而人们所提到的“历史必然性”,往往掺杂着不可考虑的“人性”。因为人性所以才会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人类人为的划分出这个世界的一切东西,更为可笑的是为了这些东西彼此征战不休。 所以有了布隆迪和卢旺达的灾难,所以有了德奥的这一次逃亡,所以有了他的救赎。 这个世界是罪恶的,也是美好的。但罪恶是本性,美好却是品质。我们美好的品质要足够美好才能压制住那罪恶的本性。而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就是为了不被罪恶的本性奴役。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能压制住本性。 愿战争中的人们早日结束这颠沛流离的生活,愿和平愿安康。

  《生命如歌》读后感(六):岁月沉淀的从容

德奥在经历两次大屠杀,看到至亲被残忍杀害,经历了六个月残酷的逃亡,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所到之地都是遍地的尸体,他逃到了美国,用曾经医治病人的手做起了搬运工,但他依然心存希望,满怀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重新上了大学,成为一名杰出的医生,并在家乡建立起一个非盈利性健康服务所来回馈家乡,从主人公的身上我们获得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在经历过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德奥依然能够笑对人生,他时刻相信上帝依然维持着正义,只是打了个盹而已。他没有被生活打败,而是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温暖着世界,一个来自己极度贫困国家的难民依然能够不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考上理想大学,获得新生,更何况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

  《生命如歌》读后感(七):種族引發的內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