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读后感10篇

2017-12-09 21: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读后感10篇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是一本由[日] 津端英子 / [日] 津端修一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1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一):小春日和也已足够

  跟电影《小森林》的感觉类似,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衣物朴素,捡晚辈剩下的穿,仔仔细细修修补补;设备简陋,厨房没有热水器和换气扇,立式火盆还是老家的物件。但餐具都是一点点收集到的做工良好的珍品,从荷兰购买的结实厚重的大餐桌“感觉用上一百多年也不成问题”。

  固定在夏冬两季重新布置家居,夏季用玻璃餐具和麻质床品,秋季再换成陶器餐具与毛织品。

  黄色的名牌,木制的留言板,记录田里种植作物的木牌。编了号的箱子,喷上黄色漆的筒和罐子,画上插图以标记内容物的纸袋。对日常生活的琐碎记录,整面墙的黑色封皮文件夹,“只在日记里写快乐的事情”。

  记录下用料和成品样貌、色彩味道日日变换的蔬菜汁,搭起七层熏炉自家熏制出的培根。大麦茶,梅干,柚子酱,栗金团,肉馅派。

  会想,像这样避世躬耕的生活虽然对个体而言非常美好,当然也有其辛劳,但对社会、对外界群体而言,是否就显得太过脱离、没有施益呢。

  可再想想,真的计较起来的话,在城市里做一颗螺丝钉、安分守己工作着的人们,又真的带来了什么算得上贡献的、有价值的东西吗?能自给自足、不劳烦外界就已经足够了吧。

  而且修一和英子他们的生活和态度,对他们周围的人来说,其存在本身大概就已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能为自己所在的小圈中的人们提供以力量、展示以生活的可能,就也已经很棒了吧。

  「我们只须看见、感受、惊奇,不用多去解释些什么。与其思考,不如凝视。也许最根本的事就是要学会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目力便会削弱,甚至可能什么也看不到。」P158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二):老两口的采访稿

  《明天又是小春日和》在各个大图书榜上排名都非常靠前。但是对我来说,它有一个致命误导:书皮上印的是津端英子和津端修一著,但实际并不是老两口写的而是记者采访后的整理稿。 而且和那种口述稿的性质也不一样,它就是第三人称客观描述,一眼能看出来。不知道出版社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我个人觉得还挺不严谨挺忽悠的。 老人亲笔和记者采访,这两个还是差很多的。尽管如此,这本书吸引人的有几个地方:一是它提供了一个在都市近郊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的可能性;二是展示了八十多岁老人依旧健康、独立、自主、自尊的生活可能性;三是分享了夫妇之道--融洽生活六十多年的智慧;四是列举了具体的食谱和整理方法。其中比较引起我共鸣的有如下几点:1、英子女士的不勉强。修一不喜欢吃蔬菜,但是又为了他的健康着想,她没有逼着他吃蔬菜,而且找到能让他接受蔬菜的办法,像是各种果蔬汁。2、修一先生的体贴。英子性格大条,不拘小节,经常忘记关火。他没有对她耳提面命,而是用小板子和她提意见,制作颜色鲜艳的提示牌提示标语。3、好的味觉是幼时吃好东西培养的。让我觉得很震惊的有如下几点:1、英子女士的嫁妆柜子盘子啥的可以传到下一代。她还给外孙女每年送一套银器做日后的嫁妆。2、他们老两口没啥积蓄。3、他们也在买彩票。总之,是一本适合打发时间轻松小书。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三):家乡的味道

  昨天傍晚出门赴约之前,在车站给老家的外公打了通电话,聊着家常。挂电话之前一直在叮嘱他一定要注意身体,不可以再去菜园里耕作。提起菜园子,倒是让他想说的话变得多起来。

  他说自己现在知道要注意身体,每天就傍晚那会儿在院子里捣腾一个小时左右。

  还说,园子里的菜是吃不完啊。青菜、黄瓜、茄子、辣椒子、豆角子...好多好多的菜。

  继续说,端午节给你姨妈家搞了些菜,给你小舅舅家搞了些菜,还给你小姨家也搞了些菜。

  外公是湖南人,说话口音重。在说豆角、辣椒的时候都会带个”子“在后面。从小就听着他的湘音长大,所以基本上都能听懂他所表达的意思。听着电话那边他高兴地罗列着自家菜园子里的果实时,我一刻也不敢打断。反而,对自己说出”不可以再去菜园里耕作“的话感到后悔

  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因一次修缮院子的栅栏,在有坡道的路上把腿给折了。年岁已高的人一旦哪里不舒服了,整个大家庭就会掀起一阵波澜。那一阵子,在外工作的儿子都赶回来了。住院期间,除了大女儿夜夜陪伴,上班的儿媳妇还得每天抽出中午的时间送饭到医院。

  住了两周以上的病房,接回家时医生反复叮嘱家属说以后一定不能再让他做事。下次一个不小心,即便是小伤的话,腿也得废了,只能轮椅伺候。这下,家里的大大小小都警惕起来。对外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要去菜园里捣腾。我也不例外,每次从老家回单位时都是不停的告诉他不要去园子里做事,打电话也不忘强调不可以去园子里做事。

  尽管很多时候,外公的回答都是说:”我知道叻,我现在是不会乱去搞的啊。你放心咯“。

  但是,我们心里都清楚,腿脚好了的他还是会瞒着我们跑去园子里捣腾他的菜。被他当作宝贝般伺候着的食物。

  当我看完《明天也是 小春日和》这本书时,被”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这一章节深深吸引。

  文章里的主人公英子女士说:”年纪越大,我的口味和母亲的越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哥哥弟弟们吃完我做的饭菜都会说:‘就是这个味儿,跟老妈做的一样,真好吃‘。我觉得味道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昨天的电话中,听到外公跟我分享他园子里的蔬菜时,我回应他:“真的是很想回去吃您种的菜啊”。这种最正宗的味道,只要一想到老家的外公的那个菜园子,味蕾的记忆就被打开。是啊,小时候记住的味道,是永远也忘不掉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乡下生活过的人,一旦到城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总是会念叨说:“这个没有我小时候吃的好吃”;“啊,还是在老家弄的味道好”...

  五一回了趟老家,那时刚好是清明过后雨后春笋的季节。老家的小竹林,外公的菜园子都是满满的宝贝。每天的饭里,都有老妈现采摘的食物。笋和土豆每天每顿吃,我都不嫌厌烦。而这些,都是外公亲手栽培出来的食物。

  雨后,从地里挖出的新鲜土豆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四):最好的生活,不过是有饭有诗,有家有远方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每一个早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大乔小乔这首《农夫渔夫》里唱的可不就是人们最向往的那种田园之乐。在人们还仅仅只能在城市里畅想的当口,有邻居却已经践行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就是《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的主人公津端夫妇,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

  英子和修一的生活几乎符合所有小清新们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他们身躬力行着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法则,在春夏秋冬的节律里出产自己的粮食和心情

  书里所呈现的是个无忧的伊甸园,仿佛没有忧愁没有病痛,只有两个如孩子般的老人在属于他们的院子里建立爱的家园。八十岁的英子依然不重样地做着拿手的美食,八十五岁的修一还能骑着赛车飞驰在小镇的街道里,一趟趟寄送给孩子和朋友的园子里的收货。对于人生苦痛,书中只一代而过,可轰轰烈烈的坎坷和欢欣只是以时间的方式换了副面貌,藏在了那些古董般珍宝一样的日常物什里。我们虽看不见它们真实的发生,却能看见那之后沉淀下的尘埃和痕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少时学诗,哪懂里面的天真抱朴的心愿、略尽沧桑的归路和终能返自然的满足。正因为此,环绕在这所小木屋里所有的平淡温柔、宠溺和童心才更加的可贵。过尽千帆依然如孩童般睁着赤子之眼和“惊奇之心”,这恐怕是两位老人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们所有的生活智慧。

  这个家里的所有细节都充满朴素的美,让人不禁想起小津和侯孝贤电影里的画面。依着季节的变化改变家里的装饰,不同的季节,屋子的温度、光线、触感都不一样,老人对此乐此不彼。爱折腾的修一还会不定期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让家焕然一新。就算是随意摆放的物件也都透露着他们小心维护生活之美的严肃认真。一个小小的空间被有心人装点得有滋有味,小木屋就像个懂得换装的女孩,只需要最简单的衣着,就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合宜而百变。

  不过这个屋里最打动人的是处处萦绕着的爱的气息。被爱环绕的家当然让人羡慕,但懂得爱却并不是易事。可是那些黄色小标牌、留言板、木板明信片、码满书架的日记本,分明又在说,它其实不难。英子和修一家里的每一处微小细节,好像都在告诉我,所谓爱,无非是懂得体味,然后有所行动。体味爱人的感受和情绪,用他最舒服的方式和他相处,以土地和植物们想要的方式对待他们,感受四季的颜色和味道,不打扰也不打乱这一切。用这整个体味的心去生活,生活自然会厚爱你

  两个老儿童一个严谨,一个随性,一个酷爱整理,一个喜欢收藏。一个在里厨房看世界,空间再小也能叱咤风雨,一个在船舱里尝百味,世界再大无非酸甜苦辣。不管事情大小,不论身处何处,这样水手般的勇敢,和诗人般的敏感却是他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秘密。所以我想,即便换了天地,生活一样能被他们经营得美妙甘甜,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暂且先不想象自己有个大果园,如果有一天,能被英子和修一夫妇邀请,去看看他们的饭和诗,家和远方,那也是够美的事情了吧。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恋爱虽易,相守却难。生命中我们会有很多次的恋爱,但是能陪伴我们走下去的只有一个人。我是典型的射手座,我不懂相守是什么,甚至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害怕跟一个人相处五十年,因为啊生命中怎么可以保持得来永远的爱呢。

  爱容易消逝,吵架、冷战、一次次的伤害总会把原来一丁点的爱零落成泥。可是在小春日和里面我读到了对爱的尊重,对爱是需要自由的。任何的爱如果失去个人的空间,那么也许这样的爱也就走到尽头了。

  英子和修一两个人的生活模式告诉我们,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不要尝试去改变一个人。我总是想着婚姻里面被别人改变。也许之前的那段感情让我害怕了,一点点的变得不像自己,变成了那个人。最后那个人走了,徒留我,我又剩下什么呢?

  我想婚姻真的是像英子和修一那样的,我想拥有这样一个明理的男子,在风雨中陪伴,在日常中相守。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次见这本书,是在关注好久的豆瓣“岁月静好”小站里的推荐贴。书名就足以让我一见钟情。“小春日和”翻译过来就是“小阳春的日子”,不是指三月阳春,而是晚秋到初冬里温暖稳定的晴天。正是那并不耀眼的初冬暖阳,恰似夫妻日复一日最长情的陪伴。

  有八个字我认为是形容爱情的最好境界,那就是“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在这本书中,耄耋老人津端修一先生在退休以后,为了一圆妻子英子多年的田园梦,远离都市的喧嚣,归隐乡间,用几十年时间悉心打理着自家的木屋和菜园,调配泥土,种植蔬菜,研究食谱,腌制食物……任窗外风景随四季更迭,有彼此陪伴的每一天都是好天气。

  很甜蜜是不是?爱她,就实现她的梦想,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迟。这本田园生活随笔,就真实的记录了老两口世外桃源的生活,用300余幅精美图片,记录了夫妇温馨的瞬间,捕捉小园四季的美景,更道出了几十年幸福婚姻的秘诀。

  从修一先生设计房屋、按照色彩或大小分类家中用具的严谨细致,到英子女士跟着感觉走的从容随性,写出了夫妻间交相互补、自然和谐的相处之道;从春、夏、秋、冬收获不同的蔬果,做出的美食,到园中随处可见的留言板,给鸟儿洗澡的水盆等小细节,写出了两位老人热爱生活的热忱。书中大量的图片展示,将优雅闲适的美好生活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些精美的餐具、纯天然的食物,还有食物详细的制作方法,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几次放下书,扎起围裙亲手实践起来。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力量吧,让人产生共鸣,从而对生活更加热爱,明白这世界上总能找到那样一个角落,让我们一路穿过深冬抵达春天

  世界那么大,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活法,其实不止是津端夫妇,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春天播种,夏天乘凉,秋天收获,冬天期待,年复一年尽心尽力认真地生活下去。就像书中英子女士说:“抱怨、批评在我们家是禁忌,所以我是以思考眼前的未来和快乐的事情活到现在。不可思议的是,人生因此变得越来越美好,所以我今后会继续抱着这些想法活下去,人生无悔!”

  最后,在结婚十一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此刻,我想对我的爱人说,外面的世界再辽阔,我也只想栖息在你身旁的方寸之地,以你的心为心,以你的意为意,等到我们也变得这么老的时候,你还要每天为我讲笑话,我还能为你洗手作羹汤。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七):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刚开始被这本书吸引,是源于一枚吃货的本能。那四季变换的田园,配上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果汁,糕点,下午茶,让人不禁咽下口水。在晚秋到初冬那和煦的阳光里,两个老人的身影,让你觉得这简直就是你梦寐以求的生活。日和,在日语里即是指天气,或是好天气的意思。那并不是耀眼的初冬暖阳,恰似你日复一日最长情的陪伴。

  美好的事物,正如津端太太说的那样:当你想把生活过得精细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段。褪掉现代都市浮躁的外衣,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串成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不知道我是不是脑洞有点大,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居然是:这才是完美的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啊!所有的食物原材料都自给自足,无添加无污染;房子的设计能最大程度的接受到光照;食物的残渣还用来做堆肥,这整个的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绿色生态链。如果用碳排放来衡量,那么津端家的田园一定是“负碳排放”。 唯一有一点点不那么环保的地方,可能就是津端先生用来烤培根的炭了,不过这也通过了那满园的绿色植物吸收掉了。哈哈,请原谅我是学可持续发展的,深受北欧可持续发展理念所影响。

  然而从另外的方面看,这不也正是多少国人求而不得的生活。没有那么大的一块地,生活繁忙而劳累,老了之后也没有勇气逃离都市独自生活。有可能会疾病缠身,时时需要别人的照顾。我想起了我姥姥,90岁高龄,仍然非常硬朗,因为她一直没有停止过劳作。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有退隐山林的条件和勇气,那该多好~

  这是一段爱情故事。“我曾想过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80多岁高龄的津端夫妇,用生活兑现最浪漫的誓言。这是一个男人对妻子的承诺,亲手设计她的梦中田园,一起耕田、施肥、采摘过时,携手一轮轮春夏秋冬。用一生的长度共同完成彼此的梦想,像用时间等待泥土肥沃长出最好的蔬果。因为津端太太做事总是粗心大意,忘记事情,津端先生就为她制作各种有童趣的标签来标记。贴心如此,让我觉得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到老津端太太都还如此的天真,保留着一颗少女心。而津端太太操持家务几十年,从烹饪到编制、纺布和刺绣,都认认真真的做着,为丈夫、为子女,甚至为邻居客人,同时因为她真心的爱着这些事情。大家看看是不是有了最原始,最古朴的男耕女织的感觉?返璞归真即是,真正的做到却是多么的难。

  不得不吐槽一句,吃货真是受不了那一张张美味的糕点、水果、果汁、果酱、各式菜肴图片的诱惑,并且每一份都附有做法,很用心。好想尝尝!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田园中所有的食物都传达着他们的爱意。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八):于平淡中见真性情

  老院长的菜园子

  研究生毕业时,接到了久违的大学时候的院长的电话,他已退休,闲居京郊,邀我到他的住处小聚。坐地铁,换公交,又走了一长截路,拐进了一个别墅区。普通意识里的别墅本应高端洋气,但此处却多有不同,十分接地气,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多家住户都把花园改成了菜地。

  老院长年事已高,青丝不再,但精神矍铄。他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家别墅,周围但凡有土的地方都种上了蔬菜果树。时值夏末,园里植物青绿茂盛,我们穿梭其间,摘取自然的馈赠。红的西红柿,绿的山核桃,圆的土豆,长的黄瓜……他一边把这些无公害食材变为美味午餐,一边和我拉着家常。

  “我女儿做设计,当时这里房子性价比高,手里正好有点钱,就买了一栋,后来嫌住太远上班太麻烦,孩子上学也不方便,就搬到城里去了,这房子就空了出来”他说着,脸上浮现出自豪,“现在我退休了,刚好过来住住,自己种菜,吃得健康。”

  他说附近很多家都是如此,子女不在身边,老头老太太们住着空荡荡的大房子,闲来无事,就都在自家院子里开垦田地,播种时互相借种子,收获时互相送菜,乐在其中。

  我不禁心生感慨,大概人老了,才能真正回归本心吧。

  年轻时,没钱的为生计奔波,有点钱的为车房受累,钱多的绞尽脑汁赚社会地位,都少有这份闲暇享受平凡安宁的生活,追求返璞归真。于是在翻开《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时,难得地向往起晚年生活了。

  咱俩的小春日和

  八十六高龄的修一带着八十三高龄的英子住在他亲手为妻子设计建造的小木屋里,有条不紊地打理着退休后的新人生。

  屋外那片园子,是英子的梦想,也是修一对英子的爱。在我看来,修一先生简直是理想的全能型丈夫,有才华,有想法,有专长,有行动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请注意,会疼哦”他做了个黄色的小木牌,挂在低矮的树枝上,提醒妻子小心。“鸟儿的水盆,欢迎,来洗个澡吧”他也在水盆边贴了木牌,提示这盆是小鸟专用。“西红柿。桃太郎,生着吃的”醒目的亮黄色小木牌挂在竹架上,提示着这块地种了什么,什么品种,甚至连庄稼熟了后可以做什么,怎么吃都想好了。这样的提示牌满院皆是,堆肥缸上、树枝上、菜地里……有的还画了两人的简笔画,写上两人的年龄,让整个小院处处充满温情。

  修一先生还特别喜欢做培根,自己设计、搭建熏炉,自己筛选熏料,坐在椅子上按着独家食谱一步步熏制。美味的食物,都是用时间和心血一点点浇筑出来的啊!

  擅长整理的设计师修一先生,会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按着作物的时令,画不同的图纸对菜园子作规划;把各种农具分门别类、井井有条地摆放整齐;像日记一样,把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配上复杂的手绘图,画上简单的小插画,放入一个个文件夹里,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壮观的书架上……除了佩服,实在语塞了。换做是我,别说是年复一年地坚持,能保持个一周一个月,已算相当不错。

  英子也是个很有真性情的老太太。她喜欢做饭,独自掌管着厨房,一丝不苟地安排一日三餐。有一双巧手和一身好厨艺的英子,向来会在摆出一桌精美菜品时,受到访客和吃货们的高度称赞。从年轻时,她就开始喜欢收藏各种餐具、茶具、玻璃器皿,出去旅游,走亲访友,哪里碰到了喜欢的,一定买下来。对英子来说,美味的菜品必不可少,与不同菜品相搭配的餐具更是尤其重要。她是把饮食作为艺术来对待的女士。

  除了菜品,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点心、饮品。夏天喝什么凉爽解渴,冬天喝什么温心暖脾,早上喝什么营养健康,晚上喝什么补气助眠;为不喜欢蔬菜的修一榨各种配方的蔬菜汁,把园里收获的水果制成各种口味的果酱,根据季节改变家中物品的陈设……英子女士手脚麻利,信手拈来,把生活过得又精细又精致。

  秋冬来临,英子女士会收拾起夏日的草席竹编,换上暖和的棉麻家居织物。她有一台古朴的织布机,原毛纺线,再织成围巾袜子衣物各种家居用品,这种原始的复杂手工艺,总令人赞叹。

  家里有很多留言板和可以插在土里的留言旗,家中、菜园里随处可见,都是由修一先生亲手制作,这是夫妇俩别致的交流方式。“请帮我翻翻土。”“干完咯。”只要英子女士把旗子插在需要翻土的田里,修一先生就会去干活儿,然后插上旗子以示完工。有时候,修一先生还会在上面画上俏皮的插画。“修一,拜托你了。”“搞定了。英子,久等了”“水都没关,上哪去了?”“对不起,下不为例。”……一问一答间,颇有孩子玩过家家般的同年意趣。

  结婚五十多年,他们互相尊重,互不勉强,和气过着这流水般温和而绵长的日子,享受着男耕女织的田园情趣,幸福就是这样精心地把生活过成日子,就是这样平平淡淡而日复一日最长情的陪伴,就是相互依靠着,静静地躺在冬日的暖阳里,看时光如天上的白云般游走。就这样互相敬爱,互相扶持,互相打趣着一起变老,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呢?

  一个问题

  “如果你时日不多,你最想做什么?”

  我的父亲前年查出肝癌,尽管才四十多岁,却开始被迫思考这个问题。那段时间他憔悴很多,在做不做手术,住不住院,西医还是中医这样的问题上反复挣扎。后来作好决定,术后带着母亲去海南养病了。现在常常在微信发给我一些照片,全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初升的太阳,海岸的水母,阳台的花,桌上的美食……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于是我开始时不时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曾被问及,也曾问过别人。十几岁的孩子,大概总想出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想要环游世界;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想法多顾虑也多……但也许真正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便是六七十岁这群人了。若我也有幸活到六七十岁,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在乎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还会不会对曾经的追求念念不忘。也许那时候,什么都不重要了,唯一要考虑的,还是生活本身。

  英子说:“当你想把生活过得精细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段。其实,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琐碎小事组成的。”

  花点心思研究食材,做更适合自己的口味;换换家里的摆饰,让自己心情更舒畅;去熟悉的地方散步,给远方的朋友打电话;动手做些可爱的东西,并把它们寄出去;和亲近的友邻喝喝茶,聊聊闲话……也许,这些无关乎成功、无关乎道理的小事,才是生活最本真的面貌。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九):跟你一起就是晴天

  在公众号中看到本书的书评,两位老人发自真心的笑容特别具有感染力,让人也情不自禁的微笑。色彩干净的封面,是津端修一先生最拿手的菜式烤培根的炉具,也是修一先生不断实验后确定的最佳高度。书名也是使用的让人心安的深蓝色,这一切都预示着本书是温馨的基调。

  大家都说结婚一定要找性格互补的,这样和和美美,真是这样么?我与大姑娘性格也不相同,我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太在意,大姑娘却总是那么谨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是我们相处的时候,我还是会抱怨,抱怨大姑娘的不体贴,抱怨自己是“伪单亲妈妈”。

  当我们沟通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选择抱怨,或者拒绝沟通,大姑娘着急没有办法也只能说你怎么在哭呢?你说话啊,你不要不说话啊。

  但当我一旦冷静下来的时候,大姑娘总是想办法跟我沟通,找到原因。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沟通、解决问题的方式,大姑娘总是很顺着我,先等着我发泄,找到原因后再深入沟通。

  津端家是怎么沟通的呢?利用提示牌!这样既避免了尴尬,也不容易忘记,还能达到效果。

  修一先生解释说,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特意做了提示牌,这也是给自己的提示,这些提示牌让英子女士少了一桩担心事。

  英子女士接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认为照顾好家庭和津端先生是很重要的事情。随着做建筑师的修一先奔波了50年,他不爱吃蔬菜也不勉强,而是换成修一先生接受的方式,蔬菜汁保证修一先生的营养。

  细腻的修一先生在退休后, 实现了英子女士的田园梦。修一先生用他的规则协助英子女士管理田园,面对修一先生的版主英子女士也有自己的困扰:修一这样擅自行动,一开始我是有点恼火的。不过后来发现被他这么一弄,干起活儿来的确更方便了,还是挺好的。培垄耕作有个缺点,就是很难记住哪里中了什么。修一退休后,这里就彻底成了他的试验田。一会儿的功夫,他就什么都做好了,也不跟我商量商量。”可确实方便了许多,英子女士也愉快的接受了。

  单独居住的老两口,跟中国老人一样,英子女士也会为小辈们操心,只能通过食物,让孩子们了解她的心意。对老妇人来说,厨房是健康卫士,是她守护爱人修一和在大都市里忙碌的女儿女婿的阵地;也她的信使,告诉外孙女花子什么是生活、什么是饮食。这寸天地让她倍感自豪。

  “活到这个岁数,我深感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儿时生活幸福,现在的日子也平顺安宁。我特别想让下一代人体会到这种物质与精神上的充实。所以厨房可能是我最好的代言工具了。英子女士会根绝季节不同,而做出应季的食物,寄给孩子们以及朋友们。让他们记得家的味道。

  不论男女,工作后就要忙于生计,无暇他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六十多岁的人了退了休,可以帮忙做很多事啊。老人家别整天只顾享受自己的人生,为了让下一代人活得更加充实,应该把自己的经验多传授给他们。

  看着老两口的春夏秋冬,内心总是暖意融融。精致从来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精气神。体现在一举一动中。

  英子女士认为过日子日积月累的小事才最重要,修一先生觉得整理房间觉不是无聊的家务。去看,去感受,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豁达的内心,敏锐的观察,才能从内心体谅对方,真心为对方着想。

  我们都羡慕和和美美的婚姻,现在我更觉得我们各自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为了更好的未来,不断磨合,退一步迁就,进一步体贴,冷静理智,有效沟通,才能长久。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读后感(十):尽心尽力,认真生活。

  几乎是全程艳羡着读完的,并不是单纯地因为田园生活、所谓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是因为津端夫妇

  1.拥有一个安定的心态。

  2.每天都有所得,春夏秋冬从未错过。

  3.记录。

  4.整理。“培养注意力最关键的出发点就是学会整理”。

  5.家庭美满,三世同堂。

  6.夫妻二人性格互补,相互依赖,相互尊重。

  7.对待朋友的热情与真挚,他们更值得被同样的方式以待。我很喜欢英子女士的一段话“每当和年轻人说话,收到他们的道谢时,我们都觉得更有精神了,好像从大家身上获得了力量一样。多亏了平时常用客人过来,我们的日子更有活力了,真正受益的反倒是我们俩。”

  8.心安理得。“现在的成年人忙忙碌碌,疲于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乍看之下仿佛一个”新新世界“,其实那一切也许只是个假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