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下哲思》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下哲思》读后感10篇

2017-12-10 20: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下哲思》读后感10篇

  《天下哲思》是一本由扈永进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04页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下哲思》读后感(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着。我们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好多观点当时是不懂的,大多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的。工作以后,再仔细回味这些知识,才明白这些哲学观点并非是哲人们一时灵光乍现,而是充满智慧的。要想真正弄懂学透它,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背诵一下OK的事情。更不要小看它的能量,它能改变你的世界观。

  读完扈永进主编《科技之光》《文学的意义》,再翻开《天下哲思》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本书中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可以让大家继续充电,了解世界。本书所收集的都是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了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还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能够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怎么样?这套系列丛书不错吧,选来读读,确实可以丰富你的知识。

  说道关于哲学方面的书籍,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苏菲的世界》。读这本书可把我累坏了,之前仅知道这是一部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名著,既然是名著自然要读读,读了之后才知道其中的奥妙,讲述的内容看似很简单,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名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通过哲思的传授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指明了方向,这是非常了不得的,当然,你得能读懂,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是领悟了皮毛。还有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是戴维•埃德蒙兹写的,其中提出电车难题,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杆?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中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哲学家与社会学家透过这个问题的思辩来探讨进退两难的道德问题,诸如堕胎、战争、牺牲少数成全多数的各种议题,其实这些问题最终都归结为哲学问题。我们曾经看似很无趣、很让人头疼的哲学课,其实蕴含着很深奥的命题,要解释清这些问题,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很深的造诣,笔者觉得哲学大师们的功绩不比天才科学家们少,这也是推进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原动力。

  《天下哲思》与我之前读过的《科技之光》《文学的意义》风格上是一致的,有大师的杰作,也有后来人的专业解读,对哲学感兴趣的人一定非常喜欢。这本书该归为哲学百科,很多哲学观点在书中聚集,对写哲学方面论文有很大的帮助,最起码你不用到图书馆大量翻阅哲学书籍了,看这本书就能知道自己该到哪本书中找相关的论据,很方便。另外对喜欢辩论的同学也是福音,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们找到有效的观点,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就迷茫,为何非要往河里走呢?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我也一直纠结,该不该舍弃身边的胖子去救那五个人,甚至我还突发奇想,如果我是蜘蛛侠、超人多好。关于哲学的问题,都很烧脑,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如果你非让我在这样的问题中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对不起,我实在找不出能够说服我自己的理由,最终我会放弃选择。还好,这些都是一个假设。

  《天下哲思》读后感(二):那些看起来没用却能影响你一生的通识教育——哲学卷

  文/爱啃骨头的猫咪

关于哲学

  1.哲学是什么?

  从深度上讲,哲学是刨根问底的学问。人活在世上,不满足于知道眼前的各种事物“是什么?”还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知道“为什么?”哲学探索的原动力是好奇心。

  从广度上讲,哲学有“万学之学”之称。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

  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思考,这种思考能指引人类理智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孙正聿在《哲学导论》里说:“哲学智慧反对人们对流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采取现成接受的态度,反对人们躺在无人质疑、因循守旧的温床上睡大觉。哲学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

  《天下哲思》读后感(三):怎么让自己阅读档次和哈佛大学接轨

  《天下哲思》一本书来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国民教育通识读本》,这一套书籍从汲取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出发!从哲学、文学、科技、社会、文化、经济、艺术的主题选材,带领我们阅读原典精髓之大美!其中《天下哲思》23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是: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给我们普通人快速走进经典

“精彩快读+背景介绍+正文”的形式构成

  关于文本:这本书知识点清晰,具体体现在精彩快读+背景介绍+正文。的排版方式。有了精彩快读+背景介绍的铺垫,在阅读正文的时候能很快的进入主题。 编后絮语:对正文内容,文章中讲述的道理进行展开论述深度与广度。鲜有人能对书籍中的这些哲人有一个整体下的把控。书籍“编后絮语”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通过这部分,我们能对文章中所讲的哲人生活背景,主要思想贡献进行充电。对正文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 延伸阅读和作者简介:延伸阅读部分做到了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对应的推荐书目,这样给我们提供了拓展阅读的可能性和选择,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作者简介,文章作者的介绍,让我们认识写作文章的“大侠”。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给人的思考

  一:什么时候需要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坚持阅读纸书,周围的人看我的眼神是不正常的。第一会不会影响正常工作,第二看这麽多书做什么,工作上又没有用。长时间的教育给我们灌输的是“读书有用”,需要的时候看看就行的观念。

  读书学历有可能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考事业单位等等。读书对于上班的人来说,也偏向于选择和工作,和专业有关系的。有部分看书更是临时抱佛脚,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了,需要在书籍中寻找答案。我们看书真的这样功利性吗?为了一个好高中,为了一个好大学,为了一个工作难题,其他时间是否就不需阅读了呢?

  二:法国中学毕业会考题目

  想想高中作文都是什么?我最感激的一个人?针对一个话题来写些所谓积极向上的话语?法国2007年中学生BAC考试的作文题目是①解释亚里士多德《尼格马科论伦理》中关于“责任”的论述。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③解释你猜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有关“德行”的论述。看了这些是否马上觉得我们作文太小儿科了。

  通过作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到法国高中生面对的作文题目,所涉及到概念和范畴可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闻所未闻的。我们看到的教育,基本上是围绕考题的“一亩三分地”出来了很多读死书的,记得上高中前看课外书都要躲着爸妈,躲着老师。要是发现了和教材无关的东西,就成了个不务正业的家伙。怎么让自己阅读档次和哈佛大学接轨?

  三:终身阅读,终身学习

  英语谚语有这样的话:“吃什么房长什么身体”,民间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学校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造就什么样的学生。日常生活中你给自己进行怎么样的投资你就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接受教育,学习不是为了把书籍中的知识都学会。告诉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有一种不断学习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和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该是一个终身的事情。

  让阅读和学习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持续的阅读和学习能个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量变到质变,学习和不学习的人会拥有完全不一样的视野和格局。

  《天下哲思》这本书多角度全方位的巨人介绍:赫拉克利特、老子、孔子、墨子、柏拉图、庄子、康德等人,中外经典解读,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解读,扫荡知识短板。一定要说他的缺点就是对每个天下哲人的介绍篇幅太少,这点你可以通过延伸阅读推荐的书名去进行专题性阅读,是我们开始通识性阅读,和学习的开始。

  《天下哲思》读后感(四):发展通识教育,势在必得

  泰戈尔说:教育就是向孩子传递’生命的气息’。 这本书贯彻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让国人的阅读、教育与世界接轨!通识教育兴起于哈佛大学,后被全球顶级大学、欧美中学奉为主要教育理念;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职场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质、自我充电的不二之选!接轨欧美中学、法国高考指定阅读书目,提前开启大学教育! 书中包含了23篇名家名作,兼具思想深度和辐射广度,培养逻辑思维和国际视野。 白领自我充电必备,读出思考力,打造全新思维方式!还有22位哲学巨匠思想,透析生活、未来自由、正义等意义,让你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编写体例全面严谨,全方位“VR实景”品读经典名作! 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名家名篇、编后絮语、延伸阅读,搜遍文章周边,荡清知识死角。知名教育学者、一线杰出教师、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精心选编!经典选篇,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解读,直击你的知识短板,无须犹豫,去读就是!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 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因为自己是学教育的人,所以对教育的事情格外关注。内地还没有兴起的通识教育,其实在香港等地早已盛行,他们专门有一门课叫做通识教育,教学生们关于常识的问题。这门课会让学生的知识更完整,更有体系,丰富教育的本质。 现在这个世纪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更注重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的知识与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离自己的知识更近,觉得他们其实就在身边。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又正处在对世界好奇,希望探索所有未知的事情的年龄,所以此时一直灌输知识是没有用的,他们更需要完善的观念了解世界。 通识教育是每位老师都关心的教育大业,我们都希望我们国家的孩子都能接收更完美的教育。

  《天下哲思》读后感(五):读哲学要趁早

  《天下哲思》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中的一本,比起《文学的意义》,这本可能不那么“好看”——不好看的意思是读起来不是那么顺畅。也难怪,哲学自古都不是什么轻松愉悦的学科,而这套从书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和高中生,大部分篇章竟然是哲学著作原著的节选,这样合适吗?或者说,这样给通识启蒙教育的孩子去看,他们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吗?会不会读一点就束之高阁

  可惜,哲学到底和文学是不一样的。文学经典可以被解读,可以被名家解读,解读之后的文章依然好读,导读针对文学名著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哲学却是,如果你不读原著,就永远像隔着一层毛玻璃一样,读得不顺畅。

  而我们大多数人,人生中大多数时候都在思考哲学,只不过不自知罢了。那些未成年但是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孩子们,他们也是一样。在发呆的时候,或许“意义”二字也会造访;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存在”也有会所感悟。至少在不足二十岁的年龄里,曾经问过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最有意义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而我将成为什么样的才会幸福

  人心是浩瀚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你可能想不通,但是却值得去想。也许,哲学阅读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不好读,但是其实是,对于任何人,哪怕已经耄耋,哲学也是不好读的。

  哲学没有情节,哲学没有跌宕,哲学不是推理和解密,也没有凶手要猜,可是我们还是需要哲学。因为所有情节丰富的名著,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这些;而推理解谜,本来就需要哲学。那些你不理解的人,想不通的事情,都可以在哲学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读过很多哲学,你就不会爱上鸡汤。那些激励你的“你必须很努力,方能做自己”的帖子和书籍,其实在尼采那句“上帝已死”面前微若尘芥。

  存在主义者会鼓励面对“惨淡的人生”,真正的哲学,是勇士的学科。读过了哲学,你终会明白,明天的你成为什么样子,那是因为今天你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真正的“容易”,鸡汤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小儿科了。也许孩子们不该在思维的视域里太过早熟,可是他早晚要面对那些自己创造的人生。

  哲学教你面对困难,哲学也告诉你世界的无常,它还对你说,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你确定要做“我”,而不是“我们”,有点艰难,但是绝对值得。

  所以,好像未成年阅读也不嫌早。

与世界上上聪明的大脑连线

  这种事情应该越早越好吧。

  《天下哲思》读后感(六):开启哲学之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触哲学并非一定要从《苏菲的世界》或者《逍遥游》开始,《天下哲思》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作为通识教育读本,《天下哲思》这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中西方哲学史上重要人物,提纲挈领地为读者介绍了他们的主要观点,是十分有利于帮助其了解哲学并产生阅读兴趣,进而能够有利于培养对哲学的兴趣、提升哲学素养。

  整体而言,《天下哲学》是一本浏览式的书——像是在哲学这个庞大的世界里,先上了一份菜单。全书每个章节独立介绍一位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大体上是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线来编排的,每个章节大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本文”部分。介绍本文的重要观点和背景介绍,可以使得读者对这个哲学家有一个基本的印象。第二部分,正文部分。有些是哲学家本人的原著,有些是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有些是研究者注解式的文章。这就十分考验编者的甄选能力了,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选取恰当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庄子的部分,就选取了原文和介绍一并进行的评述模式;而柏拉图的部分则节选了《理想国》的内容。当然,哲学原著节选阅读,很容易断章取义,也许还会使读者摸不着头脑,所以作为补充,还有第三部分,每篇文章紧随着有“编后絮语”、“延伸阅读”和“两个内容。“编后絮语”这部分的内容是对正文的评论说明,十分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正文部分的理解。而“延伸阅读”也为想要更深入学习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参考。如果选取的不是哲学家本人的著作,最后还会有一个“作者简介”,让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于该哲学家的研究领域的地位等信息。

  从编写体例上来看,《天下哲思》这本书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这点,虽然可能不够系统,但是作为通识读物而非教科书,这样的方式是很妥当的。从内容而言,《天下哲思》包括了大师们的杰作,也包括了专家的解读。无论你是否了解哲学,阅读这本书你都能够有所收获。

  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就是要启发人类的思考。虽然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我们从未停下也毕竟不会停下思索的脚步。《天下哲思》这本书介绍了古往今来的大家们,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人不能停止思考,阅读哲学可以使得我们思考得更加深入、更加明朗。无论你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或者是已经工作的白领,只要你有一颗向往智慧的心,那么你就是《天下哲思》最适合的读者。编者选取浩瀚哲学世界里的精髓,精心为你打造了这把打开哲学世界大门的钥匙,还请你不要错过。

  开启你的哲学之旅吧,就从《天下哲思》开始。

  《天下哲思》读后感(七):窥斑见豹的天下哲思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实在是事情太多,才看到第七篇文章(一天之中9点到6点要将时间交给上班,6点到8点要将时间交给公交,车上无灯光,故无法阅读,晚上8:30到10点,要将时间交付给健身,健身到家要为第二天准备我的健身餐,故而所余时间,只余早晨上班公交车上的时间)。虽然阅读时间很少,但就我读到的这七篇文章,皆是好文章也!皆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些哲学家的基本思想和生平;这些哲学家或放达、或可爱、或严肃、或狂狷^……人人皆有个性,人人卓尔不群!

  虽然知道事情甚多,但是看过书的篇目,实在是没有不卖下来的道理。因为这个读本,不是选择了一些中国名家对一些哲学家哲学和人生的解读,就是直接选取了一些哲学家哲学论著中的一些有名的篇章段落,比如说中国研究尼采的大拿周国平解读了了赫拉克利特和第欧根尼的思想和生平,比如中国著名作家王蒙对《道德经》文本的解读,另外还有康德著作翻译者、康德哲学的研究者邓晓芒教授对康德哲学的解读,如此等等等等,另外就是一些哲学家自己所著述的文章了,这些哲学家包括柏拉图、笛卡尔、达尔文、罗素、波普尔、弗洛姆,萨特等等(其实这些人中,不仅仅包含哲学家,比如达尔文更准确地来说是生物学家、而克尔凯郭尔是人本心理学家,至于弗洛姆则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可是这有什么要紧的呢!所有的学科都是有其哲学属性的),各个都是思想界的巨人,阅读他们就是阅读我们的精神世界。

  很明显,这本书内容的汇编是按照哲学家的出生年月汇编的但是从古至今,哲学家何其多也!要以一本303页的书籍全部介绍完,还要阐述他们的思想,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编著者有所裁剪、有所选择,在这本书的序言中,编著者说“不是要学生像研究生那样精通荷马、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的某一方面,让学生接触他们的作品,为的是借此机会让他们接触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的那些至关重要的思想。”可以相见,编著者选取的是那些改变了我们世界的至关重要的思想。

  就我读到的七篇文章,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个发现了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人不仅不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无法踏进一条河流,因为介入河流就发生了变化;而第二篇,选编者特别选取了王蒙关于老子哲学中辩证的那部分,关于美与丑的的辩证关系;关于大道与仁义的关系(在这个地方,我特别不同意王蒙先生的翻译:他说,大道被丢弃了,人们各行其是乃至胡作非为,才会出现对于仁义道德的提倡。智慧计谋发达了,心眼儿越来越多了,虚伪与欺骗也越来越多。礼乐崩坏,六亲不和,六亲不认,才痛感到了孝子慈父的可贵。国家乱套了,才大呼小叫地闹什么忠呀勇呀!而我觉得,老子根本不提倡什么仁义、智慧、孝慈和忠臣,他认为正是提倡这些东西,才有这些东西的对立面,我们只有回到原初,无所谓什么仁义、残忍; 智慧和狡猾;孝慈和不孝;忠臣与佞臣,无分辨心,就会归于朴素。);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孔子的形象一定是封建礼数的代表人物,迂腐、古板、不苟言笑,一副酸腐老夫子的形象,在鲍鹏山教授的解读下,老夫子不仅不是一个迂腐古板的夫子形象,完全是一个充满了喜怒哀乐真性情的老师。他在文章末尾总结道:很和蔼,很慈祥,很快乐,这就是他平常的样子。你到他家,敲开他的门,你看到的他是满脸堆笑,高高兴兴的,宽宽松松的,这就是孔子;若是这样一篇篇的写下去,那就没有意思了,生命之美,美在天机不可泄露也!好的书籍,是要每个阅读者自己去阅读的,我接下来要谈到我读到的第七篇:《“逍遥游”与自由》,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庄子的心灵自由真的是真正的自由吗?他通过英国政治哲学家以赛亚 伯林的名文《两种自由的概念》指出:当世界残酷不公,当“一个寻求幸福、公正或者自由的人觉得无能为力”,当“他发现太多的恶行动道路被堵塞了,退回到自身便有了不可抵挡的诱惑。”也即是说,庄子的所谓心灵自由,可能是退无可退的精神安慰性的自由。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战火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老百姓面对苦难,有什么办法呢!只能退回到自己的内心,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心,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不过,不管作者怎么批判庄子,庄子的文章之美,可以说无有出其右者,我美美读到庄子,都有一种被幸福的子弹击中的感觉。在这篇文章之后,第二十一篇即为以赛亚 伯林《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名篇,想来编著者,对文章的选编是花了心思和下了功夫的。

  而编著者的编后絮语,也帮我们补足了不少的知识,比如他说,人类每过四年就不是原来的自己了;又比如编著者引用雅思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

  总之,这是一本针对大众老少咸宜的好书,书中的价值就等着我们大家一起去发现吧!

  《天下哲思》读后感(八):哲学通识

  通识读本是在某个领域按一定的顺序选取了特定的内容,来让读者快速领略某一领域的一类书籍,这本书的主题是哲学。书中汇聚了从古到今的知名哲学家发表的文章的核心内容,并由编者在文章前对相应哲学家进行介绍,在文章后对该哲学家的哲学思想进行解读,让没有接触过哲学的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哲学家思想的根本。

  在中国,哲学教育远不像西方这么发达,很多西方人在高中、大学的时候,已经阅读了不少哲学书籍,与古希腊哲学家、近现代哲学家一起,思考很多有趣的问题。在中国,由于教育等等原因,在有兴趣学习哲学的时候没有启蒙,工作以后往往觉得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且常常伴随着枯燥、难懂的文章,更是将哲学拒而远之了。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我觉得,哲学是一门引导我们去学习如何思考的学问。

  我们看似每天都在思考,做决定,然而却很少做深度思考。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连我们去上厕所的时间都有各种产品想要来抢占,我们留给自己做内省、深度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哲学可以让我们低头走路的时候,不时仰望星空,思考这世界得广阔。

  比如有关死亡的哲学,过往的哲学家提出了很多问题与假设,我们在阅读这些内容,脑洞大开的同时,也会自己探索自己的死亡哲学,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探索出一条自己看待死亡的方式。而个人的行事方式也会因为这次哲学之旅而变得更接近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心灵的成长。

  哲学,其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必修课。

  很多人在生活中对于哲学的探究主要在于考虑“人生意义”这个终极命题。我们的人生真的有意义么?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我们哄骗自己继续下去的借口,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因此,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相同,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每个人哄骗自己继续下去的借口也必不相同。况且,每个人人生意义都相同的世界,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是不是非常可怕?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哄骗自己的“人生意义”呢?哲学其实是难以给出一个万众信服的结论的。更现实的方式就是逼迫自己直面死亡。对死亡的思考和认识可以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的思想更加宽广,我们更能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思考,也更可能去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天下哲思》读后感(九):哲学自由世界

  哲学的世界是精神的世界,精神上的透彻通悟可以直接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总是以为哲学离我们很遥远,也太过虚无缥缈,因为哲学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形而上学的问题上,对于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在很多人看来哲学跟生活不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甚至有些人认为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其实哲学离我们的距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远,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包含着哲学的精髓,哲学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我们需要的只是把生活中的哲学找到一种正确的方式讲诉出来,揭开哲学神秘的面纱。 世界那么大,不同地域的人有着自己的生活哲学,大体而言,哲学主要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以前读过罗素先生的《西方哲学简史》,对西方哲学的形成、发展有过一些了解,罗素认为西方哲学是科学的补充,生活中任何不能被科学解释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哲学解决。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一脉相传被称为希腊三贤的三位师徒更是对西方哲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会被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西方哲学最显著的思想就是哲学跟科学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也试图以科学的方式来解读哲学。 柏拉图就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属性相互借用。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两个部分-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分别对应影子世界和阳光世界。而哲学家的使命主要就是自己迈向阳光中的可知世界和启蒙普罗大众的使命。 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其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哲学自从希腊三贤奠基以来就不断完善,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总体来说它是一种古小今大的结构。而东方哲学体系则是从老庄和孔孟奠基以后,诱发了诸子百家各种不同的思想体系,然而到了近现代却很少有人涉足其中了,总体上看是一种古大今小的结构。好像古人已经把我们可以想得到的哲学问题都已经阐述过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传承下去就够了,以至于我们对哲学的开拓创新研究能力越来越差。 东方哲学家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庄子,庄子的思想是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也是浪漫的。清代胡文英《庄子独见》里面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所以说庄子的逍遥并非真正的逍遥,心有牵挂,时刻都想让民众能够自由,脱离剥削压迫,他想要的自由,是一种整个世界的自由,并非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自由,这种愿景无异于痴人说梦,越是困难,越是渴望;越是渴望,越是痛苦,最终只能选择精神上的自由,翩跹化蝶而去。

  《天下哲思》读后感(十):通识教育,哲学篇

  在刚看到国民教育通识这一词汇,就感到很稀奇。尤其是之后的翻看中知道,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之外,还有通识教育,顾名思义通用常识教育,但这个常识可就不仅仅是中国,范围扩张到国际。譬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技术革命,赫拉可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哲学思想,以及文学中著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恐怕还在上中学的各位有几人能说出个45678呢?少吧,据研究发现,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中学阅读书籍,是我国中学的几倍,这就是阅读的差距,眼界与常识欠缺,所以说我们中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也仅停留在专业教育上,很肤浅的层面。so通识教育在我国势在必行,不能在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国际教育界也广泛认同通识教育应与学院所教专业教育并驾齐驱,与国际教育接轨就应有通识教育读本。科技之光,文学的意义与天下哲思都是扈永进老师 选编的,旨在通过读书,了解到人类的迁徙

  技术的进步等通识知识。

  就科技之光中,对古老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述写,把其作为农业技术革命的发源地,从石器时代过渡到运用铁器发展农业。

  众所周知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冲击平原,长期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种植业产量。这就需要引导水源灌溉,从简单挖沟引流,再到运用水坝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农业产量的富裕,灌溉技术的长足发展。这些都带动了粮食的大幅度增收,普遍提升人类的温饱水平。多余粮食或用于祭祀,祭祀人员从而越多,责任也从简单祭祀天地,到记录每年旱涝期,分配工作等职责。

  在说冶金技术的长足的发展,带动农作物器具从一开始的树枝,再到铜,以及冶金发展中的辉煌之物青铜。我们的老祖先通过细心的发现生活,逐步掌握在铜加热过程成为液体时加入锡,成就更为坚固锋利青铜器,这也为战争提供更好的条件。

  要想有青铜就需要,交换矿石,用多余粮食。这就需要运输业,轮子也由此得到发展,相继出现了轮车,战车,帆船。。这些相继带动了货物运输能力,毕竟冶金需要大量的金属,除了交换,也就只有占领,发动战争,所有的一切都是技术的发展等等这一切的因素,诱发了战争。美索不达米亚第一个统治者出现了,也有史诗记载在好战的国王中,阿卡德国王阿尔贡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提及哈姆雷特,大脑就会浮现那句,特经典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想来应该是每个人需求不同,或者说思想观念的差异,带来了阅读的思维差,就好比哈姆雷特的外貌,应该是怎样的,每个读者想象出来的就千差万别。

  莎士比亚所写的舞台剧本中,哈姆雷特太过于经典,在文学的意义中,作者就撇开一切,来讨论哈姆雷特最后的结果到底是自己作为人文主义还是其它因素所导致的。

  哈姆雷特曾有好几次可以报仇,为父亲而杀死舅父,但是人文的思想总会在关键时刻拷问他自己。究其原因是他自己一开始,并不想继承王位,无论是故事的开始还是最后。对于一个人文主义者而言,坐上皇位就意味着,拥有对他人的生杀大权,这对自己是种煎熬,并且用暴力手段杀人也是谴责。这就是哈姆雷特一直犹豫的原因,他不愿意用暴力的手段为父亲报仇,二是他也不愿坐上皇位。就这错过了太多机会,等他想明白了,时机也没了,最后落个为报仇最爱的女人,母亲,叔父,自己都死的下场。。

  俄狄浦斯王最为完美的悲剧,十全十美的悲剧人物,为何这样说,俄狄浦斯王一生经历可为是,充满悲剧,因为有人预言自己将来,杀父娶母,就被父亲抛弃。然而命运的巨轮还是把他送上该有的轨迹。最后真的是,因为路上的一次争吵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之后娶了自己的母亲,当然他都不知道这一切。最后还是国灾知道了,自己是罪魁祸首,他勇敢的面对,刺瞎自己的双眼,流放了自己,再也没回自己的故乡。。。

  说起哲学,就不得不提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曾提出过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就是围绕变化这一中心思想。赫拉克利特,这个人可能是哲学家都有这样那样的怪癖,他的精神洁癖更有之甚,这也使他一生颠沛流离,最后消亡。不过他的哲学思想还是很好的流传下来,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为何呢?当你第二次踏进河流时,河流中的水早以不是第一次的了,水是流动的。其实在深究一下,也许你每时每刻接触到的河流水都是不一样的,这里涉及到分子,水是由更小的分子构成并互相传播,当每时每刻的接触分子,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看来 岂不是每时每刻河流水都是不一样的,又怎能说你踏进的还是同一条河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