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物理学大统一》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物理学大统一》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6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物理学大统一》的读后感10篇

  《物理学大统一》是一本由贾格拉底著作,35.00元出版的2012-5图书,本书定价:232,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一):贾子眼中的老子、霍子

  贾子眼中的老子、霍子

  评《物理学大统一》

  自物理学单独成为一本学科以来,在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霍金等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们的引领下,人类认识了大至宇宙、小至光子等自然科学现象,但是迄今为止宇宙的边界依然遥不可知、粒子是否能继续被细分仍属未知,物理学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霍金用眼皮写下的《时间简史》给广大物理科普爱好者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遐想,但由于现有物理学理论无法突破人类的机械思维,物理学似乎和霍金一样被束缚在了轮椅上动弹不得,唯一能做的只是继续想象。在我看来,贾平老师的《物理学大统一》是在做一个尝试,尝试用中国的传统智慧解救物理学的困局,用《老子》中的有机观(生命论)的思维,与现有的机械观(还原论)结合形成新的物理学发展思维。在“贾子”眼中,未来的物理学发展需要“老子”和“霍子”们共同努力,合作双赢。

  看过《时间简史》的读者可能会认为那简直是一本天书,也有些读者会为作者霍金的精神理论和开阔思维折服,毕竟我们生活的时空二维空间里,想要去想象或者体验空间、时间、运动和质量的思维空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总体来说那是一本解读宇宙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宇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毕竟还有很多理论和猜想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去验证和研究。贾子的这本《物理学大统一》花费了很大的笔墨在解释霍子的宇宙观,试图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西方科学对于宇宙的研究进展情况。科学细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专业分工为解释世界提供了动力,但是面对浩瀚的宇宙以及微小的粒子,每一门学科都显得毫无办法;面对宇宙万物的深不可测和人类的执着追求,令人想起了“盲人摸象”,人类触摸到了宇宙这头大象的腿、尾巴、耳朵、鼻子……可是还是没能掌握大象的整体面貌。

  那么物理学或者其他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哪里?贾子提出了回归哲学的范畴,重新思考科学的发展。在贾子对于《时间简史》的详细解读之后,他不失时宜地引入了老子的观点,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李耳先生的《道德经》为西方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宇宙的妙处就在于它的不可知和渐进认知;盲人们得到了三天光明,重新发现了大象的全貌,虽然他们会继续目盲,但是大象的整体已经印入了他们的脑海。量子力学、牛顿力学和相对论统一在《老子》为首的哲学体系之下,未来是否将焕发出新的力量待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拥趸,我为经典文化的发扬光大感到兴奋;与西方征服文明的江河日下相比,中华民族文化用一场复兴来显示自我存在,确实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贾平老师是站在苏格拉底还是站在老子的肩膀上,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2012-7-30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二):上帝粒子是西方机械观的幻想

  自从相对论问世以后,西方科学界鲜有新的理论产生和重大实验的突破,那种会分不会合的西方机械观到了日暮穷途的境地。近日,西方科学界又为他们能量大炮打出的理论碎片欢呼雀跃-----找到了疑似质量的最基本单位的希格斯粒子,俗称为上帝粒子。

  地球只所以绕着太阳日出日落,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而万有引力来自于地球和太阳所拥有的巨大质量,而这些巨大的质量是由微小的质量粒子构成的,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从理论上证明了微小质量粒子的存在,于是,人们把微小质量粒子命名为希格斯玻色子,俗称上帝粒子。

  那么,为什么说“上帝粒子是西方机械观的幻想”呢?这是因为西方的机械科学观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这就是线性思维和宇宙存在本质。

  线性思维是指把事物看成没有联系的相互独立存在。牛顿就认为宇宙中的空间和时间是永恒不变的独立存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它认为空间和时间是有联系的一体。线性思维的功劳是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让我们在宇宙的像素里发现了宇宙机器的零件。像牛顿的力学体系等现代应用科学,并且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但它的缺点是无法描述宇宙的宏观和微观。在宏观上我们必须抛弃线性思维的牛顿观而改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微观的夸克分而不解证明了线性思维的局限。线性思维认为质量最小单位—上帝粒子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这就割裂了宇宙元素间的有机关系。试想如果宇宙在最微小的领域是由彼此独立的存在所构成,那么这些没有联系的存在怎么能构成宏观的宇宙呢?又怎么表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呢?因此,在宏观和微观上正确的科学观是有机观,而不是线性的机械观。

  那么,西方科学家们又宣称他们发现了上帝粒子,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西方机械观对宇宙存在本质的认识不清。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按照宗教观点,宇宙是上帝创造的,那也必须说明上帝是使用何种材料创造了宇宙。从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验来看,有理由认为宇宙的本质和物质的本质是能量。空间、时间、运动和质量只不过是能量的现象。也就是说能量塑造了空间、时间、运动和质量。因此,唯能论认为西方的科学能量大炮(欧洲质子对撞机)打出的不是自然存在的上帝粒子,而是由能量制造的“上帝粒子”,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是因为它的寿命太短,不符合天然粒子的长寿命;第二是因为它出现的几率不符合基本粒子的大概率现象。因此,有理由指出实验室的上帝粒子是人造的粒子,非自然界存在的基本粒子。也就是说上帝粒子是西方机械观的幻想。

  以中国五行的有机观点来看,宇宙最小的构件是复合有机体。只有复合有机体才能构造出宏观的宇宙。那么宇宙中最小基本构件是什么呢?这就是德国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茨所说的单子。他认为物质的基本粒子单子是一种有机的复合体,只有复合体才能构造出宏观的宇宙。单子是有成份的,它们分别是空间元素、时间元素、运动元素和质量元素。并且他们以元素的窗口与其它单子联系,这就是宇宙中的四种力。详细解释请参阅----物理学大统一《老子》PK《时间简史》。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三):道与术的宇宙大PK

  小时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仰望着蔚蓝的天空,我突然间迷茫,我是谁,为什么我会在这里?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会什么时候结束,这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些问题一直深深地缠绕着我。其实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科学家已经数千年了,而且这个最大的谜团我们始终都没有解开。

  老子的《道德经》和霍金的《时间简史》都已读过不止一遍了,虽然很多看不懂,却又好象黑暗中的一丝光亮,深深地吸引着我。关于道德经的注释,买过任法融的《道德经释义》、印度奥修的《道德经心释》,还有最近新买的廖志祥先生的《道德经课程实录》,现在又看到贾格拉底的《老子》PK《时间简史》,立即被吸引住了。

  关于宇宙的起源,现代科学普遍的观点是150亿年前的大爆炸导致了宇宙的诞生,空间和时间也由那一时刻开始,目前宇宙一直处于膨胀中。但是是什么力量导致宇宙大爆炸,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呢。同时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是由空间、时间、运动、质量四大元素组成,质量不但使空间弯曲,也能使时间膨胀,同样运动能使时间膨胀,空间减小,使质量增加,但却没有找到空间和时间对质量和运动的作用。科学机械观虽然能解释一些现象,但我们仍然感到一头雾水,毕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两千年的老子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道,道是宇宙的最高法则,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关于宇宙的大爆炸,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关于宇宙的膨胀和未来,认为“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宇宙,不但膨胀,而且收缩,空间、时间、运动、质量共同存在,相互有机作用转化。用两千多年前的《道德经》来解释宇宙的各种现象,既然如此和谐、有序又合理。

  作者用了十个章节,比较《老子》和《时间简史》关于对宇宙的解释和描述,中国文化的道与西方文明的术都各自有自己所擅长的,但在当前西方文化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下,这为会合不会分的整体有机思维的中国文化提供了用武之地

  《苏菲的世界》说,我们都是星尘,我们只是100多亿年前那场宇宙大爆炸留下的点点余烬,所以,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其实是在寻找我们自己的本源。我为老子大道大德而至高智慧所叹服,我们应遵循世间万物的宇宙精神合而为一,惟道是从,顺其自然

  看过这本书,对霍金的《时间简史》的内容好象又多一些明白了,对老子的《道德经》有了更深的理解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四):贾子眼中的老子、霍子

  贾子眼中的老子、霍子

  发表于2012-07-30 11:36:46

  贾子眼中的老子、霍子

  评《物理学大统一》

  自物理学单独成为一本学科以来,在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霍金等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们的引领下,人类认识了大至宇宙、小至光子等自然科学现象,但是迄今为止宇宙的边界依然遥不可知、粒子是否能继续被细分仍属未知,物理学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霍金用眼皮写下的《时间简史》给广大物理科普爱好者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遐想,但由于现有物理学理论无法突破人类的机械思维,物理学似乎和霍金一样被束缚在了轮椅上动弹不得,唯一能做的只是继续想象。在我看来,贾平老师的《物理学大统一》是在做一个尝试,尝试用中国的传统智慧解救物理学的困局,用《老子》中的有机观(生命论)的思维,与现有的机械观(还原论)结合形成新的物理学发展思维。在“贾子”眼中,未来的物理学发展需要“老子”和“霍子”们共同努力,合作双赢。

  看过《时间简史》的读者可能会认为那简直是一本天书,也有些读者会为作者霍金的精神理论和开阔思维折服,毕竟我们生活的时空二维空间里,想要去想象或者体验空间、时间、运动和质量的思维空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总体来说那是一本解读宇宙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宇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毕竟还有很多理论和猜想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去验证和研究。贾子的这本《物理学大统一》花费了很大的笔墨在解释霍子的宇宙观,试图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西方科学对于宇宙的研究进展情况。科学细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专业分工为解释世界提供了动力,但是面对浩瀚的宇宙以及微小的粒子,每一门学科都显得毫无办法;面对宇宙万物的深不可测和人类的执着追求,令人想起了“盲人摸象”,人类触摸到了宇宙这头大象的腿、尾巴、耳朵、鼻子……可是还是没能掌握大象的整体面貌。

  那么物理学或者其他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哪里?贾子提出了回归哲学的范畴,重新思考科学的发展。在贾子对于《时间简史》的详细解读之后,他不失时宜地引入了老子的观点,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李耳先生的《道德经》为西方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宇宙的妙处就在于它的不可知和渐进认知;盲人们得到了三天光明,重新发现了大象的全貌,虽然他们会继续目盲,但是大象的整体已经印入了他们的脑海。量子力学、牛顿力学和相对论统一在《老子》为首的哲学体系之下,未来是否将焕发出新的力量待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拥趸,我为经典文化的发扬光大感到兴奋;与西方征服文明的江河日下相比,中华民族文化用一场复兴来显示自我存在,确实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贾平老师是站在苏格拉底还是站在老子的肩膀上,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2012-7-30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五):神奇的科普历险

  中国古代思想和科技启蒙都很早,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科技,自从汉章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科举制度成为治国选才的方略之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文而轻理。而在哲学思想上的表现则是“重道轻器”的思想,即:重学识,轻技术;重权贵,轻工匠----科技沦为未技。这也可以大略解释一下为什么古代中国能有这么多科学技术成就,却没有发展出先进的近代科学。

  台湾著名科学家吴大猷曾说:古代中国赢过西方的是技术不是科学,并认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在过去是优于西方的,但大家陶醉于这些成就的同时,却忽略了这些领先都只是技术而己,中国长久以来就缺乏科学思想的扎根与探求。似乎有意对这种“古代中国缺乏科学思想”的论调进行反驳,贾子的《物理学大统一:<老子>PK<时间简史>》从代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老子》一书中,挖掘出与近代量子物理近似的科学思想。

  《时间简史》从宇宙大爆炸到黑洞的解说,虽然原理深奥,但霍金的讲解却非常通俗而简明易懂。老子是道教祖师,又名《道德经》的《老子》据说也是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时临时写给城主的即兴之作,然而却也是对中国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思想巨著。作者将代表中国哲学思想的《老子》“道、器、易”思想与量子物理先驱霍金的《时间简史》联系起来,以对比解说的形式,再现早期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与研究真是一场崎岖又艰险的路,而所成这场PK,也真是一本神奇的科普历险。

  中西方文化智慧与理性的不同解读,西方线性思维方式和东方“观物取象,观象取义”的有机思维模式的对比,以及具体到宇宙观念的种种表述,让人佩服作者参透了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可以顺藤摸瓜理顺两条原本发展不相关的文明脉络。这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此世界宇宙尽在掌握。在西方科学走入伦理困境时,再回头从自家的宝库里寻找治病救人的法宝,也不能不让人骄傲。不过,遗憾的是这种解读是以西方科学史为蓝本展开,在之上再引述《老子》相应观点,这就有点为了求证而求证,虽然激起中国文化兴趣的出发点很好,但仍显得有点气短。而这种有点寻章摘句式的探索除了让人感叹原来古代中国也有这种对天文物理的发现,仍少了一些系统和整体性。希望作者能再关注于中国典籍本身,勾画出一条中国科技发展及科学思想的演变之路。

  《物理学大统一》一书,虽以《时间简史》的几大论题为主线,但成文内容不止于此,天文物理每一步发展及其同时期其他科学先驱的观点理论也都有所涉及,中国典籍的例证更是随手皆来,无论是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思想,还是扩大西方科技思想的认知都非常有益。此外,书中附有大量少见的图表,开阔思维,对重新认识东西方文化都有很好的参考性。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六):读者对《物理学大统一》的评价

  《物理学大统一》的思考

  发表于2012-05-14 14:42:11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构成了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并为其他科学分支打开了广阔的天地。但是,作为基础的理论物理学曾经拥有的辉煌在近几十年中黯淡下来,物理学早已经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成为了"整理材料的科学", 过去几十年的实验仅仅验证了已有的理论,并未揭示出需由新规律解释的新现象;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不得不承认未来岁月不再有任何重大的新发现足以与牛顿、爱因斯坦赐给我们的那些发现相媲美;科学的任务只是补充大量的细节而已,产生枝节性结果;我们有了基本框架,只要填填漏洞就行了;越来越多科学书籍也停留在夸夸其谈的水平。有人曾预言科学的没落及非理性的复活将开始于本世纪末,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足以抑制物理学在总体上、在社会支持和社会价值上的衰退趋势,我们无奈地看到物理学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减弱。物理学是一切其他科学的基础,当我们沉浸在对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巨大利益的乐观情绪时,一些西方学者看到了它的没落,他们悲哀地预感物理学基本定律不断被发现、激动人心、惊世骇俗的年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求真、纯粹和经验的科学已经结束。

  不过仍有许多科学家反对那种认为纯科学已走到尽头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某些惊人的理论和发现已迫在眉睫,理论物理学更深入的发展即将莅临。人们期待的这种理论就是所谓的"大统一"理论,幻想某一天发现宇宙规则,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有待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许多科学主义者也不得不用对"大统一"的期待来支撑自己的信念。这些现象表明科学对形而上学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焦虑。科学家相信自然界复杂现象中必然有某种暗含的简单规律在起作用,这些规律已经体现在量子论、相对论、自然选择等理论之中。支配世界的行为法则肯定比现在的物理学定律更为玄妙,它有已知理论没有的特征,具有某种不容质疑的自然主义色彩。我不敢肯定以有机论为基础的《老子》PK《时间简史》就是"大统一"理论,但我至少认为它向这个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的自圆其说和简明性给了人们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论启迪。我想,如果对未知的追求走到了尽头,还有什么能够赋予我们存在的意义呢?终极理论会让我们陷入解释的无限循环之中,因此我坚信科学上不存在什么终极理论,除非人类沦落到由他们制造的机器智慧所支配的地步。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七):科学是从哲学中走出来的

  科学是从哲学中走出来的

  发表于2012-07-26 14:46:11

  高中开始分班,喜欢数理化的进理科班,偏爱语文地理历史的到文科班,高考时,哲学也是属于文科类的。由于这一原因,在我的脑子里,一直将文、理科分得清清爽爽,各学各的,各研究各的。直到近年来,才发现,文理科根本不像我想的那么泾渭分明,基本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譬如物理。很多物理学家,也列在哲学家名录中,如牛顿、爱因斯坦。很多物理学著作中,包含定量的哲学的论证。《老子》毫无疑问应划在哲学范畴,而《时间简史》出自物理学家霍金斯,pk的结局是大统一,互为支撑。

  把这二者搁一起pk,很新鲜很独出心裁也很顺理成章,不过也够晦涩。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对作者的佩服,得有多么精密的大脑,才有兴趣去研究这么一个课题,文理双全呵。就书中介绍看来,这还是极富诗人气质的作者,自我介绍写的就像诗。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将诗意与哲学、科学平衡得如此好。

  泛泛读过《老子》原文,同时读过大量的解读本,因而略知一二。《时间简史》有各种版本,我鼓足勇气读过给学生的简写本。毕竟宇宙时间的纵横,跨度大,空间穷极无限,没有足够的现象力,实在太难理解。这本书让我恍悟,原来天体物理研究的是人类的生存,过去与未来,嘻嘻,可不久就与哲学交叉了嘛。咱们中国的老祖宗,也喜欢探索人类的起源和走向,只不过,老祖宗的研究导向了哲学命题。我说《老子》与《时间简史》pk顺理成章就从此角度得出。

  在书中,作者把《老子》中的概念,如“道”、“器”“易”等等,分别与西方众多物理学家的成果作了比较。说实话,好多段落我都没大看懂,翻过去了,估计需要相当的物理学知识才能够完全理解。于是,只能捡自己懂的看个明白。一个收获是,科学是从哲学中走出来的。康德认为“科学从哲学中走出来时借助于主观思维与客观事实的相互映证”。我的理解是,人类先关心存在的意义,然后才去发明研究让自己生活的更好的方法。

  书中附有大量的图片图表,不仅增加了些许趣味,也帮助读者去理解。由此反映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多么上心。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八):PK之于古为今用、中西互用

  如果没有这样一部《《老子》PK《时间简史》》,我是绝不会想到当代的爱因斯坦——霍金“引导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奥妙”的当代最伟大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与代表了东方文化中,非常显著的“终极关怀的智慧人生和整体、有机的非线性逻辑思维”的《老子》有任何的关系。在我看来,这种不相干性不仅是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更有两部著作各自所研究和探讨的方向以及涉猎的方面的根本不同,也就是说,一个是以建立在观察和数理的逻辑思维推理基础上的科学理论,一个是长于整体有机思维的传统文化,要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使这个由作者预设的前所未有的PK成立,其中所要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致力于向西方文化输入东方的整体有机思维是《《老子》PK《时间简史》》带给我的最大感受。通篇读来,它以《时间简史》为蓝本,抽取了《时间简史》中关于宇宙图像、空间时间、不确定性原理、自然粒子和自然力、宇宙起源、黑洞、时间箭头……等几个颇具代表性的科学论证,分别以中国文化的整体有机思维的观点加以论证和批驳,从而得出西方现代科学中表现机械性和局限性僵死状态的残酷现实,以及“《老子》的道是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的理念,是实现科学大统一的唯一理念,其完美性优于科学家们设计出来的弦和宗教崇拜的上帝”的终极观点。既破又立的观点显而易见。

  我对物理学以及哲学的认知都还仅仅停留在模糊认识阶段,因而我对作者这个“科学大统一的唯一理念”和他所致力的中西方思维的PK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理解,而书中那些图片对于我的阅读和理解似乎没有任何帮助……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的大脑闪现着一个大大的问号,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又似乎得到很多,我糊涂了,直到我想起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说“文化复兴从仰视西方文明而变成平等地对待东西方文明……古为今用、中西互用”的时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不过似乎此PK之于古为今用和中西互用的意义还有很多值得商榨之处啊。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九):东西方文化需要多多交流

  这本书的书名《物理学大统一:,〈老子〉PK〈时间简史〉》是引人注目的,这本书的作者的名字也是引人注目的。物理学大统一这个话题,可不是闹着玩的。爱因斯坦晚年一直探究这个问题,最终也没有得到理想的解决方案。《老子》和《时间简史》,这两本书在书界也是赫赫有名,放在一起来论述,这些的书倒也不多,我是很想了解作者是如何来对比阐述这两本的关系。这本书的作者的笔名是贾格拉底,估计是作者仰慕古希腊的大哲人苏格拉底的缘故,才取了这样的笔名吧!

  作者把西方文化的最大特征界定为征服意识,它表现为自我对异己的种族战争和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作者把中国文化的思维特征界定为:会合不会分的整体、有机、非线性逻辑。而西方文化是会分不会合。在这样的界定下,西方文化相比于东方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科学主义的坚船利炮的工具性和贪婪嗜欲的感官快乐主义。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中优越性表现在:终结关怀的智慧人生和整体、有机的非线性逻辑思维。在作者这样的界定下,会给人这样的印象:东方文化的整体有机思维优于西方机械观思维。这倒颇迎合很多国人的胃口,满足一下国人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我总觉得这样简单来界定和比较东西化文化,还是比较粗糙的。西方逻辑中比较重视分析,这有道理。中国人逻辑比较重视综合,但我总觉得这个所谓“综合”显得还是比较模糊,很多问题都没有说清楚,这样的“混沌”还是让人不大好接近和理解。

  宇宙是什么?它由什么元素成份组成?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这开端之前发生了什么?空间的本质是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它会有一个终结吗?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科学家,在我看来,无论是东西的科学家还是西方的科学家都被这些问题困扰着。在分析了《老子》和《时间简史》的一些词句后,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了这些的结论:现代科学的宇宙描述并未给出一个清晰的宇宙图像,但二千年前的中国的《老子》却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清晰的宇宙图像。这样的说法有点让人感觉唐突。这样的说法我也是不敢苟同的。也许是我辈愚钝,无法从《老子》这本中看出一幅清晰的宇宙图像。在我看来,作者的一些论述还是太“整体、有机”了。

  东西方文化需要交流,需要互相学习,这很好。我们并不需要人为地对东西方文化分一个高下。这本书中无论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你对他的观点是否认同,我对作者希望中国文化复兴的拳拳之心是深表敬意的。

  《物理学大统一》读后感(十):从东西方思想史看文化差异

  初看这本书,很是惊喜,居然有作者要把一本哲学的书同一本物理学的书放在一起,乍一看,除了两本书都不知所云外似乎没有什么相同点可以拿来比较。但是细细翻阅之后,才发现作者写作的精妙,一古一今,一文一理,但在思想史的高度来看,二者却都蕴含着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也就是我们所言的东方文化注重的整体有机思维,强调宏观存在,而西方文化恰恰相反,西方的科学来自于观察和数理逻辑,因此西方文化注重微观存在。阅读过很多中西方的著作之后,我也是深有其感,赞同作者的见解,中西文化没有先进落后征服被征服一说,二者是两种不同的个体,在书中作者将中国文化比喻成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而西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盲目追逐两者之一,而不考虑现状,都会变成邯郸学步。文化只有在差异中才能进步,妄图在全球化的大旗下消灭差异走向一致是错误的,百花齐放才是发展的最好姿态。

  作者通过前十章,每章一个哲学命题来比较《老子》和《时间简史》,从争议点链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通过西方科学史的发展来阐明强势的西方文化也是有缺陷的,它缺乏一种整理有机思维,而这恰恰是东方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代表)所擅长的,因此文化的发展需要兼收并蓄,在强调了东西文化差异的同时,作者更是举证科学发展史的重要历程以证明中西文化的发展需要互相补充,变成又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我们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本书物理学方面的知识略难懂,但是从整体上作者的主题来把握还是很清楚的,因此推荐大家阅读一下,从新视角看中西文化的发展,对大家的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一次锻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