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十未嫁》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三十未嫁》读后感10篇

2017-12-18 21: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十未嫁》读后感10篇

  《三十未嫁》是一本由朱诺诺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十未嫁》读后感(一):【雨枫试读】感谢这本书

  从未有过一本书能把“高龄”女人未婚的理由写的如此声情并茂.

  都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能为你打开一扇窗. 书中的女人们虽然个个未婚, 但却个个活出自我, 做着各自喜欢事情, 当然随时的寂寞在所难免. 这世上难有两全之事.

  多年前, 当还是个上大学的小丫头的时候,心中向往的爱情是如此的风花雪月.当然也出现过你追我,我追你,最后抱头喜极而泣的戏剧场面. 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变成能陪伴一生的那个人.

  人心难测, 事事也难测, 环境改变人的一切. 毕业后最让人头疼的工作问题顺利解决,工作顺风顺水,总有贵人相助. 另一面却是交往N年如同家人的男朋友不顾一切的离去.原因就是你的工作顺利的让人嫉妒, 自己的工作看不到任何发展的前景,我不能给你想要的生活. 人活的只能越来越实际.这谁都不能说错. 结果自然是劳燕分飞, 各自追求各自想要的生活. 但是很多年的青春年华自然也是难以收回.

  又是三四年过去, 工作不管多么辛苦,总是不断的向前进, 向自己想要的目标实现, 钱虽然不算多但步入小康绝不是难事. 但只是感情状态维持不动. 书中早已经把原因阐述的淋漓尽致. 暧昧关系常见但结婚对象不常见. 朋友们知道还单着简直不能相信, 这本书绝对是解开她们疑团的最好工具.

  朋友常说,最喜欢看到小丫头和一个人站在一起开心幸福样子. 趁着周末的好时间几对几口子人坐在一起聊聊天看看电影. 这个要求很早以前觉得近在眼前, 但是现在却是越来越难,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工作不允许,这个人更是没有出现.

  感谢这本书, 让很多人看到未婚背后的故事和那些已婚人士更是无从得知的那些未婚原因.

  会员:322383

  《三十未嫁》读后感(二):【雨枫试读】这本书写的很切实,姑娘们可以看看

  读完三十未嫁,首先被作者诙谐的语言所吸引,三十未嫁对于大多数大龄未婚女青年来说是一生中一个重大的事件,作者用轻松幽默方式通过一个个实例讲述了目前社会上三十未嫁的原因,也解析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对于我一个三十多岁的已婚女人来说去读这本书也是受益非浅,它实实在在的提醒了我-----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离婚,现在的竞争多激烈啊!如果离了婚就成二手货了,更不值钱了,现在这行情连新货都得甩着卖,更不用说二手货了。虽然这些都是玩笑话,但决对是肺腑之言

  现在人找对象,应该是两大流派,一是物质派,二是眼缘派。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和享受气味相投之合,如不能如愿以尝,只好退而求其次了,可是物质男还未必看的上大龄未婚女青年,他们对眼缘的要求更高。所以姐姐们都不尴不尬的卡在了夹缝中,真的好痛苦。当然也有好多潇洒女士们,她们活的很精彩。

  总的来说,这本书写的很切实,姑娘们可以看看,对自己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作用。

  会员号:210209

  《三十未嫁》读后感(三):【雨枫试读】有人相伴,一人独酌,都可以同样精彩

  《三十未嫁》书评

  昨天拿到这本书,一口气读完。

  对于80年出生,今年刚好三十至今一人的自己来说,这本书,就像是自己的写照。

  看着故事中几位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不觉中从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仍然能够记得,在自己高中时期,曾有同学长自己几岁,当时刚好二十岁虚岁,在课间自嘲着“二十来岁的人了,要注意形象”,当时的自己还不免觉得有些夸张。

  不觉间,自己已经走过了二十岁,走过了二十多岁。已经进入了三十的行列(PS:自己是五笔打字,在连打“行列”这个词时最先出现的居然是“先烈”,细回味倒真有点悲壮的味道:)也自嘲一下)。

  坦诚说,当自己过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感觉。直到一位一直觉得比自己小的朋友在MSN上感叹:快三十了。自己才恍然间意识到,自己的二十岁年华再也不会回来了。

  而对于书中那一段似曾相识的经历,自己却有不同的看法。

  让自己“开悟”的是一本杂志一期专题的首卷语:享受爱情空窗期。

  在那之前,从前没想过这样一段别人看似缺憾的日子也可以享受着过。但细细想来,现在的生活就是一个人,自己一直努力着,而缘分未来时,为何不好好待自己,享受这难得的空窗期?

  想过之后,释然了。

  自己一直告诉自己:用勇气的心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用坦然的心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事,用智慧去区分这二者。用在感情上,又何尝不是?

  自己不怀疑爱情,同时又享受着眼下的状态,生活,本身不就是一个过程吗?有人相伴,一人独酌,都可以同样精彩!

  此书引发的思考可以很久。但书的写法略逊些。可看一下!

  2010.11.27

  会员2208909

  《三十未嫁》读后感(四):【雨枫试读】读《三十未嫁》有感

  三十未嫁的女人,就像书中所言,各有各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不是刻意为之的行为,现已成为社会关系中都市年轻女白领们共同的心理问题了,更有甚者单身大龄未婚已是全球性问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再说自己是女孩而说自己是女人。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再羡慕身边女孩子漂亮而是羡慕她们的年轻,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间很快流过,平静、从容自然而然

  三十岁,对一个人来说,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总之,人到了三十是不可以无动于衷的。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三十岁的女人就像是一本日记,有没有可读性取决于她的“内容”而绝不是“封面”。三十岁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结束”的是少女时代那些蓬蓬勃勃的稚气与梦想,“开始”的是成熟女人那些清清楚楚的理想和追求。

  不知是怎么了,现代男人的恐婚症是越来越严重,似乎喜欢谈恋爱的男人永远比想结婚的男人多。不知是现在的男人优秀得很少能有配得上的女人还是现在的女人优秀得让男人觉得有压力。反正是不对劲了。曾经有位男性朋友说过,他说他最怕女人对他说:我这一生都是你的人了。他说这句听起来很甜蜜的话在他看来简直是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因为他说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这辈子讹上你了!你瞧,是不是很庆幸你没有遇上这种男人?

  一般而言,男人比较喜新,女人比较恋旧,虽然重情,身边离婚的女人还是越来越多,不知为什么,每次人口普查都说我们国家现在是男多女少,比例失调。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愁嫁女”?这么多不快乐的单身女人?是女人自己造成的还是男人造成的?这都不得而知

  女人三十是人生一个新的开始,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精采。因为不管你是天生丽质还是相貌平平,这个时代,有太多的无奈,女人的无奈尤其多,三十岁都该是你该奢侈的时候了。

  女人三十要读书,爱听歌,喜欢运动。读书的女人知道多了就不盲从,爱听歌的女人心里很美,喜欢运动的女人有朝气。有了这些爱好,你的交际圈就可以无限地放开扩大,你就可以呼吸到更多新鲜的空气,从里到外都散发成熟、青春的魅力女人。

  女人三十,美丽才刚刚开始。爱情,婚姻可遇不可求,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单身自由也很好,关键是自己心态的问题,在没有遇到之前,不用忧愁尽量让自己活得快乐,遇到之后也不用惊喜,是缘分到了。

  三十未嫁的女人,应快乐的为事业不断努力着,也应期待着自己美好的爱情后的美满婚姻。

  会员号322368

  《三十未嫁》读后感(五):《三十未嫁》— “灰姑娘”的“美国梦”

  回想“杜拉拉”风靡那会,从小说、到电视剧、再到话剧、电影,出了一本又一本,拍了一部又一部,剧中的“她”恣意享受着理想的光亮生活:强力吸引异性的出众外表,自给自足的经济“弹药”支撑着“她”永不落幕的个人“时装秀”,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突破和看不见头的前进空间,最后居然还能收获令人“羡慕、嫉妒、恨”的爱情,而那个男人居然是不老(年龄相当)?没离婚?(钻石王老五)没破产?(事业还挺成功)不是GAY(有过往感情纠葛佐证),最终居然结成了。真是演尽了女人们的“好时候”,似“一袭华美的袍子”,金枝玉线串缀,珠宝玉石闪滢其间,让人爱不释手不忍离开,于是这一梦便是几年。

  一票观众像“灰姑娘”般效仿、追寻着自己的“美国梦”,然而蜗居+金融危机+闪婚潮+股市大跌+CPI大涨+房子再也买不起了+费翔都被爆是GAY+。。。女人们再也坐不住了,那些闪耀的MR RIGHT早已不见踪影,而一切美好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再也一去不复返了,难道赶上了“结构性失调”?还是走错了“市场”?合适的男人们和女人们就像几米描绘的“向左走,向右走”一样,精准的错过,空留一票一票的女性看见岁月风霜的侵蚀,听着自己内心挣扎

  曾经,不婚主义是前卫的象征,是女权主义上位的旗帜,跟丁克族遥相呼应,撑起了女性价值理论的半幕天空。如今,这曾经充满了高贵精神却掉头变成了无奈的选择,吞了牙齿的血泪,是与“听见蟑螂爬过的孤影青灯”相联系的清冷。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定义了人的五种需求,依次为:生存、安全、社交、爱和尊重、自我实现,五种层次递进向上,还有研究表明,如果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对于低层次的需求量会增加。当每个女人心中都怀揣着“杜拉拉”情结时,我们以为中国女性终于站到关注爱、尊重,自我实现的最高级层次的山峰上,而《女人三十》让我们赫然意识到,事实远非如此,社交的诉求在高速的工作节奏压力下得不到有效的释放,高房价高物价摧毁了生存的保障,一波一波经济危机、爆炸性新闻事件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安全承受能力,苍凉的现实就是孤独

  当网上疯传常青树费翔和某人是一对同性恋人时,人们鲜少像以前那般排山倒海似的排斥与否定,而更多的女性则秉持“为什么如此美好的男人都不属于女人呢?”,默默消化这个既成事实的讯息。渐渐的,女性已经逐步形成了成熟而稳定的心态,即:有钱有势的男人一定不属于你一个人;若随便挑个没钱没前途的男人,拖垮的人一定是你;有情人终成房奴,不过随着“蜗居之变”还是不得不劳燕分飞;有房人终成眷属,但成了眷属的也抵不过“勤奋的小三儿”。这就是社会变革、经济腾飞的排泄物、精神的毒瘤,可是洪流抵不住,抓紧时间再多看几个吧,找到抓紧“闪婚”吧,不行再“闪离”呗,起码你也是“experienced(有经验者)”,现在这社会,没经验的哪都不要。唉。女人三十了。

  《三十未嫁》读后感(六):30歲,你好

  不知道女性朋友們是否在生命中即將跨入或者其實還有好幾年才到30歲的時候,就莫名的、突然的開始恐慌?一則因為步入30歲好像就突然應該進入老年了,遲暮的婦女?嗯,恐怖的稱號!二則如果你又單身的話,剩女OR聖女,第三類女博士,滅絕師太……等等,光是這麼簡簡單單的名號就可以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一如這本書里說到的各個故事,老實說,個別還真的是極品,我覺得身為普通女子基本上應該除非你上輩子做太多缺德事兒,這輩子該你來償還的,不然基本上還真的只能像作者一樣,在你身邊的同性姐妹中採集。

  那這本書的意義何在?對於清醒並且確實帶著點無奈的女性來說,本書其實沒有多大幫助的;對於深度還不夠或者仍舊執著的女生,本書可以讓你很好的看看愛情,哦,不,各種情感世界和經歷,你絕對可以學習到很多,哭笑不得的東西,相信我;對於還在甜蜜的女性,你得保證你看完不會失衡的話我再建議你看;對於就是想得開就是三十還未嫁的女生,你可以會心一笑,堂然拋棄這個社會想弄死你的“剩女”稱號;而對于三十恨嫁的女生,建議你看完書千萬別放棄,請繼續努力尋覓,擦亮眼睛,不拋棄、不放棄!

  另外對於這本書的英文名,有點小小的意見。我認為作者一開始站的時間點就錯了,想想1980年生人今年應該正好30歲,所以所謂的single seventies stuck? No, it’s already 80’s problem too.所以別70后了,80初的那些以及擔憂著還有好幾年就到了的,以及可能還有個別60后的(她們絕對是榜樣,要知道在俺們中國曾經的那樣一個年代里居然可以堅持單身下來),姐妹們,一起站出來,各種POSE,人間粉黛,做最真實的自己。這個社會可以對我們殘忍,但是我們千萬別自己也往自己身上添加那最後的一根稻草,不管我們在愛情里講如何演繹自己,喜樂哀愁,我們只管大聲喊:30歲,你好!40歲,你也好!50歲,只要是明確的想法,都好!

  《三十未嫁》读后感(七):哈哈,这可以说是一本教科书吧

  身旁也有些三十岁还没嫁出去的女人,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她们是我的老师,那时候处于叛逆期的我们总觉得嫁人是件不光彩的事情,甚而傍大款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它代表了一个女人缺乏自信,崇尚男权。所以反而觉得我们的老师都很酷。

  上了大学,谈恋爱成为一种热潮,还没有找到恋爱对象的单身贵族们瞬间成为了被歧视的对象,甚而没有男朋友的女生们把gay都当成一种偶像,因为起码他们都有恋爱的对象,可以恋爱变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还听说了很多大四毕业就领结婚证的学长学姐们,对他们一脸的羡慕、嫉妒、恨。。。所以开始认为女人嫁不出去的确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这本书介绍了几种大龄剩女的情况,每个女人她们的出声环境、价值观乃至恋爱经验都一一的剖析了出来,在娓娓道来的过程中把作者的价值观渗入进去,我觉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爱情宝典小说哈哈~~~

  不论那些女人们最终为何导致这样的结果,总是有原因的。我总结了几条,不要读太多的书,书读多了真的容易变成“灭绝师太”,不要跟太帅的男人交往,不是gay就有可能是性格古怪,还有女人活得不能太理性~~~

  哈哈,反正很喜欢这本书啦~~

  《三十未嫁》读后感(八):随便抄抄

  主要写了几个大龄未嫁者的思想动态以及她们曾经历过的所谓的“爱情故事”,说得专业一点就叫【案例分析】。这世界上真是什么不靠谱的男人都有哇。

  【世界上到处都是精于算计的男女,职场上的交易法则被直接应用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中来,你付出一份,我也应该给你相应的回报,绝不会多付出半分,人人都怕自己吃亏上当被当做傻子。】

  【她们爱到浓时也不肯卑微,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表白,做的永远比说的要多,甚至正着做了却还要反着说。北京的孩子都是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就算为你粉身碎骨了,外表上却一定要表现出淡定、无所谓的态度;就算让你一句话捅成内伤了,脸上还要做玩世不恭状。】

  【她把她渴望从别人那儿得到的温柔,一股脑儿投射到了这个男同学身上......她们,恋爱了。】

  【“他们太自私了, 他们只想着自己的感受。既然结婚这个事情,能让父母安心,让他们感到愉快,为什么不做呢?你要知道,人到晚年,尤其是该退休之后,是很可怜的,他们的医生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只能消磨时间,等死。“

  你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她们退休之后,就会觉得人生无路可走?那是因为她们年轻的时候,没有自我,只想着去满足他们父母、他们的上司以及他们子女的愿望,他们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才会在晚年活得这么不幸。】

  【当初人们总说:要趁着在大学的时候,好好谈一场恋爱。但他当时不停,以为到了社会之后,有大把的机会遇到青年才俊。连小夏和娟现在都在庆幸,幸亏当初在大学的时候谈了恋爱,不然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但是她说她几乎都已经习惯了。如果真的有一个好男人这么轻易地送到自己面前,她会营养过剩,中毒而亡。】

  【人与人在最初交往的阶段,大部分人都是戴着面具的。有的人,戴面具的时间太长,面具就长到肉里去了,可能连他自己都分不清哪个是真我,哪个是扮演的。但是,面具毕竟不是血肉铸成,走到最后还是会回到本来面目。但是,想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懒得去等对方揭下面具,就已经不耐烦了。】

  还像在抄点别的。。不过懒得动弹了。。

  《三十未嫁》读后感(九):三十华年,璀璨情爱

  电影《欲望都市二》中,专栏女作家和MR BIG遇到一对夫妇,女方不无欣喜和崇拜地对“专栏女”说:“I AM YOU”,相对于这部评价不高的电影,这句话反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亮点。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很多个自己,在不同的时刻里,身体被不同的自己占据,一旦遇到触媒,身体里那么多的自己都跳将起来,冲进不同的面具——所以,很多女人会时而天使,时而女巫。

  如果能有一部作品,让读者从中找到,或者看到自己——惯常的或者另一个自己,并且引发感触或者共鸣,作品和作者本身,已都具备成就。这或许是多年前很多小资女生喜欢亦舒的原因,也是我这样的闲人赞赏诸如《欲望都市》之类美剧编剧功力的缘由。

  《三十未嫁》也是这样,能让人看到自己,找到自己灵魂深处的天使或者女巫。

  这不仅因为该书涉及的每一个人物和故事,似乎事事关己;更多的,作者能够拨动手指,震颤别人的心弦,让人感觉,好多场景,好多感受因了作者的描述和表达,变得清晰而凛冽,深入骨髓,让人感同身受之后又深觉触目惊心。

  比如文中一个太过晚恋的博士的心思,感觉自己并没有全心投入,和恋人手拉手,依偎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总觉得有另外一个自己跳出来,浮到半空中冷眼打量沙发上的两个人:你们能这样一直到老吗?我这个年纪的人还能够谈这种前途不明的恋爱吗?” 估计有此类感受和疑问的,并非我一人。

  又或者,在某一个时刻里,两人一起去楼下的超市买面条、肉糜和黄瓜,打算回家去做炸酱面。有一瞬间,女人觉得自己已经和男人结婚很多年,而其实,他们必须分别,女人,要回到另个和这个男人极其相似的人身边。

  这些感觉都能让人感同身受,或许不是因为年龄阶段的类似,而是,作者能够细致、细腻地把握每种情绪的每条神经的脉络,让原本无法把握规律的生理活动,变得真切又无助。就像深秋时节削好的细长的竹篾,在清晨沾着露水的时候,割伤手背,制造一种湿润而清凉的疼痛,难以摆脱。

  阅读本书正是北京第一次大幅降温的夜晚。关上电脑走在街上,看着寒风中氤氲的灯光,以及路边饭店里依稀的热气,我忽然心下疑问:是怎样又寂寞又聪明的人,写出如此凛冽的文字?依稀中,似乎看到一个个芳华女子,在凌乱的街头伫立,穿着相对单薄的衣服,却围着硕大温暖的围巾。

  她们远离父母,身在异乡,眼神中,华彩璀璨,眉宇间,寂寞连绵。她们像猫一样,独立、敏锐、没有安全感,心思明确地为自己找寻温暖之所,而她始终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投入平庸的温暖——北京街头,熙来攘往的人群里,她们都是三十不嫁。

  冷清的文字里,作者以细腻的才华,让文中所有人都因此具备这种才华。人物也因为作者的文字渲染而集中体现一些特质,比如,寂寞、犀利、细腻、冷冽。作者不仅集中体现这些特质,也将这些特质的人呈现。字里行间那种流畅的节奏,充满张力的情绪,舒缓而又处处逼仄的心思,酝酿出一篇篇口味缠绵的文字,既如散文,又同故事,亦像某种陈述,作者娓娓地讨论情爱、哲学或者灵魂的话题。一如百合的花骨朵清炒作菜,放冷了与芥末同食,传统而富含创意,辛辣凛冽之外,难掩甘甜清香。

  以前,我常想,女人的才华就像男人的钱,没有,挺好,可以仔细过日子;有很多也行,可以不用关注于过日子,怕就怕小富又不安的状态,造出很多让人疼痛和叹息的文字,以及诸多三十不嫁的现象,似乎祸害了纲常。这会儿,我忽然觉得,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有才情的女子,让我们经常目睹璀璨的文字;也正是诸多这样有才情的女子,让这个原本灰暗坚硬的城市,即使在深秋季节,仍旧四处开着坚韧又怯怯的各色花朵。

  《三十未嫁》读后感(十):作者自序: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节选)

  在我步入30岁前后的这些年,我接触过很多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的女人——说到这儿,突然想起现在的一个习惯用法,即把上一句话中的“结婚”换成“成功嫁掉”,居然这也可做作为人生的一种成功,可见它的难处——我认识的这些女人,她们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但没有任何一种共性是导致她们未婚的原因,因为她们所有的特征都能在那些已婚女性身上找到。

  就好象一个离过十八次婚的女人,可能在十九次的时候决定和那个人白头偕老下去,那么一个一直一直都没有被求婚的女人,比如从来没有被亲吻过的英国选秀偶像“苏珊大妈”,现在谁还敢说她不值得被爱,谁又能断定她未来不可能有一段绝妙的婚姻?用某教授议论国际政治风云的一句名言来说,就是“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人的每一次选择可能都是有原因的,但你无法用这个原因来推断她的下一次选择或者行为结果。

  可是,现实处境的确又是如此堪忧。有人说,北京的特产是什么?不是烤鸭甜面酱,不是果脯,是大龄单身女青年。还有一个不知道是否准确的调查说,北京现在有超过50万的未婚女人!

  十分好笑的是,单身大龄未婚已经是全球性问题了,据说新加坡还推出政府公益劝婚广告:“一位妇女在老公的葬礼上回忆起爱打呼噜、一身臭毛病的孩他爸,也禁不住泪湿衣襟。”它不外乎想告诉女青年们婚姻固然不完美,还是应该勇敢尝试一下。居然还有这样含泪劝女人结婚的,新加坡政府简直跟中国父母有得一拼呀!

  更好笑的是,如果你做梦梦见玩具,上网去解梦,你很有可能会看到这样一条预言:“未婚女子梦见玩具,意味着迟迟嫁不出去。”有没有搞错?!只不过梦见玩具而已,就给出这样一个咒语!

  单身,对很多女人来说,不是刻意为之的行为。万望那些无端指责大龄未婚女青年太挑剔或者怎样的人,闭上你们的嘴,不要再默默施暴了,虽然你可能的确是好心好意。

  那么,回到最应该回答的主题上来,为什么要做这个访谈录呢?实在很难去回答,如果用“我要去爬山,因为山在那儿”的话来回应,难免显得敷衍,却也找不到更好的答案。在这里,我无意探讨爱情与婚姻。“爱情是个鬼,谁都在谈论它,可谁都没有见过它。”至于婚姻,更找不出谈论它的理由了,残酷地说,它不过是把对方变成自己的受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而这些女朋友的小故事,它们根本不可能成为别人的人生样本或者失败反例,我只是将它们记录下来,说给三十未嫁的女人们听。

  因为个人的关系,我寻找到的案例都是城市里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尤其是离开家乡到大城市独自生活的女生。其实与她们相比,那些生活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小地方的女人受到更多社会压力,知识程度越低的女人选择不婚的行为会受到越多挑战……她们才是更值得去聆听的对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希望社会学家来完成它。

  最后,再发表一个愿望:希望未婚的姑娘们找到令自己神魂颠倒的爱情,结不结婚,那……实在是无所谓。如果,父母实在是太希望你结婚,你又遇到了还不错的对象,那,就结一个呗,没啥大不了的,还能附赠一个“父母高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