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10篇

2017-12-27 20: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10篇

  《宋词中的大宋》是一本由侯磊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一):梦回大宋

  总有一种感觉,唐诗是端正严肃的男子,宋词是妩媚温婉的女人。唐诗多带几分豪迈悲凉,宋词多带几分柔情与不羁。唐诗宋词各有其华丽婉转、风流绚烂,各中滋味只能自己读来体会,很难言尽。

  本岀的作者侯磊原是对诗词方面相当有研究的一个人。正是出于他对于历史与诗词的痴迷,才成就了这本以词带史,以词读史的《宋词中的大宋》。本书选取了宋词中在社会广为流传,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百首词,通过对这些优美的宋词的解读与赏析,从而带出宋词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中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宋朝。感觉宋朝从朝廷到人民都活得很刻板,很憋屈。宋朝总是和战争挂钩的,不是国内的宋江闹事了,就是外敌铁蹄入侵了。不是皇帝被人家掠走了,就是宰相大臣又弄权了。总之,一直不得消停。

  但是,就在这一片战火纷扰中,竟然诞生了瑰丽的宋词。而且是上至皇宫,下至市井,有人烟处就有人放歌;高至名扬天下的大才子,低至默默无闻的无名氏,作出来的词竟是一首比一首混然天成,一首比一首风雅婉约,一首比一首耐人寻味

  我很喜欢这种以诗词带出历史的书。读一首好的诗词,我们不仅要从字面上得到韵律的美感,更要从作者的精神深处去体会他创作诗词时的精神状态思想背景。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与作者真正在精神与思想上达到碰撞,引发共鸣,才能更精辟的理解作者写作背后所蕴含的深意。由于每个诗词爱好者对于历史的了解深度不同,大部分可能都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程度。《宋词中的大宋》把每首诗背后的历史背景、典故轶事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让人读来趣味横生,浮想联翩。不但品味了好词佳句,而且通过读诗词更深入的了解了宋朝的历史,真是一举两得

  《宋词中的大宋》一书中,我尤其喜欢读作者对于宋朝民俗方面的描写。要知道,历史知识从很多书中都容易读到,但某一朝代民俗方面写得雅俗共赏淋漓尽致,使人如身临其境的书就不多。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于宋朝人生活点点滴滴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一床一扇,酒饮美食、烹茶下棋、医学佛道、节庆风俗、歌舞运动等等。这些民俗的描述配合诗词的表达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读之非常有趣。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二):宋之风雅尽在词

  英国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是正史信史多是帝王将相家史,讲兴亡交替,又因着著者多有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出发点,所以读起来难免要正襟危坐一派严肃,稗官野史又多神仙鬼怪实不足信,只能聊作消遣。

  而侯磊的这本《宋词中的大宋》却是以词写史。有宋一代,词的创作达到顶峰,凡有井水处,都有歌唱词曲的,基本上是个人都能来上一首。以本书为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无名氏,都有入选的词作,更毋论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词写的大多是小情小调,没有什么宏大叙事,却能从字里行间一窥那个时代的特色。如前两章“大宋风雅的半生”和“大宋颠簸的半生”就是从宋、辽、金人的词作中还原出近千年前的战与和,争与谋。对于宋朝的评价,作者多从经济社会角度出发,用的是量化思维,所以我并不是完全认同,但抛开这些观点差异,作者的见解和文笔都可圈可点。看得出作者是带着对大宋的喜爱之情来写这本书的,这就更合读者的心意了,因为若是不喜欢宋朝和宋词,谁又会来读这本书呢?

  我个人最喜欢的反而是有玩物丧志之虞的“风尚志”和“文娱志”。

  我们从小学词都知道词分上阕和下阕,一般来讲上阕是写景状物,到了下阕才壮志抒怀,和诗经中的起兴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一首词的感情重点大都是在下阕,而我们的鉴赏重点也都放在了下阕。而侯磊却把关注重点放在了被很多人忽略的上阕,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说到宋朝的耕作制度,从“庭院深深深几许”看到了宋人的居所建构,从“藤床纸帐朝眠起”将视线引到宋朝的家居用品,甚至“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一个“簟”也能说上半天……

  更不用说关于宋人的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这些让人食指大动、口水直流的话题,在作者看来,古人不像现代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营营汲汲,所以有大把的时间精力去研究怎么提高生活质量。光是吃个螃蟹就有多种讲究,做法、吃法、叫法名目繁多。而且他们不仅吃,还写出来,除了文人们一时兴起的诗词,宋人还专门写了《蟹经》和《蟹谱》,由此可管窥他们对吃的重视和讲究。书中提到的“蟹酿橙”如今若是没有失传,恐怕也只能在星级酒店花巨资才能吃到了。

  在我们印象中,宋朝理学繁盛,还有“存天理灭人欲”这样流传后世的口号,想来宋人一定过得很压抑小心,作者却引经据典地告诉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单是饮酒,宋人就发明了诸如“露饮”、“囚饮”、“鳖饮”、“鬼饮”、“鹤饮”、“扪虱饮”、“不晓天”、“飞英会”等众多饮法,光看名字就能想象宋人饮酒的风流之态,似乎很有魏晋之风。

  书中这样的小细节不少,他们并不是作者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据可凭,切切实实地存在于宋人自己的词作中的,作者只是负责把他们从浩如烟海的宋词中捞出来,将被教科书中的大历史淹没的小细节还原,让我们得以一窥宋人的生活常态。

  词本是大俗之物,所描画的多是市井生活,小情小调,甚至家长里短,但正是这大俗的词让我们看到了大宋的雅,君不见诗经中最俗的国风反而流传最远,想来宋词的流传也是同理。

  宋之风雅尽在词,而爱宋词的人恐怕也正是爱它的雅趣,又由此生出对宋之风雅的爱。看了此书,这种爱就更具体了,真正是“虽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三):恰似老汉闲弄花

  侯磊的新书《宋词中的大宋》是一本很端庄的书籍,一是所选的诗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虽然没有统计,但总感觉侯磊最喜欢的应该是辛弃疾,选了不少,当然,也有可能是辛弃疾的词本来就熟悉程度较高,又或者辛弃疾写的方面比较多,所以被选入的可能性多。二是体例上,每篇文章都不算长,有点像专栏,比起安意如写的洋洋洒洒,侯磊写的很像蜻蜓点水,但点水之后涟漪已起,也就有了风波。而更为关键的是,侯磊在最后整合之后,大宋的每个面都有侧重,没有出现体例上的偏科,当然,这也可能是编辑的水平

  当然,也有一些遗憾,就是有些部分算是老生常谈,比如秦桧与岳飞,这似乎每个涉及到宋朝的随笔都会写到这两个人,还有关于岳飞被杀的阴谋,侯磊也有自己的一个解读,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还有一点我是不喜欢的,一开始用宋词带出来的宋朝历史,就是宋朝两个兄弟灭了南唐,收了小周后,灭了后蜀,收了花蕊夫人。这种感觉很像将历史的脏水泼到了女人头上。又或者,你想说这不过是花边。但这使我想起张大千曾经讲过的一个笑话,一帮损友老拿张大千的胡子开涮,张大千就说,当年诸葛亮要打战,张家兄弟和关家兄弟都要出征,于是别人就问你们有什么优点,张家兄弟就说,自己老爸一声吼,能吓死一批人,而关家兄弟就说,自己老爸胡子漂亮,受到汉献帝钦赐胡子袋。这时候关圣人显圣,对着关家兄弟就骂,你老子一辈子战功,非拿老子胡子开涮。我想,我读前面宋朝的开拓史用小周后和花蕊夫人说事,多少有这种感觉。

  当然,抛去一二章一些老生常谈——其实,我觉得不要第一二章其实更好,不是有句话说,写一本好书只需要写好前五页嘛——我觉得后面的那些风尚志、文娱志写得很有意思。要说我最喜欢里面收录的哪一首,或许是这一首。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要问为什么?因为这首词里面其实有很多药名,比如相思、苦参、当归、薏苡等等。根据侯磊的考究,总共有十个药名,你要不试试?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四):绝佳的视角

  小时候,看武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发现三位作者有不同的风格,金庸的丰富、古龙的诡异而梁羽生的则是儒雅。虽然我痴迷于前两位作者所创造的风格,但唯一让我动笔抄录的却是梁羽生。因为他的一些小说中有丰富的诗词内容!后来阅读宋元话本时,才知道开篇词、定场诗是说书人惯用的技法。从这点上来说,这本《宋词中的大宋》在形式上以词讲史无疑是有一定文化渊源的。

  古代的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历史教育,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历史早已变得既不可信又不可爱——前者是拜前人疑古所致,而后者跟我们所接受的刻板的教育有关。因此,虽然人人都能说两句“以史为鉴”之类的话,但对于历史故事很多人早已提不起兴趣,对他们来说与其看那些令人头痛的史实,还不如看看“戏说”和“穿越”过瘾。然而,历史中蕴含着文化的内容,忘记过去则意味着背叛!人们在面对历史时“看,还是不看”也成了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侯磊选择了一条中庸之道——以词讲史,因为对历史我们要了解,但未必需要像历史学家那么专业,以宋词作为切入口,既可以有丰富的文学意味,又可介绍丰富关于宋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知识……这种构思还是比较巧妙和新颖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笔触涉及了宋朝的兴衰、风俗、娱乐、情怀等诸多方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大宋的面貌,可以看得出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掩卷之余,我个人认为有两点可以求疵一下。

  第一点,作者在每一篇文章前列出词后,大多数时候是把该词翻译了一遍,虽然这样是为了方便当今的读者阅读,但有的翻译使得原词的意境无法传达,这就使这些翻译成为了鸡肋。其实不如,稍加注释,点出意境,剩下的揣摩工作交由读者自己来完成,这样也可以提高一下读者与书籍的互动效果

  第二点,以词带史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但局限于词的内容,也可能会限制对宋代文化的介绍。要知道宋代的文化遗存还有很多没有收入到本书中来,例如瓷器、印刷术、交子、理学等等。

  笔者自知,以上两点内容,颇有“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味道,但也是为阅读本书的读者提个醒:纸上得来终觉浅。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五):家家水调唱江南

  比起唐诗来,总是要更偏爱宋词。

  大抵是由于骨子里带了几分文艺范儿,小桥流水和长河落日,终归是前者要更引人入胜。长短句,平仄韵,轻轻吟来,都别有婉转风情。

  诚然,词本是用来唱的。

  可是如今早就无人能唱出那种腔调,最多在某个老旧的碟片里,听到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者“红藕香残玉簟秋”。

  依旧依依呀呀百转千回,却到底少了几分韵味。

  那大抵就是大宋的气息。

  一直觉得宋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国力羸弱,却学术鼎盛,不知太祖若有知,还会不会杯酒释兵权?

  美酒半觞,奠定了大宋三百十一九年的中央集权,也养出一批冗杂的官员和毫无作战实力却控制军队的文官,军事积弱,最终灭亡。

  武弱而文强,故宋朝的文人总是处于一种游荡的状态,或者换个说法,可以称之为“在路上”,也许贬谪,也许游历,如意或者不如意,总是行万里路胜过看万卷书,体现在宋词中,就形成了一种别样的风骨。

  或以松竹耐寒自况,或路遇故人有怀,或思乡万里月明,或悠然又见南山。

  每每翻回那些历史,总是免不了几声叹息,好在,总有几阙宋词聊以宽慰,让后人如我不至于对这个朝代无言以对

  从小山到幼安,从盛世汴京到乱世临安,三百年间的大事小事国事琐事都能在长短句中窥得一丝半缕。牡丹依旧甲天下,西湖歌舞不停休,二十四桥明月夜,庭院深深数风流。

  宋人的骨子里大约多是知足常乐的,偏安一隅也能歌舞升平,并非没有忧国忧民,却终究只停在梦中北阙,纸上文章。

  翻开宋词,人情风物,闺阁仕途,莫不涉及,却总是由景念旧,以情动人

  而风物最美,总是江南。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王安石如是说。

  窃以为这二十四字几乎可以概括整个江南印象,有花红柳绿,日酣水明,夹着蝉鸣声声,一动一静,奏出玲珑小调。

  可惜好景不长,强虏来袭,大宋万里江山,竟也只剩江南。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莫唱江南古调。

  生怕一张口,就有呜咽跑出嘴角,凄凄惨惨断断续续不成调。

  而樱桃红破,芭蕉绿透,管弦声里,谁人依旧忆江南?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六):就在宋词里的大宋

  正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我的喜欢是没有缘由,也没有原因的。也许天生,我就这样喜欢历史,喜欢唐诗,喜欢宋词。

  如是,我当然不能错过《宋词中的大宋》这本书,我跟随作者侯磊一边赏读宋词,一边从作者的解读、讲述里全面探窥一番大宋朝昔日的兴衰历史,繁华风雅,物华风尚——宋时的盛大,宋时的风土,宋时的人情世故,宋时的斑斓壮阔,宋时的流离颠簸——都在宋时人思想思绪的产物“宋词”中,凭借作者熟稔的历史知识,通过以点带面深入解读宋词,很好地为我们揭开皇皇大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面纱,窥见了一个时代的大概风貌。

  文字是一个时代所有历史、生活轨迹的记载。宋词素以或婉约或豪放的气派传颂于世,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风采迷住了多少宋词粉?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的每一种心情、每一个心思,一喜一乐、一悲一苦、都能够在这些唯美的宋词词句当中得到共鸣、宣泄。因为理解,所以喜欢。这些由宋人撰写的宋词是见证着大宋朝、大宋子民,甚至后世来人的生活一切。

  请看大宋风雅的一生。一介武将出身的宋太祖灭后蜀之际,贪恋花蕊夫人的美貌与才情,将其收于宫中,本不擅风雅的宋太祖却喜欢听人吟诗作词,他不时要美貌与才情并存的花蕊夫人作词欣赏娱乐。也许,正是大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的喜欢,由他开始,培育了宋词光辉夺目的盛彩华章。宋词的繁华鼎盛,得益于大宋历代皇代的推动。特别是宋徽宗——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很不幸同时还是一国之君。他在艺术上出色极致,但治国上昏庸无能,整一个南唐李后主的翻版。因为这些文艺皇帝,宋词更得以大幅繁盛发展。以致于最后,在宋时,有水井处便有宋词。宋人用大俗的文字填写大雅之境,填出了一个风雅的大宋朝代。

  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道出了一代忠臣面对大半壁江山失去,有心上阵杀敌收复失地,却无人赏识,无法实现心中理想而无奈悲伤。这一类词这一类调,印证了大宋颠簸流离的后半生。而宋真宗《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则体现了宋朝重视文化学习的良好风气。

  宋之一切皆成词。且看大宋风尚文娱志,有关于耕作、庭院、竹席、床、扇子、美食、野味、瓜果菜蔬、旅游、歌舞、物品、运动、游戏……这一切,没有不成词的,只有想不到的。

  我总说想多了解历史,多了解大宋,原来大宋朝的一切就在这些色彩斑斓的宋词章里。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七):从词中窥探宋代生活面面观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在这三种文学形式中,我最爱的就是宋词。宋词是豪放是婉约的是离愁也是热闹,对于世界文学而言,在没有比这种文学形态更迷人的了。外国人不懂连中国人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这样的奇幻的文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侯磊这本《宋词中的大宋》,个人认为选词那是极好的,差不多那些耳熟能详的宋词都编入其内,唯一的瑕疵是,每篇配有翻译。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不可言说的,也就是无法翻译的。这也使得这种文学形态传播很有限,我相信,在贴近的翻译也无法传递这种浑然天成的文学里的那种内涵。个人有个人的理解,所以,宋词还是不白话的好。许是现代的人真的少了那种捧读词作,细心体味的时间了,译成白话也成了必然。

  这本书里差不多包含了宋朝的方方面面,不禁感叹宋代的发达以及文化的自由。皇帝多知识分子,舞文弄墨那都是个个的好手,上至上层建筑低至市井小民,都能搀和到这浓重的文学气氛中。在《风尚志》中,你会读到衣食住行煮茶饮酒各种娱乐活动,好短短的评议宋词,让人看的口水直流,什么汤面炊饼的,听起来都好好吃啊,尤其是对蟹的描写,真是写的恨不得立刻穿越了回去,也好吃吃那个年代的吃食,也不禁感慨,这年纪轻轻的作者,懂得的真多,研究的还挺细,看来不是爱之深不会这样不疯魔。话说,宋代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人神往,成为宋粉,毫不过分,想来,侯磊也是宋粉中的那些重度痴迷者了吧。

  在《绝代美人》中,李师师的出场率极高。现在想来都是不可思议啊,什么样的美女,让当代的士大夫各界名流纷纷在历史上留书盛赞其美貌其才情,用现在的话来说,李师师真是“神一般的存在”,绝对的“女神”。只可惜,那个年代,这个女神居然是个妓女。宋代的妓女文化水平之高,令后人望尘莫及,李师师放在今天,那必须是博士后的文化水平啊,可惜,在遥远的过去,女子纵有才情,也不过是取悦男人的手段。

  侯磊的写作是比价平实的,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语言,也结合现在的流行用语,从一首词说开去,总让人有一种窥小斑识大局的感觉,很值得一读。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八):文艺皇帝与江山稳固

  开篇就是我最爱的词人李后主,我对他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李商隐,他那首亡国词总是唱得人荡气回肠,一唱三叹,余韵难尽。我却很少将它当成亡国之音,管他什么场合我都会唱起,这,也许是从林黛玉那里遗留下来的伤感与悲情。在我以前,是要对善作诗的皇帝辩解的,认为国家的衰落并非由于他们是艺术知音之故,而本书作者毫不含糊地指出了:“花间集”流行的地方是没有战斗力的,甚至善于作词的北汉宰相和凝也是北汉江山不稳的因素之一。这似乎和最近为诗辩护的诗人们的担心相抵,难道诗的事业果然是与国家江山的兴旺强盛相反的么?但撇开江山不论,我辈无大志者,对于多情如宝玉的李煜总是有几分同情与偏爱,特别是他对爱情的态度竟可与长恨歌里的唐明皇相比,怜香惜玉,赤子之心,难道非得与政治相悖不成?这大约也是当初国逢乱世,仁人志士纷纷尝试引进西方科技,废除繁复的文言的原因,总以为是文字阻挠了国家的兴盛强大,“百无一用是书生”。

  但也有文武全材而成国家栋梁者如范仲淹之辈,能将书本上的军事知识运用到实战中,但却又是千古不朽的词人,开了文官带兵打仗的先河,这只能说明无用的并非文字,要看是谁在用它们。作者说到蔡京篇,仍然得出了一个结论:“皇帝和宰相都是文青,国家自然就要遭殃。”这其实很直接地说到了文学艺术对现实的介入性,文学艺术大约只能先作用于人心,再改变人的行为,如果直接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来改革政治,会不会是导致悲剧的原因?我平时爱看的书往往是思辨性质的偏多,或者象散文一样诗意的,但这本书的故事吸引了我不易被故事吸引的头脑,大约是因为这些故事娓娓道来,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奇色彩迫使你忍不住往下读了,大约这就是哙炙人口的含义?而这样的读史读故事,自与读《三国演义》不一样,杜撰的东西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强烈的支持某一方反对另一方的价值取向,读起来完全没有一种宁静和平的气度,而是揪着心等待结局,好比看最喜爱的比赛直播一样,完全不能超然事外,而读客观的历史,要冷静得多了,当然可能参与文本的乐趣也会少得多,没有太多的价值观色彩。

  读到宋徽宗时,你就知道原来历史上贾宝玉做过皇帝,皇帝也做过贾宝玉,宋徽宗活脱脱一个宝玉的形象啊,连妃子都宠爱最有文采的,这只能说林黛玉也有幸运的时候,看来写本新的红楼,将作为皇帝的宝玉和作为妃子的黛玉写入小说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呢?只不过,从不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徽宗,手不释卷的徽宗,却摆脱不了作为宝玉的命运,只是从更为繁华的世界降落到了更为悲惨的境地。后文专讲大宋园林时,宋徽宗的行为让人联想到这明明就是贾宝玉做皇帝的样子嘛,“富贵与自然融为一体”。只不过宝玉与石头有不解之缘,而宋徽宗却把石头拿来尽情发挥,最终因此而亡国,因此在文艺青年眼里,皇帝也分为普通皇帝和文艺皇帝。大约宋朝皇帝大多都是文艺皇帝吧,个个都风流儒雅,温良恭俭,文气逼人。

  读到李清照处,我懂了为啥和李清照相比,我更爱李煜的词,因为那是真痛,而李清照的则是闲愁,有无病呻吟之嫌,大约就是为闲人准备的,对我这类有着沉重的故事和伤痛的往事的人来说,太轻飘率性了,无法说尽心灵诸多的沉郁顿挫,也很难引起心灵的共鸣,小女人之叹,总是比不上屈原的凝重绚烂,杜甫的沉郁悲壮,或者李商隐天生的诗意,花自飘零水自流,似乎总也比不上黛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绝唱,所以才应了司马迁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此人也……”诗人们总以为大境界非有超俗的经历不能有,大手笔非有大悲悯的情怀不能为。

  宋朝遗民对侵略者的抵抗,舍生取义的精神多少让人有些熟悉,原来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抗战早就有了先例,但说到岳飞,却让人垂泪,无言。当然也可以来点轻松的,讲石曼卿饮酒那段,是要叫我笑上几天的。才知道原来喝酒可以喝出这么多花样,“囚饮”、“巢饮”、“鳖饮”‘“鬼饮”、“了饮”、“鹤饮”,最好笑的是“扪虱饮”,单就这些名字也可以出本奇幻小说,堪与《世说新语》媲美。但也有较高雅的喝酒类型,虽然也让人捧腹,却感叹文化的花样之多:“不晓天”、“飞英会”、“飞花传酒”,和黛玉葬花一比较,才知道原来葬花是有渊源的,只不过情境变了,味道也变了,花与酒之狂欢总要快乐几多倍,而葬花人却只有顾影自怜的份了,当然也与朝代有关,作者说整个宋朝就象一场繁花似锦,永远不散的筵席,原来现在网络上对文艺青年的善意嘲讽从宋朝就开始了,是件可爱的事情。和唐朝的豪迈相比,宋朝是不是要儒雅得多?分茶等茶艺真是体现了后人未继续得下来的闲情逸致、文彩风流。全书写徽宗的笔墨最多,比如写他组织后宫踢足球也让人忍俊不禁,真是个可爱的人,也许在皇帝的身份下这些行为更可爱,比起现世中国足球的不景气,那时的足球风靡实在让人景仰不已,不仅让人怀疑足球兴盛是否与国力有关,至少是与国民精神相联系的吧?不知道有没有小题大做,也许它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吧,就象盛唐诗的繁荣与当代诗的萧条一样。还有燕青与高俅比武也十足的可爱,作者也很可爱,居然建议燕青和高俅比赛足球更好看。

  但是谁又能说一帆风顺就一定比不上命运多舛?历经风霜的心灵,如果还有余力来嘲笑别人的静好岁月,那只能说他经历得还不够,他可能再也感觉不到孩子的天真,再也欣赏不了少女的纯洁,你能说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就一定不羡慕晏殊的恬淡超然?伤痕累累的心灵总是会艳羡一颗完整无瑕的心,也许他再也回不到原始的单纯与多情了,虽然阅历的丰富更有可能会让一个人的作品字字珠玑,但外在的辉煌却永远也填补不了一颗心因悲痛而来的创伤。然而说到秦桧求婚被拒,乃是因为他是歼臣之故,可见彼时人都有很强烈的是非观,道义是排在利益之前的,与当今的世风是不能比的了,现在的人对于权势,非但嘴上行动上采取赞美附和的方式,甚至自以为心里也如此想,以为自己言行一致,理所当然,潜意识里都完全没有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敬畏。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九):宋词背后的历史

  侯磊先生所著《宋词中的大宋》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书,从宋词讲宋史,溶美妙宋词、历史知识于一炉,别有风味。

  我挺喜欢这本书的,为什么呢?唐诗宋词元曲,各朝都有经典的文学样式,唐诗宋词,有谁不会背几首?宋词是有魅力的。我心是向往的。然而,我的阅读是比较有限的,以前看过的对宋词的讲解基本上主要是难点字的意思,整首词的意思,这词背后的创作,作者的心路,通通不了解。对一些经典的宋词是很喜欢的,但理解是很有限的。对宋史的了解也是只鳞片爪。起码于我这样的读者,这本书是极好的。

  有宋一代,什么都入词。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想想也是啊,如同前些年有些人喜欢什么都写入日记中,现在的人则事无巨细都写入微博中,宋朝人是什么都喜欢记入词中,有所感,有所见,都写成了词。无论是君王的亡国之恨,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文人骚客的唱和风雅……当然不仅仅如此。这本书的从宋词入手,有对宋词大意的翻译,这不是重点。而由某首词入手,讲讲宋代得历史小知识。我对词人几乎无了解,词的创作背景,词人的命运沉浮,没有了解的话,词就单纯是词,仅有词自身的生命力。想起一个笑话。有个女读者看了钱钟书的作品,想要拜访钱钟书。钱钟书拒绝说:你认为一个鸡蛋好吃,有必要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吗?钱钟书先生比喻甚妙。虽然没有面见作者的需要,况且也没法面见宋代的人,但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世,心路历程,是有助于对作品的了解的。这是我读了这本书的感受。

  书中选入的有些词是像我这样的读者也很熟悉的,读到就像遇到了朋友一样,有的很熟悉,可以张口就来,有的对部分很熟悉,还有的是不熟悉的,算是新朋友。熟悉的词有了新的体会。因为,未曾想作者这样去考虑词背后的历史。宋词背后的宋史,既有《虞美人 春江秋月何时了》这样的亡国大事,有《满江红 怒发冲冠》这样激烈昂扬的抗金号角,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样的中秋习俗,宋词背后宋人的娱乐活动:比如弄花、蹴鞠、相扑、斗蟋蟀、斗草等等,读起来饶有趣味。宋词与歌女、青楼女子之间密切的关系,也让本书有了香艳味,有趣。

  作者笔下宋词,宋史,相得益彰。

  《宋词中的大宋》读后感(十):在诗词中领略宋代的风雅

  宋代的词在文学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也间接地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特征。以前曾经听过杨家将、岳飞传的评书,看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读过水浒里的故事,背诵过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迈、赞叹过李清照“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闲愁,还曾到访过昔日的汴梁和临安(即如今的开封和杭州),在那儿留下的古代遗迹还依稀能唤起书本与历史中有关大宋的记忆,在脑中引发出阵阵遥远的绝响,原来自己是喜欢这样的故事,喜欢这样的历史,喜欢这样的时代,喜欢这样的人物,也是喜欢这样的词句和优雅的!

  一开始便被本《宋词中的大宋》的书名和目录给吸引了。读读宋词,听听宋史,一首首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词把历史生动有趣地串联了起来,这种构思给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诗词曲赋的年代在离我们远去,而那种带着韵律的优雅情怀却永远也不会从心中抹掉,面对浮躁而功利的现实社会,翻翻这样的书籍,轻轻品赏,本身便是静心的举动。

  书里列举的宋词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名篇,少数虽然生僻,却也不乏生动,更反映了时代与历史的印记,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宋词的简单翻译和背景介绍,更多的是作者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观察古人的生活,展示他们生活的轨迹,让人们还原出一个久远年代的大体状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宋王朝虽然一直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但社会的整体面貌还是繁荣兴旺的,那个时期,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将领、甚至民间百姓,都有较高的审美情怀,从这些短短的优美的诗词中便能窥斑见豹,尤其是到了南宋把都城迁移至临安以后,更促进的江南的繁华,所以这种暖风舒适的柔情容易熏得人们自我陶醉,直到醉生梦死的境界,才恍然发现那异族早已虎视眈眈,想防范都为时已晚,于是又生出了许多的悲哀、忧愁和对往昔的追忆。不过本书所涉及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历史的风云,更有一些那个时期的风尚与理念、从饮食起居到婚丧嫁娶的风俗、从宗教节日到花鸟鱼虫的闲情、从恩爱情仇到生生世世的感受,一切都通过这一首首短短的词句,有力地表达了出来。

  从每一首单独的词中去解释特定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段情、一种状态比较容易,而要把这么多的词归纳成不同的类,然后通过合乎逻辑的串联来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那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些动人的故事和诗词,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琴棋书画诗书花的年代似乎离我们渐渐远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而繁华的当今,相比古人来说物质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在精神上却是一个缺乏风雅的时代。也许通过对古人思想的追溯,我们还能从中找到些改变当下生活的方式的力量,把那些浮躁、功利和乏味转变得更加雅致、有趣和意义丰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