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绑架游戏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绑架游戏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7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绑架游戏的读后感10篇

  《绑架游戏》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绑架游戏》读后感(一):“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看的是上海译文的再版,白色封面上几撮棕褐色的女子长发杂乱纠缠着,似乎预示着故事会错综复杂事实上故事却趋于平淡,对于看多东野推理作品的人来讲。

  看完整部小说再看这封面,最多会想起书中主角提到的日本女人不适合染金黄头发,因为脸几乎都是扁平的,轮廓不明显,不像西方人。想想也是,看来东野对自国女人的脸部缺点知道的很清楚:大饼脸。

  故事从绑架的开始到一步步游戏下去,就一直有个念头常驻脑中——“没这么简单吧?单单就是玩玩绑架?”,所以迫不及待的想找到最终的答案,看到“树理”拿到赎金却没回家,大致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再联系到前面诡异情节,比如地藏菩萨、车子喷漆......那晚“树理”翻墙离家出走实在是蹊跷!不用元芳来看,大人也自有论断。

  书中有一段对话很精彩,是关于面相和人生的,在主角跟葛城间展开。“”经验形成面相,面相决定人生“,”“现在是为了得到幸福的面具,还是你真实面容?”........读到这些鸡汤类的说教,没觉得干巴巴,因为是在一则引人的绑架游戏中插进来的,反而觉得很值得细读。后来还提到《剧院魅影》里的面具。

  这部东野作品有牵强的地方,也有设定巧妙的地方。该怎样就怎样吧,给个好评,三颗星!

  《绑架游戏》读后感(二):佐久间是个聪明人吗?

  总感觉,这个故事写的,未免太缺乏逻辑了吧。

  看到书名就知道“树理”会和佐久间一起合作绑架,看到“树理”答应和佐久间合作,就猜到佐久间会被暗算。而且,一开始,这个故事就很缺乏逻辑。如果佐久间是个聪明的人,他会不经确认树理的身份就和她合作?老实说,我们在街上遇到一陌生人,也不会跟他说自己的真实姓名吧,肯定会假造一个姓名来敷衍过去。而佐久间这样的聪明人,居然会相信对方说的话,这未免太青嫩了。

  如果佐久间是个聪明人,他怎么不会对泼漆事件产生怀疑呢?连店家都说是很久没有发生的事情了,他却在这之后完全都没有思考一下的念头。

  如果佐久间是个聪明人,那他制作出电话里传出汽笛声的假象也不合逻辑。一个为了不留下线索,绞尽脑汁通过留言板、王八机、匿名邮箱进行联络的小心翼翼的绑匪,会不注意这么明显的汽笛声吗?这实在是不符合行为学。

  而对于葛城没有报警的事,佐久间是一直沉迷于葛城已经报警的假想中,哎呀,大哥,你怎么连私家侦探什么的其他可能都没想到呢。

  至于最后的底牌吧,我真的失望了。。。

  《绑架游戏》读后感(三):水准做吧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

  【学术意义

  A 最大公约数

  畅销君吧里常被批评,常被黑。其实很正常。我本人也是评书爱好者,评书界的单田芳大概类似于推理界的畅销君,评书作品很多,很畅销,佳作不少,烂作更多。很多评书的老听众,也觉得听单田芳是既没品味也没文化的事。一方面可能是追求B格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人红是非多吧。我倒觉得,推理界有这个一个标志人物,不管是众矢之的还是民心所向,都是好事

  巅峰期作品

  褚盟先生把东野圭吾大概分了三个时期,如下,1985-1996的迷茫期;1996-2006的巅峰期;2006年获得直木奖之后到现在的“呵呵期”。我感觉,还是靠谱的。这部作品2002年的,处于巅峰期。这个在目前我所读的东野里面,排进前20还是没问题的。

  【文学意义】

  A 神髓类似《盘上之敌》

  看到结尾想起来《盘上之敌》了,涉及泄底,不好多说。去看看就知道了,很喜欢这个风格的作品,感觉构思很奇巧。而且单从技巧上看,这个比《盘上之敌》有一个更合理的一点,(如果没记错的话),盘上之敌里面的诡计如果要成功,需要借住一个百分百死心塌地的好朋友,《绑架游戏》起码还是主人公们自己完成的。当然,内容上盘上之敌很优秀,比这个好很多。

  这篇里面的人性是配菜。

  我个人倒是很喜欢这个写法,对人性的探讨浅尝辄止,留点余味。里面主要是写了一个家庭生活“边缘人物”的悲哀,写的也很深刻,但是没特意拿这个当卖点。全文比较着重的还在“游戏”这两个字上,诡计的成分更多一点。

  【个人感悟

  人与人的交往,有时候确实需要所谓的“面具”。但是,并不是有了面具就一定安全,没有面具就一定危险。你带上了觉得高明的面具,可能对方真的拿出来比你高明不知道多少的面具。相反,真诚地摘下,对方也可能会坦诚许多。

  【吐槽及其他】

  这里的男女主角,性格比较脸谱化。都不够独特,包括公司副总也是,男主是那种高智商型,女主是叛逆加知性。冲这一点,比《新参者》差一点

  《绑架游戏》读后感(四):对于东野这样的人性作家来说,此作有点“没人性”啊!

  一开始觉得女主只是一个聪明,任性漂亮,带一点点小恶魔气质校园女生。虽然我并不感冒这一类型的女孩子,但也觉得她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可随着后来剧情反转,她却是一个任性到可以因为别人用了她的面霜,进而发生争吵并杀人的女孩儿,而且自始至终似乎没有过悔意与惧意。

  而且作为父亲的葛城却一味包庇正式的女儿,视庶室之女如粪土。可直到最后也没见到父女二人受到道德或者法律的拷问,只是以一个东野标志性的反转并带有小清新色彩的结尾告终。

  看完全书,不禁疑问:对于东野这样的人性作家来说,此作似乎有点“没人性”啊!不过再一想,可能这种欠缺人性的结局来的更真实,更合乎人性的另一面吧!

  最后补一点,东野对对福山是真爱啊,不但内海熏坐着列车听福山的cd,在此作中,男女主角都很喜欢福山呢!哈哈!

  “你就回答他们叫我打电话回家,在那时候听到主嫌的声音。就像问那个女人的声音一样,警方也会问那个男的声音怎样。”

  “知道了啦,那要怎么跟他们说呢?”

  “这次要说谁好呢?你觉得福山雅治怎样?”

  她的眼睛闪烁光芒,或许她是他的歌迷吧。

  读到这一段,感觉又被东野喜感了一把!

  《绑架游戏》读后感(五):突然发现不能用存读大法怎么办

  小说的灵魂在人物。

  虽然我也很不想认同这句话,但这本书又再一次印证了这句话。

  小说是2002年出的,2003年就已经拍出了电影版《G@ME》,由藤木直人和仲间由纪惠主演。但是电影完全是乱改的,没能拍出小说的精髓,只是借了一个外壳和桥段。比较能反映小说的内涵的是另一部电影,居然那么巧也是2003年的,叫《Matchstick Men》(火柴男人)。

  看电影名很难猜到是说什么的吧,各位看一下就知道了。虽然也不怎么样,但总比前面提到的小说电影版好得多。

  说这些和人物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小说除了人物还有什么?情节啊。那我们先从情节说起。

  书名说得挺明白的了,小说和绑架有关,和游戏有关(说了等于没说)。男主和女主策划了一场绑架游戏,由男主假绑架女主,向女主的大老板父亲勒索。绑架容易收钱难,人已经到手了,因为是假绑架嘛,但收钱是真的,这点就比较难一点。

  一般来说收钱应该是重头戏,但这里不是,收钱只是简单一小步,绑架结束后才是重头戏。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是作者一贯的绝招,也是影视作品必备绝学。要达到华丽的反转,就要由充分悠长的铺垫。铺垫得太长,会让读者感到昏昏欲睡,前戏太仓促,又会缺少震撼效果。作者在控制节奏和拿捏分寸上是很在行的。

  前面的铺垫用的是男主的推理思考,通过男主一步步仔细的分析和布局,逆向呈现绑架的全过程。一般写到绑架都是展现警察这一方的,写警察们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侦察线索,如何与绑匪斗智斗勇,既不让绑匪拿到钱又能保证人质安全。这次就是反过来的了,我们看到的是绑匪的思维全过程,这点比较创新,而且推理分析得很富观赏性。我们看到的画面就像是男主牵着女主的手,优雅地跳着双人滑,然后一个三百六十度转身轻松把装着钱的大袋子拿到手。

  但可惜钱到手了,麻烦才正式开始。基本上读者们叹服的就是这个部位的反转了。男主看到新闻时的惊讶表情,也就是读者看到这时候的表情了。

  情节足够过关这个不用说的了。但就如开头所说,灵魂在人物,而不是情节。

  小说需要什么样的人物?一句话概括,就是读者喜欢的人物。那为什么书里的人物都不讨人喜欢呢?(至少我不喜欢,可能有的人会喜欢)

  有一套剧本教学书叫《救貓咪(SAVE THE CAT)》,里面教了一招。千辛万苦塑造了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人物形象,但就是没人喜欢,因为缺少了一个很简单的设计。可以加一个情节,这个人物救了一只可爱的猫,或者任意类似的能表现人物爱心的情节,瞬间扭转了读者的喜好。

  也就是说,你想人物讨人喜欢,有一个前提,得是一个好人。不管人物是作奸犯科甚至是坏事做尽,只要你有这样的设计,这个人物照样有人喜欢。

  男主本来没什么工作不顺利,而且自负高智商和善于玩游戏,就创造了一个游戏并投身进去,以为只是玩一玩无伤大雅。但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自己的贪玩,不只害了别人,也几乎害死自己。生活中因为贪玩而发生的事故还少吗?每年有多少被焰火喷瞎的孩子去求医,又有多少泡在池塘里的孩子被捞起来。不管小孩大人,人生不是游戏,不能随便玩的。

  男主也是贪玩而已,女主和女主父亲的罪孽就更大了。这点别的评论已经讲得很明白,不再重复。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女儿,这对父女简直就是朱长龄和朱九真。两父女表面是父慈女孝,女儿还很漂亮惹人爱,但就是太坏了。朱长龄和朱九真结局是悲惨的,但在东野圭吾这里,这两父女过得还挺滋,而且眼看要获得最后的胜利了。这种不正确的三观必然不招人待见,也是读者口诛笔伐最多的地方。所以电影版就把结局给改了,不然根本就不能过审啊(你以为在中国啊?)。

  可能我是过于传统保守了,我还是喜欢老好人多一些。看来大家也是一样。

  人名备考,非全名不录。名后为首次出现页数。

  葛城胜俊9、佐久间骏介10、葛城树理21、杉本智也32、上野淳子40、汤口大介196、葛城千春199。

  《绑架游戏》读后感(六):关于身份认证问题

  每天都会遇到陌生人,每个人都会结交新朋友

  初次相识,互报家门,理所应当。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如何确认对方的身份信息呢?

  认识新朋友分多种情况

  最常见的是朋友介绍。

  基于信任朋友的基础上,信任对方的身份。

  但如果你的朋友对那位新朋友也不是很了解的话,

  对方的身份确认将变得扑朔迷离

  如果是在豆瓣、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站认识的新朋友,

  在没有涉及到利益的时候,大家纯属怀着共同的爱好而聚集在一起。

  当你与一名朋友有共同利益的部分时,需要准确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

  不然就会像这本书中的男主角那样,

  连绑架的人是谁都没搞清楚,

  即使后面的一系列措施无懈可击,但最基本的第一点没掌握清楚,

  一切就犹如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是我看了这本书,最想不通的一点。

  如此心细缜密的男主角,偏偏在最基本的身份信息认证上犯下了错误

  想必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曾或多或少的犯过同样的错误。

  只因无所谓对方的信息是真是假,不会伤害到自己。

  所以也就没有过多的思考。

  这种习惯性的思维逻辑,将会在生活中带来不小的麻烦。

  《绑架游戏》读后感(七):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计中计,最后反转,真的不错!果然是东野圭吾自己推荐的书。看完太过瘾了! 一直用第一人称口吻,感觉是我在一点一点构思出来这个游戏,每一步都谨慎小心。一点一点在接近成功,虽然中间有一些疑问但是都放下了。 没想到的,绑架游戏结束了,真正的大boss才能有作为,父女联手,配合游戏,以假乱真,太高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感叹这个游戏的构想者简直太聪明了,想到了石神,也是那么聪明的人,但是还有汤川。而这本书还有更厉害的更坏的在后面。将计就计,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感觉。让人不禁毛骨悚然。结果不是我想的那样,但还是吓到了。 看完再仔细回想之前的疑问也迎刃而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