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强人治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强人治国读后感10篇

2022-05-16 12:43: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强人治国读后感10篇

  《强人治国》是一本由安格斯·罗克斯伯勒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强人治国》读后感(一):民主的皮囊下都是利益争斗

  通读全文,本书绝大多数篇章都在痛斥普金的所作所为,操纵选举,控制媒体,出兵车臣,切断能源……而这些行为无一例外地触犯了西方人的逆鳞——民主。近些年,西方愈发看重民主,似乎哪一个宣布拥抱民主制度的落后国家或领导都被欧美人吹上天了,比如戈尔巴乔夫,比如印度,比如台湾。

  可是西方就真如他自己所推崇得那样坚决维护民主吗?或许事实远非如此。作者在书中坦诚其对俄罗斯石油政策的不满,并且详细描述了普金阻止封杀壳牌公司的全过程。“对普金来说,这只是把俄罗斯的战略能源留在或收归国家控制之下的大战略的一部分”,“普金对别国的战略资产却没有那么多顾忌”,普金被成功塑造成了一个蛮横无理的形象,阻止其他国家开发其石油却妄图染指别国资源。而染指行动的结果是“欧洲委员会阻止了这一行为”。这不是很可笑吗?欧洲的公司去俄罗斯开发能源,俄罗斯阻止被指责黑幕不民主,那为什么坚决维护民主的欧洲人在普金来欧洲开发资源时也阻止了俄罗斯?西方民主似乎有两副面孔,而这两副面孔的本质都是坚决维护己方利益。

  所以,在俄开发能源失败指责俄罗斯,中国宣布稀土限制出口指责中国。民主只是掩护,利益争斗才是主题。乌克兰意欲加入北约,俄罗斯出言警告并扬言不再提供优惠天然气价格,乌克兰激烈反对;后来乌克兰动作更大,俄罗斯直接切断对乌天然气供应,欧洲殃及鱼池,也帮着乌克兰痛斥普金专制蛮横。可从我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看,我很理解俄罗斯的举动。因为你是我旧部,所以给了你巨额能源优惠,现在你竟然要加入我的死对头,帮着别人威胁我的安全,我凭什么还要继续这种赔本买卖?更何况俄罗斯只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乌克兰从别国管道分流天然气又怎么能全怪俄罗斯?乌克兰的用心倒有些值得玩味。退一万步说,你乌克兰欠我几十亿美元的能源债,我还没资格说不?可是西方不管这些,专制霸权一味砸过来,如果话能伤人,俄罗斯早就被碎尸万段了,这种指责在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后达到高潮,普金本人似乎也麻木了。我并不想说战争的正义性,只是欧美为了自身强大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谋求自身安全似乎也不难以理解,毕竟唇亡齿寒。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民主绝对不好,也并非否认西人对民主世界的不懈追求,只是对西方以民主为借口道德绑架别国的行为有所质疑。西方赞扬戈尔巴乔夫为俄罗斯民主之父,可戈尔巴乔夫统治下的俄罗斯民生,腐败,稳定没有一项得到解决;西方吹捧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可印度人民依然需要贿赂甚至是警察;西方歌颂台湾是华人世界民主的灯塔,但台湾人民十年没涨过工资。当初西方先哲所憧憬的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而是为了人民而民主,一味以是否民主衡量一个国家,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似乎都在为俄罗斯申辩,其实普金本人确实有很多缺点,腐败,控制欲,对西方的过于保守,对民主知识的匮乏,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俄罗斯的发展。俄罗斯与中国也并非亲密无间的兄弟,只是现实让中俄必须站在一起,刻意淡忘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共同抵御来自西方的压力。西方阵营也并非一团和气,美英竭力帮助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德法却竭力反对,萨科奇甚至认为“我们想给俄罗斯时间,让它慢慢明白他的未来其实是和欧洲绑在一起的,他的安全问题不应该把我们分开,而应该把我们连在一起”。这更印证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强人治国》读后感(二):不是Strong而是Savage

  全书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内容是讲俄罗斯还是有希望的,其它基本都是在谈普京很Savage(野蛮),包括对著名女记者的死基本无动于衷,而死者之前曾强烈批评普的政策;对叛逃特工在国外被毒死表示无动于衷;对车臣的南奥赛迪问题的双重标准,前者是出兵维护自己主权,后者是出兵不许别人维护主权。作者写作是带着心绪的,普京表现出缺乏灵活性并充满了旧时俄国的种种态度,对了还有大国沙文主义。

  全书内容让习惯了听喜歌儿的中国读者有一个新角度去了解这位俄国领导人,文笔也很棒,整体非常值得一读,对了解当下身边的世界,以及世界并非我们所想的那般平静都很有帮助。

  书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俄国和格鲁吉亚的战争。后者想收回之前失去当时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地区南奥塞梯独(整体而言这是次主权行为),主动挑起了战争,继而得到非常有力的回答,虽然当时(2008年)普京在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以前被一些国际社会人士认为“软柿子”的梅德韦杰夫。他在头24小时内都没有和普京讨论过这事儿,因为没有通往北京的安全电话线。

  战争结果很快明了,格鲁吉亚为错误的判断付出了代价(两国根本不是一个体量的),有会议俄国军除很快会杀入格鲁吉亚首都,当时人心晃晃的。事实是,俄国确实进步了,达成协议撤兵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把征服的土地变成自己滴。

  作者在后记中写到“本书展现的俄罗斯不是我本来希望的样子,也不是20年前苏联解体时,我们想象它发展成为的样子”,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仍然能在书里看到作用对俄国发展仍然抱有希望,同样我们也期望这个邻居能有比较好的发展——地区局势稳定才有机会快速发展经济。

  《强人治国》读后感(三):《强人治国》魄力尽显

  普金,这位俄罗斯第三届总统是怎么样的一个领导人物呢?带着这样的问号,我读着手中的这本《强人治国:普京传》。感觉这样的一个领导人物实在不简单。在苏联解体,西方其他大国虎视眈眈的情形之下,普金的确闯荡出了一片非常值得称道的政治局势来。非常地可圈可点。

  作为本书的定位,我们可以见识到一个非常全面的西方记者采访所得普金总统记录。事实上,他的工作生涯的确也颇有话题:从苏联间谍变为俄罗斯政府新闻顾问,及至随后的欧罗斯总统。书中在解密俄罗斯政治内幕和普京的真实人生中,更是让其他关心政治的人们学习参考相关的治国之道。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男人的确是有那么两把刷子地不简单。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中并不是一味地大肆渲染普金为人处世的超绝无比,其中更潜藏入他这个政治首脑其他的优缺点。相比以往我所读到的很多政治领袖书籍,这里面更多的是客观,公正,或者说是比较全面的讲述和分析。鲜为人知的普金的形象就此通过此书跃入读者的眼帘。作为一名政治领导人,他是绝对权威地称得上是交际大师的称号。正是因为他的左右逢源,擅长交际让他不仅赢得了政治舞台的最大聚光点。尽管本书出自英国作家之手,但是本书的作者还是较为客观地摒除了自我政治立场的局限,较为详尽地真实描绘出了他所了解和捕捉到的关于普金的政治理念,外交手腕,个性特色,为人处世等等一系列方面的内容。而在他的文字之下,我们书外的读者也在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触及面去真正地认识普金这个欧罗斯的领袖。

  很是喜欢这样形式的文字描述。因为读着如此详尽,多角度的普金刻画,我这个中国读者也在进一步地加深着对他的了解。也只有这样个性的人物也许才能如此地带领着俄罗斯可以在那样的时期有着如此卓绝不易的政治突破。就人而论,普金的确属于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物。又有谁可以如此感性与理性相互结合地实施外交手腕呢?普金至少做到了。上任之初的隐忍和执政之后的义正言辞,敢作敢当。倒不如说是他非常有个性的一面展现。强人治国才可以带领着国家真正强大。一味的懦弱只能被他人所欺压。深知这一点的普金就是以他的实际行动为俄罗斯赢得很多的胜利。类似于他的强硬迫使西方胆怯,类似他的重经济发展推动国之进步,类似于全面宏观地重建国家的信心和机制等等。

  《强人治国》魄力尽显。不得不称之为此书带领读者非常详细地深入了解普金。而了解他的同时,更是让我们了解他领导下的欧罗斯的上升空间的缘由了。

  《强人治国》读后感(四):很让人失望的一本书

  没有搞懂作者写这本书究竟想表明什么?书名叫《强人治国—普京传》,但是书中描写普京的地方真的是少的可怜,在我看来还不如改名叫梅德韦杰夫传更贴近作者所写。

  书中充满了英国式的傲慢、自大和无知。对于俄罗斯的一切都用偏见的眼光来看待,完全只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仅没有达到一般传记中略微的褒奖,而且连最起码的中立观点也没有做到。书中充满了作者对俄罗斯的嘲讽与挖苦,在作者眼里俄罗斯成了一个完全没有希望、反人类反社会、充满了铁幕与枷锁的一个国家。举个简单例子:俄罗斯与格鲁吉亚这种忽悠矛盾的战争被作者全部说成俄罗斯的野蛮侵略,建议作者还是多认真的去查查资料吧,这场战争连亲美的日本的NHK的纪录片里都承认是格鲁吉亚在北约的鼓动下试探俄罗斯的底线,作者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实在让人寒心。作者笔下的普京飞扬跋扈、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着实让人发笑。

  普京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也有冷酷无情残忍的一面,但是如果没有他,或许现在的俄罗斯早已四分五裂,像前苏联一样只能供人凭吊了。普京是谋取了很多私利,但是俄罗斯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崛起也是不争的事实,比起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为欧美国家马首是瞻的那一段耻辱岁月,现在的俄罗斯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莫斯科也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之一。如果作者真的想让世人了解普京,那么请用心去阐述普京,收回英国佬那一套骄傲自大,别再贻笑大方了

  《强人治国》读后感(五):【经观书评】强人普京

  y钟蓓

  英国著名记者安格斯·罗克斯伯勒(An-gus Roxburgh)于1980年代被《星期日泰晤士报》派驻莫斯科工作。1989年,他与另外两位记者,以及8名外交官被苏联驱逐出境,此事成为冷战时的间谍丑闻。2006年,罗克斯伯勒所在的公关公司被选中为俄罗斯政府提供媒体公关服务,他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媒体顾问。此后3年,他得以近距离观察俄罗斯政府的高层政治,获得大量一手资料。重回媒体的罗克斯伯勒依旧关注俄罗斯的相关问题,利用工作便利,他有机会继续与当事人就相关问题探讨。所有种种,都使罗克斯伯勒的《强人治国:普京传》一书在内容上更为丰富。

  访谈|

  问:经济观察报

  答:安格斯·罗克斯伯勒

  问:你提到本书展现的俄罗斯不是你本来希望描述的样子,也不是20年前苏联刚解体时你想象它将发展成为的样子。你本来希望描述的是怎么样的俄罗斯?

  答:在苏联解体以后,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都殷切希望俄罗斯能发展成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俄罗斯自身的发展,以及我所观察到的西方对叶利钦、普京任期时采取的不得力政策,这一愿景并未发生。当然,俄罗斯在诸多方面是自由的。人民享有个人自由,经济是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政治自由仍然受限。我也相信,俄罗斯有权被视作世界上的一个主要力量,但西方国家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我相信,这让俄罗斯的处境更糟,这也使俄罗斯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成为一个更难相处的伙伴。我在书中描述了普京如何在俄罗斯实施反民主政策,使西方拉响了警报,导致西方不太热衷接受俄罗斯作为合作伙伴。这个结果也促使普金使用更加孤立无援的政策。

  问:梅德韦杰夫慢慢地也有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班底。他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未来的日子,梅德韦杰夫会对俄罗斯政治有更大的影响力吗?西方政府和媒体是否更认同梅德韦杰夫取代普京?

  答:相比普京,西方政府当然更愿意和梅德韦杰夫打交道。我的确认为这两个男人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普京作为最高领导人,他有效地将梅德韦杰夫作为一张“更温柔的面孔”呈现给世界,却又不让他进行有意义的改革。现在,普京是坐在主位上大权在握,我认为,梅德韦杰夫的影响力将微乎其微,甚至小于此前他任总统之时。很多俄罗斯的自由派把他们的信心押在梅德韦杰夫身上,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他是一个激进的改革者,而是因为比强硬的普京,他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今天,他们对梅德韦杰夫也幻灭了。

  问:这本书写于2011年,但在书中坚决认为2012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已毫无悬念。你为什么这么确定?

  答:所有迹象表明,普京和他的门生梅德韦杰夫,将2008年~2012年的四年任期(普京为总理,梅德韦杰夫为总统)视为一项临时举措。假如普京愿意,这项举措使他有可能在2012年重新成为总统。在这期间,很明显,梅德韦杰夫钟情于总统一职,并希望能连任。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人权、经济改革等),梅德韦杰夫与普京保持距离,但是他没能建立起足以支持自己的后台。这使得普京可以在2011年宣称,我在国内更受欢迎,并希望重新成为总统。梅德韦杰夫没有选择,只有遵从。但讽刺的是,这两个操控权力的男人引发了人们很大的不满,抗议持续到今天。

  问:你认为美俄政府的交流是非常有问题的,因为彼此并不真正互相了解并互相尊重,导致了很多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这些误解有没有可能化解?

  答:是的,双方都有很多误解。美国人认为,苏联解体后应当成为“像我们一样”,他们难以接受俄罗斯人开始打造自己的身份和民主的版本,以及迅速引进资本主义,造成了俄罗斯国内的困境和理想幻灭(即使对于国家发展是必须的)。美国人直到今天都没有在世界舞台上把俄罗斯当作可匹敌的对手。对俄罗斯人来说,他们坚决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尤其是试图在不同国家改变其政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吧,美国人会很好接受俄罗斯人自己选出的领导,如果他们选出的像普京这样的专横领导人,那是他们的事。俄罗斯人自己则应当明白,如果他们在国内不自由民主,西方国家将永远不会平等对待他们。假如普京希望被视为一位与西方领导人相媲美的世界级领袖,他在国内的表现也应该是民主的。但是,西方无法让其实现民主,只能通过仿效先例达到。

  问:对于车臣恐怖主义分子的壮大,你认为是两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的残暴行为而导致的。现今的普京政府是否也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车臣问题的立场上做些调整?

  答:没有。他们拒绝接受车臣恐怖主义源自于此。他们认为,或者假装认为,各种各样的“全球恐怖主义”与他们在车臣的残酷行为无关。普京甚至有时暗示是西方在高加索地区铸成了恐怖主义,因为他们希望分解俄罗斯联邦。个人来说,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第一次车臣战争前,我去过那儿。当地没有任何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迹象。只是在俄罗斯入侵之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才作为一种民族认同的表达,在车臣滋生起来。

  问:普京政府认为恐怖主义和西方式民主是双重邪恶,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观念?

  答:关于恐怖主义,普京认为,车臣极端分子的暴行是与世界范围的伊斯兰运动相关的,都是反对美国和其他国家而实施的暴行。我认为他夸大了这一情形。普京在高加索地区实施的政策遭遇了强烈反对,特别是他采取的对当地人脱离俄罗斯联邦企图的残酷镇压。相较之下,对普京而言,将车臣描述成恐怖主义更为省事。对于西方式的民主,普京声称他是一位民主人士——但是我不确定,他所理解的“民主”是否与大多数西方国家所理解的一样。当然他不愿西方强行把它的民主模式灌输给俄罗斯。普京宣称,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无论如何都会走向民主。他对发生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民主革命感到恐慌,因为这几乎意味着他和他的西尔维克小团体(siloviki)将失去权力和特权。

  问:在你看来,普京本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答:首先,我认为普京把俄罗斯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讨厌俄罗斯被外国人摆布。在这一点上,很多俄罗斯人支持他。他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没有那么多“意识形态”,他不支持恢复计划经济——但是他的价值观又植根于共产主义时期,因此,他不信任西方,容易陷入暗中破坏俄罗斯的阴谋论。他不介意用暴力的方式来对付异己。他声称自己是一个民主人士,但是他并不信任民主——如果他相信,他就没有必要操控选举!

  问:你当初被俄罗斯驱逐,而后有成为政府媒体公关重返俄罗斯,你当时的感受奇妙吗?

  答:我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很亲切的关系,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俄语。我在那段针锋相对的冷战时期曾被驱逐,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随后我又回去了。然而公关部的工作并没有为我的事业带来多大的满足,我试着利用那段时间向普京的发言团队说明媒介是如何在一个自由的国度运作的,我希望他们能予以国内的媒体更多的民主。但我什么也没能改变,又庆幸地回到了新闻行业。

  问:你在书中提到“强人”(silovik)一词,指的是因在某个国家安全部门工作过而成为政府要员的男人。这个词非常贴题,但是最后用“Strong Man”,而没有选用Silovik作为书名?

  答:“Silovik”,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指在安全部门和军事部门受训过的人,尤其是克格勃。事实上,普京自己就是一名西尔维克,而且在他的政府中,他依赖许多和他有相同背景的人。但对于这本书的标题,我想用一个更广义的词来形容普京如何运用他的权力,向外界投射出一个既有力量又有权力的形象。这个形象也是他乐于维护的——通过他富有男子气概的照片和粗犷的语言。在我看来,这也是大多数俄罗斯人希望见到的领导人形象。

  问:你写过一本《真理报:苏联新闻机器的内部》(Pravda: Inside the Soviet News Ma-chine)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什么?苏联时期媒体和俄罗斯时期媒体的特点有什么异同?

  本文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版 2012年8月6日号

  《强人治国》读后感(六):威权与民主未结束的选择

  谈及俄罗斯政治,很多人必然会想到强人和英雄,因为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强人治国——普京传》则是对一位俄罗斯的又一位强人、英雄的述评。然而我不得不指出这本书以及作者罗克斯伯勒有着先入为主的态度,本质上并不公正,但也算是一种独特的角度。

  《强人治国——普京传》大多是在抨击普京的政策,甚至对其人品也进行了抨击,这显然很难把其作者和普京的曾经的新闻顾问联系在一起,最多只能让我感觉到他是一名BBC的记者。当然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猛烈的抨击这名记者,我更想表达对他的敬意,也只有他才让人能够产生对两种制度的思考和分析,看似这本书只是在讲俄罗斯,其实更是在说明一个普遍的制度经验。威权和民主并非两种坏的或者好的制度,它们实际上都是一种制度工具,都是用来构建社会平稳运行的工具。威权有着强大的国家力和魅力充足的领袖,这些能够让国家集中所有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能够迅速的从苏联解体的梦魇中摆脱出来,这在西方世界看来是有问题的,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研究俄罗斯这些从专制社会中初出的国家,“缓病不能用猛药”的道理西方世界始终不能明白。民主绝对是一种不错的制度,它本身的产生就是无数政治学家们智慧的集合,但是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民主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只能存在于它的适应环境下,民主的适应环境应该是有着强大的国力基础和民富条件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然而总的来说,民主是政治制度选择的最终目标,任何社会都无法逆转的一种潮流,随着民智的不断成熟和国际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任何国家也不能闭目塞听的反民主的运行着自己的制度。当然任何国家和势力也没有权力干涉别国的主权行为和权利,就现在的叙利亚问题来看,中俄的态度无论对错与否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权利和声音,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中俄就是在助长邪恶的气氛,用希拉里国务卿的话来说就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其实是一种威胁、是一种国际威权主义的表现。

  威权和民主的选择在目前看来仍没有结束,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也不会结束,因为它们是一种制度工具,是真正普世的价值选择。

  《强人治国》读后感(七):西伯利亚的天空

  读书的时候,经常读到西伯利亚。那时候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它到底在哪?有什么不一样?

  这本书,没讲地理,却让我增加了对于俄罗斯的了解。

  从超级大国解体后,俄罗斯的强势复原,离不开普京。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是普京走的亲民路线,能够晒肌肉、光膀子,绝对是一个对自己有着超强自信的领导,那是霸气。

  二是普京身后的意识形态学专家。作为领导,不能一直走老路,当你创新的时候,你一定要给自己足够的保障,就像组成青年联盟来遏制异己。让我有一种不一样的视野。

  书中通过描述普京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接触、谈判,让我近距离的知道领导人的生活。责任成就一切。

  《强人治国》读后感(八):傲慢与偏见——阴阳怪气的双重标准

  作为一个曾经被认为是间谍而驱逐后来阴差阳错地成为俄政府的新闻顾问,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个大国政府和领袖的作为,本来应该能写出立场更中立看法更客观的史实,以便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为我等难以企及那个圈子的常人梳理下历史的真相,我是很敬重这些有本事也有运气的人的。

  立场有所偏颇的人,不是说不能写出好的著作,但是作者自诩西方民主的普世价值却通篇冷战思维残余;不能说某些段落没有较为中肯的立场(比如在格鲁吉亚的八月战争部分),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这个国家的偏见和对人物的厌恶感——在对苏联曾经极权统治的惧怕下,他的民主观就是,自己说的和做的就一定是正确的,而俄罗斯,和普京政府,做什么都是错的,就算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哪怕他们曾经很努力地往他所认为的西方民主方向靠拢,总是因为他一句话或一些举动而功亏一篑;由于对这个人克格勃经历和车臣战争的偏见,他固执地罔顾了这个团队在恢复大国秩序与荣耀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种种努力,几乎全盘否定了这些年来所有的经济发展成就和民众对国家领袖的真心支持,在他眼里的俄罗斯,简直就是一个怪胎的存在,其主观好恶过于明显以致无法给读者一个中立的顾问印象,归根到底还是一名“英国记者”的手笔。

  作者批评普京打压和禁锢媒体,却对那些打着“独立”旗号的媒体后台受寡头操控和来路不明的外国资金支配只字不提,并对政府扶持的国家媒体冷嘲热讽——难道西方国家的媒体就没有一俩个属于政府支持的?对尤科斯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充满了同情,无视他当年偷盗国有资产的“原罪”和偷漏国家税收的事实及干预政治的野心;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和苏联前间谍利特维年科的死的评论也带有很明显倾向的影射“未审先判”,就和他们那些冷战思维的“民主人士”如出一辙、毫无新意。把梅德韦杰夫也写成他的附庸,描述字句中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把普京写成一个暴君式的专制统治者,对他的“开放政府”的各种措施和对话沟通机制嗤之以鼻——特别是对“瓦尔代”的不屑,对他让媒体记者现场拍摄、公开政府工作决策过程的做法也一并抨击,认为作出决定的过程不应该是种公开的行为。意识形态固化了作者的思维,无法理解他所有的务实举动。看得我只想对他说一句话:“孩子,别让偏见蒙蔽了你的双眼!”而且对于不少事情的叙述,也是“道听途说”,其来源比我们好不到哪里,甚至更失之偏颇。如果说成王败寇下的胜者需要美化自己,那也不代表为寇的那方就不会为了某些目的而抹黑,说的就一定是事实。

  全书大部分篇幅着重于他的外交方面,所举例的却几乎是失败的事迹如格鲁吉亚、乌克兰、美国反导等,作者把俄军的杀戮、政界的腐败等社会的痼疾全归结到他的体制下,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他一个人的错,认为俄罗斯最自由民主的时代是叶利钦时代——那个货币贬值、物价飞涨、黑道横行、政局混乱、国家资产被贱卖,毫无尊严的大国是他觉得最民主的时代,欢欣鼓舞地赞扬戈尔巴乔夫的开放,双重标准体现得如此明显,令我更为好奇他这三年的顾问生涯有没有端正好心态真正去接触这个领袖,了解这个国家和体制?还是这三年时光太过短暂,不足以让他更深入地接触更多的实情?不是说做了顾问就一定要唱赞歌,至少也得尊重事实和遵循自己的良心,才能写出经得起真相考验的文字,而不是这种通篇的冷战思维残余。

  也许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吧,在我看来很牛逼的言论,在作者看来却是个恶棍所说;在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话语,在作者看来却是愚蠢透顶——我不懂外交,但我始终不认为他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有错,而且比那些虚伪卑鄙两面三刀之徒来得更为真诚与光明正大,至少表达出了自己对西方不公的不满与愤怒。

  俄罗斯是个横跨亚欧的大国,不在其位不知谋其政之艰,双头鹰注定要东西兼顾,倒向西方还是走自己独特道路,俄罗斯人民和领袖会吸取过去的教训来为自己祖国作出最好的选择,不需要其他人来为他们操心,也只有俄罗斯人民才最有资格为自己的领袖作出最公正的评判。即使如此,本书还是不失为了解西方对这个“硬汉强人”看法的一个窗口的,从而了解他们民主的双重标准实质,多年关注俄罗斯并能独立思考的朋友不妨一读。

  《强人治国》读后感(九):【经观书评】强人普京

  y钟蓓

  英国著名记者安格斯·罗克斯伯勒(An-gus Roxburgh)于1980年代被《星期日泰晤士报》派驻莫斯科工作。1989年,他与另外两位记者,以及8名外交官被苏联驱逐出境,此事成为冷战时的间谍丑闻。2006年,罗克斯伯勒所在的公关公司被选中为俄罗斯政府提供媒体公关服务,他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媒体顾问。此后3年,他得以近距离观察俄罗斯政府的高层政治,获得大量一手资料。重回媒体的罗克斯伯勒依旧关注俄罗斯的相关问题,利用工作便利,他有机会继续与当事人就相关问题探讨。所有种种,都使罗克斯伯勒的《强人治国:普京传》一书在内容上更为丰富。

  访谈|

  问:经济观察报

  答:安格斯·罗克斯伯勒

  问:你提到本书展现的俄罗斯不是你本来希望描述的样子,也不是20年前苏联刚解体时你想象它将发展成为的样子。你本来希望描述的是怎么样的俄罗斯?

  答:在苏联解体以后,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都殷切希望俄罗斯能发展成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俄罗斯自身的发展,以及我所观察到的西方对叶利钦、普京任期时采取的不得力政策,这一愿景并未发生。当然,俄罗斯在诸多方面是自由的。人民享有个人自由,经济是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政治自由仍然受限。我也相信,俄罗斯有权被视作世界上的一个主要力量,但西方国家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我相信,这让俄罗斯的处境更糟,这也使俄罗斯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成为一个更难相处的伙伴。我在书中描述了普京如何在俄罗斯实施反民主政策,使西方拉响了警报,导致西方不太热衷接受俄罗斯作为合作伙伴。这个结果也促使普金使用更加孤立无援的政策。

  问:梅德韦杰夫慢慢地也有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班底。他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未来的日子,梅德韦杰夫会对俄罗斯政治有更大的影响力吗?西方政府和媒体是否更认同梅德韦杰夫取代普京?

  答:相比普京,西方政府当然更愿意和梅德韦杰夫打交道。我的确认为这两个男人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普京作为最高领导人,他有效地将梅德韦杰夫作为一张“更温柔的面孔”呈现给世界,却又不让他进行有意义的改革。现在,普京是坐在主位上大权在握,我认为,梅德韦杰夫的影响力将微乎其微,甚至小于此前他任总统之时。很多俄罗斯的自由派把他们的信心押在梅德韦杰夫身上,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他是一个激进的改革者,而是因为比强硬的普京,他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今天,他们对梅德韦杰夫也幻灭了。

  问:这本书写于2011年,但在书中坚决认为2012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已毫无悬念。你为什么这么确定?

  答:所有迹象表明,普京和他的门生梅德韦杰夫,将2008年~2012年的四年任期(普京为总理,梅德韦杰夫为总统)视为一项临时举措。假如普京愿意,这项举措使他有可能在2012年重新成为总统。在这期间,很明显,梅德韦杰夫钟情于总统一职,并希望能连任。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人权、经济改革等),梅德韦杰夫与普京保持距离,但是他没能建立起足以支持自己的后台。这使得普京可以在2011年宣称,我在国内更受欢迎,并希望重新成为总统。梅德韦杰夫没有选择,只有遵从。但讽刺的是,这两个操控权力的男人引发了人们很大的不满,抗议持续到今天。

  问:你认为美俄政府的交流是非常有问题的,因为彼此并不真正互相了解并互相尊重,导致了很多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这些误解有没有可能化解?

  答:是的,双方都有很多误解。美国人认为,苏联解体后应当成为“像我们一样”,他们难以接受俄罗斯人开始打造自己的身份和民主的版本,以及迅速引进资本主义,造成了俄罗斯国内的困境和理想幻灭(即使对于国家发展是必须的)。美国人直到今天都没有在世界舞台上把俄罗斯当作可匹敌的对手。对俄罗斯人来说,他们坚决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尤其是试图在不同国家改变其政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吧,美国人会很好接受俄罗斯人自己选出的领导,如果他们选出的像普京这样的专横领导人,那是他们的事。俄罗斯人自己则应当明白,如果他们在国内不自由民主,西方国家将永远不会平等对待他们。假如普京希望被视为一位与西方领导人相媲美的世界级领袖,他在国内的表现也应该是民主的。但是,西方无法让其实现民主,只能通过仿效先例达到。

  问:对于车臣恐怖主义分子的壮大,你认为是两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的残暴行为而导致的。现今的普京政府是否也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车臣问题的立场上做些调整?

  答:没有。他们拒绝接受车臣恐怖主义源自于此。他们认为,或者假装认为,各种各样的“全球恐怖主义”与他们在车臣的残酷行为无关。普京甚至有时暗示是西方在高加索地区铸成了恐怖主义,因为他们希望分解俄罗斯联邦。个人来说,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第一次车臣战争前,我去过那儿。当地没有任何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迹象。只是在俄罗斯入侵之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才作为一种民族认同的表达,在车臣滋生起来。

  问:普京政府认为恐怖主义和西方式民主是双重邪恶,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观念?

  答:关于恐怖主义,普京认为,车臣极端分子的暴行是与世界范围的伊斯兰运动相关的,都是反对美国和其他国家而实施的暴行。我认为他夸大了这一情形。普京在高加索地区实施的政策遭遇了强烈反对,特别是他采取的对当地人脱离俄罗斯联邦企图的残酷镇压。相较之下,对普京而言,将车臣描述成恐怖主义更为省事。对于西方式的民主,普京声称他是一位民主人士——但是我不确定,他所理解的“民主”是否与大多数西方国家所理解的一样。当然他不愿西方强行把它的民主模式灌输给俄罗斯。普京宣称,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无论如何都会走向民主。他对发生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民主革命感到恐慌,因为这几乎意味着他和他的西尔维克小团体(siloviki)将失去权力和特权。

  问:在你看来,普京本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答:首先,我认为普京把俄罗斯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讨厌俄罗斯被外国人摆布。在这一点上,很多俄罗斯人支持他。他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没有那么多“意识形态”,他不支持恢复计划经济——但是他的价值观又植根于共产主义时期,因此,他不信任西方,容易陷入暗中破坏俄罗斯的阴谋论。他不介意用暴力的方式来对付异己。他声称自己是一个民主人士,但是他并不信任民主——如果他相信,他就没有必要操控选举!

  问:你当初被俄罗斯驱逐,而后有成为政府媒体公关重返俄罗斯,你当时的感受奇妙吗?

  答:我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很亲切的关系,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俄语。我在那段针锋相对的冷战时期曾被驱逐,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随后我又回去了。然而公关部的工作并没有为我的事业带来多大的满足,我试着利用那段时间向普京的发言团队说明媒介是如何在一个自由的国度运作的,我希望他们能予以国内的媒体更多的民主。但我什么也没能改变,又庆幸地回到了新闻行业。

  问:你在书中提到“强人”(silovik)一词,指的是因在某个国家安全部门工作过而成为政府要员的男人。这个词非常贴题,但是最后用“Strong Man”,而没有选用Silovik作为书名?

  答:“Silovik”,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指在安全部门和军事部门受训过的人,尤其是克格勃。事实上,普京自己就是一名西尔维克,而且在他的政府中,他依赖许多和他有相同背景的人。但对于这本书的标题,我想用一个更广义的词来形容普京如何运用他的权力,向外界投射出一个既有力量又有权力的形象。这个形象也是他乐于维护的——通过他富有男子气概的照片和粗犷的语言。在我看来,这也是大多数俄罗斯人希望见到的领导人形象。

  问:你写过一本《真理报:苏联新闻机器的内部》(Pravda: Inside the Soviet News Ma-chine)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什么?苏联时期媒体和俄罗斯时期媒体的特点有什么异同?

  本文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版 2012年8月6日号

  《强人治国》读后感(十):强人光环的背后

  就在翻开此书前,刚好看到一则新闻“普京在APEC峰会前,驾驶滑翔机引导鹤群迁徙”。不由得哂然一笑,看来他离“无所不能”的“普京大帝”又进了一步,不知道下一场秀又是什么了。说起来,普京在当今世界的领导人中,真可以算是“奇葩”一个,对他感兴趣的人大有人在。不过以往对其的了解还是多来自媒体的报道,而本书却是出自一位担任过普京政府媒体顾问的英国记者之手,其所披露的“内幕”,颇令人有一探的欲望。

  作者罗克斯伯勒,在俄生活工作多年,精通俄语,曾经因为政治纠纷被驱逐出境,后又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媒体顾问,可说是西方典型的“俄国通”。其视角之深入,观察之细致,不是普通西方记者可比的。不过本书其实是他对普京政府各方面“政绩”的一次简略论述,对普京本人的经历交待的并不多。作者自己在开篇也坦承“这并非一部个人传记”。从此点上来说,出版社在中文版标题后加上“普京传”的后缀,实有欺骗读者之嫌。更何况,普京的政治生命远未完结,作传盖棺,犹嫌太早。当然,作为了解普京的一个独特视角,本书可以让我们一窥强人光环背后的所在。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普京的“粉丝”,那大概是不会喜欢本书的视角的。因为作者来自英国,其在所难免的“西方普世价值观”自然会流露笔端。因此,本书之中,无论是普京还是其治下的俄国政府,都带有消极负面之印象:一人专断,重回威权政治;漠视人权,禁锢媒体,限制自由;周边纷争四起,四面树敌;经济上依旧过度依靠能源,腐败盛行……总之贬远大于褒。但是,如果你就此认为这是某名信奉西方价值者出于自身偏见而对普京所进行的全盘否定和污蔑,毫无中立立场,那也是过于偏激了。作者心里确实装着“普世价值”这把尺,有意无意用其丈量俄罗斯的方方面面。但谁心里没有自己的一把尺呢?何况在事实论述方面,本书还是基本客观的。例如对北约东扩和美国战略防御体系推进问题,他也认为美国和北约的举动不妥。在提到俄格战争时,虽然坚持俄罗斯的行为是一种侵略,他也承认是格鲁吉亚率先挑起战端。其中也不乏设身处地为俄国人说话的段落,而不是单方面的指责。正如书中所说:“在这样的冲突中,通常没有哪一方是‘对’的,不承认这一点就是看问题简单化的表现。”也因此,书中的讲述,对于我们了解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仍有价值。

  但是,罗克斯伯勒虽然认为“双方未必都对”,但对于究竟何为对错的问题,却依旧难得要领。这也使本书始终难以解决一个矛盾:既然普京如此专横跋扈,践踏人权,贪恋权力,纯然一独夫形象,为何他仍然是俄罗斯“最得人心的政治家”呢?仅仅将此归结于“赶上了石油涨价”“善于蛊惑人心”之类并没有太大说服力。说到底,还是评判标准的偏颇导致了其认识的矛盾。作者虽然觉得西方也有错,但这些错是策略和行为上的,属于小枝节,而俄罗斯的错,却是大方向的错,两者不可等量齐观。本书结语上来第一句话暴露了作者心声“本书展现的俄罗斯不是我希望描述的样子,也不是20年前苏联解体时我想象他将成为的样子”。作者“希望和想象”的是一幅什么样子?不用说,那就是民主、自由、开放等等西方普世价值得到遵行的俄罗斯,一个西方国家的翻版。然而就是这种希望,体现了一种忽视历史环境,漠视他人感受,一味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的傲慢。

  俄罗斯人为什么选择了普京?仅仅是因为被他的强人外表蒙骗?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普京表达了多数俄罗斯人在苏联解体后的心理意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失去了以往的自豪感和安全感,他们急切希望融入西方世界,获得新的认同感和安全感,即使是普京上台初始,也是如此。然而西方却未能如其所愿,而是继续对其报以疏离和防备,这无疑令俄罗斯人的尊严备受打击。同时轻易接纳原东欧国家和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更令俄国人忿忿不平。导弹防御的进驻更是令其本就削弱的安全感被进一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强硬对抗路线和过度防卫,以自由换安全的普京执政就是意料中事了。这和一战后德国被希特勒掌权颇有相似(当然程度不同)。要是如此再指责俄罗斯辜负了西方的期望,再以此作为进一步疏离其的理由,无疑是是非颠倒了。如果说俄罗斯是陷入安全焦虑而把他人的恐惧当做尊重的偏执狂,那么欧美就是麻木迟钝的自大狂,谁也没法医治谁,只能陷于深深误解之中。一厢情愿地认为俄国人应该为了自由民主而奋斗,体现的正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冷战结束后的自大情结,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虽在俄国多年,但其认识仍多停留在表面。无论在经济上(认为寡头靠着收集私有化券买断了国有资产)还是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对强权崇拜和“逃避自由”机制缺乏基本认识)来看,认识水平仍十分有限。这是本书的局限所在,因此其可以作为资料看,但内在逻辑和思考仍要靠读者自己去弥补。

  当然,普京如何,毕竟是俄国人自己的事。正如原英国驻苏联大使布雷斯韦特所说:“我们外人最好闭嘴,不要乱提建议”。不过建议可以不必提,了解认识却应该有。以邻为鉴,可明己得失。毕竟,中国也是一个转型国家,也和俄罗斯一样为世界的承认和自我的尊严而苦恼不已,也一样不乏“缅怀过去”的情结,更不缺普京这样的“强硬派”的拥趸粉丝。如何在坚持独立和自尊的同时找到合适的安全感和认同感,而不是陷入自卑和孤僻,一味排外或逢迎,乃至重走老路,这是每个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强人治国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