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10篇

2017-12-28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10篇

  《创业36条军规》是一本由孙陶然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24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1-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一):跳出经理人,看领导

  跳出经理人执行者的眼界,看组织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以更好的产生创造价值的成果:

  1. 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脱离日常事务; 走出去加入各种圈子; 遇见未来,新的业务,新的方向

  2. 组织领导者的三段式: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3603ddfc0a883cbf5b32126f08492ee6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二):读孙陶然《创业36条军规》

  给创业者写的不错的指导书,在国内同类书籍中属于上游

  11 柳传志总结的创业人特性。目标高远,意志坚定;心胸开阔,情商要高;企业利益放第一位;学习能力强且爱学习。

  152 第一是起点简单,找到一个强需求;第二是解决方案简单,简单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用户的难题;第三是简单创业,不求全不求大不求规范,集中资源做到极致。

  201 管理天条挺有用的。

  243 联想的4年超额利计划

  283 雷军评价创业项目的十大标准很有用。一、团队(投资就是投人,人是最关键因素。在商业社会里,人最重要基础素质是诚信,没有诚信的人,是不会有人投资的。)

  1) 能洞察用户需求,对市场极其敏感

  2)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3) 最好是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创业

  4) 一定要有技术过硬、并能带队伍的技术带头人(互联网项目

  5) 低成本情况下的快速扩张能力

  6) 履历漂亮的人优先,比如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等会加分

  二、方向(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

  7) 做最肥的市场,选择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市场。只有大市场才能造就大企业,小池子养不了大鱼。方向有偏差的话,会浪费宝贵的创业资源。

  8) 选择正确时间点。市场基本成熟了,企业也已有雏形,引入天使投资后,业务会得到爆炸性增长

  9) 专注、专注再专注。最好只做一件事情,这样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10) 业务在小规模下被验证,有机会在某个垂直市场做到数一数二位置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三):所谓军规,不过是泛泛之谈

  早听过这本书大名,读后实在不敢恭维。

  全篇洋洋洒洒,不过是关于创业主题的泛泛之谈,就像台上有个创业课老教授,给台下昏昏欲睡学生讲创业专题一样

  比如文中讲到的创业要创新,这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吗;文中举了自己做商务通的案例,内容不算经典,还算凑合;再比如军规9和军规10,分别讲冒险和自觉,读起来就感觉是高考写议论文一样,阐述说理加上自我的案例;只能说内容不深刻、不犀利,如饮白水,平平淡淡

  诚然,创业要冒险,要创新这些泛泛之谈,自然是百年不变的整理。那书中一些观点则是禁不起推敲,比如说经理人要授权、不要对赌。是分权还是集权,是否对赌本来就是充满灰度和艺术话题,仓促定论,实在是难以信服……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四):创业兵法

  在创业版上市公司蓝色光标(300058)2013年中期报告书中,孙陶然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持股1813万股,位列排名前5的大股东之内,持股市值约8.5亿人民币。

  孙陶然即是本书作者,上述资产还不包括他在其参与创立的恒基伟业(商务通的生产者)、永业国际(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拉卡拉等企业的持股。当然,他的资产还要减去因离婚而分割给前妻的近2亿元,这应该算是八卦。

  从作者孙陶然的经历来看,他应该算是创业家,因为他一直在马不停蹄的创建和参与创建一个又一个企业,这其中不乏前面列举的一连串知名者。多次成功创业的经历让他更有资格参与“创业”这个话题。而本书由厉以宁、枊传志等作序,数十位知名企业家推荐则更说明了作者的实力,或者从保守的角度来看,他确实认识很多人。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创业者也有一百条不同的创业路。这些人中有些人因为聪明,有些人因为实力,或者有些人只是单纯的由于运气好。可是如果一个人屡次创业成功,恐怕就不能单单以运气来概括,其经验中总会有些值得借鉴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写在这本书里。

  商场即战场,因此本书书名也被命名为“36条军规”,表示这些方法的严肃性。虽然没有人按照《孙子兵法》打仗,但是指挥官若有《孙子兵法》在手边时时温习并无坏处。这本《军规》也是一样,虽然创业者不能按照书中的规则去创业,但在工作之余不时翻阅一下,作为一位不说话的良师益友仍是有好处的。

  对我而言,36条军规似乎稍显繁复,话题过多往往只能浅尝辄止不够深入。如果简化成12条军规,话题深度自然大增,也许更有可读性。当然,这仅是我一家之言而已。军规之中,“凡事靠自己”“要签股东协议”“做减法”等部分,都是金玉良言,恐怕是作者多年心血,实在是很有价值的部分。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五):创业的实战手册

  创业类图书市场按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学院派,主要是各类金光闪闪商学院名教授归纳总结出得创业学,认定创业模式可以学习并且成功的复制。第二类是实战类,往往为创始人历经磨难的肺腑之言!第三类为人物传记类。第四类为跟风拼凑的大全类手册。第五类创业型小说,各类意淫之作。

  《创业36条军规》我把它归类为第二类实战型,着实有些干活猛料的创业书籍,在一些似是而非的关键性问题上,作者结合自己的创业历程给出了解答,虽然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却可以给新人帮助与警示。这也是实战型区别学院派的关键点,学院派的是提出问题,教会分析方法,答案视情况而定!

  要说书的缺点主要是书的结构性的问题,部分章节前后顺序安排凌乱,内容有重复。虽然提炼出36条军规这一主线,但是各个部分单元之间的关联与顺序不明确。当然也带来一个小优点:即可以按字典类型的图书进行查阅。最后书中的管理的很多内容跟“某想”联系过于紧密!大家还需细心审慎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六):瑕不掩瑜的创业指导佳作

  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地读完这本书。

  其间,我在微博上关注过作者一段时间,看到过几次他对于拉卡拉负面反馈的回应。只因为消费者抱怨了几句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不便和缺陷,孙先生就说出“不为你服务”这类强硬的词语。这也是让我失去阅读兴致的部分原因

  还是说回到这本书上,从分析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到怎样开始创业到企业走上正轨面临上市,都有详细的指导建议。虽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是至少给了一个大致方向。

  书的后半部分特别提到创业过程切记好高骛远,贸然扩张、追求上市。现在这样的观点越来越得到大众认同,大家已经不再盲目相信创业神话。同样的观点在《小巨人》与《微公司,我第一!》等相关的书中也得到详细阐述。卓越的企业并不一定是个大企业,企业并不是仅靠疯狂扩张和盲目上市就能做到稳定和长期地盈利。

  我注意到书里有两处观点的表达有些冲突,也可能是我个人理解方式的问题。在讲到融资部分时,作者前面还在强调要在充分利用了身边所有可用资源再去寻求融资对象更可能得到投资,“在钱成为唯一瓶颈时再融资”。后面却开始提醒创业者“融资时间要早点儿”,“你越在很有钱的时候去融资,投资者就越愿意给你资金”。

  总体看下来,这本书对于创业者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是,你能从中看到作者的真诚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七):很实用的创业宝典

  这是一本值得向创业者和投资人好好推荐的书。句句珠玑,受益不浅。

  摘录一些对我启发比较大的段落。

  股东之间有非常多的核心的问题需要事先作出约定,否则公司一旦遇到这些问题就会陷入麻烦

  所以合股之前最好所任约定清楚每个人必须为公司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明确一旦未做到要怎么办。

  很多人喜欢把业务对象发展成为股东,这要非常慎重。

  退出机制是必须事先约定的,对退出的边界条件、方式、价格等作出规定。

  约定公司的目标方向。

  两类成功率较低的商业模式:一类是系统性解决方案型,其特点是业务需要多个前置条件,而原则上需要3个以上前提条件的商业模型基本上是不成立的。还有一类风险很大的超越逻辑的商业模式。

  好的商业计划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台阶最好不要超过3级,更不能以未来的想象空间来忽略现在的可执行性。对创业者而言,越早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越好。

  创始人必须自己设计公司的管理工具,包括制度、流程、表格、IT系统以及企业特有的工作方法。

  企业文化是让80&的人在80%的情况下达到80分的唯一方法,它分为三个层次:1)底层: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所信奉的关键信念,是企业文化的根本。这是企业的最高是非标准,决定了什么事对的什么事错的。很多制度管不到的地方,需要价值观。2、中层:方法论,是在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下,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顶层:战术原则,我们总结出来的一些边界和框框。整体上,形成了企业成员的一种共同的风格和气质。核心价值观是团队奋斗的源泉,方法论及战术原则直接提升战斗力。

  建班子四部曲:选对人、定核心、塑文化、建机制

  战略七步法:1、设定愿景2、设定战略目标3、制定战略路线,就是打发4、确定领军人物5、战术分解6、确定组织结构和预算7、考核激励和调整。

  用人标准:员工要有责任心、中层要有上进心、高管必须要有事业

  管理模式:设目标、做计划、抓考评、理规范

  设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 Measuable(可测评的)、Achievable(通过努力可达到的)、 Realistic(有现实意义的)、 Time-bond(有时间限制的)

  选股东的是个误区:

  1、用股份来激励员工2、让短期能帮上忙的人成为股东3、让亲朋好友当股东4、吸收不好的战略投资者

  培养干部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你现在团队里的人,80%就是他们岗位最合适的人选。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八):不可避免的22条军规

  事先说明,本文的主要内容只是对几条军规较较真,整本书还是相当好看的。毕竟,作者的经历在那——20年6次创业,横跨不同行业却屡次成功,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商务通、蓝色光标、拉卡拉,个个拿出来都是说得上话的牌子。读罢整本书,感觉干货相当多,尤其开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和“梦想是唯一的创业理由”,是重要诚恳的肺腑之谈。哪怕你只看了这几条,因此认定自己不适合创业,也可算是受益匪浅了。我本人经历过几次创业(当然都没成功),所以才愿意花不少时间把整本书细细看过。

  很多年前我在一个还算风光但其实很小也没方向的创业公司。有一次开完周会,老大说:“现在虽然还有很多困难,但每个成功的公司都是这么走来的,都要不断调整的。将来我们上市了,一定会花钱请一个特别牛的公司,把我们现在的经历包装得光鲜靓丽、神奇无比……” 然后,他还专门讲起百度上市之前都做过哪些“不挨边”的事情,业务做过多少重大调整。

  从此之后,我就知道,媒体上那些言之凿凿的“创业辛苦路”,几乎都是包装出来的,否则不会那么动听,那么引人入胜年轻人,还是不要相信这些五迷三道的东西比较好。

  后来我又渐渐发现,除去有意的包装,甚至经历过这些过程的人,在回忆时,也会有意无意地“美化”自己的经历。似乎从一开始,以及贯穿整个过程中,他们都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充满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信,可以看看老干部们对长征的回忆,多半都顶着红色的光晕。看看真正的史料你就会知道,如果不是当年偶然捡到一张国民党报纸,知道陕北还有红军,这就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流窜。

  所以对于这类“历史回顾”、“经验总结”,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老老实实把自己经历的挫折摆出来,让读者引以为鉴少走弯路;其次是把自己做的一些对的决定拿出来,让读者能加以参考,自行评断。至于按照论证“马克思主义為什麼是科学”的路子来描写“我当时是符合什么原则做的这个决定”,对大多数作者来说,无论是态度上,还是学养上,都勉为其难

  《创业的36条军规》,从书名上看,必然摆脱不了“第22条军规”。实际阅读也确实如此,我个人感觉比较不对味的有几条,比如“要敢于冒险”、“要相信直觉”就非常典型。在我看来,这类说法是极不适合作为“军规”的。

  创业要有独到眼光,要追求创新,这类说法没有问题,但“把敢于冒险”作为军规来强调却不合适。什么是“冒险”?我见过很多被人忽悠着“冒险”的人毫无意外地掉到了坑里,也见过很多人根本没想明白,纯粹是被“冒险”两个字激励出一身豪气,结果当然不难想象。而且,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判断,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人,适合冒多大的风险,只有“机会总是要冒险才能获得”之类的大道理,所以我看论证并不成功。再看本书举的例子,创办《中国青年报之电脑时代周刊》确实是开风气之先,但创办蓝色光标和拉卡拉,就未必需要那么大的“冒险精神”,尤其是拉卡拉,作者也承认更需要慎密的调查和分析,“冒险”的成分有,但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把“冒险冒险”作为“军规”,应当是不合适的。

  把“相信直觉”作为军规,似乎也不妥当。如果我没理解错,作者的意思是不要被细节和数据所困扰,做决定要“听从内心”。但“听从内心”是对什么人都成立的吗?我看未必。除去少数天生就有商业头脑和洞察力的人,其它大多数人的所谓“直觉”,还是来自于长期的锻炼(或者有意识的训练)。也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可以把本应该由“理性”处理的事情,交给“直觉”去负责——美国曾有本畅销书叫Blink,说的就是“眨眼之间做出准确判断”的本事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实际上,根据直觉走了死路的例子也大把存在,而“直觉战胜数据”的例子,不少都是因为数据不够全面准确,否则创业就成了根据直觉撞大运,还有什么经验规律可言呢?

  实际上,要把个体经验上升到普遍规律,从单称陈述上升到全称判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有经验的创业者,也未必敢说自己能摸透创业的门道,提炼出创业的普遍规律。就我的阅读,总结创业规律这件事,硅谷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从方法论上,都比我们领先很多,但也没有能做到“照章成功”的程度,中国就更是如此。所以作者也承认,“别人的劝说很多时候是馊主意,顾问顾问,顾得上的时候才问,其实是不怎么负责的”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九):不推荐,也不理解怎么会如此多好评

  总体不推荐。创业新手或者是准备创业的人作为创业科普入门读读还行。

  把创业的方方面面大而全的列举出了36条,缺乏深度,举例多为蜻蜓点水,像是做填空题;更致命的是,谁能将36条熟记于心?尤其当36条之间没有多强的逻辑联系。这样无疑拉低了全书整体上的可读性。为什么作者不尝试将36条抽丝剥茧出个位数的本质要素出来?例如,《疯狂的简洁》就是最好的榜样:只需要记住“简洁”;10个方面的展开演绎也始终围绕“简洁”在说。

  当然,一本书,无论多烂,都一定有可取之处。个人收获如下:

  1、P58:说话的时候,处处高举用户利益大旗,重复正确的话,不回应攻击者, 不反击攻击者。遇到攻击者,唱高调是必须的,没有人关心你的话是不是回答了对手的攻击,是不是反击了,对手的注意力都在抓你的话柄呢。所以,占据道义的最高点,高举用户利益的大旗,反复重复吧。

  2、P60:学先进必须要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

  3、P110:有6成把握就要开始行动

  4、P128:创业团队一定要有个老大

  5、P143:办企业一定要处理好企业的股东圈、员工圈和朋友圈的关系,三个圈子的人不能错位,否则后果很严重。

  6、P179:创业期企业做到四个“最小”:a、只确定最关键的战略,集中力量突破一点。b、只设最低限度指标,指标多重点必然分散,核心指标达成了其他指标自然合格。c、只用最不得不用的人,不胜任要换人而不是加人,逼迫组织的每个人都优胜劣汰到适者生存。d、只管到最低程度,给下属留出发挥空间。

  7、P228:跟我冲而不是给我上。

  8、P247:经常复盘

  9、不记得哪页了:我想明白下属没想明白,听我的,责任我担;我没想明白下属也没想明白,听下属的,责任我担;我没想明白下属想明白了,听下属的,责任

  《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十):创业维基百科全书

  相当有趣的一本书,将创业讲的相当仔细,却不会令人厌烦。或许是因为作者是个过来人,从中所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富有自身体会的言语,讲起来令人很自然,不会觉得生硬。加上对于这些国内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的创业历程讲述,能够很好地调动我们的胃口,兴趣大增后来吸收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会很有效率。

  这书真如其后面所评论的,是创业的宝典,“创业维基百科全书”。先是对大学生的话,不推荐直接出来就走上创业这条路;而后是将创业着条艰辛的道路从头到尾概述了一番,强调并非人人都能够适合这条路。再则,从创业初期的管理、规模、方向等等细细道来,相当的给力,对于一个亟需此类知识滋养的即将面临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这书很中肯。

  当然,往后面的内容,则将创业这一过程,贯彻到底,把其中的各个关键环节都做了点破,给人一条明路,好生了得的书。即使非创业的人来了,对于企业的运作与经营脉络、企业文化、管理技巧、效率、融资、哪怕是企业内的人际交往,都会是很好地导师,收货良多。

  值得日后反复翻阅,遇到相关场合问题的时候,一定还会用得着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