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8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

  《丰饶之海(上下)》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0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一):是身如幻

  茫茫然看完《丰饶之海》,月的荒原。

  《春雪》是剔透外貌纤细内心之美。

  《奔马》是忠心与意志

  《晓寺》是丰熟的肉体。

  《天人五衰》以上俱是天人,透是五衰。

  我以为本多冷静、理性,是个好人,那也是在观察者的时候。自从试图介入,便显出狰狞的面目。是人老了,糊涂了,放任,关押不住心中的野兽?是因为“肉体本身就是病,就是潜在的死”。观察者要死了,阿赖耶识也将消亡?清显的轮回也会不存在了。

  庆子说透是冒牌货。不,透正是轮回的最后一环,才会有五衰之象。透是心中恶,为了伤害引而不发。

  清显为心中不可得的爱而死,勋为信念而死,他们都是自杀。月光公主死于躯体,毫无征兆。在本多的梦中为孔雀的月光公主竟死于蛇毒。所以初次见透便现出“头上花萎”,五衰已经开始了。

  再说说今西的石榴国。我觉得石榴国还不是美的代表。石榴国中的美人被丑陋的观察者所玩弄,所分食。这也是本多对月光公主的想法吧。但这已经不是观察者的行为了,正是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月光公主才会莫名其妙死于蛇毒吧。毕竟清显和勋都是自杀而死的,他们的死也是有迹可循的。

  但是,是本多的行为造成天人五衰,还是天人本应五衰,本多才会变得衰老可厌。聪子说松枝清显本就不存在。清显、勋、月光、透不正对应着本多的一生么?精巧的教育掩埋不住内心粗野的存在,从精致中开出的剧毒之花,只为触犯禁忌的爱;坚定信念为外人同情,但同情的人并不理解这信念的内核;赤裸裸的肉欲;恶意。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

  “本多寻思:自己来到一个既没有记忆,也没有任何东西的所在。

  庭院静悄悄地沐浴在夏天的烈日下……”

  补充说明译者版本:《春雪》文洁若、李芒,《奔马》许金龙,《晓寺》竺家荣,《天人五衰》文洁若。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二):恒转如瀑流

  感觉整个暑假到现在为止做的唯一事情就是花了一整个月用缓慢的速度把这个系列读完了。再然后从看完结局到现在已经两个小时过去我还什么事都没有做无法打破自己被这个故事渲染的情绪环绕的结界。与其说最终的结局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绝望的情绪,倒不如说是一种一切归于虚无的清冷和落空。清显以及他一次又一次的转世都算是活的轰轰烈烈了吧,那种义无反顾赴死的执念让我有点想起《荆棘鸟》,就是即使有着自知之明也无法阻止执行自己的命运的那种力量。而在丰饶之海里就更强烈了,作为见证者的本多一直未能干涉这种命运的发生。然而尽管是这样轰轰烈烈的一种生存方式爱情信仰、欲念和邪恶都罢,依然是会无可奈何地归于虚无的。本多因为自己是一个这么庸俗平凡的人而对清显、对勋、对月光公主和安永透感到嫉妒,但事实是,即使前三世都辉煌地将自己生命终止在了人生的顶峰,到了安永透这一世却也终究无可奈何地黯淡下去了,他在20岁服毒自杀未遂,失去了一直赖以与外界产生关联的双眼,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将如何与狂女涓江度过漫长无望的余生。

  “这位松枝清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最后聪子在月修寺问本多。

  于是本多最终感到,他跨越六十年的岁月来到这里寻找一个答案,却最终只来到了一个没有记忆的,不存在的地方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三):所谓丰饶,最是虚空。

  第一世的松枝清显,相思成疾,为爱而亡。细细回想,不过是普通爱情故事,堕胎,削发,病死,可是三岛娓娓道来,确是如此唯美而又哀伤。爱如春雪,融化时最热烈。 纯粹就是死。如果说清显是阴柔的文士之美,跌入爱情的深渊,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人生,以死亡谱写了一曲壮烈悲歌;那么阿勋便是阳刚的武士之美,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为纯粹精神殉死,粲然升起的红日中切腹而死的他,是日本民族独有的气节。仿佛也从中看到了三岛君死前那慷慨激昂的军国主义演讲的影子——虽于情于理,都不该赞许,却不失为青年内心的澎湃的代表。却不禁笑了,同样是20岁左右的自己,却不曾有为什么而激情汹涌,一往无前心态,是否太过于"中庸",过于"淡泊"了呢?御上奔马,为理想之国死而后已

  第三世的他,变成了暹罗的第二代月光公主。着墨并不是很多,只是点出了其7岁时如能窥见前世一般的癫狂,19岁时与本多的纠纠扯扯,其实主要是本多想要验证她左腋下是否有那三颗黑痣吧;却意外发现公主不近男色,却是另有隐情,于终章终耽肉欲的她,是否也是三岛自我的释放?最后,同是20岁的她,被眼镜蛇咬伤而死去,不由想起了Cleopatra,同样的妖艳传奇,却死得如此凄凉。爱在晓寺,新的鲜活的生命冉冉升起。 第四世,他是穷苦的安永透。16岁那年被偶然发现他那三颗黑痣的、76岁的本多繁邦收为养子,百般呵护。可他确是那般叛逆,被自我所蒙蔽,虚伪、暴力、耽于享乐。他觉得病弱的本多将不久于人世,本多也因着前三世之故,认为他将死于20岁。果不其然,即将步入21岁的他因得知真相,烧毁《梦境日记》,自己吞下毒药——但并没有死,只是失去了双目,也失去了年少的张狂。拼死再次见到聪子的本多,也许本想将这四世孽缘说予她听,却得到了最不可思议消息:清显是谁?也许他并不存在;你是谁?也许我们从未相识。是啊,日记一毁,再没有什么能证明那人的存在,连我也行将就木,化为虚无。

【“神在最高的一瞬间一定会现身,一次性是神的本质,复活之后,不可能比以前更美丽,既然如此,复活就没有意义了。”】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四):在荒凉又精确的丰饶之海

  美是罪恶的,爱神名叫Apate。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五):一根高雅的荆棘

  《丰饶之海》是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一共四部——《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完成度非常高的文学作品,极致的古典主义唯美和轮回梦境叠生在日本巨大时代背景里,从日俄战争后明治末期的日本现代史分水岭开始写,写到一九三二年太平洋战争开战,再到日本战败、战后,直到执笔时代,跨越六十年的历史框架,不论是凝滞淤紫的政治经济里簇新的热血绚烂炽灼,还是无可侵犯的生的纯粹结晶,似乎并不是在“生之顶峰止住时间”,而时间是被梦和现实叠加的。

  三岛由纪夫在年仅二十岁时说:“我将每篇作品都视为遗作来写。”那一年是一九四五年日本即将战败之际,这句话出自《三岛由纪夫青春纪事:我青春漫游的时代》。有些作品的珍贵之处,不仅仅来自文学价值、精致语言的形成过程,而是能折射思想,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同时,引导读者反观自身。

  《丰饶之海》给人的感觉就像灯光淋在雨中,这种泻进苍白光亮的夜里,似乎是人性中最清澈的上部鸟瞰底层。末世来临的感伤式反抗,和当时的战争对三岛的影响有巨大关系。躲在防空洞口望向远处的空袭,他说:“我宛如在观赏远方那如壮烈的死与毁灭的盛宴般的篝火。”

  这种对死亡的审美性凝视、激情的崇拜,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渊源,日本神社有酒祭的传统,把神酒视为神本身般崇拜,这种酒神精神所代表的悲剧艺术,将生命从压抑的现实和理性中解脱出来,日常刻板追求的自我超越、冲破性,让生命本能激荡,被视为破除外观的幻觉与生命本体融合,尼采把其成为“狄俄尼索斯精神”,是对消逝深渊的超越。酒神精神与日神阿波罗精神相对,日神精神是理性秩序克制隐忍,而武士道融合了酒神和日神精神,对死亡不仅有激荡、刚烈,更有静态的崇敬之美。日本作为政祭合一特征的国家,把死亡作为生命清洁的仪式,死亡是无比干净完美的,正是基于此才是理解三岛以及《丰饶之海》的深深背景。

  战争,这种昨日华丽犹在今日荡然毁灭的冲击,即使十几年过去依然在三岛心里有着不可消融的印记,同时,日本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人性和传统,三岛的作品也有着深刻社会根源,他主张日本回归传统,宣扬“文武两道”,在废墟之上构建的理想之现实却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存在,三岛在四十五岁时剖腹自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仅贯穿在三岛作品中也是他人生不可回避的冲突,在《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作者唐月梅)中引述了三岛的对自杀目的的话——“为了当前日益衰落的日本古老的美的传统,为了文武两道的固有道德,我决心自我牺牲,以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奔马》里,少年勋就是如此,勋企图刺杀右翼的期待与三岛生前未遂的政变,如出一辙,理想的表达如蚍蜉撼树,殉身于一种纯碎里。电影《死亡诗社》也表现了现实和理想里掘出自己却在现实里支离破碎,对纯粹的追寻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也是以死亡结局。我不认为三岛是右翼的军国主义激进分子,那是时代政治的警惕加以三岛的评价,我看到的是赤诚的剑、奔跑的马。

  这样的纯洁性在《春雪》里也一致性的体现在少年清显身上。在继承了《源氏物语》日本古典气质的唯美和希腊精神不断领悟的过程里,三岛在《春雪》营造了无与伦比的美!清显和聪子在雪中的吻,让我在一呼一吸里都小心翼翼,让我虔诚绝望的崇拜,那“未降临到肮脏地面就消融的雪花”。日本深层的古朴和希腊牧歌式的生机,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至纯至真的爱恋,明净与肃穆,情致与淳朴,流进心里,又从眼睛淌出。

  《春雪》里清显和聪子的爱情是悲剧的结尾,源于清显的自卑也源自他对感情的偏执。这种特质在三岛身上也有。武士家族出身的清显被送往绫仓家学习优雅,而三岛是从小寄住在祖母夏子家里学习传统皇族的精神。童年经历也让三岛深深认识到日本古典的美的力量,这是一个民族的根,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底蕴,三岛一生都在接受西方事物的同时不忘使其日本化,一直不断维护日本的传统文化。三岛少年时代成绩非常优异以至受到天皇的嘉奖,这也让三岛对天皇的感念带着少年美好的印记。

  同时童年的经历,祖母夏子常年卧病在床却不许三岛离开自己一步,幽闭的童年充满了偏执的爱和嫉妒的溺爱,这样的精神氛围也造成了三岛的失望焦虑和幻灭感,他没有正常孩子的童年,他想要的都得不到。后来三岛被送到贵族学校学习,普通家庭、非皇族的血统、矮小的身材等等,让三岛很自卑,他就像清显一样的自卑,是一根高雅的荆棘,三岛的爱情也如同清显一样因为不够果断而错失。

  像旗帜为风存在一样,清显为情感存在,勋为理想存在,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唯一的真实

  《春雪》里很多铺垫,甚至这种折射贯穿了整个四部作品,这不得不为作者的架构惊人而佩服。比如瀑布,象征着生命也象征了轮回,不断生灭又长流不息,也是后来转世相认的地点。比如瀑布下的死狗,那意味着清显的死,同时,狗出现了后面《奔马》、《晓寺》的重要情节处。狗这种动物是佛教的十二圣兽之一,本尊是大日如来,人、神、怪在空间也是重叠的,在日本天狗也不是普通的汪星人,被赋予强大、傲慢、神秘、吉凶等色彩,天狗、酒吞童子、九尾狐玉藻前共称为日本三大妖怪。据说,天狗从佛教的神明贬至妖怪是平安时代净土宗在日本盛行时候的事情。还有一种说法是天狗的首领是崇德天皇。鳖在《春雪》里也多次出现,那代表了武士道和神道教杂交后的怪物,也是三岛对现世日本政治走向的丑恶讽刺。清显房间的鹦鹉,象征了蓼妈,那个一直静静旁观的知道一切的人却是一个传递指令的家伙。

  三岛童年很多时候是隔离状态,和父母隔离和自然隔离和同龄伙伴的隔离,总是在铁门后窥视外面的世界,这在作品里体现在本多的窥视、安永透的旁观,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在观察世界,陌生遥远,就像本多用窥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透在望远镜里看船只也用自我意识世间。这样的看的状态,让人冷静同时无情的审美化自我解剖和审判,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心底潜在的释放。

  《晓寺》里,出现了蛇,蛇在佛教象征很多意义,蛇是繁衍崇拜的神物、是欲望的象征、是轮回重生的象征、得道挽回的象征。作品里多次出现孔雀明王以及破蛇毒的经文,也有月光公主充满欲望的肉体的描写,而月光公主恰恰是死于蛇毒,这种自身被自身象征物所毁灭让人倒错。战后人内心阴暗的欲望在缺乏物质情况下表现的尤其利己,人被自身无尽的欲望吞噬,躁动不安的为了钱可以出卖灵魂可以践踏情谊,迷茫踌躇倒退,为了生存而无法坚守本真,这也是人性的脆弱和坚守灵魂的不易。

  而倒错还体现在月光公主与庆子的同性之恋。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把女同性恋比作互相关照的镜子,说:“在这真正的相互关系中,每一方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主人又是仆人,二重性变为相互性。”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主客体界限混淆,这样的倒错也是自恋的变体,四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着这样的特性,就是自恋。

  《天人五衰》主角叫“透”,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名字。《三岛由纪夫青春纪事》里三岛说:“少年就像一只陀螺,刚开始转动的时候,很不容易稳住重心,就这么歪着陀身,不晓得要滚向何方。但它和成年人不同的是,总是先转了再说。随着转动,就能逐渐站立起来……在平稳旋转时的陀螺具有一种诡异的能力,那是一种近乎全能的力量,将自己的身影彻底隐藏起来,不让人瞧见。这时候的它已不再是只陀螺,而变成了某种透明的凶器。”我不知道这种透明,是不是三岛想表现的一种少年透身上的凶器。

  大海和船在《天人五衰》里开头大量描写,大海在佛经的象征意义很深厚,现象本质归一等等,船的周而复始也像极了轮回。

  三岛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的法律专业,这让人想到作品里的本多,用独立纯粹抽象的知识结构与人之恶直接相连的学问,也是三岛揭示社会道德滑坡人性沦丧、寻找人类支点的工具。正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让三岛的作品体现了极大的复杂性。

  整个作品涉及转世轮回,《晓寺》也大段对佛学的述说,川端康成和三岛还就此通信,川断康成在《伊豆的舞女》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轮回转世的教诲交织出的童话故事般的梦境更丰富多彩了。这是人类创造的最美的爱的抒情诗。”三岛在回信中说:“在没有别的事物能像佛教那样,同时给予知识分子以哲学的乐趣,给与民众以恐怖和陶醉了。”《晓寺》多次强调的一句话——“世界是必须存在的。”每一刹那持续保证存在和实有,像瀑布一样每一瞬间不同的水,却是湍流不息的。三岛到底对空性有没有彻底的了悟呢?从《丰饶之海》看,他非常感兴趣,我并无法判断,毕竟我也是个普通的读者啊,而且没有能力在草率的看完一遍就可以分享作品全部精华的程度。

  从四部作品主角的走向看,似乎作者人生也在不断地自省和自我调节中,逐渐走向光明和理性,《天人五衰》里透自杀被救,他活了下来。我们是世界的异乡人,即使身体是灵魂的坟墓,可是我们是上帝的所有物,无法通过自杀逃避什么,可是三岛自杀了,让我很惊讶,更多也是惋惜,毕竟是那么有才华的人啊,在当代世界文坛也是第一流的作家。

  结局,聪子否定了清显的存在,说:“记忆可以望远可以及近,一切因心而异。”

  最后的空无一切和布谷鸟的出现,让我觉得一切被摧毁般,彻底虚无——这是多么令人讨厌啊,从深邃和闪光处拉进虚无深渊,记忆的焚毁、生之困惑、六十年的念念不忘,如果一切都是幻想,令人无法确定的真实和幻想,这是多么恐惧的召唤,难道坍塌才是重新的起点吗?戴老师说,聪子更多的说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虚无。这让我释然了,如果一种痴情太失望终会绝望的。

  三岛始终是深情的,从他赋予作品人物的至真至纯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有多么浓烈的情谊,可是正是如此眷恋,失望的绝望也会如此彻骨,自己对民族传统精神的殉葬也绝不是简单的激烈狂炽军人般的,而是一种痴情的热爱。

  驱动水车汲潮水, 车轮慢悠悠。 浮世四时自轮回, 人世本无常。

  ——《丰饶之海》

  �N�7�y�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六):浮生一梦

  “你怎么知道、怎么确信这个世界的样子?

  以何为凭,依何为据?”

  若面对年老而糜缩的本多,我将如是说。

  最后的结局很漂亮,聪子对于这个世界的坚决否认,《清显日记》的焚毁。这些都为所有支撑这个世界的支柱进行了用力的砍伐。

  只消瞬间,这个世界便成为空中楼阁,无依无凭。

  不需要让所有人在此时统一一改口径地否认这个世界,这些随便你自己相不相信去罢。

  但在这颤颤巍巍中,本多的世界已经随时可以被任何外力摧毁了。

  世间本无“真相”一说,何谈认知,何谈理解。

  我猜,源于有过相似的经历,我有些理解本多心中的慌乱。把一生珍藏的宝贵回忆仔细道出,却换来的是对方轻描淡写而又严肃认真的予以否认。

  “可那时的香味……”

  “那树叶的轮廓……”

  “那流血时疼痛的晕眩……”

  不过都是一场华美而近乎真实的长夜一梦。

  此时此刻的我,想要焚毁一切想要忘记的事物的凭证,串通好所有的朋友亲人,将我的“过去”化为“虚”。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不过凭心而定。

  不过一念之间。

  ----

  :《晓寺》的翻译者是个大傻逼。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七):一把火烧完后,只剩一把凉的灰

  三岛的书,是需要慢慢翻阅的,《丰饶之海》的厚度与其所拥有的大量作者的个人精神,更体现了此点。

  幸好初读他的书是《禁色》,如果初次拜读便是《丰饶之海》的话,我可能会被这东瀛作家吓退,无法感受此作的精妙之处。

  虽说现在高三的我本应抓紧学习,但翻开《春雪》的卷头后,便甘之如饴。一本书囫囵吞枣下去后,便伸向了下一部《奔马》。《奔马》,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血性,刚硬,即使辄转几位的译者的手,但阅读时仍有一股辛辣的三岛味扑面而来。在这本书中,日本武士的精神在其中得到淋漓的发挥,这部书,适合在身上大灌几喷柏林少女的浓香后怀着青春期特有的躁动来阅读。

  《奔马》读毕,拿起《晓寺》,阅读到月光公主与本多的初见,我激动万分,轮回的秘密就此要揭开了?但后面三岛却笔锋直转,转而写起宗教与大量的个人体验,几十页下来,全是“我我我”再加上译者的问题,对我而言过于生涩难懂,只好堪堪放下。但隔了几十天后,却又回味起其中的味道来,拿过书把剩下的读完后,心中一片清明,却又有一种一种悲凉感,别墅的大火烧尽后,只剩灰烬,和本多缄口不提的轮回秘密。

  看完《晓寺》后,自己对于书中所描写的核心,已没有最初阅读的那种追逐感,《天人五衰》翻了几页,便又放下。今天任务提前做完后无聊,又把书拿出来,花了两晚自习读完。

  春日回暖,学校的人工湖里已有蛙鸣,时间赶着我往前走,以及书最后略带灼热的结尾。这些,却给我一阵自尾椎而上的冰。阿透的恶,自负,在自己身上已被剖析的分分明明,但我,也并非天人。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便是“但在冬天光线过于充足的日子里,我透明的心甚至也有光线爬进。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我一边幻想自己身上生出无遮无拦的双翼一边强烈地预感到我这一生恐将一事无成。”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八):三岛由纪夫与《丰饶之海》

  那些最伟大的作家们的特点之一,便是他们常常游走于彼此之间纤细微弱的丝线上,却并不与其他人产生真正的交流,而是在若有若无的印象里将互相之间的印象交叠,如此一来,他们的创作所产生的美感便常常令人联想起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那种复杂的美感在这一点上仅停留在“似曾相识”的程度而已。不可否认,文学作品之间的传承和影响是难以磨灭甚至无法消除的,不过三岛由纪夫却在自己那彷如诡谲混乱的海域里徘徊的极光一般的创造力中不断汲取诗意的印象,用它们覆盖在某些司空见惯的骨架上,从而制造出一具具美丽绝伦的尸体。三岛作品的美是瞬间的,就像恒星爆发出的光与热的狂舞;同时也是毁灭性的,无论爆发时的瞬间多么震撼人心,但那毕竟只是瞬间,随即而来的就是不间断的灭亡。他似乎不自觉地在作品中为那偶然爆发之后残余的毁灭力量哀悼,同时又在不懈地追寻另一次语言文字的爆发,他比普通人更理解瞬间的意义以及瞬间之后那无谓的叹息有多美。所以,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三岛的作品虽然有着欧洲文学和日本文化传统凝聚而成的深刻内核,但他在写作中更注重于瞬间的灵感中意蕴磅礴的美;他期待每个重要瞬间都能在下一个瞬间中留下投影,但他也明白古往今来的一切都只是瞬间的连续。他的作品是美的,是在瞬间的表面涂抹的浓墨重彩包裹着重要主题的投影而形成的复杂的美。《丰饶之海》恰恰是这种复杂的美的结晶,尽管结晶体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杂质,但其光芒依然绚丽耀眼。

  读者经常在作家的自传中寻找虚假杜撰的部分,在作家的小说里却寻找一切有关作家的真实。文学作品尽管是现实表演的戏剧,但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不断地探寻文学作品中的现实元素就像拆穿一个迷人的魔术,是对艺术表现形式的粗暴破坏。然而有些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文学作品中见到现实里的人物乔装改扮却在扮演自己,如此一来,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就陷入到了一个不断变幻的陷阱里。面对《丰饶之海》,这个陷阱显得尤为具有吸引力。据说,三岛在自杀那天的早上写完了《丰饶之海》最后的篇章,而整部《丰饶之海》也是三岛自己最重视的“大计划”,又是在他自杀前的几年间连续写完的,对于读者来说,这一切意味着《丰饶之海》难以避免地成为了作家留下的某种形式的遗书,对其的解读也必然要蒙上现实的影子。无论三岛是否有意使《丰饶之海》担负这样的责任,他自己一生最难以理喻的一次艺术创作——自戕——让人们的目光流连于他对死亡的选择在《丰饶之海》中爆发出的闪光。然而,这种闪光确实存在,只是并非像大部分人所希望的那样具有持久的象征意义。

  “丰饶之海”这个名词应该是来源于开普勒和弟谷•布拉赫时代的“月球学”的概念,指的是月球表面可见的一片广袤平原。“丰饶之海”这个词虽然看起来似乎是指蕴含着生命的海洋,但实际上却是描述虚无的荒漠,而“虚无”就是整部《丰饶之海》的主题之一,并且在最后一部《天人五衰》的结尾处升华到了一个飘渺的境界。《丰饶之海》一共分为四部,分别是《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连接四部的线索是一个名叫本多繁邦的镜面般的人物以及一个对生命的力量试图进行阐释的概念——轮回。

  《春雪》讲述了一个看起来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开始于日俄战争之后的明治末期,主人公清显是一个异常美丽的贵族少年。清显的父亲松枝侯爵为了让清显学习自己的家族所缺少的“优雅”,在清显年少时把他送到了绫仓伯爵家。正是在绫仓伯爵的家里,清显认识了女主人公——同样美丽非凡的聪子。聪子大清显两岁,年少时的清显对聪子的感情很平常,并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元素掺杂其中。但后来清显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聪子,并为了爱情而失去生命,聪子出家为尼。故事并不复杂,大体的框架和人物来源于《滨松中纳言物语》。连接四部曲的人物本多是清显在学习院的同学,三岛对两人友谊的描述充满了复杂与矛盾。清显对待朋友的态度和想法似乎周旋于他本身肉体的美丽,他对待本多的态度也常常因此忽冷忽热,只是此时的本多似乎对此并不敏感。清显的美是纯粹的,纯粹的美往往会勾起肉欲。三岛在《奔马》里写到清显的学仆饭沼在成年后与本多的一次谈话中谈到了自己从未给清显洗过澡,他说自己“不敢注视公子的身体”,而后竟然羞红了脸。从后来的叙述中读者会看到饭沼并非同性恋,但清显的美显然在他心里燃起了肉欲。饭沼对清显思想上的蔑视恐怕或多或少也是因为他想要逃脱这种肉欲对自己的控制。三岛痴迷于对美的追求,《春雪》中清显和聪子的美与叙事语言和环境氛围的美达到了一种繁盛的局面,这种美所带来的震撼感仿佛都被某种美的力量所瘀滞了,即便最后清显的死亡并非三岛所崇尚的“纯粹形式”,但这种美依然在清显的死亡中臻于完善,美凝固在了青春的瞬间。

  《奔马》开始于四十岁的本多乏善可陈的生活:他是社会认可的成功人士,但他的生活死气沉沉。在一次剑道比赛中他见到了少年勋,后来在瀑布下他又看到了勋身上的三颗黑痣,这让本多认为勋是清显的转世。清显的身上同样的位置也有三颗痣,而且清显在弥留之际曾说过“还会见面的,一定会的,在瀑布下面”这样的话。勋是清显的学仆饭沼和女仆所生的孩子。勋身上青春澎湃的活力以及肉体的强健让本多对勋的印象极为深刻,再加上勋很可能是清显的转世,本多有意地开始接触这个少年。勋是一个在思想上极端又纯粹的人,他策划暗杀政界人士,以匡正日本的社会面貌,在他看来这是对天皇的忠诚。这种忠诚也是纯粹的,所以勋的计划是成功后要慷慨赴死。日本文化对于自杀的推崇是其它任何文化中都少见的:“对于一个日本人来说,这是勇气和意志的某种胜利的最高证明……在一个日本人看来,这是一个纯粹英雄主义的决定。” 就是这样纯粹的勋却不断地被身边的人背叛,先是欣赏自己想法但害怕实施的伪善的军官,而后是自己的同伴,最后是爱人。勋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很多但还处在美丽年龄的离异妇人——槙子,后来在法庭上,槙子为了救勋而撒谎,让人们误会了勋纯粹的英雄主义思想。勋和同伴在即将实施计划的前夜被警察抓起来,本多听说这个消息,辞去了自己的法官职务,注册为律师无偿为勋辩护。本多的行为当然不只是出于善意,他对勋似乎有着对清显一样的朦朦胧胧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区别于普通欲望的,淡薄到无论是读者还是本多都只是有微妙的感觉而已。或许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某种爱,对纯粹或是对美的爱。勋在出狱后还是刺杀了自己的目标之一,随即自尽了。

  《晓寺》开始时,本多在一次曼谷之行遇见了月光公主,这里的月光公主是《春雪》中提到的跟本多和清显一起在学习院学习的两位泰国王子中的一位的女儿,“月光公主”本是其中一位王子爱人的称号。小月光公主总是吵嚷自己是日本人,本多听说了之后便去觐见公主,他问了公主几个有关勋和清显的事件的日期,公主都答对了。本多认定月光公主就是勋的转世,因为勋曾经在半醉半醒时说过自己变为女子身处热带国家的梦,清显记录梦的日记中也写到他梦见自己带着泰国王子丢失的绿宝石戒指,宝石上映出了一个女孩的形象,小公主对本多说的话也像是勋借着她的身体说出来的,只是本多并未在年幼的公主身上见到那三颗黑痣。之后本多游历了印度,对印度的宗教文化有了一个直观又恐怖的认识。多年后,长大的月光公主到日本留学,本多问到当年的事情月光公主却一概不记得。本多陷入了对月光公主的爱,费尽心机引诱月光公主,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结尾处,本多偷窥月光公主和自己的好友庆子(一个活力尚存的中年妇人)做爱时,意外地看到了那三颗痣。月光公主回国不久被毒蛇咬伤去世。

  《天人五衰》里的本多已经年近八十,妻子去世,空有万贯家财却无子嗣。他和老友庆子旅游时在瞭望塔遇见了少年透。透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和清俊的容貌,本多看见透的身上也有三颗痣,决定收他为养子。透有着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自负,他内心的冷漠与邪恶似乎直接传达到了本多的心里,本多从一开始就把他看透了。如今的本多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透究竟是不是月光公主的转世。透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逐渐控制了本多,邪恶的本性也一并爆发。直到庆子讲述了本多收养透的缘由,透为了证明自己的确是转世而服毒自杀,只是他并未死亡,但却失明了。失明后的透跟一个疯女呆在一起,曾经有洁癖的他身上的汗水和污垢横流。最后,本多拜访了阔别六十年的聪子,身为门迹住持的聪子说从未见过清显,故事的结尾归于了虚无。

  《丰饶之海》的故事跨越了六十年,日本从二十世纪初到一九七零年的风云变幻完整地浮现在《丰饶之海》的背景上。虽然《丰饶之海》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并且其价值之一(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就是绘制了时代的画卷,但三岛并非把时代或者时间的线性发展作为自己创作的目标之一,正相反,他想要做的是脱离时间、超越时间。三岛的超越并不仅仅体现在对时光流逝所带来的空虚的描写上,更多的是着重在心灵印象与自然诗意的美中寻找语言文字能够制造的永恒。三岛对于美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而且他追求的美虽然是纯粹极致的,但经常性地与肉体联系在一起。青春和生命是美的,肉体是得以展现这种美的外在形式,三岛对于青春的美与肉欲的联结有着深刻地偏好,《天人五衰》中的透在瞭望塔的办公室里抬起胳膊为庆子拿信号旗时,本多闻到:“少年人好闻的体臭。”同时看到了少年腋下的三颗黑痣。此处,旺盛的生命力带给感官的愉悦和生命轮回的暗示缠绕在一起,肉欲在宽泛的蔓延中表现出了根植在肉欲上的超脱的美。对于美的仰慕似乎让三岛化身成了在月光下亲吻清显脚尖的聪子。

  阅读《春雪》时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为什么这样一位追求美也能够创造美的作家会有如此极端的“右翼思想”呢?《奔马》中过激的右翼思想和恐怖主义行为无可避免地成为了对三岛由纪夫的脚注。三岛由纪夫在与东京大学的左翼学生团体辩论后认为他和那些学生其实有着共同点,只是两者选择的方向不同。勋的思想虽然极端,但这极端是来源于近乎完全的纯粹和纯洁。既然如此,思想上的极端似乎也是纯粹的特点,三岛的所谓“右翼思想”与他对于美的极致追求并不矛盾。重要的是纯粹,而非政治思想。就像颜色并非是光的本质,只是人类的感觉罢了。

  三岛在《春雪》中映射了现实里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奔马》中展现了自己思想里纯粹的特质。虽然我们并不能单纯地站在作家真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待文学作品,但不能否认这样的“闪光”也是《丰饶之海》的意义之一。既然是闪光,就不可能持久,真正能够持久闪耀的永远是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三岛在创作《丰饶之海》的过程中是粗暴和草率的,可以看出他真正擅长表达的是他的天赋赋予他的灵感凝结成的文字。《春雪》还能将一切融入叙事里,技巧依然掌控着叙事的发展,但在《奔马》中,技巧似乎逐渐濒于失控,思想凌乱地被置于舞台前,突兀的阻挡了观众欣赏的视线。《晓寺》里关于转生和印度的宗教观念更是直接出现在叙事之外,直到《天人五衰》,叙事才恢复了技巧最大程度上的控制。但三岛抛开叙事技巧展现出的笨拙却非常好地承载了他无时无刻不在迸发出的天才,正是这些拙劣让《丰饶之海》被赋予了不同于普通文学作品的美感,作家的灵感没有经过修改和润色同样地出现在叙事中,这种美恰恰保留了原始的纯粹。

  如今,想要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三岛由纪夫的文学创作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困难的。作品始终拖拽着作家的阴影,而作家思想上的极端纯粹给人们造成的恐惧也难以消除,这就让阴影更加浓重。即便在日本,三岛由纪夫也是不被大众理解的人。他笔下的人物经常透露出病态极端的思想,但他的天赋让他将这些思想转变为具有美感的叙事。人们喜欢阅读这类被艺术化了的极端,就像欣赏暗含着血肉隐喻的花朵。从根本上看,被折下的花与尸体并无不同,人类对花朵的审美和对血肉的恐怖有重合的地方,三岛由纪夫游走在这两者重合的部分并尽力保持平衡,这也就是他的作品虽然让读者经受心灵上美丽的恐怖但依然畅销的原因之一。人类对于美的关注是永恒的,在对抗时间的比赛中,真实总是会输给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政治立场和思想会逐渐单薄,作家的行为也会被人们忽略,真正留存下来的依然是文学作品永恒的魅力。三岛由纪夫精心地策划了自己的谢幕演出,无论成功与否,这次演出必然会被淡忘,不过他的作品或许能够超越时间,即便几百年后,时间的尘土已将他的雕像淹没,但他的作品会飞翔在尘埃之上,摆脱他的影子,在不断地凐灭中释放巨大的能量,像恒星一样发出接近永恒的光芒。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九):丰饶之梦

  先不说三岛写的如何,这本书4个篇章由4个不同的人翻译多少会有些不畅感,好像红楼梦前后80回似的,尤其是个别人名的译法异同更增加了这种参差感,单说翻译水平,天人五衰最佳。但是要说内容,4个篇章由好至“不好”依次为春雪、奔马、天人、晓寺。清显的纠结爱情、勋的变态英雄主义、金让的反性倾向,还有透的回归,之所以有个所谓好坏之分,主要在于晓寺篇章中教科式的宗教论述太多,使得故事本身显得单薄,而天人五衰则隐隐透出作者在接近尾声中的心有余力不足,他似是觉得文字已经难以表达那洞穿的事物,于是运用现实的欺骗性这种结尾结束了本书,再回想,似乎春雪那种爱情观、奔马那种命运价值观都已经不复存在,通俗地说,就是“虎头蛇尾”了。此外,三岛大量的景物描述篇幅繁赘,场面性却未必与篇幅成正比,有时候看得“累”。当然,除此之外,丰饶之海确叫人看完回味不止,不仅是疑惑,更对其中某些宿命论与反世俗的后现代特性观念蠢蠢欲动,兴许某一日,也便成了那观念的牺牲品也为可知。但至少,这绝对不是个悲剧。

  《丰饶之海(上下)》读后感(十):必有你所钟情之事物在不久的将来等着你

  第一次写书评。但很抱歉的是我至今第一部还未读完,仅仅想将自己已阅读的内容之感写出来。感谢豆瓣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使得有话无处诉时能发于此。

  读完第一部前五十四章的我,大致对于文中所提及的人物性格有了一个较清晰的了解。更为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对于人物前半生或者至我读到的段节处,所有人物的性格。先从我最不喜欢的人物开说。

  很多人已经看过了《丰饶之海》的影视作品,提到以伯爵和蓼科的对话为开头使得很多人云里雾里不大了解影片的内容。那么,我不得不说,导演或者制片人以这样的视角去构造这两个形象真的是不能再赞。从最讨厌的第一个人物形象蓼科开始,谈谈我对他们的看法。蓼科应该是一个很恶毒的恶奴吧,起码在我看来是这样,如同今日的刁民。在明治时期之后的阶段里,其实日本的等级制度依旧是顽强的存在。蓼科未尽到自己的本职,却为了一个空虚的诺言守了大半辈子。我不知作者在这里的用意为何,不知蓼科的如此做法是为了打击伯爵的软弱无能,对她的不负责任还是他深爱着伯爵这个软弱无能的男人。但她最不应该的做法便是毁了很多人的一辈子。可以看出,在她假装自杀并且寄信给侯爵后,侯爵在瞬间便看出了她的本职“这个欺主压主的恶奴”。这是侯爵对她最直接最客观的评价,虽然侯爵只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去看待这件事情。不得不说的是,蓼科的很多做法都使得人们觉得她很恶心,尤其是她无端端迫害她人。在她的内心中,她以伤害他人为乐趣,以刚开始的教书先生为例,一边假意帮助他和小丫鬟在一起,一边却使得他成为清显的心腹即将有一个很好的前程时出卖了他,却将自己的恶劣行为转嫁于清显。在认定聪子怀孕之时,便开始假以好意实则恶意想要操纵这聪子任其摆布。这样的一个人隐忍十二年(or八年?)居然仅仅为了一句莫须有甚至自己都不怎么确定其真实性的伯爵的话。我自始至终不觉得那是对伯爵的爱恋,更是认为那仅仅是蓼科自己想要作恶为自己找到的最合理的理由和借口。

  第二位我认为很讨厌的是侯爵的妻子,即每天都长着一副幽怨脸深居于深闺大院不出门的家庭主妇。讨厌她的理由很简单,看得出来她不喜欢侯爵,却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着恩爱的样子。而在聪子出事之后她却一点也没想到这件事要如何处理,自己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尽到怎样的义务,而仅仅只是想着自己第一次独自出远门,之后还要一个人回来,好孤单寂寞空寥哦。哦,忘记了,除了她对清显挨打后表示出关心后,她几乎不会在其他方面过多关注儿子,更别提关怀。

  第三位我很讨厌的人是聪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这句话虽有点尖酸刻薄,却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这一个大圈子就好如一个大观园。她是一位接受了传统日本民族教育的女孩,她有着她的保守和封闭,但是却又存在着一股深深绿茶bitch的味道,当然她的这种风韵最主要地体现在她喜欢清显的身上,对别人也未曾怎样。我喜欢她的聪明与机智,却讨厌她的自作聪明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我又不想写下去了……先弃之,之后再填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