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展与罪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发展与罪恶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6 20: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展与罪恶经典读后感10篇

  《发展与罪恶》是一本由[意]鲁格▪肇嘉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一):【拾光书屋(书评)】心理列车

  从书名中不难看出,这是一本关于批评的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发展的心理学及其限制,也就是说发展虽然是好的方向,但是过度的,肆无忌惮发展必然会导致负面影响

  心理学,从字面上理解是研究心灵学问,也就意味着,想要研究的对象,我们不能直观的从外表去发现什么,我们要深入了解本质

  本书分为四部分问题所在、希腊的过去、从古希腊到现在、复仇女神归来。由这几部分的标题可以看出,作者用了神话的方式来表达。

  文中主要想表达的,就是我们应该认真的反思,发展与增长并非总是积极美好的,或许会有内疚感甚至负罪感。同时作者也给读者带来了一个问题:现代文明发展的限制或界限何在。

  教育肯定会带来胜利,尽管胜利有时候会导致对教育的遗忘;很多人从战争的胜利中开始增长傲慢,而这种傲慢会使他们形成无数的邪恶。从中我们要得知的就是人不能骄傲时刻都要看清事实,不要被热血冲昏了头脑。文中用的是西方人的例子,我们中国古代的皇帝也有不少这类的暴君和昏君。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有这个实力了,就可以做哪怕是伤天害理的事,他们自以为这是自信,但是他们却没看到这对于他人造成的伤害和对未来自己造成的后果

  几乎在希腊神话的故事中惹祸的,都来自那些对限制性无所谓人物角色。文中用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解释了这一论点:鲁莽大意的伊卡洛斯、法厄同的傲慢和莽撞、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与其他的不同,它不仅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它还开启了将人与神性合而为一道路人类把神性变成了自身的一部分,神的全能和所有的反复无常也慢慢地与人类混合到了一起,这也使人们开始会嫉妒旁人。通过使用这些精神力量,人类毁灭了之前容纳人类的神话和英雄世界,因此毁灭了诞生了人类第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的世界。

  全球范围政治选择需要一个明确的心理价位,它本质上是一个心理问题。这种困境看起来像是由现代技术引发的,但其实对希腊有很强的针对性。他们负担得起他们信仰的极限,并将他们的法律铭记。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看似飞速发展,其实隐藏的危机更大,这就像飞速行驶的列车,它虽然能大大缩短路途时间,但是一旦发生意外,其后果不堪设想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二):读《发展与罪恶》,看社会的发展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最初拿到《发展与罪恶》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要讲的是科学自然、人文、环境的故事,可打开书后我发现我错了。这是啥?为啥讲的是神话故事?说好的发展呢?说好的罪恶呢?好吧,神话里的确是有不少的罪恶、神罚之类的东西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三):从心理学角度看发展

  当代心理分析学家鲁格肇嘉在本书《发展与罪恶》中,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阐释了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罪恶感和内疚感,并从中反思找到救赎的方式和方法,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限制或界限。这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值得我们反复研读和思考。 没有限制的增长等于抢劫,没有界限的发展是一种破坏。 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工业发展的路径,攫取大自然的馈赠,换取新经济的发展,也遭受到大自然反过来带给人类的惩罚。发展和限制的理念,一直在社会文明的变迁中存在互动。 鲁格肇嘉从希腊的过去和现在的神话中寻找发展和限制,探寻众神的自我主义和心灵的力量。从害怕自然,崇拜自然界,到崇尚自我主义,控制自然万物。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繁荣历史文化的同时,将人类奉为神明,陷入绝对发展的理念,相信历史文明会无限持续,在持续当中又包含与之相反的盲目恐惧。直到诸多灾难的随之发生,缺乏承担责任能力人们,陷入恐惧的泥潭,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帮助。最近各种对灾难粗鲁而自我惩罚性的迷信,为那些可以超出纯粹生理性表达界限的潜在驱动提供了证据。 在无限制的发展过程中,漠视限度,用发散的思维理解世界虽然为我们改变世界、修正态度提供一种方式,然持续性的发展扩张主义,使科学、技术和对征服的渴望坚决的没有了界限,同时道德主题退化,伦理道德走向一个边缘地带,出现满足追求行为和反抗之间的冲突。 这是一本厚重的图书,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值得我们每个人仔细的研读。在鲁格肇嘉的发展心理理念和限制理念当中,反映的不止是现代科技问题,也反映出人们对那些古老的心理创伤和响应感受的觉察。我们在科技分析中了解发展的路程和集体意识的罪恶感,从中更好的把控当今世界的和谐发展和走势。 对于我们国家发展的启示也是这样,在科技进步技术领先的作用下,追求经济基础的大发展的同时,更加的关注自热、人类、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限制无理性的扩张式的不可逆的破坏。让活在内疚感的现代人真正的意识到“认识你自己”和“凡是勿多”的箴言理念,知足之足,常足矣。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四):【拾光书屋(书评)】发展中的心理,发展中的限制

  看到书名,容易让人以为这是本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如笔者!作者以更宏观的角度来阐述人类的心里的发展历程,借助历史、文化、神话等。在这个无限制非理性繁荣的增长过程中,背后必然有其代价,通过剖解过去来探寻现代社会的问题本质。

  序中说道:发展与增长并非总是积极与美好的,或伴随其惨痛代价,必有其隐藏;在发展与前进的路上,背后往往隐藏的罪恶的存在,当我们进行反思时,或许会有许多内疚,甚至罪恶感,后者,为书中主题

  书中分为四个部分:问题所在、希腊的过去、从希腊到现在、复仇女神归来

  上述书目可知,作者通过分析神话文明与禁忌、历史为例来阐述这一历程,虽远!重点都在于当下所含的限制与界限,当界限被打破,无限制的发展,等于一种抢劫与破坏,发展与限制的失衡,虽使社会极速发展取得胜利,对大自然无限索取与破坏,大自然也会给予“报复”,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过于渺小,各种的灾害面前,我们过于无力,如地震,雾霾;工业时代后,人类社会急速的发展,在享受高科技产品的同时,伴随着宗教的解体,信仰的破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神话逐渐的消失,看似幸福表面,存在无信仰的“心灵空虚”,至此,作者认为限度的消失视为“精神空虚”的根源。

  现代社会的无限制发展,过度使用资源,对发展无止尽的欲望,消耗的资源超越过往,表面上是社会的急速进步、科技的发展,但是真的是如此吗?在这背后会失去的是大自然的庇护,是“精神”上的“空虚”,无限的增长相当于偷窃,无据的演练是上帝权利,细看之下,繁荣的背后面临着危机。

  现代文明逐渐的取代神话,思维限制的突破,众神逐渐走向黄昏。这是本治愈人类心灵创伤的书,社会无限制的发展,藐视限度,对应深层次的罪恶感,作者理念是发展与限制的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笔者个人认为,在发展与限制方面,我国很需要这一点,中国的过度发展,绿化逐渐减少、环境的破坏、空气质量的降低、河水的污染等,需要在环保、思想观念的束缚与限制。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五):发展与罪恶

  发展跟罪恶是如何扯上关系的?这是一个意味深长话题。在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话题。本书的作者鲁格•肇嘉是一位意大利国籍的当代著名心理分析家。在他看来,没有限制的增长相当于抢劫,没有界限的发展是一种破坏,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但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危机,而深究根源,在于人类来自久远时代的心灵创伤和罪恶感。

  在一般人看来,“发展”或“增长”总是积极和美好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渴望。但现在并非如此,发展与增长并非总是美好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太多太高的代价。当我们对发展的代价进行反思的时候,或许会产生一些内疚之感,甚至于产生罪恶感。这或许真是这本书要表达的主题。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发展,强调的当然是过度的发展。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带来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这种发展会引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了营造上层建筑,我们必须先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作者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把社会和群体看成一个整体病人,想用荣格心理学的方法去治疗。在作者看来,过度发展的问题是由于我们的心灵出了问题,而导致上层出现问题。

  在这本《发展与罪恶》中,作者试图去探寻西方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了对欲望的控制,开始失去了对限制的意识。作者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文化。在古希腊文化中,限制还是非常严格的。以普罗米修斯神话为例,他从神那里盗来火种给人间,人有了火就会开始发展,开始积累,开始扩张,普罗米修斯最后就受到了惩罚。

  在我看来,作者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观点,过度发展会带来各种不良结果,我们应该适度找到并了解我们的欲望,设定适当的限制,让我们良好地发展。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尤其值得借鉴

  有节制地去生活,这当然是美好的愿望。但人类要发展,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向环境掠夺资源,这是很难改变的事实,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节制是一件两难的事情。但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然的话,人类的末日也就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了。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六):理性应有的反思

  理性应有的反思

  评《发展与罪恶》

  人类个体的成长属于自然的过程:从小慢慢长大,到一定年龄以后身体停止发育,身体器官随年岁增长慢慢老化,最终步入死亡的殿堂。人类个体从这个自然规律之中明白了自己的一生,于是个体在每个阶段都力求表现出应有的状态,从感性上个体容许不完美,更能将每次不完美的表现作为下一次改进的契机,且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通常人在少年好奇勇敢青年意气风发,中年时稳重踏实,老年时慈祥和蔼,我们说个体受到了限制,顺应这种限制的人获得了生活的更多恩赐。

  依附于人类身体的理性,在它的初期阶段也是受到了限制的,那时应该是认知上的限制,由于初始的无知,他们将那些无法对抗的力量称作神灵,于是理性听从于神灵的教诲或先知的指引,慢慢将人类从混沌状态引向开蒙。人类的理性继续向神灵进军,他们的大胆和狂妄受到了惩罚,理性再一次将这种惩罚当做是“众神的嫉妒”。理性的逐渐成长终于使得人类征服了自然,在理性中逻辑中,科学已经战胜了神学,人类的自私与欲望一次又一次突破自然与社会的限制。在不可抵挡的发展面前,人类代表着罪恶。

  为了更清楚看待发展与罪恶,我们还是回到发展的初期去看待我们的理性。在《发展与罪恶》书中,作者用诗性的语言描写理性的出现与发展(吊诡的是,理性从感性中产生却最终走向了感性的对立面),从哲学家对于世界的认知、历史学家对于事件的描述,神话故事中人类社会受到的限制于众神的嫉妒,理性在希腊的雅典及周边城邦中萌芽、发展、成长最终成为西方文明的引线,理性借助人类社会的分工以及科学技术的精进,逐步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思维,并指向更多的未知和无穷。无穷是发现和征服的所在,但也是可怕的未知事物和一个无底的深渊。

  发展这个概念已经破除了限制与约束,于是这里就存在了理性的不可知之处:如果理性一直推动着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未来仍会保持高速发展么?或者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么?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社会失和等问题?人文主义者将“回归自己”当做目标,这无疑给发展论提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难题。当发展已经带来罪恶的时候,是我们重新面对危机并提出解救办法的时候了。

  人类肆意暴力(狂妄自大)的杰作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宙斯调查了每件事的结局突然间,风迅速吹散春天的云,搅动大海深处,让其波涛汹涌,造成了良田的浪费,甚至直达高空众神所坐的地方,让天空再次清澈,直到太阳的力量公平地照亮肥沃的土地万里无云—这也是宙斯的报复。他不像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会很快发怒,然而,他总是可以不断知道那些有着邪恶之心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最终会归于质朴。相信理性可以理解它的发展与罪恶,并重新调整新的模式,让人类返璞归真

  2016-11-9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七):【拾光书屋】发展与罪恶的前因后果

  “科技有很多受益人,却没有父亲。它的胜利拥有记录者和保管员,但没有叙述者。”

  ——摘自第一章节,问题所在

  科技确实是人来类最杰出的产品,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方便也为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收入。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却为在无形中为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种下了可怕的后患。该说是罪恶?不能直接承认,但也缺无法反驳。双手满是发展的厚茧,劳动的成果,但仔细观察却会发现那双劳动的厚茧下满是已经早已干涸的血汗。正如书的封面上那段醒目的字眼,“历史事实,本质上是心灵事实。”

  封面以藏青色再搭配上米黄色,不禁为此书增添了更多的严肃感。意大利作家鲁格•肇嘉的《发展与罪恶》就在发展的神话,限制的神话中揭开了序幕。作者以欧洲作为本书的探讨的主题的研究焦点,让读者去了解发展与罪恶之间的定义和界限究竟如何划分。

  欧洲一直以来是大部分世界人的模仿对象,崇洋的心理更是不曾在亚洲人的观念中退朝过。欧洲曾今征服了全世界,它的辉煌是我们不可否认的。然而在这样极端的发展中,古人所依靠的神力与信仰真的站得住脚?也许,正因为神话在远古时候是难以被考究的,冒犯了神就等于毁了王朝。对于神话,人们更倾向于盲从相信,即使头脑再怎么理智。神,总是让人觉得是一切的所在。神话更是社会最早的药物,通过将我们带回到食物的根源从而捕获时间且治愈我们。因为它总是能很好的解释一切,即使它不曾发生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渐渐的发现,科技所能带来,所能解释的一切,似乎与神话出现了越来越深的横沟。那横沟最终演变成山谷,在深不见底的情况下,对面的神话世界开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纵观至今,俨然已无当今那么多的人去相信神话,去信仰宗教。得说,科技的发展建立在神话的信仰上,有好多的人在名利的背后早已忘了当初的教诲,开始嫌弃或质疑神话的存在。这两者需要相互的融合才能造就完善的社会,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再来,一直往下读,会发现到,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和获得自控力两者之间的挣扎,让希腊人的深谋远虑最终变成一个悲剧的典范。就如柏拉图所言,他意识到未来文明的本质,善与美的结合的观念其实是可笑的。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与这两种正面观念,那么,不说别的,许多人即将失业,观念逐渐会变成可怕的邪念。正如失去了罪犯,警察将无法发挥其职。统治者或许不再出现,危机意识会不曾出现过。反面教材更是不用多谈。正因为阴与阳,正与邪的存在才能让一个社会或是一个国家变得更进步,发展的更快速。如果说摒弃罪恶,间接也等于摒弃了发展,那么人类将会是一个艰难的角色。

  本书一开章所要讨论的:现代文明发展的限制仅仅是一个科技问题,还是一个心理问题?就个人觉得,两者并列。人们的潜意识似乎探测到自己罪恶的发展,引来的并不是更繁荣的社会,而是一个被吞噬的空间。适可而止,有些科技,是远远无法想象的。科技带来的便利恐怕在某些方面又或是领域需要再三权衡。

  最后,个人想说的是,此书的探讨和研究的主题,是所有人都需要去关注的行动的。由于是翻译外文,在更多的时候,需要更加的小心所有的遣词用字,和语句结构。往往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会被文字的限制所打乱,甚至失去了原委。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八):我们越来越对处在消失边缘的乡村和原始世界着迷

  我们一边奋力奔跑,又一边忍不住时时回望。我们一边拼命在异地扎根,又一边苦苦寻觅乡愁。

  我们如愿以偿地消解了英雄,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可是在失控的嘶喊中,却又那么渴望听到原初的召唤。

  我们这是怎么了?

  鲁格•肇嘉说:我们的世界已经没有英雄了,我们所有人都积极参与了西方科技的膨胀,我们胜利了,我们都享有平等的地位了。“但是,在这场胜利中,我们并没有认出自己;相反,我们越来越对正处在消失边缘的乡村和原始世界感到着迷”。

  在为发展、为速度、为占有、为获益等等的厮杀争夺之后,感到深深失落和迷茫的,反倒是这场战争的获胜者。

  科技胜利了,精神垮掉了。极大地膨胀之后,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重重的萎靡与困顿。宛如一场狂欢之后的杯盘狼藉,四顾无人。

  人去楼空,这四个字简直诠释了一幅极其逼真的画面,人们的心房还在,只是,心不在了。

  《发展与罪恶》论述的就是发展之战后人们深深的空虚与失落,以及从心灵事实的层面上对发展与罪恶的关系的探讨。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派的主力担当,肇嘉采用的视角是——神话。

  “神话是命运的储藏室。”

  “神话是社会最早的药物。”

  “神话是我们最为绝对的心理意象所在地。”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本就植根于人类集体的命运之门,作为一个物种的繁衍生息,人类心灵中蕴藏的对天地万物、对自身命运的本质的关系,就像一只巨大的命运之手,无时不在操控着我们的脉搏,只是我们往往不自知。想到此节,禁不住深深喟叹。

  肇嘉书中引用的是希腊神话的种种,但联想到中国神话,其实一脉相通。夸父追日,那团永远追不上的烈焰,也是人类注定的限制和命运,是颠补不破的魔咒、死循环,从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

  说到限制,可以说是肇嘉在这本书中最想要阐明的主旨。禁忌、限制,貌似是约束人类的必须冲破的束缚,人们总是想要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满足。但从另一重意义来解读,禁忌与限制何尝不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 因为神话总是真实的。神话中的人的、神的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这个物种所有的个体的模板。需要思考的是,限制,究竟是“一个科技问题,还是一个心理问题?”

  限制的拉丁语象征着对农田做标志的田间小道,后来应用到所有领域。在这里可以停顿一下,这样的标志与划分是不是一种保护与区分,保护了个体,区分了他人。

  东西方对于科技革新和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上从起点就差异巨大。在最初的海上交通往来中,西方人被这一事实严重地困扰:作为巨大市场的中国,几乎不想交换任何东西,尤其是那些新兴的工业产品。在西方趋之若鹜的科技文明面前,中国人对此漠不关心。这一点与之后作者阐述的原始人的生存状态高度相似,原始人是抵抗自己的生活秩序被打乱的,他们更愿意拥有平静的生活和道德体系,尽可能少地改变自然,他们是“自然人”。但在此节,肇嘉没有展开深入的论述。

  对希腊众神的剖析,是全书的重点。有趣的是,希腊人利用他们的神远离自己的良心不安。他们将自己身上的情绪拟人化,转化为众神的形式。阿瑞斯代表的是冲动、鲁莽的攻击,阿波罗代表的是平静的力量,阿芙洛狄特代表的是爱,克洛诺斯代表的是悲伤。

  傲慢会带来惩罚。羞耻会带来惩罚。在这两个基本框架之下,有关限制性的神话在肇嘉的笔下一一展开。作为父亲的代达罗斯对儿子的忠告:“不要飞得太低,因为……也不要飞得太高,因为……。”让人顿时想到中国文化中占据绝对位置的中庸之道。作者对普罗米修斯的阐释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的,不但打破了一般惯常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作者指出,由此“人类把神性变成了自身的一部分”,由之前的人们将神成为自身情绪的投身,变为人神合一的状态,可想而知,当人们觉得自己是神的时候,一切自大的不受约束的行为就此难以控制地上演了。

  肆无忌惮的后果基本就是“把垃圾倾倒进另一个时代”,所以,人们弄脏了现在的时代之后,又去留恋曾经干净的时候,却又总是忘了想想自己给未来的子孙留下的又是怎样的世道。“冷漠的父母不经意的行为会让并不知晓的孩子用一生作出补偿。”

  剖析种种关于限制的神话,肇嘉完成了。但是,如果真要逻辑严密地论述“发展与罪恶”的宏大命题,我认为,这本书尚未完成。换个书名,或者,聚焦范围,可能更为恰当。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九):【拾光书屋(书评)】为什么我们的发展要和罪恶扯上关系——评《发展与罪恶》

  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面临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不好好的发展下去,就会和恐龙一样灭绝,但如何发展呢?人类的发展是进化并发展的,我们从人猿发展到现在我们这样的人,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使用了工具,学会了使用火,学会了穿衣服,学会了躲避危险,学会了抵御寒冷,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说话、创造、读书和写字,这些是其他动物都不会的,他们只会大呼小叫,而我们却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相反我们还害怕他们。我们学会了造房子,我们发明了国家、团体、城市,发明了金钱,我们发明了高科技和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可这些发展带给了我们便利,也带给了我们不好的东西,那就是罪恶。

  人类的文字的开端是从神话开始的,神话告诉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虽然有些看起来不可思议,而神话也许就是那时人类活生生的现实。在读鲁格肇嘉《发展与罪恶》这本书时,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的发展要和罪恶产生关系?

  其实人类要发展,没有一点罪恶的说法是不道德的。书中提到了希腊,古希腊是个伟大的国度,她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思想高度发展、哲学启蒙的年代,给人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希腊却是建立在血腥上面的。书里提到了希腊神话,神话可以虚构,可是,那是生活的人们为了统治一个一个国家,他们就是会发动战争,把人们统一起来,让他们成为一个国家。可是你占领了一个国家,占领了他们的人民,占领了他们的肉体,占领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会站起来反抗,于是,历史又向前发展了。

  发展到现在,就是原来伟大的国家都消失了,变成了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再也见不着古希腊,再也见不着那个时代了,我们只有从他们留下的文字、留下的神话去了解。

  人类的发展就是有罪恶的。即时我们没有发明战争,不用死人,那我们也是有罪恶的。比如金钱,我们以前是以物换物的,后来,这种方式满足不了我们发展的需要,我们就发明了金钱,金钱就是一种罪恶,好多人为了金钱可以不顾一切。

  其实我们可以结束罪恶的。但是结束罪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罪恶,而我们要把罪恶降到最低。书中提到的观点是限制,没错,限制罪恶是我们现在应该做到的,也应该能做到的。

  我们有一天肯定会说:我们的发展再也不需要罪恶了,把罪恶踢得远远的,永远不要回来。

  《发展与罪恶》读后感(十):迷失的道德与罪恶的发展

  迷失的道德与罪恶的发展

  人类是一种天然有缺陷的动物,但与别的动物相比,人类却具有其自我完善的能力。有无自我完善的能力是区分人与禽兽的显明的特质。借助于环境的影响,可持续不断地促进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这种能力不仅提升了人类的理性,使人类迈向幸福之路,也使人类走向罪恶之途,“使人类显示出他的智能和谬误、邪恶和美德,最终使人类成为自己和自然界的暴君”。正如当代心理分析学家鲁格·肇嘉所言:“无视界限的征服已然成瘾,无视死亡的存在也成了生命导向的神经症……死亡在意识领域中被驱逐,并因此导致了所有限制性禁忌被摧毁……弗洛伊德对这一过程有清晰的理解,他曾断言说,人类会把自己转换为代用的上帝。”在《发展与罪恶》一书中,著名原型心理学家詹姆斯·希尔曼(James Hillman)口中的“人类心理学家”鲁格·肇嘉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分析心理学的专业视角探讨了科技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危机。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一个“野心勃勃的穷孩子”,向往着富裕的生活,希望获得宫殿般的房子和可供奴役的仆人,于是全身心地追求财富和地位,为了超越竞争对手而不得不服务于那些他憎恨的人。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警示人们不要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迷失内心的道德追求。但是,“在这场胜利中,我们并没有认出自己;相反,我们愈加对处于消失边缘的乡村和原始世界感到迷茫。”正如肇嘉所言,即使是席卷全球的西方式发展,伴随着科技与市场的优势,走到如今,究竟如何?又该何去何从?在“发展”的背后,在GDP增长的指标之外,会有让我们内疚的现实吗?若对其反思,我们会有罪恶感吗?作为资深的心理分析师,他对现实和存在有着一种莫名的彷徨。在《发展与罪恶》一书中,肇嘉以西方的文化为历史背景来反思“发展”,或者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意义。他不但梳理了“发展”与“限制”这对理念的历史发展,还展示了它们在欧洲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是如何互动的。他认为,当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不是“发展”与“限制”之斗,而是在争谁发展得更好更快,谁更能让人类跑步进入文明世界。

  “发展”是积极、进步的。但是,发展并非总是美好的,“在貌似繁荣发展的背后,我们正面临危机,过度发展的危机。”所以,欲望也是需要加以限制的。按照荣格心理学的结构来看,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发展,其实有两条线索:发展和节制。“没有限制的发展相当于偷窃”,没有界限的发展就是破坏。肇嘉认为,神话总是真实的,即使有时候我们自己的道德和理性会难以接受这种真实。他的《发展与罪恶》一书,借助历史、文化、神话及深度心理学(旁征博引),旨在提取与阐发有关“界限”对于当代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即使后期模式的基本形式和知识的各个阶段在神话中没有得到揭示,他们也并不是必然无关的。”肇嘉希望人们同时关注德尔菲神殿的那两条箴言:“认识你自己”和“凡事毋多”。前者,作为发展的“初心”;后者,作为“界限”的启迪。在《发展与罪恶》一书中,肇嘉呈现了所有西方心理学都应当解决(或者说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通过在西方历史、文化和神话的背景下对所有的个体心理学和疗法进行探讨,肇嘉还揭批了数千年来人们对限制及随之产生的挥之不去的罪疚感的否认。

  照亮“道德星空”,需要每一个人的“初心”(良心)闪耀。“科技与艺术的诞生,是出于我们的罪恶”,“科技与艺术日益进步,人类变得越来越坏了。”卢梭在《论科技与艺术》中写道:“随着科技与艺术的完善,我们的灵魂腐化了……随着科技与艺术之光的增强,美德消失了。”这即是说,科技拉低了人类自身的道德底线,造成人类自身价值取向的混乱、信仰的缺失,而此种“发展”必然衍生种种罪恶。在《发展与罪恶》一书中,肇嘉举了普罗米修斯的例子:普罗米修斯从神那里盗来火种给人间,神认为普罗米修斯做错了——当人有了火就会发展(产生)欲望,而欲望会促使犯罪,乃至战争掠夺。所以,普罗米修斯受到了惩罚。肇嘉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把众神抛到脑后,心中没有众神,也就没有了顾忌和敬畏,因而必然自封为神,把阻扰我们发展的各种生物,无论是藏羚羊还是印第安人,都视为需要消灭的恶魔,而这又导致了所有限制性禁忌被摧毁,人类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原载《山东商报》,发表时有删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