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恋物物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恋物物语》读后感10篇

2018-01-20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恋物物语》读后感10篇

  《恋物物语》是一本由[日] 松浦弥太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恋物物语》读后感(一):松浦那家伙生活之道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的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便是一位对生活有着非常感受之人,不论是他主编的杂志,还是他的著作,都围绕着生活而作铺展。这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对待生活有着自身的独到见解。松浦弥太郎通过书传递给人们一种理念――怎样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同时他也在传播着其自身对于生活的理解,充满温暖爱意,他不仅以这种态度敬对身边每一个人,也令读者打开同样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识别生活之中美好的慧眼。

  其新作随笔集《恋物物语》记录的便是生活之中那些物件带给其的感受与领悟,松浦弥太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令人去细细体味生活之中寻常物件所带来的喜乐,从中感受到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自定义,松浦弥太郎在此方面是位通达之人。书中收录了百件珍藏与喜爱的物件,一物一图,配上篇幅不长的文字遣词造句间意境却显温暖。

  松浦弥太郎绝对是一位有意思的家伙,至少他在年青之时就已经显得很有意思了,年青之时旅居旧金山,毫无目的地拿着一把HAWS的铜制小洒水壶满大街的走,不想却又因此而结识了不少朋友,并成为了朋友口中“随身带着洒水壶的人”。

  类似洒水壶这样普通的物件,还有Bar Radio的笔、理容米仓的耳淘、竹虎堂的清水壶,穿了二十年的皮鞋,穿习惯了的衬衣、外套,又或是78年的保时捷911SG,诱人的零食米果,异域风味的牛轧糖,风格独具的餐具、茶具、笔记本。不论是使用多年的物件,还是就近收到的礼物,读者都不难从这些物件之中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质量上乘,设计用心。书中所罗列的这些物品,无一不是倾注了设计者的智慧。而松浦则是将这些智慧转化为受用与爱意。

  松浦弥太郎在书中所流露的爱意是对朋友的珍惜,是对这些杂什物件的尊重,它们来自不同地方,却有着同样的意义,它们的制造者用心的态度,触动了松浦的心,而他又将这样的情感传递给了他的读者。

  那些阅读了他文字之后深受感动的人,再为他寄来了匠心独具的礼物。一如被珍藏了数十年的“春日竹鹿”,主人觉得赠送给松浦就远比自身留着更有意义,“但与其放在我手边不如当成历史资料送给更需要的地方,因此寄给了您”。将物品馈赠于懂得生活的美学家,这背后的是何种令人心动的情谊,而松浦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奥义就在于他对生活、对事物的那份“爱意”。

  正如松浦自身在前言之中坦言:“关于‘爱’,我虽说不出口,却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努力想要传达的情意。”作者对爱的表达是含蓄的,于是他将这些情意融入到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物件之中。

  如松浦自身对于Bar Radio尾崎浩司先生的敬意,“关于Bar Radio的尾崎先生,他的美学观念、生活哲学、思考方式、对工作的热忱,以及怎样学习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至今都让我像个小辈似的擅自追随着他,一点都不夸张啊。”这种向往亦是读者对其物件拍摄以及文字情绪的表达,一种直观、纯粹的、温暖而舒适感觉

  让读者从书中感受到他的真情实感,松浦正是这样一位家伙,不论是对待任何事物,任何人,他都用一种柔和的心态去接受、发现、领悟其中的美好。

  在日本茶道之中,品尝茶汤之后放下茶杯之前,手与茶具有一种如恋人分离般难以割舍的心情,并被形象的称之为“残心”,这是一种来自于事物直观感受的依依不舍,只有当我们对一个物件倾之以真心动之以实情,欢喜之余才会有难舍难分相信这便是对爱不释手最好的体悟。

  《恋物物语》读后感(二):万物有灵

  ·讲究

  表面看来,这人活得讲究。身边的小物件,包括名片、耳掏、衬衫、藤篮、茶壶都马虎不得,每一物的挑选都自有其原因,每一物的使用都有一定之规,比如,旅行时还要备着“小茶盒”,里面有茶杯和茶筅还觉得太凑合了。再如,“麻质衬衫最好把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千万不能糟蹋了玛格丽特·霍威尔衣领展现的美丽线条”。讲究本身是一种仪式感,仿佛先祖们崇拜神灵的仪式一样,只有这样才显得庄重,也只有这样才最能“通灵”。因此,他的恋物实际是对物的尊重,不仅仅对于物本身,更是对与物有关记忆、亲手设计和制作物的匠人、与物初见那心动的感觉的尊重。

  ·善

  美有各种形式,很多时候美是善的外化。善与美都能引起人的感动,善可以产生美,美可以光耀善,或许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同源的。毫无疑问,松浦笔下的每一物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单是每一物的配图都让人心旷神怡,单是更令人心旷神怡是他文字中流露出的善意和对他人与生活的爱。“朋友一样盛放的花朵”、“笑容”两篇尤甚。

梭罗的箴言:“我能为朋友做的,就是当他的朋友”。每天试着想想,有什么事是别人做了会让你开心的,挑一件试着为家人、朋友或刚认识的人做做看。生活中,对周围的很多事物也应该怀抱这份体贴,像杯子、毛巾、椅子、包包,小心收纳不要乱丢、踩踏或是弄脏,对待它们也要秉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

  对物的善是对人的善的延伸吧,另一方面,对物的态度也能反映一个人对人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匠心

  对物的爱往往是由于看到了物背后的匠心。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会描写很多“手工”制物的原因,每一个匠人将自己对美的感悟融于一物,这本身就是值得人珍惜的。之所以日本会有很多“生活家”,大概也是由于日本人更加崇尚工匠精神,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身心投入的去做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啊。《编舟记》里的字典编辑、《重版出来》里的漫画家、编辑、营销人员、书店员工、装帧人员、印刷人员……每一个对自己工作充满热情的人身上都闪着动人光彩。“bar radio的笔”一篇中作者说从尾崎身上学到了日本人美好的心境,大概就是这种全情投入生活的匠心吧。

  ·乐

  收藏物品是一种乐趣。每一篇文章看的时候都能想象作者在写这些文字时嘴角的浅笑。或许有人看这本书会觉得言之无物,或者认为全书充溢着做作的小资情调(不过选择看这本书的人大概也是有同样生活哲学或向往的文青吧),然而细想起来,这种恋物情结大概是生活对敏感的人的一种犒赏。毕竟敏感的人可能要承受比一般人更多痛苦,想想林黛玉便知道了。作者自己都说

悲伤就是美,而美的本身也是一种悲哀

  日本美学里崇尚物哀也大概于此。不过相反的事物总是相生的,既然对于哀更敏感,自然也可以对乐更敏感。他们可以发现更多蕴藏于生活的美感,哪怕是糯米丸子的装盒、寿司中渗入的竹叶香、褐色的马赛皂都能让他们心旌摇荡,倍感生活的恩赐和幸福啊。

  时间有限,无法再叙,只摘录一些很受启发的句子:去理发店不仅为了理发,也代表着一种对仪容礼貌的重视和不懈怠。比造型更重要的是保养,基本上就是让自己保持仪容整洁。这也算是一种生活哲学吧。

  《恋物物语》读后感(三):因珍惜物品而生的爱

  文/凉川v评《恋物物语》

  小时候,就相信,每件物品是有其灵魂的。每件物品后面所掩藏的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拥有它们的人好好珍惜。就像时光中所流逝的很多东西,虽然早已变成经久泛黄的记忆,但是还是能唤起人爱的回忆

  《恋物物语》就是这样一本书,很多时候,唤起我们爱与疼惜的不是那些早已不能用的物件,而是在拥有它们时所得到的点点滴滴。就像松浦弥太郎所说:每件日常物品如果充满爱意地使用,就会被赋予灵魂,成为生命无可替代的一部分生命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不仅是物件,还有那些生病时喜欢的吃食,年幼时喜欢收藏的小玩具,长大后喜欢戴在身上的饰品,因为这些,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起来,日子也越过越有意思了。

  在放那些物品中,手要轻,提到时语气要柔和。每时每刻都要牢记珍惜物品。为什么现代人不再珍惜物品了呢?因为以前人的物件损失了,都是第一时间想到修修补补,而现在的人想到的却是买新的。只是,长久下去,也不会对物品产生真正的爱,自然也学不会珍惜,更不懂这个词在人生之中的重要性

  一直觉得,珍惜物品的人自然也会珍惜感情,还有自己。如果一个人连家里的小物品都拿来乱摔乱打,那么也难保这样的人会爱上自己,爱上别人。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闪闪发光的,不是外表,不是个性。而是内在的某些东西。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人生中的一些小挫折,比如生命中的一些小物品。

  你如何看待这些,如何相处,如何自理,就能看得出那个人的内在。

  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行为,那些过去漫长时光仍难以忘却的东西,那些浮华褪去仍留下来的人,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最不可缺失的。

  就像《恋物物语》里面一样,每一样物品都包含了人们心中过往与所珍视之人的回忆,有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些小物件多么宝贵,只是能让我们想起那些埋藏在心中不曾随残酷岁月长河洗刷丢失的东西,那么多人,在几十年过去之后,仍能摸着胸口看到某些普通的现今却失传的物品,想必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因珍惜物品和亲人的爱,还有沉重失落感与叹息吧。

  哎,罢了罢了,不说了,趁着时光还在生命不息,好好地珍惜物品珍惜与珍视之人的爱。

  本文为笔者原创,若需使用或转载,请豆邮,谢谢!

  微信公众号:凉川读书斎:lc1780889078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

  《恋物物语》读后感(四):中老年惜物惜福目录

  想来我的生活方式非常高碳无情,每次搬家都会扔掉一大堆的东西,把行李化简到最简,仿佛人生也很轻松。别人送我东西的时候,虽说收到礼物就很高兴,但讲真我更偏爱消耗品,卫生巾化妆品鲜花茶叶零食……反正是用了就没,没了就拉倒那种。小学初中毕业流行一时的同学录也被我非常刻薄地鄙视过,那个夹子往往会沦为一页页的个人秀场,真心要好的绝用不着。至今,唯二刻意收藏过的,一个是跟朋友的纸笔通信,一个是电影票根。但通信早就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终止了,今年也根本没有理过票根,照我随手放的做派,估计很多也找不到了。所以就连这些也渐渐废弃了。

  我不愿意把太多空间留给过去。

  所以对这种近似恋物癖的生活态度,我算是敬而远之,不过是真的佩服。与其说这是对记忆中每一个细节的保鲜,不如说是松浦对过往生活好与坏的全盘接受。好的回忆自不用说,但那些伤心无奈无能为力的,接受这些,是时间给予的一种能力

  像是在回忆梅好的京都风散寿司时,写自己常常在探病时买给祖母吃,祖孙两人在午后的阳光下打开外送的盒子分食,或者推让一只虾……松浦时常为退学的事感到抱歉,而那句道歉的话最终也没对祖母讲出来。再吃起梅好的京都风散寿司,会想起什么,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的体验也都不一样吧?现在如此从容地写下这些问题,坦言那份遗憾的,是五十岁的松浦。

  还有他写的玻璃花瓶,原本是母亲送的,转送了当时的女友分手后花瓶也随着下落不明。多少年后在欧洲的跳骚市场上偶遇到相同的花瓶,就是它在时间里兜了一个大圈子重新回到自己手上一样。这时候想起逝去的恋情,应该也只是觉得缘分奇妙与难以捉摸吧。

  时间会让我们忘掉很多即时的、尖锐的、过激的感受,所以才会从容地接受所有吧。

  我只是猜想,惜物惜福,大概是一种到中老年会自然习得的人生哲学。

  《恋物物语》读后感(五):恋物 物语

  “恋物”、“物语”两个都是有点现代文艺清新气息的词,本以为翻开这本书会被这个“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强势洗脑,矫情地怒冲各种家居买买买。

  然而,在松浦的娓娓叙述中,让人不由产生一种平和感,一种对坐着发现力与洞察力的钦佩感,全无推销与作秀的痕迹。其实,谁没有一只手提箱,一叠书签,一些各地旅游的工艺品呢,只是我们把它放在角落,忘掉了相关的记忆与故事,毕竟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太匆匆,很难在一件物品上面停留太久。

  松浦的字里行间中都充满着情趣和爱意,似乎每件小物在他手中都被赋予灵魂,成为生命无可替代的一部分。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如此,走到各地总是被独具匠心的小物吸引,天然少女心大起,管他有用没用先全收回家,一串风铃、一只瓷盘、一本手工纪念册,像一件件小小的古董安静地摆放在房间里,然后在一个个日夜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与被遗忘,逐渐黯然失色,最后结束在一个收拾的午后。

  然而松浦的小物是幸运的,在善于发现美的人手中,沉淀与焕发光彩,一件件小物们,轻易地集合了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还包括了虚拟时态,并且现代社会它们具有一种奇特的过滤功能,可以让一些平庸的物质变得精神奕奕,使籍籍无名的东西蒙上岁月之光而引人注目。

  关于“爱”,他虽说不出口,但却能深深地感受到努力传达过来的爱意。

  《恋物物语》读后感(六):小物件,因情怀而熠熠生辉

  不久前在《遇见怦然心动的小书店》一书中注意到东京一家名为“COW BOOKS中目黑”的旧书店,选书很有原则,经营者就是日本老牌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松浦弥太郎,从店内陈列的那些极富年代感的二手书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生活文化美学家,而他的另一部作品《恋物物语》更将其优雅的生活品味发挥到了极致。

  《恋物物语》罗列了作者生活中最无法割舍的100件物品,范围涵盖了生活用品、随身衣物、餐具、生活电器、家具、食品、书籍、装饰品……细数自己与这些物件的渊源,文字饱含对生活的热情又不失睿智的深沉,更配以朴实简约的图片,当然这些照片也是同出作者之手,十分清新、真诚,读来会被他的执着深深感染,仿佛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私人博物馆。

  松浦弥太郎笔下的小物,它们所体现出的特征大多是实用主义与美学范畴的完美结合,在他看来,所有历尽千辛万苦找回来的宝贝,运回家里并不是要压箱底或束之高阁,而要投入使用,因为物品被创造出来的使命就是供人利用,经年累月发挥其使用价值。他的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因使用宝贝而得来的满足感,这与收藏是两码事,对一件物品最称心的感觉应该就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吧。然而,最好用的东西往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用心打造与独特设计又会赋予物品外观上的美感,克莱曼婷•杜普雷设计的小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淘宝,可以是按图索骥地去寻找,也可能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但是内心始终要保持一种期待。松浦弥太郎生于东京,年轻时独自游历美国,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他建立起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生活美学,除了物品本身的品牌、材质外,他也十分重视物品的附加价值,可以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家人朋友分享时的欢乐、遍寻不到的艰辛以及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外之喜,都会赢得自己日后把玩欣赏时的会心一笑。此外,还可以遇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给人生增添许多正能量,例如送来马口铁雕塑的永井宏先生,还有寄书的嘉莉娜。

  自己最近面临新房装修的问题,路过上海的街边小店会经常留意合适的小摆设,可却发现,可爱的小东西很多,深得我心的却少之又少,更能体会到作者淘物的艰辛苦乐。

  好物历久弥新,伴随人们度过每个冬夏与春秋,最大程度保障了我们生活安逸与舒适。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教会我静心感受光影下时间的流逝并且体会静物美感的小书,这种情怀正是我们在匆忙中逐渐失去的美好吧。

  有限的书评主要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原创,请不要未经许可就转载,谢谢尊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