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班纳特小姐的自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28 21: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经典读后感10篇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是一本由(澳)考琳·麦卡洛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一):梦幻现实结合,学会坚强果敢

  这书是我在学校图书馆推荐架子上偶然发现的,翻了几页觉得挺有意思就读了下来。

  对于作者之前的作品,比如《荆棘鸟》,有听过,但未曾看过。看的时候也不知道原来是《傲慢与偏见》的后续。

  就抛开《偏见》不看,单纯这本书而言,我觉得写得挺不错的,故事情节也好,作者写作手法也好,我都比较喜欢,读上去有股小清新味道,也很有启发意义

  为什么说是梦幻,一女N男,一个漂亮女人,一个曾经如此丑而守旧,甚至被人误认为愚笨的女人,竟然蜕变成了一个美丽个性的尤物。而那些男人也是个个要么腹黑,要么才华横溢,要么温柔善良,因为女主人公容貌个性而被深深吸引。这就是作者营造的梦幻的氛围,但又不张扬,不起伏浮夸,所以读起来很舒服。而现实,无非就是其中体现的几个很现实问题,外貌,财富地位会带来什么,故事的开端,也就是女主人公蜕变的开始,她之前只因脓包和牙齿就被忽略与嘲讽,而现在,那美丽的容颜似乎也成了可以进行天马行空,怪诞做事的通行证,大家都会宽容一点,那些精英男主人公们也不得不被其容貌而吸引。财富,地位也是如此,书中有很多体现。

  至于这书,还有一个启发意义,视为励志吧,女主人公之前在藏书屋里读的书,让她有见识,让她的个性可以鲜明生动。在那样一个年代,当妹妹都出嫁生子,自己还顶着脓包,38岁的老处女的形象照看着年迈的母亲,也遭受很多的闲话。很多人应该都会奔溃吧,而她还能坚持下来,也不自卑,她看书,学会自己料理掌管庄园里的一些事。一点点的积淀蜕变,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那个自立果敢的玛丽。

  所以,现在还在迷茫,觉得前路黑暗无光的朋友,不用太沮丧,也不用自卑,像玛丽一样,如果觉得像处于人生寒冬期,不妨看些书,等到好时机的来临,就能有能力面对一切啦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二):自立,获取最期望生活

  18世纪女性自然已经没有了原始的被奴役状态,然而女性以相对更温和方式被奴役着,她们的天职是成为妻子和母亲,接受的教育性格的培养很难不以吸引男人为目标,缺乏自我的意志,只有屈服并顺从旁人的控制。她们谋求的任何东西,都只能通过丈夫来获取,对丈夫的服从是维系双方幸福安宁的最好方案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通过对女性对爱情婚姻追求,描绘了当时男尊女卑社会现实。中产阶级家庭女孩子们满18岁后就迎来了社交季,如何找到一个有钱的绅士托付终身成为重中之重。而考琳•麦卡洛的《班纳特小姐的自立》描摹了简和伊丽莎白的婚后生活和玛丽这样一个老处女对第二次生活的自主选择,更深化了当时女性所处的劣势地位,并展现女性为寻求新的生活意义而作出的勇敢尝试。

  达西和伊丽莎白不幸的婚姻生活由两点造成:伊丽莎白自以为是幽默在薄脸皮的达西看来无异于讥讽;伊丽莎白也在性事上抗拒着达西,这两点归根结底就是伊丽莎白并没有向达西表现出温顺和服从,这些在婚前闪亮的个性在婚后成为如鲠在喉的对男性尊严挑战。然而沦为生育机器的简,每个细胞都能贴上柔顺标签的简,婚姻幸福了吗?她默默忍耐丈夫在外有情妇的事实,柔顺也没能带来幸福,女性的弱势地位昭然若揭

  这本书的主角换成了在原著中貌不惊人的玛丽,治好了龅牙脓庖的玛丽在结束了照顾母亲的平淡生活后,转而寻求新的生活目标,她被阿耳格斯对贫穷和社会的见识所深深打动,决定走访各地,到最贫穷的地方,写一本揭露英格兰弊病的严肃的书。她并没能像一个女英雄一样,实现她的宏图大志,相反,一路上她遇到了各种让人挫败的事,迷路、被打劫,甚至在被囚禁很长一段时间后差点面临活活饿死的境地。她追求自立的道路仿佛一个不可思议的笑料,但她并没有放弃,这次旅程让她找到了另一条道路,没有一开始制订的目标那么远大和崎岖,和她的姐妹们一起开始自己的慈善事业

  作者在书中刻意塑造了一个长得漂亮,看起来“女里女气”的男孩子形象,他是达西的儿子查理。查理长期与达西的关系不睦,他立志要去牛津大学学习古典学,达西因儿子过于柔和长相和羸弱的身体而不喜,更因他的职业意向而印证了自己脑海里对他女气的印象。在达西没能把儿子塑造成心目中的绅士形象后,开始对查理不闻不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查理可以说是一个“进步绅士”,他得到灌输的是种新的思想情感,能理解女性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达西最终也为查理而骄傲,与伊丽莎白的感情也如冰山融化,不断回暖,但这个转变有点生硬。

  玛丽的旅程、姐妹们对婚姻的新看法、合力经营的慈善事业、绅士们态度改变,这都无法宣称为是女性地位的改变,但这是种不可逆的变化,是种往更好的未来发展的一种希望。人不再生而就有固定的社会地位,而是可以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有利的机会来获取想要的人生。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三):玛丽去哪了

  玛丽去哪里了一直是傲慢书迷的遐想,若按照书中推测玛丽无法出嫁只能做家庭教师或者到修道院去,不过伊丽莎白和简就算母亲、父亲都去世房子被收回,她也不可能完成那些冒险,拜托,那时代单身女性出门旅行简直像现在的人要一个人去罗布泊,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她要出行也必须有靠谱的绅士或者夫人陪伴,不可能独自待着。

  其次故事俗套,玛丽的爱情极度的俗套,这是那个荆棘鸟的作者吗?那个描写痛苦心碎爱情的麦考林?而我心中的达西则完全被破坏了,我的天啊,那个钻营可恶的达西是伊丽莎白的先生吗?

  其实,我们不是早就知道玛丽怎么样了吗?她就是奥斯丁,我一直这么认为,玛丽没有出嫁,她和奥斯丁一样写爱情小说,跟书本消磨时光。有了财产的女人即便是嫁不出也不会受到嘲笑。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四):诡异愚蠢自大

  我买完,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不得不说,作为同人它甚至不如晋江上的惹人喜爱。

  首先诡异的是玛丽女士突如其来的美貌,甚至比伊丽莎白还美,治好脓疮和龅牙,当然她可以治好,但是奥斯丁在书中描绘的玛丽外貌平平,即便没有脓疮也姿色平庸,称不上美丽。

  古板、老旧不合时宜,我很怀疑玛丽的身上无疑有奥斯丁自己的影子,因为她同样没有婚姻,在当时的社会简直就是个可怕的老处女。而作者诡异的把玛丽变美了,还把让优秀的男士爱上她,这完全不符合逻辑,简直和意淫没有区别

  再次是愚蠢,玛丽的结局可能是修女,对此我不感到惊讶,她也许会作为一个修女甚至是和奥斯丁一样的女性小说作家。写一些爱情小说,这样的生活。

  但是作者愚蠢的抹黑伊丽莎白和简,诚然,人类存在完美的婚姻和爱情,但作为虚构她不应该破坏这两位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许婚姻的平淡足以使任何一个女人失去年轻热情,但本性难移,独立敏感又坚强的个性是不会被磨砺得消失殆尽。把宾利写成一个下流的伪君子,把达西写成一个吝啬冷血的政客,这太可怕了。

  容我为各位介绍一下这个自大的故事,玛丽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写书,然后毫无考虑的上路,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这段旅行,然后玛丽女士就遭殃了,被抢劫被绑架,虽然抢钱的恶人得到了制裁,但是绑架她的修士却是个彻底的疯子,他绑架玛丽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一本圣经似的布道书。这个老迈的疯子养育了许多孤儿,并秘密让他们般一笔价值不菲的金砖,玛丽从多方面得知金砖的下落。接下来看似冒险的故事终于要结尾了,上帝,我快看得想合上书了。

  一个男人,英俊,单身,富有,喜爱批判文学和绅士的一切,完美的比达西还完美,他爱上了变美的玛丽,仅仅是因为他喜欢伊丽莎白,获知伊丽莎白有个妹妹,这个妹妹长得还不错就爱上了。这和他深刻的思想完全相反,爱情来得都是突兀而且围绕着美貌的,就像是从前一名不文的玛丽得到了神的垂青,给她美貌后,她的歌声、古板、古怪和孤僻都变得可以容忍,那好吧,那么就完全可以肯定,只要有惊人美貌和不错的家事,任何性格和脾气都可以容忍不是吗?虽然作者强调他最后不是因为伊丽莎白而爱上玛丽,可是这种表述苍白无力,他爱上了一个仅仅见过几次,没有深刻了解只从他人处了解的女人。

  这个男人和其他几个玛丽的亲戚救了玛丽,弄死了疯子修士,玛丽得到了山洞中的金子,她富有了,并且用这金子开设了孤儿院这样正当又有意义的事然后她就忘记了她的书,英格兰的痛苦,嫁给了安格斯这个英俊的男人,与他生儿育女。故事就结尾了,伊丽莎白和达西和解,简不愿在为宾利生孩子。莉迪亚死了,吉蒂成了寡妇欢乐的活着。

  虽然故事不错,描写丰富,但这本书如果不灌上傲慢与偏见的后续最好,这是一部彻底的同人,和续写红楼梦是不一样的,他使用原著的名字,但从行文结构,思想内涵和主线故事上却格格不入,完全不同,这只是一本同人,我强调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五):就是书评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有着自立这两个字就完全被吸引过去。以为会是一本开导性质的书,所以等读完的时候意识并非如此

  看完翻了翻别人的评论,发现原来是傲慢与偏见的续写,不过因为上一本书已经想不太起来在讲什么了。所以就不太评价作者对人物性格到底如何处理了。

  这本书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所以在除了主角玛丽小姐追求自立和自我价值的主线上,配角的故事也相当多并且丰富。只是这种安排不足够好,一开始争锋相对的各种人物cp到最后和乐融融的大逆转中间的过程生硬,而且如果不知道是傲慢与偏见的续写,我是无法理解丽迪亚死亡跟达西他弟后续处理这一段的必要性。

  人物的性格描写基本是依靠对话来支撑起来,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缘故,看着看着就老忘了是谁在说话。感觉对于这种构建方式很不习惯也不是很喜欢

  不过总体而言清晰的交代了一个人物关系繁多的故事,还算可以。在对玛丽小姐寻求自立的这一方面描写不足但可以接受。嗯。个人看法,有异议再说。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六):颠覆性的尝试

  作为一位澳洲作家,对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英国作品的续写真是件非常勇敢的事。不过不同文化的互相窥视和试探,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麦卡洛写《荆棘鸟》,曾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银屏掀起过不小的热潮,尤其是当时的年轻女孩,简直如痴如醉。这部小说里那种对家园的热爱和守护,对爱情的复杂性的洞悉,对家族宏大历史把握,也曾让读者为之深深着迷,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严谨风格和充沛热情的女作家。

  而在这本《傲慢与偏见》的续写作品里,我们则可以看到她凭借充分理解所做出的有趣“颠覆”,她让达西性格中专制、野心一面暴露出来,也让丽迪亚从一个野姑娘,变成了彻底堕落的女人,而在这种种衬托中,我们看到了三小姐玛丽有些天真,但又有些可爱的坚持,也许这并不一定属于小说中的那个时代,但却充满了单纯的希望。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七):终究,还是自立的女人最精彩

  哈哈,看着自己这个评论标题,感觉有点女权主义。。。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是麦卡洛为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所作的续篇。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和麦卡洛的《荆棘鸟》,都是我读书的时候喜欢看的书。既然说到是青春时期喜欢看的书,自然也代表现在喜好有不同了。

  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物进行了颠覆:膨胀的政治野心把达西的傲慢变得冷酷;伊丽莎白的偏见毁掉了两人婚姻的美满外表;丽迪亚的轻浮聒噪在原著中还能让人莞尔一笑,婚后的她却彻底堕落成了酒鬼加妓女;而本书的主人公、原著中最不起眼的玛丽,不仅治好了满脸的脓疱和坏牙,变成一个风韵犹存女子,思想上也发生了彻头彻尾的转变:她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她要以自己的行动揭露英格兰社会弊病,而她的体验之旅也从一开始就险象环生,最后竟至落入神秘怪人之手……

  很符合我现在的人生观,女人要活得精彩就要自立,内心力量才是最靠得住的。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八):不要带着偏见看这本书

  最开始我看了两章觉得自己可能没法把这本书完整的看下去,因为我觉得它是对原著的不尊重,《傲慢与偏见》是我接触的第一本爱情小说,简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是我少女时的幻想,然而这本书就好像是王子公主婚后的生活,并且并不幸福,简不断怀孕,忍受丈夫的外遇和私生子,伊丽莎白是因为拜金而嫁给达西,达西的傲慢一如既往,甚至较一往更加严重,他们的婚姻陷入危机,老达西居然是个恶棍,这一切的一切打破了“王子与公主在城堡里幸福的生活了下去”的美好结局,所以我拒绝接受,但慢慢我被续集里的主角玛丽的经历吸引,一路看下来,放下偏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这本书,是的,它表达的是女性的自立,独立的思想才是真正的自由,才能无所畏惧不受束缚。同时放下偏见后,发现作者其实描写的人物都是延续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只是其中不那么美好的一面被着重表现了而已,并且有些也是误会,比如人们认为伊丽莎白嫁给达西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富有。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误会,那跟我认识的伊丽莎白完全不一样,虽然有礼教的束缚,到她一直努力在这束缚内最大限度活出自己。<div class="clear"></div>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九):一场颠覆的大逆袭

  对我而言,《班纳特小姐的自立》无疑是一场彻底的大逆袭,挑战着我的原有的期望和观念。

  1.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是男人的觉醒

  作为一名达西粉,无论是向伊丽莎白求婚前的高傲的达西,还是被爱情打动、反思改过、亲和大方的达西,都让我喜欢。

  只是,很遗憾,《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一书的达西却像是变了一个人,傲慢、无礼、虚伪,眼中只有政治,对妻子不负责任、对子女不负责任。这样的达西简直就是一个人渣,我真心不明白以伊丽莎白的个性,如何能够苟且求全?

  而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即使再可恶,起码还是一个疼爱妹妹的兄长、令人敬重的朋友。这里的达西,除了“人渣”二字,我想不出来有什么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他。

  是的,《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中,达西已经不是《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了,而是班纳特一家口中昵称的“费兹”。

  这位“费兹”享受一种主宰众人命运的感觉,喜欢替所有人做出决定,甚至离他的生活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说都很遥远的玛丽和丽迪亚的生活中的琐碎都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Kao!这是万能而慷慨的达西先生吗?还只是一个英国的“教父”?

  显然,“费兹”对他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婚姻有着浓浓的悔恨。他认为,娶一个身份不如自己的女人真是糟透了,不管当初多爱,有多想得到她。他认为,这样子做一点也不值。他觉得他那美丽的妻子和她那老处女妹妹玛丽无异。他觉得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只不过,很遗憾,他的血脉竟然要由他所鄙夷的女人生育下来的懦弱的男孩传承下去,他认为他和她之间的四个女儿是班纳特家的诅咒。

  这位“费兹”先生究竟是觉醒了?还是生活的琐碎磨光了他对伊丽莎白的所有的感情?

  呵,看样子,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王子公主的传说最终会变成同床异梦,甚至不再同床,“和梦也新来不做”。

  班纳特家的小女儿丽迪亚的婚姻命运是早就注定了的。在《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中,没有出乎《傲慢与偏见》所规划的模式,丽迪亚与威克姆各走各路,各自寻找各自的花花草草,婚姻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摆设而已。

  让我意外的是,吉蒂由那个迷恋“恋爱的感觉”、追逐爱情的花痴小女孩竟然成长为看破婚姻本质、于虚无的感情中得到最实际的保障的精明少妇。

  吉蒂的这个转变虽然说不上是“华丽的转身”,但是起码也表现了一个女人懂得了如何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中保护自己,拿自己所有的去换取自己所没有的。

  吉蒂的丈夫算不上是金龟婿,他年长吉蒂太多,他瞧不起吉蒂,他认为吉蒂是个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急于飞上枝头变凤凰。

  可是吉蒂却并不认为她丈夫的年纪是个问题,她极其现实地认为他的年长也是一种好处。她说,他死得正是时候,死在他开始觉得她无聊之时。她说,婚姻生活很愉悦,但是丈夫却是她的主人;而寡居就不一样了,寡居的快乐是不掺假的,不用服从什么命令,也没有什么怪念头来烦你。

  我觉得如果吉蒂真正地明白了她想从婚姻中得到什么,也许她不会得到爱与尊重,但是她可以得到快乐与满足。起码,吉蒂的人生不会堕落到丽迪亚的那个地步。

  2.壁花小姐的重生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中,《傲慢与偏见》里不起眼、不受人重视的三小姐玛丽摇身一变,由从前的壁花小姐俨然成为一枚独当一面的主人翁。

  你看,《班纳特小姐的自立》的开篇便写了玛丽照顾临终前的班纳特太太的种种情形,办事沉着干练、冷静而有条理,并不比如今的职场白领逊色多少。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虽然ta在别人的故事里充当了配角。

  所以,在《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中,当伊丽莎白的光芒削弱时,当简成为了打酱油的时,玛丽终于在她自己的人生中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主角。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中,玛丽越来越像《傲慢与偏见》中年轻的伊丽莎白,有思想、有主见,当然——还有美貌,除去了脓包、拔掉了大牙的玛丽,连容貌都与伊丽莎白相像起来。

  这也难怪,人人都爱看美女。简•爱的故事是一种另类,是一匹为数不多的黑马。倘若一个故事、一本小说,她的主人翁不是一个美女,那么这个故事势必要黯淡许多,人们往往都是因为外在而被吸引,才肯花费精力来探究你的内涵。

  尤其是,丑女虽然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但是,女人一旦想成为他人故事里的主角时,就必须具备几分魅力,而这种魅力,来得最容易的就是美丽。

  重生的玛丽出场不久便吸引了男人们的目光:达西先生会因为这个小姨子与自己的妻子有几分相似,心中会有着不自知的柔软的牵动;而那位替玛丽理财的怀尔德先生,则是不管玛丽会怎么折磨他,他都非常想成为她的丈夫;安格斯则因为听说玛丽容颜酷似自己暗恋的伊丽莎白而动心不已,从此情根深种;甚至拦路打劫的强盗都会觉得这是个美女,有着高贵的出身……

  3.续写作者与原著作者的大PK

  其实,我一直不太支持非原著作者来续写原著,无论这部作品是名著还是非名著。前者如《红楼梦》和高鹗的续写、《理智与情感》和《三小姐》,后者如《步步惊心》和玉朵朵的续集。这本《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亦属前列。

  续写作者明明有自成一家的才华,却偏偏拾人牙慧,借着别人原有的影响和声誉来搭便车。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中,三小姐玛丽由不起眼的麻雀变成耀目的凤凰,不谙世事、不知道世道险恶的玛丽,为了追求梦想、寻求自立,惹出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一个女人的重生,完全可以另起炉灶,不写Mary,可以写Rosemary呀,干嘛非要借用别人原有的故事架构呢?

  事实上,《班纳特小姐的自立》的作者胸有自有丘壑,想象力也极其丰富,行文流畅、情节曲折。小说颇有些传奇小说的风格。与《傲慢与偏见》的原著风格相去甚远。如果说《傲慢与偏见》是演奏着浪漫旋律的ball场,那么《班纳特小姐的自立》则演绎的是《三个火枪手》与阿加莎的悬疑传奇,而文中更有一些让贵族们难以说出口的两性探讨。

  彰显原本故事里的配角甚至是带点儿负面色彩的配角,势必要以“破”与“毁”为基础的。

  《傲慢与偏见》中的头号美女简因为生育而身材变形;伊丽莎白也变得无趣了许多;甚至达西,呵,我上面已经说了,那就是一个有性虐待倾向的人渣;宾格来,则是成了“无性不欢”、缠绵于床笫之间、包养情妇、生育了一大群子女的种马;就连《傲慢与偏见》中让威克姆这个混蛋都能敬重无比的老达西先生,脱下画皮,原来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吃喝嫖赌无所不涉及的穷凶极恶的大恶魔。

  原著《傲慢与偏见》的结尾虽然被许多评论家所批判,大意是违背了简奥斯汀一贯的讽刺路线,但是我个人觉得那还是比较圆满的。简奥斯汀的结局说,班纳特太太因为两个大女儿嫁得幸福,后半生过得也不错,连歇斯底里的毛病也好了不少,脑子也渐渐清明了。

  换到了《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中,班纳特太太一早便被“原形毕露”的人渣达西先生发配到远离玛丽之外的四个女儿的地方去了,简就是一个生育机器,伊丽莎白再也没有为了尊严放弃豪门的傲骨,达西先生和宾格来先生,他们简直就是合伙儿压榨工人阶级、支持奴隶制度的混球。

  玛丽的重生、玛丽的光辉耀目,原来要以这么多人的不幸为代价。

  其实,《班纳特小姐的自立》,倘若撇开这些《傲慢与偏见》的读者们所熟悉的一个又一个的人名,自身倒也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她的缺点就在于她毁灭了太多人的梦,我们宁可达西和伊丽莎白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读后感(十):你之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

  年少时读奥斯丁,觉得玛丽这个角色很有趣,应该更有作为,麦卡洛在这本书里做到了!班纳特小姐指的是伊莉莎白的妹妹玛丽小姐,记得《傲慢与偏见》里那个弹琴唱歌走调、毫无吸引力、过分正经的小姐吗?考琳•麦卡洛抓住了这个原著中着墨极少的人,展开了她的写作空间。玛丽原是班纳特家最平淡无趣的 一位小姐,母亲的突然离世,促使她开始独立的新生活。

  下午看到一篇文章说,生活不要抱怨他什么,要进步自己,看自己可以承担多少,就会收获所付出的一些。我想玛丽也是做到了这一点,她突破自己,走出重重枷锁,努力完善自己,自信又自立。我们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因为外界,那是客体。要是因为很多人的不认可而扭曲了自己,或者那是本质里面的狭隘,又或者自己出了错,需要反省、改进。我们要豁达,做真实的自己。要感谢所有波折带来的劫后重生,感谢患难与共的亲友跟自己坚强的意志,生活还是美好的。书中几次强调玛丽治好了脸上的脓胞以及牙齿,美得无与伦比,玛丽的自立,似乎跟她有没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毫不相干,而是发自内心的自信起来。

  本书对班纳特家另几个女儿的生活描写似乎也变得疯狂离谱起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出现危机,达西的政治抱负激发了他本性中冷酷的一面;嫁给宾利先生的简看起来还算幸福,但却沦为生孩子的机器;吉蒂心甘情愿坐享亡夫遗产,如愿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寡妇;生性奔放的丽迪亚更是堕落成嗜酒滥交的荡妇。那些所谓的抛弃和分离,是过往里对自己的不信任,何必去责怪谁。总会暗自跟自己说起,你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你生命里每次地自己认为过不去的磨难都在关键地时刻里安上了链子,骑得很远。有时候固执地要命,有时候又对没有发生的所谓未来的故事憧憬,有时候就什么都不信。有时候会害怕所有困难来得没有预警,有时候就胆大到认为自己可以撑住那片天空。有时候觉得自己过得足够麻木,忙碌、温暖,便以为自己不再具备多愁善感的特征了。难得清静下来,打败之前全部的臆断,还是一样纠结,只是随着年龄的正向,被自己掩抑的很好,没那么明显罢了。

  我们需要真正的自立和自信,才不会被自己和命运打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