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10篇

2018-02-01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10篇

  《全频带阻塞干扰》是一本由刘慈欣 / Comis You 滴水工坊 制作漫画著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页数:2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一):只有冷无缺的唯技术论者才会黑《全频段阻塞干扰》!

  作为一个军迷,从常识的角度来讲全频段阻塞干扰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本书让人着迷的地方绝对不只是技术描写,更多的在于军人的一份豪情,对战争无奈,但绝对不抛弃军人的尊严精神。这是现代战争中也绝对少不了东西

  记得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高中生,会去读这本书也是因为看了《三体》之后对这个作家产生了兴趣,于是找来了很多他的作品而已。当时读完这本书,也仅仅是被一些情节打动,并没有发现到这本书里面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最近这本书由科幻世界编辑部和一个工作室改编了成漫画,出于当时那分感慨吾辈就买了一本,然而仅仅把漫画重读以后却发现,这本书比我当时留下的模糊印象其实要充实的多,于是又把TXT翻出来看了一遍,顿时感慨万分,于是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不知有多少人当初也有过和我现在一样的感慨。

  《全频段阻塞干扰》有两个版本,一个中国版一个俄罗斯版,两个版本内容其实完全一样,只是地名、人名和武器不同而已(其实还有两点区别就是中国版有一段日军碾压阻挡道路的中国难民的情节,而俄罗斯版没有,而中国版还有一名日军中校剖腹自杀的情节)。这可能是发表时出于审查制度考虑做出的修改吧,我并不知道当时刊登在杂志上的版本是哪个,不过很遗憾的是此次漫画改变的是俄国版。

  但从此就可以看出,刘慈欣(当然,国内其他几个科幻作家也有这个特点,尤其是王晋康)的作品,或多或少是有些民族主义成分在里面的。因此曾经与某人谈论起大刘的作品时,某人只做出了一句评价就是“三观太正”。当然,作为一篇军事小说,这是不可避免的特点,但是在吾辈的观点里,在人类还没有做到世界大同的今天,任何把自己放大到全人类的角度作出的豪情壮语都只能是扯淡。毕竟我们还处在爱因斯坦所谓的“儿科病”阶段。对于刘慈欣的评价,有人认为他属于科幻界的“右倾”主义,倒也恰如其分。刘慈欣在大部分作品里都阐述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而不仅仅的是描写民族自豪感(至于三体已经将这一点描述的十分隐晦了,或者说刘慈欣自身的观点也发生了改变?)。当然对于一个科幻作家而言,做到这一步显然是最基本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个人认为,至少是在这一点的描写上,刘慈欣表达出了他想表达的。

  而且,刘慈欣的作品已经能够十分客观的描写战争(当然做不到这点就是三流小说了)。而“三观太正”这句话的之于这篇文章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战场上军人精神的正面描写了。《全频段阻塞干扰》同样作为一篇军事作品,这样的镜头也不少。无畏战斗双方军人(注意是双方)、尸体垒成的胸墙、最后美军司令的那句“士兵们,上刺刀!”,都是十分传统的正面描写。但是不管这些描写是多么传统的东西,这些精神在军人身上都是不缺少的,而对于汹涌电子风暴的描写,在我眼里和钢铁的洪流看起来一样激动人心,这也正是最能使读者产生共鸣的地方不是么。

  不过显然,战争是残酷的,而表现这一点的,并不只是刘慈欣作品里那很有大刘特点的血腥描写。但是他在本文里面却探讨了一个更偏的问题:随着人类走向文明科技不断进步,战争的残酷性减少了么?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文中的情形,当时美军为了夺取一部完好的干扰设备,与林云少尉僵持着,而后者手里握着一枚小型的燃料空气炸弹。于是讽刺的是,在这种生死关头,他们讨论到了这个问题

  “您完全没必要采用这么野蛮方式,这是一场文明的战争,它本来是会很顺利的,这一点在几天前登陆时我就感觉到了。当时岸上大部分的火力都被摧毁,只有零星的机枪声恰到好处地点缀着我们这场光荣浪漫的远征,您看,一切都会很顺利的,没必要……”

  “我还知道另一次更美妙的登陆,”少校用纯正的英语说,她轻柔声音如来自天堂,能让钢铁变软,“美丽的沙滩,有棕榈树,树上挂着欢迎的横幅;到处是漂亮姑娘,留着齐腰的长发,穿着沙沙做响的丝裤,在年轻的士兵群中移动,用红色和粉红色的花环装点着他们,并羞怯地对着目瞪口呆的士兵们微笑……上尉,您知道这次登陆吗?”

  唐纳森困惑地摇摇头。

  “这就是1965年3月8日上午9点,在岘港,美国首批海军陆战队登上越南的土地情景,也是越战的开端。”

  唐纳森觉得自己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刚才的镇静瞬间消失了,他的呼吸急促起来,声音开始颤抖,“不,别这样少校,你这样对待我们是不公平的!我们没有杀过多少人,杀人的是他们,”他指着窗外半空中悬停着的直升机说,“是那些飞行员们,还有那些在很远的航空母舰上操作电脑指引巡航导弹的先生们,但他们也都是些体面的先生,他们所面对的目标都是屏幕上漂亮的彩色标记,他们按了一下按钮或动一下鼠标,耐心地等一会儿,那些标志就消失了,他们都是文明的先生,他们没有恶意,真的没有恶意……你在听我说吗?”

  少校笑着点点头,谁说死神是丑恶恐怖的,死神真美。

  其实,对于我们军迷而言,武器大多数时候是充满美感的。而令我们困惑很久的问题就在这:死亡与美难道这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么?

  但刘慈欣用这篇文章给出了答案:无论是怎样的战争,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在人类斗争的战场上,文明永远是扯淡。

  而后面,林云拉响炸弹前说的一句话,我认为凝聚了本书最精髓的东西之一,那就是短短四个字:“我尽责任”。

  事实上,很多作者在写战争的时候,都喜欢主角的视角描写一把人性。或者是杀人后的不适,或者是战斗理由迷茫,但是这些东西在真正的战场上是几乎看不到的。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你在战场上想到的不会是为国家和民族,也不会是爱人或者亲人,更不会感慨被你打死的敌人。真正的军人,真的就如这四个字:我尽责任。

  在我眼里,这四个字才真正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但无论如何,刘慈欣的作品是爱好和平的,但是他显然很清楚和平主义和反对军备发展不是一回事。当然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懂,我也就不说教了。但是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他在文中同样表现出了一个作家的无奈。刘慈欣的文章很喜欢在恒星这种天体上做文章,显然他很喜欢这种天体。而我认为本文的男主角就是他自己的缩影。在和元帅的父亲谈到互相事业的时候,主角说出了这样的话:

  “爸爸,你把事情说反了。如果人们都象我们这样,用全部的生命去探索宇宙的话,他们就能领略到宇宙的美,它的宏大和深远后面的美,而一个对宇宙和自然的内在美有深刻感觉的人,是不会去进行战争的。”

  但是主角同样也很清楚现实,因此,最后的一句话,似乎揭示了主角将要与太空站一起坠入太阳结局:“爱因斯坦在他的后期研究没什么建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过多地介入了政治。我不会走他的老路的。但,爸爸,到了需要的时候,我也会尽自己的责任的。”

  同样的“我尽责任”,除了充满着一分豪情之外,更多的恐怕是无奈吧……

  对于文中的思想看法就到这里,但是既然我们讨论的是科幻小说,那么技术上面的问题也是不能不说的。

  但是请允许我放过恒星模型这个巨大的一环,因为这不是我的专长,而且这篇毕竟也是科幻小说。因此一个空间站对于太阳的扰动到底如何我们不去讨论,在这里我想讲的,是关于未来战场上电子战定位的问题。

  我个人感觉,毕竟因为人最新科学技术大都首先应用于军事,因此科幻迷或者说科幻小说作家必定首先是个军迷,至少对现代战争有所了解。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刘慈欣对于未来战争体系认识还是很深刻和独到的。电磁波是无法避免的一个软肋,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是全频段阻塞干扰这个设想无疑很大胆。尽管有相似的设想,譬如网上很多人对于EMP炸弹或者说类似的武器有着很深刻的迷信,但是EMP和压制干扰区别还是很大的。对于电子设备方面差距而言,或许不分敌我的干扰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思路。这也很符合毛泽东的战争理论思想(这是很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过刘慈欣显然也清楚技术上也是有硬伤的。功率自不必说,干扰源本身自然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目标。因此刘慈欣在文章里最终还是做出了让太阳充当这个角色处理,但是这又引发了一个新的矛盾:能研制出比西方先进的多的空间站的国家,又怎么会在常规战场上差距这么大呢。至于这篇文章另外的一些小问题,大都是因为文章发表时间很早导致的,例如刘慈欣文中提到的C3I,现在已经演变为C4ISR这个概念,而文中出现的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也因为项目的下马而导致它不可能出现在未来战场上。但不管怎么说,在大的方向上,这篇文章没有错,倒不如说十分犀利。

  当然挑刺不是我的目的,但是正好说到这里,那我就顺便发表一下我的看法了,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军迷都十分迷信一些撒手锏性质的武器,弹道导弹反航母也好,EMP炸弹也好。但是事实上,这些东西或许能一时起作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弥补技术的差距。刘慈欣自己也写到了:“我们的战略好象在一个武林高手面前无套路地乱打一通,这开始会使他手足无措,但他总会想出对付的办法的。”因此,尽管我们在技术上还有差距,但是应该做的是乘这个世界上的各大国家都对未来战场的作战形式还在摸索的时机,抓紧缩短我们的差距,而不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些新式武器上。当然例如《全》一文设想的创新精神也是要有的,假若能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做到打赢未来战争。

  或许你认为我说的是废话,当然我也承认我只是在扯正论而已。但无论如何,谁也没法预料到未来战争会是怎样,因此这儿只有按部就班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么。

  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好战争与坏和平,不管我们军迷多么的迷恋战争,我们本质上还是爱好和平的。但尽管比起这篇文章发表的年代,现在我们爆发一场大战的可能性已经小了很多,我们仍然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降临,未来战场又是什么样子

  因此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祈祷文中的战争,永远不要发生在我们的世界里了。

  附录:大刘直播访谈中对军人以及战争部分提问的回答

  VALKIRA : 再问一个问题吧,本人是个军迷,在大刘您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是《全频段》一文,那么我想问一下,大流本人对军事感兴趣么?至于大刘的作品中对军事的描写,是否是您对于未来战争形态发展的一种观点?

  刘慈欣 说 :

  我对军事感兴趣,我描写的肯定不是未来战争的样式,未来战争战场上比较空旷,与传统战争相比缺少观赏性。

  那么,抛开技术层面,大流所描写的书中的军人形象是非正直的值得尊敬的,但也是重视使命高于一切的,既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林云,也有下令“上刺刀”的美国将军,那么大刘对于军人以及战争到底是怎么看待的呢?

  刘慈欣 说 :

  关于军人的问题,题目太大,我接触军人很多,他们与现实中的其它职业的人差别不是太大,但在战争环境中,人会变的与和平时很不同,人性的各方面都被放大了。

  刘:我的阅历普通人无异(除了亲身体验过真实的战争),大部分还是靠想象,这不是写作的最好选择,但没办法,我也想多经历些,可做不到,前一阵想去太原(可兰)发射中心看发射,都请不到假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二):冷盘和大菜之间的合格配菜

  书送到了,薄薄一本,边缘是漫画特有的参差的灰色。拿在手里,感觉不错

  故事情节早已熟稔,当年这部作品留下的印象依然深刻。而上个月松鼠会的“大刘搭讪团”正在对大刘做关于这篇文章的简短访谈,于是又重读了好几遍。但是看到了漫画,感觉还是很不一样。

  如果一样,倒才真的奇怪呢。

  有人说我们现在是读图时代,毕竟一图抵千言。这当然无可置疑,不过对于小说这种纯文字载体的艺术作品来说,也许有些不一样。毕竟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一千个人心里也有一千个米沙和卡琳娜。我们已经用自己的想象补齐了文字的缝隙,把每一行铅字都转成了一幅幅画面在脑中上演。

  在这种时候,留着及腰长马尾的米沙和有着日漫式的夸张表情的卡琳娜扑面跃入视线时,我结结实实地被冲击了一小下。不过这就像打了预防针,第二次再看的时候就好多了。有网友评论说米沙和卡琳娜长得太像了,的确如此。不过再看一遍就分清楚了……

  《全频带阻塞干扰》讲的是个关于战争的故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个人的感情变成了小得几乎不可见的微尘,撞向太阳的行为是为了和平而不得不做出的艰难抉择,而天体物理学博士和少校军官的爱情也只能是一个宏大乐章中不得不爆发而后戛然而止的短暂副旋律。漫画在这一部分和原著小说有些差别,采用了双线的方式,卡琳娜和米沙的牺牲被放到了近乎相同的时间。这样处理固然带来更强的冲击,但是逻辑上却出现了个小漏洞。如果当时情况已经危急到需要米沙用空间站撞击太阳的时候,干扰发生器理应已经被大量破坏了。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更多的部队在保卫干扰发生器才对——不过这也只是细节罢了。

  整体来说,这本漫画不错。在《全频带阻塞干扰》这部小说还没有拍成电影之前——也许这一天要很久才能到来——买一本漫画版,有点像是在冷盘和大菜之间选了一道最合适的配菜。更不要提它凝结的心血和被寄予的希望。大陆科幻、大陆漫画,两者第一次走到了一起,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喝一杯了。

  当然,硬伤也有一些。AK-47和M16这样最常见的枪械,在漫画中具有了变形金刚的部分特质;人物形象如果仔细对照,也会发现有些前后不一;卡琳娜的笔记本尺寸不大,但是居然有全键盘,数字区和单独的方向键历历在目;还有诸如裁切的问题,像是121页最下方的文字被裁掉了一半等等。

  不过瑕不掩瑜。如果你喜欢漫画,不妨收一本。如果你喜欢科幻,不妨也收一本吧。不要过于苛责了,本来科幻和漫画,从来就不是完美的。它们毕竟只是想象的展现。即使有完美的想象,当被以某种载体展示出来时,也必然将变得不完美。

  但是最少能带来一些慰籍。

  这就够了吧。

  最后kuso一下。这部漫画里出现了一些中国产品……例如在93页,卡琳娜手边的笔记本,上面写着LENOVO,而151页列夫森科元帅的全息战场地图,下面醒目地标着“Made In China”。

  漫画里这样的细节应该还有不少。很好玩。这应该算是漫画读者的特殊福利吧。

  最最后附上对大刘的访谈地址: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4294.html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三):希望更多人投入到一去不复返的画漫画事业中!

  大家好我来写书评了,之前听说这本要看很久,结果我就猛看结果迅雷不及掩耳的看完了=口=由于著名三基佬已经写了很严肃的书评了所以本书评就用口语化了=u-!

  首先,之前在科幻世界上登的彩页太弱了,看起来比较业余,因此引发了组内同志们的吐槽。拿到书倒是觉得挺像漫画的(特别是拿的远远的看的时候……-_,-), 主要是因为网点贴的好,恩,其实我也没有贴过网点(喂……) 。相比之下,线稿画的虽然很辛苦,不过功底不够扎实,所以人物表情不到位。当然我也画不到位(喂喂……)。此外由于画风不算很日漫的关系,画的时候出现冏脸和汗脸的时候显得很怪,不够和谐=u=。由于我也画过几页漫画,所以知道画的时候很难画出自己要的表情和动作,所以出现冏脸可以理解,不过还是有待改进。画面精度是很细致,看得出来很努力,工作室的人也不算很多,能画到这个程度是很辛苦的。

  另外分镜好像一直是横竖格,没有斜线,虽然我也没用过斜线(喂……)。撞太阳的时候还是如我所愿的用了跨页的大画面,我很欣慰……

  人物设定来说,大家都说分不清男主角女主角,其实是可以从刘海上分出来的XD。女主角是水兵月刘海,男主角是斜刘海XD。虽然他们脸长得差不多,但是我总觉得男主角的睫毛更长XD。

  看起来漫画工作室的几位应该都是男的(有女的请不要怪我XD),不过女主角为什么穿的这么严实……身材也很一般……那……那你们为什么还要画漫画……XD

  关于军事方面的比如武器阿飞机阿画的对不对,反正我也看不出来……

  此外,本来我已经不记得全频带到底讲了什么了,结果老刘在前言里来了个详细剧透,导致我看到男主角撞太阳的时候也无动于衷(可能是我铁石心肠吧 XD),建议大家不要看老刘的剧透……

  价钱方面来说,应该也是出版社定的价吧,现在画漫画的都是不怕穷死的(咳),所以我对定价就不做评论了。

  另:封面是谁做的,不好看。

  最后说,我们这些书托都变成吐槽的了,作者不要太难过TAT。不管怎样画成这样很不容易,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希望更多人投入到一去不复返的画漫画事业中!

  (嘴贱的说一句,夹在书里的名片上的QICQ是OICQ的意思……吗)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四):让科幻的炮火到处开花

  科幻先天的具有视觉化的倾向。电影几乎刚刚发明,就在1902年问世了第一部科幻片《月球之旅》。漫画作为一种视觉化艺术也马上抓住了科幻的金矿,DC和Marvel的超级英雄们纷纷登场,从此几十年来惩恶扬善不得安闲。

  在漫画之国日本,科幻漫画大师数不胜数。从最初吸取欧美科幻营养,如《五星物语》中嗡嗡作响的光剑、《风之谷》中茂密而致命的丛林,到现在反馈给欧美科幻新鲜血液,如《骇客帝国》中的漫画化场景,漫画和科幻一直相伴纠缠不离不弃。要说科幻对日本漫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看看日本少女漫画里亦不时出现的科幻元素就知道了。

  今天,从这本《全频带阻塞干扰》开始,中国的科幻和漫画也终于走到了一起。希望这是一段美好旅程的开始,而不是第一只靴子的绝响,国产科幻和漫画会一同携手奔向光辉的未来。

  同时,期待国产科幻影视再创辉煌。让科幻的炮火在中国文艺的各个领域到处开花!

  作为书托,也不得不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今后在科幻漫画的改编中注重情节和信息的清晰完整,以免读者疑惑。因为读原作时间过久,这本漫画中的几个细节我是又读了一遍小说才得以理顺。如,为什么卡琳娜爷爷卖徽章时对方出价是美元,俄军的军用设施为什么是英文操作系统,作为全频道阻塞干扰设备的“洪水”是如何实现遥控的,等等。

  感谢滴水漫画工坊的努力。望再接再厉。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五):名字吧

  《全频带阻塞干扰》漫画版到手的第一感觉是纸质、排版、画风都像模像样的,一开始希望值被提得有点高。但随着慢慢深入,还是觉得有些问题——当然是从我个人角度而言。

  一、画风

  对漫画来讲,画风的重要程度比故事情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画风与排版除了直接受制于专业功底外,还与漫画制作人对原著的理解休戚相关。

  暂时撇开米沙不谈,男性角色(基本上都是中年大叔)画得还行,有西方人的轮廓。而女主就让人比较失望了,线条是彻头彻尾的日式风格,看不出俄罗斯特征,反而处处是轻浮、聒噪。大刘本就不擅于对人物的塑造,笔下角色多少有些脸谱化,所以漫画更应该抓住最主要的东西以细节表现,哪怕是人物的一次皱眉,配上环境的渲染等等,才能有效地表现人物个性。在女主的刻画上,我觉得没有做好,最后那本应神圣悲壮的一幕,用那张非标准日式漫画脸来表现,却悄然流露出滑稽。

  米沙似乎比女主画得还要秀美一些,唔,应是时下流行路线,幸好作品中找不出足以配成CP的男性角色。仍然有对女主的类似怨念,不过要小得多,在此不赘述。

  二、情节

  我好像还真没看过小说……

  很多人都说漫画改编得很流畅,没有影响阅读理解,这么说也是可以的,至少,前面还有内容简介呢。不算厚的篇幅,基本上就是用漫画诠释简介,重头戏以及转折,都太简略,比如俄军被逼到绝路那段,气氛和情节都不够明显不够紧张,没能对米沙的牺牲起到烘托作用。自然读者的情绪得不到很好的积累和释放。

  天哪……我真的是来当书托的吗?吐槽之后,现在想说说本书动人之处,观众可不可以先不忙走……

  我同意那句“这是……的一小步,却是……的一大步”话。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要说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没什么不可以,毕竟从前没有科幻小说被改编为漫画,尤其还是中国产的科幻小说。看得出来,漫画制作者非常用心,日式风格虽在我看来是败笔,无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主流倾向,相对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而且制作人并没有一味流于日风,事实上除了男女主角,其他似乎都不是。不过,要是制作者能再体会一下原著中的情感以及大刘的宏观感就更好了。

  话说回来,我觉得,这样一本漫画要吸引非科幻爱好者的眼球,基本不大可能;而对科幻爱好者而言,应该会觉得小说更好看吧。但是(我又来了……好多“但是”),我讨厌那些把这本书贬得一文不值的人,事情从不会做到开始做通常都会很糟糕,也许做下去没准还是糟糕,可要一直都不做,就永远永远不会进步。我们就永远不会有属于自己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永远不会有机会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名字。对了,就像微软切断朝鲜等国的msn一样。

  最后,我觉得28.8元的价格偏高。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六):Good, and can be better

  第一次读到《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时候,我就在想,多么适合视觉化的一篇小说啊,当然,我心目中的理想载体是电影,而且是《黑鹰坠落》那范儿的,打得稀里哗啦好不热闹;再后来,仔细想想,或许《兄弟连》那种多视角的电视剧更加适合这个故事,慢慢从各个角色的不同角度去观看这一幕盛大的史诗剧。可是,这终究只是YY而已,现实中既不会有它的电影也不会有它的电视剧,只怕连动画片也不太可能有,然而,我依然十分渴望看见被视觉化的大刘作品。

  必须说,去年听说这部漫画的消息时,兄弟我颇为激动,在网上看到的几个样张也让人体验到了漫画改编者的诚意,今年蒙最可爱、最勤奋、最好心肠的小姬帮忙弄来签名本,也算是一偿夙愿了。

  关于此书,香水说得十分正确,哪怕它有再多的失败之处(更何况也没有那么多),其正面意义也不容忽视。这次改编是中国新科幻走向跨媒体发展的新一步,可以为这个越来越小圈子化的文学门类拉来更多的新生代观众,也可以让它的市场化步伐走得更快一些。这些都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

  好话说完,批评也是免不了的。作为初体验而言,这个改编的缺憾委实良多,我看到的问题主要有几个:

  1、细节处理不够好。这里头特别需要说的是背景和画面焦点之外的物件。许多场景的背景只用了单色和动态线条,这个有偷懒之嫌;而物件上有些地方错得让人难以理解,比方说军装和装备细节(作为一名军迷,大刘在这方面是相当牛逼闪闪的)。

  2、画面和表情。不协调是我最大的感觉。在这样的一个故事背景下,有些细节的处理太过轻佻、无厘头和低幼化。当然,这是一个审美方向的问题,也许作者更喜欢《苹果核战机》那种风格,而我则希望这篇漫画更加凝重、悲壮一些,比方说像是《烙印战士》。

  意见归意见,瑕不掩瑜,我依然要做一次书托,希望这样的尝试更多一些,中国科幻视觉化的进程更快一些,毕竟有了漫画有可能有动画,有了动画就有可能有真人嘛。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七):伪御宅族/伪科幻FAN看《全频带》漫画

  1.

  故事变成了俄罗斯版本,这是众所周知的变化了……

  2.

  漫画版本和小说版本相比,加上了一些东西,也去掉了一些东西。从我的审美来看,米沙先生比原作的中国男要萌……我承认自己喜欢长发小受。而且米沙的墨镜扮相给人的感觉相当帅气,观看演习的那几张角度实在太棒了。

  这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相比之下,女主角的样子就很难评价了……几乎每一页,她的脸都不一样!最后女主角死的时候,那一张特写简直就像脸肿了一般。

  3.

  我想说这个漫画其实很病娇!

  (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科幻FAN请自行忽略)

  “我还知道一个更美妙的开端……”以前看小说版就被shock了,现在同样很有爱。卡琳娜最后的微笑轻且美好,以无比平静的语气说:“我尽责任。”

  (虽然前面有张扭曲的脸,但实际上还是很有爱)

  最后一边进展剧情,一边播放米沙的最后决定。

  大场面很华丽,黑化很时尚。

  4.

  也许军事迷会更喜欢这个故事吧。

  最近几天,我家附近在拆迁。看着在机械臂之下,脆弱如同薄纸的墙壁,我似乎隐约明白了为什么每个男孩都喜欢机械和战争。我这个对兵器一窍不通的家伙,阅读这本书真有些浪费。

  5.

  扭曲的脸实在让人ORZ啊!

  有些“张大嘴巴”“惊讶”的表情确实很漫画……但出现在这样严肃的题材里还是很别扭!

  我知道这些脸是故意被扭曲的……但还是很扭曲!

  6.

  这么说来,我书评的中心是“扭曲的脸”吗?

  7.

  咳咳,跑题了。

  总的来说,这本漫画还是很忠于原著的。虽然没有我想象中最好的情况好,但要比我想象中最差的情况强很多。而且介于我有幸拿到了“大刘亲笔签名版”,感觉确实更好了……

  8.

  我不懂图书市场。

  我不懂出版行业。

  其他几个评论谈了不少关于购买的问题,只有我拿不出来什么观点。但我想说,如果我没拿到这本书,如果我手头里正好有点闲钱,如果学校门口的小书店正好有卖……

  我。会。买。

  我只是读者。

  我把《全频带》的漫画摆在书架上的《黑暗森林》和《三体》旁边。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八):我想不出題目怎麼辦,總之好看。

  我没怎么看过漫画,也并非战争迷,对硬汉铁血的战争文学没什么兴趣,可是《全》可以使我沉浸其中。通宵熬夜剪完片子,睡前在床头灯下一口气翻完薄薄的画册,第二天醒来还是会忍不住回忆揣想故事和里面的人。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书,即使不说一大堆严肃的评论语言,为这一点我也要来夸一夸它。

  《全》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大刘的原作。这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科幻故事,作者对故事时间的设定距现代较近,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这样的科幻小说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稍有不济的读者更容易读懂。应该说《全》中的科幻色彩不如大刘其他的科幻作品浓厚,它更像是一部预言未来的小说。从这个层面,在这部科幻小说里,新奇的想象和不同寻常的体验对读者注意力的占有要更少,读者的注意力会更多地放到作品中对人性、战争等的刻画与思考上。这是科幻小说和纯文学根脉相系之处。

  人性的纠缠与挣扎一直在上演,只是铺上战争的背景会更加夸张,也更加惊心动魄。我一开始纠缠于故事,因为对漫画不是很感趣,甚至有些看不下去;可是后来随着叙述的深入,慢慢走入卡琳娜、米沙等众人物的内心后,感情对我的影响就超过了故事。当看到米沙决定将“万年风雪号”坠入太阳的那几页时,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画面带来的冲击和压迫以及人物对我的牵扯,这种体验和读大刘的小说是完全不同的。当故事真正把你吸引住后,你反而不太关心情节的进展,而是更急切的想探索和观察人物,这是奇妙之处。

  有人批评《全》,说它画风幼稚。我不了解漫画,但客观讲来,对于《全》这样的漫画,能将故事要表达的都呈现出来,在此之上还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没有让我这个科幻迷以及大刘的粉丝失望,已经是非常成功了。看完漫画我又重看了一遍大刘的小说,发现改编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很多背景的交代对漫画而言都比较有难度,但漫画的处理却不显生硬,足见火候做足。而且大刘作品里对宇宙人类的宏大思考也是很难用漫画述说的,这一点漫画能够触及,非常不易。另外很惊喜的一点是,在漫画里我看到了更为直观和具体的人物,它表现出了人物人性化的一面,无论是卡琳娜可爱的表情还是列夫森科身为人父舐犊情深的作为,这些放在惨烈悲凉的战争背景上,就显得更加有力,更加鲜明。对人物和故事细致的处理和层次的表现超过我的预期,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讲缺点的话,可能漫画一开始不是很有吸引力,至少我有些看不下去,故事不是那么清晰。除此之外还真说不出来什么缺点,大概是它带给我的感动太多的缘故。

  开本合适,纸张也满意,加上题材和形式的结合,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人阅读,开启中国本土科幻漫画的市场。中国不是没有自己的好科幻的。

  最后特别感谢小姬和塞夫同学,你们不辞辛苦的赠书惠及了我。另外还要特别感谢大刘以及姚海军老师,不知道你们能否看到这篇书评,但你们的签名给了我对待科幻更大的热情和信心。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九):关于漫画改编,关于国产科幻的一些吐槽

  呃。漫画今天看完了。最近很忙,翻译论文,写开题报告,又加上近日感冒发烧。一本漫画书拖了这么久才看完,真是罪过。话说今年貌似好久没有完整的读过一本书了,时间紧,兼职下班后又很累,周六和周日不是做实验,就是招聘会,或者在寝室宅两天。罪过罪过。

  漫画看完了,怎么说呢,还可以吧。没有惊喜,没有什么的的瑕疵。小bug的话,米沙太女性化的辫子导致我有时候难以区分男猪和女猪。那次fb的时候就抱怨说只有看胸部才能区分了(^_^),这是一件很囧的事情。虽说原文里面的米沙确实有点女性化,但是加个辫子的话,再加上男女主人公相似的脸型,有时候很容易区分不开。还有就是,或许是时间间隔太长了,看完漫画竟然没有什么情感波动。大刘说文字没有图画表现力强,可是我还是认为文字在很多方面比画面强。每个人根据文字的描述产生的幻想是不一样的,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说图画化更多时候得到的是骂声或者反对,当然,一些同人女们有可能会欢迎。比如七龙珠,比如变形金刚。

  还有一点,漫画改变的话,是不是只是如实的把小说描述的场景表现出来就ok了?就完满了?需不需要加点场面或者做少许改动?加个场景?回忆或者一些其他的片段,或者改动些东西。(小说情节有些模糊了,又懒得去找了。不知道有没有改动。不过感觉是没改)。这样的话,我想会吸引更多的人去看吧。

  好了,大致看法完毕,下面说一下漫画改编以及购买的问题。

  1;价格有点贵,28.8,而且居然没有男女主角的彩页唉,如果不是赠阅的话,我不会购买的,不值得这个价钱。不要谈什么理想和热血,要知道,购买这本书很多是还在上大学的没有工作的穷大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开销时还没解决的时候,对一本书谈理想和热血还为时过早。当然,很多人可以说我没有爱。呃,我每个月会固定购买九州幻想一本,电影世界一本,科幻世界译文版一本。真是要省的话,还是可以买的。只是自己觉得不值得。心里不平衡而已。

  这本书确实是科幻界的一大步,确实包含着很多人的热血与梦想,确实是大刘粉丝每人必备的,可是那又如何,就必须该买么?还有,我们是不是非得这样宣传这样做,国内的科幻才会好起来?才会兴旺起来?

  去年九州门的时候,成都有位九州的粉丝热血了一把,一下买了10本,送给了别人好几本。他们担心九州的前途,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九州,编辑部后来明确表态不支持这种行为。编辑部当时说,如果九州已经到了靠这样的举动来拯救的时候,这样的九州已经完全不值得珍惜了。科幻也是这样(强调:没有说这本书不好,只是就一些现象发表看法。),如果只是靠粉丝的热血和梦想来支持的话,中国科幻的末路也不远了。

  记得以前韩国电影界的导演和演员曾到总统府抗议,抗议政府给好莱坞电影的放映时间太长,抗议美国电影的入侵,抗议那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当年的韩国电影出现了几部扛鼎之作,韩国电影人很是欣喜,他们以为韩国电影的春天来了。可是现在的韩国电影,大制作遭人诟病,一年也就2部或者3部优秀电影,电影院还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貌似他们每年还是会去抗议。只是这样的抗议,会保佑韩国电影的复兴么?(貌似他们是争取放映时间,记不清了,只是举个例子。)

  还是那句话,靠粉丝的热血支持,靠所谓的‘为了中国科幻,大家一定要支持’这样的话语,中国科幻就能成功么?

  一部质量平平的国产电影可以用“支持中国电影事业”为理由让大家去买票,难道每一部国产电影都这样么?那样群众还会买账么?

  只要质量优秀,肯定会有人去买票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成功最终还是靠实力。靠怜悯?靠热血?那是jump小说的套路,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

  这么说起来又想起《三体》的宣传了,反对盗版这很需要,只是这样大张旗鼓,而且用“盗版害死中国科幻界”的说法做借口是不是太大了?中国的yy小说界也没有因为网上这么多的dt站而倒闭,起点,17K不还是活的挺好的么,起点那些大神不还是很滋润的在写小说么?台湾的实体yy小说也没有因为大陆疯狂的ocr和手打而倒闭。说起台湾的实体小说,现在国内的ocr界或者手打界默认的规矩是小说出版两周以后才允许手打发布,实体书作者直接论坛更新,只是完了一个月、罗森,默默猴都是这样的。蓝晶的书一般也是出版半个月后手打更新。(不知道以上三人的可以直接忽略这三人)。

  国产漫画界也是这样,对于被日漫养大的孩子来说,国漫一般是属于直接忽略的。可是也没见有多少漫画家抱怨大环境啥的,漫友不是办得挺好么,很多人的单行本不是也出了么,火凤燎原不是也很火么,张晓雨大大的书不是依旧卖到法国了么(国内还是没有啊)。

  只是抱怨有什么用呢。

  说到底还是信奉一句话,用实力说话吧。不要抱怨环境不好,不要抱怨其他,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实力。(这话说的有点刻薄,而且站着说话了,不爽的直接忽略吧。小的掐架不擅长)。

  写这篇评论的时候问了一些动漫粉丝,问他们如果一篇很牛x的小说改成国产漫画了,他们会不会看。一般人回答会看,一半人回答不看。一些人回答会等待网络扫描版。可是就是这样一批人,他们也会每个月会按时购买动感新势力,会积极参加漫画大会,会争相购买自己喜欢的漫画单行本。在火凤燎原区看到很多人想买实体书,只是价格问题。(如果江山如此多娇没这么贵的话,我会考虑去淘宝购买的……)

  以上吐槽,不喜直接忽略吧。

  2;漫画推广的问题。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和漫友之类的杂志合作。考虑向漫画圈推广这本杂志。只是在科幻圈内宣传这本书,销量肯定不会很高。

  可以考虑在漫友上连载,如果质量真的不错的话,再出单行本,反响肯定和现在不一样。

  我们不能只考虑圈内这些人,有些时候,往外拓展一下,应该还是有用的吧。比如太空堡垒这本书,还有星际争霸小说的畅销,肯定很多圈外人士都买了吧……

  3;还是觉得应该有些彩页。成本肯定不是问题。非卖品的出版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的。28.8的价格,再加量几千本的印量,成本不会很高。

  完毕……我这样的书托真是失败啊。全变成吐槽和牢骚了。结果条理还不清晰……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十):俄罗斯断了美国和北约的 WiFi

  我是农村的孩子,小时候总以为还要打仗,很害怕打不过美国。没想到同村比我大几岁的哥哥们很豪气,打仗怕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多人,而且都会武术,管他美国还是日本(为什么要带上日本),用人拼,二比一,分分钟把他们打趴下。长大了才知道,他们的设想只是一厢情愿,人家美国人的军队都是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哪里会和你赤膊相战,直接用洲际导弹打你。但是我也更笃定了,因为渐渐明白如今这仗轻易不会开打。

  万一爆发战争呢?这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中国大秀肌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军备方面还落后美国一个层次。面对一个不仅总体比你优秀,且各方面均比你优秀的对手,该怎么办?网上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同一水平,再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没错,弱势者想要赢得战争就得采取这种策略。本书中描绘的场景便是如此,面对美国和北约的进攻,俄罗斯的应对方法就是『制造一场阻塞所有通讯频道的电子洪水,使双方的电子仪器同时失灵』。这样几乎将双方带到了冷兵器时代,轰炸机、坦克、冲锋枪都还能用,但再也没有『眼睛』,各人只能靠单打独斗。于是俄罗斯能够依靠人数、装备数量、二战积累的经验和主场优势与美国北约一搏。

  一般情况下都是高科技文明对次一等文明进行虐杀,后者毫无还手之力。印第安人面对欧洲殖民者是如此,清王朝面对列强是如此。可是当我们进入电子时代,科技愈是先进的文明反而愈脆弱。如今美国的所有电子设备失灵和非洲国家所有电子设备失灵造成的后果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美国人的生存能力肯定比非洲人差。不在国家层面比较,以个人而言,生活在北京的富翁和生活在马家林村的农民分别面对所有电子设备失灵的情况,情况也是不一样的。煮饭用电饭煲,洗衣用洗衣机,扫地用吸尘器,出行开豪华小轿车,办公用 PC、平板和手机,这些都不能用了呢?富翁恐怕要饿死了。物联网绝对代表着未来,当所有的物品都联网了,实现了智能化,突然有一天它们都无法通过网络控制,人们极可能会不知所措。从现在很多人断了 WiFi 就心慌便可见一般。

  如今我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帮助我们,解放我的双手,提高时间利用率,释放我们的潜能,然而有一天我们是不是会为物所役?《庄子》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翁给田里浇水,明明有水车他不用,偏要用瓦罐去井里装水,自己来回跑。旁人问他为何如此,他回答说不想依靠机器,成为机器的奴隶。当初读到这个故事,我十分不解,用水车省时省力又方便,何必自己劳神费力。这个故事不能从功利的角度理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背后的道理,即当我们过分依赖一样外物,以后离了它会什么都干不成。

  当然,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社会要回到上古时代的,而科技还是要继续发展,智能手机我还要天天用,现在是觉得它还不够智能。不过,我们要认同这个结论: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他人。恋爱中过分依赖对方,以对方的快乐为快乐,以获得对方的关注为幸福,一旦分手会走不出失恋阴影极度痛苦;婚姻中极度依赖对方,比如女方当家庭主妇没有经济来源,那么男方要求离婚,她今后的生活会很艰难,在婚姻中也是弱势的一方;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也可以说是父母娇惯孩子吧,待他长到一定年纪,还是不能自立,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啃老族也是宠溺的结果。

  很多人想要对互联网断舍离,真的很不容易,已经用过,太知道互联网的好处,网购、社交、生活服务,几乎线下的一切都搬到了线上,离开互联网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成了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那种孤独。所以你心中的答案是什么呢?要不要为物所役,充分使用各种现代设备,并拥抱未来的智能设备?担心今后会在失去那些设备的帮助后成为一个毫无生活能力之人吗?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或者说人类好逸恶劳的本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将心甘情愿走进『役物陷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