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雷曼兄弟读后感10篇
《别了,雷曼兄弟》是一本由李溦、黄小军、赵艳洁、李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7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了,雷曼兄弟》读后感(一):华尔街法则个案诠释—评《别了,雷曼兄弟》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为了疯狂地追逐利益,风险被无限的放大,金融机构成批倒下,又有成批成批的站起来,这就是华尔街。这分明就是战场。
几个作者都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效力,经验丰富,视觉敏锐,直接在雷曼工作的就更不消说,无疑将会给我们全面展示其雷曼视觉。对华尔街金融机构内部运作看得比较清楚,具体涉及雷曼的成长史、金融业务及其倒下的细枝末节。我不在金融领域从业,但是,拿起本书,就不想放下,本书论述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整部书就好像一部战争大片,处处弥漫着大战前夕的暗斗和决战时的生死较量。阅读本书,不但可了解像雷曼兄弟的投行到底在干些什么,而且还能得窥整个华尔街金融机构之间内部错综复杂、唇齿相依但又各自为战的内幕。
“……第二类为次优级(Alt-A)贷款,俗称“骗子贷款(Liar's Loan),意思是说“收入多少你自己说”,不用提供完整的收入证明,但要求贷款申请者的信用评级至少要在620-660分之间。这样一来,现金交易的中餐馆老板们和美国很大一部分个体户再也不用为了少缴点税而隐瞒收入,以致不得不提着一箱子现金去买房子。”哈哈,很有意思!
面对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美联储在干什么?美国财长保尔森有什么动作?各大金融机构掌门人又是什么心态?谎言说一千篇就真的变成真理了吗?CNBC有这么厉害吗?不出来辟谣就是默认,出来辟谣说明心中有鬼?
但是,贝尔斯登的确倒下了,雷曼步其后尘不复存在,其他投行,死的死,伤的伤,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别了,雷曼兄弟;别了,投资银行!
本书给人感觉是一气呵成,非常流畅,可谓专业性、趣味性、可读性并举,可以一读。
《别了,雷曼兄弟》读后感(二):《别了,雷曼兄弟》读书笔记
《别了,雷曼兄弟》读书笔记
全书主要思想:解释了雷曼兄弟事实上在2007年已经逐渐退出次贷市场了,但是转而进入商业不动产债券市场CMBS,和次优级贷款市场。
CMBS市场也是有CDS指数,2008年,当美国住房地产价格急剧下降时,商业地产价格还是较为稳固的,所有理论上来讲CMBS的CDS指数应该也是比较稳健的,然而由于这时住房地产CDS指数的急剧下降,累及CMBS的CDS指数,也跟着下降。
雷曼两面受伤:1)收购了美国最大的房地产抵押公司,而该公司卖不出房子,导致雷曼的BS表很难看,这也是美国银行拒绝收购雷曼的原因,因为BS表的地雷很多。2)CMBS的CDS指数下降
二 CNBC的放大作用,07年因为高盛的一条匿名信指向贝尔斯登,导致其破产,
同理,雷曼的N重受敌
1) CNBC
2) 首席财务官,卡伦,叙述不清,给HF抓住把柄,大肆宣扬,Greenlight
3) CMBS上损失惨重
一些信息:
附:美国盯市会计准则:美国财务准则157号,FV,未实现损益-——,且解决了“资本储备金”难题,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07年后,盯视——————〉盯模
a. 活跃的交易
. 可比产品的报价————库存阶段的原材料,还没卖出去,已经在BS表上报告利润了
c. 不存在流通性,如非投资评级的MBS
埃因霍恩,
对冲基金2/20法则:
做空的几个方法:
1) 大量买进CDs合同从而拉高该公司的CDs利差
2) Put option
3) Stock Swap
具体操作;
1) 市场中性策略:最多,选择股票“成双成对”,即将同一个板块中的两只股票凑成“一对”
相对价值
根据不同证券在历史上价格的相互关系寻找逃离,通过多空头寸的轧差
• 可换股套利
因为一般而言,可转换债券价格在跌市中的下跌速度慢于对应得股票,如芝加哥HF Citadel的招牌惠灵顿基金
• 事件驱动型
4)行业策略
5)全球宏观市场策略:索罗斯/巴顿比格斯(MS前CIO)
6)纯模型
7)混合型
HF和投行唇齿相依;
历史事件:1)1992年欧洲汇率体制破裂
2)1994年墨西哥比索贬值
3)97年东南亚危机
08年贝尔斯登
CMO部分
房地产证券化起源:20世纪80年代索罗门的一篇报告,8000万婴儿潮一代,将在20世纪80年代步入他们25~30岁的第一次购房潮,加之700多家传统银行和储贷机构的破产(原因:8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滞胀,时任Fed 主席保罗沃尔克提高利息,至19%)
发展阶段:MBS—CMO—次级贷款—CDO
2007年,投资者CMO已有1000亿$
细节:
• MBS:(主要是Passthrough securities)
贷款机构—〉两房—〉投行—〉投资者
• CMO
由于会提前还款,但是不同机构投资者对债务支出的期限不同:
a. 商业银行:债务:短期存款
. 保险公司:保费等长期债务
CMO
a. PAC /TAC
. IO/PO
• 次级贷款
什么叫“非优质按揭贷款”
优质贷款:贷款申请人有一定的信用评分,提供完整收入证明,同时贷款金额小于一定数额。
次级贷款证券化
a. Tranche
. 本金增量:债券的总面值小于作为抵押的按揭贷款总面值
• CDO
a. 风险剥离---开曼群岛,SPV
. 那么spv的钱哪里来?CDO•2
1) 他们很相信评级,只要是AAA的就好
2) 同样AAA,想比美国国债,收益率高很多。怎么算?虽然AAA的Subprime ABS的利息只比LIBOR高20个basis,但…见P102
• Subprime cDS Index:
构成:由20个建立在subprime ABS 的CDS构成,而CDS相当于对subprime ABS的保险。
到2008年第二季度,雷曼已经收缩在次级债上的业务
美国房地产市场:2000-2006年,全美房价上升130%
CMBS 部分
o 仓储业
o 写字楼
和住房抵押债券相比,商业不动产市场规模小的多,Thinly traded,本来CMBS应该是CMBS Index的基础,此时由于受Subprime ABD index的影响,它也直线下降,导致雷曼手上持有的(100亿美元)CMBS价值下降很多,估计达25亿美元,此时,雷曼的cap也120亿美元。于是CMBS到2008年时候藏基本全线关闭。雷曼持有这么多的CMBS也就烂在BS 表上了。
雷曼进入“自营投资”
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o 未来现金流
o 短期利率模型
o 提前还贷模型
o 拖延和违约支付模型(信用模型)
o 折现率(动态/静态折现率)
o 假设历史不断重复
o 历史数据缺陷
CDS被忽略的风险:
o 流动性和追加抵押品风险
o 交易网络风险---
反思:
o 投行BS不匹配,借短---回购协议,贷长
o 高杠杆
商业银行
独立投资银行
• ROE从1996年13%---〉2007年21%
盯市价格
• FV的顺周期性
• 在雷曼倒闭之前,其三级资产高达324亿,站全部金融资产总额的23%
• 对比银行:Holding-to-maturity:在于资产以历史购入成本或者摊销成本计,因此,只有Realised capital gains and losses影响到银行的B-S,银行将上升的资产卖掉增加收益和资本,将下降的保留,因此这部分资产以历史成本定价,从而难以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这也是这次次贷银行迟迟未出问题的原因。
《别了,雷曼兄弟》读后感(三):这是一本金融工程爱好者的入门书籍
最开始觉得这书又是借着“冬风”被炒出来卖点奶粉钱的书,读了前两章似乎坚定了我的想法。然而,再继续读下去,就发现,这书超级不错。
分析的比较深入,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言论之外能读到新的内容。重点是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介绍让我这种金融爱好者了解了金融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
前面有兄弟评价说,写得都是能写得,不能写得还是没写。但我觉得这书写到这份儿,已经不容易了。作者们还是想尽可能的把比较瘪嘴的专业语言给读者解释清楚,稍嫌复杂的操作后面都会跟着超简化版的例子。
可能是署名作者多达四位的缘故,感觉好像是分工协作写得这本书,有些内容出现了多次。缺点是有凑字的嫌疑,优点就是可以当作复习,第一次读还觉得有点绕的东西,后面再读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之外的,感想就是要向在中国开股指期货以及无券卖空,简直是太恐怖的事情了。
《别了,雷曼兄弟》读后感(四):命有19条
百年老店垮台了。
忘了之前看过一篇新闻调查,说是企业的寿命大概有多久。大部分企业的寿命都是短暂的,结论是超过100年的企业寥寥无几。
倒在黎明前的黑暗的原因:
有熬不过商业周期的;
有干不过其他对手的阴谋阳谋的;
领导人出问题的;
倒在各种突发事件上的;
资金链短缺,摊子铺的太大,盲目扩张的。等等
想想看,单纯的喊出百年老店的口号,其实也不切合实际。忘了微博上是有个企业家说的,做好5年计划就完了,10年之后谁都不知道咋回事。就像雷曼兄弟,人家的主营业务也在变化,最开始就是一个卖棉花的,慢慢的开始往金融商品上靠拢,再到后来雷曼兄弟的企业掌舵人也不带雷曼的姓氏了,再到后来,大家都知道,破产了。
吴英当时在浙江,如果能熬过08年那最困难的时候,她也不会进去。在浙江,民间企业互贷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地下钱庄的存在是为了给民营企业输血,谁让国有银行只倾向性的给国企贷款,就像如今的央行政策下,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是月息10%。如果能等到08年那个降息通道,吴老板可能还会被捧为巾帼豪杰之类的。
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5大投行灰飞烟灭,破产的破产,兼并的兼并,或者被转型为商业银行集团。
做空的方式
1、借券卖空
2、买入看跌期权
3、买入违约掉期合同
4、买入股票互换合同
有的人干脆就万箭齐发,玩死雷曼。出来混总是要换的,做空阵营的绿灯资本是何等威风。雷曼没有等到美联储出手,或者当时美联储根本就不想出手。等美联储出手延长禁止无券做空期限,做空阵营只能把赚的银子都悉数还了回去。
9月11日,结算银行冻结了雷曼的账户,19条命的神猫奄奄一息。
雷曼究竟是怎么死的,套用上面的公式,是死在
没熬过08年那场经济危机?
没干过那些故意盯着财报找茬的绿灯资本们?
死在领导人的沟通策略上?
倒在各种突发事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