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1 21: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经典读后感10篇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是一本由(英)J.F.C富勒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10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读后感(一):关于两部书和我的一个梦

  第一部书就是英国军事家J·F·C·富勒的大作《西洋世界军事史》三卷,这部书是富勒的呕心沥血之作,经历了战争始告完成。从古至今,上下千年,对西洋世界的军事战争历史,通过条分缕析,从中选取出对西洋社会的历史有重要影响的、对军事发展决定意义的战事加以记述、分析,富勒大师举重若轻的给读者展示了西洋世界古代到现代的军事发展和战争历程,卷秩浩繁、内容详实、分析精辟、见解精妙,堪称军事史上辉煌巨制。

  另一部书则是钮先钟先生的《中国历史中的决定性会战》,钮先生的这部书不知是否是想尝试着向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学习,又或者是想向富勒致敬,总之从规模讲是缩微版,只叙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场战役;从内容讲是浓缩版,只对每场战争进行了简略的记述和分析,虽然不足以与富勒的大作相比,却也是一部精品。钮先生的这部著作可惜的是内容太少了,没能全面的叙述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及对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军事历史,毕竟以中国之史论之当不止此十场会战堪称决定性也。

  中国历史有数千年之久,幅员之辽阔足以当整个西欧全境,其间的朝代兴替、成王败寇、征战角逐,军事历史之丰富多彩丝毫不下于西洋,惜乎未有一人有富勒之才、有富勒之志、有富勒之能,穷一生精力修此一《中华军事史》,使可不令西洋人专美。此即余之梦尔。

  《西洋世界军事史》目录

  第一卷

  导言:帝国主义的兴起

  第一章:沙拉米斯会战和普拉提亚会战

  大事记(一):希腊内部的争雄

  第二章:叙拉古斯的围攻和阿哥斯波塔米会战

  大事记(二):马其顿的兴起

  第三章:高加米拉会战

  大事记(三):罗马的兴起和它与迦太基的冲突

  第四章:梅塔弗尔会战和撒玛会战

  大事记(四):罗马帝国主义的兴起

  第五章:皮德拉会战

  大事记(五):罗马共和国内部的斗争

  第六章:狄尔哈特的围攻和沙尔沙拉斯会战

  大事记(六):罗马共和政体的倾覆

  第七章:菲利皮会战和阿克提门会战

  大事记(七):罗马帝国疆界的建立

  第八章:陶托布格森林会战

  大事记(八):罗马的和平

  第九章:阿德莱罗普会战

  大事记(九):民族的迁移

  第十章:卡伦斯会战

  大事记(十):东哥特人征服意大利

  第十一章:特里卡梅伦战役和塔吉纳战役

  大事记(十一):回教的兴起和扩张

  第十二章:君士坦丁堡之围和托尔斯会战

  大事记(十二):西欧帝国主义的再生

  第十三章:哈斯丁会战

  大事记(十三):回教国的衰颓和拜占庭帝国的复兴

  第十四章:曼齐克特会战

  大事记(十四):基督教国家对于回教徒的反攻

  第十五章:哈丁会战

  大事记(十五):西帝国的瓦解和法英的兴起

  第十六章:斯鲁伊斯海战和克勒西会战

  大事记(十六):中世纪的瓦解

  第十七章:奥尔良的解围

  大事记(十七):奥托曼帝国的兴起

  第十八章:君士坦丁堡的围攻与陷落

  大事记(十八):西班牙的再征服和统一

  第十九章:马拉加的围攻和格拉达的征服

  大事记(十九):西班牙和奥托曼两个帝国的争雄

  第二十章:勒班陀海战

  第二卷

  大事记(一):英格兰与西班牙的争霸

  第一章: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

  大事记(二):基督世界的分裂

  第二章:布雷顿福德会战和吕岑会战

  大事记(三):英国的宪法战争

  第三章:纳斯比会战

  大事记(四):法兰西的称雄

  第四章:布伦海姆会战

  大事记(五):莫斯科帝国的兴起

  第五章:波尔塔伐会战

  大事记(六):普鲁士的勃兴和扩张

  第六章:罗斯巴赫会战和吕岑会战

  大事记(七):不列颠帝国在印度的扩张

  第七章:普拉西会战

  大事记(八):英法两国在北美洲的斗争

  第八章:阿布拉罕平原会战

  大事记(九):美洲殖民地的叛变

  第九章:沙拉托加的投降

  大事记(十):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

  第十章:齐沙皮克会战和约克镇之围

  大事记(十一):法国革命的来临

  第十一章:瓦尔米的炮击

  大事记(十二):英法两国间的海上争霸

  第十二章:特拉法尔加会战

  大事记(十三):英法两国间的陆上斗争(第一阶段)

  第十三章:耶拿会战和奥尔斯塔特会战

  大事记(十四):英法两国间的陆上斗争(第二阶段)

  第十四章:莱比锡会战

  大事记(十五):一八一四年的战役

  第十五章:滑铁卢会战

  第三卷

  大事记(一):工业革命与美洲帝国主义的兴起

  第一章:七日会战

  大事记(二):美国内战的进展

  第二章:维克斯堡的围攻和卡塔罗加会战

  大事记(三):普鲁士的扩张

  第三章:色当会战

  大事记(四):日本帝国主义的兴起与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第四章:旅顺港的围攻

  大事记(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基础

  第五章:马恩河会战和坦能堡会战

  大事记(六):战术上的僵局和目标改变

  第六章:沙里拜尔会战和弗拉湾会战

  大事记(七):战争的进展(1915年-1918年)

  第七章:亚眠会战

  大事记(八):意奥之间的斗争

  第八章:维托利奥-威尼托会战

  大事记(九):俄国革命

  第九章:华沙会战

  大事记(十):第三帝国的兴起与第二次大战的起因

  第十章:第二次色当会战与法兰西的沦亡

  大事记(十一):巴巴罗沙作战和租借法案

  第十一章:莫斯科会战

  大事记(十二):俄国问题和战争向太平洋方面的发展

  第十二章:中途岛之战

  大事记(十三):北非的战争

  第十三章:阿拉曼会战和突尼斯会战

  大事记(十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基础

  第十四章:斯大林格勒会战

  大事记(十五):政治战场与第二战场

  第十五章:诺曼底会战

  大事记(十六):大平洋战争的进展

  第十六章:莱特湾会战

  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前瞻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读后感(二):战略家的“葵花宝典”

  战略是一门关于行动艺术,也是一门关于权衡的艺术。这本书就是战略家的一本“葵花宝典”。为何说是葵花宝典呢?因为葵花宝典里的那句“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话也适用于这门艺术。那是男人最值得骄傲地方所在,同样,对于战略家来说,他最骄傲的就是他的战略眼光。但是这恰恰可能就成为他日后的致命伤。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要保持一个清醒冷静头脑,骄傲是大忌,正所谓“骄兵必败”。作为一个战略家,首先要阉割的就是自己的骄傲。像赵括那种人,就是没有做到这一点的极好的反面教材。而这本书提供了西方历史上几十个决定性战役和指挥它们的将领的事迹、经验教训,看完这本书,你就会觉得:原来那些比自己牛上不知多少倍的人都会经历如此的失败,更别提自己了!

  战略家不是想做就做的。单就一个战略家来说,他需具备的素质要有:冷静的头脑、全面缜密的分析能力顽强意志力、敢于承担责任勇气雷厉风行作风等等。如果还有宽广胸怀和识人用人的能力,就更好了。战略家首先必须是个现实主义者,知道什么做不成;但优秀的战略家一般都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知道什么做得成。他必须既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他既要洞察人性缺点,又必须保持对人性优点信心。战略家最好懂点哲学特别是辩证法,因为“战争是两种独立意志的相互对抗”。

  衷心希望中国能多几个优秀的战略家,为未来的各种竞争乃至战争储备足够的人才。当然,前提还是要有能让这些战略家脱颖而出机制。而且必须要明白实力是基础,当然,战略是让实力发挥最大效用的工具。上面的话说得比较俗,不过没关系啦,说得再多再好听,都是虚的,做出来才是实的。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读后感(三):历史?

  一直在想这套书是不是所谓的“史”。论史,中国人记录,西方人重评述。富勒此书,确实引据广博,掷地有声,但论及重点,恐怕还是在讨论军事对历史的影响上。这一点从编排上也可以见到.

  富勒的这套书在大战前的军史评述中,全面性和权威性并无能与之并肩的综述;而大战的记述,则和利德尔-哈特的战史交相辉映。二者都对战地之外阻碍战争决策因素持相当的否定态度,这在富勒对南北战争的评述和利德尔-哈特的一战史中有着相当的体现

  可资参校的一件有趣事情是,在基辛格的diplomacy里面,对利德尔-哈特持用了相当不屑的口气。这也反映出从不同角度理解世界变化的人之间的矛盾吧。富勒着眼于世界变化和战争演进的相互作用,利德尔-哈特的战略眼光使他成为后知的贤者,而基辛格的实践令他体会到改变世界的不易,对一些毫无战绩的人的轻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初读富勒的书,深深叹服于其引据之精准,分析之周全,待到再读其他战史,脑海里仍是留着这中间的诸多论断。要了解西方的历史,这确实是一本好书;要了解人类精神,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入口。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读后感(四):凯撒的归凯撒

  去国离乡时,带上什么书才好?自然是在喜欢的各类书籍里,每一类择一两本耐读精彩之作。我的选择中,有一本英国军史学家J•F•C•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三卷。

  这套书是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内部出版物,邮购于高中时代的1990年。译者是台湾军事翻译家、战略研究学者纽先锺先生,也是他在中文世界最早翻译了冯•曼斯泰因元帅的回忆录《失去胜利》、冯•古德里安上将的回忆录《闪击英雄》和利德尔•哈特的经典著作《战略论》,解放军以简体字形式翻印了这些书籍。在两岸绝对峙的年代里,纽先锺先生是否知道他的译作也被对手借用为研究资料呢?他是蒋纬国上将和萧毅肃中将的旧部,也是位忠贞的中国国民党党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的著作中,若有提及国父孙中山先生时,必于 国父一词前空格表示崇敬。

  富勒曾是英国皇家陆军少将,策划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运用坦克作战的艾敏斯会战。他是装甲闪击战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战史、战略学家之一。然而,这样一位兼具实战经验的优秀军事家,在二战期间却没有重返英军的指挥岗位,据说与他被视为亲德有关有意思的是,仿佛上帝故意要捉弄明珠投暗的英国人,德军的高级将领们借鉴运用富勒的理论,以装甲闪击战取得了横扫欧陆的辉煌战绩,将几十万英军赶下英吉利海峡。德军将领们对富勒应该有由衷的警钟,而富勒也在他的作品里毫不掩饰的称道了德军将领们普遍高出盟国同行一筹的军事才华

  《西洋世界军事史》是富勒在晚年写成的重量级巨作,以三卷的篇幅叙述西方世界两千多年的战争历史。他的独特之处在于抓住历史中的几十次决定性会战,以此为主线索串起整个叙事,在各会战之间则以带有丰富评论的大事记填充过渡。我在十年前曾不自量力地幻想自己将来要用同样的方式写作一部《东洋世界军事史》,如今梦早已醒来了。遗憾的是,即使在专业的战史学界,我还看不到有人肯做出这种努力的迹象。这是个过分浮躁的时代,军事领域亦很难置身世外,就战略著作而言,市面上最流行的是张召忠式的普及读物和乔良“超限战”之类的浅薄理论。

  上次回国时,我特意把《西洋世界军事史》的第三卷带到了日本,重读这部作品,发现在目前的形势下,它仍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比如以下一段:190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所谓和平年代。美国外交官怀特访问了英国外长巴福尔,俩人之间有一段对话

  巴福尔说:“我们可能要算是呆子,因为在德国建造了许多的船只和抢夺了我们的商业后,而我们还找不到一个理由来向德国宣战。”

  怀特回答:“在私生活中,你是一个心灵非常高尚的人。你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在政治上不合乎道义的事情,向一个完全无害的国家宣战。德国不是和英国一样有理由发展她的海军么?假使你想要与德国在贸易上竞争,那么你们就应该努力的工作。”

  巴福尔说:“那就是说要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准。或许对于我们而言,还是发动一个战争比较简单。”

  怀特对此难以接受:“你居然会具有这样的思想,真的是让我大吃一惊。”

  巴福尔说:“这是一个是非的问题么?也许只是一个如何保持我们的优势的问题。”

  巴福尔所处的时代,大不列颠帝国尚且是全球霸主,如今,霸主早已换成了美国人。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在美国人看来,依旧是“发动一个战争比较简单”。对霸主而言,以武力解决问题似乎总是最顺手的选择。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前后,中国学界爆发了一场颇具影响的论战,主题关于那场战争的正义或非正义性质,其争论焦点在主权和人权的孰轻孰重。论战双方有的自命新左派,有的号称自由主义,看起来好不热闹。然而,在看过上面一段话后,我们不难发现,决定一场战争的并非所谓的道义等抽象理念,而是是否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需要。老牌帝国主义者英国人深刻地理解这一点。换句话说,科索沃战争的性质也好,中国应当采取的对待态度也好,同样是国家利益的战略问题,而不是一个空泛的伦理价值观甚至哲学问题。人家在算计现实的利益,我们在谈论空洞的哲理,最后吃亏的是谁不言而喻,中国近现代史上类似的例子太多。中国的学界知识分子,即使是如朱学勤、刘军宁等一些颇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物,也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战略研究不是他们的专长,那是另一种不同的知识训练和思维体系。说的严重一些,那是他们不能了解的事。

  七八年前,法学界有种声音对经济学界的“捞过界”很是不满,特别是在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上,法理学界有人称经济学界的一些说法是“鸠占鹊巢”,某些经济学家们以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阐述立论法理学,难免有篡改走样之嫌。事实上,这或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传统毛病。由于中国古代人文知识分子在学科专业上几乎没有什么严格的划分,懂诗词文章就能搞政治经济,所以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也善于对自己的专攻以外的问题发表大胆的评论。从好的方面理解,这是打破学术藩篱举一反三的了不起之举,但究其深层,有时候他们的“创见”不仅缺少实用价值,还可能是根本错误的谬论。其实,在地球的现有环境下,国际政治就是一个民族国家如何计算利益得失并尽量保持自己优势的简单道理,只有把这个基本原则确定下来,才能去顾及其余。我们的人文学者们要谈论国家的战略方针和外交策略等问题,似乎还需要补习很多的课程。在西方国家,科索沃战争引起的学界争论要小于中国。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清楚,那是属于《外交季刊》的论题,而不属于《纽约客》;那些研究的主角们来自国际政治学院或参谋本部,而不是来自文学和哲学系。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读后感(五):这本书的真正价值

  出身原因我很幸运自小就看到了由绿皮版(军事学院出版)内部资料.

  (新版听说有改动)

  这本书真正价值有3点:

  1.对古战场的考察和配图,对于专业人士这个恐怕是无价的.鉴于作者本身的经历很多战术层面上的看法我是很认同这本书的.

  2.战略思想的解释.这本书我觉得强调战略多过战术,并不是一般纯军事的书,作者显然信封战争论的思想:军事是为政治服务,所以花了更重的笔墨强调战争背后的原因,战与和的深层原因.

  3.这本书选择都是选的有本时代跨时代意义的战斗,战争直接结果不是保卫了西方文明便是开创了一种新型战争方式.很多书选关键战役但是实际上选的远远不够关键.

  译本值得一提的地方是保留了英文名称,这对于我这种日后更偏向英文资料的人无疑是一个huge bonus.

  读完这本书,如果你体会够深的话,应该要明白战争其实只是一种形式.Fuller本人没指出,因为此书毕竟是军事史,但是稍延伸一下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战争拼得并不是军事实力,这段话很多地方我刻意不去明说,留给大家思考.

  这本书有部分不足,比如明显亚吹(简直吹的感天动地,千古圣人.实际上Alex并没有明显道德高出那个时代一截,心胸倒是确实开阔),对英国人过分吹捧(虽然没明说,但是英格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第二伟大就是德意志.大家都看得出)和对Napoleon暗处和材料上选择性贬低(滑铁卢的意义并没有比三皇更大,也没有更小),对纳粹德国的同情和俄国和共产主义的评价(这3点我基本和他观点一致,但是他在此倾向性已经超出一本军事史的合理范畴了).另外布尔战争也应该加进来.

  另外这本书要是可以给出更多的reference就更好.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读后感(六):关于战争的思考

  1、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政治通过制度得到体现。

  有利于战争的制度的两大特征:凝聚和效率。

  凝聚:可以团结的所有力量的向心力。

  效率:命令或训令得以贯彻执行的速度和力度。

  举例。后期拜占庭帝国的军区制有效率而无凝聚,所以君士坦丁堡能苟延残喘近270年以上(1180~1453)终不免沦陷。法兰西拿破仑三世帝国有凝聚而无效率,全国热情抗普,议会争吵不休,皇帝被皇后拒之巴黎城外,硬着头皮的色当战役全军覆没。晚清帝国既无凝聚又无效率,下场可见。

  战争制度不同于意识形态划分的制度。

  所以在战争状态下,封建制度团体不一定能战胜奴隶制度团体,依次可以类推。

  推演:如果有一个政体,政府丧失信用,官员极度腐化,军队福利极高,行政毫无效率、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则仅依靠所谓先进武器、下级军士的勇猛和部分民众的爱国热情,在战争中一定会失败。

  2、 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力量的失衡。

  自人类有始以来未有力量失衡而不发生战争的。

  失衡之结构愈大,战争愈猛烈。

  错误的观点:战争的原因是为了土地、粮食和财富。

  批驳:若是此故,则世上贫瘠无过于非洲者,为何非洲不挑战欧洲,因其贫弱。强弱结构不变,则战事不生,一旦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则一定会有战争。

  同样,战争只关乎利益,无关乎正义。

  推演:假如有一个国家,其政治合法性颇为可疑,而以经济增长维稳,可想是一个小脑巨身的魔怪,则其对于国际事态之反应必僵化、简单、粗暴,又因其为魔怪,则周边乃至世界各国必对其严加提防。一旦彼此力量变化,一定会爆发战争。

  3、 战争的动能是生产力。

  每次生产力的进步都伴随战争。

  新生产力得以广泛民用后,就是战争爆发的临界点。蒸汽机、火车、石油、电能、电报都是成例。

  原子能的利用不构成推动战争的生产力,因为原子能至今未做到广泛的民用。所以关于原子时代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设想只能是空想。

  新的动能来自信息革命。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经普及到了普罗大众,所以战争临界点就在眼前。

  未来战争的基础就是网络。

  推演:假如有一个国家,网络技术极为发达,而网络应用限制极大,那么他一方面将丧失凝聚力(见1),同时自闭于世界(见2),另一方面因其目标极为集中,很容易在战事开端就受到严峻打击。不妨比喻如下:有一国造铁路一千万公里,百姓却不得乘坐或随意上下车站,铁路资源只有官僚和军队可充分利用,则敌方只要挑战略要点实施打击,则全盘崩溃。

  4、 战争的艺术在于运动。

  运动的目的在于避免实力相当的消耗战,转而寻求胜果最大化的决定性战役。

  消耗战是消极战略,既有消极防御。也有消极进攻。

  战争的运动不仅限于陆军,制海权、制空权乃至制天权(太空)对于海军、空军和航天部队极为重要。

  运动的重点将逐渐由陆地向海洋、天空、太空转化。

  由于上条所述,陆军消耗战将绝迹。仅凭陆军的力量,无论其工事如何坚固,很难做消极防御。

  推演:假设有一个国家,海洋被封锁,天空被封锁,太空力量不占优势且新老敌对力量都迅速发展,则无论陆军如何耀武扬威,在正规战中必被击败。

  5、 未来战争的可能趋势

  全球化使目前国际社会的整体性在整个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类似两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很低。

  由于地区发胀的不平衡和各大势力的纠纷,类似英西战争、普法战争、日俄战争这样局部性的剧烈战争完全可能会爆发。

  此类战争的持续时间可能在2个月到半年之间,不会超过一年。

  此类战争不会带来一个毁灭性的后果,但是会产生一个历史意义深长的结果。有被削弱的一方,有实力增强的一方。若受损的一方不愿沉沦,则或许是下一个全球性战争的根源。

  失败的一方极有可能经历内部结构的剧烈动荡,整个政治制度都有发生彻底改变的可能性。

  由于战争的职业化,技术化和武器人力成本的极大提高,战争动员将会经历一个职业军人——平民军人——职业军人的历史循环。

  国家间的战争与平民无关,普通人的作用是利用战争结果的良性一面来促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