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庸见词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庸见词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0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庸见词典》读后感10篇

  《庸见词典》是一本由[法] 居斯塔夫·福楼拜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庸见词典》读后感(一):“这种近乎酷虐的娱乐”

  根据各种零散的材料介绍,我早就知道福楼拜生前有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叫《布瓦尔和佩居榭》,但因为没有汉译,一直无缘欣赏。我还知道,那是一部喜剧作品,对于写出了《情感教育》和《包法利夫人》这样的悲剧而且极其世故又不失悲悯情怀的福楼拜来说,一部对世相挖苦和嘲讽却不失善意和温婉的同情、洞察人性却不至于那么悲情的喜剧或许更值得期待

  作为《布瓦尔和佩居榭》中的一部分,先于整部小说单独出版的《庸见词典》,一定程度满足了我的阅读期待,但更多的还是激起了我对《布瓦尔和佩居榭》更为强烈渴望,只是不知道这渴望何时能得到满足。

  《庸见词典》附了译者施康强的一篇“译后记”,针对这本小书,文末有一句话看上去说得很机智但我有点不太理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更宜常读此书,以便常有话说,尽管是废话、老话,乃至傻话。”从各方面看,我觉得自己完全算得上是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比如不愿意甚至害怕赴饭局,QQ、msn基本不上了,没开也不打算微博,日常生活中只和一两个极熟、极要好的人交往,除了上班时说些该说的话之外,一下班就回家一个人呆着。由于《庸见词典》里记录的这些话——“废话、老话,乃至傻话”,基本上是社交语境里东西,我有社交恐惧症,也基本上没什么社交生活,平时也就几乎没有机会去说这些话——尽管我真是这么想的,而且一有机会肯定也会这样说。所以我觉得,“更宜常读此书”的人,应该是那些天生社交狂。或许,作为一个社交爱好者,如果你想到外面去混而又不想落入这些庸见的框框套路,并让自己显得比较靠谱,有真知灼见,那么,这本小书可能是很好的警示,至少是很委婉的提醒吧。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福楼拜的这本书,我觉得可能远不能对作者的用意和立场有一种“同情的理解”。我揣测,作者的真意,其实并不是像译者所想象的那样严肃地对各种庸见提出批评,进而让人对此提高警惕,我觉得,如果这样去理解福楼拜,是不是有点小瞧他了?那么,福楼拜写这个词典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翻出一本旧书,老一辈法国文学研究者、福楼拜的翻译者李健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的、1980年代初重版的《福楼拜评传》。《庸见词典》一书,李健吾翻译成《入世语录》(他将《布瓦尔和佩居榭》译为《布法与白居谢》)。关于《布法与白居谢》以及其中的《入世语录》,李健吾在他这本天才的《福楼拜评传》中有一段很棒的评价,我把它抄录于此——就像布法和白居谢一样,顺便也作为对我的疑惑的解答——

  “所有福氏现实人物,多少全含有他们俗在骨里的气质,《布法 与白居谢》更集其大成,特别是《入世语录》,‘一种滑稽的批评的百科全书。’

  “这种近似酷虐的娱乐,是我们人性上一种特殊复杂现象。一部 游离的哲学是这种突奇的心境的根据。这就是‘在其中’(dans)而不是‘属于’(de)的修养工夫。所以,最高的喜剧不是环境的凑合,往往是人物的分析,这就是说,作者从他自己的人性寻求他所需要可笑性质。真正的喜剧不是玩味人家的跌倒,而是赏纳或者宽恕自己的倾踬。这生在他性情里面;他所憎恶的,正是他所割舍不开的;在这种朝夕过从之中,他发现而且得到了他的娱乐。”

  TW.同时作为一个上世纪30年代最具个性的文学批评家,李健吾评论最值得称道之处,我觉得是就算你没有读过原作,就算完全撇开原作,他的评论文字也能作为一篇篇独立美文来欣赏,并足以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且受益无穷。

  《庸见词典》读后感(二):“平庸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linlin的庸见词典[不断更新]

  爱情

  是美好的,但总是错过

  青春

  不再重来。

  青春痘

  压抑性欲导致的。

  运动

  年纪大了都有职业病;即使是运动员也会得心脏病。

  古典音乐

  说“我可听不懂”或者“我就是觉得好听”;认为黄河大合唱是古典音乐。

  大学

  学不到任何东西,现在的教育坏透了;但是必须得有大学文凭不然找不到工作

  水

  水滴石穿;多喝水才健康仁者乐山,智者好水。

  民主

  在中国搞民主肯定乱套,你看台湾的官员一开会就动手打架。

  天主教

  只有农村人和一些古怪的知识分子才会信;不知道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

  佛教

  真正的信仰;在网上看到有佛像的图片一定要转发并附加合十的小图标。

  左撇子

  更聪明

  毛主席

  功大于过。三七开。

  摇滚乐手

  吸毒、蓄发、在飞黄腾达之前穷困潦倒;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女演员

  与导演有染。

  广告

  认为广告是骗人的,但是只买熟悉的品牌,特别是在名人推荐之后。

  名人

  总有难言之隐

  美女

  用来称呼所有陌生女性,因为她们必然高兴

  旅游

  声称自己非常喜欢旅游,在每个景点拍照留念。

  慈禧

  毁掉中国的女人

  节假日

  总是一放假就生病或者下雨。

  文艺

  看书喝咖啡,穿长裙留长发,特别容易爱。

  大麻

  被偷偷塞在香烟里给无辜的人抽,让他上瘾。

  艺术

  故弄玄虚,不知道为什么简单的画能卖得那么贵。

  《庸见词典》读后感(三):庸人自有庸见

  福楼拜不是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想必是忍了很久。作为一个最严格和最精确的作家,据说他不能容忍在相邻的两页文字里两次出现同一个名词或形容词,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他调词遣句的方法与我们有根本性的不同。又闻其一个月产出才二十来页,可见精雕细琢是要付出代价的。以福楼拜造艺之高度俯览众生差距立现!

  《庸见词典》由后人组织,源自于福楼拜未完成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其中种种观点,均出自于小说俩主人公的纪录。这些观点,代表的是庸人的观点,方方面面,给庸人生活指南。

  庸人虽然能力低下志趣不高而且很迂腐,但并不代表个个都是文盲,相反,知道得还不少。什么克娄巴特拉女王啦,希波吕托斯啦,斯居代里啦,都知道,都知道一点,而且只需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庸人未必游览四方,但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英国是富的,日本是瓷的,你看,思路清爽

  思路如同一条直线一般简洁令庸人深感自豪。没有那些可有可无的但是和可能。抓住重点偶有例外是其核心,即使这例外的数量超过了常规的,那也是例外。乡下一切罪行都是偷猎者犯下的,牙医全都说谎,所有少女脸色苍白身体瘦弱!不仅想法如此,表达也是如此。那是自然疯狂野心坚硬如铁,节约和处世有条理,这些搭配拆也拆不散,一定要一块儿出现才可以。至于表达如此,行动就更是如此。那是很自然。在农庄里吃到一枚鸡蛋,不惊呼一声“城里不可能找到这样的”,成吗?

  庸人的想法,即便是庸人自己好好想想,也不难发现其片面和缺陷。但是这些一刀切的想法和这些明明白白的法则是多么好用啊,就算琐碎些,也是拿来就好用的!在调词遣句的过程中,有这么一堆“正规军” 呼啸而至是如何的得心应手啊(就像我写这句句子时候,“调词遣句”和“得心应手”齐刷刷地奔来为我效劳一般)!在欣赏任何一尊雕像时,适当的称赞其“线条优美”,真是毫无困难得体。不要去想任何别的可能,你已经做到了!如此去想,去说,去做,就好了。不会有错,因为别人都是这样,庸人是安全的。

  有人看到了这种模式的问题所在。庸俗的想法下产生了庸俗的言行,庸俗的言行又维护了庸俗的想法。如此往复,不得超脱。庸俗的表面下面是粗浅的本质。我们向往真理,向往秩序高尚,但却不得不退而求表面上的一致自圆其说安慰。不止福楼拜一人,从古至今多少智者对其加以嘲笑,试图激发起人们摆脱原有生活的斗志

  然而,绝对意义上的精确只是理论上的极限,接近它也是无比困难的,这究竟是造物主的嘲弄抑或是终极的宿命(也包括那传说无所不能的造物主的)亦不可知。我们随手抄起什么作为赖以生存工具,我们是贫乏的。我们从仅有的经验中造出生活的法则来,我们是狭隘的。我们宁可抱着自己的错误不放,我们是无能的。这就是我们,我们没有前途,但不代表时间放弃我们不把我们载往远方。我们是可笑的,但是在我们发了99次可笑的毛病后,至少也会做出1件小有成就事情来。

  《庸见词典》读后感(四):才明白天才只可能拥有表情,就是微笑中的轻蔑

  庸见词典

  一直认为所有的教科书就应该编成这样,尤其是那种政治书。只要把黑体字印出来,这样包里只用放一本书了。

  福楼拜

  知道他写过包法利夫人。很重要。不需要知道更多。可以批评他。

  微笑

  跨文化友好。八颗标准的洁白的牙齿。可以表示轻蔑。

  轻蔑

  参见“微笑”。

  天才

  英年早逝。通常有奇怪的癖好。要么是天使外衣下的魔鬼。要么是魔鬼外衣下的魔鬼。

  笔记

  毫无意义。却不肯停下。直到抄下了整本书。

  序言

  通常很短。有时很长。

  书价

  抱怨它。但是还是要买它。

  (由外语入母语的)翻译

  批评它。如果有别的译本,就会夸耀别的译本,即使没看过。总是原文好。

  (小)资产阶级

  批判。变成了之后就不再批判。罪恶比较小。

  世人

  庸俗。毫无见地,令人厌恶。尽管自己也是世人。

  -----------

  我终于发现要照这种样子写成一篇书评都这样的难,而福楼拜却写成了一本书。

  也许施康强先生的翻译多少丧失了福楼拜原文中的讽刺的意味,但是从中还是可以读出一个所谓“愤世嫉俗”的天才,不愠不火地调戏世人。

  《庸见词典》也许收入的都是福楼拜界定中的庸见,但是在读过之后,却可以发现很多“庸见”是我们连知都不知道的。精妙之处在于,他以你将会在某天知道形式,把未来头脑里的庸见标记出来,告诉你,这就是你宿命中的庸见。

  书中有一部分,让你一看就是庸见,你嘴角挂着微笑。然而却发现,有的庸见,却是这么有道理,这时候,你才惊恐地想到,原来不是你在读这本书,而是这本书在读你。

  而另外一部分,让你细想回味之后,不得不感叹福楼拜敏锐之极的洞察力,不如试想一下,你想到“方法”,“磨坊”,“大象”的时候,会不会出现那般有意思的庸见,或者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就只是某个某本“庸而上见字典”中的定义,抑或是埋藏在你不能调取的记忆中的那个部分的虚无?如此观之,尽管我们的话被福楼拜总划为庸见。而其实现在的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连庸见都算不上了。

  十九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庸俗归庸俗,人家好歹还附庸风雅,一口正宗的语言,煞有其事的博引古今,也略有“古典庸见”的修养。至于是在那个时代,语言上的少数人更为痛苦,还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福楼拜会更加的孤独,也自是无法分辨。

  -------

  londes 金发女子

  比棕发女子更风骚。(参见Brunes)

  runes 棕发女子

  比金发女子更风骚。 (参见Blondes)

  egrésses 黑种女人

  比白种女人更风骚。 (参见Brunes和Blondes)

  《庸见词典》读后感(五):时代之镜

  

福樓拜《庸見詞典》

发表于2017年6月22日由fang

  這是一本未竟之書——甚至可能還不算一本書。在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去世30多年後,書稿被發現並整理出版。不過很難說清作者是打算單獨出版,抑或這只是另一本未竟之書(Bouvard et Pécuchet)的附錄。

  有人在福樓拜與友人的通信中發現,福生曾對這本《庸見詞典(Dictionary of Received Ideas,or in French,Le Dictionnaire des idées reçues)》寄予厚望,希望搞點驚世駭俗的大事情——「讀完這本書後,人們將憚於交談,生怕脫口而出的就是這本書裏的傻話。(Letter to Louise Colet, 1852)」——因為他還沒有機會把書完成,所以我們也不好說他沒能成功

  《庸见词典》读后感(六):理想——完全无用

  在《译后记》中提到,晚年的福楼拜极度厌世,讨厌一切世俗的东西,像个倔老头子一样,试图用一部爆炸性的作品来报复周围世界的愚昧与丑恶。

  但《庸见词典》并不是一本恶毒的小书,不止不恶毒,甚至很可爱,看的时候我一直忍不住要笑,这个福楼拜不是《包法利夫人》中那个冷眼旁观一个女人狂热发疯的旁观者,也不是《情感教育》中那个恋着熟女的小青年,而是一个在恣意嘻笑怒骂的愤青,这个愤青反对、嘲笑、蔑视那些固有的成见、老生常谈的观念,甚至反对大众恶趣味……这件事让他兴奋,是的,这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瞧,他高兴得这么说道:

  理想:完全无用。

  骗子:总在上流社会。

  迷恋所有来自外国的事物:自由思想的证据。贬斥所有不是法国的事物:爱国主义的标记。

  刽子手:总是子承父业。

  领奖学金的学生:全是窃贼。

  大夫:总要在前面加个“好”字——而在男人之间无拘速交谈时,加上“操他的”:“啊!操他的,大夫。”假如你信任他,他便是雄鹰;假如你跟他不和,他只是蠢驴。——统统只追求物质享受!“因为他们在手术刀下找不到信仰。”

  客人:为主人家的儿子提供榜样。

  学者:拿他们取笑。想当学者,只需要有好记性,肯下工夫。

  懂一点科学使人疏远宗教,懂多了使人回归宗教。

  ……

  当然,如果你不报着好玩的心态去看,你可能最终会被他说的某一句话伤到,可是他死了,你只能算自伤。

  《庸见词典》读后感(七):玫瑰的芬芳和尖刺

  玫瑰的芬芳和尖刺

  在收到的一堆参差不齐的书中,一眼就瞥见了《庸见词典》。淡绿和纯白相间的封皮,带着点抹茶的清香和白蔷薇的雅洁,仿佛一个娇小秀气的美少女在倩然巧笑,忍不住一见钟情。被一周凡俗杂事烦透了的周五晚上,听着窗外夏季里时断时续的潇潇雨声,泡一壶颜色如玫瑰般暗红的普洱,在橘黄灯光下阅读这本一见倾心的小词典。

  顺手翻开书,就看到这样的词条“笨蛋:想法跟你不同的人”,“理想:完全无用”,“阴谋:通往一切”,“天才:仰慕它没有用,那是’一种神经病’”,“快感:下流话”,“自由:自由!多少罪行假汝之名而行”。小小词条,释义既辛辣尖锐又不乏幽默意味,有趣极了,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一扫往日的种种烦恼。再想到作者是法国十九世纪最严格的文体家、写实主义文学泰斗的福楼拜,生平创作都是《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和《情感教育》等严肃悲情的作品,不想也有风格迥异的《庸见词典》,就更加让人忍俊不禁,无法释手。

  据此词典,所谓庸见,大多是现成的见解、固定的观念,或者大多数人的看法或者老生常谈,这些庸见可能存在各个时代,不同民族之间,也有可能是某些民族在某些特定时代所特有的,我们普通人通常都容易对之视而不见,或者习惯了容忍,对之难以察觉,不如福楼拜那般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充满了思考,并以其敏锐和毫不留情的观察,对这个社会的种种庸俗现象大加讨伐。读完《庸见词典》细细回味,不得不感叹福楼拜洞察力的敏锐至极,说得不无道理。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Alfred de Musset)曾说过,“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La vie est une rose dont chaque pétale est une illusion et chaque épine une réalité.)本书的各种庸见和词条释义也深深体现了这一点,生活表面看起来如同玫瑰般的馨香芬芳高雅和充满趣味,其实朵朵玫瑰下都暗藏着如花刺般的对现实尖锐的讽刺。仿佛呼吸着玫瑰的芬芳,嘴角含着笑意去品味福楼拜对庸见简洁、犀利的概括,不得不佩服他对生活观察的细致、敏锐和睿智。

  作为一部隐藏在未完成小说中的最后杰作,《庸见词典》并非福楼拜单独写就的某一本书,实质上是福楼拜晚年对世态愈加厌恶,几近愤世嫉俗时打算对社会种种丑态大加讨伐,为之创作的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该小说尚未完成,福楼拜即去世。关于本词典,福楼拜在1852年给女友的信中提到“这部词典将是对人们赞同的一切的历史性颂扬。我将证明多数永远有理,少数永远有错。我将把伟人送给所有笨蛋去糟践,把殉道者送到刽子手的刀下,而且用一种极端夸张的、火箭喷发一般的文体。”

  不由想起前些年风靡一时的美国作家安布罗斯•格威内特•比尔斯的《魔鬼辞典》,我们或许还记得这些词条“人:一种动物,它的主要职业是消灭他的同类”,“战斗:一种解决政治疙瘩的方法,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很容易发现《魔鬼辞典》与《庸见词典》有颇多共同之处,作为《魔鬼辞典》的前辈,《庸见词典》不仅有对世态炎凉的幽默调侃、言简意赅的辛辣讽刺,还有一针见血的刻薄,例如“小说败坏民风,印成书的比在报上连载的更不道德;诗,完全无用,过时了;数学使人心灵干涸;词典更是供无知者使用的——然而,本词典着实是个例外。”愉快地阅读这些一百多年前写就的文字,却出乎意料地发现它仍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性,不禁掩卷而笑。

  生活不是只如玫瑰花般娇艳,不能一味落于俗套地歌功颂德,因为生活有阳光亦有阴影,人有高雅也有鄙俗,若只看见如玫瑰美好的一面未免失之偏颇和狭隘,人类还需要自我批评和批判的精神,恰如玫瑰花下总有刺痛和警醒我们的尖刺。《庸见词典》如玫瑰般让我们瞥见生活的一体两面,欣赏玫瑰的娇艳、呼吸芬芳时,也不能舍弃尖刺的锐利,因为没有刺的玫瑰终究不是玫瑰。

  《庸见词典》读后感(八):福楼拜:我就是牛夫人

  古来圣贤皆浮云,唯有庸见长彪炳。在《庸见词典》里,你可以找到以下诸位——伏尔泰:学识浅薄,因其“咧嘴怪笑”而闻名;帕格尼尼:从不为他的小提琴调音,以其手指的长度闻名;狄摩西尼:发表演说时嘴里总要含一颗石子;荷马:实无其人,因其笑声而闻名。这些奇形怪状的家伙们,一进入世俗言谈体系,生出多少不齿和笑料来!

  比庸见更可笑的是什么?——过时的庸见。《庸见词典》很贴心地提醒到:谈起演员,千万不要赞扬他们无私心不谋利,也别对他们的着装指指点点;一旦获悉工科学校学生怀有对工人运动的同情时,作为资产者的你切勿当场吹胡子瞪眼……种种过时举止只会令你在社交界斯文扫地,颜面无存。所以不要犹豫了,赶快紧跟这本反映时代潮流的《庸见词典》吧,教给你一整套从容得体的谈吐方式,包括各种必要的动作提示,任何场合也不会出错,堪称无懈可击!至于本书作者福楼拜先生嘛,你无需了解太多,只要知道他说过本文标题的那句话就行了。你想问牛夫人何许人也?对不起我忘记加注了,法文bovary含有“牛”的意思,牛夫人即包法利夫人是也。

  你看,你又掌握了一条庸见,在任何谈论作家与笔下人物关系的场合中,你只需不假思索地把这句话抛出去就行了,顺便加上福楼拜身上莫名其妙的毒发症状,其时他正在写作包法利夫人自杀一幕。陈词滥调没人爱听?它们偏偏在客厅里大行其道,有助于增添言谈的可接受度,降低争端和误解,像润滑剂一样维持你与众人的良好关系。所以八卦话题在何处都铺天盖地蔓延着,姑娘们见面都急着问你哪个星座,尽是些用不着暴露内心的安全话题。乍眼望去,人人风平浪静,嗅不到一丝利益冲突的气味,正是“庸见”这个万能工具填充了每一段对话中的尴尬空白,让你嘴上说着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在说,避免了政见不合、阶级差距、经济收入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李健吾先生的《福楼拜评传》里,《庸见词典》有了另一个名字《入世语录》,入世多年的你当然了然于心啦,但你是不是觉得应该送个几本给身边尚没有眼见力的小朋友呢?

  如果嫌“庸见”含有贬义,“入世”太摆资格,那么还有一个确切译名供你使用——《公认概念词典》,不偏不倚,正中鹄的。所谓公认概念,最大的优点便是简练,举全社会之力将复杂事物压缩成形,删削所有暧昧不明的细节,凸显其最招人耳目的一面。此过程中,你我均有看不见的贡献在里头。结论可能偏颇夸大,似是而非,但又有什么关系?只请欣赏我们合力的伟大成果吧——在整本词典中,很难找到哪一个词汇是拥有三行以上注解的。此刻,你俯视着众生,如此轻易地占有了一整个观念的世界,只需要翻一翻这些轻巧的书页!要知道,在这样一片不毛之地,你头脑里的庸见越是芜杂而浮泛,你摆弄起是非来越是老练而深刻。怎能放任书架上蒙灰的大部头们流毒深远,从而委屈了自己呢?所以,你要端起这本《庸见词典》,一字一句念出来:“小说败坏民风,印成书的比在报上连载的更不道德;诗,完全无用,过时了;数学使人心灵干涸;词典更是供无知者使用的——然而,本词典着实是个例外。”

  而你的老师——福楼拜先生(感谢他!),制作了整部词典却又弃置不道,直等人们整理他的遗稿时,才找出这么一部绝妙的玩意。但“庸见派”的创始人却并不是个庸见的拥趸,他是那种一头钻进象牙之塔的作家,还常常感叹:“我不知道这些人,一天到晚不在一种艺术的境地,活着做些什么。”福楼拜爱用庸人作他小说的主人公,讥笑起他们来往往不遗余力。但写呀写的,与笔下人物长期相处,他不可抑止地把感情贯注进去,又心软起来,干脆抱起攻击对象一阵嚎啕。他写的那些故事,你竟也能在《庸见词典》里找到精简版,甚至可以找到更多的:“梦游者:夜里在屋脊上散步;家庭女教师:总是出身于遭遇不幸的良好家庭,给主人家带来危险——勾引当丈夫的;熟肉商:人肉馅饼的故事,熟肉店老板娘无不是美人。”这世界上的故事模式大抵雷同,但给它们一一填上血肉,以不同视角、不同技巧推陈出新,似乎是庸见翻身的唯一机会,也是小说家高明的炫技之道。庸见与深恶庸见的小说家啊,看在这点的份上,你们还是握手言和吧。

  但福楼拜不愿意,他可以理解人们同有的一颗俗世心,却不原谅他们时时挂在嘴边的老生常谈。临终前,他说包法利夫人就是自己,在世时却一直为《包法利夫人》经久不衰的声誉所苦,因为这限制了人们对其作品的潜在印象。之后,他的每一部新作都在尝试推翻旧作,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一经出版往往毁誉参半:大家还是最接受《包法利夫人》。最后逼得没办法了,他甚至扬言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的《包法利夫人》买下来,再别叫人提起来。伟大的福楼拜先生就是这样子,绝对看重自由专注的创作环境,为此他隐居鲁昂大半生,从未结过婚,却有一帮子肝胆相照的好友。他的生日是1821年12月17日,注意这日期,多么典型的天马行空的射手座性格呀!——你看,我再一次把庸见表达使用得得心应手。什么?你说那个一成不变的英国老姑娘简•奥斯汀也是射手座?好吧我闭嘴。

  《庸见词典》读后感(九):《庸见词典》订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乔纳森

  福楼拜的《庸见词典》(施康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是让人心明眼亮的好读物,中译本也译得讲究,我前后读了几遍,舍不得放下。不过,阅读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正文译错、译注不妥的地方,不揣浅陋,举出几条,聊博同好一粲。

  最明显的排印错误,如第105页“合论”一条:“只应该选择以下配对:恺撒与庞培,贺拉斯与维吉尔,伏尔泰与卢梭,拿破仑与查理曼,歌德与库勒……”这不是“库勒”,而应是“席勒”,形近致误,当然是手民的责任。

  译者一时眼花,看错了的,如第102页“公共马车”一条:“永远找不到座位。是路易十六发明的。……”后一句原文写的是:Ontété inventés par Louis XIV。是路易十四发明的,而不是“路易十六”。

  译者一时走神,写错了的,如第85页“丁香花”一条:“因为宣告春天来临而令人愉快。”原文写的是:Fait plaisir parce qu’il annonce l’été。法文l’été是夏天的意思,而不是“春天”。“春天”法文写作printemps。

  还有一些涉及文意理解,比如第25页“蟾蜍”一条:“雄性的青蛙。有剧毒。栖息在石头缝里。”与“栖息在石头缝里”对应的原文为:Habite l’intérieur des pierres,这不是“栖息在石头缝里”,而是“住在石头里面”。你或许会问,蟾蜍怎么可能住在石头里面呢?这不是与常识相悖吗?的确,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不相信蟾蜍会住在石头里面,可是欧洲十六世纪以降,有不少关于在石头当中发现蟾蜍的报道,比如法王亨利三世的御医派尔(Ambroise Pare)就记述过他在默东(Meudon)村附近见到了石头中的活蟾蜍。福楼拜编的既然是《庸见词典》,当然有理由把这种荒诞不经的“庸见”写进去。

  第34页“外交”一条写道:“前程远大,但是艰难重重,充满神秘,只适合贵族。含义模糊的职业,但是不同凡响。……”这后面一句的原文是:Métier d’une vague signification,mais au-dessus du commerce。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没听说过au-dessus du commerce可以理解为“不同凡响”,照字面含义,只是“比经商为高”的意思。

  第50页“阿谀奉承者”一条:“别忘了引用:‘可憎的奉承者,最不祥的礼物——上天的盛怒其奈帝王何!……’”引用的那一句,原文为:Détestables flatteurs,présent le plus funeste-Que puisse faire aux rois la colère céleste!译者没有注明,其实此句出自拉辛的名剧《费德尔》第四幕第六场,在华辰译的剧本中,译为:“奉迎拍马的人实在可恨呀,这就是天怒给帝王们的礼物!”(见《拉辛戏剧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56页)华辰的译文除了在“礼物”之前漏掉了“最不祥的”几个字外,都是对的。至于“其奈帝王何”,则含有奈何不了帝王的意思,与原意不符。

  译者为《庸见词典》加了不少注,其中不无译者个人的心得,有些写得甚得雅趣,比如第84页“桂冠”一条:“令人失眠。”下面脚注云:“思之不得,辗转反侧。”很冷隽,也很明了。不过,有些脚注欠思量,甚至是错的。比如:“麦金托什:苏格兰哲学家。橡胶的发明人。”(第89页)与“橡胶”对应的原文为caoutchouc,这是个多义词,当然有“橡胶”的义项,不过在此似乎译作“防水雨衣”更合适一些,因为毕竟在自然界里就有天然橡胶存在,不需要什么发明人。此条加了个脚注,道:“Charles Macintosh(1766-1843),防水织物发明人。”这就看出加注的并非解人了,没能看出福楼拜是在调侃什么。事实上,那个苏格兰哲学家麦金托什叫詹姆斯·麦金托什,而发明防水雨衣的那个麦金托什叫查尔斯·麦金托什,根本是全无关系的两个人。福楼拜故意把他们捏到一起,是要揶揄那些一知半解的“庸众”。脚注只注了一个人的背景,还有什么意思?

  再如第78页“青春”一条:“啊!青春多美好!总要引用这几句意大利诗,即便不懂它的意思:O Primavera!Gioventù dell’anno!O Gioventù!Primavera della vita!”脚注译出意大利文那两句:“啊,报春花!每年的青春!啊,青春!人生的报春花!”可是,Primavera并非“报春花”,而是“春天”的意思。相应的句子其实是说:啊,春天!一年之青春!啊,青春,一生之春天!

  又如第127页“大学”一条:“Alma mater。”脚注云:“拉丁语,另一个母亲。”拉丁语是没错,可这解释给得奇怪。现在,在西方语言里,Alma mater一词已成滥调,刚好相当于我们说的“母校”。所以,只注“拉丁语,母校”,或许也就够了。若实在想追根溯源,Alma mater的拉丁文原意其实是“喂养之母”,也并没有“另一个母亲”的意思。

  《庸见词典》读后感(十):福楼拜的“吐槽”

  1 法国学士院

  诋毁它。不过,若有可能,努力成为它的一员。

  事故

  总是“令人惋惜的”或“糟糕的”(好像人们本该觉得一桩不幸是一件开心事情似的······)

  7 天文学

  美丽的学问。只对航海有用。顺便嘲笑占星学。

  无神论者

  “不信神的民族不可能久存。”

  9 吻

  要说“拥抱”,这更得体。美妙的窃物。吻落在少女的额头,母亲的脸颊,漂亮女人的手上,儿童的脖子上,情妇的唇际。

  13 领奖学金的学生

  全是窃贼。

  15 天真

  总是可爱的。要么一派天真,要么丢得一干二净。

  16 名流

  名流!打听他们私生活最琐碎的细节,以便可以贬低他们。

  19 狗

  专门为救护其主人而被创造出来。狗是“人的朋友”,因为它是人忠心耿耿的奴隶。

  20 经典作家

  大家被假定为熟悉他们。

  29 达尔文

  那个说我们的祖宗是猴子的人。

  39 断头台

  当你登台时,设法在死前说几句漂亮话。

  43 我们的时代

  猛烈抨击。抱怨它已毫无诗意。管它叫过渡时代,或颓废时代。

  45 外国

  迷恋所有来自外国的事物:自由思想的证据。贬斥所有不是法国的事物:爱国主义的标记。

  49 封建制度

  不清楚它是什么,但是要猛烈抨击。

  51 根据

  所有的新闻都缺少它。

  53 偷税漏税

  偷漏入市税不是欺骗,而是机智和政治独立性的证据。

  54 赋格

  不知其所指,但是应该断定它很难——而且很烦人。

  71 理想

  完全无用

  幻想

  装作自己抱有很多。埋怨别人统统丢失了。

  傻瓜,笨蛋

  想法跟你不同的人。

  83 语言简洁

  人们不再说这种语言。

  86 文学

  闲人的工作

  书

  不管哪一本,总嫌太长。

  89 马基雅弗利主义,政治权术

  在说这个词的时候应做哆嗦状。

  法官

  全是鸡奸者。

  91 面具

  戴上能变聪明。

  唯物主义;唯以物质享受为务

  说这个词要带着极度厌恶,强调每一个音节。

  92 医学

  身体健康的时候挖苦它。

  93 大海

  没有底。无限的形象。引发崇高的思想。在海边,总要带一个单筒望远镜。瞻望它的时候,总要说:“那么多水!那么多水!”

  (想起高中时,我们给班主任编的段子。开头一节忘记了。他叫史学海,于是,“······啊!蛤蟆呀,四条腿;啊!大海呀,全是水!”)

  101蛋

  一篇关于生命起源的哲学论文的出发点。

  102 鸟

  渴望化身为鸟,叹息着说:“翅膀啊!翅膀!”显示自己有诗人的灵魂。

  107 恐惧

  使人跑的飞快。

  108 哲学

  总要报以冷笑。

  109 诗

  完全无用。过时了。

  诗人

  梦想家好听的同义词,傻瓜。

  129 脸

  灵魂的镜子。那么说,也有些人灵魂很丑。

  这些天一直埋头写论文,专著看着不免头大。想找些小说放松,又多是二三百页,耽误正事。便在图文架上,随意翻检,寻得二三小小书。看几页就可放下,不必担心前后连续,十分省劲。想想这个月就忙里偷闲,搞个小小书系列吧。这是我的第一本——《庸见词典》,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

  众所周知,词典是供人检索用的工具书,在语言学里有一门学问就叫词典学。当这种按顺序编排的词汇序列的形式进入文学的领域时,它已俨然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体了。有一种小说类型就叫词典体小说。比如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词典》和我们熟知的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这种词典体,以语言的固态直接呈现共时的结构,与历时的叙事相比更容易产生“零距离”体验的效果。

  而这本《庸见词典》,也正是福楼拜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未完成的草稿,是最后两章的大纲。人们常把1984年的《哈扎尔词典》当做词典体小说的先声,我觉得这个先声可以溯至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福楼拜了。据译者施康强的介绍,福楼拜的这个想法在1852年12月17日致女友的信中就有提到:“这部词典将是对人们赞同的一切的历史性颂扬。我将证明多数永远有理,少数永远有错。······我将证明——这很容易做到——平庸因为是所有人都能够得着的,才是唯一合法的。”无疑,福楼拜实现了这番凌云雄心,更超越了自己的这番壮志。

  福楼拜写这部作品的用意在于“要用一部爆炸性作品来报复周围世界的愚昧和丑恶”(译者语),要用“一种极端夸张的、火箭喷发一般的文体”,“把伟人送给所有笨蛋去糟践,把殉道者送到刽子手的刀下”(福楼拜语)。他描写的是19世纪工业时代法国有产者的世态人情。我倒是觉得福楼拜并没有全然按照自己原先说的话去写这部词典。在《庸见词典》里,福楼拜不仅发现了许多废话,老话,傻话,有时也是真话,实话,笑话。他不只挖掘出了愚昧和丑恶,也看到了他们身上某些发光的东西,赖以生活的东西,而文字的犀利锋芒则在其中一以贯之。或许可以说,在另一面,他也超越了自己的成见,或者,高尚的庸见。

  这庸见里,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浅薄,也有接近常识的高明,有信誓旦旦的谎言,也有小心翼翼的良心话。撇开作者或译者,就作为读者的我的感受来说,改为《俗见词典》也许更恰当些。嗈嗈鸟鸣,有好鸟有坏鸟,却都是世俗之鸟。不带“庸见”的去看待他们,也是对我们读者的要求吧。

  (这部小小书,激发了我强烈的欲望。是不是也可以编一部大学生吐槽词典呢,明者自去思考,暗者可作社交指南,昏者也好鹦鹉学语,岂不有阳春布德泽之功。当然,这里的明暗昏并不是截然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