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成为作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成为作家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3 20:0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成为作家经典读后感10篇

  《成为作家》是一本由[美]多萝西娅·布兰德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4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作家》读后感(一):太浅了,翻翻即可

  说不上好的一本书,可以看看目录,然后大概翻翻即可,不值得花很多时间精力阅读完毕,我总共差不多花了约半小时本意是想了解具体如何成为作家,以及写作的具体方式方法,前者差不多实现,后者参考价值很低。

  如何成为作家而言,就像本书一直强调的一个重点,成为作家重点不是技能,而是认知。这点来说,其实也对,但所有的行业都有类似,认知比技能更重要,只是作业容易被归类于艺术家,所以这类的认知偏见更多一些,对于我这类并不想以写作吃饭的人而言,这个信心倒也不影响。而且,从论述上而言,只是发表了下个人观点,并没有其他材料进行论述,也没有自己经历展示,所以显得很粗浅,说服力不够

  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总体而言,基本上的理念就是勤奋,很勤奋,要早上写、固定时间写,平时只要有时间也就开始写,至于里面的具体方式方法,没有实际以作家的身份去写做过,有点无感。但见到其他有人写书评时表示和你自己的经历很类似,如此的话,问题在于本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写书的书,而是记录作家是什么状态的书,所以学不到方式方法,但可以了解作家的生活状态

  总体而言,可以一探作家的生活,但借鉴价值不大,说服不够。

  《成为作家》读后感(二):一本成为作家的功夫秘籍

  尽管生活里大多数人都写过自己的故事,但文学创作艰辛的,因而在人们心里那些能够脱颖而出的作家都是极具天赋的,他们所拥有的创作灵感是无从传授的。但美国作家多萝西娅布兰德却颠覆了这一说法。她说,作家所具有的神奇的魔力是可以传授的。这真是令人感到欣喜。因为在这之前,我确实是把太多的时间都放在去钻研那些高人的写作水平上,却在文学的路上走的步履艰难,也备受打击。幸好在还没有被撞到头破血流准备放弃时候,读到了这本创意写作书。这本《成为作家》对于每一个写作的人都像是得到了一本有如武林中的武功秘籍,眼前一亮,平添慧根。

  为什么很多人在写过一本书之后就再无其他作品?为什么很多人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写出富有成效的作品?我常常循规蹈矩地把这些问题归结于基本功不扎实。但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在写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并不是出在像文章结构人物刻画等那些技巧上的问题,而是出在我们自己的态度认识甚至性格方面。成为作家要有优秀品质成熟、没有偏见、温和公正。成为作家会永生保持“天真眼神”和敏感神经。成为作家都是具有双重人格幸运儿。成为作家就要让双重性格协调发作用。这是一本有写作意向的人或是像我一样一直对自己的写作之路不够如愿的人应该拿来放在手边反复仔细研究学习的书。

  正如作者所说任何建议都要在你愿意的情况下采纳和实施。作者本身是作家,又是大学里教授创意写作的老师,她不但对如何成为作家提出很多耳目一新卓有成效的见地,而且对如何成为作家提出了一整套自我训练的方法,让你心悦诚服地接受她的建议。作者称那些天才作家只是能够使无意识完全服从于理性的意图的人。这种说法和心理学的高层潜意识心理学中所讲的十分吻合。作者一步一步的指点我们如何来掌握这个天才作家与生俱来本领。约束无意识,学会按时写作,评价自己的作品,重新看世界,甚至如何阅读,如何做写作练习……你会发现,看这本书就像真的有一个成功作家坐在你的面前,把她的成功秘诀毫无保留的全部倾出。这是一本成为作家的功夫秘籍,看过让人受益匪浅

  《成为作家》读后感(三):人人都可以写作——读《成为作家》

  写作初期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写作者自身信心不足,造成难以开始写作。

  写作最困难的是,要不要写作?!对于初学者,如果过于相信神圣的灵感之光,顾虑太多,就无法动笔。这种困难总是先于写作中任何故事结构或情节安排

  有些已经写完一本书的作者,也会害怕自己不能复制之前的成功而感到焦虑,丧失自信,甚至放弃写作。还有一类作者称作间歇性的作家,时而能写,时而写不出来,这类作者发现自己不能写作的时候,也会认定自己不能复制自己之前的成功。

  其实,这些写作者初期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写作本身的困难,而是写作者自身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写作者过于依赖某个灵感喷发的瞬间,不相信自己可以写出好的作品。这时候,他需要的不是接受写作技巧的指导,而是正视自己内心的自我怀疑,开始动笔写作。

  图片来自网络

  培养作家气质

  艺术家的气质该是什么样的?不修边幅诗人气质?作者给出的天才作家的气质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还保有“天真的眼神”。对新鲜事物好奇,敏锐的观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对旧事物的记忆犹新

  培养成为作家的性格:成熟,没有偏见,温和以及公正。这是匠人,批评家而不是艺术家的品质。艺术家的必须同时保有敏感和童真的一面,否则,就无法创造艺术作品。

  很多天才作家都承认自己的具备双重或多重人格。每一个作家都不应该以自己精神分裂为耻,而应该珍视这种多重人格带来的幸运。每一个想要认真写作的人,喜欢幻想热爱读书,觉得写出一个短句并太难——如此等等,在你的意识里就会相信,你已经找到那个命中注定,并不是太令人畏惧的使命

  作家身上的两个人

  作者认为,一段时间写作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两个人。一个是平常生活,毫无灵感,普通无趣,讲究实际,忍受生活压力的人;这就为另外一个成为艺术家的自我提供适宜条件,敏感的,热情的,有偏爱的,聪明的批判是非,超然物外,耐心忍受。这种双重性格会给写作者带来的好处是,他可以躲进现实面具背后,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在写作初期,作者应对自己的职业保密,这样做的心理好处不用要在写作初期就把故事的轮廓交代出去。在媒体发达的今天,通过媒介很容易说出了自己了故事的想法,再写下去,你会觉故事已经说完,再写就是重复,写作变得索然无趣。写作者练习一下保持沉默睿智,让那个讲究实际的自我,到外面的世界接受批评,反对的建议。

  学会分析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热爱写作的自我是直觉的且情绪化,喜欢充满想象力事情。但如果你听任“艺术家气质”的天性来安排你的工作,你会发现,在等待灵感的无限期里,你会陷入拖延的泥沼中。实时的分析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审视自己那种冲动有利自己的,学会约束自己。

  约束无意识,开始锻炼自己的写作肌肉

  第一个练习:比习惯起床的时间早起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尽可能的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将清晨的记忆快速不加批评的写下来。在半醒和彻底清醒之间,锻炼自己进行纯粹的写作。第二天开始重新开始,不要重读你已经写下的东西。记住,一定要在没有任何阅读之前,开始写作。每天积累这些内容,随性发挥,写什么都行,只要不是一派胡言,都可以当做自己以后写作提取的素材库。

  第二个练习: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开始写作。形成自己的每天到点必须写作的写作习惯。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无意识。因为无意识不喜欢这些规矩,对例行公事的痛恨,积习难改,总是通过找最容易的办法满足自己。它喜欢随性所至,顺其自然。但这正是写作者要面对问题,要么成功,要么放弃。

  作者给出这两个奇怪而又专横的练习——清晨写作和预期安排的时间进行写作——应该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你能够随心所欲写出流畅的文字。如果相信自己写作才能,如果真的热爱写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可执行的练习。

  《成为作家》读后感(四):成为作家,你也许可以这么做

  成为作家这本书一直是我想看的一本书,每次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就感觉这本书像是个一本必备品,对很多写作者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作为高中生必备的三年模拟五年高考样的实打实的教科书。 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看完这本书,对经过写了一段时间的人来说有些部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如果是作为一个刚入门的新手,我则会强烈的建议去读一读。书中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作者提出了作为写作者的困难。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去进行写作。 写作本就是件困难的事情,写作者会有很多关于自身的或是来自外界对自己评判的考虑,这就为写作者无形的提供了一种难以长期进行写作的局面。 作者提出写作的障碍之一,就是被外界宣判根本不适合写作。能不能写,要不要写,持续的写,还是间歇性的写?这些问题,对处于刚开始写作者来说是一大考验。但这并不能阻止一个人成为作家,首先我们应该排除外界对自身的批评,克服怀疑自己的能力,要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样的一个事业,要像孩子一样,保有天性和敏感,怀有赤子之心无所畏惧坚持写,多观察,多思考,多写。 第二:如何进行开始写作。 书中提出,要进行写作,首先就得找到自己固定的时间点,比如说早晨起床早起半小时,坐在电脑前,什么都不要去想,不要去翻书,不要去回忆昨晚的事情,不要说话,不要去翻看自己以往写的东西,你要做的只是写,让大脑静思15分钟,然后开始写,可以写自己的感受,自己想要写的东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种无意识的写,让这些文字写出来。这样的目的就是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动笔写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因为你只要去翻看其他作品了,就会无形的写成你所正在看的作品的样子,尽管你自己并不是刻意的去模仿别人的文字。 第三:培养自己的良好职业习惯,进行持续的写作。 在作者看来,培养自己的良好写作习惯,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你进行了长时间的刻意练习,让写作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才能让你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才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输出,而不是作为一个间歇性的作家,就比如村上春树,他之所以成为村上,并不是偶然,他能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不管是刮风下雨,不管是灼灼烈日,他都能准时准点的出现在固定的地点,跑步,写字,十几年雷打不动,把十几年的日子,过成一天。跑步,使得他充满活力,使得他写作的灵感持续不断。 第四:作品搁置 何为作品搁置?就是把自己写好的文字,先放在文件夹里,搁置在那里,等第二天,或者第二天早晨起来后再去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很多时候,放置一段时间,再去看,再去读,心态就会完全不一样,思想也就更加的饱满,再写出来的文字,也就会因为换一种心态不同于原来的判断。 第五:无字的休闲 很多时候,对于写作者来说,需要足够的空间安静的独自思考,去构思一段情节,一个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搞文学的都是傻子。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千万别把自己当傻子,这是一种思考,作为一个写作人的思考,在一切动态的过程中,是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心境沉下去,去进一步的探寻深层次的东西的,唯有发呆,带有明确的目的,神秘沉默,进行内心的神游,让思绪尽情的畅游,待到一旦触碰纸,笔,就进行的写下来即可。 同时,这种休闲,也是写作者激励自己的方式。大多数的作家都有一些沉默的休闲方式,比如说村上春树是跑步。还有的作家则是骑马,还有的是一碰见难处了,就没完没了地玩一种单人纸牌游戏,这些,在旁人看来,你就是在一种休闲的过程中,正是这种休闲,让他们思想集中于作品的构想。 第六:像作家一样的去读书 作家是怎么去读书的?现在很多人,每年都会看很多书,有的人则把看书的数量当成是一种成就感,有的一年两百本,有的一年三百本,一年365天,这些书的数目是个很庞大数字,几乎每天都在看书的路上,但这不意味着就把书吃透了。 作家是怎么读书的,他们会把书读2遍,第一遍通读,大概的了解,看故事情节,兴趣,读的轻松自然享受,打发时间,第二遍则是带着问题读书,拿起笔和记事本,准备详细地剖析书中的内容。对刚才读过的书,进行简短的总结,喜欢它,或是不喜欢它,喜欢其中的一部分,为什么喜欢这部分,为什么不喜欢另一部分?写出来,发现原因。有哪些描写的好,哪些情节生动,连贯不连贯,有哪些场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又是为什么这部分能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或者是从风格上分析作者的套路,结构,整个行文的格局。把你列出的问题,尽量很长且有探索性,你的回答也尽可能的具体。这样,等你读两遍后,你会发现你可以同时既为了娱乐也为了批评而读书,会发现其乐趣要比只是欣赏式的阅读更加浓厚。 第七:批判自己的作品 要以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你的作品,尽量的接受来自外界对自身作品的评价,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人民群众是直接检验作品的实践者。 批评后,就去修改,标明所有你有疑问的地方并尽快的找出对策。 以上是对书中的一些总结与思考。成为作家这条路,本就艰辛且漫长,作为梦想,那么一切的开始就是写写写写,一切只想不做的梦想,只能被扼杀在摇篮,行动起来,才是王道。

  《成为作家》读后感(五):最重要的事

  在写作遇到困难,

  拖延,对正在写的故事失去信念,

  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能保持续创作的能力时,

  有许多次的冲动,去买类似《故事》,《21天写好剧本》这样情节布置指南。

  也许秉承好莱坞剧作法——

  第一幕的墙上有一把枪,第五幕一定要使其发射

  最后五分钟营救等等,

  也许至少能够学会把人物摆在合适的冲突中;

  按照故事序列的结构,我的故事或许至少不会失败地那么惨烈:

  多少有一点这样的心态。

  但我一次都没有这样做过。

  潜意识里我清楚地明白,

  困境的症结并不在这里。

  我知道,

  如果我为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感到无趣,

  问题远不是学会一套故事情节序列所能解决的。

  重要的是,

  逃避智力惫懒,找到问题的症结,

  我的这些问题大多可以归结到一个源头

  没有找到自己。(相信很多人的都是)

  原创,我们经常听到这个概念。

  原创的核心精神是诚实。

  我们的阵地在书斋,我们阅读故事,散文,诗歌,

  从他们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看各种关系,

  一提起笔写作,我们就开始了最初的模仿,

  在这些最初的模仿中,原本的自视甚高逐渐失去了对艺术的控制力,

  人物为何会面对这些困境?面对困境时的表现和心理?

  在应有的情感下如何冲破困境?

  全然凭借运气一路闯关,

  对写作的热忱却一路冷却。

  一个故事写不完,信心丧失大半:

  似乎不在写一个本该属于我的故事

  如果是这样,

  还能维持这样的状态持续写

  雄心壮志的“一辈子“吗?

  看了这本《成为作家》,境况有所好转,

  不是写作的能力,而是心态。

  它有些类似于浅显的文学理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

  读那些过于高深,以至于偏离写作实际的文学理论是一种损害)

  涉及少许的心理学,注重一种“作家气质”的培养。

  并不玄乎,都是一些实际的小事

  ——用写作的方式看待自己,愈合信念

  ——每天早起半小时,随意写作,激发深处的记忆和情感,找到合适自己的素材

  ——规定时间进入写作,在任意场合时间进入写作十五分钟,使对抗的无意识成为乖顺的潜意识

  “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件气质上的事,也是最为重要的事。

  美国创作写作班的老师如此笨拙地授课,说起来有些羞愧,

  可如此踏实,叫人安心。

  在《一个故事,多个版本》这一章里,

  老师用被认为”最俗套”的故事提纲要求同学扩成段落,

  好像他们正要用这个主题写一个故事。

  提纲是“一个娇身惯养的女孩子结婚了,她对金钱的态度,差点毁了她的丈夫”。

  我也顺手写了一个——

  一个有钱人的姑娘结婚后不愿意出去工作,

  而他的丈夫那么爱她,努力养家,直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婚后,他们的确过着美满的生活。

  不久,她的女儿即将出嫁,

  母亲希望她跟年轻有为的富商结婚,而她爱上了监狱犯,

  富商顺利进入父亲公司,暗渡成仓,结下一宗违法生意,

  警察和监督机构已是草木皆兵,

  监狱犯在狱卒的闲聊种得知了整件事情。

  书里其中一个故事段落(这个段落要少一些)——

  一个女孩出嫁之前听人警告说,

  年轻的妻子太挥霍浪费了,结果呢,

  她厉行节约,想尽办法缩紧开支,

  直到她让丈夫失去了耐心。

  《成为作家》读后感(六):书摘之 《成为作家》

  http://www.dongfangyu.org/?p=4676

  1、“天才是教不出来的”完全是谎言。但是寻找到“某种神奇力量”前要先当学徒。坦白说我阅读了我能够找到的所有关于小说技巧、情节安排和人物描写的书。我虔诚地求教于各种学派老师的门下;我听过一位最时髦的新弗洛伊德派对小说写作的分析;我倾心于一位热衷腺体理论的人,他把个性决定论看作人物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我从一个人那里接受了画表格式的写作指导……

  2、“要不要写作”是个伪命题。根源在于年轻和自卑。应当养成写作的习惯,不要停歇。做一位“间歇性作家”是有危害的。等待灵感火花迸发的依赖心理,表面上是为了追求完美的、理想的结果,实际上有时是一种微妙的虚荣心在作怪地,容不得半点被拒绝的冒险。不要顾虑太多,勇于打破坚冰吧。

  3、成熟、没有偏见、温和以及公正,对培养作家气质至关重要。不过,任何人都具有双重人格。而作家是具有双重人格中非常幸运的那一类人。这让他们成为一群令人费解、饱受折磨和喜怒无常的角色,而芸芸众生则会因为或以为自己至少拥有完整人格而自鸣得意。循规蹈矩的人总是在埋头走路,天才则神思才扬。

  4、在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有文字发表之前,我们其实早就通过白日梦的形式讲故事了。所以大不必把写作当压力,而应当不费劲地写作。当无意识导常活跃的时候必须学会轻松而流畅地写作。最好的方法是你把习惯的起床时间早半个或一个小时,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前一天晚上放在你枕边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昨夜的梦,如果你还能记得的话;前一天的活动;真实的或虚构的谈话;对意识的检查。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写的好坏或有用与否并不重要。

  5、从写下来的文字中得到的收获要远比你脑子里没有文字时的想入非非得到的大得多得多。

  6、慢慢地,要养成按时写作的习惯。每天15分钟其实就足够了,但必须坚持,你的承诺事关荣誉。要么成功,要么放弃。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如果你想写作,你就能写作。如果你迫切地想找时间写作,生活其实根本不会忙到你连那点时间都挤不出来。你也开始意识到,那些能够写出一本接一本书的作家其实并没那么神奇。

  7、像作家那样阅读,唯 一的途径就是任何东西都要读两遍。

  8、无论处部的世界怎么样,无论你有多忙,每天都应当给自己敲定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再次体验用孩子一样纯真的眼睛观察世界。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让你自己返回到五岁孩子时的状态,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就像你不曾注意过自己的呼吸一样,这样做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新的素材。

  9、用心写作就是原创。我们每个人写作,就是在为人类普遍的经验之池注入我们从各自角度看世界所得到的点滴体会。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的经历恰好与你相同,没有人的结论与你一模一样。这些话其实是大白话。但事实上大多数人从读书之日起就沉溺在别人的写作中,习惯于通过别的人的眼睛看世界。赋予你的写作以最终价值的是你的洞察力与真知灼见,只有你写作时头脑清晰、思想诚实,就不会落入俗套。

  10、如果想激励自己写作,最好通过无字的方式自娱自乐。不去看戏,不听音乐,也不去博物馆,而是长时间独自漫步,或是在大巴的上层独自呆坐,如果你有意识地拒绝说话或看书,你会发现这对你大有裨益。

  《成为作家》读后感(七):写作的良师

  写作的良师

  听说读写是人的基本能力,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我们很多人都渴望表达的机会,传统的报纸、杂志、书籍,表达有一定的门槛,普通人难以企及,现代的论坛、博客、微博增加了我们草根表达的方式,但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如何表达写作得好,则是技巧性的问题。

  我想起我初中的一个同学,他信誓旦旦地跟我说,他要写一本小说,长大了当一名作家。我当时嗤之以鼻,认为写书是件很困难的事。事实上,他也确实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他能当年能有幸读到《成为作家》这本书的话,也许可以离梦想更近一些。

  《成为作家》是经典之作,1934年出版,现在首次被引进国内。这本书是关于文学创作的教科书和自学指导。有的人把写作看得很高深,认为作家具有特殊的才能,比如中国古代就有文曲星的说法,有妙笔生花的典故,有江郎才尽的悲哀。这本书告诉我们作家是有方法的,是可以培养的,打破了作家无法培养的心理障碍,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该书作者既是作家,写作有经验,又在大学传授写作课,更是认真思考讲授过如何写作,如何成为作家。这本书就将写作的技巧、成为作家的努力方向以及写作中要注意的事情,授读者以渔。也许你也为会类似于《写作教程》之类的国内教科书,所以轻视。实际上这本书有它的特色,国外比较重视心理,这本书就用较大的篇幅论述了作家的气质、对意识的控制和把握,还指出了成为作家的必由之路:广泛阅读以增加积累量,注意,是批判性的阅读,找到作者设置的情节冲突、线索,体会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处理有没有问题,比如,线索是是否虚假,有些段落扭曲了作者的意图等等;按时写作,练笔,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作品,以便发现问题,做出修改;坚持写作的原创性,齐白石所谓学我者生,似我着死,虽然是说学画画的,但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形成自己的风格等等。我从书中看到“诚实是原创性的源泉”,中国是一个讲究诚信的文明古国,然而有的作家一再陷入抄袭门,岂不让人汗颜?这也是大概有功夫在诗外的意思。

  对写作感兴趣的人,不妨一读《成为作家》。我相信,有了这本书详尽的指导,每个人都成为作家也许不太可能,但写作的技巧能力无疑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成为作家》读后感(八):或许是一本改变我一生的书

  这或许是一本改变我一生的书,正是因为在 2014 年 8 月中旬再次读到这本书,我修改了考研目标,决定不考川师大而考复旦,然后考研失败。也正因为读了这本书,我才会坚持写作到现在,否则我可能从大三起就放弃了。正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我今后也会坚持写下去,写作将成为为我提供极大助力的一种方式,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

  本书原著出版于 1934 年,距今(2015年)已经有 81 年了,但是文科性质的东西有一个好处,它不像科学技术,不会随着时代发展逐渐落后。《成为作家》至今也是一本领先的写作指导书籍,比之很多后来写就出版的书籍好很多。其中最领先的,不是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一种思想:作家可以培养。

  在我们中国,人们通常的观念中,作家这个职业需要天赋,若非天才,不可能成为作家(指要能够写出作品,得到出版,赚到名利)。这个观念根深蒂固,现在仍有很多人持这种意见,且是占据主流的意见。多萝西娅则第一次大声地提出,作家可以培养,并将这个思想传播开来,扩大到全美。如今我们中国的高校开始设置创意写作专业,引进的第一本创意写作书籍便是本书。

  多萝西娅也第一个将作家的外延扩大,泛指一切写作的人。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作品通过出版渠道出版,你也没有名气,你的主业不是写作,写作不能成为你谋生的手段,只要你在写作,你就是作家。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定义又有了新的内涵,一个开通博客发表自己写的文章的博主是作家,在小说网站写文的写手是作家,推送自己文字作品的某个微信公众号的主人是作家。

  作家是那些写作的人,是那些一直愿意写下去的人,是那些对写作有爱好的人,他并一定要成为靠写作为生的那种的作家才是真正的作家。阻碍一个人成为作家的不是写作能力的欠缺,是心中那个我没有写作才能的魔障。当我们意识到作家可以培养,可以教,那么魔障就解除了。

  不止是提出这种思想,多萝西娅在书中也有教写作方法。其中一个练习是用无意识写作,即用意识流写作,你的头脑中自然而然产生内容,手只是顺着这股推力将文字写下来。“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个小时。”起床之后,除了喝一杯水,其他什么都不做,“一定要在你没有进行任何阅读之前进行写作”,洗漱也不行,因为这会给你留下思考的时间,让你无法实现用无意识写作。写作体裁不限、题材不限、字数不限,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是昨天的某件事,可以是你昨晚做的梦,可是你现在的状态描述,若你写不出来,可以写为什么写不出来。只管写就是,不要担心写得不好,这只是练习。

  练习意识流写作是否意味着今后要成为意识流作家,若读这本书会限制自己的写作流派,那么它何谈广泛适用性。其实意识流写作是我的提法,译作中说的是“约束无意识”。意识流写作是打开你写作才思的水龙头,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你今后不会陷入无话可写的情况。

  我为你介绍的书中第二个写作练习是按时写作。你要在一天的某一个固定时刻开始写作,那通常是你有一段空闲时间的时候,不需要多长,5 分钟也可以,不过最好可以长一些。一旦你决定了那是你开始写作的时间,那么雷打不动,你必须在那时开始写作,排除万难也要写作,管他地震、火山和海啸,在固定的时刻开始写作是头等大事。这种练习可以让你形成一个习惯,即那个时刻一旦到了,你自然文思泉涌。为了找到你文思爆发的最佳时间,你还需要练习选择不同时间开始写作,直到找到你的文思最汹涌的那个时刻。

  若是按时写作这一点,你总是无法做到,多萝西娅警告读者,那么你就真的成为不了作家,便可以放弃了。因为你总是能够找到借口不去写,去拖延,那么你对写作的爱好没那么深,你更愿意将精力花在其他事上,何妨不去做那件事。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用纸笔手写,多萝西娅对用打字机写作更加推崇,如今这个时代替代打字机自然是电脑。若是有条件的话,用电脑写作,它的速度更快,能够勉强跟上意识的流动,不会阻塞文思,利于好作品产生。当然,喜欢用纸笔,只能用纸笔才能有写作灵感的人,继续坚持手写。

  书中还有更多写作练习的方法,它们不似大学文科的教科书那般介绍语言语法、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她教你从生活中去观察,从优秀作品中去学习,从而通过练习获得提升。对理论选择性忽视,一是太多你也学不完记不住,二是记住了生搬硬套作品反而成了四不像。最终追求是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作家。

  《成为作家》读后感(九):你一定要在最美的年华写作

  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一定要带来粉丝吗?一定要带来经济利益吗?

  写作者最初的初心和目的是什么呢?

  咖啡厅里,好友一连串地抛来好几个问题,她向来对写作感兴趣,还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这些问题不断困扰着她,这也正是她迟迟一直没有动笔的原因。

  她曾关注的几个大号作者,成名前写得特棒,成名后,发布的文章简直不忍直视,更让人掉眼镜的是,为了获得金钱的利益,每篇都植入了低俗的广告,现也被她果断取关。

  写作到底为了什么?

  写作的理由千万种,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利益,有人为了品牌,有人为了名气,有人为了出书,有人为了自己,还有人为了治愈……

  我认识一个业余写作者,她是位职场女性,9岁帅哥妈妈,上班时来自领导的压力相当大,并且时常带着情绪下班,甚至下班后在家也难于解压。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纸上用笔写下自己的压力,便一发不可收拾,凭着读书时代对文字的热爱,再一次爱上了文字。

  现在,她运用下班后的时间写字,既从中梳理了上班的压力,又逐步地给自己解压。

  对她而言,写作就是解压,就是治愈,就是重新认识自己。

  你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最应该问的就是自己的那颗心。

  你甭管他人写作的攻利,你只需做好自己就行。

  当然,如果你只停留在想的念头,尽管你的文笔再好,仍然无法经历写作带来的好处。

  你只有开始动笔写了,才是真正的动心。

  又或者,你已经动笔写字,只是,感觉脑子已经被掏空,该写的、想写的都已写完,你感到很苦恼,觉得无东西可写。

  你要知道,即使是大作家也会有脑子被掏空的状态,更何况是平凡人的我们?!

  比如我,一个没有文字功底的业余写作者,6月份至今陆续写了48篇文,共4万+字。

  对于我而言,只是希望凭借文字遇见更好的自己,穿过文字梳理自己的经历,记录发生的故事,这已足矣。这么说来,好像是日记。

  好吧,就算是日记,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保持这个写作的习惯就好,这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

  在属于自己最美年华的今天,你只需做好自己,给自己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要保持写作习惯其实也不难。

  萝西娅·布兰德在《成为作家》写到: “早起立即写下任何文字,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

  “尽可能早起,什么都不要做,立即开始写作。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你写得好坏或有用与否并不重要。”

  你会发现早上的思维尤其活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都写下来,做到真实地流露真情实感。

  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便有了写作激情与成就

  你不仅在思想上有了觉悟,同时也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最终,你会抛掉拖延懒癌症,重新穿上行动的衣裳,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天去写一点,每天努力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美女作家周冲说: 即便,现实的利益、逻辑的完善与心灵的疗愈,你最终都收效甚微,但当你坚持记录自己,时间会告诉你:你活过,写过,爱过。

  《成为作家》读后感(十):向《成为作家》学习成为作家的两门武功四大绝招

  这是一本在简书上多次被推荐的写作指导书,作为一名仍怀有作家梦的文艺中年,为了尽早跨入艺术殿堂的大门,我自然是趋之若鹜,慕名拜读。

  第一遍阅读,感觉大出我的意料,原以为是一本用户指南说明书,没想到竟是一本“论作家的自我修养”,灵感共领悟一锅,干货与鸡汤齐飞,闪花了我的高度近视眼,就好像西游记中的金池长老初见锦襕袈裟失魂落魄,只知说“好宝贝”。

  于是我怀着如获珍宝的心情,又看了第二遍。通过细细揣摩,重点精读,终于将其中的精华撷取出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门武功‘、“四大绝招”,作为自己向作家之路进军的基本装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