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10篇

2018-02-15 21: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10篇

  《三井帝国行动》是一本由白益民著作,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一):美国在明,日本在暗

  美国在明,日本在暗。美国于金融资本之宏观经济,日本于产业资本之微观经济。财团=金融银行+综合商社+制造企业。日本的国家战略在于吸取“金融战败”前高调骄傲之态所遭受的打击,伪装成“虚弱的巨人”,控制全球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更加需要我们堤防!

  近20年我们国家一味去追求美国模式,重视市场、金融资本、证券化、自由主义,却忽视了对日本发展细细的研究,只会拿金融战败当一回事。日本综合商业,交叉持股的方式,的确有我们需要学习地方。比如因为有共同利益,所以团结

  也明白了中国钢铁行业面对全球铁矿石巨头们(力拓、必和必拓)议价能力卑微原因更有日本面对大幅涨价欣然接受的原因。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二):三井帝国在行动

  三井,神一样的幽灵!

  读完《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后

  读完这几本书,我彻底被颠覆了。

  努力搜索这那少的可怜的所学知识完全无法想象三井能做出那样的成就——在军国主义未曾到达过的中国腹地而在经济扩张中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无往不胜经营神话!那些曾经记得的稻盛和夫、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大前研一等等牛叉的日本人都无法让人想起来,他们都是二木会的重要成员,更让人无法想象他们就是在以三井为首的财团攻势下各个击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日本。古人说,人成功一次非常不易,要是一个人在成功之后再失败再成功的循环中发挥自己无限的能量的话,那么,他就有着神一样的深邃眼神。显然,乔布斯做到了某些人做不到的事情,而史玉柱也做到了从成功的巅峰绕过失败的低谷后走向另一个成功的顶点!

  读完这本书,让人对所谓的中国企业失望

  你完全不能想象你所信赖的大企业、央企和国企都无法逃脱三井的掌控“魔爪”!如书中所描述的那些个标题

  能让世界低头的,到现在恐怕也只有日本了。而我们在举国上下都在为高铁高呼的时候,却不能听到“异乡的新干线”的报道!更加不曾想到日本在邓小平设计时代开始布局中国地铁、高铁时代的到来?让人更加无法理解的是,中国南车、北车集团也是三井财团的一颗棋子。失望的同时开始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日本能提供更加安全廉价、有竞争力产品技术的话,你会选择中国产的(质量都知道,产权都明白)还是西门子、阿尔斯通还是三井?每个中国人都做了这样的选择,而结果都是三井!

  遥想高中时代课本中曾读到的“日本厕所可以饮水”的故事的时候,我只是惊讶,而读到这本书的关于众多中“国的索尼”,“中国的三洋”等等词语的时候,倍感心疼!现在反思当年听到“日本厕所可以饮水”的故事的时候,觉得别人能用一颗做原子弹的细心去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这样的名族特性让我羞愧不如!把这样的心态放到工作中,失败的当然只能是我们,最后也只能是我们!想想别人都在怎么样的做一件小事情,再想想别人为什么能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之大成,让一个“弹丸之地”的小日本创造出了一个960万平方公里努力三十年也创造不出来的GNP!!!

  需要深刻的反思!当白益民说是时候开始学习日本的时候,日本却依旧在保持了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吸收了幕府时代的优良名族特性。如此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名族加上一个爱自己历史传统的国度,只能一步步的走向文明的制高点了。当我用几个月的时间看完了那本传说经济学入门课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的时候,怎么样用供需平衡都算不出今天iphone的价格。也怎么也算不出帕累托最优什么时候在中国版图内出现。希奇古怪的中国经济学教育让全中国人都明白了,学经济的目的就是①为了让自己更加有地位,②让自己更有钱,③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有知识没文化……太多萨缪尔森的书,也太多曼昆、斯蒂格利茨、迈克尔·帕金、约翰·泰勒的书,读来读去发现别人对人的定义和中国的定义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合我们标榜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所以,我至今没有入门经济。太多书本上的理论着实抽了中国一个大嘴巴——GNP的世界里面,没有人能看得起那些血淋淋的GDP。

  读完书,我做了几个标题的总结

  1,宝刚的沦落

  起这个名字是不恰当的,真实情况是宝刚一直在崛起的。从新中国开始要走向世界开始,宝刚就随着国家的号召及三井的布局钢铁产业链开始,宝刚从零开始走向集团化的大企业。说起这个一定没有人想起来,宝刚是中国钢协的主要发起人,其董事长一直是钢协的主席。这样的钢协去和同样拥有着三井财团背景的澳洲、巴西谈判铁矿石,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而全中国都没有人阻止甚至劝说一二。也难怪三井在能源、自然资源和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一样拥有着举世无双的定价权。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大部分在中国的焦炭资源,竟然也没有定价权。所以,大家能感受到CPI到达6或者7的心疼但绝对想不到这个世界是这样定义的:1%的人和公司绝对的控制是99%的人和资源!三井在海上货运,国际货运和资源上的高瞻远瞩让中国企业像个小学生一样,从来没有学会一丁点有用东西——即使是中石化中石油这样让人不能容忍的皇亲国戚!

  2,四通的失败

  说起四通一定没有几个人知道,说起万科估计都能知道点。当万科做倒爷的时候,四通开始要做中国科技先锋。而当万科做成了中国的房地产老大的时候,四通的创业老总们都去北京或者其他地市当上了市长副市长。在四通做成了新浪、打开日产打印机在中国的销路之后所面临的悲惨镜像就只能是:被人甩被人唾弃。想象着拥有绝大部分中科院高级工程师的悲惨命运,也让人心寒:书生空谈误国!怎奈书生何?

  四通的失败让我想起了小说《输赢》中的绝佳营销技巧。没有谁比日本人更加懂得把事情做细,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技巧!没有人能做到预言几十年后的今天,但只有日本人才能检讨自己学习先进知识优化自己的不足!可以从三井布局中国的战略方针中学习不少有用的营销技巧,那么我们看到的美国营销大师、德国营销专家的教材之后是否可以想象一下:其实,知识就在眼前,而学习不必要飞跃太平洋!

  3,中国的索尼

  说起索尼没有几个人知道索尼是做什么的,无知人们如同鲁迅笔下的阿Q。索尼其实很牛叉的不是技术水平,而是研发+营销+战略。所有中国人估计都会认同研发牛叉就一定能牛叉到底,认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却不明白“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所有高校的“产学研”只是某些政客的政绩需求,而绝不是市场原本的渴求!技术华为能拥有中国第四的技术专利,也绝对不代表华为可以占领他所在行业领域占前四名。看看清华东芝奖学金,看看北大索尼奖学金吧,看看顶级高校里那些优秀日本企业,不禁想中国的学生学到了点什么没有?

  书中说“中国的索尼”是上广电集团。又是一个国有单位,又是一个积极向上,不断成长,不断吸金的公司,却不曾想三井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汗水金钱铺路。当然,三井也收获了上海地铁的很多建设好处,更多的是京沪高铁的采购大单也是有上广电集团的利益诉求在里面。读懂这其中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不难发现如同当年八国联军一样,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代表省份。而现在是每一个中国的大公司的背后都一个日本企业在支持和帮助。如同战争一样,每个利益集团都有一个傀儡代理人,而这些代理人现在是中国的红得发紫的纳税大户、国家红人!

  书中还说,上广电集团是三井的一颗要钱树。曾经过去的几十年他们投入巨大心血和汗水,而今天他们也收获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了。不曾想到,过去我们都说“拿市场换技术”,而今天的我们终于看到了:丢了市场,荒了技术。如同战争年代,日本依旧强健,依旧活力十足,像赵本山说的那样他们开始组成的集团军已经占领了中国的绝大部领域和行业,而且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里面都扶持着一些支柱性的企业领导者!——如B2B的淘宝,如钢协的宝钢,如广电业中的上广电,如客车内的中国南车、北车集团。还有什么不可以沦陷?还有什么可以期望

  4,DVD的战争

  在DVD之前,我们都知道vcd让我们度过了美好童年。当大学的时候,总是听说“硬件不如软件,软件不如标准”。总以为世界上所有行业里面牛叉的标准都是美帝国主义制定的,比如HTML5标准。却不曾想到在av(audio video)领域、影响、电池、通讯里面很多却都是日本专利的天下,如此这般。06年发生的产权大战让我去重读了一下这份惨痛的历史故事:DVD标准是日本的索尼和东芝主导的,在中国国产的EVD无法满足市场的时候,中国组成的联盟溃败在三井的脚下,不得不在每个生产的DVD产品中向日本缴纳3-6美金的专利费。我细算了一下联想,宏基等笔记本和PC机每年的产量,交给日本的专利费实在是可以养活日本几年了!

  一直以为07-08那年微软对中国盗版案件的追踪是让我们悲惨过活的失败景象,却不曾想原来日本学会了美国的那种专利思维,也学会了美国队知识的尊重,在战后积极开始学习美国,并开始自己的尊重知识体系建设!遥想当年中国发展的口号科学发展,科教兴国……太多的口号让人听的麻木,而动身开始着手建设的时候才发现:口号和口号只适合五四,而不适合八九!!!

  5,3G的混战

  3G似乎一定要和iphone结合起来。

  尤为可笑的是中国人性中的两大失败之处:断章取义和围观。所以,文革让人明白了断章取义的强大力量,小悦悦的离开也让我们明白了围观的力量。说起3G,日本在04年就开始享受i-mode的网络下行28kb的网络流量上网、看新闻了,而我们今天看着繁荣的中国手机、移动市场却不曾发现有一个属于中国的高盈利、高建设性的企业——即使是联通、移动、电信和大唐,也只不过是一颗棋子,当某一天开放通讯市场的时候,你就一定能看到东芝、索尼、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贝尔、阿尔斯通和诺基亚的强大力量了。

  早在七八年前(2004),三井就开始布局3G,3.5G和3.9G网络布局了,而和中国移动,清华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T-D标准的网络制式(不是中国移动的TD技术牛叉,是三井看重5亿多的用户量背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这一点让我非常意外的是:中国外包业中的软通、Hisoft、文思创新、东软等等外包大家也在三井的棋子之中,有利为证:北京软通二期融资4500万美金中就有来自日本三井、住友的入股投资

  如同郎咸平说的产业链的整体布局才是危险可怕的,而此刻三井已经部署好了从研发到市场,再到终端,再到外包业的产业链包容性营销的战略部署中,让人看起来这些企业都是零散的但实际上他们是属于一个大脑的——三井所有!

  6,丰田的战略

  丰田是最近才进入中国的,但是丰田早在几十年前久开始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各种准备人员培养,市场培育,政府官员的关系培养和技术攻坚、个体发展。当丰田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企业都讥笑其不是时候,却不曾想过别人只是大智若愚的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任你去评说但市场一做就全国排名前三的绩效是无人能够耻笑的!

  丰田商社的影子银行作用让人开始明白《货币战争》中不断强调的罗森柴尔德家族,尽管《我读》的作者梁文道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宋鸿兵是不懂经济学的片子,我还是相信了有这样的银子银行存在,不仅仅是在欧洲和犹太人种中。

  7,中航油和陈久霖、

  中航油估计没有几个人关心,到是陈久霖是很让人关心。

  因为留学新加坡,在新加坡把一个企业从40万新元不到的企业做到了2亿新元的地步,在异国他乡毫无关系可言的情况下的确不容易。但是最后的失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中国海外投资的失败!在被新加坡政府关进大牢里面的四年中,谁都不曾想到他会回来中国任央企的高管,但发改委似乎给人一种不计前嫌的意思。想象中国的罪犯,他们没有后悔,也不能隐姓埋名,因为这个社会告诉我们只能做正确的人而不容许错,否则,你的后路就只能继续蹲监狱

  一个罪犯做国企高管总是让人说不过去,但如同周立波说的:“男人坐牢才能更加的成熟,更能明白“责任””。我倒是觉得中国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似乎在一个关系型社会里面,这一点尤其困难。

  8,外乡的和谐号

  没有错,就是说的CRH号!

  越是官方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其是正派的东西,我们越是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去认识!比如,723事件。

  关于铁路我只是记得一个贪污28亿美金的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这真的给中国光大穷苦百姓带来了曙光,28亿美金,168亿人民币啊!是怎样一个贪让一个局长如此?毛主席当年枪杀过的贪污50元的革命党人今天要冤死了!而我们看到了铁路的巨大赚钱能力的时候,就会忘记这些让人心疼的事件和人物。古语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所以723事件必须在当天开通!

  9,核的制高点

  看到日本核爆炸之后,中国暂停了核电站的建设,但并不是停止也不是废除。三井真的无处不在,三井收购全球千万吨的铀,而中国库存7万吨铀在中国核电站建设完成之后只能用不到10年,那么十年之后日本就开始是中国的核控制权了,不要说核武器,就连做饭的火和电恐怕都要向日本乞讨吧。高瞻远瞩的日本看到了十年后的中国,而我们开心的告诉全世界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然世界第二了,我们的目标是世界第一!

  10,财团的力量:综合商社,主办银行,大型制造业

  这是一个公式,日本成功的公式。读懂了,就看懂了中国这些失败的案例了。

  当我们在学习青岛啤酒案例的时候,当我们在学习海尔营销案例的时候,当我们在学习华为成长奇迹的时候,当我们在看着百度高速发展的时候,不如抽空瞟一下眼前的日本,即使内心厌恶灵魂里讨厌!看看日本那个弹丸之地是曾经是如何征服过“东亚病夫”的中国,又是如何痴心妄想的想占领整个世界的。看看那个失败了爬起来再次走向巅峰的日本,我们似乎能学习到很多东西,如同马云说过的:学习失败的每个细节,你就学会了成功的必备知识!三井,确实如神一般,把握着世间的各个角落;恰似幽灵一样,穿插在你我的生活之中。

  经济已然到了转折点了,而政治如同马克思韦伯说的:“官僚制发展到极致就是越来越没有人性”。卡尔马克思决定了我们的思维,马克思韦伯决定了我们的制度,而我们似乎到了做点什么的时候……如同孙燕姿唱的:

  ……

  害怕看见你骤变的脸

  也不想理解失温的语言

  是时候该转身就走

  从此放弃我们渴望的永久

  不想承认你还出现梦中

  温暖安慰我

  即使一秒钟也难承受

  ……

  2011-10-26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三):一本武侠的思考

  这书,咋说呢,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就是为了把日本企业的发展写成一个充满阴谋的武侠小说,这是要表达啥,一本没有深刻内涵的书就是浪费文字。

  通篇都是财团如何布局,如何谋略,但,我想,作为一名读者,我想从书里看到:

  第一,作者应该在大量事实阐述的同时,应该回答几个问题:中国和日本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作者对这件事如何看待?是否从这大量的篇幅中总结一下我们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第二,作者既然在三井物产工作了那么多年,应该更多的解密一下三井物产的内部组织架构,它的企业文化,为什么这个企业会有这么牛的战略规划能力?为什么会有这么有效的执行力?企业是如何运营的?三井物产的运营方式我们中国的企业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这里只字不提,或许,作者还有其他的书?

  如果没有,那我还不如去看金庸的小说。那里的武侠更精彩。

  另外还是能看出一些问题的。为什么日本能在中国行,绝对不是因为他的资本运作厉害,和日本比,我们差什么?

  我想,第一就是我们没有核心技术,从钢铁,到彩电,到DVD,到汽车,我们都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只能做这个链条的最末端,就是组装制造。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人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也大量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急功近利,只看眼前,我们不重视基础研究,我们不能潜心研究技术,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市场上,冰箱还以日本压缩机为卖点,电视以夏普屏幕为卖点,汽车以爱信变速箱为卖点,我们缺乏核心技术,更甚的是,我们缺乏对核心技术的追求。

  所以,当华为崛起的时候,国人突然觉得我们也能行啊,当格力的广告自信的说出掌握核心科技的时候,喔,原来我们也能行。希望以后我们国家有更多的行!

  第二,我们在国家的保护的温床下不思进取,缺乏大局观,缺乏危机意识,人浮于事,但发展中的几十年,我们确实缺乏一个好的环境,但现在,环境好了,也许时机也到了,也但愿以后会好。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四):闲的蛋疼写的书

  其实你查查世界500强在华投资和经营的规模和影响力,你完全可以这样无聊的一直写下去:

  大众车轮下的中国:德汽车巨子在华实录

  中国信息长城末世危言:微软、思科不可告人之秘辛

  当日本狙击中国:本田、丰田、日产控制下的未来之路

  食品帝国: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统治下的中国快餐业

  占领中国菜篮子:沃尔玛、家乐福布局中国未来200年

  ···

  ···

  或者再加点历史素材,写成这样的:

  1911-1941中德蜜月30年:重拾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

  ···

  只要你的蛋很疼,你可以靠这个安慰自己,一直编下去。

  在每本书的结尾,你都别忘了,要得出一个老少咸宜的结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种结论如此精屁,已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你大可以在任何找不到话说的场合用上。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五):文化与商业的无缝结合就是日本财团

  仔细品味日本财团的运作体系,金字塔式的链式结构,协作与互助,谋求长久的最大利益,这种东西的精神内涵本就源于中国,说白了是东亚的文化圈子力已有的精神内核,日本商业帝国的扩张是围棋式得圈地运动,而不是国际象棋式的吃子战争,大家做生意在明面上都是各自的利益,暗中都明白获利的另一面其实是一种牵制,谁弱谁强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对方气的变化,也就是对手落子的步伐。日韩的企业管理都是将所有的企业凝聚成一个利益整体,像一个庞大的生命,每一个组成部分,从企业到个人既有着分工与个人利益,也有着统一的意识,而这种惊人的统一与协作的基础,便是文化的纽带,甘于为整体而牺牲自己的文化基础,偏执的武士道,所有的一切使得财团在世界商圈的运作像是落子圈地,进退稳固,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由于在改革开放早期处于实力相对薄弱和缺乏指导理论体系的境地,开放带来的加上思想上的混乱,难免被拖入他们的游戏规则中,书中那些企业的失败固然是有其原因的,但是这些也不会是一尘不变的。

  日本的对于中国文化的继承是不完整而充满异化的,但日本对于中国文化与西方商业文化的发展却是一个登峰造极的结果,也许我们真的应该早点逃离晚清以来这么多年形成的对西方单纯的追逐,好好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找有价值的指导思想,去建立和规划一套自己的商业体系,中国商人不是肚子没有干货,文化这种东西是刻在人骨子里的,无论是暴发户还是商业精英,都懂得在中国赚钱的那些“基本方法”,外企到了中国不得不去照猫画虎雇佣中国人进行公关,所谓文化,反应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不是黑,而是诉说现状,中国的商人要形成国际化的竞争力,从目前来说离不开制度的改革,离不开教育的改革,离不开种种客观条件的改变,但从本质上讲是离不开中国人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的,日本人从文化上讲太偏执了,缺少对中国儒家文化最核心的一点——“仁”——的继承,因为这一点让日本走上了二战的失败,但是我不得承认日本人绝对是对二战反思最为彻底的一个国家之一,“闷声发大财”这是我们的父母从小对我们讲的道理,到了日本人这里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日本人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一根筋的学习和吸取经验,一根筋的为了一些看上去虚无缥缈的东西去拼命。恰与中国人自古奉行的实用主义有了很大的区别,虽然这种东西不能一概于国民而论,但是这就是两种文化重要的区别之一,我们有自己的传统和习惯,所以我们一直在走自己的路。

  中国像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经历复杂见识过各色人等的中年人,他上了学考了试,当了半辈子官经历过大起大落有老婆有孩子还有一堆曾经欺负过他的穷亲戚和同事的老男人,前段时间因为单位的变动丢了职位赔了钱,思想上也受了很大打击,日前他的事业似乎有了起色,但是发现当初跟单位其他人排挤自己的那个自己曾经的学生现在混的还不错,所以有点心里不平衡。

  但是不要紧,中国人的精神里不缺忍辱负重和精明算计,日本人发展了三百年的商业,但是三百年的时间仅仅也是弹指一挥,中国的复杂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大环境发生了巨变,我们也明白老一套的方法需要在新的游戏规则里找到一个落脚点,这个改变不容易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它绝对是一个必要的改变。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六):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一个"卧底"对日本商社的理解, 潜藏在暗处,并从“细节”上来控制世界,是日本最好的战略选择。

  仅从上海的便利店,目前服务和增长势头来看,以 “三井物产—7-11(Seven Eleven)”、“三菱商事—罗森(Lawson)”、“伊藤忠商事—全家(Family Mart)”三大阵营,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虽然从店铺数量上看不一定多。

  从物质守恒的角度上讲,人们生产产品过程中带来的价值增加量是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的。当今世界生产的利润分配现状基本上是美国运用金融货币手段(主要是汇率手段和用花花绿绿的纸换取实实在在的产品)以及品牌价值占据一大部分,剩下的由日本和欧洲的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和技术分成占据一部分,最后剩余的才是实际生产者占有。

  做为号称制作业大国的中国,什么时候也能听到几次因操纵全球市场某种商品的价格而被制裁的消息呢~~(除了轮胎、鞋、打火机..)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七):原来经济学家也会煽动民族仇恨呀~

  这种脑残书就不一条条反驳了,大家看看目录自然知道是个什么货色。只说一点: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的主页上明明白白给出了人家的大股东名单(http://www.mitsui.co.jp/ir/information/basic/index.html)

  1) 日本マスタートラスト信託銀行株式会社 8.81%

  2) 日本トラスティ・サービス信託銀行株式会社 6.90%

  3) 株式会社三井住友銀行 2.10%

  4) 日本生命保険相互会社 1.91%

  5)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d Ltd 1.70%

  6) SSBT OD05 Omnibus Account (Treaty Clients) 1.52%

  7) 日本トラスティ・サービス信託銀行株式会社 1.44%

  其中的6和7,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都是什么背景。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八):明白人的呐喊

  以前看到一些现象,零零碎碎的,看了这本书彻底明白了。。。

  以前有些事件,只知道个名目,看了这本书,知道了来龙去脉。。。

  以前有些国产名牌,觉得很骄傲的,看了这本书,悲剧了。。。

  外商合资公司到后来都是巨额亏损,中外方翻脸,吵得不可开交。外商独资企业,有可能的话就开在特区,盈利能力极强。中国的合资企业,外方如果是日本,外方投资额都是由好几家日子企业出资,并且出资比例极小,10%啊,15%啊什么的。外资企业融资一般找的都是外资银行,明明采购和销售都是在国内,但是借的都是外币,那个汇率风险很高。合资的话,总经理一般是中国人,董事长是外国人,财务,销售,工厂长一般负责人是外方的,其他部门是中方的。董事长的办公室里居然有老董事长和周总理握手的照片。同样的名字会出现在销货方和供货方。遍布全国的销售代理商都不是合资公司旗下的,但是却使用统一的信息软件,组织联络畅通,服从销售安排,享受销售奖励。合资短短十几年,市场占有率绝大部分都是合资品牌了。我们学校以前,貌似有日本公司赞助的奖学金的说。很多很多现象,背后是非常深层次的原因,在别的地方都没有如此系统的,纵深的剖析。

  汇率战,美国把日本欺负惨了。丰田一役,日本有苦说不出。铁矿石涨价,油价上涨,都和日本的汽车有最终关系。中航油巨亏,我们原来是被阴了。3G人家早早地就商用了,在我用第一部手机之前。

  宝钢和上广电、四通、新浪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背后,也有三井的手在操纵。日本把好莱坞已近差不多买下来了。我们的高铁,不是全国产的,万一坏了,自己未必会修。美国的导弹用的是日本的芯片,隐形轰炸机的涂料时日本的。

  看得是一蒙一蒙的,冷汗是一阵一阵的。我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以为是在建设祖国,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原来我只是在给人养猪,猪肉是给别人吃的,给掌握尖端技术、掌握整个产业链的人吃的,自己到头来都吃不到。作者是个有头脑的明白人,是新时代的鲁迅,向你致敬!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九):一本武侠的思考

  这书,咋说呢,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就是为了把日本企业的发展写成一个充满阴谋的武侠小说,这是要表达啥,一本没有深刻内涵的书就是浪费文字。

  通篇都是财团如何布局,如何谋略,但,我想,作为一名读者,我想从书里看到:

  第一,作者应该在大量事实阐述的同时,应该回答几个问题:中国和日本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作者对这件事如何看待?是否从这大量的篇幅中总结一下我们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第二,作者既然在三井物产工作了那么多年,应该更多的解密一下三井物产的内部组织架构,它的企业文化,为什么这个企业会有这么牛的战略规划能力?为什么会有这么有效的执行力?企业是如何运营的?三井物产的运营方式我们中国的企业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这里只字不提,或许,作者还有其他的书?

  如果没有,那我还不如去看金庸的小说。那里的武侠更精彩。

  另外还是能看出一些问题的。为什么日本能在中国行,绝对不是因为他的资本运作厉害,和日本比,我们差什么?

  我想,第一就是我们没有核心技术,从钢铁,到彩电,到DVD,到汽车,我们都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只能做这个链条的最末端,就是组装制造。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人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也大量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急功近利,只看眼前,我们不重视基础研究,我们不能潜心研究技术,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市场上,冰箱还以日本压缩机为卖点,电视以夏普屏幕为卖点,汽车以爱信变速箱为卖点,我们缺乏核心技术,更甚的是,我们缺乏对核心技术的追求。

  所以,当华为崛起的时候,国人突然觉得我们也能行啊,当格力的广告自信的说出掌握核心科技的时候,喔,原来我们也能行。希望以后我们国家有更多的行!

  第二,我们在国家的保护的温床下不思进取,缺乏大局观,缺乏危机意识,人浮于事,但发展中的几十年,我们确实缺乏一个好的环境,但现在,环境好了,也许时机也到了,也但愿以后会好。

  《三井帝国在行动》读后感(十):读《三井帝国在行动》有感

  中国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充斥着欧美版的教材,但是其中“有关企业或国家经济如何提高国家竞争力并实现其发展的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说明”“数学和经济计量模型的大量运用,使得经济系的学生们,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来训练解题技巧和建模技术”。(《三井帝国启示录》,白益民)所以,当提到“综合商社”这种只在日本和韩国存在的财团核心企业时,我以及周围的同学都很诧异,而正是白益民先生,给我们打开了这一领域的视野,看到独具一格的日韩经济发展的东方模式。

  《三井帝国在行动》这本书用“三井”“综合商社”“财团”这三个概念作为一条主线,展示出三井财团是如何在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上开辟出一个又一个的战场的,同时也披露了日本经济不振的真相。

  渠道为王

  当今中国人都知道“渠道为王”这个企业经营的秘诀,宋鸿兵在《货币战争2》里认为“渠道为王”在金融中也同样重要。三井财团正是通过“占据上游制高点”,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各个产业上扩张,获得了巨额利润。

  近几个月来铁矿石的涨价给中国钢铁行业又带来了挫折,面对世界三大铁矿巨头,三井物产2001年帮助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并购CMM公司,于2003年又成功跻身为Valepar公司(CVRD控股)的第三大股东,同时也是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合作伙伴,而三井财团成员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新日铁)却扮演着一手提携了宝钢的发展的作用,同时三井物产与武钢、首钢也有合作,于是通过这种方式三井物产逐步将中国钢铁产业纳入自己的利益体中;07年铁矿砂海运价格上涨,三井旗下商船三井又获得了巨大好处。三井物产正是通过参与控制铁矿砂原料、控制海运以及支配中国钢铁企业接受涨价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面对三井—住友财团的东芝和索尼为首的6C和3C联盟向中国DVD企业征收知识产权费,2005年信息产业部批准EVD(增强型多功能光盘)成为国家标准。之前6C联盟和3C联盟向中国DVD企业施加压力,征收的专利费由5美元上涨到20美元,于是EVD联盟成立。但是之后的事实证明EVD标准由于片源限制和还是免不了应用到DVD标准而宣告失败,同时由日本财团控制的低专利费版的HD-DVD格式也在瓦解着EVD联盟。三井—住友财团正是通过控制了DVD的专利特权和好莱坞的大部分片源,使他们的格式标准控制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市场。

  控制产业链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说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化,也就是漫画,改编成的动画片,动画片的剧场版,动漫周边的产品包括玩具、人偶、海报贴纸、衣服用具等。而现在知道,在日本财团控制下的日本企业,所有产业都是产业链化运营。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电子工业开始与日本合作,三井旗下的索尼、东芝都与上海广电有合资,又于2002年成立上海广电三井物贸公司,使三井财团构建完成“制造业—物贸—金融”的链条。接着三井—住友财团借助上广电延伸至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每一个环节。

  当前中国3G手机正如火如荼地推广,在3G产业上,韩国三星财团是个比日本还要好的代表。三星采用垂直产业链体系,开发制造半导体、内存、液晶屏,同时还有核心技术咨询、供货稳定性与及时性、优质的服务、协助进行产品质量管理等支持。

  从去年开始,丰田汽车一直在被曝出质量门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丰田因此一无是处。事实上,丰田的经营模式最值得企业学习。丰田汽车管生产,组成从原材料、部件、零件、总装一条龙的生产体系;丰田销售管销售,先后经营了汽车驾驶学校,开设汽车修理学校、设置服务中心等。丰田汽车与丰田销售之间又有一整套内部银行化的结算体系以及丰田物流公司。

  日韩集团公司的一大特点便是抓住了整个产业链。从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到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从第二产业延伸到第一产业,他们都设立了子公司来控制,这样别的企业就无从插足于他们的生产销售,一方面成本大大降低、利润全部被自己集团消化,另一方面使自己不会被某一环节扼住咽喉。

  “财团就是力量”

  日本经济制度虽然是资本主义,但是体制与美国截然不同,《日本经济史》称自己体制为“会社会主义”或“企业主义”,《日本经济入门》这本日本大学经济专业的参考书,称呼日本为“日本型社会主义”。日本通产省曾称为“计划诱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一切都是日本财团的作用。日本经济体主要由六大财团构成,他们“通过成员间共同持股共同投资等手段形成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一切就避免了财团内部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避免内耗,使日本企业有统一的战略经济指导,容易形成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能够一致对付国外企业的竞争,防止外国企业并购。

  日本财团还有多元化的特点,“在日本财团看来,多元化并非独立企业的使命,而是整个财团分工与协作的结果”,我国国企原来也是多元化经营,但是因为失败而转向专业化改革,我认为国企的多元化经营因为经营主体单一,经营方向多元而失败,但是日本的财团是“由综合商社、主办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以及众多不同领域分工的制造企业聚拢而形成的商帮”,这就便于了财团企业的产业链化生产销售。

  97年开始日本与美国的金融战战败,从此成为中国学者耻笑的对象,但是正是这次机会实现了日本财团的整合,在财团的支持下,日本企业纷纷对外扩张,日本国内虽然GDP低,但是GNP高。虽然日本GDP即将被中国超过,但是综合经济实力却远在中国之上,日本的高GNP又使日本可以逐步掌控别国经济。

  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康邦用“从外面看是资本主义,从内部看是社会主义”来形容日本社会的特性。中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复制,但是日本那种统一指挥、类似计划经济的方式还是可以借鉴的。

  作于2010-06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