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22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精选10篇

  《人生枷锁(上下)》是一本由(英)毛姆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页数:8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一):枷锁

  我看的第一本毛姆长篇小说是他的《人生的枷锁》。菲利普正是这本小说主人公

  菲利普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菲利普实在是一个很难很难让人喜欢的人。至少不是一个你在别的小说里能看到的让人爱或者让人恨的角色。所谓小说,大多都是对生活的模型,只不过这一门艺术好坏不在于能描述得有多像或者有多不像——大多数读者,正如我也是其中一员,总是在寻找那个人化的像与不像之间的一个点。相似经历却有不同结果,让读者心生希望或者同情;不同经历却有类似结果,让人唏嘘感叹。We have our hands full. 是不是还要在这一天中珍贵的一两个小时里,再一次经历日日夜夜都在继续的自己的生活

  太过写实的小说要么过于无聊,要么过于痛苦,这事和叔本华对人生本身的描述毫无二致。菲利普的故事正是如此。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孤儿。不亲密的收养家庭经历。养父理解不足,自视过高又固执浅薄,养母无力安慰儿子但又希望得到爱的回应。天生小聪明,因而志向过人,自尊心强又固执,因而误把骄傲当成自我。不顾一切离开学校放弃了快到手的奖学金,不管自己并没有十足的背景却自己一人去德国修习语言无所事事志大才疏,又自觉与众不同,实则与世界格格不入。在德国一年后又开始后悔,厚着脸皮又推翻自己的决定,无端地耗费着自己的时光父母遗产。经历世事而不知自醒,又竟还以追求理想之由,几乎花光所有积蓄在法国从头开始学画画,终于在见过形形式式、却又同样小有天赋而没有自知之明家伙之后,彻底明白自己的才华之所限,不过尔尔。为经历所洗礼,却没有生得智慧成熟,只落得一副自轻自贱的落泊模样,像应对人生无能后果一般去开始自己的学医生涯。从未学得如何去爱与被爱,任由自己被肤浅欲望虚荣为人所控,受尽折磨,却一再同时让关爱自己的人失望与痛苦。无力掌握自己的人生,也无力掌握自己的快乐与痛苦,更无力去照顾自己,更更没有真正的能力去给予他人爱与支持,没有能力让自己不被过去以及不成熟的心性所累。历尽沧桑之后迎来了与生活的和解了吗?我不确定。生活无疑给予了菲利普很多。但菲利普真的就能手握着主所安排财富,摆脱自己的懦弱、无能、欲望、不坚定,摆脱所有这一切人生的枷锁吗?

  大多数小说主人公的苦难都是时代的折磨,或者命运的作弄,或者是高贵的人被世俗所不容。菲利普,还有在菲利普的经历中出现的人,他们的故事并不是这样的。因骄傲和见识浅薄反而固执自负的上一代,因才华和虚荣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而最终无所事事虚度人生的家伙,因不自知不自觉又死守尊严与幻象而饿死异乡学生无知愚蠢又寡情残忍的侍应生,还有软弱敏感、纠结而同时又无能的菲利普。所有的这些人都活在自己的枷锁里。所谓人生的枷锁,其实又大多都是人性的枷锁。我很喜欢《刀锋》,也很喜欢《刀锋》里的拉里。正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两本毛姆的小说原来有这么明显的对应关系。当想到《刀锋》我才明白这么一部与命运无涉的小说为何取了这么一个庞大声泪俱下名字——《人生的枷锁》,里面的角色都是如此的不自由——不因为环境而不自由,因为自己的心性而不自由,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而不自由,因为人性所固有的、不因时世、社会、阶级而不同的枷锁而带来的不自由。这种不自由简直超过了宿命给人生带来的悲哀,因为这不仅仅是枷锁更是无法回避的难堪根本没有所谓的体面与尊严的位置。拉里是少有的(如果不是没有的话),因而深受读者的向往;但菲利普却是太常见真实的,甚至很难说服自己将毛姆指向自己的矛头移开。人们说,《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自传。一点也不意外菲利普的心灵里会活着一个不存在的拉里。这就像鱼的心中会有一个飞翔的梦,懒汉心中会有一个努力刻苦的“如果”,《双城记》里的卡尔顿会希望给爱人一个热诚坚强的达尔内。而这种不自由又是如此的写实,在读这小说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作者那像刀一样锋利指甲,一遍一遍刮过我的脸,沉重又难堪。

  这人生的枷锁啊,人的才华、见识、自知,又有何用?所有的敏感、尊严、小聪明,又有何用?又有何用?

  《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二):一边感受一边经历

  关于人生这个话题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已经那么多了,虽然是一个幻灭的过程,但同时也建立了壁垒,可以尽可能做到冷眼旁观。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个念头脑子里闪烁--真正的自由是戴着脚链跳舞。人生的枷锁是必然存在的,过好这一生我们需要坚定的意志,软弱的精神带来的苦痛和折磨在我冷酷的眼中得不到半丝同情。大概就是对你所经历的事情我深感抱歉,然后我将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它太长了,虽然它有50多万字,但似乎它就是应该用如此多的笔墨,并不显得半分多余才能娓娓说完这个故事。毛姆的书带有强烈的作者本身的个性色彩,我从对话中、心理描写里处处可以接收到作者自己的见地。就像读过之前他写的其他故事一样,我也毫无意外地被此书吸引,或者是被作者对人性、生活、生命思考,对绘画艺术对美的渴望而迸发的热情所吸引,不忍释卷地读下去。

  一不小心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书中多处议论惹得我不忍一眼带过,细细品读觉得用意深远或是敲中心灵。特别是书中人物那些模糊不清的追求,在我看来无疑是是适合我这个年龄段的最佳读物。而且作者是个多么富有幽默感的人,就是被温和老派的人认为是尖刻了些也似乎不影响在我心里增加的好感,甚至让我想拊掌大笑一盘。

  我看到主人翁在书里过了一段人生,他的真情起伏和心理变化跃然纸上,他所经历的一切外界的苦难和美好内心自卑和敏感,感受到了和没有感受到的,揉合成了他独特人格。我跟着主人公去认识书中的人物,去经历降临在他身上的事情。某些时候体会着主人公心情,某些时候想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重要的是感受到震撼了他心灵的美景和热情。总归是在别人的故事里,领悟到了自己的人生。

  虽然我讨厌指意不明故弄玄虚的暗示,但书中所说的人生追求(那条破旧的波斯地毯暗示的人生真谛),真实地给了我灵光一闪,尽管我得到的东西和别人的想法大不相同,甚至也许和作者想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但我认为这种难能可贵闪光,足以让我将读好书这件事奉为经典,并持久地做下去。

  《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三):摘抄

  手头这本与条目略有不同,版本信息如下

  作者: (英)毛姆

  isbn: 7532719774

  书名: 人生的枷锁

  页数: 887

  译者: 张柏然 张增健 倪俊

  定价: 36.70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7年12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电子版,偶有错别字。

  ♠为与情节发展相关而摘录的 ♥为个人特别喜爱

  57 ♠

  一种莫名的感觉经常萦绕在他脑际:眼前的生活,连同它的百般苦难,都不过是一场幻梦,说不定早晨一觉醒来,自己又躺在伦敦老家的那张小床上了。

  第十四章♠ ♥

  (菲利普诚心祈祷上帝医治跛足,未能如愿而产生怀疑。)

  90

  然而,临到最后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带着欢愉的心情来承受这种屈辱。于是,菲利普瘸着腿,一步一步走向圣坛,他的身影在大教堂气势巍然的拱顶下,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他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残疾作为一份祭品,奉献给怜爱他的上帝。

  105

  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逐渐认清了大伯的为人。菲利普性格率直、偏激;他没法理解这种现象:一个人可以作为教士虔诚地讲上一通大道理,却从不愿以普通人的身分躬身力行。

  119

  ♠菲利普走出屋子。他的中学生涯就此结束了。他自由了。可是以前一直翘首期待的那种欣喜若狂激情,这时却不知了去向。他在教堂园地里踟躇逡巡,心头沉甸甸的,感到无限压抑

  ♥他拿不准自己做得究竟对不对。他对自己,对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忿忿不满。他怅惘地问自己:这是不是人之常情呢,好不容易达到了目的,事后反倒希望自己功败垂成呢!

  123

  眼前这一片广阔无垠田野,使他的心灵激起一阵奇特的、难以描述的震颤。他猛地陶醉在幸福之中。尽管他自己并不了解,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领悟到了美,而且没有被奇异的感情所冲淡。

  135

  他年纪还轻,不懂得人情世故实际上,受惠者的知恩报答心理,要比施惠者的施恩图报心理淡薄得多。

  (迪克罗先生)他庄重而巴结地鞠了一躬,走出房去。

  菲利普一阵心酸喉咙口哽住了。他似乎多少有点明白过来,这位老人是在绝望的痛苦中挣扎着,就在菲利普觉着生活如此美好的时候,生活对这位老人来说却是多么艰难。

  160♥

  quot;这毕竟不是我的过错。我不能强迫自己去相信。若是果真有个上帝,而且就因为我老实表示不相信他而一定要惩罚我,那我也只得随他去了。"

  162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163♠

  对于菲利普来说,世上再不会有比与海沃德为伍更糟糕的事了。海沃德这个人是带着十足的书生气来观察周围一切的,没有一工点儿自己的看法;他很危险,是因为他欺骗自己,达到了真心诚意的地步。他真诚地错把自己的肉欲当作浪漫恋情,错把自己的优柔寡断视为艺术家气质,还错把自己的无所事事看成哲人的超然物外。他心智平庸,却孜孜追求高尚娴雅,因而从他眼睛里望出去,所有的事物都蒙上了一层感伤金色雾纱,轮廓模糊不清,结果就显得比实际的形象大些。他在撒谎,却从不知道自己在撒谎;当别人点破他时,他却说谎言是美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187

  活见鬼,这个岁数算老吗?安东尼为获得克莉奥佩特拉而舍弃整个世界时,那位埃及女王已经四十八岁。

  292♥

  quot;你从未干过使自己感到遗憾的事吗?"

  quot;既然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哪会有遗憾之感呢?"克朗肖反诘道。

  quot;这可是宿命论的调子。"

  quot;人们总抱有一种幻觉,以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而且这种幻觉如此根深蒂固,以至连我也乐意接受它了。当我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个有自由意志的作俑者。其实事成之后就很清楚:我所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各种各样永恒不灭的宇宙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个人想防上也防止不了。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即使干了好事,我也不想去邀功请赏,而倘若干了环事,我也绝不引咎自责。"

  296-297♠ (波斯地毯)

  quot;你去过克鲁尼博物馆吗?在那儿你可以看到色调典雅的波斯地毯,其图案绚丽多彩,真令人惊羡不止,从中你可以窥见到讳莫如深的东方秘密,感受到东方的声色之美,看到哈菲兹的玫瑰和莪默的酒杯。其实,到时候你看到的还远不止这些。刚才你不是问人生的真谛何在?去瞧瞧那些波斯地毯吧,说不定哪天你自己会找到答案的。

  quot;你是在故弄玄虚呢,"菲利普说。

  quot;我是喝醉了,"克朗肖回答说。

  325

  人物肖像,旨在表现心灵的意愿,这说法固然很中听,可如果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些集各种矛盾一身的人物,那又有谁说得出心灵的意愿是什么呢?他喜欢米格尔,看到他呕心沥血劳而无功,不免感到痛心。成为出色作家的各种条件,他差不多一应俱全,唯独缺少天赋。菲利普望着自己的作品。谁又分辨得出这里面确实凝聚着天才,还是纯粹在虚掷光阴呢?♥显然,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帮不了你什么忙,自信心也毫无意义。菲利普想到了范妮•普赖斯:她既坚信自己的禀赋,意志力也相当惊人

  339-340

  quot;没的事。一个人所以要作画,只是因为他非画不可。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官能,就跟人体的所有其他官能一样,不过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种官能罢了。一个人作画,纯粹是为了自己,要不让他作画,他说不定会自杀。

  批评向来同艺术家无缘。批评纯粹是客观性的评断,而凡属客观之物皆同画家无关。"

  ♥克拉顿用手捂住眼睛,好让自己的心思全部集中在自己要说的话上。

  我们作画时是由里及表的--假如我们能迫使世人接受我们的眼光,人们就称我们是大画家;假如不能呢,世人便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但我们并不因此而有所不同。伟大也罢,渺小也罢,我们才不看重世人的这些褒贬之词哩。我们的作品问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遭遇,那是无关紧要的;在我们作画的时候,我们已经获得了所能获得的一切。"

  347-348♥

  (富瓦内语)

  quot;要时时刻刻为生计操心,世上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丢脸的了。那些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我就最瞧不起。他们不是伪君子就是傻瓜。金钱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没有足够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你得处心积虑,锱铢必较,决不为赚得一个先令而付出高于一个先令的代价。你常听到人们说,穷困是对艺术家最有力的鞭策。唱这种高调的人,自己从来没有亲身尝过穷困的滋味。他们不知道穷困会使你变得多么卑贱。它使你蒙受没完没了的羞辱,扼杀掉你的雄心壮志,甚至像癌一样地吞蚀你的灵魂。艺术家要求的并非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提供的保障:有了它,就可以维持个人尊严,工作不受阻挠,做个慷慨、率直、保持住独立人格的人。我打心底里可怜那种完全靠艺术糊口的艺术家,耍笔杆子的也罢,搞画画的也罢。"

  352

  遗体停放在屋于里,使他感到颇不自在。这位可怜的妇人生前堪称善良、温和的化身,然而,当她身躯冰凉、直挺挺僵硬地躺在楼上卧室里,却似乎成了一股能左右活人的邪恶力量。这个念头使菲利普不胜惊骇。

  360,361♠

  想当初菲利普放弃了对基督教的信仰,颇有如释重负之感。在此之前,他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不朽灵魂的安宁,决不敢稍有玩忽。在此之后,那种束缚他手脚的责任感被抛开了,他感到无牵无挂,好不自在。但是现在他知道,这只是一种幻觉。他是在宗教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尽管他抛弃了宗教,但是却把作为宗教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观念完整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菲利普要想弄清楚,自己究竟该如何为人处世,他相信能把握住自己,不为周围舆论所左右。不管怎么说,他还得活下去,所以在确立一套处世哲学之前,他先给自己规定了一条临时性的准则。

  quot;尽可随心所欲,只是得适当留神街角处的警察。"

  452

  一个人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

  458♠

  在采取行动之前,我总认为我可以自由选择,而我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做事的。但当事情做过以后,我才发现那样做是永远无法避免的。

  嘿,这不明摆着,懊悔是徒劳的。牛奶既倾,哭也无用,因为世间一切力量都一心一意要把牛奶掀翻嘛!

  550

  他心中纳闷,不知米格尔怎么样了。本无艺术天赋的人却偏要去敲艺术之宫的大门,世上没有比这种事儿更可怕的了。

  574

  情况正如你见到的那样:它是那么的喧嚣、热烈,又那么的严肃;它是那么的可悲、可笑,又那么的微不足道;它既简单又复杂;有欢乐,但又包含着绝望;还有母亲对子女的母爱;男人对女人的情爱;欲望拖曳着沉重的步伐穿过房间,惩罚着罪人和无辜者以及一筹莫展的妻子们和可怜的孩子们;男男女女都酗酒,但不可避免地要付出那笔惨重的代价;一个个房间都回荡着死神的叹息声;新生命在那里得到了诊断,却使得一些可怜的姑娘心里充满恐惧和羞愧。这儿既不好又不坏,有的只是赤裸裸的事实。这就是生活。

  578♥

  (克朗肖语)

  quot;因为我不想戒。一个人要是准备承担一切后果,那他干什么都没有顾忌。唔,我就准备承担一切后果。你倒会说叫我戒酒,可我现在就只有这么个嗜好了。想想看,要是戒了酒,那生活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从艾酒里求得的幸福,你能理解吗?我就是想喝酒,而且每次喝酒,我都喝得一滴不剩,过后,只觉得我那颗心沉浸在莫可名状的幸福之中。酒。这玩意儿使你讨厌,因为你是个清教徒,你心里对肉体的快乐很反感。河肉体的快乐最强烈,且最细腻。我是个具有活泼的七情六欲的男人,而且我一向是全身心地沉湎于此。现在我得为之付出代价,而且我也准备付这笔代价。"

  579

  (克朗肖语)

  ♥眼下,虽说我身体虚弱,上了年纪,身患沉疴,一贫如洗,而且已行将就木,但我的命运依然掌握在我的手心。因此,我没什么好遗憾的。"

  601(讽刺)

  伦纳德•厄普姜从未写出过这么好的文章。这篇文章堪称富有风韵、文雅和怜悯的奇作。在文章中间,他不时引用了克朗肖写得最好的诗句,因此,当克朗肖诗集出版时,诗集的灵魂早已被抽去了,但是他却把自己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这样,他成了一名引人瞩目的评论家。以前他看上去似乎有些傲气,但是,这篇文章里却充满了暖人心扉的人情味,使人读来趣味隽永,爱不释手。

  619

  (阿特尔涅语)

  只要那些东西美丽动听,就是不真实,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要求每一件事情既符合你的理智又符合你的审美观,那你的要求也太高了。

  再说,信不信教是一个人的气质问题。要是你生来就有颗信教的脑袋,那你对什么事情都会笃信不疑;要是你生来就没有信教的脑袋,不管你头脑里灌进什么样的信仰,你慢慢总会摆脱这些信仰的。

  672♠

  他以往狂热地爱恋着她的情景历历在目,他心里头不禁暗自纳闷,不知道他为什么现在对她会这么冷淡的。这种感情上的变化使他心里充满了苦痛,看来,他以往所遭受的一切痛苦毫无价值。

  674

  (护士)

  在她眼里,他们只是酒鬼、断臂、割破的喉咙。她把疾病、不幸和世界的残忍统统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觉得人们的行动既无值得赞扬也无值得责备的地方。她都默认了。她具有某种冷峭的幽默感。

  691

  现在他也知道那些人学他走路,绝不是出于一种恶意,而是因为人本来就是一种好模仿的动物。再说,模仿他人的动作是逗人发笑的最简便的办法。他深深懂得这一点,但他永远不能听之任之,无动于衷。

  751♠

  人们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后结局显得多么不相称啊。人们却要为年轻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付出饱尝幻灭之苦的惨重代价。痛苦、疾病和不幸,重重地压在人生这杆天平的一侧,把它压倾斜了。

  一切似乎纯粹是靠碰机会。人无论是正直的还是不正直的,雨露毫无偏向地统统洒在他们身上。这里面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777♠

  他觉得出她的灵魂沉浸在恐怖之中。说也奇怪,这种惊恐之状和他在他伯父眼睛里看到的很相似,那时他伯父生怕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菲利普垂下了头。这个女人两次闯进他的生活,搞得他狼狈不堪;她没有资格对他提什么要求。然而,他却感到内心深处蕴藏着一种异样的隐痛,究竟为什么,他也闹不清楚;而正是这种隐痛,使得他在接到她的信后心绪不宁,直到他服从了她的召唤为止。

  quot;我看啊,这种隐痛一辈子也别想排除得掉,"他自言自语地说。

  824

  他曾经听到有些人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谈论钱的事儿,他很想知道这此人是否当真过过一天捉襟见肘的窘困日子。♥他深知经济拮据会使人变得渺小、卑贱和贪婪,会扭曲他的性格,使他从一个庸俗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当一个人不得不掂量每一便士的分量时,那金钱就会变得异乎寻常地重要:一个人是该有一种能恰如其分地估出金钱价值的本领。

  885 后记

  小说中主人公菲利普最后省悟出的人生"真谛",实际上也就是作家自己审视了人生、社会之后所得出的结论:生活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改变成另一个样子。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挣脱精神上的枷锁,才能成为无所追求、无所迷恋的自由人。

  斯宾诺莎认为:人屈从于感情,有如套上了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自由。他主张人们应运用想象和理智,变经验为预见,这样才能掌握"未来",才不致沦为"过去"的奴隶。

  《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四):过去念到的书,过去听到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过的书籍(由于经过必然的淘汰,留存下来的都是尽善尽美的),还有长辈之间的交谈(他们是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烟雾来回首往事的)。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的书,过去听到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不可思议的是,大凡每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内心那股抑制不住的强劲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再给现实生活添上一层虚幻的色彩。

  《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五):如此真实的人生

  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主人公从出生到走向一种平淡的幸福,虽然以后的路程还遥遥未知,但已经经历了太多。

  我们都曾是那个跪着祈祷却惊恐的发现自己的信仰只不过是个幻影的可怜的信徒;我们都曾是那个认为自己有满腹才华无人知的寻梦的年轻人;我们都曾是那个终于发现有时候自己真的只能承认我没有天赋然后困于到底是坚守还是退出这个两难境地的抉择者;我们都曾是那个被爱情迷了心窍苦苦追逐终于有一天从虚幻中醒来的知返者;我们都曾经是那个尽了所有努力还是被时代、被外面巨大的力量握在手中而感觉无力的失落者;而后,我们终于平实下来,脚踏实地下来,或者说被生活摧残了一遍,而终于开始了“像模像样”的新人生。一个我们已不期待太多惊喜和波折的人生,因为我们走到这一步,已经习惯了太多,习以为常了吧。

  毛姆有的时候太过于聪慧了。至今还记得那个已上了年纪的女人在卧房和主人公争吵时还不忘飞眼瞧瞧自己镜中容貌的细节。刻薄尖锐精准的可怕。这种功力,我太过惊讶了。

  很厚的书,但我却甘之如饴的一读再读。

  《人生的枷锁(上下)》读后感(六):理想与爱情

  在读前一百二十章时,我一度想将此部小说作为人生的指南。对于一个正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无能青年来说,我从这本书中汲取了诸多良好的人生建议和启发。

  但在结局部分,毛姆先生似乎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让我始终都想不通。那些航海的梦想就让菲利普匆匆地给抛开了,我想想就觉得可惜。难道人生的意义仅仅只是找一个自己爱的人,然后天荒地老、海枯石烂?青春年少时那些辛酸的奋斗,那些一度想放弃却终未放弃、固执地坚守着的梦想,在爱情和简单温馨的家庭生活面前如此不堪一击?难道二者不能兼得?

  理想与爱情,更准确一点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温存的、彼此依赖的感情,到底该如何取舍?我想我更看重前者。如果把我困在一个地方,天天守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那种生活会让我感到压抑。人生有限,我还是想试一试,给自己一个交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