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袜子皮皮》读后感10篇
《长袜子皮皮》是一本由[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著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7.8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一):《长袜子皮皮》: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儿童
按语:这本书更适合已经入世的成人和心智已开的大龄儿童阅读,不太适合懵懂未知的儿童过早涉猎——因为可能弊大于利。
1、本书的适读儿童应该在8岁以上且已经对眼前的现实世界有了逐渐成形的认知,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且不轻易为他人所左右(目前要达到这个标准应该很难很难)。理由在于:如果儿童尚没有自己的判读,便存在被书中的各种“危险”动作所吸引而出现冒险尝试的可能(譬如,皮皮会把没喝完的咖啡杯学猴子那样倒扣在自己的头上,皮皮会干脆利落地抖卷桌布来收拾杯子碟子,皮皮会呲着牙练习吐口水,皮皮会出头去扭敢冒犯小伙伴的牛角,诸如此类的危险行为有很多很多,而且书中不断地强调这些行为的趣味性,而完全不会提及可能的危险后果)。对于懵懂未知的年幼儿童来说,这些行为因为被书中渲染得其乐融融且并无不良后果,几无疑问会效仿和尝试。——对于个人的这个论断,欢迎有实践经验的家长进行回馈。
2、以上并没有诋毁这本儿童小说的意思。实际上,这本书背后对于儿童的关怀几乎是伟大的。个人不同意人所共称的“自由说”。皮皮代表的并不是自由。皮皮只我们周围四处可见的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儿童,他们自管自地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外界的一切指导教诲——不论善意恶意——都视若无睹、听若罔闻(譬如皮皮自顾自地对着老师谈教学、对着小偷谈舞蹈),这些描写看似荒诞不经,但小说文字之中体现了对于这种荒诞不经的尊重。叙述上的郑重其事和若有其事,可以让小读者并不因为自身的异想天开而感到羞惭,而儿童肯定会异想天开的,他们确实会那样直接从悬崖上跳下去学习飞翔,他们也会认为捡破烂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对于过分年幼的儿童,他们大概无法区分开现实与想象。但对于已经对这个世界有所认知的大龄儿童来说,徜徉在这种荒诞世界中无疑能很好地调剂他们以面对这压力山大的现实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无愧于一部不朽的儿童文学。
3、写给家长的共读建议。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需要亲子共读并讨论,才能让儿童去芜存菁,不会受其危险行动的诱引,而只与书中的童真形成碰撞互动。皮皮在书中的很多语言了挑衅过分僵化的成人游戏规则,这确实能善莫大焉地帮助成人暂时跳出那些蝇营狗苟,而回视生命的本质。皮皮学不会乘法表,金钱和珍珠在她眼里跟石子并无二致,调侃着因为睁眼看东西居然还要钱……如此等等。思想渐已固化的成人可以破冰去思考小时候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此就可以尊重儿童的各种奇思妙想,这种开通开明并不是放纵儿童不尊重既有的游戏规则,相反,我们保留了儿童选择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同时要小心地保护儿童不受这个世界的侵害。举例来说,儿童确实可以觉得把分数看得比天大的老师很可笑,但同时,儿童也要明白分数在另一方面代表了他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程度和了解水平。只有如此,儿童才能既不在乎分数,又能把天分和精力愉快地投入在探索未知上。个人觉得类似这样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这完全不同于”蛮横一根筋地“要求孩子考高分,而是在培养儿童主动探索意愿的同时让孩子愿意去追求一个高分以不受到这个世界的伤害。
4、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碎碎念。好的儿童文学会让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皮皮的形象在小说中无疑是鲜明和个性的,作者出于应付孩子而编出来的这个故事深得儿童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要诀。力大无穷的皮皮能自己照顾自己,能骑马上学,能把大人扔得三尺来高,能飞能玩弄鲨鱼,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大人和孩子,这样的皮皮实在是儿童的梦想和知己。儿童的学习总是“见贤思齐”的,皮皮能让孩子们心服口服,那么皮皮身后的教育意义自然能让孩子们身体力行。此外,这部作品有着一种未经雕琢的粗粝美,它不同于那些完美儿童小说的满满正能量,但或许这样才是儿童小说的本真面目。给儿童编故事,最初的目标并不是教育教诲,而是给儿童以归宿感,让儿童能乐呵呵地早点睡觉,但不管故事如何胡编乱造,讲故事的人肯定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爱,这种爱会冲淡消弭故事本身可能的一切“不良”后果。只不过,如此“不事修饰”的“胡言乱语”难免给其他的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扔给故事,那样的后果可能有点不堪设想。
5、关于作品和作者的评论,在下一篇《淘气包埃米尔》中继续了。the end...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二):《长袜子皮皮》书评
上
讲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不好。但介于这是面向小朋友的童书,评价标准是不是应该转换到小朋友的视角?即,对一个小朋友来说,皮皮怎么样?
首先,皮皮没有父母。在小时候,在我们还不能领会父母的爱的时候,“父母”更大程度上意味着“管束”。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怎么做,父母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发号指令。《乡土中国》里写“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指摘的次数”。但是这里的主人公皮皮却是一个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的小孩。“在她玩儿得最开心的时候不会有人叫她去睡觉,在她想吃糖果的时候,不会有人硬要她去吃鱼肝油。”皮皮完全自己主导自己的生活。
在大多数的童话书中,无父或者无母都是身世悲惨的一种。但在这里,无父无母却成为了快乐的一种来源。对绝大多数读童话书的小朋友来说,无父无母的那种痛苦他们体会不了,只能抽象地理解“很可怜”;但他们一定能深刻体会没有父母管教时的快乐!也就会产生对皮皮的羡慕与喜爱的感情。
第二,皮皮不用上学。这和第一条大致同理。对小朋友来说,学校意味着枯燥的九九乘法表,算数题,没有意义的知识。皮皮就不用受这些折磨;相反,她还去折磨那些给孩子们折磨的上课老师和组织问答比赛的卢森布鲁姆小姐。当小朋友看到老师被捉弄时,总是会有大快人心的兴奋。
第三,皮皮很有钱!皮皮是个挥金如土的富二代。她有一个装满金币的大手提包,后来她归来的爸爸又给了一个。“那些小孩子都站在那里不时地叹气,因为他们没有钱,甚至连五厄尔的小钱都没有。”然而,皮皮却“我想买十八公斤糖果”,“把金币放在柜台上”。皮皮能给每个孩子买玩具。也就是说皮皮不但很有钱,还可以自由支配,还把钱花在糖果和玩具上。小朋友怎么不激动?
第四,皮皮力气很大。皮皮可以把马举起来,可以把小偷举起来,在水里能把鲨鱼举起来——一个超人的形象。这对小朋友也是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小朋友的弱点就是力气小,遇到伤害的时候,不能保护自己;遇到父母老师的责骂的时候,也不能反抗。反抗可能会被打,又打不过大人。然而皮皮却有超能力,能自己保护自己,自己主持正义。
第五,皮皮自己会做好吃的,包括其他自主生活能力。美食,普通小朋友只能求爸爸妈妈做,只能到店里买,皮皮却能够自己做饼干,做蛋糕。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一方面是作者有意省略了,一方面也是皮皮具有强大的自主生活能力。
在皮皮身上,林格伦将小朋友所受的束缚全部解除了。有以上五项属性,皮皮可以为所欲为——她也确实在为所欲为。但皮皮的外貌却又是一个普通的、甚至在大众审美中属于难看的女孩。林格伦给了那些无法企及公主梦王子梦的小朋友一个皮皮梦:不用做王子公主,做一个捣蛋的熊孩子也很酷!
下
然而,我不可避免的成人视角还是让我看到这个故事悲伤的部分,甚至是本质。我觉得林格伦也是希望读者能看出来的。
皮皮很孤单。
她没有父母。虽然爸爸没死了,但一直在蹦蹦跳跳号上漂泊,等于没有。她不上学,没有同学。当阿尼卡和杜米上课的时间里,皮皮做什么呢?其实,阿尼卡和杜米和皮皮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少于他们上课、在家里的时间。只是小说里只呈现了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其实,漫长的时间,偌大的房子,始终陪伴着皮皮的只有那匹马和那只猴子。
然而皮皮却还是没有选择离开,在最后的时刻选择留在维拉罗拉,为什么呢?因为阿尼卡杜米对她的意义远远大于她对阿尼卡杜米的意义。虽然书里表现得像是阿尼卡杜米是皮皮的小跟班跟屁虫,但皮皮对他们俩的依赖其实是超乎想象的。这也反映到最后,皮皮不想长大,也不想阿尼卡杜米长大。
这里提一个细节。他们三个去冒险,皮皮把船藏起来,阿尼卡杜米以为没有船回家都很害怕。阿尼卡和杜米是离不开家的。我觉得这里皮皮真的很伤心。最后皮皮把船找出来,还有家门口留给阿尼卡杜米妈妈的纸条……我都是当悲剧在读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了?皮皮很为阿尼卡杜米考虑,为他们想好了一切,虽然表面很凶很傲的样子,但真的都在讨好这对兄妹俩,努力和他们建立至亲关系,摆脱自己的孤单。
阿尼卡杜米才是真正单纯的孩子,皮皮的心智其实非常成熟。她早就把成人世界看得很透。她质疑家庭教育,为什么睡觉一定要头在被子外,偏偏要头在被子里。她质疑学校教育,为什么要背舅舅表,为什么要死记硬背葡萄牙的首都。她质疑宴会,那些繁文缛节。她质疑药店。等等等等。然而她只能通过野蛮的方式(用比成人更大的力气,用比成人更多的钱)去反抗。反抗的效果,除了制造出一时的闹剧,基本为零。
就像结局,皮皮吃不长大的天书药片。
杜米在刷牙的时候说:“如果我事先不知道那是天书药片,我肯定会把它当做普通豌豆的。”
那就是普通的豌豆。
不长大是不可能的。
他们都将有一天进入成人世界。
皮皮双手抱着头坐在饭桌旁边,她的眼睛带着做梦一样的表情盯着面前一支火焰不停跳动的小蜡烛。
“她……她看上去孤零零的。”阿尼卡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哦,杜米,这会儿要是早晨的话,我们立即就去她那里。”
“要是她往这里看一眼,我们就跟她使劲儿招手。”杜米说。
可是皮皮还在用做梦一般的眼睛看着前方。
她把灯熄了。
很悲伤的故事。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三):写留言赢取大剧院经典儿童话剧《皮皮•长袜子》免费门票
全世界儿童都热爱的“童话偶像”,“叛逆儿童”长袜子皮皮引爆快乐旋风。
她有着火红的头发,翘起的辫子,土豆一样的鼻子,她勇敢、自由、调皮、乐观
她实现了全世界孩子主宰生活的伟大梦想……
1月1日至3日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儿童话剧《皮皮•长袜子》 将献给小朋友们的一份“元旦大礼”,也将带给大人们的一份“温情回忆”……
儿童话剧《皮皮•长袜子》改编自“瑞典童话外婆” 阿斯特丽德•林德格伦的代表作《长袜子皮皮》。林德格伦一生共发表87部作品,其中《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都深受小读者的喜爱。她的作品被译为86种文字,发行量达到1亿3千万册。把她的书摞起来有175个埃菲尔铁塔那么高,把它们排成行可以绕地球三周。她成功地用自己的作品,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童年伙伴。
现在,国家大剧院联手央视网大活动社区,征集喜爱童话故事的网友朋友们现场免费观赏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儿童话剧《皮皮•长袜子》,只要您登陆大活动页面跟帖写下一段您和“皮皮”的小故事,或者您和林格伦童话的小故事,内容要求不少于300字的短文(必须是自己写的哦,不可以是拷贝的!小编们可是火眼金晶),题材不限(拒绝连载)。我们会评选出五名优秀的网友(外地网友食宿需自理)现场免费观赏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儿童话剧《皮皮•长袜子》。
【活动时间】:2008年12月23日-12月31日截止
【活动论坛】:央视网 大活动社区论坛
http://bbs.cctv.com/viewthread.php?tid=964266&page=1&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114
【活动形式】:小征文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四):解放天性
豆瓣 电影图书广播小组 用 App 打开 更多儿童文学好书推荐导读 极速下载 打开 长袜子皮皮长袜子皮皮 9.0分 解放天性 清 她是一个古灵精怪、活泼可爱、心地善良、喜欢幻想的小女孩———长袜子皮皮。 瑞典的童话外婆林格伦创造出这个力大无比又乐观勇敢的小姑娘。皮皮穿着一件很怪的连衣裙,那是皮皮自己缝制的。本来想做成蓝色的,可蓝布不够,她不得不在这儿缝一块红布,那儿缝一块红布。最搞怪的是她的又细又长的腿,穿着两只不一色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她穿一双黑色的鞋,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这个不同寻常的小姑娘就是袜子皮皮。 皮皮力气大得无人能及,信不信由你,全世界没有一个警察比得上她,她可以举起一匹马,可以教训凶狠的强盗,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鲨鱼抛到远处。不过皮皮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善良和乐观。 一天夜里,皮皮的家里来了两个小偷,皮皮不但没有报警,还和小偷们跳舞,请他们吃可口的食物,最后还给了他们一人一枚金币,她是用她的爱心和善良来感化小偷。 皮皮不但善良,还十分乐观,她不会为自己不会做“剩法”,不会背“舅舅乘法表”而苦恼,也不会写《容易写错的字》这本字典里的字,也不知道“葡萄牙的首都是哪里?”但她知道阿根廷、中国、美国……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一个航海家的爸爸,从小就带她去周游世界。皮皮从来不会因为什么事而烦恼,任何东西、任何事情在她眼里都是那么奇妙、那么可爱。当我们考试没考好,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时就会难过,但在皮皮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伤心。 我喜欢皮皮,喜欢她的率真,喜欢她的可爱,喜欢她的乐观,喜欢她的善良,因为她实在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小姑娘———可爱的长袜子皮皮。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五):机缘
起初买下她是因为我阿姨要生小孩了,想买了给她读的,可是,这是件要有耐性的事,所以他没有实现,反倒让我有机会读了她。
初中,已经过了读童话的年龄,但就是有这样的缘分让你读她。读书就是和书的一份缘。
第一次读完,就觉得很简单,很随意的就看完了,一个奇怪的小姑娘,没有了。然后就放在书橱里没在碰过。但我有习惯要睡前看书的,突然有天就又发现了她,于是,她就成了我好久的枕边书。
慢慢的,发现,这姑娘是那么特别,让我很羡慕。小小的年纪,周游列国,看似摸不着边际的想法却是那么真实的表达了她内心的想法,而如今的人们,那有这样的情怀。不懂的钱的概念却是那么的大方和无私,对朋友用心对待,这是本小孩的童话书,却更是本给那些已经在人生路上迷路的人们看的书。以前高中老师说,红楼梦看5遍或许你还不懂,其实好书都是这样啊,每一次的重读,每一次不同的收获。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六):《长袜子皮皮》读后感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在想如果是七八岁的我在读,会对这书有什么感受。但终究十几年过去,难以想象了。清楚自己做不了皮皮,所以很羡慕阿妮卡和杜米,能遇见这么神奇的皮皮。
有评论说,可能是年纪大了,所以不喜欢没有教养和礼貌的皮皮。教养和礼貌这两个东西,究其源头我认为一是统治者为了约束子民,二是贵族阶级为了彰显高贵。千百年继承演变,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常规。不具有的人,会不被别人喜欢。但书里一开始就写道,皮皮的妈妈在她婴儿时期就变成了天使,爸爸是一个在海上航行的船长。皮皮是跟着爸爸在海上长大,是远离所谓的“文明”社会的。她接触不到这些东西,就像她不会背“剩法表”一样。
而且没礼貌的皮皮没有伤害任何人。她救下被欺负的维勒,照顾阿妮卡和杜米,买很多糖果分给镇上的孩子们,也“拯救”了因回答不上问题要接受惩罚的孩子,甚至小偷造访后她“逼迫”小偷陪自己练舞又付给他们报酬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赚钱方式更有意义...难道这些东西不足以让皮皮被人喜欢吗?
也有评论说皮皮代表反叛,其实我认为也不太是反叛。因为她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些规则,她有自己的处世道理,而且坚信自己是对的。所以她能理直气壮跟别人讲自己的道理。所以我觉得皮皮就是自由的,是没有任何规则和约束产生时最原始的人类。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七):她,只是她。
扪心自问,我已经忘记她了
今天,再次看见她,连我自己都感到诧异,我已经忘记她了。
我忘记长袜子皮皮了么,我这样的问自己。
小的时候,我曾经多么信誓旦旦的说,我要成为像她一样的女孩子。长久以来,她之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丰碑式的人物。。也因为她,我直至今天都被影响着。
每每看到有雀斑的女孩子,我总是想到应该要多多晒太阳。可是我却没有想起过这是因为皮皮的话。
我还记得多少。
在不回去看一看她的故事的情况下,在离开她的世界那么久的时间里,我还记得她多少的事情呢
我也许只能记得她是皮皮。带着雀斑,力大无穷,水手的女儿,总是穿着长袜子,头发是胡萝卜颜色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快快乐乐着的皮皮。
我真的还记得多少呢
我从前希望像她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力大无穷。
也许,这是时间带给我的惩罚。我相信,每一个小孩子,都会有自己深深喜爱着的童话人物,人也还,动物也好,神,仙女,甚至说是打怪物。我们总有想要成为的角色。在童年的时候,一直一直努力的想要成为他们。
可是,终有一天,我们长大。然后忘记
也许,我是特别喜新厌旧的人,容易忘记,容易放弃。在到今天为止的很长时间里面,我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希望,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而且,并没有多少是实实在在的做到的。
而然,我今天,又看到皮皮的名字,我又记得了她。我想起了她,更可以说,我想起了从前小的时候。
可是,我不知道,我还会忘记她么。
假使说,我再一次的忘记她,她应该也不会怪罪我,而是像故事的最后一样,挥挥手,说再见。
她,只是她。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八):后来我再也不羡慕皮皮
那几乎是所有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有钱,有房子,却没有父母的管束,还可以养宠物,还可以不上学,自由散漫,无拘无束。
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那就是我们达不到的层次,那就是生活的真谛。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知道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我不知道琼瑶编织的关于富贵人生的梦,我也没接触过性格古怪的彼得潘,我的偶像是皮皮。她拿出金币的时候,她烤好吃的曲奇的时候,她在教室的地板上画一匹大马的时候。
哇塞,那真是帅呆了。
让老师无话可说,被赶走还不会被家长狠批的生活,是一种什么生活,是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生活,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消除阶级剥削的生活!
很抱歉那些年,我十分特别无比的希望我爸爸赶快跑去当个海员,海盗也无所谓。我希望妈妈去爸爸的船上工作,每个月只要有了零花钱就行了。
当然,有宠物,有邻居家的小孩子陪伴就更好了。
十全十美
这真是个对于孩子来讲史上最震撼乌托邦宣言。
直到有一天大到足够自己说了算,离开家足够远,才发现,一个人是多么孤单。家人是义务和责任,也是安定和温暖的幸福底线。
和皮皮玩了一天的伙伴也都要回家了,皮皮寂寞的时候和谁说话?
温蒂离开NAVERLAND的时候,不知道彼得装的有多口硬心软
同样皮皮的悲伤谁知道呢?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九):这个无聊的下午
小时候我很喜欢《长袜子皮皮》,和很多小朋友说,可人家都没看过。昨天看三联说女作家皮皮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长袜子皮皮》,看柏邦妮博客也说她最喜欢这个童话,我可自豪了呢!
那就像一个小小的秘密,从小时候守护着,等一个欣赏的人来一起分享,突然在20年之后找到组织的感觉。
皮皮的样子在我面前就像一个小伙伴,我长大了,她一直这么大,她爬烟囱,跳窗户,吃曲奇饼干,扎红色小辫子,脸上长着小雀斑,小时候俺脸上长小雀斑,俺就想,俺不孤单,俺也和皮皮一样可爱好看。
嘿嘿。
皮皮一直那么丁点大,可在心里她是姐姐,我是妹妹,我心里一直把她的样子当成我要成为的样子,自自然然的,真真实实的,可可爱爱的,潇潇洒洒的,过去那么多年,我想我能够做到,并且一直这样下去。
我在办公室呆着,一个人,听着音乐,听着外面小员工在嘻嘻哈哈,我很讨厌上班时候大声嘻嘻哈哈的干活,可今天很冷,下午很无聊,他们很快乐,我记住这里是我的试验田,所以我忍住没出去打扰。
我说过一切会重头开始的,我当真做到了。
皮皮姐姐,我看到你笑了,哈哈。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十):也许就像水晶球
有个叫做皮皮的小姑娘,一个人住在一个果园中的一座小房子里。这里面没有大人,只有一个小孩一只猴子和一匹马。
内在那不安分的心的俩邻居小孩碰见皮皮算是对了,因为皮皮的世界,真梦幻啊。皮皮,一个自由勇敢爱冒险的小孩,一个自己生长的小孩,他们总是在她那里呆的意犹未尽的。可是皮皮的爸爸是黑人国王,妈妈是天使,有时候她的世界是神奇快乐的狂欢,也有时候,是小伙伴们离开后的,一个人的世界。
有寓意吗有寓意吗?我在心里做着紧张的抽象提炼工作。我就这么想在你的身上找那么点隐藏意义出来呢。
最后其实这个工作是失败了。
你只是让我回到了童年。
一个在记忆中仿佛还很近的世界,在现实中又好像有一光年那么远了。曾经有些像皮皮一样的小孩也在那样一片林间草地做些差不多的事情。逃学呀野餐呀冒险呀幻想未来呀,还许诺“永远在一起”那样的事情。
遗憾的是,未来到来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走到了不同的路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有些孩子顺理成章的顺着某条道路一往无前的奔跑着,有些孩子却还在一脸留恋的向后张望。
皮皮,我的手里正攥着一张通往一个叫做“大人的世界”的地方的车票。一本叫做《长袜子的皮皮》的书,我装在包里当做旅途的消遣。现在,无论如何也该上路了。
让我跟站在灯光中的你挥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