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10篇

2018-03-06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10篇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本由汪中求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一):烂书一本

  看到这本书,我不由得想起一部恶搞的动画片(以下对白引自Slayers Revolution):

  大叔:莉娜·因巴斯,你被捕了!

  主角:逮捕?这是什么回事啊?

  大叔:你就是莉娜本人吧!

  主角:那当然了。

  大叔:那就得逮捕了!

  主角:凭什么?为什么我是莉娜本人就得被捕?

  大叔:那我就读一下这张逮捕令吧,逮捕令:莉娜·因巴斯,罪状,莉娜·因巴斯,以上。

  主角:靠,那算什么罪名!

  大叔:你是莉娜·因巴斯吧,所以你就有罪!

  主角:X你老目,龙破斩!。。。

  下面让我们把台词换一下: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读者:老师,为什么细节决定成败呢?

  汪中求:因为它是细节,所以它就能决定成败!

  读者:。。。

  汪中求:所以细节就决定成败了!

  读者:龙。。龙破斩。。。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二):此观点无需证明

  书中每每举完一个例子,不忘反复重申:细节决定成败。想到我中学时写作文了,为了不让自己写跑题,我也会干这样的事。其实这是一个无需证明的命题(当然还要看你证明定义这里的细节,就作者而言,这里的细节就是可以看成细小东西的东西),因为无论什么事,说到底都是由各个细节(细小的部分)构成的,所以更确切的说是,各种因素决定成败。

  这样看来,读这本书毫无意思,因为就算是在中学的哲学课本里,我们就已经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及部分对整体的影响特别关键部分,有时都整体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一个简单道理却能写出一本如此厚重的书来,怕是只有中国人,或者说是中国某些文人能做到了。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三):don't waste your time on this book!!!

  贪婪知识分子企业高管相勾结而出的一部书罢了,通篇讲述了员工该如何如何做,丝毫没有提及经营者该如何设计激励措施。这本书我是慕名而读,读完了却后悔无比,浪费了时间更浪费了大脑原因很简单,所出的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一致。对于管理者而言,手下越任劳任怨,越不计较个人得失,像个机器人一样完成琐事,他就越喜欢。但对于普通打工者而言,薪水就是他们的一切,一辈子都去从事“细节”这样琐碎工作,大脑会坏掉的。

  反正我不知道这本书是卖给谁的?卖给企业经营者?不像,他们懂得已经足够多,不需要从这本书中获取任何奴役下属技巧。卖给普通打工者?也不像啊,没人会蠢到一辈子去当一个听话机器人。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exp. 18-60岁 每天步行半小时,就可以绕地球一周

  exp. 1、沃尔马建立计算机卫星系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并随时能与世界各地的

  供应商视频对话。2、林林总总20000种商品,从计算机下单到上柜不超过48小时 3、想尽一切办法去节约成本广告成本仅为0.4%而行业内为10%左右。 4、普遍商品价格便宜4%

  exp.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50岁,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10年后剩下4%,日本存活10年的企业比例不过20%,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8岁,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2.9岁.这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现实.

  exp.北京每天吐痰3吨

  中国gdp是日本的1/4,人均收入是日本的1/35-1/40,数据上的差距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管理者,员工在敬业精神,责任心方面的差距.

  中国不缺少雄滔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exp.上海一线/二线铁路设计的区别

  exp.花容鸡斗不过肯德基.肯德基精确,烹调到分钟,下刀顺序,配送策略,20分钟出炉后没人吃就倒掉.

  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

  exp.王永庆开米铺,细心几下该户人家有多少人,大概吃多少米,到时候就送米上门,而且如果有旧米就捞出来放在新米上面。

  良好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加,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同样,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的形式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壮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家庭内衣联欢的启示

  如果企业在市场上被淘汰,那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抛弃而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淘汰

  为了把事情做到位,把小事做细,我也会采取一些办法,我觉得最行之有效方法是:承诺制、表格化、口头复述。承诺制就是书面的答复我何时完成何事

  零利润时代

  当产品所有的优势功能抵消后,1%的细节决定了100%的购买

  可以用加权表来作评比、选择

  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升了,但是国际竞争力下降了。

  美国生产要素中,技术知识的增长占80%

  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9%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五):如题

  读罢此书,深受感染。与很多国外管理类的畅销书相比,这本书的易读性很高,句子短、例子多、专业名词少。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你

  Made in China的产品缺乏的就是细节,因此成了廉价低质货的代名词。

  我们的科技不如西方,这不是一两年可以改变的。我们对细节的追

  求也不如西方,这也不是一两年可以改变的。但我们应力求改变。

  剩下的20%就是竞争力

  做产品的时候,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去实践二八定律——“用20%的时间去完成80%的功能”,但却故意去回避后半句——“用80%的时间去完成剩下的20%”。这20%就是细节,就是竞争力。

  追求细节的代价

  剩下的20%需要花费80%的时间,这就是成本代价。在细节和宏观把握上必须找到平衡点,这就是心理代价。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认同细节的重要性,这就是教育代价。实施细节管理同样需要花费80%的精力,这就是管理代价。

  不追求细节的代价

  不是每个企业经营者都愿意投入这80%的资金人力物力,所以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少于20%。也不是每个员工都愿意投入这80%的精力耐心毅力,所以企业里优秀的员工少于20%。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六):细节,岂能忽视?

  韩国有部非常感人爱情片,《我爱你》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帅哥美女,有的是携手人生相濡以沫,里面男主人公等待女主人公等了很久,后来他看到女主人出现了,他就故意躲开再出现,为的就是让女主人公不愧疚自己的迟到,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般的情侣估计开始抱怨甚至赌气一走了之,但是男主人公的做法实在令人敬佩,这就是细节,让对方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没有愧疚感。

  从其他角度谈到细节,让我想起最近读的书《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作者是汪中求,我大概读了一下,给我的启发就是,做事情要从细节着手,现在电力企业都提出要搞精细化管理,就是从各个环节着手,每个环节效率高一点,成本低一点,对整个企业的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有非常大的好处

  对于某篇文章提出的,细节决定成败是个伪命题,宏观把握才是王道。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有时候大方向把握对了,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另外的一半是在不断前行中取得的,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如此浮躁,我周围认识的一些创业人士,动不动要拿下几个市场,开口闭口就是几十亿,至于如何挖掘第一桶金却完全清楚,你真的以为跑到银行人家就把钱贷给你?一个连市场调研都没做过,连计划书都不会写的人会取得成功?

  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把事情做好,一定要把细节部分做到极致,这样往往会让人觉得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才会有脱颖而出可能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七):听话的好孩子

  很久前就知道这书,封面感觉就像是小时候的教科书,所以没啥兴趣

  说到教科书,就联想到数学,我甚不喜欢一门课。于是就对这书没好印象。

  看到了本书一个差评,起了“不了解它怎么能骂它了”,这样就阅读了此书,结果是验证了我的部分想法。怪不得那么企事业单位老板领导们喜欢这书,我懂了!

  好好做事,做一个认真听话任劳任怨的好下属!领导们作宏观的规划,下属做微观的事情。

  让大伙注意意细节没错,把“愚民政策”隐藏在里面就是你的问题了!

  最后来句中肯点话,还是能帮人拓展点知识面的,

  总经理的一天行驶记录也给了些不少启发!谢谢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八):标题党,细节很重要,成败不一定

  1. 一句话,细节很重要,但是不是priority one,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2. “细节xxx”一篇文章足矣,一本书的话,需要找许多事实而非的论据来证明,大可不必,不过,这也是大多数书的特点。钱夹里总要夹上许多卡和毛票,才显得充实分量

  人们只能读懂自己能读懂的东西,不懂的东西说再多也是多余

  3. 典型的先立论,后找论据的思路,这个惯用模式不可取

  4. 作者态度很好,写作认真,这个称赞下

  5. 一小时翻完,亮点两句话:

  1) 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 --爱因斯坦

  2)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伏尔泰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九):听全才汪老师摆龙阵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看到“有一次,我给北京大学学生演讲”时,便决定了和看过这本书的很多人一样,把它当成故事书来看了,因为汪老师数次强调: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文中很多次提到“我曾经说过”、“我在…曾经说过”,于是又把它当笑话书看了,其实,汪老师的语录不怎么样滴,至少到现在也只流行起来一句:细节决定成败。

  我很佩服简洁先生的“大便决定生死”,当然更佩服汪老师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大便”放在《细节决定成败II》正文的第一页,版面我还是脸面厚呢?

  于是,虽然一口气下来34万字中无数次提到其著作《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但还是没有一点点勇气去拜读了。因为说白了,汪老师只是在学着玩“风”。

  学什么风呢?

  一是培训风。培训成为了公司流行病,职员多发病,网上专有人收集培训视频的,几十元买张碟关在房子里十天半月的看不完,当然,看完了你也成不了精英

  二是概念风。以前的中国人不懂得玩概念,所以很难有系统性地留传下来的东西。现在大家都精通此道了,所以一时间跑出来那么多纳米,那么多管理模式。先树起一个概念,再往里面装入规模、复制等等手段,你就不仅仅是刷墙壁了,而是一刷一片天,你想红色的、白色的、黑色的,都可以。

  经营管理方面的“畅销书”之原罪,就是这两个风。

  汪老师在书中把细节==>成败的重要性说得很透了,因为他既然把这个命题立起来了,不用多说,只吓一吓你就足够让你相信了:不抓细节,明天你就要破产。就像算命的心情一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七不出门八不归,还是躲过楣运的可能性好一些。

  接下来应该是为什么细节==>成败和如何细节==>成功的研究了。当然,这是我们读者需要了解的,也是读者自已猜想可能会有的收获。不过,我们都失望了。

  《细节决定成败》 减掉 有这样一个故事 减掉 重复无数次的海尔或者总理 再减掉 我曾经说过 再减掉 汪老师的辉煌业绩 也就等于零了。

  但是。咱们写书不行看字厉害的读者还是要给自己留个后路啊,所以经常用但是 :-)

  但是,我看过两册《细节决定成败》后,再联想到汪老师对其著《营销人的自我营销》好象非常重视,极力推荐,三者结合起来,难道不是汪老师的成功吗?

  首先,汪老师站在市场的角度来写书(当然我非常保守,决定不认为他是站在市场的角度来做研究),因为当年正是营销二字盛行的时候(2003年);然后,汪老师看到社会对经营管理学习弱点必然道路,将笔锋一转,再来个川剧绝活,摇身一变,针对整个经营管理来写书;再后来呢,汪老师找到了小营销、中管理之后的大蛋糕政府。所以在《细节决定成败II》中,汪老师全然一幅忧国忧民的、正义凛然的形象,他已进化成为智慧精灵、精灵的化身。当然,只有这样,才好转向从政府领培训费啊!

  所以,回到我的题目,汪老师真全才啊!

  你不得不信大便决定生死,但真正对你的经营有用的是这三个方面:战略(如果还处于小规模经营,请用计划代替之),流程和执行。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十):呵呵

  读了几章,一开始一直在控制自己,想着可能后面会有些让人觉得不错的东西? 结果还是套路套路啥也没有,千篇一律用着一些奇怪的例子讲所谓的同一个道理。可笑的是举了个例子然后啥也没有?! 您倒是说说这例子有啥用啊 感觉作者在无数的例子中迷失了方向……很多举例在我看来和标题或者书名都没啥大关系,一章几页书的内容有时候举例多到两只手数不过来那我还不如看故事会?逻辑和论述都出现极大的问题,如同一本初中生作文选:

  比如被人用烂了的至今我还是不懂它意义的一个真实故事,讲的是一座1917年修建的楼,在80年后该楼设计者-英国一家设计事务所远隔万里寄来一封信告诉住户该楼已超期服役。然后后续什么都没有说明?说好的细节决定成败呢?哪里是细节哪里决定了哪里出现成败了??亏我还在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出现问题或者眼睛看漏了哪里……

  作者还提到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一家公司兰德,开价500万美金,含380页的资料,关于中国政府的态度问题卖给美国研究室。随后两句话总结:那380页的资料是兰德公司研究了多少细节问题才总结出来的呢?军事上的战略决策要从研究每个细节中来,商战中的战略决策也同样如此。完...... 所以到底是多少呢?您怎么知道都是细节问题呢?通篇例子没出现啥关于细节,结尾硬生生拉上了关系我尴尬癌都晚期了。

  想象一下整本书都是千篇一律的没有深度和书名没太大关联的例子,实在是让人没有读的欲望,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