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了凡四训》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了凡四训》的读后感10篇

2018-03-06 2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了凡四训》的读后感10篇

  《了凡四训》是一本由(明)袁了凡 / 净庐主人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6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一):力荐 但是请各位批判的看

  五六天读完这本书 书不厚 快的同学可能两三个小时就能看完。

  “福自己求 命自己立”这句话 和我日常观察到的生活现象 很贴切,

  比如(前提是代谢正常)吃得少动的多就会瘦,学霸学习习惯一般都不错,即使是学神,那也是奠基在正确思考方式上面。

  但是为什么批判的看呢?

  比如里面的不吃肉 是因为“这辈子吃羊,下辈子变羊”“现今父子关系已经成兄弟了,这样子不好

  有的话会透露出“尊敬师长理所当然”的思想。我觉得对于我们未知的一切 不能单纯利用“轮回”来解释,而且不杀生 只是因为动物会感到痛苦啊。。。如果因为担心自己杀生而下辈子报应的话,岂不是不真诚?不是和前面的“真诚心”矛盾嘛。。。

  还有尊敬师长这个,我还是喜欢西方那种“无长幼尊卑”那种思想。

  关于父子关系,成兄弟或者朋友有什么错吗?我比较赞成西方的“孩子独立生命”的这种思想吧。

  总之,里面有的思想真的挺好的,比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真诚心” “专心,不可起妄念”等等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而且这几天,也可能冥冥之中的暗示,觉得确实会有小福报,而且心境平静了很多。

  总之,推荐大家看。但是请批判得看。准备去看看 《安士全书》,国学是好东西,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对吧。

  还有啊 就是无论基督教 还是佛教,应对无端攻击自己的人

  比如“基督教”是:有人打了你的右脸,把你左脸也伸过去;

  佛教是 供奉他,谢谢他消除我的业障。

  但是这本书又说,有时候俗人的善并不是善,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 看情况来 设置应对方法吗?而且孔老夫子说过:

  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

  这和佛学难道不矛盾吗?也许是我境界太低,但是我还是 希望自己做一个

  一心向善,宽容大度,但是有勇气,在危急时刻家人朋友挺身而出的那种

  正直少年啊。

  《了凡四训》读后感(二):《了凡四训》摘录

  1. 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2.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3.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4.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5.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6. 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 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7.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8. 乃知人之为 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9. 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10.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11. 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12.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读后感(三):命由天定 事在人为

  前段时间被人推荐了《了凡四训》,原本想读一下文言文版结果太高估自己了,还是去读了白话文版的,拖拖拉拉到现在还没读完,不过感触很深。

  书开篇就讲了命与信命的问题

  人的命运到底是不是生下来就定好的?人到底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算是比较深奥的问题了,想来想去除了耗费脑细胞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我也想象过,如果从小就被人告知我的一生会怎么过,会在哪一年发生什么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会有什么样的挫折,我大概会和作者一样,刚开始保持怀疑状态,直到不断地验证之后就会信命认命,不再去试图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而作者有幸的是被高人点醒,“你二十年来被孔先生算定,却丝毫都不曾转动过,难道不是平庸的凡夫吗?”

  如果因为有人告诉我我会怎样我能做成什么不能做成什么,就受此影响,那真的是平庸的凡夫了,不断的完善自己做到更好才行啊。

  《了凡四训》读后感(四):劝善的好书

  前几天出差,出门前顺手拿了一本小书,《了凡四训》。

  这本书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也很久以前就买了,但是一直没看,粗略的翻看一下感觉好像比较科普。

  在出差来回的路上仔细的看了(其实出差是看书的很好的机会,在路上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飞机,一般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看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看困了就弥一觉,很不错的),很受启发。

  这本书是袁了凡整理的古人家族治家、治学和做人道理,共分四篇。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立命之学以了凡个人和家族经历讲述了如何做人,做人应当积极、真诚,努力就会改变命运的道理;改过之法是讲述了人有错误应该如何改正,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改正错误让人进步;积善之方讲述了我国古代各种从善、行善的故事办法效果;谦德之效主要是讲述做人不管在什么境遇、什么身份地位,都要具有谦虚、谦卑美德。其实书中的很多话在我小的时候从我姥姥那里很多都听说过。

  本书是由净庐主人注释编译的,语言流畅,意义深远值得一提的是整篇文章中有不少由桑园、谷雨所画的画和写的一些字,非常优美并切合主题。附录中还有云谷禅师授袁了凡的功过格,非常有趣,记得我在农村我母亲的家谱中见过类似的功过格,看来古人对于从善、做恶有明确的标准道德准则,虽然刻板和迂腐一些,但是毕竟有标准,会时时鞭彻大家,而现在我们对于经济指标、效益的追求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忽略了这些,因为人们解放思想行动同时放弃了对自己道德提高要求,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应该说看这本书就是对思想的一次净化,对自己道德品行的一次检视,推荐之!

  另:感觉我们国家的各种监狱教养院等强制机关应该分发一些,相信对于那些处于主动被动的从身心改过之中的人会有更大的收获,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的。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也还有很多很多的缺点毛病。因为所处的管理者的位置,对下属同事经常的发脾气;对于总部某些部门一直总是心存芥蒂,感觉总部好像总是有人在故意的为难和刁难我们的工作个别时候希望倚仗自己的一技之长来炫耀一下;做了一点小的好事、善事总想宣扬一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毫不犹豫的爆发出来。。。凡此种种,还有很多很多的性格内心里面的缺点有改正的机会,应该多了解事实,多了解对方,多考虑如何能够更加有利于解决问题。

  了凡思想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影响,儒家、佛家、道家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感觉佛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这也是了凡思想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不是悲观消极等待命运的流逝,而是要积极、努力的改变命运,从自身出发,从思想和行动上努力来创造幸福,这样的思想对今天依然有重要借鉴意义!

  《了凡四训》读后感(五):又一个其实难符

  这本书听许多人说过,之前也知道这个作者,是主导参谋了1592年中日壬辰战争的袁黄。一般做过大事的人,想法或正或反,往往总有些可观之处。网上找来找去,发现一堆版本。懒得看那些白话文瞎解释,直接翻原文,咦?这个doc居然只有9页,很快就翻完了。

  读完的感觉,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一二篇还有些人生感悟,到了三四篇就只剩下用福报劝人向善向谦。福报本是虚妄之事,要是没福报呢?你还向善不?善为心声,做好事若只是图个好结果,那行善还不如去背单词为人谦逊,本是好事。只是如果为了福报,又如何谈得谦逊?

  和《阅微》没什么太大区别,纪昀当初令人失望,今次袁黄也不例外。如今任何一个有经历有善心的人,稍有些笔力,我想差不多都可以写出这种东西。

  《了凡四训》读后感(六):求仁得仁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很短的一本书,书后附有白话文翻译,但原文也并不难。第一段比较吸引人,讲了凡先生年轻时被一位算命的人算了下半辈子的人生,事事皆应验,于是人到中年既无欲无求,后去拜访一高僧,高僧传授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说人只要积善,天命可改。而后三则全是对此事的验证例子。看了一下写书的背景,此文乃是了凡先生写给自己儿子的,那应该所言非虚。虽说天道循环,而今信的人太少,若是能广泛传播,天下人皆信,大概就可以做到全民皆向善。但是其实与人性不符,基因决定了人的自私性,所以千百年来各种宗教风生水起,却始终做不到人人皆善。而且人越来越不信向善可以改命,但多做善事总是没错的,常常自行吾心也对,谦虚平和的确让人少惹麻烦,但因果报应,有没有这么明显,我想现在大多人都是不信的。但,所谓求仁得仁,自己想求什么,就得了什么,只要得到自己心中所愿,便是好的。

  《了凡四训》读后感(七):读了凡四训有感:你现在做的并不是没有意义

  了凡四训主要阐述的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有所福报。我相信这是所有看过了凡四训的人最深刻印象吧,袁了凡通过不断地积累善行,做一千件好事乃至一万件,从而改变了自己被孔先生所算定的命数。“求则得之”,“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德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追求就能获得,放弃就会失去,这是有利于自己自身的,不管得到与否反正是不能一味地屈从于命运的。

  而且不能盲目地去渴求,“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告诉我们如果不对自己进行反省,却徒然向外部世界去求索的话,求取就有一定的道,而得也便有定命,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价值失去了,因此这种求取是无益的。于是我便狠狠地内省了一下,觉得自己一直是在向外强调自己的人生梦想,其实这个梦想只是来自于自己内心对物质的渴求,谈不上求之有道,而且可笑的是哪怕是出于这种低俗的渴求,我自己却对此无动于衷。我深知自己的浮华,也想要改变,但每次想到都已经20岁了又退缩了。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此义理再生之身”又让我重拾了改变的信心。

  我又该如何改变?“务要日日只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告诉我要是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是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就一定要从每一天的点点滴滴做起,每一天都是一个改变!

  “当该过着,第一,要发羞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淡然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市值可秀可耻者,莫大乎此”这段话对我的影响真的很深,为什么我做不到像古时候的大圣大贤那样?我们同为七尺男儿,他们为什么可以成为千秋万代的榜样?我为什么像瓦罐裂开一样失败?沉溺于世俗的情感,暗中做出不义的事情,以为没有人知道,还抬头挺胸,没有愧色,天天如此,沦落到禽兽的地位自己还不知道;世上最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了凡先生又说“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如果还有一口气在,就是罪恶滔天,还可以悔改。就像古代有些人一生做尽坏事,在临死前突然悔悟,生发出一个行善的念头,便得到善终了。所以说过错不论新旧,只以能改正为贵!

  了凡先生还主要强调了两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一,他说“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所以我们要“须发用心”,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其二,他说“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想要从心里面改掉自己的过错就要一心一意地从善,光明正大的念头在眼前,那些邪念就自然污染不了你!

  《了凡四训》读后感(八):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

  本书我会保留下来,时常翻阅,反省自己言行,警醒自己。

  本书分为四训,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第一训立命之学。讲到人生下来都有命运,但是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如果积极行善积德,人生轨迹可以脱离本来的命运而发展的更好,如果作恶则反之。这是关于命运的两种极端看法的折中,我比较认同。

  第二训改过之法。要改变命运从修自己的心地做起,修心从改过做起,勇于自省,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不断坚持下去,必有效果!

  第三训积善之方。讲了许多行善法则,讲到对人有益便是善,对自己有益便是恶(后者我不同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发自内心的做,而不是功利地做。善广为人知为阳善,他人不知便为阴德,阳善福报就为有好名声,而阴德则有后福,善忌阳,恶忌阴,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一个人行善,要长远地看,是否对社会有利。

  第四训谦德之效。这本书把谦虚这个品德单独提出来列为一讲,可见谦虚的重要性。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中,谦虚全是吉祥的。

  看了这本书,第一增强了我行善点动力,如孝顺父母,施舍乞丐,捐钱捐血,多做义工,且做好事不留名,第二提醒我要谦虚,不骄傲,第三引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多受圣贤教育,修身养性。

  《了凡四训》读后感(九):人事和天命

  袁了凡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古人,没事儿就去算了一卦,算卦的人告诉他哎呀你要考取这些那些还有这么个功名啊。于是年轻的作者抱着我是天才我怕谁的想法成功地考取了这个那个和这么个功名。谁给他的自信?算命先生啊!可是算命先生又说了,你呀53岁就会死,而且没孩子。袁了凡慌了啊,他肯定想,老子年纪轻轻说考功名就考上了,怎么就生不出孩子活不到白喜啊!但是算命先生很灵的啊!那本大爷死定了啊!无后为大好捉急啊!你也知道,生孩子这事儿一捉急就不行,但是他又不想早死不想没孩子啊他就去庙里烧高香,碰到了改变他一生的男人!云谷禅师!云谷禅师说,啊这个施主啊 啊你以前太迷信了怎么能去算命呢 说你没孩子你也信 说你早死你也信你这是中二症啊 来吧老衲给你科学算命!哎呀!施主你这可是喜脉啊!

  于是被云谷禅师二次洗脑了的袁了凡嗨皮地回到家重拾了男性雄风。不但生出了儿子而且活过了53岁,当他活到69岁的时候,他一拍脑门想哎呀老子活了这么久了要给儿子写个家训得瑟一下,于是就有了了凡四训。

  到了70而耳顺的年纪,命运多舛的老袁告诉他儿子,先尽人事再听天命你看老子一点都不迷信活了这么久还当了官哈哈哈立命之学你只消努力便是。当然人生总会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从小事做起就不会犯什么大错。另外老袁是著名佛教居士啊,种善因得善果是当然的啊,积善之方改变人生啊!老袁还是当官的好吗,所以谦德之效也要有好吗,要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平步青云so easy啊。

  所以,儿啊!干巴跌!尽人事别信天命!

  《了凡四训》读后感(十):修身而已,亦足矣

  佛学书,最开始看的时候心想,无非是引人向善逆来顺受吧,是封建社会的愚民愚人愚心之作,也是宗教一向愿意使用的“修福来世之心”。虽然文言文读起来颇为吃力,但是读到后面感觉心内安稳,心态平和。

  有时候反省和为善,可能真的不是为了所谓的“修来世”或者“求善果”,这可能是通行于世界的方法和为人成事的法则,它让人心绪平稳,过滤掉嫉妒愤怒,剩下可以让人进步的力量,久而久之,听取建议、刨除杂念、眼界开阔、格局变大,就算没有取得世俗上的大成功,加官进爵家财万贯,也可以安之若素不骄不馁,这种人生多幸福。

  家风成之,这样的开头也会有一个幸福的延续吧。

  应该会经常不定期的读一读,领悟深意随时反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