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了凡四训》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了凡四训》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09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了凡四训》经典读后感10篇

  《了凡四训》是一本由(明)袁了凡 / 净庐主人 译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6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一):力荐 但是请各位批判的看

五六天读完这本书 书不厚 快的同学可能两三个小时就能看完。

“福自己求 命自己立”这句话 和我日常观察到的生活现象 很贴切,

比如(前提是代谢正常)吃得少动的多就会瘦,学霸学习习惯一般都不错,即使是学神,那也是奠基在正确的思考方式上面。

但是为什么批判的看呢?

比如里面的不吃肉 是因为“这辈子吃羊,下辈子变羊”“现今父子关系已经成兄弟了,这样子很不好”

有的话会透露出“尊敬师长理所当然”的思想。我觉得对于我们未知的一切 不能单纯利用“轮回”来解释,而且不杀生 只是因为动物会感到痛苦啊。。。如果因为担心自己杀生而下辈子报应的话,岂不是不真诚?不是和前面的“真诚心”矛盾嘛。。。

还有尊敬师长这个,我还是喜欢西方那种“无长幼尊卑”那种思想。

关于父子关系,成兄弟或者朋友有什么错吗?我比较赞成西方的“孩子是独立的生命”的这种思想吧。

总之,里面有的思想真的挺好的,比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真诚心” “专心,不可起妄念”等等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而且这几天,也可能冥冥之中的暗示,觉得确实会有小福报,而且心境也平静了很多。

总之,推荐大家看。但是请批判得看。准备去看看 《安士全书》,国学是好东西,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对吧。

还有啊 就是无论基督教 还是佛教,应对无端攻击自己的人

比如“基督教”是:有人打了你的右脸,把你左脸也伸过去;

佛教是 供奉他,谢谢他消除我的业障。

但是这本书又说,有时候俗人的善并不是善,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 看情况来 设置应对方法吗?而且孔老夫子说过:

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

这和佛学难道不矛盾吗?也许是我境界太低,但是我还是 希望自己做一个

一心向善,宽容大度,但是有勇气,在危急时刻为 家人朋友挺身而出的那种

正直好少年啊。

  《了凡四训》读后感(二):举手为善终无咎

      我在几年前才知道了这本书,当时记不得在哪看过,被夸很好,当时就有打算看一看的,不过后来耽搁了,也就忘了。
      今年偶然在知乎上又看到有人提起这本书,又想起来,就打算闲时看看打发打发时间
      本来这篇书评也早该写了,也是一直拖着。
      废话说多了。
      了凡四训,哪四训呢?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本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的就是“命由天定,福自我求”。但是这句话对吗?我觉得对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人的出生不能决定,但人生之路是自己走的,自己选择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一旦定下了人的出身,个人的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你的性格,你的思维方式。就是再努力,还是在那个圈子里。井底之蛙蹦跶的再高,也就只有高度的区别,还是看不到外面的天。就算他似对非对,我也还是信他的,天定的已经不能改变,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总要努努力,能蹦跶多高就多高。否则就一直坐在井底吗?
        既要立命,首先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品行,就是心态与行为,所以就要改过,改过要什么呢?书上告诉我们,要有三心,不是信心决心恒心,要有耻心畏心勇心,这倒是让我心中一亮。
        能够改过,就要多做好事以积善,好事做的多了,周围环境就好了,所以好事也会跟着来了。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嘛。那么怎样就算是积善呢?这个书中也告诉我们了,“有益于人,则为善,有益于己,则为恶。有益于人,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我看到这一段时马上就糊涂了。我为求福而行善,这是善是恶?这说到底还是“有益于自己”这么算就是恶。可是整本书一直告诉我们,只有行善能得福。处处用福禄“引诱”大家来行善。这不是自己与自己矛盾吗?或许是我自己现在境界太低,不能理解吧。
        要是能做到积善了,自然能成功名就,这个时候,就要谦虚,行谦德,这样好运才能长久嘛。这自然也不用多说了。
        对于本书劝导行善事,未尝不可。但是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处处体现着行善事就能得名,得利,就能功成名就,就能子孙兴隆。吾不以为然。甚是不以为然,反例一大把,不想赘述。
        总的来说,对这本书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真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勿以善小而不为,遇事行善,不求福禄,但是也总不会有什么过错吧。
      

  《了凡四训》读后感(三):若世间没有因果循环,愿君依然自强不息

看这本书是蛮久之前了,
只是看到一半的时候,便没办法继续读下去了。
因为我自己胆子小,云里雾里见过一些东西,所以就稍微不能涉及那些有鬼神论的事物。与其在这里小心翼翼的说 不能涉及,不如就诚实一点吧,我就是有一丢丢不能接受借由鬼神论来影射一些道理吧。关于这点,要扯很多了,是个大题,不表。
有位大叔问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了凡四训》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本集道家、佛教、儒家,啥孔子、孟子乱七八糟的筛选体(大意如此,我已经记不得当初如何想的了。)其中流传下来的道理自然经过百年推敲和验证,无需多做解释只要听便是。毕竟我们能成为站在圣人伟人肩膀上成功的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么说自然显得狭隘,不求甚解。但哲学思想这些东西推敲多了,难免“走火入魔”自己都不知对错。
之所以想写读后感是因为接下来这个点。
成人这几年,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颠覆了。
开始怀疑因果循环,天理人性
开始质疑是否上帝,佛祖真的存在。
纵观身边多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人”,如今一个个因为行事狠毒,不加犹豫,狼心狗肺,只顾自己一人便好,于是无所牵挂过得都春风得意
我开始想做一个“坏人”。可惜天资愚钝,偶尔使坏,到头来也只是搞死自己。稍微做一点“坏事”便觉得内心不安,始终过不去自己的那关,是为一种人生煎熬。
恰恰读到教人“因果报应、忠孝仁义、积善行德便可心想事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
读到后半段的时候,文中讲了许多不做好事就被阿飘找、或者做了好事生了儿子等等短小故事
但我总是觉得,若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世界就是那样,没有下地狱、没有做好事就有福气,做坏事就遭天谴这样的事情存在,一切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我们还会选择做一个好人吗?
不应为了目的而行善积德,做一个好人。
不应因为惧怕”惩罚“而行善积德。
《了凡四训》作为一本家训,作者要求子孙读三百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自然“温故而知新”,其中道理也非我这种断章取义者就能彻底参悟的。
只想说句
四训谨记、一身正气,才能光明磊落
善良绝对是一种自强不息,只因它对得起自己。

  《了凡四训》读后感(四):我相信《了凡四训》绝对是一本改运之书

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那时敏感抑郁不自信、生活了然无趣、厄运连连……都会相继而来,如果不能顺利度过,轻则一生碌碌,重则可能放弃生命。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这种迷茫的状态。

2015年的某天晚上,偶然间在网上翻看了《了凡四训》,一下就被袁了凡的故事所吸引,看完之后深深地被震撼了。从那天起,我坚持跑步,定期捐款……坚持按照“心正、行正、型正”的标准要求自己,每每遇到棘手事情,就对照这三个标准检验自己的行为。几年过来,虽然命运没有显著改变,但是自己从此不再消沉,对待工作充满耐力和激情,接人待物也变得大方积极,和家人相处也变得和谐融洽!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代的一本劝诫之书。作者通过记述自己的传奇人生,道明命运虽然是天注定,但是通过自己的行善积德和积极修为,绝对可以改变。袁了凡先生年轻时托人算了一卦,卦象说明了他今后的官运、财运等等,并展示他终生无后,结果无不一一应验。因此,袁了凡先生顺从了命运的安排,从此按部就班的顺渡余生。然而,有一天,一位僧人对他的境遇不以为然,并告诉他,人的命运只能由自己做主,怎么能让一个卦象就左右了自己的人生,并劝诫他要多做好事,积德行善,命运就会改善。袁了凡按着僧人的告诫,从此乐善好施,命运果真开始转好,甚至有了梦寐以求的孩子。

其实袁了凡的故事并不传奇,他道明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有怎样的因,就会产生怎样的果。如果我们积极对待生活,生活也就会给我们好的回报。所以,如果读者朋友也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我建议您一定要读这本书,也许您的命运马上就会改变!

  《了凡四训》读后感(五):很多人生哲理

       看到原版一百八十多页,才发现自己看的只有50页的是精简版。但是的确感觉是精华。这是自己正式开始接触佛教看的第一本书,教授有很多人生的哲理,很受用。
       此外,看完之后更大的一个感觉是信佛之人与其说信佛,不如说是佛只是一种引导,一个工具,他们信的应该是自己。
       天难堪,命糜常。惟命不于常。命数这种东西是最多变不固定的。命数确是命中注定,被天定,但是真正的命数是由自己去创造。本来天注定你只能活50岁,但是自己修身养性,改掉恶习,多方改善自我,最终到底能活到多少岁是由你自己定的,成事在人。
       信佛有神灵有鬼神,时时刻刻在看着自己监督着自己,内心有敬畏之心,有警觉,怕之后遭报应,因为凡有果必有因,所以不论是在光明正大的时候还是自己孤处于黑暗中,都能够自我约束,不做苟且之事。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制方法。
        教人行善,只有积善到一定程度了,你所思所想所才能实现;或者说,行善了,最终必会有回报。当然不是教人是为所报才去行善,所以行善分为了很多种。当人们对这样的因果坚信不疑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去多帮助人,多做善事。
        接触了宗教之后才发现,宗教并没有之前所感觉的那么可怕,不知为何从前总有一种宗教会迷人心智,是一种蛊惑。而且佛教不知不觉也常与迷信想联系,但是想想它能存活这么久并且源远流长,必是有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接触之后才发现宗教的最本质是在引领人们朝着更好的方面前进,让人变得更好,所以最终其实信不信佛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内心与行动。

  《了凡四训》读后感(六):了凡四训学习笔记

立命之学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
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断恶修善”则“灾消福来”。
明朝袁了凡,本来命普通,遇到孔先生,命都被算中;短命绝后没功名,庸庸碌碌二十年,一生命数被算定,云谷禅师来开示,了凡居士才转命!
了凡先生在慈云寺碰到了孔先生,孔先生精通命数的道理,就帮他推算推算,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孔先生说他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了凡先生便去读书考功名。他的每次考试名次都被孔先生算准,了凡先生便就更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而走运的迟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时候,所以一切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有了认命不再有所求的消极态度。
到栖霞山去拜见云谷禅师,了凡同禅师面对面,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云谷禅师问他说:凡是一个人,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只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地缠来缠去;而你静坐三天,我不曾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
了凡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就是要胡思乱想得到什么好处,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实不想, 心里也就没有什么妄念了。
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那里知道,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你二十年来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不曾把命数转动一分一毫,反而被它束缚住。一个人会被命数束缚,就是凡夫。
一个平常人,命里是有定数的。但一个极善或极恶的人,命数就会被改变。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
而极恶的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为贫贱短命。
了凡问云谷禅师说:照你说来,究竟命数如何改变?禅师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好教训。我们佛经里说: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只要做善事,命就可以改变。
若是不在我心里的事,那么怎能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说道德仁义,那全是在我心里的,我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自然我就成为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这是我 可以尽力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贵,那是不在我心里头的,是在我身外的,要别人肯给我,我才可以得到。倘若旁人不肯给我,我就没法子得到,那么我要怎样才可以求到呢?云谷禅师说: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能向自己心里去求,那就不只是心内的道德仁义,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到,所以叫做内外双得。
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你应该考得功名么?应该有儿子么?了凡反省过去所作所为,想了很久才说:我不应该考得功名,也不应该有儿子。因为有功名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的相薄,所以福也薄。又不能积功德积善行,成立厚福的根基。并且我不能忍耐,担当琐碎繁重的事情。别人有些不对的地方,也不能包容。因为我的性情急燥,肚量窄小。有时候我还自尊自大,把自己的才干、智力、去盖过别人。心里想怎样就怎么做,随便乱谈乱讲。像这样种种举动,都是薄福的相,怎么能考得功名呢?
喜欢干净,本是好事;但是不可过分,过分就成怪脾气了。所以说越是不清洁的地方,越会多生出东西来。相反地,很清洁的水反而养不住鱼。
我过分地喜欢清洁,就变得不近人情,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一种缘故。
天地间,要靠温和的日光,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生长万物。我常常生气发火,没有一点和育之气,怎么会生儿子呢?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二种缘故。
仁爱,是生生的根本,若是心怀残忍,没有慈悲;就像果子一样,没有果仁,怎么会长出果树呢?所以说,忍是不会生养的根;我只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肯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积些功德,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三种缘故。
说话太多容易伤气,我又多话,伤了气,因此身体很不好,那里会有儿子呢?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四种缘故。
人全靠精气神三种才能活命;我爱喝酒,酒又容易消散精神;一个人精力不足,就算生了儿子,也是不长寿的,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五种缘故。
一个人白天不该睡觉,晚上又不该不睡觉;我常喜欢整夜长坐,不肯睡,不晓得保养元气精神,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六种缘故。
当知有福没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晓得这都是自作自受;糊涂的人,就都推到命运头上去了。
这个世上能够拥有千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千金福报的人;能够拥有一百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一百金福报的人;应该饿死的,一定是应该受饿死报应的人。比如说善人积德,上天就加多他应受的福。恶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应得的祸。
譬如一个人,积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三代或者两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或者两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至于那些只享了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绝后的人;那是他功德极薄的缘故,恐怕他的罪孽,还积得不少!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短处,那就应该把你一向不能得到功名,和没有儿子的种种福薄之相,尽心尽力改得干干净净。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和气慈悲,一定要包容他们,而且要爱惜自己的精神。
从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一切,譬如今日,刚刚出生;能够做到这样,就是你重新再生了一个义理道德的生命了。我们这个血肉之躯,尚且还有一定的的数;而义理的、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动上天的道理?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了。因此,求祸求福,全在自己。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了凡相信云谷禅师的话,接受他的指教;同时把从前所做的错事,所犯的罪恶,不论大小轻重,到佛前去,全部说出来;并且做了一篇文字,先祈求能得到功名,还发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来报答天地祖先的大恩大德。
穷与富,要看得是没有两样,不发达的人,不可因为自己不得志,就不顾一切,随便荒唐;发达的人,也不可仗势欺人,造种种的罪业,越是得意,越是要为善去恶,广种福田。
云谷禅师说:孟子所说的“修身以俟之”这句话,是说:自己要时时刻刻修养德行,不要做半点过失罪恶。至于命能不能改变,那是积德的事,求天的事。
说到修字,那么身上有一些些过失罪恶,就应该像治病一样,把过失罪恶要完全去掉。讲到俟,要等到修的功夫深了,命自然就会变好,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非份之想,也不可以让心里的念头乱起乱灭,都要完全把它斩掉断绝,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经是达到先天不动念头的境界了。到了这种功夫,那就是世间受用的真正学问。
从前尽是糊涂随便,无拘无束;到了现在,自然有一种小心谨慎,战战兢兢戒慎恭敬的景象。虽然是在暗室无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讨厌我,毁谤我的,我也能够安然的接受,不与旁人计较争论了。
我虽然把过失改了许多,但是碰到应该做的事情,还是不能一心一意的去做,即使做了,依然觉得有些勉强,不太自然。自己检点反省,觉得过失仍然很多。
例如看见善,虽然肯做;但是还不能够大胆地向前拼命去做。或者是遇到救人时,心里面常怀疑惑,没有坚定的心去救人。自己虽然勉强做善事,但是常说犯过失的 话。有时我在清醒的时候,还能把持住自己,但是酒醉后就放肆了。虽然常做善事,积些功德;但是过失也很多,拿功来抵过,恐怕还不够,光阴常是虚度。
晚上睡觉我偶然做了一个梦,看到一位天神。我就将一万件善事不易做完的缘故,告诉了天神,天神说:‘只是你当县长减钱粮这件事,你的一万件善事,已经足够抵充圆满了。’ 原来宝坻县的田,每亩本来要收银两分三厘七毫,我觉得百姓钱出得太多,所以就把全县的田清理一遍;每亩田应缴的钱粮,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这件事情确实是有的;但也觉得奇怪,怎么这事会被天神知道,并且还疑惑,只有这件事情,就可以抵得了一万件善事呢?做善事要存心真诚恳切,不可虚情假意,企图回报。那末就是只有一件善事,也可以抵得过一万件善事了。况且你减轻全县的钱粮,全县的农民都得到你减税的恩惠,千万的人民因此减轻了重税的痛苦,而获福不少呢!
你的命,不知究竟怎样?就算命中应该荣华发达,还是要常常当作不得意想。就算碰到顺当吉利的时候,还是要常常当作不称心,不如意来想。就算眼前有吃有穿,还是要当作没钱用,没有房子住想。就算旁人喜欢你,敬重你,还是要常常小心谨慎,做恐惧想。就算你家世代有大声名,人人都看重,还是要常常当做卑微想。就算你学问高深,还是要常常当做粗浅想。
这六种想法,是从反面来看问题,能够这样虚心,道德自然会增进,福报也自然会增加。
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个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改过之法
小的过失,尚且要改;那末大的罪孽,自然就不会再造了。
在春秋时代,当时各国的高级官吏,常常要从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去加以判断;就可以猜想到这个人可能遭遇到的吉凶祸福,并且没有不灵验的。大凡吉祥和凶险的预兆,都在心里发出根苗反应出来,虽然根苗是由心里发出来的,但是会表现到全身的四肢上,譬如一个人很厚道,那么他的全身四肢都会显得稳重。一个人刻薄,那么他的全身四肢都会显得轻佻。
一个人能够做到极诚实,毫无半点虚假,这个人的心就可以与天心相合了,因此;能够用诚心处人处事,福祸就会自然降临。所以观察一个人,只要看他的行为,都是善的,就可以预知他的福,就会来了。相反的,观察一个人,只要看他的行为,都是不善的,就可以预知他的祸,就要来了。人若是要得福,要远离灾祸;在没有讲到做善事前,先要把自己的过失改掉。
改过的方法,第一要发‘羞耻心’。过份贪图享乐,受到种种坏环境的污染,偷偷做出种种不应该做的事,自己还以为旁人不知道,目无国法,毫无惭愧之心;就这样天天的沉沦下去,同禽兽一样了,自己却还不知道。孟子说:一个人最大的,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这个耻字。为什么呢?因为晓得这个耻字,就会把自己的过失尽量改掉,就可以成为圣贤;若不晓得这个耻字,就会放肆乱来失掉人格,便和禽兽相同了。
改过的第二个方法,是要发敬畏心。要知道天地鬼神,都在我们的头上。我虽然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犯错,但是天地鬼神,实际上就像镜子那样的照着我,把我的过失罪恶照得清清楚楚。过失重的,就有种种的灾祸,降到我的身上来;就算过失轻的,也要减损我现在的福报,我怎么能够不怕呢?
人若是在紧要关头能够转一个非常痛切又勇猛的善念,便可以把百年所积的罪恶洗干净。譬如千年黑暗的山谷,只要有一盏灯照了进去;光到之处,就可以把千年来的黑暗,完全除去了。所以过失不论长久,或者是新犯的;只要能改,就是了不起。
第三,一定要发一直向前的勇猛心。一个人之所以有了过失还不肯改,都是因为得过且过,不能振作奋发,堕落退后的缘故。要知道若是要改过,一定要起劲用力,当下就改,绝对不能够拖延疑惑,也不可以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后天,一直拖下去。小的过失,像尖刺戳在肉里,要赶紧挑掉 拔掉。大的过失,像毒蛇咬到手指头一样的厉害,要赶紧切掉手指头,不可有丝毫的犹疑延迟的念头;否则蛇毒在身中散开,人就会死。
改过要发心。发些什么心。第一要发那羞耻心,第二要发那敬畏心,第三要发那勇猛心,具备这三种心,便能有过立即改呀!
改过,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上改。
因为用这三种不同的功夫,所以得到的效验,也自然不会一样。现在先从事实上改的这一句,来加以说明。
譬如前天杀了活的东西,今天起禁止不再杀了。前天发了火骂人,今天起禁止不再发火了。这种就是在事情的本身来改错,禁止不再犯的方法。但是勉强压住,不再犯,比自然而然的改,要难百倍。并且这犯过的病根没有去掉,仍在心里。虽然一时勉强压住,终究还是要露出来的,就像东边把它灭了,西边又会冒出来一样,这究竟不是彻底拔除干净的改过方法。
我再把从理上改过的方法加以说明;肯努力改过的人,在他没有禁止做这件事之前,先要明白这事不能做的道理;譬如一个人,所犯的过失在杀生;那么他先应该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凡是有生命的,都会爱惜生命而且怕死。杀它的生命,来养我的身体,自问心能安吗?要晓得人吃蔬菜素食素汤等等,也吃得饱啊!何必一定要去伤害生命,造杀生的罪孽,减少自己的福报呢? 又想,凡是有血气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灵性知觉,既然都有灵性知觉,那么和我都是一样的了,就算是自己不能修到道德极高的地步,使他们都来尊重我,亲近我,又怎能天天伤害生命,使它们与我结仇,恨我到永无尽期呢?能想到这些,那就会面对桌上有血肉,有生命的菜肴,自然觉得伤心而不能下咽了。
譬如喜欢发怒,应该想到:人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碰到他人短处的地方,按照情理,应该要哀怜他的苦恼,原谅他的短处;若是有人不讲道理冒犯了我,那是错在他,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本来就没什么怒可以发的呀!又想到:天下绝对没有自以为什么错都没有的英雄豪杰,因为一个人自以为了不起,那是最笨的人。天下也绝对没有怨恨旁人的学问;因为人若是真正有学问,就会更加谦虚;而且能严以责己,宽以待人,那里会怨恨别人呢?所以怨恨别人的人,定无学问。
因此,一个人做事处处不能称心,都是因为自己的道德没修好,功德没修满,感动人的心不够呀!应该都要反过来自我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对不起他人的地方?
能够这样的存心用功,那么别人毁谤我,反而变成磨炼我,成就我反面的教育场所了。我应该欢欢喜喜地接受别人给我的教训、批评,还有什么怨恨呢?
还有,听到别人说我坏话而能够不生气,尽管坏话说得很厉害,像火光薰天,也不过是像拿火去烧空中,虚空中无物可烧;而火却是终归要熄灭的。若是听到别人说 坏话,你就生气;虽然你用尽心思,尽力去辩,结果却像春天的蚕吐丝,把自己束缚住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作茧自缚,自讨苦吃。所以生气不但是无益处,并且还是有害的。
这都是说生气的后果。至于其它种种的过失和罪恶,也都应该依道理,细细去想,像上边所说的种种道理能够明白,那就自然而然地不会犯过失了。
怎样叫做从心上改过呢?人的过失,有千千万万种那么多,都是从心上造出来的,我的心不动,就什么事情都不会造出来,那么过失还会从何处生出来呢?种种的过失,不必要一类一类的去寻求灭过的方法;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末邪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了。
譬如亮热的太阳当空而照,所有的妖怪,自然会逃避消失了;这就是最精纯而唯一的修心补过的真正诀窍啊!须知道过失全部是由这颗心造的,因此也应该由这颗心上来改;正好像斩除毒树一样,要斩就斩得干净俐落,连根铲除,才不会再长出来;那又何必要一枝一枝的剪,一叶一叶的摘呢?
改过最上最高的方法,还是修心。能修心,就可使心立刻清净。因为犯过失,都是心上动了种种坏念头的缘故。能修心,那么坏念头一动,就自己发觉。自己能发觉,就立刻把心停住不动;心不动,那么坏念头便消失,也就不会再犯了。若是再不能够这样,那么一定要明白,所犯过失的理由,把这种犯过的念头去掉。若是再不能够这样,那么只好碰到犯过时,用勉强压住的方法,来禁止不犯。如果用修心的上等功夫,和明白不可犯过的道理,用打发它去的下等功夫,以及碰到犯过用强压方法禁止的下等功夫;这上下两等的功夫,同时用,也不一定就失算呀!若是坚持只用下等功夫,反而把修心的上等功夫忽略不用,那就是最笨不过的了。
但是发愿改过,也要有助力;明里头,要有真正的益友在你糊涂的时候时常来提醒你;暗里头,要有鬼神替你证明;还要一心一意的虔诚忏悔,从早到晚,从日到夜,绝不放松;像我这样忏悔经过一个七天,两个七天;直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这样忏悔下去,一定会有效验的!

  《了凡四训》读后感(七):立命之学读完有感

读了释净空法师讲解的《了凡四训》之“立命之学”有感:万事皆有因果报应,人生短暂,命运是可以改造的。做人要广布福田,积德行善,善举不说乃是积阴德。佛不是用来盲拜的,而是一种自身慈悲为怀引渡到普天之下的思想信仰化身。佛的精神只能让你开悟进而去真忏悔,减少妄念,用来学习和向往的。万事皆于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又包括多少刹那,只要在几百刹那间能够开悟,成佛或成魔。命运循例自有定数,(例如“脾气暴躁”,有可能是火气大,作息不规律,熬夜,脾气暴躁易冲动,容易误事。)重视小恶,寻找病根,诊治病根,防范“恶念”,不断完善自我,皆可提升自己改变命运。上天自有好生之德,不能抱怨众生,应找出因果,消除“业障”,常做“功课”反省改进。

  《了凡四训》读后感(八):《了凡四训》摘录

1. 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2.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3.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4.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5.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6. 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 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7.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8. 乃知人之为 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9. 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10.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11. 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12.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读后感(九):一个人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去爱别人。

这本书我读了30%就不想再读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说多做好事,善事,就可以积阴德,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我一直信奉人生信条,但书中举得很多例子,使我不能苟同,比如说有一个人宁可自己饿着也要把自己的粮食拿给别的饿着肚子的人吃,然后这个人由于做了好事怎么怎么样。还说如果一个人恶意的诽谤你,而你不去理他,你就算做了好事了。这些都是我所不认同的,这也是我所达不到的境界。我尽我力所能及的尽量去做好事,善事。但我肯定是在不触及我自己的利益下去尽量做好事,我不认为饿着自己的肚子去填别人肚子,使自己受委屈而让某些真正的恶人逍遥自在这种事是在做所谓的好事,善事。一个人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去爱别人。

  《了凡四训》读后感(十):命由天定 事在人为

前段时间被人推荐了《了凡四训》,原本想读一下文言文版结果太高估自己了,还是去读了白话文版的,拖拖拉拉到现在还没读完,不过感触很深。
书开篇就讲了命与信命的问题。
人的命运到底是不是生下来就定好的?人到底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算是比较深奥的问题了,想来想去除了耗费脑细胞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我也想象过,如果从小就被人告知我的一生会怎么过,会在哪一年发生什么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会有什么样的挫折,我大概会和作者一样,刚开始保持怀疑状态,直到不断地验证之后就会信命认命,不再去试图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而作者有幸的是被高人点醒,“你二十年来被孔先生算定,却丝毫都不曾转动过,难道不是平庸的凡夫吗?”
如果因为有人告诉我我会怎样我能做成什么不能做成什么,就受此影响,那真的是平庸的凡夫了,不断的完善自己做到更好才行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