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了凡四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了凡四训读后感10篇

2018-03-01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了凡四训读后感10篇

  《了凡四训》是一本由(明)袁了凡 / 净庐主人 译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6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一):《了凡四训》摘录

  1. 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2.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3.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4.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5.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6. 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 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7.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8. 乃知人之为 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9. 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10.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11. 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12.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读后感(二):很好的一本书

  作为为数不多的读物,这本古书能流传至今 绝对有他有价值地方,如果你反思过自己 ,了解自己 ,了解世界,了解生命之后,还有很多困惑可以看这本书,如果你境界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可能会有歧义,不善懂的地方,日后生活所需,啪嗒锤炼或许会有些感悟。~~~~~~~~~~~~~~~~~~~~~~~~~~~~~~~~~~~~~~~~~~~~~~~~~~~~~~~~~~~~~~~~~~~~~~~~~~~~~~~~~~~~~~~~~~~~~~~~~~~~~~~~~~~~~~~~~~~~~~~~~~~·增加字符的分割线~~~~~~~~~~~~~~~~~~~~~~~~~~~~~~~~~~~~~~~~~~~~~~~~~~~~~~~~~~~~~~~~~~~~~~~~~~~

  《了凡四训》读后感(三):劝善的好书

  前几天出差,出门前顺手拿了一本小书,《了凡四训》。

  这本书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也很久以前就买了,但是一直没看,粗略的翻看一下感觉好像比较科普。

  在出差来回的路上仔细的看了(其实出差是看书的很好的机会,在路上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飞机,一般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看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看困了就弥一觉,很不错的),很受启发。

  这本书是袁了凡整理的古人家族治家、治学和做人道理,共分四篇。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立命之学以了凡个人和家族经历讲述了如何做人,做人应当积极真诚努力就会改变命运的道理;改过之法是讲述了人有错误应该如何改正,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改正错误让人进步;积善之方讲述了我国古代各种从善、行善的故事办法效果;谦德之效主要是讲述做人不管在什么境遇、什么身份地位,都要具有谦虚、谦卑美德。其实书中的很多话在我小的时候从我姥姥那里很多都听说过。

  本书是由净庐主人注释编译的,语言流畅,意义深远值得一提的是整篇文章中有不少由桑园、谷雨所画的画和写的一些字,非常优美并切合主题。附录中还有云谷禅师授袁了凡的功过格,非常有趣,记得我在农村我母亲的家谱中见过类似的功过格,看来古人对于从善、做恶有明确的标准道德准则,虽然刻板和迂腐一些,但是毕竟有标准,会时时鞭彻大家,而现在我们对于经济指标、效益的追求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忽略了这些,因为人们解放思想行动同时放弃了对自己道德提高的要求,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应该说看这本书就是对思想的一次净化,对自己道德品行的一次检视,推荐之!

  另:感觉我们国家的各种监狱教养院等强制机关应该分发一些,相信对于那些处于主动被动的从身心改过之中的人会有更大的收获,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的。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也还有很多很多的缺点毛病。因为所处的管理者的位置,对下属和同事经常的发脾气;对于总部某些部门一直总是心存芥蒂,感觉总部好像总是有人在故意的为难和刁难我们的工作个别时候希望倚仗自己的一技之长来炫耀一下;做了一点小的好事、善事总想宣扬一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毫不犹豫的爆发出来。。。凡此种种,还有很多很多的性格内心里面的缺点有改正的机会,应该多了解事实,多了解对方,多考虑如何能够更加有利于解决问题

  了凡思想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影响儒家、佛家、道家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感觉佛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这也是了凡思想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不是悲观消极等待命运的流逝,而是要积极、努力的改变命运,从自身出发,从思想和行动上努力来创造幸福,这样的思想对今天依然有重要借鉴意义!

  《了凡四训》读后感(四):知命、认命才能改命

  人贵在自知, 知命、认命才能改命。不知命、拒命,狂妄自大,只能在生死海中随波逐流

  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治国如此,做人以如此。人做不好事儿也难做好。

  以下为我对本书整理的读书笔记(古文原文版):

  【第一篇 立命法】

  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一、准提神咒

  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准提神咒

  稽首皈依苏悉帝 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 唯愿慈悲垂加护

  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

  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二、《功过格》

  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

  三、汝之命,未知若何?

  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

  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

  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

  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

  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不可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第二篇 改过篇】

  一、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第一,要发耻心。

  第二,要发畏心。

  第三,须发勇心。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二、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1.何为从事上改者?

  就其事而改之者,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2.何为从理上改者?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3.何为从心上改者?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 自然污染不上。

  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第三篇 积善篇】

  一、《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二、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1.善有真,有假。

  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

  2.善有端,有曲。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

  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3.善有阴,有阳。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4.善有是,有非。

  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5.善有偏,有正。

  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

  6.善有半,有满。

  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

  物虽薄,而施心甚真谓之满;物虽厚,而施心不切谓之半。

  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

  7.善有大,有小。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8.有难,有易;皆当深辨。

  所谓难舍处能舍,难忍处能忍也。

  三、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

  1.与人为善

  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2.爱敬存心。

  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3.成人之美

  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4.劝人为善。

  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

  5.救人危急。

  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6.兴建大利。

  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

  7.舍财作福。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

  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

  8.护持正法。

  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

  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於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9.敬重尊长。

  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10.爱惜物命。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

  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

  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

  【第四篇 谦德篇】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古语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於科名亦然。

  《了凡四训》读后感(五):又一个其实难符

  这本书听许多人说过,之前也知道这个作者,是主导参谋了1592年中日壬辰战争的袁黄。一般做过大事的人,想法或正或反,往往总有些可观之处。网上找来找去,发现一堆版本。懒得看那些白话文瞎解释,直接翻原文,咦?这个doc居然只有9页,很快就翻完了。

  读完的感觉,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一二篇还有些人生感悟,到了三四篇就只剩下用福报劝人向善向谦。福报本是虚妄之事,要是没福报呢?你还向善不?善为心声,做好事若只是图个好结果,那行善还不如去背单词。为人谦逊,本是好事。只是如果为了福报,又如何谈得谦逊?

  和《阅微》没什么太大区别,纪昀当初令人失望,今次袁黄也不例外。如今任何一个有经历有善心的人,稍有些笔力,我想差不多都可以写出这种东西。

  《了凡四训》读后感(六):立命之学读完有感

  读了释净空法师讲解的《了凡四训》之“立命之学”有感:万事皆有因果报应,人生短暂,命运是可以改造的。做人要广布福田,积德行善,善举不说乃是积阴德。佛不是用来盲拜的,而是一种自身慈悲为怀引渡到普天之下的思想信仰化身。佛的精神只能让你开悟进而去真忏悔,减少妄念,用来学习和向往的。万事皆于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又包括多少刹那,只要在几百刹那间能够开悟,成佛或成魔。命运循例自有定数,(例如“脾气暴躁”,有可能是火气大,作息不规律,熬夜,脾气暴躁易冲动,容易误事。)重视小恶,寻找病根,诊治病根,防范“恶念”,不断完善自我,皆可提升自己改变命运。上天自有好生之德,不能抱怨众生,应找出因果,消除“业障”,常做“功课”反省改进。

  《了凡四训》读后感(七):命由天定 事在人为

  前段时间被人推荐了《了凡四训》,原本想读一下文言文版结果太高估自己了,还是去读了白话文版的,拖拖拉拉到现在还没读完,不过感触很深。

  书开篇就讲了命与信命的问题。

  人的命运到底是不是生下来就定好的?人到底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算是比较深奥的问题了,想来想去除了耗费脑细胞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我也想象过,如果从小就被人告知我的一生会怎么过,会在哪一年发生什么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会有什么样的挫折,我大概会和作者一样,刚开始保持怀疑状态,直到不断地验证之后就会信命认命,不再去试图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而作者有幸的是被高人点醒,“你二十年来被孔先生算定,却丝毫都不曾转动过,难道不是平庸的凡夫吗?”

  如果因为有人告诉我我会怎样我能做成什么不能做成什么,就受此影响,那真的是平庸的凡夫了,不断的完善自己做到更好才行啊。

  《了凡四训》读后感(八):我用富兰克林表与了凡功过表改正缺点

  今天早上,阳光与空气都很清新。我也很开心,打开邮箱,收到了池玲博士的回复邮件,希望她在美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其实没有池博士一直过于夸奖的这样,不算是一直就是个值得令人尊敬的人。与池博士的伟大人格相比,我差的不止是一个太平洋,但我也下了决心,此生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争取做个人格完善的人。

  我曾经走过非常多的弯路,但这样的坎坷与崎岖,在某种意义上都加强了我对修行的理解。我写修身系列,我的态度是坦诚、不回避、不修饰,不夸张。写的过程也是修练的一部分。是做法布施,希望我的文章能激发起对生命失去了某些渴望的人的意志与斗志。不屈服于内心的消极,要努力去像一棵向日葵一般争取迎向阳光。

  希腊神柱上有句话,叫认识你自己。人的一生什么最难?认识自己最难,降服内心最难。正如冥想时,最难的是收住心猿意马,减肥什么最难?控制口腹之欲最难。身在大都市,到处是诱惑,专注修行、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最难。

  因为父亲去世早,母亲也早早离开我们远嫁,我就像一根野草般一样由自在地成长着。这样的成长有它好的地方,独立、顽强、有韧性;也有极其不利的一面,我很自我、缺乏自控力、太过感性,为人处事分不清轻重要害。觉得自己情商比较低。因为我儿时起缺乏关爱,我对爱的理解与感受力比较差。

  所幸我的自在都放在读书上用了。没有浪费在其他地方。我自由涉猎书籍,贪婪地读了很多书,还非常热爱书法,并且还读了两个研究生专业,一个是汉语言文学,一个是工商管理硕士。经典书籍与长期的理论训练滋养了我的身心,使我有了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学科的沉淀,也为我走向佛学之路,较深刻理解佛学与实践,打下了扎实基础。将来的系列里我可以写如何读书、写作、做网络营销等层面。在爱好的决择上,我给自己培养了陶冶情操几种:书法、瑜伽、阅读。我不爱听流行歌,只喜欢听佛乐。这些都是有益身心的。

  在广州工作与求学的日子里,我无可避免地也遇上了现在职场年轻人常遇上的一些问题。压力大到无法调解、要学的东西非常多,精力顾不过来导致身体一度变得很差。但我还是努力地去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的规律。在精神世界上,一直也在寻找好的突破方法,所幸我非常幸运,在图书馆读到了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富兰克林传》。我认真地读了并作了笔记,后来这本书成为我十大最爱的书之一。一直是我的枕头书。我的父亲对我的教育对于苛刻,仅限于棍棒,长期的棍棒教育引发的恶果是我和父亲的关系比较僵。但在他去世后,我已反复忏悔我的过失,不管父亲对我做过什么,他始终是我的父亲,要尽孝已太晚。那样的悔恨也可能是促使我走向修行之路的原因之一。生命太过无常,人心过于愚昧不堪。需要一条明路。

  后来是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从小出身贫寒,但人格非常完美,一直做到美国总统。我相信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积累的一生,等到机遇降临,你才能接得住。年轻时的富兰克林并不十分成功,但却渴望成功。他经过研究,发现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取完善的人格。经过精心总结,他认为这完善的人格应包括以下13个原则:节制、寡言、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

  但经过进一步研究后他发现,如果仅仅知道这13项原则并不能使自己成功,只有经过刻苦的锻炼,把这13项原则变成自己的13种习惯,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否则,那还是别人的,是书本上的。

  知道了这一点,他认真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每一页打上许多格子。他当时非常清楚,一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锻炼,才是最有效的,否则,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头一个星期只专注于“节制”,每天检查自己为人处世是否"节制",并在本子上做上记号。

  一个星期后,由于天天盯住自己是否"节制",并坚持每天监督,他惊喜地发现,这"节制"慢慢在他身上生根了。

  尝到了甜头,第二个星期他每天盯住第二项"寡言",并对第一项"节制"复习巩固;第三个星期盯住第三项"秩序",再对第一项、第二项复习巩固。没想到13个星期后,他发现自己的举手投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年轻、认真又有决心的富兰克林生怕这13个星期还不足以使那13项原则完全变成自己的习惯,在一年内他又进行了3次13个星期的轮回锻炼。到一年以后,富兰克林完全变了,这种变化已溶入了他的血液,渗入了他的灵魂,浸透到他每一个细胞,大家想,他能不成功吗?

  富兰克林的十三项修行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8年,我开始真正用他的十三项来帮助自己改掉缺点。

  我用了一个本子每天记录自己关于“节制、寡言、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方面的进展。在”秩序、诚恳、镇静、谦逊“等方面,发现改起来是最难的。勤奋一直我都还算好,但和很多牛人相比还觉得很不够。因此我当时每天下班后,除去必须的锻炼身体,晚上20:00-12:00点是阅读与写作时间,当时每天晚上最少写5000字左右。我发表一百多万字的文字就是当时积累下来的文字。

  还有一个缺点---”骄傲“,我改了几年才改掉,我从小是个非常自傲的人,也相当的自恋,自尊心过强,过度骄傲给自己造成的是执着心太重。每天虽然要求自己做到谦逊,但是真正遇上事后,要达到真正的谦逊,还是颇有难度的。因为心境比较小,除了自己那点算不上啥的优点,感觉非常自傲外,现在看来,我当时是比较幼稚可笑的。

  虽然在改,但是作用不大。一直到2013年,我才彻底改掉骄傲的毛病,是我请了慕凌师兄的佛画地藏王菩萨像,挂在房间里,我每天对着它作108拜,拜佛整整一年,在拜的过程中,我才算改掉骄傲的恶习。

  骄傲引发的是嗔心太重。也同时会造成人际关系上的不理想。当时想来,那样的骄傲中,背后可能是自卑与不自信。

  富兰克林修行表格对我的帮助很大,做了差不多几个月后,我的良好习惯开始慢慢培养起来。我的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母亲也有了相对良好的沟通,08年春节我回家去探望了她,而在那之前,我有三年没回去过了。

  我真正走向佛学之路,和母亲的影响多少也有点关系,她是个虔诚的佛弟子,以她质朴的方式理解着佛。凡事都是机缘,2013年,我在淘宝上无意中结缘。收到了一本书《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

  感恩佛菩萨,引我真正进佛门。《了凡四训》可以说是一本真正改造命运的书,也是佛门的入门书。即使不进佛门。把它里面的学以致用,也是相当好的一种修炼。

  我开始认真地照做,在我短暂不长的人生经历里,我前面提过我没有什么高人指点过我,我都是自己在学习中成长,领悟的。生活里遇到了事情我会反省,会去找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下决心一点点改正,这个过程挺痛的,但是收益很大。

  一边改正缺点,一边工作上越来越顺利了,每年差不多都有升职加薪,但因为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我还是有急功近利的时候的。

  《了凡四训》里的功过格,与我曾经做的富兰克林表很像,这也是我的思维逻辑有关,我比较喜欢用表格和计划规范自己的一切。当时的豆瓣记录了2013年我对功过格的实践。

  通过每天的108拜佛、诵经、施食、行善等,放下我慢,我基本打开了自己的心胸,慈悲心慢慢注入了干涸的心灵。带团队也越来越顺手了,而团队里的骨干跟着我一起打江山,时间最长的到今年已有第五年了。这一切都感恩于佛菩萨,给了我一支这么好的团队。

  每个生命都有佛性,我们可以像佛陀一样呼吸、走路、饮食。正念的修行帮助我们于当下成佛。

  人间一念是天堂,一念可以是地狱,我的心也曾经在地狱中炼过,经年被悔恨与内疚折磨着,当我真正把内疚化成了无限的慈悲,把悔恨变成了当下的努力时,我所经历的一切磨难,都成了爱的意愿会变得更深刻。

  如果曾经感觉有对不起家人或朋友的,请放下所有内心的困扰,将生命投入到当下正该做的事情上,我相信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过去,爱你的人希望你今生过得好。

  愤怒、不安、恐惧、焦躁、烦恼都出自于我们的执念太强。佛陀说过,一旦明白到,这世上与我们最亲近、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人就是自己时,我们就不会再把自己当成仇人。

  好好爱自己,爱护自己,让自己更具有正能量,在身边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容貌才能光明清净,心清念明地生活着,行走着。不恋过去,不畏将来。

  附:富兰克林十三项修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着练习)

  (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寡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3)生活秩序。每一样东西应有一定的安放地方;每件日常事物当有一定的时间去做;

  (4)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5)俭朴。用钱必须于人或于己有益,换言之,切戒浪费;

  (6)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而又是你应尽的义务;

  (9)适度。避免极端;人若给你应得的处罚,你当容忍之;

  (10)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11)镇静。勿因小事或普遍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12)贞节。除了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见,不常进行房事,切戒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你自己及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13)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如果此文让你受益,如果你支持温雅(QQ20494087);温雅佛学(实践)群号 64511084,就请你用2秒的的时间转发分享让更多人受益。阅读是智慧,分享便是功德,转发众生功德无量!

  《了凡四训》读后感(九):很多人生哲理

  看到原版一百八十多页,才发现自己看的只有50页的是精简版。但是的确感觉是精华。这是自己正式开始接触佛教看的第一本书,教授有很多人生的哲理,很受用。

  此外,看完之后更大的一个感觉是信佛之人与其说信佛,不如说是佛只是一种引导,一个工具,他们信的应该是自己。

  天难堪,命糜常。惟命不于常。命数这种东西是最多变不固定的。命数确是命中注定,被天定,但是真正的命数是由自己去创造。本来天注定你只能活50岁,但是自己修身养性,改掉恶习,多方改善自我,最终到底能活到多少岁是由你自己定的,成事在人。

  信佛有神灵有鬼神,时时刻刻在看着自己监督着自己,内心有敬畏之心,有警觉,怕之后遭报应,因为凡有果必有因,所以不论是在光明正大的时候还是自己孤处于黑暗中,都能够自我约束,不做苟且之事。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制方法。

  教人行善,只有积善到一定程度了,你所思所想所才能实现;或者说,行善了,最终必会有回报。当然不是教人是为所报才去行善,所以行善分为了很多种。当人们对这样的因果坚信不疑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去多帮助人,多做善事。

  接触了宗教之后才发现,宗教并没有之前所感觉的那么可怕,不知为何从前总有一种宗教会迷人心智,是一种蛊惑。而且佛教不知不觉也常与迷信想联系,但是想想它能存活这么久并且源远流长,必是有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接触之后才发现宗教的最本质是在引领人们朝着更好的方面前进,让人变得更好,所以最终其实信不信佛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内心与行动。

  《了凡四训》读后感(十):总是在最难过的时候,遇到好书

  我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从来不在快活的时候读书。每次全身心投入看书的时候总是在我最失意最彷徨的时候。可能是迫切的需要找到一个答案,让我尽快的摆脱困境。

  知道了凡四训是在百度知道里搜寻有关命理八字的解答是,一个偶然看到的。我上一次的失意和彷徨让我接触到了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知道醍醐灌顶的赶脚嘛?那天下午,我读完那本书后,坐在床上,第一次体会到那种从上到下如同打通任督二脉的畅达感,没有什么时候能够比那个时候能感到幸福和满足就是打心里溢出来。这次,我又遇到《了凡四训》这本雪中送碳的书。

  人心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难管束的。它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夹杂着真善美的同时也背负着淫邪恶。了凡四训就是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幸福,就要从修心开始。

  在我看来,我想把修心分为五个步骤,仁 耻 畏 勇 智 中间三个,了凡四训中有提及。仁是需要你从最心底向善,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相信真善美,即使你身处人生的最低谷,都不要放弃向善的信仰。 耻 需要你对不好的邪念有敏锐抵触。在这个信仰不在成为人心灵的支柱的时代,人们对曾经引以为耻的事情不在有强烈的反感,冷漠的人会对此漠不关心,极端的人甚至会以此来标榜自己,引以为荣。知耻才会让我们开悟,如同孩童知道穿衣遮羞。 畏让你对世界怀揣的是一颗尊重他人的心,而不是满眼的唯我独尊征服欲和控制欲。勇 是让你在了解这些道理后,有着快速而坚定的执行力,将你的想法付诸行动,而不是流于怠惰,得过且过。智是在你通过知行合一后,对你所犯的过错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自省,收获的就是你的智慧。

  这本书,让我收获最大的不是了解这样一个纠正自己的方法。我的心中常常会对任何收到的信息有着强大的怀疑倾向。因为这个习惯,会纵容我各种流于怠惰的潜在欲望。这本书基本上可以回答我所有对他的观点提出的异议,让我信服,使我安定,让我毫无怀疑的执行他告诉我的道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了凡四训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