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10 20: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精选10篇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是一本由[法]提埃里·拉瓦尔 / 扬·库文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一):发现恐龙,留住童年

  人们长大后,开始有意无意去丰富“恐龙”一词的含义。恐龙不再只是一类史前生物的统称,不再只是熊孩子女孩子外貌进行的不礼貌指称,不再只是某座把宣传广告贴满大街小巷主题乐园压轴戏,不再只是吃口香糖送的一张张贴纸,不再只是买干脆面得的一块块拼图,不再只是猛兽侠里邪恶原始兽变身前的形态,不再只是一系列撑爆票房的影片和逼真特效构筑的庞然大物,不再只是某部漫画里幸存至今的可爱造型,不再只是一些动画里可以多重进化的正义伙伴。恐龙以其庞大伟岸的阴影笼罩在每个这样经由年少纯粹变得圆滑沉稳成年人周身。那些化石静默伫立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空洞眼眶夜幕降临后漏过狡黠月光,弧形的爪趾还留着生息和杀意,高昂的颅内似乎藏着宇宙终极真理。恐龙成了一种象征,一个暗喻,一类警示。象征力量强大,暗喻征服与统治,警示衰颓与末日。它们倏然降临,持续称霸,最后又阒然无踪——再也没有什么生物能演绎出比恐龙更伟大的史诗,更迷人悲剧大人们想到恐龙,想到种种,时空无常、盛衰,不是看淡,就是困扰,只能摇头摆手,远离这个巨大漩涡,回归踏实安心的日常。

  孩子们却不是这样,他们天生有令大人艳羡的度量方式。他们想到的恐龙,既是恐龙,又不是恐龙。他们能够理解恐龙的大,像一座座会移动高楼,但那只是纯粹的大,没有恐惧,没有压迫。他们能够理解恐龙生活在别处,不能光买一张动物园的门票就轻松见到,但那时间长度也没有带来额外的负担,就好像恐龙只是恰好在他们呱呱坠地之前的那么一会儿突然全部不乐意地撤离地球了。他们还能理解恐龙的与众不同,就像他们总能看到大人们看不到的东西——猎豹的泪痕,狮子眉毛,长臂猿的掌纹,非洲象的眼神。他们能记住那些复杂名字,他们把恐龙的玩具拿在手里,摆弄,当作朋友、部下、宠物,然后当然是战斗、跋涉、成功——在他们自己脑瓜里搭建的舞台。有时候我开始怀疑恐龙成为一种源头,我开始好奇是不是所有孩子都或多或少对恐龙产生过兴趣。有些孩子喜欢恐龙的巨大与健硕,喜欢霸王龙的爪与牙,肉质紧绷的后腿,骇人的咆哮;有些孩子喜欢恐龙的美丽,它们多姿多彩的外形,剑龙薄片状的骨板,棘龙背脊的纹理,甲龙尾部的鼓槌,角龙形态各异的头冠;有些孩子喜欢那些群居的恐龙,梁龙迁移,或是大群的禽龙三五一簇在插画师营造的草原上休憩,那样子好像幸福的大家族;还有些孩子喜欢恐龙身后的谜团——它们怎么来的,怎么生活的,怎么又突然离开了?后来,这些孩子慢慢成长,迷恋恐龙力量的孩子或许会转移兴趣,开始研究变形金刚,进而对机械产生好感热爱恐龙姿态的孩子或许开始变得现实,更愿意吵闹着要爸妈买只小狗,或持续收看国家地理的动物频道;对恐龙的社群感兴趣的孩子或许开始对人类社会产生兴趣,他们开始思考和平战争群体个人;对谜团感兴趣的孩子,要么变成了广博的类型小说研读者,从克苏鲁神话到《金枝》,从外星人到《基地》,把自己对世界的猜测留在笔下,要么变成学者,观测天体,研究微生物,探寻弦理论的奥秘。当然,还有一类孩子,无论时代如何变,无论周围的伙伴走向何方,总有那么一类孩子,持续不断爱着恐龙,他们成为当代最可爱的考古学家和恐龙鉴定专家。最重要的一点是,恐龙不分男女。只有男孩子喜欢恐龙是一种成见。请不要因为自己身边的小孩女孩子,就在她们接触这种迷人生物之前擅自关上大门

  拿到这本甚至有点沉手的《大恐龙,小恐龙》时,已经快要忘记前行方向的大人应当庆幸——这不仅是你能给予孩子的一次宝贵机会,也是你找寻自我的一次珍贵回溯。看着封面五颜六色的恐龙,我突然就想到小时候父亲带我去新华书店买第一本恐龙图书的样子。我想起老家书柜上落灰的夜光恐龙骨架,想起不知扔到何处的禽龙徽章,想起曾经看过的纪录片《与恐龙同行》……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又能如数家珍般说出小时候滚瓜烂熟的那些恐龙名字了。一种熟悉的感觉突然袭来,是喜悦之感,我想那来自第一次父亲给我画出一头雷龙的时候。这样的回忆非常宝贵,而联系今昔的竟是恐龙。

  说了这么多,来谈书本身。硬壳,直观而言长约37厘米,宽约17厘米,厚实光亮的纸,每个对开页采用窗式设计,也就是所谓开裱翻页。“窗”上绘制某一时期大小恐龙十数只并附上名字,复杂的文字标注了拼音。打开“窗”,后面是一幅宏大的背景图,“窗”上的恐龙全部生活其中。全书一共有五扇“窗”,分别代表五个主要时期——恐龙出现之前(寒武纪到二叠纪),早期恐龙(三叠纪),恐龙称霸(侏罗纪、白垩纪早期),恐龙灭绝(白垩纪晚期),以及早期哺乳动物新生代古近纪)。这样的形式安排使人想到早年一套有趣的动物搜寻类图书,恐龙的造型并不是油画般模拟写实的风格,而更像动画造型,但并不夸张,可谓恰到好处作者在第一页说明,由于恐龙的肤色是未知的,所以全书恐龙的颜色全部是作者自己的想象。这样的说明又透出严谨。作为一本建议读者年龄在2-6岁的插画书,这本书是物有所值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人的责任并不仅在于提供资源,更应思考如何创造乐趣、以及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忆。您不妨试试以下一些阅读方法:第一种,和孩子比比记忆能力,看过扉页的恐龙后,互相轮流出题,指认背景里某只恐龙,由答题者回答恐龙的正确名字,看谁回答正确的次数更多;第二种,两人一人负责在背景图中寻找一半扉页的恐龙,比比看谁先找齐;第三种,出题者报出一只恐龙的名字,解题者说说这只恐龙出现在那个时代;第四种,一方说出一只恐龙的名字,另一方说出这只恐龙在图中的位置,以及这只恐龙周围的恐龙的名字……当然,还可以数数一幅图中一共有多少只恐龙。进一步,您还可以和孩子比比看谁临摹恐龙临摹得更快更好。特别地,在新生代动物一页(即全书最后一幅长图),您可以问问孩子那些动物和现在仍然存在的动物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可能,您可以向孩子简单解释何为“进化”。对于这些比赛游戏相信我,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赢的。如果孩子气馁失望,请指引他一步步解决困境并给予鼓励。如果孩子对恐龙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您不妨寻求更专业书籍,并和孩子一同找出这本书与专业书籍中对应的恐龙,利用网络也可以得到许多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文版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研究院的审定,是一本严谨的读物。我想,这本书经过大人与孩子的共同阅读、游戏,将会承载更多美好的东西。

  虽然是打算送给小侄子的礼物,拿到书后我却翻了又翻,也许下次回老家时我会柜子深处找找遗失的塑料恐龙玩具,或者在书柜里翻找当年的那套恐龙杂志,然后静静回忆小时候拿到它们时激动心情。小侄子总在长大,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开篇提到的那些大人中的一员,开始现实地、功利地或纯粹以一种学术态度理性看待恐龙。也可能某一天,他突然拿着这本已经有些卷折的旧书来到我面前,说,我们再玩一次找恐龙吧。

  如果是后者,我会高兴坏的。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二):制服熊孩子的法宝

  家有熊孩子,我是他小姨,熊孩子没上学就是个恐龙迷,家里有各种玩具和书,这次一看见这本,我就立刻想搞来送给他。

  本书并不是一本恐龙大百科,没有长篇大论的恐龙身份调查,而是一本互动的玩具书,小图上标注了各种动物的名称,打开大图,个体们被放到一个大环境中,你不得不努力辨认,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所以,这根本就是考验眼力!记忆力

  好吧,老眼昏花的我,根本比不过熊孩子,输掉了好多零花钱,所以使用起来要谨慎!!!

  自从有了此书,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和熊孩子一起玩Ipad看电视了,我们回归了看书这种环保安全的游戏。

  对,可以买来,让长辈和熊孩子互动,小孩增长智力老人防治老年痴呆,一举多得!!!!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三):“为什么这些动物都是四只眼睛,什么现在看到的动物都是只有两只眼睛.....”

  不知道瓣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本书几乎所有动物的侧面都是两只眼睛的,而且两只眼睛还连在一块。

  我儿子今年5岁,前天在广州购书中心买了这本书给他。

  今天上午他问我“为什么这些动物除了巨猿和猴子剩下的动物都是四只眼睛的。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动物都是只有两只眼睛.....”我细细翻看了书籍,发现真的是几乎每个动物的侧面有两只眼睛连在一起。我解释了半天没能纠正他的想法。最后半信半疑相信是印错了。

  书本质量很好,设计也很好,孩子很喜欢问题是他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些动物的眼睛为什么是四只眼睛的。

  昨天女儿也让我买一本送给她。我在亚马逊下的单,今天送到。我翻看了新到的这本书也是这个样子。刚刚在网上找了相关的图片、书籍照片。发现都是这样子的。看来不是偶然印错的。

  真不知道是作者有意如此画的还是出版社问题。难道他们认为有能力读这本书的小朋友理解能力就这么差么。这样真的好么?

  我现在犹豫要不要给他们看这本书了。

  就在写这篇评论的时候,女儿刚刚也来问我,爸爸图书里面的动物眼睛好奇怪.....现在还没能让她明白.......

  我女儿差2个月三岁....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四):探寻恐龙的世界

  拿到《大恐龙,小恐龙》这本书的时候,有些惊讶,我没想到这本书特别的长,但是回过神来,又觉得这样长长的小百科书丛书,是出版社的精心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小朋友阅读,一方面符合了书中内容需要,另一方面不容易被小朋友撕坏。要知道小朋友的破坏能力特别强,样样事情都喜欢自己动手,自己翻书,不高兴起来就会破坏书本,因而,小朋友的书籍纸张也都比较厚实,这本书也不例外

  本书采用的是折页方式,尽管外在看起来很长,不过,打开书中的折页,就能看到一副又一副精彩的宽屏恐龙时期绘画,内容十分的详尽。书本分为五个时期来介绍:恐龙出现之前、早期恐龙、恐龙称霸、恐龙灭绝、早期哺乳动物。在两折页的外边绘画了各种此时期的动物,拿“早期恐龙”这一章节来讲,折页外一共绘画了32种恐龙,他们形状各异、颜色斑斓,有的看起来就像是现在的海洋生物,有的像是现在的昆虫。

  恐龙真是一个奇怪的生物,它们出现在亿年前,离现在的我们距离很远,对恐龙的认识,大多是来自于博物馆恐龙的介绍,或者是电影、动画片中。人很奇怪,越是没有见过的,越有好奇心,总想一探究竟。前赴后继的,有很多的考古学家去探求恐龙的标本,恢复恐龙的原貌。本书的开头写了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恐龙是什么颜色的呢?因为没有人亲眼看见过,所以谁也说不清。本书中恐龙的颜色全部来自作者的想象。”也正因为说不清楚,所以人们可以发挥想象,在原有的基础上,想象恐龙的生活,想象他们跟人一样,有些残暴、有些温顺

  在“早期恐龙”的内折页绘图中,秀尼鱼龙、楯齿龙悠游地在水里游,波斯特鳄面目凶残地张开双爪,像是要攻击前面的理理恩龙……绘图中没有文字,完全是靠想象力,想象这些恐龙到底在做些什么呢,大人和小朋友的思维并不一样,这里建议由小朋友自己讲故事,让他们跟你讲讲,他们看到了什么。此外,绘图中包含了折页外所有介绍的恐龙,如果要一一找出来,一是要靠好的眼力,二是要靠对恐龙的熟悉,就连我这个大人,都花了好长的时间才把恐龙一一找了出来,他们有的成群、有的独处,有的蜷缩、有的飞翔,有的颜色跟周围植物到颜色基本相同,像是隐藏了一般,通过这些画面,又可以推测这些恐龙可能存在的某种习性。虽然只是一幅画,但是却包含了丰富的知识量,有的时候家长需要帮小朋友引导方向,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恐龙。

  此外,外折页上有些恐龙的名称很难识,有些是多音字,出版社贴心的标注了拼音,避免家长在给小朋友讲解的时候出现错误的引导。这本书建议是2-6岁的儿童阅读,但是我个人觉得1岁的小朋友也可以阅读,尽管他们可能不太能理解,不过因为色彩鲜艳,所以并不排斥,只是觉得这一个个恐龙挺有意思。再大一点的儿童看这本书的话,就会往恐龙种类、故事情节等方面去探究了。总而言之,这本书很适合家长与小朋友共读,不同年龄层看到的内容并不相近,不同的年龄看,会有不同的效果。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五):和宝贝一起快乐的玩耍

  文/河北小珊 评《大恐龙 小恐龙》

  好端端的一个周末计划被不期而至的大雨打乱了,原本想出去散散心拍拍花花草草,这下只能懒懒的待在家里蜗居了。还好有个小家伙陪着我,我爱和孩子一起玩耍,这样就觉得自己充满力量和快乐,对于上班一族来讲,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小侄子、侄女也喜欢我,也许是因为我还不知道怎么样做家长,没有家长的那种“威严”吧!其实小孩子一般都喜欢比自己大的,貌似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做的我让他们有种崇拜感!于是我们之间很容易就结成了联盟。

  孩子就是这样,如果你能投其所好,他就可以乖乖的什么都听你的。我和四岁的小侄子两个人听着外面哗哗的雨声,跪在垫子上,捧着《大恐龙 小恐龙》度过了一个有趣美妙的下午。

  这是一本很有“分量”的图册,纸张接近纸板的厚度,书中都是精美的手绘图谱,细致描绘了恐龙时代各个时期的动物形态,没什么文字叙述。书页的设计也很有趣,里面隐藏着蝴蝶页,可以先在翻页外认识恐龙的种类、名称,然后翻开蝴蝶页,在里面众多恐龙中找出自己认识的恐龙,并能够通过图画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每只恐龙都画的即可爱又各有各的特点,还配上适合小朋友喜好的各种颜色。除此之外,编者为书中不常见的字词都加注了拼音,非常适合小朋友在游戏中阅读学习(还不识字或者拼音的就得家长一个个教了)。尽管只有几页,信息量却很大,认清所有的恐龙对于大人来说都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事情,这类科普类图书绝不像童话故事读几遍就没什么阅读价值了,每次翻阅都能有所收获。

  我带着小家伙一边翻阅,一边给他讲解,我鼓励他在蝴蝶页中寻找认识的恐龙,还假装和他比赛,每当这时候他就会全神贯注,一有新发现就兴奋不已。看到比较有趣的或是喜欢的小恐龙,他就会似模似样的模仿,还会给它们配上不同的声音,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然后逗得自己哈哈大笑。而我自己也有很多收获,应该很多女孩子和我一样,对恐龙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认识的恐龙也少的有限,这一下午算是普及了一下恐龙相关知识,收获还是满满的!

  这本书是针对2-6对孩子设计的,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一定要让他们学会多少知识,会背多少唐诗。有人说陪伴是最好的爱,与其为他们请家教、报补习班,让他们痛苦的练字、学琴,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佼佼者,不如多陪陪孩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让他(她)做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热爱生活的小宝贝。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六):编辑手记:这些动物很坚强

  文 | 刘叶茹编辑

  拿到《大恐龙,小恐龙》样书的一刻,我悬了8个月的心终于落地了。这196只恐龙时代的动物终于如愿见到了小读者,一定非常高兴。但小读者们却不知道,在过去的两百多天里,这些动物经历了多少次斗争、撞击、换位,甚至是死亡。幸好,这些动物们都很坚强,经得起折腾,如今终于能够昂头站在正确的时代地图里,等着你们去翻阅。

  很多人会说,编辑一本外版童书有什么难的,不外乎就是少量的翻译,再稍加编校就可以出版了。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至少,我没有怀疑过外版科普书中知识点的权威性。但就是这样盲目地相信,差一点就酿成了大错……

  2014年7月,《大恐龙,小恐龙》已经开始进入校对工作,书中有很多古生物的拉丁名词,我们几个编辑和译者查遍了中外网站都没有找到最为权威的译法,然后,我们又去查找国内已经出版的恐龙百科,却发现每本书对同一动物的译法都不一致。

  由于国内现在没有可供查询的权威恐龙辞典,名词的准确和严谨无法保证,我只好向权威领域的老师求助。几番邮件往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员答应了我的请求,帮我们给出了多个疑难名词的国际通用译名。我当时喘了口气,以为书就可以顺利出版了,却不知道暴风雨还在后面。

  2014年9月,徐星老师给我来信说:“你们检查一下扉页,三角龙是生活在白垩纪的,怎么会在侏罗纪对应的框里呢?”

  我赶紧先查原版书,没错啊,原版书就是这么写的!接着我又去查维基百科,上面提到:“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 。”我当头就是一棒!难不成,除了这只三角龙,还有其他恐龙也有分类错误?

  我赶紧静下心来,从三叠纪的恐龙开始, 一个名词一个名词地查证核实,果然不出我所料,仅这一章中,就有很多只恐龙分类不对:

  利兹鱼:1亿6500万至1亿5500万年前的侏罗纪中期。

  狮鼻鳄 : 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马达加斯加。

  还有巨脚龙、畸齿龙、火山齿龙…… 都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期里面!

  我紧接着再查侏罗纪章节和白垩纪章节的恐龙,的确如此,大量恐龙被分在在了不属于它们的时代。

  我马上和主编反映了这一严重问题,主编问了我一句:“那你觉得这书还能出版吗?” 虽然我心中知道,要将内容重新调整是一件大工程,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各种头疼的问题,但小读者们喜欢恐龙,市面上如今也还没有一本可以玩“大发现”游戏的恐龙百科书,如果就这么放弃,让恐龙们死在我手里,太不值得了。于是我马上说:“肯定可以,不过需要时间。”

  没有任何借口,我接下来只能和恐龙死磕。我和另外一个编辑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查证每一条恐龙的时间点,不仅要仔细标注“认知页面”上恐龙的调整顺序,还要将“画卷”中对应的恐龙一一找到并挪位,这种考验耐心的工作,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出错就要重来。那段时间,我觉得我梦里面都是恐龙。

  2014年11月5日,在我们一度调整分类,再次拜访徐星研究员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原书中将整个白垩纪定为灭绝时期,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侏罗纪和白垩纪早中期都是恐龙最繁盛的时期,灭绝只是在白垩纪晚期一个短暂的时间段,即马斯特里赫特期。于是我们在徐星研究员的指导下,一再用英文维基百科核实,将在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的恐龙挑出来,其余的一律挪到“恐龙称霸”章节。这样一来,我们也不得不将原版书中的时间轴进行了修改。 当调整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2014年12月3日。

  其实有时候想想,若不是那个时候逼迫自己数十次地查证恐龙,我到现在也还是一个头脑空白的恐龙白痴。也许这些动物就是希望我去记住它们,才会给我这么一个难题吧。不过,要说难题,当时担任修图工作的美编大哥可是愁白了头。

  外方提供给我们的图层文件中,很多是没有分层的,懂得PS修图工具的人一定明白这就是一个噩耗。这意味着我不能只是从一张图里把某几只恐龙扣出来放到另一张图里就行了,还要想办法去填补空白的细节。作者的精致原图是由近百个图层构成的,而我们只能用一个图层去补全,这对美编实在是个大考验。

  这个过程里,我的心一直都在嗓子眼,害怕又出差错。或者万一碰到哪一个图层无法修改,那书就真的出不了了。为了让自己心情平复,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继续校对,希望把错误降到0,于是,这本书的校对工作从3次增加到了30次、40次。

  2015年1月13日,所有内容都基本修改完成。但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发现经过调整,灭亡时期的恐龙少得可怜,只剩下13只,整个页面显得非常空,而前一章称霸时期的龙又过多,页面太挤。为了保持原书的美观,我不得不又厚着脸皮求助徐星研究员,将11只最接近灭亡时期的恐龙调整了回来。这样,整本书在视觉上才得到了平衡。

  由于《大恐龙,小恐龙》的封面做了近10个方案才定版,而书的印制又是纯手工装订,耗时一个半月。所以这本书一直到2015年5月才与大家见面。虽然有点晚,但是恐龙们应该会为自己找到了正确归宿而欣慰吧,小朋友呢,那你们便可以拥有一本放心珍藏的恐龙宝典了。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七):微观恐龙:小百科,大世界

  我一直期盼我那软乎乎肉嘟嘟的侄子,可以在我的怀里呆上10分钟。可他正处于多动一刻不得闲的年纪,抱在怀里不到1分钟,就扭动挣扎四处乱跑。本周,我实现了这个小期盼,法宝就是这本《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我用这本书成功将我侄子留在我怀里整整一天。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是一本有关恐龙世界的读物,短短的篇幅,却包含着恐龙时代的196只动物,是一个微观的大的动物世界。

  书的扉页写着,由于不知道恐龙的真实颜色,所以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描绘恐龙。现实中说起恐龙,只知道两种,翼龙和霸王龙,因为翼龙会飞,霸王龙个头大霸气。翻开书页,展现的是恐龙出没之前、早期恐龙、恐龙称霸、恐龙灭就、早期哺乳动物,五个时期的动物。恐龙生活的年代,也有其他动物的存在。对每个动物的描绘都不尽相同,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有各种蜥蜴、有猛犸象、有爪兽,他们都是和恐龙生存在一个时代的动物。抱着侄子一一指认书中的动物,他的小手也像模像样的指着书,咿咿呀呀的。这只恐龙脖子好长呀,这只好可爱呀,他也听得津津有味,自得其乐。

  翻开书页五个时期各种动物的描绘就已经吸引了小孩,那么这本书的大宝藏---翻开折页,呈现的是这个时期各种动物生活的图片。不像折页上各种动物清楚、错落有致的排列,翻开折页展现的更是远古时期恐龙的生活图,丛林里,湖水边,各种动物,或直立警惕的望着远方,或在湖边饮水,本时代介绍的所有动物都隐匿在其中,可以像寻宝似的一一寻找,对稍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认知观察锻炼,也适合和孩子一起一起探秘寻找。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这本书的纸张很赞,硬硬的,不怕小孩在阅读的时候撕碎,每种动物下边都标注名称,有的还标上了拼音,真贴心,不用费时间特意查字典了。

  侄子走的时候,顺带拿走了这本书,紧紧的抱着,谁也抢不出来,欣慰高兴于他的喜欢,也默默泪流,侄子啊,和你一起读了一天,我都想把书留下来,学习恐龙大知识啦,还有,下次我该用什么再能把你哄骗,乖乖的呆在我怀里一天呢?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八):长长的小百科 童年的好时光

  简评《长长的小百科》

  这是一套专门给孩子们设计的小百科书。截至目前,这个系列已经出版了《大动物,小动物》、《大恐龙,小恐龙》、《大世界,小世界》、《大城市,小城市》四本可爱的大开本书籍。

  相比其他科普书而言,这是一套非常非常有特色的科普书籍。

  首先,它的版式设计很有特色。既然书名都叫“长长的小百科”,如果不长高一点,也太对不起读者了。这套书确实长得很高很苗条,大约有两个32开本的高度,比A4纸的高度还要高,但是宽度上,略小于32开本。具体如下图。

  我们见惯了对开本的书籍,也就是打开、合上。但是这套书是“双对开”的,打开以后,还可以接着再打开一次,这样打开以后,就接近A3纸的长度了。这是这套书版式上的设计。

  其次,在的内容编排很有特点。在每本书中,作者提埃里·拉瓦尔、扬·库文均按照“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地理空间顺序,对各种内容进行编排。每打开一个双对开的页面,就是该主题中这个洲的主要内容。比如《大动物,小动物》,在“北美洲”页面上,对折的页面上,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动物,在打开的页面上,按照北美洲地理空间的方位,融合介绍当地最有特色的动物。

  其三,在表现形式上做到了“动静结合”。比如,《大动物,小动物》对折的折叠页外,是一只只规矩的小鸟,它们安静的站着,仿佛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舞动。当你打开对折页后,哇,一幅鸢飞鱼跃、活蹦乱跳、展翅飞翔的热闹场景出现在眼前!不同的鸟类,出现在它们喜欢的栖息地里,有的展翅飞翔,有的驻足远眺,有的衔鱼而飞,有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闭目养神……作者的丰富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在鱼类这一对折页上,也是这样的鲜活生动。这种“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可以让小读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种事物,又能紧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除了家长陪着读,慢慢地可以自己去翻着读,并且从他们自己的视角,读出他们自己的理解。这一点尤其值得称道。

  最后,多元的读法和用处。现在的童书作者和设计者,大都有意无意地展示了多元的思维和视角。一本书的读法和用途也是开放式的,比如在这套长长的小百科中,除了教孩子认知世界各地的动物、建筑、城市特点外,我们还玩起了“图画抓迷藏”的游戏。“图画捉迷藏”是目前孩子们非常爱玩的图画类游戏书,在孩子班上,几乎人人都在玩。比如在《大动物,小动物》鸟类这一节中,因为在对折页上,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鸟,而这些鸟在打开的页面上都有展示,因此,我就让孩子对照外页的鸟,去打开的页面上找。有些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是有些因为外页是静态的,而内页是动态的,所以就有点变形,这就需要孩子们耐心地对照、寻找了。这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收获吧。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九):《长长的小百科》:这是一本把寓教于乐做到极致的童书!

  1.竟然还是一套“视觉认知”的早教工具!

  收到《长长的小百科》时,我很惊喜。

  最近一直在找给孩子训练“视觉感官能力”的道具,家长们都知道的,给孩子选个既符合家长要求又能让孩子喜欢的工具可不容易,没想到《长长的小百科》竟然给我如此大的意外之喜。

  什么是视觉感官能力?听起来很高深,其实很简单,对孩子却特别重要。比如说孩子上小学后,有些孩子考试时间总不够,而有些孩子总能提前完成考试;有些人看书天生一目十行,有些人一页书要看半小时,这就是视觉感观能力的差距,这项能力一般在0-5岁阶段培养完成,后期想要改进难度很大。那么怎么训练呢?超级简单,翻开《长长的小百科》玩捉迷藏游戏就好!

  《小百科》由折页和画卷构成,孩子先在折页上认识各种图像,再翻开折页画卷,在细节丰富、色彩鲜艳的场景中去寻找它们。孩子从玩耍中学习,从探索中发现,认一认,记一记,辨一辨,找一找,视觉感官训练就这么轻易完成啦!

  2.长长小百科宣导的“事物认知”专业而好玩!

  《长长的小百科》一共四本,是法国知名瑟伊出版社的镇店之宝,在法国销售近30万册,版权售至十余国家。作者提埃里·拉瓦尔是非常著名的童书作者兼插画师,擅长创作各种妙趣横生又忠于现实生活的形象。

  《大世界,小世界》,6幅折页画卷里包含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76种特色事物,包括蛋不限于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编辑的推介特别传神:在北美洲找到自由女神,在非洲找到金字塔,带你感受各大洲的风土人情,来一场别样的环球旅行。

  《大城市,小城市》,则把每座城市分成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城市中的220种特色事物在5幅折页画卷里徐徐展开。应该是作者所属国度和中国的差别性,这本书相对来说事物认知稍有难度,小一点的孩子不太容易对照理解,但是这本书的画面细节特别好,每一页都有一个掉披萨的送餐员,披萨一路掉,引起一路风景,反倒给孩子添加了不少乐趣。

  《大动物,小动物》,在5幅折页画卷里藏着大大的小小的,有足的有角的,光溜溜的毛茸茸的253只形形色色的动物,我只想说画面太细致,动物好可怕,翻开书就是一场动物寻找大冒险。

  《大恐龙,小恐龙》是我儿子最喜欢的书,没有之一。这本书5幅折页画卷里藏着大大小小的,凶猛温顺的,长利齿长翅膀的196只恐龙时代的动物,这本书专门得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的审定推荐。对于书中传达的准确和专业,我无比信任,所以非常放心的给我家的小恐龙迷学习。

  3.细节突显童书优势,细致关爱孩子。

  《长长的小百科》适读年龄是2-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正是孩子的细节敏感期,表现出对事物细节的敏感,包括语言上对细枝末节的追问、行动上对细小事物的关注等,尤其开始喜欢从密密麻麻的色彩图案中找出大人可能会忽略的细节,可喜的是这些小百科全部能满足,超长开本和大画幅提供足够多的细节去寻找发现;独特的翻翻折页增加阅读中的趣味感和神秘感,精美的手绘图谱还能够满足孩子的审美和探索欲望。

  另外,全书采用的是圆角安全卡纸,确保孩子在翻页时不被划到手。

  最贴心的是,书里还为生僻字加注了拼音,我不会告诉你里面有很多字我都是靠着拼音来认识的!

  我儿子2岁,最近对恐龙很是痴迷,我一个恐龙名字都没记住的情况下,他竟然记住了十几个恐龙,还能在翻页里找出来。现在,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妈妈,我们来找冠鳄兽在哪里?”

  爷爷经常说:“这书有什么好看的?有这时间精力还不如教孩子多认些字背些诗,以后上学还有用。”我很无语,很多时候,我也会陷入孩子就学压力的痛苦中,可我更知道,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远比学习内容本身更重要。

  亲子阅读,重要的不是读什么,更不是学了多少内容,而是让家长寓教于乐的锻炼开发孩子的适龄能力,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并有欲望通过读书去了解更宽广的世界。

  《长长的小百科》做到了!

  我的孩子在2岁就遇到了这么好的一本书,我很感激!

  《长长的小百科:大恐龙,小恐龙》读后感(十):送小孩一本书,让他/她对世界更好奇

  之前看过同系列的《大动物,小动物》,所以再拿到这本《小恐龙,大恐龙》时,已经不像初见时那么为它的超长开本惊艳了,但如果你从来没有买过这个系列的任何一本书,那么恭喜你,你还有一次第一次亲眼见它然后忍不住发出:“好长啊!好漂亮啊!”的感慨的机会。对,它除了长,还有一个一眼就能分辨的特点:制作得很精美。不夸张地说,是一本足够让人一见钟情的童书。

  当然,必须要提的是,除了书中列及的动物名字,这套书是一字全无的。它最大的玄机就在于折叠在书中的五幅超长画卷。作者的心思很巧:小朋友先在翻翻折页上认识各种东西(动物、恐龙),然后翻开折页,从色彩斑斓的场景画卷中将它们一一找出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小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也能增加阅读中的趣味和神秘感。这是作者和孩子玩的游戏,他期待每一个小孩子好奇地翻开折页后都被折页后的丰富世界震撼。

  因为这是一套主要针对2到6岁的孩子的图谱百科,所以它没有太多文字方面的表述,并不会直接增加孩子对某种动物或是恐龙的知识性认识,主要是为了满足这个年龄段孩子对各种细节的敏感和寻找需求,让孩子边玩边认,顺便培养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编者为一些不常见的出现在名字中的字体贴地加了拼音,这样稍微大一些的孩子自己看的时候应该也不会有读音障碍了。还值得一提的是《大恐龙,小恐龙》这本封面上有突出的说明这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审定推荐,也让人信服这本书里涉及到的196只动物的分类和名字的准确及专业性。

  跟《大动物,小动物》的分类相比(分为鸟类、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节肢动物),《大恐龙,小恐龙》蝴蝶页上的分类更具有时间线性也更让人想入非非:贯穿两页的时间轴上印着这样一些短短的时间分割提示:约45亿年前,地球诞生;寒武纪至二叠纪,恐龙尚未出现;三叠纪,出现早期恐龙;侏罗纪至白垩纪某个期间,恐龙争霸时期;白垩纪某个期间,恐龙灭绝;古近纪,出现了早期哺乳动物,今天,未完待续。地球漫长的发展过程都被浓缩在这样短短模糊的时间轴里了。

  小孩子看到这样的时间轴可能不会产生像我一样的联想:好多亿年以前,早期地球还是一片朦胧的紫色,那时的地球生命还不能随便呼吸,因为大气层中充满着各种火山喷发的毒气,太阳毒辣的紫外线畅行无阻地在地球表面霸道来去,最初的生命体无法走上缺乏氧气且紫外线肆虐的陆地而只能被限制在水下活动,它们经过了无数真正漫长的在水底游来游起看着水上透进的光亮咕噜咕噜的时间。终于有一天出现了一种英勇的多动症蓝藻细菌,它有一种叫光合作用的特异功能,这种具备拓荒精神的绿色菌团很快取代安逸的紫蔓延了整个地球表面,它们利用阳光分解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并将氧原子组合成氧气派到陆地上一直升到高空中为自己构建了一片阻挡紫外线的臭氧层,最终成功地带领着同胞们走上了陆地生活。蓝藻细菌从水里来,沿着水渍从陆地上慢慢铺过去,为了走得更远,它们聪明地开发出“根”这个随身携带的营养供应室和碎石机,所到之处都为可供自足的土壤和居所。蓝藻细菌的出走,带动了其他异族以及以它们为食的狩猎者,大家都开始往陆上迁移。为适应地球上骤降的二氧化碳浓度,已变身植物的蓝藻细菌后代们再次研发出了最大化获取二氧化碳的网(带有气孔的叶子),并因争夺阳光在植物们之间开始了各种优胜劣汰演化的自身保卫战。而为了抵抗食草动物,具有革命精神的植物们又再次在平滑的叶端升出了尖锐的刺,并学会了分泌毒素的自救法。在哪一个亿年的热带雨林里,巨型恐龙和巨型植物们共享着一个地球。

  我的联想来自于从其他书本其他地方获取的知识,《大恐龙,小恐龙》这本书并不提供这样的知识,在我看来,它最可贵的是提供一种好奇,一种满足孩子对已不存在之物(动物)和长大后待发现之物(动物)的好奇。这本书的五个场景画卷都是手工粘合在一起的,残暴的家长或小孩完全可以把它们从书中撕下来贴在墙上日看夜看,我也相信,如果有人这么做了,那幅挂在某个小孩房间墙上的恐龙壁纸,一定会在那个小孩心里开启什么兴趣触发点。

  所以最后只想说,多送小孩一些这样好玩的书,让他/她对世界更好奇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