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盗地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盗地带》读后感10篇

2018-03-11 21: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盗地带》读后感10篇

  《海盗地带》是一本由[美] 迈克尔·克莱顿 / Michael Crichton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盗地带》读后感(一):一部好莱坞大片式的爽利小说

  不得不承认,我并非海盗迷,虽自诩漫画爱好者,可就连近年稳居动漫霸主地位的《海贼王》却几乎没有完整地看过几集,倒是对那位毫无节操的“四分之一路飞”先生情有独钟,因此当云淡老师让我为她责编的这本海盗小说写书评时,多少有点心虚。

  可能是没抱什么期待,却读到了意外的惊喜。不浮夸地说,非常好看,一部好莱坞大片儿式的小说,读起来爽快利落,高潮迭起,可看性极强。如果拍成电影精彩程度绝对不亚于《加勒比海盗》,话说起来,加勒比海盗讲的是个啥故事来着,除了德普的小胡子好像已经毫无印象了(抠鼻)。

  说起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的名字可能许多人都会陌生,但由他编剧、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侏罗纪公园》想必尽人皆知。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有侏罗纪的碟片,虽然觉得吓人,却还是忍不住看了好多遍。印象中最初对于恐龙的许多细节认知,可能就来自于克莱顿的这两部电影。据西方媒体说,克莱顿可能是小说家里剧本写的最好的,而他不但边写小说边写电影剧本,美剧方面也有所涉猎,并在三个领域均取得不俗的成绩,斯皮尔伯格就曾赞誉克莱顿为“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遗憾的是,这部是作者的遗作,克莱顿于2008年去世,而这部小说在他的助手发现之前竟一直像一颗深海珍珠隐藏在他的电脑文档之中。

  不难想象,对于这样一个作家来说,他在写作时候大脑中浮现的可能不是一串串文字,而是一幅幅电影画面。因此这部小说从始至终都充满了画面感和临场感,在阅读过程中,我也不由地想象书中这段情节在电影中会以何种镜头、何种方式来呈现。好消息是,这部小说的电影制作已经正式提上日程,操刀的不是别人,正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在尽量不剧透的前提下说一下情节吧——故事的正式开场,是一个NB人物一一集结数个NB人物组成一支NB小分队,去完成一件“mission impossible”,这种桥段虽然常在电影中看到,比如史泰龙的《敢死队》,比如腐气逼人的新《X战警》,比如天上人间大乱斗的《复联》,但这种手法却总能迅速让人热血沸腾,将读者的兴奋点调动起来,并对即将出现的大场面充满期待。而在这个故事当中,大场面不止一个,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描写之紧张,情节之奇特,掀起接二连三的高潮,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如果这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它可能不会像《复联》一样心地设计出大段无用情节好给足观众吃爆米花及上厕所时间。你将在这部名叫《海盗地带》的4D电影中——对,必须是4D,否则都不好意思跟观众打招呼——看到如下场景:娇萝莉的献身、牙买加的风光、刀刀见血的打斗、性别不明的伪娘,惨烈无比的海战、惊险程度堪比阿汤哥爬大楼的攀岩、各种血腥重口味的杀戮手法,高科技一般的奇袭策略,还有海上最可怕的飓风、身份不明的巨型海怪,当你觉得已经差不多结束的时候,不用急,最后还有一段同样精彩的复仇作为压轴大戏。绝对让你值回票价,大呼过瘾。——当然,如果你等不及,这些精彩都可以在此书中先睹为快

  我认为一部电影的好坏,第一要素就是要有一个好故事,其次才是演员表演影片的制作,现在,好故事有了,导演也有了,因此《海盗地带》,我们完全值得期待。

  阿咧,怎么貌似写成影评了。。?

  《海盗地带》读后感(二):科技惊悚小说之父的最后致敬

  在美国大众文坛,迈克尔•克莱顿与斯蒂芬•金、约翰•格里森姆、汤姆•克兰西齐名,凭借其作品总销量高达上亿册的傲人成绩跻身“畅销书四大天王”之列,堪称一代传奇。 1968年尚在哈佛大学医学系苦读的他化名“杰弗瑞•哈德森”创作小说投稿,试图以此赚钱支付学费,殊料小说处女作《死亡手术室》一鸣惊人,出版后旋即摘下埃德加•爱伦•坡奖年度最佳悬念小说的桂冠,乘热打铁推出的《病菌》一书不仅成为全美畅销书更被电影公司搬上大银幕。至此,迈克尔•克莱顿的人生轨迹几乎是全方位的逆转,世上少了一位悬壶济世的医生,多了一位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的编剧、制片人与畅销书作家。弃医从文的迈克尔•克莱顿深谙创作之道,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第一,其创作的小说堪称完美的将高科技知识天马行空的情节融为一体,因此又被誉为“科技惊悚小说之父”。遗憾的是,这位奇才却在事业颠峰之际成为最早离席的人,2008年11月4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洛杉矶去世。

  斯人已逝,传奇却延续依然。正当全球忠实读者为巨匠陨落而伤怀之际,传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保存于迈克尔•克莱顿私人电脑里的遗稿意外被其助手发现,经过整理成书后交由哈佩尔柯林斯公司正式出版,这部小说就是《海盗地带》。这部千呼万唤始出版的遗作不仅延续了迈克尔•克莱顿作品令人屏息凝神的冒险风格,在题材选择上更是先人一步,近年高烧不退红遍全球的《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就是印证这一选择的最佳范例。据说,好莱坞名导斯皮尔伯格已买下《海盗地带》的版权,将之列入拍摄计划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迈克尔•克莱顿之名将于银幕上与我们相会。

  《海盗地带》一书将时间地点设置为17世纪的加勒比海域,大背景则是英国与西班牙海外殖民地之间无休止的明争暗斗,此番纵横海盗地带的主角则是生于美国却誓言效忠英王的“卡桑德拉”号船长亨特,常识告诉我们,强人手下必须有一群肝胆相照身手不凡的船员,于是迈克尔•克莱顿体贴的为亨特打造了一群下船为民,上船为贼且各怀心事的船员,犹太人唐迪亚戈是爆破专家,业余理发师兼外科医生恩德斯是领航员,比男人更强横的观察员拉佐,人高马大的巨汉水手巴萨以及冷血杀手国人参森。他们的目的地是归属西班牙辖下的岛屿,目标则是号称满载黄金珠宝的西班牙运输船,哪怕他们的对手武装到牙齿拥有强大战斗力的西班牙海军。大航海时代的海盗故事,只看主题就足以激起阅读的兴趣,何况作者还是迈克尔•克莱顿,如何在高科技题材之外叙述历史与传奇也是亮点之一,无论如何,这部小说确实没有让人失望理由

  事实上以非法手段袭击船只与沿海城市的海盗算得上是最古老职业之一,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荷马史诗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海盗活动的猖獗与历史上有名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由于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各国经济乏力导致发展迟缓,各国统治者将希望寄托于发现新世界,于是,向往冒险的年轻人生活没有希望的穷人等等纷纷涉足航海活动。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航海活动从单纯的讨活路逐渐升级肆无忌惮的掠夺,欧洲各国为保护本国利益相互交战,更常假借海盗之名实施抢劫。因此,17世纪的加勒比海域是海盗极为活跃地区,“黑色准男爵”塞亨马缪尔•罗伯茨、残暴者亨利•摩根、黑胡子爱德华•蒂奇、海盗学者威廉•丹彼尔这些大海盗纷纷现身,纵横在他们的黄金时代。据说亨特船长的原形就是其中之一。

  在小说中,当我们的视线目送“卡桑德拉”号自肮脏混乱的牙买加皇家港出发后,一连串的意外与搏杀即将展开。在迈克尔•克莱顿简练的文字铺陈下,亨特船队每一次冒险都足让人肾上腺素升高,意气风发的海盗们不仅要对抗难以琢磨的大自然,还要遭受武装到牙齿的西班牙舰队追杀;不仅要对付海中生物与食人族的袭击,更要面对团队内部急转之下的变故。紧张刺激的情节环环相扣绝无冷场,完全体现出迈克尔•克莱顿超强的想象力与掌控力,“好看“二字实则是最基本的形容词。我想指出的是,人物的刻画完全与情节相辅相承,尤其是心理变化更是把握的恰倒好处,面对危险恐惧期盼巨额财富贪婪、自诩掌握全局的傲慢、谋略失误之后的懊恼,在利益与情感的博弈之中迷失,以及对抗大自然时的勇气决心,迈克尔•克莱顿洞悉人性复杂多变,因此在塑造时确实是入木三分。当然,以高科技知识融入作品成名的迈克尔•克莱顿也不曾放弃在小说中展示知识的传统。亨特奇袭之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成功之后的逃亡路的曲折,火药的制造与运用、穿越礁石密布的避风港、易守难攻的马坦塞洛斯岛地理环境、暴风袭来的测算以及战斗展开时的几何算术的运用,恰到好处的将各类知识镶嵌于情节之中,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据说这部小说在迈克尔•克莱顿的电脑里存放30多年,几经修改,却迟迟没能正式出版,因此我有理相信,尽管《海盗地带》的主体是娱乐小说的体裁,但其中必定有作者本人某种难以直言的情结,而且非全无现实意义。在小说中,贵族官员看似道貌岸然,实则男盗女娼,在远离本土的殖民地胡作非为花天酒地,更加可耻的是他们高举法律的利刃,却实施着海盗的丑恶行径。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才使美丽的加勒比成为海盗的乐园。对于他们的刻画不仅是迈克尔•克莱顿对于资料烂熟与心的体现,也是对老牌殖民帝国历史上不光彩一页的冷嘲热讽。因此,恶名昭著的“海盗”作为对立者,反到光彩照人智勇双全的亨特船长与当权者以及对手的较量可谓酣畅淋漓,对抗大自然的勇气让人印象深刻,这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在大众小说中的卖弄,实则是指出人类本质性情原点。亨特船长麾下的船员同样身手不凡,友谊信任让他们摆脱种族约束,敢于面对任何难关,他们的冒险过程既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是大航海时代文化文明交汇的象征

  我想,习惯资料收集的迈克尔•克莱顿无疑意识到浩瀚大洋已成为冒险家的乐园,暗怀鬼胎的政治阴谋与野蛮无情的掠夺杀戮是历史主旋律,个人的命运全然不值一提缺失信仰灵魂躯体只能沦落为利益相争的价码,身不由己的船员只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财富之争中被利用的棋子,狂野不羁且游离于法制之外的“海盗”看似强悍,实则软弱无力尖锐的指出真正的“海盗”实则是英国与西班牙两个海上强国。当然,这也许是我想多了,不过,回顾迈克尔•克莱顿以往的作品,以《侏罗纪公园》为例,堪称惊世大发现的恐龙乐园亦不过是资本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惊险的故事背后引起读者对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等多方面思考。可以说,以新视野对待历史,以作品本身阐述个人见解,虚实一体早已成为迈克尔•克莱顿拿手好戏,《海盗地带》自然也不会例外

  科技惊悚小说之父的最后致敬,不容错过

  刊17日时代报

  《海盗地带》读后感(三):转 开启冒险之旅(译自海外书评)

  该书是在作者迈克尔•克莱顿去世后被助手在他的其中一台电脑中发现的,同时还发现了另外一本尚未完成的小说,该书原定于2010年秋季出版。

  这本书的海外出版商哈佩尔柯林斯公司的约纳桑•布恩汉姆表示:该书描述的是一位名叫亨特(英文为Hunter,原意指“猎人”)的海盗,同牙买加的岛主一起,密谋要洗劫一艘载有金银珠宝的西班牙古帆船。约纳桑•布恩汉姆评价道:“该书深入研究细致描绘了航海的各个细节,以及海盗们的生活。同时将新世界、加勒比和西班牙联系起来。”

  克莱顿书中的故事上演于1665年牙买家的一个“凶残密布的城镇”,该镇是英国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富饶而又动荡。虽然国王查尔斯二世与西班牙签署了一项条约,可英国的“私人武装船”仍然伺机而动。牙买加的岛主用颤巍巍的声音解释道:“让我跟你说说一些生死攸关事实”。这时,读者一定要克制住内心14岁的浮躁坚持读下去:因为一旦读完第一部分,《海盗地带》的惊险便将贯彻始终。

  这次海盗冒险的主角是查尔斯•亨特,他是“卡桑德拉”的船长,还是“所有海域最厉害的海盗”。当得知一所满载黄金的西班牙船只已经抵达附近的岛屿时,他实在抵制不了这诱惑。去年曾有300人试图攻下那坚不可摧的要塞可最后铩羽而归,而且这要塞的头领是个臭名昭著的恶棍,他觉得“即将命丧他手的人临死前的尖叫让人心安神定。”

  你还没来得及惊呼,亨特就已经组建好了他的顶级团队,包括爆破专家,犹太人唐迪亚戈•德拉曼诺;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兼牙买加最优秀的航哈艺术家恩德斯先生;有异装癖的致命女拉佐;能够徒手攀岩400英尺高峭壁的摩尔人巴萨;还有被冠以“加勒比海域最冷血杀手”的法国人参索。

  克莱顿把这支三教九流队伍送到了马堂瑟罗斯岛,在西班牙语里,这岛名意思是“屠夫”,可恐怕是对他这个血腥味十足的故事最准确的预言。高达30英尺的堡垒处处守卫森严,恶棍卡扎拉潜伏其中,即使一只手绑于身后,仍鞭打着“企鹅”和“不博士”。

  立即上演的冒险是一只独眼和一条木假腿的“火车抢劫”——一个个接踵而至的索命机关。所幸的是,亨特坚不可摧。即便当船的桅顶已经荡然无存,主帆挂在背风面,可我们的亨特船长击败食人鲨鱼、喊声震耳欲聋的食人族,还有呼啸海上的狂风。

  和克莱顿的其它小说一样,所有危机重重的冒险历程中,作者都点缀着历史和技术知识,如同散落在各处的鹦鹉羽毛。但是克莱顿却深谙绝大多数读者对于背景知识的接受程度。他或许会停下来解释一下1612年国会的陪审团制度,然后又很快大叫:“升锚起航!保持航向!”我们又开始冒险了。

  《海盗地带》读后感(四):《海盗地带》译后记

  海盗风日起,从好莱坞火爆的《加勒比海盗》系列,到风靡全球的漫画《海贼王》,海盗的旗帜刮遍大江南北。但谁能想到,往前倒退几十年,就有一个人开始在默默地搜集素材,准备写一部关于海盗的小说呢?这个人就是本书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而他这部写了几十年,生前却未曾付梓出版的作品,便是本书《海盗地带》。

  说起迈克尔•克莱顿,中国的读者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侏罗纪公园》恐怕无人不晓。是的,迈克尔•克莱顿便是《侏罗纪公园》小说的原作者。自《侏罗纪公园》之后,迈克尔的小说便融入了科技这一特色,从生物克隆,到细菌大战,他总是能够将最新的科技渗透入小说当中,算是游走在科幻小说前沿阵地的第一人,业界还送他一个“科技惊悚小说之父”的称号。除了是小说作家,迈克尔还是一流的剧作家,由他执笔编剧的电视剧《急诊室的春天》风靡全球,在国内众多美剧迷心中,也是一部值得供奉起来的经典。

  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大名鼎鼎的人,居然偷偷在电脑的某个角落里放了一部写了将近三十年的小说。直到作者于2008年去世,这部小说才在其助理整理电脑文档时重见天日,后由出版商作为迈克尔的遗作出版。其实,与其说是遗作,不如说是一部残稿,或未完成稿。按照创作的文笔、技法和时间脉络来看,这部海盗小说是属于非常标准的古典派冒险小说,海盗、寻宝、海怪、食人族……都是传统冒险小说的必备元素。但是就在这中间,迈克尔穿插科学知识的风格已经开始融入其中,比如航海时的对海水深度的测定、比如运用几何方法计算出炮弹的发射轨迹,还有大航海时代的军事发展,等等等等。可与他后期小说略有区别的是,这些科技的元素在这本故事里面,并没有占很大的比重,有许多都是一笔带过,不免令人看了有些不过瘾,颇感遗憾。但相信他的老搭档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可以在电影中,为广大的读者和迈克尔迷们,弥补此憾。

  虽然是这样一部未完成稿,但是作者在写作时,对资料的准备、对素材的搜集不可谓不足。我在翻译过程中,亦有一种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好像一个神探,凭着作者留下来的文本,去追寻、揣摩作者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到最后,简直有拍案叫绝的感受,也为作者在一个资讯不若现在发达的年代,居然就能搜集到这么详尽的素材,而大为叹服。

  首先就拿本书中最重要的小岛马坦塞洛斯来说,这个岛虽然是作者虚构出来,可是它的原型在地球上是切实存在的。出版社交付与我的样书,在环衬页上是一副加勒比海地区的地图,乍看之下好像只是为了暗合本书的航海主题,但是细究之下,会发现,这是一副根据故事而特制的地图。书里面提到的地点,一个都不落。喜好探究的读者,可以参照这副地图,来体会故事的走向。而拜伟大的互联网所赐,我可以借助卫星地图来一一查找、核对这些虚拟地方和现实世界的交集是怎样的。结果发现,书里提到的每一个地点都有出处。比如“猴湾”便位于现今的圣卢西亚岛和马提尼克岛之间,“圣基茨”如今称为圣基茨与尼维斯,“圣胡安”在波多黎各,如今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圣多明哥、拉莫•尼古拉、蒙特克里斯蒂在地图上也均有体现。故事开始的地方牙买加就更不用说了,皇家港(一译罗亚尔港)、莫兰特港(今莫兰特贝)也都赫然在列。

  最有意思的,还要数一开始提到过的马坦塞洛斯。如果按照地图上的坐标,这个岛是找不到的,卫星地图上在这片地区只是茫茫的海域。可如果你在马坦塞洛斯附近再查找一下,会发现有一个形状与地图上相似、却又不尽然相同的无人岛,名叫“ile Fourchue”,是法文,翻译过来叫做“分叉岛”。这个分叉岛除了位置与马坦塞洛斯不一样,方向也不一样。马坦塞洛斯是坐西向东的“U”字形小岛,而分叉岛刚刚好,是坐东向西,但也不是正东和正西,基本上是偏于东北—西南这样的概念(见附图1)。除了方向相似,再根据作者在故事中描述的洋流方向等等,基本可以确认,这个分叉岛便是马坦塞洛斯岛的原型。这个分叉岛和故事中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塞马坦塞洛斯不同,是一个很平和的地方。分叉岛为法属殖民地,现如今为天然主义者的圣地,是天体爱好者的大本营。游客可以选择一日游,搭乘游艇前来,在岛上宁静、美丽的“私人海滩”裸体散步。除了一些帆板、冲浪、帆船这样的竞技类运动,人们还可以在这个灵修圣地练习瑜伽,此外还可以潜水和赏鲸。

  有了这样一个发现,后面的翻译工作就如找到一根拐杖,不用全凭想象。然而在翻译到有关马坦塞洛斯的地形、地势和碉堡的形状、以及大炮的摆放时,光有一个这样的原型图是不够的。于是,先暂停下手里的翻译,纸笔齐上阵,我居然画起了草图。小岛的坐标图,平面图,三维的侧面图、侧剖图、碉堡的平面图、侧剖图,这些草图全部画完之后,我才算对作者脑海中的马坦塞洛斯有了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此时的我就好像亨特船长附体,他的冒险计划就像是由我的脑子想出来的一样。到了这里,我更重燃了对迈克尔的崇敬之情。想必,他在创作之初,构想故事、搜集素材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点一点走过来的吧。但他走的路必定要比我的艰苦上百倍,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脑细胞、跑多少个图书馆,才能查到这样详尽的资料;又不知要耗费多少个夜晚,才能写出这样看似轻松随意、实则严谨、一丝不苟的故事来。

  除了地点有据可考,这本故事里出现的重要人物,大部分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比如主人公亨特船长,他的身上便有大航海时代最伟大的海盗亨利•摩根的影子。首先,从名字上来说,亨特和亨利就很相似,而亨特出身良好的背景,愿意将海盗事业视为自己一生荣誉的想法,也与晚年意气风发,成为总督的亨利•摩根暗合。这个种前期-后期的对比,貌似又是作者的一个“反转”技巧。为了凸显亨利•摩根的伟大,作者甚至在故事结束的时候,让亨利•摩根亲自出现,虽然不是作为人物出场,但比较起其他几个大名鼎鼎的海盗,亨利•摩根的待遇算是最好的了。书里面还出现了其他几位伟大的海盗,比如罗罗亚诺(François L'Olonais,原名Jean-David Nau),他本是17世纪60年代活跃在加勒比海的著名的法国海贼,性情粗暴、残忍。可是在小说里,却变成了一个无勇无谋、只凭运气蛮干的蠢人。这要让广大热爱卓洛的人,怎么接受呢?要知道,卓洛的全名是罗罗诺亚•索隆,他的原型便是这同一个罗罗诺亚啊。而因为《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人尽皆知的那个臭名昭著的黑胡子更惨,成了有些女权倾向的女海盗拉佐的情夫。拉佐在本书中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她有海盗的豪爽和义气干云,女扮男装,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在男人堆里游刃有余。拉佐这个人物也是有原型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女海盗,一个是萨莉•尼尔森,另一个便是拉佐的原型安妮•邦尼。安妮是南卡罗来纳州一个种植园主的女儿,因为错手杀死女仆,便落跑成为海盗,同样以女扮男装著称。

  本书的男二号参森,作者虽然没有给他一个著名的原型,但是却令他成为了一个神话传说的开始。那就是“一个大宝藏”(One Piece)的传说。这个传说在电影《加勒比海盗4》和《海贼王》里面均有涉及,《海贼王》甚至就是以One Piece来命名的。

  这便是我爱翻译的原因。抛开语言转换的技巧不谈,翻译就像是演员,要将自己融进故事里,要体会、揣摩作者在创作时的感受,同时也要体会和揣摩故事当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需要译者在不背离原作者创作意图上的再创作。

  这本大航海时代的故事,里面人物性格各异,身份各异。作者对每个人详尽的背景介绍,令我得以在翻译时,比较好的把握住每个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詹姆士爵士、哈克列特夫妇这些上流社会的人,说话是咬文嚼字,高傲而虚伪的。而海盗们则粗鲁、直接。亨特船长虽然是海盗,但是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哈佛毕业的高材生,得以令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既可以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和上流社会的人交谈,必要时也可以脏话连篇,骂骂咧咧。而恩德斯因为兼备了多重身份,且性格相对于稳重,所以是一个绅士的感觉。而这些人物都生活在中世纪,所以不管性格再怎么不同,都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整体环境。上述这些,我在翻译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尽量有所体现。同时,作者语带暗讽,嬉笑怒骂的文风,我也希望能够尽量还原出来。受老一辈翻译家王科一先生作品的影响,我在翻译时借鉴、参考了一些他翻译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的风格,希望也能借这本书,向上一辈的翻译名家致敬。

  本书的翻译时间有些紧迫,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且作为一名女性,天生对海盗这种题材兴趣有限。幸好平日里看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比较多,小说、戏剧、电影、漫画、美剧无一不惦记,对海盗题材不至于一窍不通,这才能够不负期望,将这本名家的作品翻译出来。在这里,要谢谢推荐我翻译这本书的编辑田玉彬先生,谢谢信任我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副总编杨晓燕女士,也谢谢勤力编辑本书的编辑罗丹妮小姐。

  最后,希望大家看的愉快,读的开心。能够喜欢这一次的海上冒险。

  吴雪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于北京 无聊斋

  《海盗地带》读后感(五):【試讀海盜地帶】一探大師心境

  拿到書的時候其實不是很熟悉作者,看介紹才知道是《侏羅紀公園》的編劇,看過侏羅紀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此片的張力和緊湊度,一個栩栩如生的故事留在你我心間的記憶應該都很深刻。

  所以迫不及待翻開書開始閱讀,故事進展的很快,從海上帶來的消息到準備以及幾個重點人物的闡述,應該說很暢快很犀利,可以讓人瞬間就記住海盜們的特點。速度快是讓人加速翻閱的一個動力,第一個沒想到出現了,曾經被刻畫成也是殺害船長哥哥身份的大惡魔卡澤拉在書的一半左右死翹翹了,當時第一個反應是後面要怎麼寫才可以去維持這種冒險的快感。

  緊接著帶來的第二波衝擊是在回程的路上遭遇的一系列自然與西班牙人以及土著的圍堵,輪場面不比在馬坦塞洛斯登陸以及弄到財富的過程要弱,如果拍成電影的話,這段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緊張度不輸給前者,尤其是還加入自然環境的惡劣,大背景下透射出的船長的偉岸。。。哦,不是,就是在前有颶風後有追兵的情況下,船長的反應很重要,手下出彩的人也是個個精緻的血淋淋。

  本來以為回到故里故事應該可以華麗麗完畢,沒想到邁克爾最後還來了一場人性較量大戰。各方攪局與風雲局勢驟變,合上書的時候的感覺就是看完了一場非常精彩的海戰+人性殺戮,一如斯皮爾伯格導演說的,邁克爾是最會講故事的人之一。

  由於此書是遺稿,其實不應該去細究一些脈絡上的僵硬與個別人物上匆匆而過的疲軟。真心佩服邁克爾30年前就開始的這個故事,書裡提到的很多幾何測量、海洋自然的知識,尤其是有關達芬奇的軍事理論放在這裡,瞬間讓人聯想起《達芬奇密碼》,真是無處不在的達芬奇哈~

  如果此書轉為電影拍攝,導演應該在人物刻畫上儘量去豐滿,邁克爾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故事架構,填充部份應該不是太難。其實真的要去完成這本書,300多頁是絕對滿足不了讀者的胃口的,而且,絕對可以有續集。

  最後很謝謝這個活動哈:http://www.douban.com/event/16647766/

  《海盗地带》读后感(六):喜好探究的读者

  首先就拿本书中最重要的小岛马坦塞洛斯来说,这个岛虽然是作者虚构出来,可是它的原型在地球上是切实存在的。出版社交付与我的样书,在环衬页上是一副加勒比海地区的地图,乍看之下好像只是为了暗合本书的航海主题,但是细究之下,会发现,这是一副根据故事而特制的地图。书里面提到的地点,一个都不落。喜好探究的读者,可以参照这副地图,来体会故事的走向。而拜伟大的互联网所赐,我可以借助卫星地图来一一查找、核对这些虚拟地方和现实世界的交集是怎样的。结果发现,书里提到的每一个地点都有出处。比如“猴湾”便位于现今的圣卢西亚岛和马提尼克岛之间,“圣基茨”如今称为圣基茨与尼维斯,“圣胡安”在波多黎各,如今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圣多明哥、拉莫•尼古拉、蒙特克里斯蒂在地图上也均有体现。故事开始的地方牙买加就更不用说了,皇家港(一译罗亚尔港)、莫兰特港(今莫兰特贝)也都赫然在列。

  《海盗地带》读后感(七):真实如黄金般闪亮

  福柯说,任何社会都内在的需要离轨者。因为放逐离轨者、放逐行为自身可使其他人充分意识到他们是被留在社会之中的。从这个层面上看,海盗作为“边缘人”而备受推崇也是有据可证。从各类海盗文学到风靡好莱坞的电影《加勒比海盗》,带有野性和疯狂形象的海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海盗身上的勇敢是最传统西方英雄形象的投射,所以他们也许并非“正人君子”,却绝对魅力无限。

  《海盗地带》中,一艘可能载满财宝的船停留在了西班牙控制的小岛上,这座小岛易守难攻,而海盗船长亨利带领他的船员,在周密计划之后,驾驶着自己的“卡珊德拉号”开始的淘宝之旅的目标,正是这座岛屿。

  书中的亨利是传统的海盗船长形象——放荡不拘,私生活混乱,对于航海却是果敢坚韧,可说是一等一的好手。他的船员,无论是爆破专家,还是男扮女装的黄金眼,亦或是那个“嗜血杀手”,也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专长。与亨利相比,船员的个性被塑造的相对模糊,作者把重点都集中到了海盗与自然的搏斗中,塑造了船长个人的英勇形象,这使得其他船员显得逊色不少,船长成为了故事推动最关键的“命脉”。

  和电影《加勒比海盗》不同,《海盗地带》更倾向于塑造真实的海盗生活。没有了光怪离奇的“新大陆”和精怪诡异的角色,《海盗地带》将重点更多的放在了海盗与自然以及当权者的博弈之中。这对于期待一场旷世之旅的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遗憾,但对于塑造真实海盗世界却不失为好事一件。

  《海盗地带》的很多场景,包括岛屿的位置和船长所知的航海知识都是真实的,由此使得作者笔下的航海生活比起很多电影的夸张渲染更具吸引力。书中快节奏的故事进程,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为真实而稍显平淡的故事走向。米开朗基罗曾以诗文阐述过他的创作理念,即“一个好的创作者,不会老想着要在一块完整的大理石上,加工刻画不必要的轮廓”。对于《海盗地带》来说,失去了华丽的粉饰语言和诡异乖张的虚幻场景,剩下的就只有完整的故事脉络了。

  所有的海盗都相信,在突击前咬同一枚金币的仪式会为自己带来好运。轮到卡珊德拉号船长亨利咬下去的时候,他感受到了黄金的柔软。《海盗地带》如同一块这样一块柔软的黄金,它以传统海盗小说的魅力,为我们塑造了海盗的航海生活,这生活也许不够刚毅,不够戏剧性,但胜在真实,胜在闪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