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汉尼拔崛起》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10篇

2018-03-13 20: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10篇

  《汉尼拔崛起》是一本由(美)托马斯·哈里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一):《汉尼拔崛起》——有爱的敷衍之作

  前几天京东活动凑书单的时候才知道Hannibal Rising小说居然也出了中文版……虽然是译林的……虽然翻译很杯具……但总比直接啃原作的强,面对那一连串专业名词,英文废表示会死掉的。

  前段时间因为剧集上演,把相关的小说电影都复习了一遍。

  赶脚《汉尼拔崛起》电影基本还是忠实原作的,小说比电影更多细节,也稍微合理一点,但……那么单薄的一本,敷衍之作的气息挥之不去啊……

  不过作为一个NC粉,还是很高兴看到汉尼拔的各种八卦肿么办?

  妹控……

  智商爆表的正太……

  死活不说话好像被抓住的小野猫一样倔强少年……

  真的好萌啊……

  话说这孩纸上学的时候买完课本看一个星期背下来然后退回给书店……那是医学专业书啊……还有各种专业插图神马的……

  现在明白万能的拔叔为毛什么都会的样子,当你对什么都看一遍就背下来的时候……果然已经不是人类了……

  最杯具的就那个紫夫人形象根本就是搞不清东方文化的西方人臆想中的东方神秘美人之类的……就是个花瓶完全木有现实感。现在觉得巩俐演成那样已经不错了。

  然后正太汉尼拔对她还各种花痴……少年怀春神马的……

  但紫夫人本来就是个花瓶,所以圣母光环无效,汉尼拔该崩坏还崩坏,一点都没听她的。

  最后这女人郁闷地回霓虹去了……

  ……所以,作者弄出这么个角色是为什么啊????

  打酱油的?

  提供一个决战时被绑架的女主??

  证明汉尼拔其实是弯的???

  ——另外,本系列存在感最薄弱的大概就是医生的六指了吧。电影里根本不存在。而沉默羔羊原作里弄出这个属性大概是因为突出一下某人“恶魔”的特质结果后来汉尼拔太受欢迎,作者给他洗白了,于是,六指童鞋也消失了……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二):自我救赎与灵魂彼岸

  哈马斯的文笔和构思足够让我折服!

  ——是怎样一种情怀,让他勇于塑造这么一个“道德公敌”和“心灵智者”。也许是一种悲悯。是吧,若非内心安宁和彻悟,不可能剑走偏锋,在道德和法律的钢丝上淡定行走,游刃有余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脉络也很清晰。没有过多的悬念和刻意迎合的意外剧情。若是一个普通作者,这个故事可能只需要一半的字数已经足够叙述得非常清楚,而且惊悚!但哈马斯没有这么做。散文式的叙事手法无不透露出他挥洒自如气质。任意一个小景——光线变化、小草的呼吸、香叶的气息、蜘蛛的织网,都在作者那里妙笔生花,而剧情往往能恰到好处地穿插其中,慢慢地向前移动。这种剧情的推进丝毫不显得突兀,更不会让读者的思绪为之战栗,压抑美好不知不觉中和掉了。

  当然,这种手法不仅仅止于文字,还有剧情。从德国纳粹的炮声、到小木屋开始逃亡,到家人战争践踏,米莎被罪恶吞噬,再到失忆、孤僻、解剖、复仇等等,到处都是阴暗,汉尼拔的心就像一个地狱,但那个高贵优雅的紫夫人对他的照顾慰藉,就是地狱中的一丝温情!日本菊与刀的双性文化影响了汉尼拔,他一方面追求紫夫人那样平和精致,另一方面必须用武士的精神战斗。当他为紫夫人的尊严第一次杀人时,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一次杀人,既是复仇,也是体验。他体验到复仇的快感敌人在他倒下绝望眼神,他找到了获取救赎的最佳方式

  当汉尼拔问监狱医生要注射药剂,自己回去注射,强行自己睡觉做梦的时候,我发现他是那么的果敢和理智。我明白了,汉尼拔不是漫无目的的杀人,而且遵循这他人生既定的目标前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我们为达到这个目标会做漫长准备。只不过汉尼拔的目标与我们都不同而已。他心中的彼岸就是让邪恶的人付出代价

  救赎到此结束了吗?没有!仇人在临时前告诉他,妹妹的肉汤汉尼拔也喝过!这一刻,他彻底崩溃,这种心理迅速变形让人不寒而栗。喝了妹妹的肉汤,他也是凶手,不喝,他就只能饿死!这种最极端矛盾让汉尼拔所有意念转瞬间崩塌!他再一次分裂了!到《沉默的羔羊》中,就知道了他这个“超级”恶魔的原罪了!

  这本书在沉默的羔羊系列中举足轻重!否则沉默的羔羊将会非常单薄。——原来不是汉尼拔无情,是那个无情的战争和社会重新塑造了他!这是多么的可笑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三):天鹅之死

  M是为了米莎

  特别喜欢《汉尼拔崛起》当中对于米莎的那些描写,满满都是爱与温柔,米莎的铜盆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米莎胖胖的海星一样的小手握着汉尼拔的小手,米莎快乐的叫着阿尼拔。

  但是美好这一词在哈里斯的作品中太难长存,我们一路走过来,见到的更多的是人间丑恶

  很难说人类文明是好是坏,正如卢梭口中所说的“高贵的野蛮人”。二十世纪的人类比以往都要文明,但二十世纪所发生的两次战争,破坏性如此巨大,超过了以往的战争,这也不由得让人去思考文明到底是什么。

  小小的汉尼拔和更小的米莎,就是书中的两只黑天鹅,一只被高射炮射下无力反击,另一只无力保护同伴只能随着一同死去,双双在坦克的碾压下化作无人会关注血肉羽毛

  不同的是,米莎死去的是肉身,而汉尼拔死去的则是纯真的灵魂。自此,汉尼拔的灵魂堕入到深渊之中,而每当他要更清楚的去探寻自己内心的深渊时,那道深渊就变得更深。唯有杀戮,才给汉尼拔一种虚幻感觉,认为心中的深渊可以闭合,认为自己是可以掌控一切的造物主。

  但事实上不能,虚幻只是虚幻,永远不满,因此需要时时刻刻去填补。

  在仇敌的身体上刻满了M,真的是为了米莎吗?

  紫夫人看透了这一点,深知这不是她能拯救的灵魂,因此留下了广岛的枯枝,重新去给自己的人生寻找这一点。

  “莫蒙特,优质鲜肉”

  再汉尼拔看来,许多女性是他心目理想象征。意大利血统的美丽母亲柔弱可爱的妹妹米莎,优雅如画的婶婶紫夫人,最后是克拉瑞丝。这些几乎完美的女性,是他对美的追求的投射。

  而头两个形象则是亲眼在他眼前崩坏的。死于战火中的母亲毫无尊严,死于兵痞口中的米莎更是尸骨不全。

  因此叔叔对他而言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紫夫人。紫夫人暂时性的替代了他对母亲和妹妹完美形象的思念,紫夫人本是可以医治他心中的伤害的唯一良药

  但是冒犯毁掉了汉尼拔心中那并不长久平静。任何企图破坏他心中完美形象的举动,最终都没有得到好下场。侮辱婶婶的屠夫,只是个开始。

  冒犯他妹妹的人最终都不得好死。

  冒犯他自己的人最终成了他的盘中餐。

  冒犯克拉瑞丝的人最终被掀开了脑袋做成了美食

  无礼的人,对于汉尼拔来说,不再是人,只是他的猎物,为他提供“优质鲜肉”。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四):汉尼拔,M为了米莎,谁又来救你?

  从《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到《汉尼拔崛起》,真是完完整整地了解了汉尼拔的一生。很久之前电影就久负盛名,但碍于恐怖片的外衣,一直没有勇气去看,只知道里面有个恐怖的食人魔。最近偶然看到几本书,才相见恨晚

  《沉默的羔羊》是汉尼拔系列的第一部,我想托马斯在初写时也不曾料到这个看起来是配角人物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当然很大一部分也是拜电影里霍普金斯的精湛演技所赐。汉尼拔在出场之前,托马斯就营造了一种毛骨悚然的恐惧气氛,当时我也是把他当做一个食人肉的变态,阴森恐怖不知人理伦常。但随着情节发展,不知不觉发生改变

  汉尼拔冷酷尖锐高傲无情,他在巴尔的摩8年的牢狱生活中最喜欢做的除了看书和报纸就是讽刺那些所谓的正统学者,面对史达琳看似也是毫不留情地撕开她心中的伤疤,用野牛比尔的消息交换史达琳心中最痛苦记忆。殊不知只有面对才能治愈。书中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史达琳和汉尼拔最后一次面见离开之前的食指相触,最后汉尼拔在逃亡中给史达琳的一封信才算是揭开这层面纱:“再见,克拉丽丝,如果有一天你的羔羊不再尖叫,你会告诉我吗?”汉尼拔对史达琳终归不同。看完书后我就去看了电影,男女主角就是我心中的汉尼拔和史达琳,尤其是霍普金斯的眼睛台词简直完美。但是电影还是做了大量删减,和原书比起来不够过瘾。

  《汉尼拔》中对汉尼拔个人有了浓墨重彩的描写。我心中对汉尼拔那莫名其妙欣赏也逐渐找到理由。托马斯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了汉尼拔在佛罗伦萨的生活,意大利自文艺复兴艺术气息更添风采。汉尼拔学富五车知识渊博,彬彬有礼品味独特,不仅是出色的医学博士而且在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我想托马斯在这时也是打算要为汉尼拔“正名”吧。

  看到豆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短评:汉尼拔走上前台,为美人大杀四方。汉尼拔与史达琳再续前缘,在前书中两人若有若无的惺惺相惜之感在这本书中显露出来。上本书对史达琳描述的很详细落魄家族、早亡的父母、居人篱下的童年都使史达琳个性坚强,毫不畏惧。在那个男权时代单枪匹马脱颖而出。但艳丽外表、女性的身份、不屈的性格却使她屡屡受挫。在书的开头自汉尼拔越狱7年之久,史达琳一直被小人刁难甚至被当做上司失误的替罪羊,而汉尼拔远在千里之外一直时时关注史达琳甚至多次在她失意时去信给她,当然言辞一直是“汉尼拔式”。托马斯不久就道出原委:汉尼拔在史达琳身上看到了妹妹米莎的影子。汉尼拔的家人死于二战,妹妹更是在他面前被吃掉。在汉尼拔眼中,妹妹和史达琳多么相似,同样像羔羊一样无助弱小,面对强权无法抵抗,妹妹的影像渐渐变成史达琳,使他不自觉出手。这一点我相信在两人初见时汉尼拔就发现了吧,所以才会用那样的方式对待史达琳。

  最喜欢的是《汉尼拔》的结尾处,汉尼拔和史达琳互相治愈的情景具体可见和菜头的评论:《汉尼拔》一本被低估了的书,我很喜欢。】汉尼拔放下杀戮,史达琳解开心结,同游四方。电影版据说改动很大,史达琳用手铐把汉尼拔铐在冰箱等待FBI,汉尼拔手起刀落砍下一只手,留下安然无恙的史达琳从此销声匿迹,不可谓不让人动容,但与原书比起来就丧失了人类一些微妙情感。原书的结尾算是给广大书迷留下了一个最圆满结局

  《汉尼拔崛起》是三部曲中最后一本书,却是时间轴的第一本,托马斯显然很是偏向汉尼拔了,给了汉尼拔的变态嗜好一个合理的理由。汉尼拔出身优渥,有名贵的家族,幸福的生活,但这一切很快就都失去了残忍的纳粹杀死了他的父母,霸占了他们的城堡,把一切带有美好记忆的东西全部抢走,甚至最后吃了妹妹米莎。汉尼拔也随着米莎死了,只不过他死去的是灵魂。他从法国到立陶宛手刃仇敌,看似是一条复仇之路,但仇人死前的一句话却让人大惊失色:原来他也吃了妹妹的肉!要不是妹妹,汉尼拔可能也早死了,但这却让他心中的黑洞越来越深,内心的猛兽挣脱锁链呼之欲出。汉尼拔是个出色的心理学家但却不能自医,他不信上帝撕心裂肺的自责让他任由自己越走越远。幼时读书总是简单,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毫不动摇。直到年岁渐长才懂得人性复杂,现实丑恶。有人在评论上说汉尼拔就是恶魔,不要为他辩解,但是我们有什么立场去说呢?

  特别喜欢托马斯散文式的描写,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仿佛都近在眼前,闲云野鹤般游荡,一切残忍、邪恶、血腥永远飘荡在波澜无痕的湖面下,尤其爱《汉尼拔》中对佛罗伦萨的描写,就像汉尼拔一样,是个彬彬有礼的撒旦。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五):倒下的汉尼拔,崛起的汉尼拔

  拔叔很性感,沉着睿智冷静又冷血。其实我并不喜欢称之为“变态杀手”,他有自己的原则,也不是一个无道德感的人,应该说,那个善良温暖的汉尼拔死在了等待妹妹归来的雪地里,之后的汉尼拔,更像是一副被复仇欲望填充的躯壳。紫夫人的爱一点点感化他,然而因恨太深太久而唤起的爱,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侮辱了紫夫人的屠夫便是最好的证明。“我爱你,紫夫人”应该是出于真心,而紫夫人那句“你还能拿什么去爱”很扎心。总的来说,紫夫人算是汉尼拔的救命稻草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六):汉尼拔崛起

  在汉尼拔•莱克特成为莱克特医生之前,他是少年汉尼拔。

  没有人是天生的怪物。汉尼拔也有过温馨明媚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一位伯爵,他的家是一座城堡,他的妹妹米莎,胖胖的小手像五角星,喜欢坐在她的小浴盆里摆弄深紫色的小茄子。残酷血腥的汉尼拔突然变成了暖色调。然而,这只是汉尼拔人生中短暂安稳,战火滚滚而来,他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和家园。致命的打击来自于米莎,汉尼拔最爱的小妹妹,被一群饥饿难耐的暴徒吃掉了。我想我完全能够理解这足以贯穿一生的精神重创,任何遭遇过这种创伤的人都有可能变成汉尼拔,有些人没有,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如同汉尼拔一般的智慧。

  汉尼拔的智慧通过他的音乐、绘画、数学、医学等各方面才能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如果米莎没有惨死,也许一切都会不同,年轻有为的莱克特医生走出医院的大门,他的妹妹米莎在门口等着他,她挽着他的手臂穿过马路,路边的那间餐厅里有他们预订好的晚餐……这是在汉尼拔梦中都不曾出现过的场景,他不同于普通人,他不曾把自己封闭在幻想里,燃烧在他胸膛中的,只有仇恨。当汉尼拔将吃掉米莎的暴徒杀死的时候,有人会指责他吗?反正没有正义感的我在心里只重复着一句话:做得好,汉尼拔!他对上帝和法律毫无敬畏之心,那是因为上帝和法律本来就亏欠他。汉尼拔将米莎的澡盆埋进墓穴时说:“米莎,世上没有上帝,知道这一点让我们感到欣慰,这样你就不必在天堂里受奴役,不会被强求一直奉承上帝。你现在的地方比天堂要好。你有幸被上帝遗忘了。我每天都想你。”

  与《汉尼拔崛起》一书相对应的电影,是《少年汉尼拔》。少年汉尼拔由法国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出演,他对汉尼拔的演绎丝毫不逊色于安东尼•霍普金斯。加斯帕德•尤利尔左脸上有一道伤疤,据说在六岁那年,他试图把狗当成马骑,跳上狗背的一刹那就被无情地抓伤了,真是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有人说,他那张阴柔、惨白的脸上似乎每时每刻都带着暧昧、魅惑、邪恶、冷酷而又脆弱的神经质笑容,他的伤疤成了绝佳的天然道具。就是这道伤疤,成就了邪魅的少年汉尼拔。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七):莱克特医生成长记

  受到电视剧《汉尼拔》的影响,决定找出相关的系列书籍来看。先看了《红龙》,相比之下《汉尼拔崛起》中医生出场的次数显然要多很多...作为最前传的一本书反而是最后出版得在全书的阅读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在莱克特医生受到热捧后有些许刻意的为医生残忍的杀人食人行为作辩白。作者强调战争的残忍和战犯们的冷血导致了汉尼拔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道路,又强调了汉尼拔对妹妹和紫夫人的爱,无疑这么做就是让这个“恶魔”看起来略有些人性吧。不过莱克特医生的疯狂复仇看似也缺乏合理性...因为目睹了妹妹被分食所以要报仇,听着貌似合理可是...个人觉得这个动机并不是很成立;而且最后知道自己也曾经参与过分食妹妹的真相,我觉得一般人应该也就疯了吧,或者选择自我毁灭来结束这一切...结果医生反而将杀人的 行为愈演愈烈,只能说医生确实不是一般人脑回路也不是我们能理解的...还有一个略显尴尬的人物——紫夫人。紫夫人的出场太多了,让人知道作者想放大她对汉尼拔的影响,可是她的劝阻对汉尼拔毫无作用,最后她做的一切也似乎没有在医生日后的行为中产生任何影响,所以作者搞出那么个美得不像人的女人出来干什么?证明汉尼拔木油爱人的能力么?我觉得将笔墨多放在医生和年幼的妹妹之间的感情描写还好....这样医生复仇的动机不是更有说服力么?不过作为电视剧的脑残粉能看到所谓医生的“八卦”还是觉得很有意思啦~

  《汉尼拔崛起》读后感(八):输掉最后一点温情的少年Hannibal

  感悟:2016年10月1日记,昨天对着被雨水湿润了的玻璃窗,缩在座位上读这本书,托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的《汉尼拔崛起》,英文为《Hannibal Rising》。想了许多词,或许只有崛起才恰如其分吧。

  从第一面开始一直往下读,便明了此书与文艺书的差距,描写与人物动作语言给人带来的真实感与细腻程度实在是与文艺书相差太多了。我依旧为Ian Edwan的《The comfort of strangers》所震撼感动着,读起Thomas Harris的《汉尼拔崛起》乏味了许多,看到景物描写就有想略过的冲动,拥有优雅的绅士风度、冷静、淡漠的少年Hannibal支撑我继续读了下来。

  内心也有了明确的定位,畅销书的顶点,远远达不到文艺书的高度。说它是顶点也是因为给我了思考。我也肯定了它的价值。

  思考:

  1.如果你的亲人重要的人被恶人害死,法律无法对罪犯做出应有的惩罚,你会怎么做?

  像是汉尼拔罔顾法律,以自己的方式对罪犯进行惩罚,看书的过程中确实是大块人心,可是正确吗?错误!大错特错,以暴力犯罪的方式去报复报仇只会让自己沦为同样的罪犯,伤害生命从本身来说就是一件极其错误的事情。

  《识汝不识丁》中顾射问父亲被奸人所害的陶墨想不想为父报仇,他回答说:“不想,但我想做个好官。父亲希望我做个好官。我不想让其他人再像父亲一样蒙冤。”亲人重要的人内心也是同样的,他们自然怨恨仇恨害死他们的人,但他们会希望看到生者背负着杀人这个罪行活下去吗?他们希望看到生者为复仇而活吗?

  不希望!

  2.应不应为了自己活下去而任意剥夺其他人的生命? 不应该!

  应不应该为保护自己重要的人失去自己的良心和骨气? 不应该!

  透过蒸汽房的门,汉尼拔可以看到计时器的指针在滴答滴答的走。

  “回答我,”格鲁塔斯说,“如果那个小女孩要饿死了,你会不会那我去喂她?”

  “当然。”

  格鲁塔斯笑着拧了拧汉尼拔的脸。“对,你也会这么做。因为爱。我那么爱我自己。我不会跟你道歉的。你在战争中失去了你妹妹,”格鲁塔斯打了个嗝,笑道,“这个嗝代我作了解释。你在寻求同情吗?你在词典‘狗屎‘和‘梅毒‘之间可以找到这个词。宰了他,缪斯。这是你莱克特听到的最后一件事,我来告诉你,你为了活命都做了些什么。”

  为了爱自己而杀死他人,这是爱吗?爱米莎而杀死他人,这是爱吗?这不过是披着爱的表皮的的私欲而已。人性本恶,天生贪婪自私。但却决不能失去对生命的尊重敬重、骨气和良心。《熔炉》校长胁迫老师,如果想让自己的女儿得到更好的治疗,必须放弃自己的骨气和坚持。他拒绝了,因为想要女儿拥有一个会令她自豪的爸爸。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良心和骨气,二者不可失。 我在签名中也数次写下这句话,如同支撑着我全部的信仰一般。

  最后向在自己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少年汉尼拔致意。

  取此题的只因,阅读时不断被年幼Hannibal对Micha的柔情所感动温暖着。与对紫夫人疯狂而弱小的爱相比,Hannibal对妹妹Micha的爱才是真正无私,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宠爱疼爱。

  摘抄也是令我内心波动的他俩的小片段。

  1. Nenni把Micha的铜浴盆挨着壁炉的一角放下,从水壶里倒了点水,调好水温后又加了些肥皂浴液,然后把米莎轻轻放进浴盆。米莎开心的打起水里的泡沫来。南尼取来毛巾在火炉前烘暖。汉尼拔把妹妹的小手镯取下,在水里蘸了蘸,给米莎吹起了泡泡。轻轻飞起的肥皂泡映出全家的脸庞,但很快便在炉火上方破裂了。米莎喜欢用手去抓这些泡泡,但她更想要拿回手镯,直到它重新戴到手上才肯罢休。

  2.透过扶栏上的金属条,汉尼拔看见这伙人将钢琴的琴凳扔进了火里。他把米莎的衣领掖到链子下面,免得链子勒到妹妹的脖子。

  小屋四周的雪越积越厚,只有窗户上部的玻璃能透进一丝灰暗的光。外面狂风呼啸,飞舞的雪片从窗户上擦过。小屋摇摇晃晃,就像一列行驶的火车。汉尼拔用毛毯和地毯将自己和妹妹裹起来,毯子盖住了妹妹的咳嗽声。米莎滚烫的额头抵在汉尼拔的脸颊上。汉尼拔从藏在衣服里已经变了味的面包上扯下一片面包片放进嘴里,浸软后喂给妹妹吃。

  3.Cornas拿着自己的碗跑过来,两眼放光。院子里传来一声惨叫。汉尼拔捂住米莎的耳朵,不让她听见斧头的声响。阿尔巴尼亚男孩边哭泣边做着祷告。

  晚些时候,这些强盗吃饱了。“看锅人”给了孩子们已快带点肉和筋的骨头让他们啃。汉尼拔咬下一点肉,嚼烂了给米莎吃。在他把肉末捏到妹妹嘴里的过程中,肉汁都流光了,因此他就嘴对嘴地喂妹妹吃。

  4.“这是米莎的手。”他对紫夫人说。“我八岁的时候,他们在楼上粉刷墙壁,就把这幅画还有和它配对的那幅挪到了我妈妈房间的长沙发上,用单子盖上了。我和米莎一起钻到单子下面。那成了我们的帐篷,我俩就像是沙漠上流浪的人。我从口袋里拿出一支粉笔在米莎手掌周围描了一圈,这样,魔鬼就看不见我们了。父母很生气,但是画完好无损啊,我想最后他们还是觉得很好笑。”

  写作两点:曾看过以大段插叙为方式的闪回,Thomas Harris的用法更为精妙,每一次的闪回一点点还原当时米莎被吃的情状,以后可以运用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