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10篇

2018-03-18 20: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10篇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一):兜兜转转总在心间

  毕淑敏老师在《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一书中,开篇就告诉我们要“带上灵魂去旅行”。

  她说,“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

  她说,“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依她的经验,旅行需要三件要紧物件时间、放下忧愁和活在身体此时此刻

  她又说,“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她还说,“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学习,而学习是人类本能。……凡此种种,都不是单纯的身体移动就能解决问题,只能留给旅行中的灵魂来做完功课。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

  原来,无论身体兜兜转转去哪里旅行,总要把灵魂安放在心间才好。她用一位抑郁症患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旅行是一味草药。”

  毕淑敏老师用优美文字真挚情感独特视角哲学的思辨,把自己多年来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心书写成十八篇游记散文,带着我们的灵魂周游世界

  正如书中最后一篇《加德满都:直面生死》中,毕淑敏老师所讲:“在我们生命的远方,矗立着一个不可逾越的死亡,生命都是有长度的,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走到那一扇门前。……所以要思考过程把握当下的生命,让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变得快乐有趣有意义,我想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功课,也是今世为人责任。”

  未知生,焉知死。未知死,焉知生。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二):遇见

  井蛙之行

  旅行的散文游记,书的排版,每一个字段都会空一大格,让人看得不会特别紧凑,纠结。每个章节都会插上,一张与文章相媲美的风景画,颜色鲜艳,夸张,刺激眼球,读者必须依靠字里行间语言描述和插图去幻想一个虚拟的世界,完美的,模糊的,倘若能将真实的拍摄图片与之相替换,书读完的整体效果感会更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有一个要在路上。读者借游玩者的眼,去她所走过的各个角落,每条小巷,通过书籍,见她的所见、所闻、所感,她用她独特的表达方式化成书中的一撇一捺,一字一句印制在书页之上,化在读者的眼帘之下,流淌在读者的心中。

  国家气候 ,经度纬度,地形地貌,河流的走向,山川的海拔高度,当地风俗和穿衣风格禁忌等等你都会在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偶尔诧异突然搞笑,仿佛又重温了地理书一般,世界如此神奇,不禁会如此感叹。

  巾帼不让须眉

  冰冷北岛生活的驯鹿,是圣诞老人拉着雪橇的驯鹿,凡是动物都有雌雄、公母之分,有些母螳螂为了后代的繁衍,会狠心的吃掉丈夫丛林之王公狮子有着浓厚的鬃毛,公的孔雀为了求偶会开屏,这些动物生物身上都有着,代表它们性别特征,可偏偏在环境恶劣下,拥有适者生存勇气,母鹿只能“巾帼不让须眉”长出角来,北岛雄雌鹿便都长有鹿角。

  每年它们都会翻山越岭部分迁移,跋山涉水,途中难免会尚命于,野狼或大灰熊的口中,如果你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某些动物,经常看纪录片《自然与社会》,你就会更加钦佩,做为动物,为了生存不断改变外貌和习性,与大自然抗衡的它们。

  酒香不怕巷子深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练字在于专心,研磨在于心静,快速时代的当今,急于求成行色匆匆我们,走在拥挤道路上,口口声声念叨着没时间,可,时间都去哪里了呢?

  老者的“镇店之宝砚台”,当官和生意之人不可观之,市侩之人会玷污了宝物的世俗之气,可见老者爱物、惜物之心,在荣华富贵面前,毫无心动之举。

  世上有收藏爱好比比皆是,玉石与生俱来拥有一种神秘感,宝玉是口含女娲的补天石,通灵宝玉出生,玉是他的命根子。《穆斯林的葬礼》中,玉王韩子奇一生,为玉而生,为玉而亡,如痴如醉,接近疯狂

  现,一些口味独特,拥有独门秘方的甜品店,生意火爆,凌晨时分到打烊之时都是门庭若市,全城仅此一家,绝无分店。每天照样还是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闻声而来,累之不疲。

  懂之者,价值连城,不懂者,一文不值。

  不同国度智慧的燃烧

  作者游过,“光芒之海”的伊朗、“万古不化”的冰岛、俄罗斯、诺基亚的总部芬兰、 “安徒生童话王国”的丹麦,看过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贝尔加湖,还有拥有世界上生产好吃巧克力的瑞士,源于有最好,最原生态,最悠闲自在的奶牛所挤压出来的奶,驰名中外的手表在加上高耸的阿尔比斯山。游玩的这些国家,印象深刻还数不丹和尼泊尔之旅行。

  幸福之国之冷眼旁观

  不丹,人口仅有5万人,这个民主人性化、温暖的国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国民爱护国土像爱护自己的家,爱护生态环境,山川水流热爱名族,文化历史。在不丹,全民免费教育医疗,包括对国外的旅行者,甚至会免费送你去国外接受治疗

  这个仁爱慈悲的国家,是对人生命的无限尊重相比之下,在中国这个国土最大的家,一旦你患上疾病,排队拿号花费的时间就要排上一个上午,昂贵的治疗手段和药材都有可能随时,让你倾家荡产穷人到处筹钱,砸锅卖铁,最终导致整个家庭负债累累

  医护人员还一脸爱看不看的嘴脸,对着他们还要俯首称臣、低声下气。到底是谁来看病,谁来花钱?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为何中国政府总是让公民及时缴纳税费,不然就收取滞纳金,这是国家强制性的行为,是国家公民的义务,可权利呢?无形之中被悄悄压榨、剥夺了。

  为何中国的学子要出国留学,喝过洋墨水的中国人回来的人却不多?不丹,99%的留学毕业生选择回到自己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为何中国的公民,会选择移民到其他的国家,改变自己的国籍?却很少听说有人移民到中国的。

  政府应当反思,是中国的制度享受的权利实在太少、太多的束缚不够不民主,开放,社会有太多暴戾之人,不可理喻,法令不全,一旦出事,公民无法维护自我权益。执法部门姑息,官官相护,某些政府部门享受着国家的福利,却以权力欺压着公民和老百姓

  凡是以国家为利益为第一位,却没有想过,国家在不断壮大,发展前提之前,主要是稳住民心。

  “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的鲁迅先生龙应台发表的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指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你不杀到他的床上,他宁可闭着眼睛假寐。大家都选择不发言,不表态,做多沉默的大多数,冷眼旁边,小悦悦的事件就是这样,正因为生气的人太少,太多纵容这些嚣张、只手遮天的人。

  宗教牺牲

  中国西藏有达拉喇嘛,佛教的发源地尼泊尔竟然也有“活女神”的宗教传承文化。

  有幸被选为活女神并非是件幸福的事,恰恰相反是件可悲的事。年纪轻轻,4-5岁的时候被选中,直到青春期退位,常年住在女神庙中,见不到亲人,看似高高在上,实属可悲。有点像古代皇帝民间选秀女,秀女进宫郁郁寡欢,困于城墙之中,死于冷宫之中。

  拥有神一般的神力,退位时恢复了普通人身份,只能获得一块金币和一件当女神的衣服,只能靠着国家的补贴过日子,没有童年,没有生活能力,没人敢娶,一生可悲。成为了这个国家宗教的牺牲品,实在残酷,但却有不少家庭渴望女儿成为活女神,享受万人敬仰和朝拜,趋之若鹜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代代传承,印度女性的权位低下,没有主权,非洲索马里女性都要接受“割礼”这种残酷没有人性的风俗,承受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不公平待遇

  旅行为了什么?身心疲惫在路上,一路颠簸,劳神伤财。吃最可口食物,登峰看最美的风景,异国他乡,你会遇到萍水相逢路人,有时候你会被坑,被欺骗。地球表面不一定光滑,有可能坑坑洼洼,带上你的灵魂去感受,去旅行。回归,你会遇见全新的自己。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三):带上灵魂去旅行

  每个人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刚一翻开毕淑敏的新作《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我就被作者朴实细腻的文字深深打动了。

  我是一个不经常出游的人,但内心当中仍渴望到远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由于工作单位的某些制度限制,出境游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其次才是囊中预算不足。身边的朋友有去北欧国家旅游的,回来后都说那里简直美的像天堂一样。我憧憬着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

  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北欧的美景更加向往了。书中作者大部分游记都发生在北欧国家,如挪威、瑞士、丹麦,对想了解北欧风土人情的人来说可谓是摆好了一道道美味等待读者的品鉴。

  从北纬66度开始,往北就进入了北极圈。每年初春时节都会上演一场驯鹿大迁徙。母鹿为了给幼鹿抢占宝贵的水草资源带领幼鹿翻过高山,踏过刚开始融化还带浮冰的河流,冒着被大灰熊、野狼吃掉的危险,历经万险才能到达适合繁衍的苔原地带。

  书中描写的画面更加震撼人心,数百年来驯鹿迁徙一直都在上演,大自然远比我们想象精彩。只可惜人类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正如书中所说:和大自然的隔膜,是现代人悲剧之一。北欧国家之所以有众多城市被评为世界最幸福的城市,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那里的人们可以随时拥抱大自然。

  冰岛人的祖先维京人性格豪爽,有心理学家把这种性格称为T型性格或海盗性格。作者在来往北欧的游轮上和一位冰岛籍华人相识。冰岛籍华人谈起自己和一位冰岛美女交往回忆。冰岛姑娘热情豪放,敢爱敢当,在传统中国人看来过于开放,这位华人最终决定以后要找中国籍姑娘结婚。文化这种东西,像胃一样是换不掉的。

  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我在历史书中读过。但孤陋寡闻的我,如今才知道北海就是贝加尔湖。当时我只记住了苏武被匈奴扣押不许回国,对匈奴所居之地没有地理空间上的概念。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15年,终于等到了可以回国的曙光。我为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气节的人物感到骄傲

  我们天生需要旅行,旅行不应该只是为了放松心灵品味美食,更多的是要与自己的灵魂交流,抵达内心和远方。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四):趁阳光正好我们结伴旅行

  王蒙曾经这样评价毕淑敏,说她是文学的白衣天使。王蒙说,真的不知道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太听话了!

封面和内里

  我已经看了不少毕淑敏的书了,最喜欢的还是她的小说,觉得她写的最好的依然还是她的小说,尤其是医疗小说。而写散文,貌似是现在她写的最多的,但她的散文主要以以情说理的为好,当然,还是和医疗有关的写的好。比如<红处方>,<昆仑殇>,<生生不已>,<预约死亡>以及幸福系列等等。而对于游记来说,我不得不说,她的游记太平淡了,充斥着太多的理性,少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性。唯一让我能够眼神一亮的,大概只有她和她儿子合作的那本<蓝色天堂>了。

内页的目录漂亮的插画

  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感悟,对生活始终不渝的热爱。尽管她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小故事,而这些小故事将我们麻痹了很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感谢毕淑敏,感谢她的好文。

美丽的插画

  我专门查了一下毕淑敏曾经写过的一些关于旅行的书,比如毕淑敏曾经写过如下这些书:<非洲三万里>,<蓝色天堂>,<旅行使我们谦虚>,<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世界如锦心如梭>,<出发和遇见>,<青春当远行>,<送你一颗光芒之海>,<带上灵魂去旅行>等等。而手头的这本书,从内容上来说,倒是颇有点像是<旅行使我们谦虚>的节选,除了头尾文章,分别选自其他书中知名文章外,中间的大部分文章都和<旅行是为了谦虚>的内容排版几乎一模一样,我也是醉了!

漂亮的插图

  也许,这本书本来就是节选书,但是如此的东拼西凑出来的真的会很好吗?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毕淑敏的很多游记的毛病,还是因为节选的原因,所有游记都没有旅行的时间,没有日期的背景,只是从空间上来看景色,总是缺了很多难明的意味,画面不够完整。更主要的是,所有的文字都没有照片和景区图画,文字中涉及的事物都纯粹得靠读者自己去想象,在我看来,实在是称不上一个合格的游记。只能说更像散文随笔更多些,然而,这本书中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感觉太多了,太杂了,让我们有些无所适从。这是我给这本书打四星的主要原因。

插图虽好,然而无景衬托

  美人无神的双眼,无法照亮我前行的路。

  这是我最开始想要写的书评名字。也是我看完这本书得到的最大的感觉。

美丽的插页却没有激情

  全书读完的感觉并不是很好,散乱而无序,而这是旅游散文的大忌。以前我曾经看过的毕淑敏的书,基本都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主线的,而在这本书中却无法看到。

没有激情的游记不是游记。看完此书,我却有这样一个感觉,这毫无疑问,是个美人!一个装饰漂亮,设计精美豪华的美人,可惜,她的眼睛

  《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读后感(五):带上灵魂去旅行

  从小学起,我们对毕淑敏肯定不陌生了。因为她的作品不仅被收录在各个版本的小学、中学教材里,而且不断出现在教辅材料、考试试卷中。

  仔细搜索了记忆中的课文,已然忘记了是哪一篇文章。如今手捧着这本散文《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借由这本书,走进她的文学世界,认识多重身份的她,如何抒写睿智和温情的文字。

  这是一本叙述旅行所见所闻所感的游记,也是我第一次阅读这种题材。在我的印象里,毕淑敏都是以散文为主的作品。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在20个故事里面,毕淑敏描写了国内外的游历见闻,其主旨都呼应了一个主题——无论身处何方,请记得让心灵跟上你的脚步。

  对于旅行,现在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人们游历的国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但是偏偏会有一部分人,想迈开步子出去看看,却左右而顾他,找了一个个的理由,让自己还留在原地,迟迟没有踏上出发的旅程。毕淑敏在《带上灵魂去旅行》里提到了,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最常见的忧愁便是一趟旅游的花费,如果省下来的话,就可以过些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但是在早已能够解决温饱生活的今天,至少在沿海地区的我们,再去纠结这个问题,真的会让你裹足不前。若你还在盘算着如何精打细算地省钱存钱,那么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了。

  冰岛、芬兰、挪威,毕淑敏对这些北欧国家甚是喜欢,描写的篇章幅度也较长。

  对这些国家的喜欢,她认为要真正熟悉一个民族和地域,只有阅读本土人写的小说和诗,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几费周章,她终于搜集到了吉光片羽的《冰岛诗集》——《海寇诗经》。

  许是翻译的缘故,“冰诗”简洁、通俗易懂,没有晦涩难明的语句,以规律的短句形式,让我们得知,即便是依靠掳掠获得财富的民族,对内弘扬民族文化时,也有一套自己的人生观,并且让我们感叹,原来海盗也是要热爱学习和尊重知识的。

  《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作者以一段沉痛的历史,向我们述说了21世纪前,犹太人和罗马人的悬殊战争。当看到犹太人为自由而战,宁愿死守马萨达,也不愿伤害在城墙下为罗马人修建云梯的犹太人同胞,最后以自行灭亡的方式,集体死亡。看到这段如此惨烈的描述,我合上了书本,停止了继续往下阅读,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其实这只不过是众多战事中的其中一段历史,但是为什么会让我如此震撼呢?因为这是一场以少抗多、以弱抗强的战事,当失去赢得宗教和政治上独立的希望之时,万众一心地选择用死亡代替奴隶的悲壮之举,为自由而战,这个听起来多么激动人心的口号,但在争取的过程中,竟是这样地椎心泣血。

  作者在开篇就提到了马萨达位于死海最高点,而死海又是世界上最深的盐水湖,人在那里永远不会沉没。对于死海的存在,我觉得它是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来祭奠在马萨达遭遇几乎灭顶之灾的犹太人的灵魂,并以这片海作为永远的超度。

  旅途中,少不了的就是购买纪念品。其中毕淑敏分享了一次在砚台店品鉴镇店之宝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刻。得益于同行好友的“厚脸皮”,让作者能够从经验丰富的老板口中,了解了砚台从设计、雕刻、上漆等精湛的制作工序,丰富了我们对文人墨客爱不释手的瑰宝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品味了砚台在磨墨过程中,给予我们的思考空间。

  20个不同的故事,都蕴含了不同国家的人文历史,有些还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初次了解一个国家概况的窗口。故事虽小而精,北欧和中东几个国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我们都能获得精髓。如果插图能配以真实的图片素材,相信更能贴合这本书的每一个精彩的故事。

  放下你的疑虑,也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每一趟旅游,都不虚此行,调动你身体的激情细胞,热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佳句欣赏

  1、 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

  2、 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

  3、 微笑不需要那么多惊天动地的理由,只要感受到清风朗月、大自然的生机,就可嫣然一笑。

  4、 人一旦拥有温饱,也会拥有尊严;人拥有安全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在自己幸福快乐的同时,给予别人更多尊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