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10篇

2018-03-19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10篇

  《如何去读一本书》是一本由[英] 伍尓芙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一):有趣的读书笔记

  

写在最前面

在一本普通书面前,我们大可以像作者一样,给予平凡评论

  但在好书面前,我们往往战战兢兢,于遣词造句方面反复斟酌,却仍是深觉自己文字难以描绘出其万分之一的光彩,深怕自己误导别人,从而错过此书。

  在新书中,这样的好书不多。

  而伍尔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一点说明

  这本书是伍尔芙的读书笔记,而不是一本专攻阅读教程的工具书——会仔细地把书籍分类,然后告诉你每种书要怎么读,或者把阅读模式分类,每种模式的要点又是什么的书。

  难道这本书标题为“如何去读一本书”,就是因为第一篇笔记就是这个名字吗?

  就像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无题诗,干脆就取全诗前两个字命名?

  一开始,我也有此误解

  但仔细翻阅后,我就深深地被伍尔芙给折服了。

  在书中,她选取了几位作家/诗人——多萝西·华兹华斯、简·奥斯汀、笛福等等,然后记录了自己对其人其作品感受和畅想。

  在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文学史上的伟大女性,是如何阅读,如何让那些作品焕发出更强大生命力的。

如何去读一本书?

  和工具书直接告诉我们答案不一样,伍尔芙强调阅读是的自由的、独立的。因而,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

  她认为我们即使接纳了别人的看法建议,也要听从自身直觉,凭借自身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但想要运用这种自由,去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就需要我们对这份自由加以约束,从广阔书海中挑选值得阅读的书籍。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时间精力没有白白浪费

  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我们的阅读品味

  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

  正确过程是广泛阅读->培养品味->在一定品味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提升品味->……

  如此循环往复,每次都能带来前所未有乐趣

  于此,伍尔芙和别人的不同,变得泾渭分明起来。

  当然,作者没有忘记告诉我们如何阅读,毕竟上面循环的基础,还是阅读一本书啊。

  1、 打消我们先入为主偏见努力变成作者本人,去感受作者搭建的世界

  2、 用最大的领悟力获取种种印象,并对印象做出判断,并与同类书籍展现的印象相比较

  如果觉得比较拗口,难以一下子全部理解,可以参考后面伍尔芙的读书笔记。

  我也不建议大家读完了就扔一边。

  因为我们往往难以一次性就能读透文豪们书中的所有意蕴。

  更不要提,我们和伍尔芙之间还隔着时间距离文化差异

关于读书笔记

  很多人写读书笔记,往往引用一些书中原句,然后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我也不例外

  但是伍尔芙在记录中把自己摘了出去,以第三视角描绘出作者创建的世界。

  她畅想多萝西的生活,还原多萝西写作样子,描绘奥斯汀的成长经过……

  我们看不到伍尔芙,看不到“我觉得……”这样的句子(我这篇书评里这样的句子可不少/苦笑)。但她确实在牵引着我们,走向这些诗人、作家的世界。

语言

  伍尔芙的语言,和我想象中一样精美

  她仿佛有用不完的美好词句,也有着缜密的思考逻辑

  在描绘景象时,她从来不吝词汇,但对于叙事,她又简洁恰到好处

  因此,她扩大了我们对美的感受,又避免了我们因为冗长叙事产生的不耐烦

  当然,这里也有译者的一份功劳

几点遗憾

  毕竟伍尔芙不是和我们同时代的作家。

  所以,在她的分类方法中,书被分为小说、传记和诗歌。而现在,这种分类已经不能囊括所有书籍了。

  好在,对于文学类作品,伍尔芙的阅读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其次,对于当时人们耳熟能详事物,我们需要查阅资料才能知其一二,在阅读本书上就要花费一些功夫。但与我们能获得的乐趣相比,这点花费着实是值得的。

  最后,伍尔芙的一些观点,并不和当今时代同步。

  如果她能接受当今的思想潮流,她可能就不会觉得在莎士比亚的时代,没有女性能拥有和莎士比亚媲美的才能了。

  这是时代带来的局限性。

结束

  伍尔芙的精妙之处,绝不限于上面的描述。在这幢伍尔芙建立的宏大建筑中,即使是基底的砖石,都能给我们带来思考的契机。

  最后,别忘了,这是伍尔芙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但不是照搬呦~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二):关于读书,伍尔芙是怎么想的

  当我拿到这部由英国著名散文大师伍尔芙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之后,翻看之前我自然而然的以为这就是一本诸如时下读书风潮兴起之后,随之而来的针对如何阅读的工具书,但是当我读完序言后再重新翻回看封面时候,才发现原来是我先入为主的想当然了,本书确实如同封面所说的—《如何去读一本书》伍尔芙阅读笔记这样,本书是一本伍尔芙关于她的阅读的笔记。本书并没有第一步第二步应该做什么,也没有首先其次的罗列,而这是一本具有完整想法的阅读笔记,我们跟随大师的阅读体验,重新体会阅读的感受,阅读的方法自然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在阅读《如何去读一本书》的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文学家和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在年少时代伍尔芙同一当时的文学界精英,诸如哲学家罗素、赫胥黎等人都保持经常聚会交流,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优秀学子,弗吉尼亚•伍尔芙与这样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艺术,无疑对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属于她自己体系的文学理论的形成的。她的文学创作也因此而别开生面,注重自由平等精神含量

  本书一共包含16篇文章,从伍尔芙的自序《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本书分别就不同的文学作品和作者结合自己在阅读时候的所感所想,进行讨论。我们也得以跟随伍尔芙的阅读笔记,而展开对于简•奥斯汀的《简•爱》,勃朗特姐妹的《呼啸山庄》,斯威夫特的《致斯特拉的日记》以及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的著作和作者的分开评论,当然必不可少的是对于伍尔芙最喜爱的作家哈代其人和作品的评论。从一位20世纪英国文学界最重要的散文大师的眼中,去看同为大师的各位及其著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事儿,而书中伍尔芙也确实在向我们透露出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这是一本伍尔芙的读书笔记,我们透过这本集子,可以看到一代文学散文大师是如何看待读书这件事的,这对于普通人的我们,一定是有所启迪的。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三):一本与众不同的读书笔记

  该书作者是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如何去读一本书》,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这是一本给读者讲授读书方法的书,然而其内容却比较出乎意料。它并没有教给你任何读书的方法,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思想变化,甚至还有各种遭遇对作者造成的影响

  伍尔夫以女性的视觉去感受文学作品中透露的细腻情感,其天马行空思路让人叹为观止。作者的思路与一般人有很大的差别,即便是整理成笔记,读者有时候也很难跟的上。

  作者认为读书应该听从直觉,凭借读者个人理性思维去得出结论,而不向其他任何指导阅读的书一样,教人方法,督促读者去练习同时伍尔夫也认为,不该主观地去定义写作的模式,而是应该打消这些框架,放松心情去阅读。“努力变成作者本人”被作者带入到作品的场景中去深刻体会作者的感受。

  阅读应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应该是挑选合适的书去阅读,而不该浪费时间在质量不够高的书本上面;

  第二步是阅读、评判和比较。这一步骤中,作者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以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伍尔夫的这本读书笔记,经常把作者的性格和作品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写两位旅行作者的时候,这样写道“她们两个都留下了有机,也都对同一个地方做了观察,但是她们看待这个地方的眼光却又很大差异。”

  对简.奥斯丁的描写“性格中既有魅力一面,又有古板生硬的一面;在家里惹人怜爱,在外又被人畏惧;言辞犀利心思温柔—如此大的反差出现在她一人的身上倒也不觉突兀。我们若阅读她的小说,就会发现自己容易由于作者的复杂本性在小说里跌跌撞撞”

  同时本书也比较多的描写了各个作者写作时的境遇和场景,比如在写《爱情友谊》时,简才只有十五岁,她完全是为了在书房里逗乐……

  书中提到“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求职或谋生,而是为了把交流扩大到不同时代和地域”在后面的内容中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伍尔夫在读书的时候会把作者的具体情况一并考虑进去。

  比如蒙田,是一个可以给自己自画像的人。蒙田是一个不甘于平庸普通,喜欢与众不同的人。“乌合之众是多么可憎!”

  “我不得不服从于某种固定存在方式,这仅仅是一种生存,而非生活。”

  都佐证了以上观点。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旧时的女性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作者比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经过查询发现,各类书籍上面对于女性作为个体的描写非常之少。最多是作为女儿妻子母亲来描写。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书中做了大量的假设,假设莎士比亚的妹妹非常热爱文学,但是可能会被家人叫去做家务,也可能被父亲随意价格某个她并不爱的人;即便的她挣脱原生家庭,逃脱出来,当时的社会也不会认可她,更加不会公平对待这个有才华女孩子。她的命运依旧要靠男人来主宰,真是悲剧

  简而言之,就是旧时的社会现象体制决定妇女地位,使得她们要么早起无法收到教育,要么拥有才华成年之后结婚生子无法施展出来只能围绕着丈夫孩子厨房餐厅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

  作者最后提出,旧时女子没有自己的独立书房。实际上也是社会和家庭不能给予她们应有的人权和尊重

  当然该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这本读书笔记的逻辑思维方式有点反套路,很难捕捉到,阅读起来有些生涩。

  其次是漫谈和臆想太多太长,读者会感到乏味,想早先跳出。

  最后,有些推断依据不足,难以让读者信服或者产生共鸣。可以说是一个自嗨的过程。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四):你才是最后的评判者

  噢,我错了,大错特错。

  《如何去读一本书》我以为讲的是让我如何喜欢上阅读?或是讲略读、精读还是主题阅读。不是,全都不是。我错把友情当爱情。

  作者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说,当我们给别人提出有关读书的建议时,最好就是让他们不要听从建议而是听众直觉,凭借自身的理性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

  有像很多人想找别人来推荐单一道理,每个人的学识经历兴趣各不相同,不可能别人的推荐都是你满意的书籍。读书,其实是个很私人的事情。独立性才是一个读者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

  怎么才能在阅读中获得更大价值呢?作者给了我们两条建议:

  一、阅读第一步,用最大的领悟力获取种种印象

  二、阅读第二步,由阅读、评判、比较组成。

  我用自己的理解打了个比喻。你是个刑警,去勘查现场,你要对现场的各种线索和所有的物品长久存在于你有脑海中,发挥你所有的想象力来还原现场。回来之后,你要对这些线索进行分析和判断。判断期间,你会把相似案件进行比较,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直到所有的疑问都得到解决。案子破了之后,你再回忆案件情节,好像情景再现一样,清晰无比。

  阅读(现场勘查)——评判(分析线索)——比较(相似案件)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给书作比较的时,一定是同类中最伟大的作品进行比较。要想成为一个真证的读者,你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有极高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学识。

  书中介绍了写随笔原则,只有一条——他必须给人乐趣。

从开头第一个字开始就要让我们着迷,直到我们看到最后一个字,才能清醒过来,一阵神清气爽。随笔中是容不下任何杂质的。随笔必须是纯粹的——纯的像水、纯的像酒,只是不能流于单调、死板或是含有外来杂质。

  作者对在书中简析了《简爱》、《呼啸山庄》、《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作品,这些都是作者读书时的随笔集,在书中畅谈了她的阅读心得感想表达了对诸多作家和作品的见解。如果能真正的读懂一本文学作品,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学识也会有所提高

  当我读完这本书又是什么感觉?是“上错花轿嫁对郎”歪打正着的感觉。这本书是否值得你去读,需要你自己去评判。

  毛姆在《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的文章中也曾提到“你在读,你就是你所读的书的最后评判者,其价值如何由你定。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我向你推荐的书。我们各人的口味不可能完全一样,只是大致相同而已。因此,如果认为合我的口味的书也一定合你的口味,那是豪无根据的。”

  古贤乐

  2017.11.25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五):听伍尔芙说如何读一本书

  如今市场上很多关于读书的书,看了几本下来,还是觉得弗吉尼亚•伍尔芙所著《伍尔芙阅读笔记:如何读一本书》最得文艺青年的心。

  伍尔芙是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她最知名的标签就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而她对今日女性最影响深远的就是她著名的一篇随笔《一间自己的房间》。

  这篇文章也收录在本书内,因为这不仅是一篇“女性主义的宣言”,也是一篇针对女性作家乃至女性命运的整体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女性阅读者,甚至是一名女性创作者,你会被她的思考打动,从而进入你自己的思考中去,去了解身为女性在面对阅读与创作时所背负的不公平。

  这就是文字的价值,也是诸如伍尔芙等艺术创作者为我们所做的贡献。同时,我阅读这本《伍尔芙阅读笔记:如何读一本书》时最大的感受:她带给我们对于阅读、自我的思考。

  伍尔芙本人长期生活在阅读、写作的氛围当中,对于文学作品她常有精妙的见解。本书开篇,一篇文章就是她向读者阐述:如何去读一本书。我认为,这是本书开宗明义的“纲领”,可以多读几次。伍尔芙在这里阐明了她阅读一本书的“方法论”。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她的方法或许比较感性,但是绝对有助于你了解一本文学著作的本质——如何深入一本小说,去发掘人物和小说世界的终极秘密,恐怕只有小说家才知道真正的路径吧。

  没有想到伍尔芙写书评也写得那么好,不仅能达到某种理论的高度,而且讲述得十分感性。她认真地分析了简•奥斯汀的作品,告诉我们从简的生活经历里入手,去看待她的小说,能发现她的独特与伟大之处;甚至,她也并不讳言作家们的不足之作,但即使是这样,她也告诉我们,要珍惜作家的可贵之处,那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

  像过去在阅读中困扰过我们的:《鲁滨逊漂流记》现在还值得读吗?什么才是真正优秀的随笔……这些问题,伍尔芙也一一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

  伍尔芙不像如今的很多作者,直接给出可以执行操作的读书方法,但请珍惜老式作家给予我们的思想瑰宝:她告诉我们,读书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要让自己的心灵、所有感受去贴近作者,去感受小说家隐秘的内心世界。

  她告诉我们的是思考的“方法论”。

  还有一点,是我阅读过程中感受很深的:就是写作的文艺青年可以按照她的读书方法论,跟着她解读那些著名作家的步伐,去学习那些前辈作家构建小说世界的方法,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塑造他笔下的人物……在她的笔下,阅读一本名著的方式,也是学习创作的“阶梯”。有如此奇妙的作用,恐怕跟伍尔芙本人就是个才华横溢、敏感的作家有关吧。

  所以,读者们,要想真的了解阅读一本文学作品的奥妙,还是要看作家的“指南”啊,尤其是那些名作家的。

  :忘了说一句,真要学习到大作家们的读书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她讲到的书都找来读一读,用她的眼光去看这些作品,或许或发现另一个“美丽新世界”哦。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六):让每次阅读都成为一趟完美的旅行

  如果您有幸读过[美] 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那么乍开始看到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的时候恐怕会和我有着同样的疑问。这书也是教授阅读方法的吗?它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重视目录的阅读方法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呢?如果你揣着这样的想法购买了这本书,那么你恐怕要失望了,但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此,请不要因为这一点点的失望就让这本书在书架中就此沉睡,尽管您书架中从未被翻开的书可能远不止这一本。

  说起弗吉尼亚·伍尔芙,请原谅我才疏学浅,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当我去搜寻关于这个人的经历的时候,真是吓了一大跳,别的不说,只一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便足可说明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有多么重要。而《如何去读一本书》正是她的阅读笔记。

  不同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是,伍尔芙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阐述的是自己的阅读观在本书开篇之处,伍尔芙明确指出,即便她可以就关于“如何去读一本书”这个问题作答,那这个答案也仅仅适用于她个人,而不是每个读者。这就直接避免了“我觉得这本书这么好,你为什么不看?”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避免了“思想绑架”,而这样做的进步意义就在于,让每个读者不在囿于从其他人之处得来的看法而形成的成见,对一本书进行几乎完全主观的评价,就过往的经历看来,这种主观评价是殊为难得的。同时也明确表示了我们在给别人推荐某本书的时候最好的建议就是让人不要去听从这些建议,这样也从侧面保证了人们对于一本书的评价是未受其他人影响的且完全属于自己的主观评价。

  说到这里不得不指出本书关于封面中标题的问题,原文中关于标题有如下描述:

  首先,我要特别强调我这个题目末尾的问号

  但封面的题目当中并未出现这个问号,因为对出版流程不太熟悉,也不是很懂这个责任范围,无法确定这是图书策划和封面设计两者之间谁的疏漏,倘若本书再版,这个地方恐怕要稍加修改

  就内容而言,本书记录了伍尔芙对于阅读的看法,也在本书之中详细叙述了自己对于诸如《简·爱》和《呼啸山庄》的简析和关于蒙田或者艾略特这些著名作家的看法,字里行间展现着伍尔芙本人是如何解决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问题的

  对于经典文学,要反复阅读。然而除此之外,要想对经典文学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我们还必须花费不短的时间去研究作者的生平。

  通常普通读者在阐述对一本书的所思所想的时候,总会就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者是某一句能击中自己内心的语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表述格式一般为:书中的某人物/某句话给我的想法是……。如果这人感触在深一些,便会结合自己的某段经历,于是其表述格式就变为我经历了……觉得书中的某人物/某句话给我的感受是……或许我们就觉得她的表达已经非常优秀了。但其实说到底还是落了俗套。

  翻到本书中简析《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仔细阅读后便不难发现,作者除了针对书中的人物或某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还会结合作者的生平自行探究作者当初如此遣词造句的原因,甚至尝试着结合生平和词句的特点来窥探作者的内心活动。只这一点,便会让很多同在发表看法的人相形见绌,离我们最近的实例是六神磊磊。金庸作品的阅读者不计其数,就我所知,只有六神磊磊在阅读金庸作品的过程中杀出了一条邪路。公众号关注人数10W+(额。。。现在可能更多了吧)说明了他的名气,《六神磊磊读金庸》的畅销也从侧面说明了六神磊磊本人在阅读金庸作品的时候花了多少心力。而当你阅读伍尔芙对《简·爱》和《呼啸山庄》的简析的时候,可能你才知道自己从前的阅读方式是多么的粗浅。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屑:我就是不想把一本书挖掘的那么深,我就是如此粗浅的阅读下去,毕竟千金难买我乐意。那其实也随便你。但在你和别人一起讨论某本你和别人都读过的书的时候,你的内心真的不羡慕那些能从更深层次挖掘这本书,想到很多你从未想着去想的问题的人吗?你真的不想问问自己和他的区别在哪?你真的不想知道别人为什么会对一本书有着那么深刻的认识吗?如果你不想的话,你开心就好。可是如果你想知道这些差别的原因在哪,我觉得你不如学一学伍尔芙,在阐述书中的人或者词句让你想到了什么之后,结合作者的生平去探究一下他如此写作的原因,也许同样的一本书能够带给你更深的影响。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衷心的希望你能找到一本书甚至是每一本书的正确的打开方式,让每次阅读都成为一次完美的旅行。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七):如何阅读一本经典小说?

  有没有人在读完一本书后,完全不知道书中说得是什么呢?跟没读一样,连这本书的核心是什么都不知道,你好意思告诉别人说你读过这本书吗?或许你当时读这本书时还记得内容,过了一段时候后,就完全不记得书中的内容了。今天读完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这本书中就是教我们如何读小说,如何获取书中的知识,不过伍尔夫在这本书中解读的方法用得都是经典小说来举例说明的,所以有的人如果看过这些经典小说,可以看看当时读的内容是不是和伍尔芙做的读书笔记一样的,还是伍尔芙在书中分析到的内容,你压根就没有印象了呢?

  在《成功心理学》这本书中,我们知道阅读分为:收集信息、消遣、获取知识,三种阅读方式。在这本《如何去读一本书》中主要是解读经典小说,我们大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不同于批评家和学者,很多都是出于消遣类阅读,但是不管作为什么方式的阅读,都会存在一定的方法来让我们获得书中的信息和我们想知道的知识。让我们来看看伍尔芙在《如何去读一本书》中向我们讲解的阅读三个步骤:

阅读第一步,用最大领悟力获取种种印象,但这只是阅读过程的前一半。

  我们想要从一本书中获得全部的乐趣,我们就必须对形形色色的印象做出判断,以使那些一闪而过的形象成为坚实而持久的存在。我们可以把书和书进行比较,就像建筑和建筑进行比较一样,如果能进行这种比较也意味着我们态度的改变,我们不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他的判官;作为朋友,我们可以满怀同情,作为判官,我们则不得不非常严厉。因为我们要筛选出有些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滥用了我们的同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种种冲突和疑问,我们都要做出判断。

  如何读一部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来解读,那我们以哪种方式来解读呢?在伍尔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中以《鲁滨逊漂流记》做为例子来教我们如何解读,伍尔芙是从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来解读这本书的,首先笛福出生、祖先、在写作之前都做过什么,笛福的家庭生活以及成员,对笛福的外貌的描写。先通过这一段的描述包含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发展史,难道我们就能从《鲁滨逊漂流记》中获得额外的乐趣,或是更加明智的阅读这本小说吗?

  因此伍尔芙告诉我们在解读书本的时候,不管我们怎么样兜圈子、扭身子、悠悠荡荡、浪费时间,最后必然有一场孤独的战争等着我们。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握好作家的透视观,了解他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世界的,我们必须独自爬到这位小说家的肩上,透过他的眼睛凝视一切,好弄明白他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去安排的小说。

阅读第二步,有相当的理解力,看出书中哪里有败笔,哪里有妙笔。

  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力,这样的理解力也许和作者是持相反观点的,或者对书中一些作者提出的想法不认同的,那我们就要发挥我们的理解力,看看书中作者是不是用很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

  有的时候,我们在一本书的开头看到作者说到书中会提到4个观点,但是我们读完一本书,却发现只找到作者的三个观点,是有一个观点没有找到,还是作者在书中漏掉了他在开头所说的第4个观点呢?这都需要我们对书本的理解力来判断失误。

  比如我们读到书中的一个人物,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好人的设定,但是读着读着这个好人却做了一件坏事,让我们错愕的同时,也对这个人物讨厌起来了,但是后面的章节继续又读着读着发现这个好人之所以干了一件坏事是有苦衷的,这时剧情又得到反转,让我们瞬间又原谅了这个好人,这就是在书中不断的出现伏笔,我们不读完就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所以好好运用伏笔也是一处妙笔。

  伍尔芙在《如何去读一本书》中说了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为例,说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书一问世,报纸上就抗议如潮,有人说生活真如哈代刻画的那样,他明天就要用子弹打穿自己的脑袋,这就是读者对作者的小说理解的不同的差异。因为我们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这个看法是基于我们的经验和偏见形成的。

阅读第三步,全新的阅读品味,知晓同类书中的共同特点。

  当我们已经读过各式书籍,如:诗歌、小说、史书、传记等等,我们就会想要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差别、各种矛盾组成的更广阔的空间。有了品味指导,我们可以大胆超越某一本书的范围,去寻求能把这些书籍归为一类的特点,我们可以给这些特点制定一定的评判规则,以使我们的见解更有条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更深的、更加难得的乐趣。

  我们都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思想,不可能会相同,所以对于经典小说的阅读,每个人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今天看了伍尔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对经典小说的解读,也许你下次再阅读经典小说的时候也会换种解读方式,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成长。

  《如何去读一本书》读后感(八):带你去旅行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先查了一下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或译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成员之一。作者当时所处的年代距离我有些遥远,但这并不妨碍这位优秀的作家与我的对话。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这是作者说过得话。 刚好看《如何去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一本工具书,分门别类按部就班的叫你怎么样去阅读。因为之前看了一本《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所以我会产生这样的怀疑也是情有可原的,这本书就是规划我们如何去阅读,阅读时候要思考哪些问题等。然而在读伍尔芙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作者并不怂恿我们按照她的方法她的建议去阅读。她希望我们听从自己的直觉,凭借自身的理性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培养读书品味。 这本书是伍尔芙的读书随笔所以书的内容看起来比较随性,她在书中描述对诸多作家的看法,对名著阅读时的感悟,必不可少的是她做的读书笔记。她的读书笔记并不像我们一样,摘抄原句,写自己的感悟,她站在第三视角俯瞰作者构建的世界。 她看到《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一点点描绘出一幅自画像,我们随着作者不知怎么就到了海上,遇见风暴……伍尔芙似乎陪着鲁滨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时光,她似乎亲眼目睹了鲁滨逊所经历的一切,我想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最高境界。 这本书的另一大看点就是作者的文笔,书的语言流畅华丽,仔细推敲每一句话都是如此恰到好处同时也富有逻辑。该精致时候精致到了极致,该淳朴的时候又毫不啰嗦,她对语言的运用已是炉火纯青,当然这其中译者也是功不可没。 本书有一大遗憾便士如果对外国名著名作家不太了解的读者读起来可能吃力,毕竟这部著作距离我们还是有些年代感的。细细品读,静下心来去查阅也不失为增加文学素养的一个好的方法。这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让每次阅读都成为一趟完美的旅行,作者对每一本书的解读就像带我们去旅行一趟。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你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阅读方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