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引爆用户增长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引爆用户增长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3 20: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引爆用户增长读后感精选10篇

  《引爆用户增长》是一本由黄天文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引爆用户增长》读后感(一):整体一般,有一些启发

  看完三本增长黑客类的书后,我反而陷入沉思。

  这些都没给我我想要的,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门跨岗位综合技能,那一定是需要大量实践的。

  《增长黑客》范冰一书算是开山鼻祖,把增长黑客引入到国内,但其实更多的内容都是介绍别人大概是怎么玩的。

  《首席增长官》张梦溪,更多是从再高一层的维度去介绍在企业内如何去部署这套思想,其实非常不接地气

  回到本书,本来以为哥们是实践者,会有不少有料的东西,但实际上说的很多还是没有“超纲”,前后案例还有重复,真的是不大好。而且从业经历也短,所做的受限于P2P,团购等,前者太特殊,后者市场增长其实已结束。给我带来的思考不多。

  回到本心,我想要一本能带着一个有一定互联网经验的人手把手从0到100逐步实践的一个互动教程,这是非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设置不同问题来诱发思考,固化思维。里面还会遇到很多问题,用户应该怎么思考,作者如何解决

  当然很难,不会有人把最核心价值点或者可能涉密的材料公开出来。

  总之,本书只能给三颗星。

  我觉得看完三本书后,用户增长的前置条件是PMF,然后思考好北极星指标结合自身优势去寻找各类资源引爆用户增长,并做好留存,这里包含用户运营,分群、分层运营。在产品的不同周期做不同的事。

  《引爆用户增长》读后感(二):3星|《引爆用户增长》:主要是团购运营的经验,案例与数据不够新颖独特

  全书其实是讲运营经验,蹭“增长黑客”这个热点。国内出的增长黑客的书我看了几本,感觉还是把市场营销与运营的事情换了个名字

  读后感觉作者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团购领域。作者在百度糯米干过两年。

  全书的案例与数据都一般,不够新颖独特,作者洞察力我认为也一般。

  许多案例在书中出现不止一次,不太好。

  总体评价3星,有一些参考价值。

  帮作者指出一个明显的笔误:#2578,“一个用户购买率的数据,我们能看到用户在5次购买时购买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并且随着次数的增加购买率也在逐渐增加,直到5次及以后购买率的数据增长逐渐趋于平稳。”。这里的“购买率”都应该改为“留存率”。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的补充或者点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书中的页码:

  1:后面【百度糯米】延续了每个月造一个大型节日活动策略,逢节必过,带动平台GMV(成交总额)跳跃式的增长,如图1-10所示。#669

  2:他们发现聚美优品投放ROI远高于粉皮儿,同样的货物、同样的运营团队换了不同网站以后,ROI差三到四倍,这就是品牌力量。#766

  3:【百度糯米】为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胜出?其本质还是在于商户供给不足,跟竞争对手差距太大,导致用户需求无法连续满足自然就会发生平台的转移。#816

  4:在开通这个电话之前,企业采购用户基本上都流失了,而且无法通过数据分析出流失的原因设计了转化的通道之后,带来了非常多的销售转化,而且金额都很大,有时候一个线索形成的销售成交额,比得上整个页面1天的销售成交额。#937

  5:新浪微博就是典型的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冷启动的例子。微博前期都是靠拉名人入驻然后把这些名人推成超级大V,再通过这些大V的标杆效应吸引更多用户关注。#1867

  6:团购跟电商最大的区别在于:实物商品可以一对多,一个商品卖全国。但团购是一个地域性和空间性极强的业务,有着非常强的LBS属性。#1922

  7:所谓“马甲效应”是指平台在冷启动的阶段,此时没有用户,也没有供给或内容,由自己员工扮演用户的角色,参与到平台的互动中,建立有效连接。#1933【“马甲效应”应该用错地方了,一般是指股市公司换名字带来股价上涨】

  8:Uber刚到一个新的城市,因为司机少,乘客打不到车,所以下单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打到车也要等很久,体验很差,乘客很容易流失;司机端,因为乘客少,司机接单量也少,体验也不好。于是Uber首先雇佣一批全职司机强制派单,保证初始阶段的供给能力。#1940

  9:知乎和糗事百科最早都是使用邀请机制来完成初始用户积累的,小米也用了类似邀请码来做种子用户的激励和粉丝用户运营。邀请码机制在内容型和社区型产品中被广泛应用。#2012

  10:不光是流量上的倾斜,在团购竞争最激烈时,团购网站对于新签的商户会给予重点补贴,以便帮助他们快速实现交易额零的突破,也会激发商户的自发推广动力,补贴会持续一段时间培养用户黏性,并随着交易规模的增加而减少,直至取消。#2226

  11:荔枝FM是靠录音工具起家的。录音的同时就能对周围的环境音自动降噪,对声音进行美化和回声抑制,也可以随时添加多首音乐。#2246

  12:早期,去哪儿以机票搜索比价为核心,将其打造成自己的流量型产品,形成用户黏性后再将这些用户导入酒店等其他业务。#2310

  13:在团购行业电影票就作为流量品类承担了拉新和为其他品类导流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麦当劳、肯德基、味多美等知名快餐连锁餐饮商家,因为具有门店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大众化需求、销量高、单价低、用户对价格敏感特点,也被当做流量品类广泛用于拉新。#2318

  14:京东的图书品类也充当了流量品类的角色。京东最早做3C数码产品,客单价高,用户购买频次很低。为了提高用户的购买频率,培养用户的黏性,京东选择了进入图书品类。#2320

  15:GrowingIO是一家专门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公司,他们的客户都是企业客户,因此他们最好的拉新方式就是与目标用户集中的机构进行合作。#2504

  16:用户成长中有2个魔法数字:·1次复购,留存率提升30%以上;·5次购买变忠诚,留存率提升至60%以上。#2563

  17:据行业数据统计,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维护老用户成本的5~6倍。换句话说,一个老用户的维护成本只有新用户获取成本的1/5,而且老用户的利润贡献是新用户的好几倍。#2722

  18:召回一个老用户的成本和带来的效益远大于一个新用户的获取成本。#2791

  19:学生消费旺盛季节是暑假和寒假,这个时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那对于学生获取最好时就是开学,在开学时需要重点进行拉新活动,才能在旺季形成有效购买。#2847【有疑问:开学就拉新,到放假的时候岂不是都忘了吗?】

  20:有数据研究发现,用户主要的流失80%以上都集中在当天,那我们对于潜在流失用户的召回时间上就应该在当天就应该采取措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召回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召回流失用户的短信在当天就发。#3106

  21:Facebook发展早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要让一个用户留存下来并持续使用的诀窍就是让这个用户在10天内完成7个好友添加的动作。#3150

  22:LinkedIn早期发展过程中也不知道如何提升留存,于是分析了两三百个各种不同的指标,最后发现,一星期内添加5个联系人的用户,他们的留存率/使用频度/停留时间是那些没有加到5个联系人的用户的3~5倍,这个是他们找到的驱动用户成长的关键路径和魔法数字。#3151

  23:同样的,在2009年的时候,Twitter的用户流失率达到了75%,时任增长团队的产品负责人JoshElman做了一件有趣的逆向思维的事情,他并没有去研究那75%的用户是为什么走的,而是深入地研究了剩下的25%的用户为什么留下来。结果他发现这25%的用户关注的用户数都在30以上,#3155

  24:公司专门开发了一套程序,抓取了另外几家团购网站的公开数据,根据他们的销售数据来进行排序和筛选,大客户是谁,一目了然,并且运营团队和其他团队也从补贴、推广、预付等各方面一起配合,帮助销售实现大客户的快速签单和上线。#3291【另外几家团购网站的大客户的信息都是公开的?】

  25:面对这种情况,资源的独占性就非常重要了。市场份额强势的一方要主动发起资源的独占性,让资源提供方选择只在一个平台提供服务,否则就断掉其订单,甚至是封杀。#3945

  26:去哪儿网的创始人兼前CEO庄辰超有关于通过补贴抢占资源独占性的一个观点:补贴不能打“添油战术”,要有终局思维,用最短的时间,一把把钱砸下去,一次性把市场份额提高,马上打桩把这个资源给锁掉。#3948

  27:最可怕的是地下黑产业链,他们典型的特征技术手段高,尤其是在像打车这样额度高、时间长、频次高的补贴大战中,他们的身影频繁,而且很难防住。他们手里有大量的手机号、邮箱号、真实身份证银行卡、支付宝账号等,无所不包。#4154

  28: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是被刷的重灾区,有些公司为了冲业绩而刷数据,甚至主动寻求“羊毛党”帮忙把数据做得好看。#4171

  29:补头部,不补长尾:我们在前面讲到了“二八定律”,补贴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个定律,对商家端或者B端补贴的时候一定要侧重于头部商家,因为头部商家意味销量高、人流量大、品牌曝光强,可以充分借力头部商家的品牌势能,有效地将线下商家的流量转化成线上流量。#4271

  《引爆用户增长》读后感(三):把过往经验打散重组,整理成为一个系统

  作为一位做市场的职场新人,我对运营其实所知甚少。这个标题或许有些夸张,因为这不是我的体验,而是根据一些运营前辈读过本书的感想总结出来的。

  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遇见《引爆用户增长》应该说是一件幸事。而我认为,市场与运营其实有很多的共通之处,甚至可以说是交集,因此,我一直相信,这本书会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虽然它引用的案例都是“用户增长”在互联网的应用——因为作者黄天文一直都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但我认为,传统行业也可以运用它其中的方法,因为这本书更多地讲解了运营的本质:如何通过用户增长驱动企业增长(熊林语)。也如黄天文在12.16那天做的深度分享举的他帮一家餐馆用用户增长的思路实现生意火爆的例子。

  本书采取从整体到局部分解的方式讲解用户增长,整体部分讲述了驱动用户增长的7大要素、3大误区、4大关键因素,还有用户增长的基本逻辑。这一部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做任何事首先都要有一个整体思路,明白哪些路径可以抵达终点,哪些路径是缘木求鱼了解了这些路径过后,就要开始制定增长战略。而这份增长战略为我们日后对用户运营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

  有句话说的是:“选择不对努力白费,越努力越错误。”运营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一开始选择的路径就不对,用户只会出现负增长,最后的结果将惨不忍睹

  因此,让我来选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我会将这一票投给它——本书的第1、2章。或许后续章节中有更为实用、更有价值的部分,它仍然会是我关注这本书的重点。因为我认为这属于运营中的“道”,偏离了道,再出色的术也只能创造出一时的奇迹,而无法被总结出来传授于他人。

  后面的章节则是关于运营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其中包括产品冷启动、用户成长体系(包含拉新、留存、转化)、分级分群运营以及补贴必杀技。

  这其中所讲述的方法我没有意愿去一一讲述,只想对其中一些我比较印象深刻又深觉十分有用的用户增长的逻辑重点发表一下自身看法

  第一个是,作者提出的“2B2C”模式。这一模式对运营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不仅要争取扩大普通用户的群众基础,还要重点关注B端用户和大客户;不仅要做出一套适用于大众用户的成长体系,还要针对一些有个性需求的用户进行个性定制。而根据产品自身属性的不同,选择侧重于“2B”还是“2C”,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应用这一模式,尽管适用这个“2B2C”模式用户增长的效率的确很高。这其中包含了黄天文的用户分级、分群运营思想。

  当我看到分级、分群运营的时候,想到了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说他总是致力于让他的用户感觉对方是唯一一家聘请了奥美公司负责广告的幸运儿(大意)。我认为这两种思想其实是相通的。其实当我们在对用户进行分级、分群运营的时候就是让用户感觉到他的特殊性。但这一特殊性不表现在“唯一”上,而是表现在“他们发现企业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会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当用户感觉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对产品的黏性就会上升。

  第二个是,搭建用户成长体系。在一些运营做得不那么好的公司中,通常都不会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做完后不会立刻展现出它的作用。对一两个用户使用成长体系时,效果或许没有什么不同,或许还会抱怨白费了许多工夫;对十几、二十个用户使用成长体系时,或许会发现它开始起作用,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但当用户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运用传统的方式去维系用户成长实在太耗费精力,成长体系才开始被人正视。

  成长体系就和在运营工作开始之前就要制定好的增长战略一样,是对引导用户成长的整体性把握,是用户成长这一方面的“道”。

  第三个是,建立流失预警机制。这一点与黄天文在线下5小时深度分享会上讲到的用户流失相关,因此这两点我就放在一起说明。黄天文老师在书中和当时分享会都用了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其中的一条曲线表示的是每个阶段用户的增长情况。在本次分享会中,黄天文更正了他先前“用户在成熟期后开始流失”的观点,修正说明用户的流失在新客户期就已经开始了。因此,用户的整个流失曲线应该是呈现反函数趋势的。

  所以,黄天文在线下分享会中提出流失预警应当在用户从渠道进入商品页的时候就开始启动。用户一旦多长时间没有进行下一步动作就采取相应措施。黄天文引用“360金融”的例子,分析新用户流失的最高峰在哪里,最终得出是没有采取下一步行动的1-2小时后,那么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给用户发送提醒或推送。

  这是本篇书评想要带给大家的,因为我认为它比较重要。

  而这一流失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与用户成长体系相辅相成的,用户增长的两个思路就由它们来完成。其中之一是新用户数量的增加,另一个是用户自身的成长。

  如许多人所言,运营是一个低门槛的工作。但低门槛只是它的迷惑性,其实要做好运营需要运营人方方面面的努力。正如同我所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用性上认为是一个鸡肋专业,学生多为调剂,但是,它本身却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认为这是汉语言文学的独特之处。而运营也具有类似的特性:似乎简单,实则需要运用到许多方面的知识。正如黄天文所说:运营,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

  对一个运营新人来说,本书可作为入门指导书来读;对一个运营老手来说,本书则让其运营工作更具条理性。我认为,是运营人错过的一本书。

  《引爆用户增长》读后感(四):真的是特别棒。

  是在运营大会上了解到这本书,黄老师的分享非常有逻辑也很具体,看了书的内容真是感觉超级棒,在运营的新项目上按着书的步骤一点点最策划,就像万能公式一样,针对用户和产品找到相应的手段。还有相应的案例可以追寻,对于我这个职场刚入门的学生而言真是太幸运了,有了高人指路,很有方向感,修行也看个人啦,真的是太棒了,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引爆用户增长》读后感(五):单调一些,内容偏窄

  用户是企业增长的命脉。用户驱动增长是指企业不断获取新用户,新用户留存并产生持续性消费的行为。 用户驱动增长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新用户增长带动的整体用户规模的增长,另外一个是新用户不断成长。用户增长绝对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长,而是有效的用户增长、用户成长、用户变现、用户传播、防止用户流失,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增长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单纯用户数量的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企业收入和利的增长,只有质量高的用户增长了才能给企业带来收入和利润上的增长。因此,企业增长的驱动力来源于有质量的用户,通过运营手段提升存量用户的购买频次和客单价,带动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用户驱动增长的核心在于: ·有质量的新用户增长:就等于不断向蓄水池注水。 ·用户成长:提高用户留存,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提升用户的消费频次、消费品类和消费金额。 ·用户变现:增加每个用户的商业化收入。 ·用户传播:产品足够好,就能形成口碑,就会引发用户自传播,推荐给身边的好友,实现产品自增长。从自传播到再次获取新用户,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轨道。优秀的产品会很好地利用了这个轨道,不断扩大自己的用户群体。 ·降低老用户流失:有效召回流失用户,减少蓄水池的水往外流。 用户驱动增长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在后面的章节会从各个维度详细展开论述。 用户驱动增长的核心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开源节流促成长。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连接供给方和需求方。产品是连接的工具,工具决定用户获取和转化的效率。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P2P、点对点、端对端、连接一切,因连接而成网,互联互通。百度连接人与信息,阿里巴巴连接人与商品,腾讯连接人与人,互联网金融连接人与资金,智能硬件连接人与万物。互联网连接一切,又把所连接的一切变成新的连接节点,从而有了连接无限的可能。正是这种连接构成了互联网的数据、关系、平台、市场四个基本特征。节点与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形成数据,节点与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连接形成关系网,诸多关系又连接形成平台,平台的交易功能演化形成市场。这一切都体现出互联网4大基本要素:信息(数据)流、资金流、物流、商流。 小黑裙的每个消费者在购买后都能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二维码,只要有人通过扫描你的二维码进来购买小黑裙,你就能获得相应比例的返现,而且二维码主人的二度人脉、三度人脉扫描这个二维码也都能给二维码主人带来收益,如图2-5所示。 了行业精英的社群,用户在里面的主要目的是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希望能建立合作关系。正和岛于2011年创办,是中国企业家阳光互助成长平台,注重人脉帮扶与价值分享,主要为企业家人群建立专属的Facebook、微信与微博。截至目前,拥有超过5000位企业家会员,500位专家学者、媒体领袖和82个部落组织。 没有供给或内容,由自己的员工扮演用户的角色,参与到平台的互动中,建立有效连接。 来体验产品和反馈问题,以达到改进产品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让种子用户爱上产品后,可激发他们成为产品的第一波布道者,成为用户增长的原生内核,通过他们使传播产生裂变的效果。 激发种子用户自主传播的动力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本身解决了用户某方面的痛点,带给用户超预期的产品体验;另一方面是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着手,设置激励机制,让机制驱动用户传播。 精神层面,通过设定等级或象征特殊身份的标识等方式,刻意强调种子用户的特殊贡献,让种子用户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尊荣感和专属感,这可以极大地激发用户炫耀的心理,从而产生分享传播的动力;物质层面,通过特权身份可以享受某种特权福利,比如新品优先购买权、专享特权价、专属特权服务、加息、分享好友购买返利(不仅仅对好友有利,对自己也有利)等方式,让用户切实感受到物质上的特权,让这种动力变成一种长效机制。 知乎和糗事百科最早都是使用邀请码机制来完成初始用户积累的,小米也用了类似邀请码来做种子用户的激励和粉丝用户运营。邀请码机制在内容型和社区型产品中被广泛应用。邀请码不仅能起到定向邀请、控制用户质量和用户增长速度的作用,还能作为一种工具,起到促进用户活跃,提升内容质量及促进用户病毒式扩散的作用。邀请码最初是由平台定向发放,然后逐步开放申请,符合一定条件的用户都可获得邀请码。通过邀请码的稀缺性激发用户活跃,只要用户活跃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自动获得平台赠送的邀请码。以前邀请码的发放只有平台一个节点,建立用户连接的点是有限的,用户增长的瓶颈是非常明显的。将邀请码赠送给活跃的用户后,就可由活跃的用户建立第二层用户连接点,他们成为成新的传播节点,以此类推,就会产生裂变的效果。同时,还是由于邀请码的稀缺性,发放者会有选择性地赠送邀请码,这样保证了再次被邀请进来的是自己熟悉和认可的人,这样既建立了社交属性,又保证了新加入的用户的质量不被稀释。正因为如此,用户一旦获得邀请码,就会非常珍惜,积极参与社区互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活跃度。 第二阶段:通过用户邀请用户,带来病毒式有序增长。 通过第一阶段严格控制人数的方式保证了内容的质量,知乎开始逐步给活跃的用户赠送邀请码,赋予他们邀请别人加入的机会。如果用户想要得到邀请码就必须更加活跃,这样邀请码就起到了刺激用户活跃和用户裂变式增长的双重效果。 知乎会根据每个用户的活跃度、贡献力度来分配邀请码,因此每个人在知乎得到的邀请码个数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得到的邀请码个数受如下因素影响: ·提问题的数量(知乎需要更多好问题); ·回答问题的数量(知乎也需要更多好答案); ·被关注数(这是个人影响力的一种体现); ·编辑数量(知乎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比如给问题加上合适的话题); ·回答的答案,被顶的次数总和(知乎希望合适的人来回答问题,其他知友给予的投票是最好的认可); ·其他因素,比如问题被删除、答案被大家认为“没有帮助”、邀请过来的朋友如果提问和回答质量很低等。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寻找目标用户重叠度高的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冷启动方法(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方法组合,在实战中不用刻意追求是哪种方式),把每个细节执行到位,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冷启动的核心还是产品,方法和渠道都是辅助和放大效果,用户获取仅是一方面,留存率才是冷启动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指标。留存率越高,未来开放渠道获取更多用户时才能实现健康的增长。否则,再多的用户也于事无补。 有效的用户增长来自于新用户的留存和成长,只有源源不断的新用户成长起来,用户增长才有意义,才能持续不断地在平台产生价值,进而降低用户获取的边际成本。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用户成长就是用户与产品建立深度连接的过程。从建立轻度连接到开始,逐步增加连接的维度和深度,连接程度越深,用户的留存率越高,留存时长越长。因此,用户连接的密度,即用户多长时间内达到多少连接度,就是衡量用户成长的关键路径和成长数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