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观茶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观茶论》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5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观茶论》经典读后感10篇

  《大观茶论》是一本由【宋】赵佶 等 日月洲 注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5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观茶论》读后感(一):宋与茶

  (图片来自网络

  文/河北小珊 评《大观茶论》

  国人与茶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饮茶要追溯到神农时代,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茶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然而最初的种茶、饮茶并不是真正的茶文化,仅仅是茶文化产生的基础

  如果要说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莫过于宋代。茶社、茶馆兴起,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茶仪成为礼制,皇帝用赐茶来笼络大臣、卷怀亲族,甚至对外联络使节,稳固邦交。即便在下层社会,茶文化也生机活泼邻里之间献茶,来客要敬茶,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始见于唐代的茶百戏,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到了宋代也是做到了极致。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虽未见过,但想想一下诗句中的画面都觉得惬意的很!

  前面简单介绍了宋代如此爱茶爱到极致,正因如此,才有了关于茶文化的八部不朽的经典著作:《茗荈录》《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具图赞》。《大观茶论》一书由茶人、学者日月洲所注,通过八大著作,结合当下品茶生活,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集知识、文化、故事体验一体,给当今读者还原出宋代茶人创造的那个无比复杂瑰丽的茶世界

  几部著作都有关于茶,却各有侧重,《荈茗录》约1000字,十八条,分别讲了中国东南西北中各地区代表茶叶,包括茶的附属品,如茶膏、茶匠等等。 《茶录》则是论茶,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以及茶器。《品茶要录》论制造茶叶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问题。其他几本也是各有侧重,其中最全面个人认为还是徽宗的《大观茶论》,共计二十篇,涵盖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缶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等多个方面内容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大观茶论》一书是一本难得的百科全书,从书中可以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史,了解关于茶的每一个细节,加上注者的专业素养,现代读者不难理解其中奥妙。宁静的午后,悠悠的泡上一壶茶,嗅着茶香翻看此书,实在享受的很,小小一杯茶,要想把口感提升到极致,也是一门极深的学问

  《大观茶论》读后感(二):宋代茶文化

  《大观茶论》这本书可是有着悠久历史了,它的作者是宋代的皇帝赵佶,这本书是宋徽宗赵佶关于茶的专论,因为作品完成于大观元年,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说起这个宋徽宗赵佶也真算是个人物,不光是因为他是皇帝而出名,他最出名的是他的书法,也就是著名的瘦金体,这个也是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一种字体。一个皇帝本应该以天下为重,可是这个皇帝确实是个例外,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虽然不懂得如何当个明君,却绝对懂得艺术高低。有人戏称赵佶为:出色的大艺术家、蹩脚的皇帝,这其实也是事实,除了做皇帝不行之外,也许这是他的另一种境界,对于政治不感兴趣,却被黄袍加身。在其他方面都是厉害角色,而且可以用翘楚来形容,在艺术上,茶艺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和他的聪明才智分不开的,但是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认真探究的人。本书的编者是日月洲,又名明洲,是一个文化学者、同时也是茶道中人,著有文化随笔,创立古树茶收藏机构“茗寿堂”,对于茶文化也是非常有研究。本书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是翻印,却也被大众关注,可见九州出版社影响力也是极其深远的。

  《大观茶论》是一本关于茶类的百科书籍,书中也提到了许多的名人,对于茶道的不同见解,让我们对于宋代之前的茶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在宋朝之前我国的茶文化就已经有了较高的名望,宋朝时候,茶文化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宫廷还是明间,都已经非常盛行。我国的唐代也是一个盛世,茶文化也是高度发展,在今天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宋代的茶文化比唐代更为发达,而且关于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内容更多、更丰富,并且宋代涌现出许多有名的茶人、经典的茶书更是极具代表性。茶艺也是有之前的粗放变成了细腻,许多讲究更是繁杂,这也许不利于文化的传播,毕竟大道至简,一切都应该恢复本来的简洁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才利于发展继承。

  《大观茶论》不只是一本茶文化方面的珍贵书籍,同时也是一本珍贵的历史书籍,它也记录了一段历史,而且是由古人直接记载流传下来的,具有不可估量实用价值。这本书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有重要意义。自问世以来,《大观茶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非常巨大,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得宋代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也为我们积累宝贵财富

  《大观茶论》是日月洲编写的一本关于茶的书籍,这本书以古人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为我们讲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以看出编者对于茶文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是一个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研究,同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智者,这本书让我们对于宋朝的文化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体会。非常喜欢这本书。

  《大观茶论》读后感(三):品茶 品文化

  对茶的熟悉小时候爸爸的影响开始,记得那时茶几上一直放着一套茶具,茶具充满了茶几,刚开始觉得这一套东西很繁杂,后来竟然爱上了茶文化。 茶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人们还是喜欢饮茶为生活消遣。南方有香港的茶文化,甚至很多餐厅都叫做茶餐厅。奶茶是有代表的,把奶与茶混合,做出了可口的奶茶。福建也是出茶大省,白茶等不常见的茶在福建几乎都能找到,有特别香的白茶让人印象深刻。北方有信阳,以毛尖著名,品起来,香气四溢,后劲却是清香。 这些都是当代的茶文化,当代人把茶文化做了更为享受的发展,比如更加注重茶具,茶器。泡茶最精华在一套简而不凡的工序,从茶叶第一道冲泡,汁倒掉,用于淋茶具,茶具可能是一只紫陶青蛙。接着就是把冲过的茶放入第二道工序的壶中,每一层的壶都不同,接纳不同层次的茶,就这样一到一到算是过滤的工序之后,倒入一杯水晶似的小杯中,只够一口下肚。这样的越小越精致是古人遗传的想法。 本书《大观茶论》讲述的是古代人民对于茶叶的看法,更多注重在历史上。茶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宋代是茶文化最集中的一段时间,书中讲述茶文化和茶人的故事,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集知识文化,故事,体验于一体。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早年陆羽的著作《茶经》,集合了早年间的人们对茶的看法。 当然,中国人喝茶也在随着时代有所变化,做出更大胆尝试。在了解了文化历史之后,再品茶,对茶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观茶论》读后感(四):登峰造极的宋代茶文化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果让我选择向往的是哪个朝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宋代。

  我国的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茶文化兴盛,成为宋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乡闾庶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由于宋代朝廷提倡饮茶,贡茶、斗茶之风大兴,朝野上下,茶事更多。宋代是理学家统治思想界的时期。理学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阶段,强调文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内省,而要自我修养,茶是再好不过的伴侣

  宋代喝茶的风气,是以茶水越白、越清亮越好,因此宋朝喝茶的茶盏往往是黑色的,用黑色釉质瓷器才能显出茶的洁白。知名的茶碗有兔毫盏,就是黑茶盏上有兔毫那样的斑点。这样的茶盏,有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多种。《大观茶论》这本书收入了宋代八部极具影响力的茶书经典——《茗荈录》《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具图赞》。并且,结合当下品茶生活,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是集知识、文化、体验于一体,非常优秀的茶书。

  琴棋书画,为中国古代文人四艺,与茶结合之后,更是清丽风雅。茶与酒、茶与花、茶与琴、茶与棋、茶与画,在宋代士大夫笔下都有精彩的描写。宋代女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她们把茶与梦连在一起,饮茶如梦里,是不是非常的小资呀。尤其是在独守空房时,就更要小资一些。我们可以想象出,在春季的某一天,李清照从庭院到屋里,身着一袭长裙,面对一碗清茶独自幽思,古典的美人就是也许这样的吧。

  饮茶是个安静的事,让生活慢下来,人才能够静下来。这样,心就如茶一般清澈,心清澈了自然能有了清心的感觉。如今我们当代人,生活的节奏太快、精神麻木,自然是心被污浊得太厉害了,需要好茶来洗涮一番,才能品味到大宋时代的茶韵。

  本书的注释者日月洲先生,文化学者、茶人,著有文化随笔《佛国行》、《向西,灵魂跟着脚步》等,整理并校注香学典籍《香乘》,茶学典籍《茶经》等。创立古树茶收藏机构“茗寿堂”,致力于传统智慧在当下的生活化。先生之才,水平之高,令人高山仰止。但是毕竟曲高和寡知音者少,先生自言:“更与何人述说,只有我这般的好事者,……姑且与这个浮华乏味的时代说几句梦呓罢。”

  书中很多彩色图片,都是国宝级的宋代字画、茶器,令人大快朵颐,翻看着有爱不释手,不忍释卷之感。

  当我收到这本书,打开快递包装,看到包裹得特别结实,对爱书的呵护可见一斑。我被寄书人的敬业精神和爱心感动到了。

  九州版的《大观茶论》,可谓是宋代经典茶书集大成者,其高雅别致的装帧设计,是不多见的,非一般的出版物可比,读这本书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对于爱茶之人以及热爱生活的人,这本书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我是推荐这本书的。

  《大观茶论》读后感(五):品茶·品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喝茶也由来已久,相传早在神农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不过,喝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却相对要迟得多。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至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唐代陆羽编著的《茶经》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各方面的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在当时,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对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多有讲究,并将之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唐宋时人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规矩仪式,对饮茶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相对来说,中国的茶文化有别于日本的茶文化、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不但要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讲究的是一种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就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要深广得多。日本茶道是南宋时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以后与当地文化的一种融合。丰臣秀吉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根据《诗经总结出了“和、敬、清、寂”茶道四规。

  至北宋,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市民文化逐渐形成,宫廷茶、文人茶等日益明确。不过与今天的饮茶所不同的是,唐宋时,喝茶的基本方式方法是,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今天冲泡茶叶的方式则是元代时形成的。

  这本《大观茶论》,原著是北宋徽宗赵佶等。当代文化学者、茶人日月洲,通过对宋代八部极具影响力的茶书经典——《茗荈录》《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具图赞》——进行注解,结合当下品茶生活,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其中以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最有影响。赵佶此书从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这些在日月洲所注的这本《大观茶论》中都有所反映。

  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社会经济和市民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巅峰,茶文化的发展在当时也是如此。今天中国的茶的种类更多,按照制作方法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几大类,各类茶中又包括许多品种。其中,著名的绿茶品种有杭州西湖龙井茶、江苏碧螺春茶、河南信阳毛尖、安徽黄山毛峰茶和六安瓜片茶;著名的红茶有武夷山正山小种、金骏眉等;青茶(或称乌龙茶》著名的品种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等;黑茶中以云南普洱茶久负盛名,现常将普洱茶单独列出一个茶系;此外还有白茶、黄茶和花茶几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大经典特产,至今也是如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