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装订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装订考》读后感10篇

2018-03-25 20: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装订考》读后感10篇

  《装订考》是一本由[日] 西野嘉章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3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装订考》读后感(一):日本书籍装祯史

  日本在设计方面能力非常出众,无论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书籍装祯还是工业设计,都诞生过一些极具影响力大师。《装订考》一书将日本的书籍装祯的发展历史详尽阐述,通过这本书确实可以对日本设计能力为何如此出众有所了解,当然,也可以对日本相关文学的发展脉络,日本的人文历史沿革等有更切实的体会印象之中,日本人非常注重细节,他们兼容并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并将之与本国的文化精髓结合,构成独有的优雅简洁又不失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我想这也是日本设计风弥世界根本原因

  读《装订考》一书,在近200幅相关书籍装帧的展示中,会感受作者西野嘉章对日本近代装帧与出版事业热爱之心,这本书的成功也有作者严谨一丝不苟精神密切相关,正是这精神的存在,使得西野嘉章在他的领域有这样的建树,而我们也应该从这本书中感受到日本设计,特别是日本书籍装帧界的严谨与不断创新的精神,对细节的孜孜不倦追求精神。——这也是日本设计的成功之道。

  全书名为《装订考》,考,取自考证,考据之意。书中有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等将书籍装帧设计制作时间脉络理顺,透过这些图片与文字分析细微之处显宏大。虽然如今电子化已然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向与潮流,但装帧的精美、构思巧妙的纸质书籍仍葆有鲜活生命力

  作者西野嘉章将前人的智慧精华汇集于一体,著成这本《装订考》,再现日本书籍装祯的发展历史,以历史为鉴,启发今人何为好的设计,何为经典变化多端的各类装祯,各种形式版本,构成丰富的书籍海洋。书籍装祯深深烙上时代的印鉴,反映出时代的审美趣味。日本的书籍装祯,从南京装帧(即明治初期西式装祯 )的日、中、西洋的折中产物到日本装祯的成熟,日益的完善,石版式铜版插画(细密画)的融入,让书籍装帧上升为更加赏心悦目艺术高度。好的内容引发设计师对书籍装帧着魔似的完美追求,精装、环衬、多色印刷、烫银、金版、袖珍版、纸张的选择......方方面面的考究,让日本的装祯界成为艺术的集大成者,而这些精彩的背后是无数装祯设计热爱者的努力与创新。

  《装订考》将日本书籍装帧的高度提升到世界范围内的考证,西野嘉章的文字简洁生动,也极为恰当诠释了日本书籍装帧的特点与内在精神。我所佩服的也是作者的严谨治学态度,对于中国的书籍出版界来说,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得以完善。书的文化会随着人类精神追求而永消逝,从明治元年1868年初始点到平成二五年2013年的一百多年的日本书籍设计历史,让日本的书籍装祯设计成为经典,进而成为艺术的经典。

  《装订考》读后感(二):有关书籍的装订---《装订考》

  影响一本书好坏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多半是这本书的内容,内容是否吸引人,是很重要的, 首先读了这本书的人会有个评价,而口口相传的这种评价往往对于一本书的销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然后我觉得一本书的封面设计也是影响这本书的, 封面是否新颖,是否标新立异使用的是什么样子的印刷、字体,以及封面的材料、板式,能不能吸引人的眼球, 在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的时候都会影响人们的第一印象。

  一般我们在购买书的时候,在书店会更直观的看到这本书的外观,因为很多书都是有塑封的, 多数时候, 我们是通过腰封和书面上的介绍来了解这本书;网购图书的时候人们会关注这本书的评价和晒图, 一方面看到的是这本书的读者的介绍, 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图片看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际的样子和内页的纸的质量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这个时期的欧洲的书籍是以皮革作为封面,选用以棉或者木浆制成的纸张,印刷字体是罗马字母为主,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的书籍是融合了中、日、西洋三方的形式,技术和材料,不同的运用比例,更让书籍有了多样化的外观。

  《装订考》是一本由西野嘉章所写的关于日本近年来关于装订的一本很详实的介绍。作者目前是日本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馆长、教授。专攻博物馆工学、博物馆实验展示研究、出版印刷文化研究、美术史、美术文献学等。 在这本书的内页有着大量的配图, 从配图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书籍,根据书籍内容所设计的封面和装帧,都很精美,又代表了那个年代流行的封面的样子。

  这本书中介绍了活字、菊版、异装本、衬环、三六版、四六版等等的详细介绍, 还展示了多幅珍贵的书籍的照片。 这些照片中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装帧设计的差异,这些精美的图片与书籍的内容相辉映,同时有着凸显这本书内容的作用

  作为一本珍贵的描述书籍封装的书,这本书的内容很详细, 涉及到书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作为了解,或者是专门用来研究都是一本不错的选择。

  《装订考》读后感(三):装帧之美

  随着大屏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电子墨水屏阅读器的发展,电子书越来越受到读者们的青睐。存储量大,携带方便,随时可以阅读,不占空间等等优点使得电子书的使用者越来越多,甚至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纸质书会彻底消亡,只成为历史博物馆的收藏。

  未来的世界是否真的会如预测的那样,人人都只对电子书情有独钟?恐怕未必。照相技术出现了一百多年,然而绘画依然为世人所钟爱,正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之美。纸质书的意义并不只存在于文字和内容,印刷、设计、装帧、纸张等等无一不带给人不同于电子书的体验

  有人说:外貌决定了你选择谁,内在决定了你们在一起多久。对于书来说,能打动读者的众多环节中,装帧无疑成为最初始的一环。日本在设计方便博彩中西日各方之长,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逛日本的旧书店是一种享受,各种不同时代的书。《装订考》一书跨度上至明治初年,下至2013年,梳理了数百年来日本书籍装帧制作的历史。作者西野嘉章现任日本东京大学综合研究博物馆馆长、教授,对此颇有研究。

  日本早期的图书还秉承着中华传统,随着明治维新,西学东渐,渐渐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封面的设计、用纸、书脊都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明治20年到明治30年代末这段时间,日本的装帧从神节装定变成了书和装订的西式装正版,各种元素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从菊版变成四六版,书籍上开始标上书名和作者名。

  装帧中的“三六版”版式尤其特殊,其细长的造型更像一只书签。

  日本书籍的装帧除了自身文化的原因,还受到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分离派的代表人物Gustav Klimt本人以金色出名,在艺术生涯中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成立了维也纳分离派,然后反哺日本文化界,形成了新的装帧特色。书籍中开始出现了金色,烫金、金版、银版相继出现。

  装帧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开本、字体、纸张、插页、封面等等大约可以各自成为一部历史。《装订考》中短小的文章,带我们领略了装帧之美,这大约就是纸质书存在的原因和努力的方向。当一本书成为艺术品,谁还能否认它存在的意义呢?

  《装订考》读后感(四):日本洋装书的历史

  日本洋装书的历史《装订考》

  看到这本书,感觉亲切,虽然是日本洋装书的历史,可是里面的封面上几乎都是汉字!以前也买过好多本中国民国以后的中国书影,比如《书衣百影》,不过介绍中国洋装书历史的好像还没有。

  和中国一样,日本古代的书也是线装的,和中国一模一样。日本也是受西方影响开始出现洋装书。这本书并不是严密的出版史,而是根据这些书的方方面面,设立的一个个专题,一看作者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书的收藏家。

  光目录就有四页!从活字到合订本,从异装本到新装本,从色彩线条,从书盒到插入的物件,从牛皮纸到皮革封面,从烫银到金版,从页码到定价,从环衬到包纸……这真是一位对书痴迷的收藏家。每一部分都配有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让人感觉这本书真的很漂亮

  回顾洋装书的发展历史,还真有很多有趣地方,比如有一章写的是“书脊文字”,原来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过去线装书没有书脊,所以洋装书的书脊上也没有文字,是后来才出现的。真的很难想象,书脊上没有文字的书。呵呵,历史就是这样有魅力

  还有异装本,就是同一本书,竟然有不同的装订。那是因为制作书的时候,做到一半,才发现制作封面的材料用完了,于是就换另一种材料继续做,结果就是两种,甚至好几种封面。现在想想真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当年,出版一本书,真的没这么复杂,很随性,很自由,所以也就留下了很多故事

  书里面很多内容都和美术有关,比如单一墨色的封面,比如细密画,比如封底插画,比如图样,比如双色印刷等等,作者一定非常非常喜欢这些书的封面,才能够收藏这么多,收藏这么多,才能够把洋装书的出版历史写得如此细致入微,真的是功夫

  可惜的是中国好像还没有这样的洋装书装帧研究,有杨义老师的新文学图志,里面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讲的,列举了很多书影,从书本身的角度,从出版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对比,真的很冷门。也许只有特别特别喜欢这些书的人才能够写出一本这样的书吧!

  《装订考》读后感(五):谁助读者与书结缘?

  我们如何为自己挑选一本书?每个人对此或有不同的答案熟悉的作者、喜欢的译者、偏爱的出版方,还要符合当下的心境和阅读目的。可见,读者会考量各种因素,他能否与一本书结缘,并不尽然在作者写完一本书时便可预知。西野嘉章的《装订考》关注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装帧是书的皮囊优秀的装帧师们耗费的心力并不比作者少。日本人要比西方人更讲究书的外观,去古书市场转转便知,缺少护封、书盒这些附属品,也会使书的价格贬至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日本近代装帧史从明治年间(1868-1911年)开始。和其他领域一样,日本非常善于博采众长,从中国和欧洲汲取养分,再融合本土的和风。但瓶颈也不少,譬如,书籍用的布料还要仰赖进口、封面纸板中混有麦秆稻梗、书脊烫字工艺还难以实现……不同批次的质量也难以把控,时间长了,印插画的铜板会磨损、木板会干枯缩小。明治中后期甚至出现过异装本,同一本书以不同方式装订,在今天是种博眼球的方法。而当时的原因很简单:制书中途发现素材用尽,只得以其他材料替代。总而言之,近代早期的装帧,主要目标还是改良技术,装订结实、易于取用,这样的要求可不低。

  尽管在今天看来,明治时期常见的三等分排版封面(中间一栏是书名,左右两栏分别是作者名和刊行信息)让人颇有几分怀旧的好感,但当时的装帧师们显然要寻求突破。不同风格的装帧设计体现了他们的用心,其中还不乏作者(或译者)的亲力亲为。好的装帧不仅要美观,要让人记住,更要与书的内容相契合,能够锦上添花,也没有唯一的审美标准。黑岩泪香翻译欧洲小说的西式装帧本、尾崎红叶作品封面的红与黑和风、夏目漱石封面的东方巴洛克风情,都能令读者过目难忘喜爱亲手装帧的谷崎一郎还有过颠覆常识言论,他说,“画家万万不可托付”,他们会把封面当成画布极尽渲染,不知不觉背离了封面设计的初衷

  好的装帧要把书作为一个整体,以立体的视角来兼顾视觉实用,再要兼顾作者与读者的诉求。那么,在技术已不是瓶颈,装帧师们可以自由发挥的时代,读者喜欢怎样的作品呢?或许,此时的读者要比明治年间更难取悦。譬如,有人会大力追捧错版书,那是初版的难得旨趣,被悄悄修正的再版徒增这类读者心中的空虚感;有人反其道而行,像是江川正之的全白装帧、佐野繁次郎以又冷又锋利金属践行他“不合手又不耐用”的装帧,都可以称为反设计了;还有书痴斋藤昌三,把精美的皮革装帧本唤作“穿金戴银的玩意儿”,大为不齿;留学欧洲的东乡青儿坚持要保留日本的文化,哪怕渗透着傲慢自大……

  如此看来,书的性格也是人的性格,当我们为自己挑选一本书,何尝不是在与另一个惺惺相惜灵魂结缘?没有人可以替代我们选择。今日,唾手可得的电子书非但不能取代纸质书,反而涌现出许多另类装帧的书籍,像是现代意义的异装本、立体书、夹带附件、可互动的书籍。装帧能让我们迅速地对一本书建立起第一印象,流露书的个性,召唤我们的个性。那么不妨去书店近距离接触,亲之视之,与之结缘。

  ——戊戌年读西野嘉章《装订考》

  《装订考》读后感(六):书籍装帧二三事

  评价一本书时要如何衡量它外在的装帧与内在的思想表达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装帧设计与书籍本身内容所具含的意义无关联,应被撇除在书籍评论之外,但有人则认为两者相辅相成,是密不可分且表达统一思想的存在,我的观点认同后者,尤其是对于今天翻阅的这本《装订考》来说更是如此。

  在阅读一本书的起始时,它的外观与书籍的质感最先被读者所接触,封面设计直接表达书籍内容所蕴含的意味,而它装帧所选的纸质、排版、印刷等方面都直接影响一本书做为一件物品而存在时最直接的呈现。若再相配对于读者来说极具意义的内容,那就可以称之为一本好书。

  日本作家西野嘉章所著的《装订考》即为读者展示了关于日本书籍装帧方面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样貌,比起铃木成一的《装帧之美》,它更专注于书籍装帧历史的沿革。有趣的是随着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流行,给装帧设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莫不说日本,即使我们回想一下中国的出版历史,往近了说,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风格与今日便有着迥然不同的味道。

  在翻阅《装订考》的同时,也是一次回溯日本历史的过程,当下的人文风俗不仅影响群体的物质生活,也在影响着个人的精神层面,而这些也在书籍的装帧变化上有所体现。翻看明治时期简洁古朴的装帧设计有着别于今日迥异的风格,此时会想到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即民国,也许是因为都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使然。有趣的是,日本书籍封面的用字多是汉字,以致我看上去时总有一种在看中文书籍的错觉。

  从书的目录上看,整本书基本罗列了一系列书籍装帧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作品示例,详细且直观的展示了书的养成。虽然我个人觉得配图略小了些有点可惜,比如开篇前几页的插图留白太大,以致看上去略微小气,但好在用图足够清晰。

  我循着目录先挑感兴趣的部分来读,比如“更名出版”,这一点我始终无法理解,因这个原因导致书籍购买重复也是常有的事,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作家出版社的《可爱的骨头》在六年后更名变成南海社的《苏茜的世界》,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因更名出版导致购书失误,所以印象颇深,并为之感叹居然还有这种操作,在看过作者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后才有些恍悟。

  当然我对书籍出版方面的疑惑不止这一点,在《装订考》中还可以找到关于软精装、皮革封面、发行日、定价、用纸等我个人极为关注的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它时时点醒我对于书籍装帧上曾有过的疑惑,偶尔也会忆起关于书籍装帧的奇闻,比如以人皮制作封面的书,感觉恶心又好奇。

  最后我在324、325页看到了书籍部位专用名词的图解,对比《装订考》来分辨,只差腰封,再次感叹这本书的实体制作得真美,有幸阅读实为乐事。

  疯猴勿杀20180315

  ript�}J'�5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