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贝多芬的头骨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贝多芬的头骨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5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贝多芬的头骨经典读后感10篇

  《贝多芬的头骨》是一本由[美] 蒂姆·瑞博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贝多芬的头骨》读后感(一):怪异音乐

  历史这个学科,很长的一个阶段对我来说,就是枯燥的不平等条款内容、各种事件的年份甚至是具体日期、死板的历史人物形象……总之就是一些完全提不起兴趣东西,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对于历史类的书籍我始终都是兴趣缺缺。近些年有了些改观,开始看一些或者不那么枯燥、或者言之有物、或者观点独到的作品。《贝多芬的头骨》貌似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而是本可以用有趣来形容的书。

  至于音乐,我大概应该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就连平时随手找来听的歌,也大都是找来喜欢嗓音或者是曲调,演唱技巧、作曲难度之类的,似乎从来没对我产生过什么影响

  这样的自己,从来没想到过有一天会对一本摆在音乐史分类架上的书产生兴趣。好吧,其实是从来没有想象过这中可能性,可这本书的标题、和富有层次感又色彩鲜明封面设计,真的是第一眼就打动了我。

  《贝多芬的头骨》书名取自书中的最后一个故事,那个关于贝多芬死后的故事有着一股子诡异荒唐味道,其实严格说起来,其实这个就是整本书的基调吧。全书记录了大量篇幅短小关于音乐家、关于热爱音乐的人、关于与音乐有关的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基调都和前面所提到的贝多芬那个故事一样。“音乐史上的天才疯子”,这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在我看来,其实更适合整本书呢定位呢。

  书中一共有两种大类型的故事,第一部分是作曲家奇特的生、更奇特的死和怪异的命运,这里截取了不同时代,从各个时代里寻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人物和故事。第二部分是黑暗古怪的音乐杂章,相比于第一部分,不熟悉音乐史的我似乎在这里更能够找到些熟悉的名字可能是某一位盛名远扬的大师,可能是一些似曾相识歌曲,也有可能是一段知晓却并不熟悉的历史,带着一知半解心思慢慢读完,就会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略带着怪异的感受,还有分量十足的、关于音乐史的干货。

  书中每一个故事的篇幅都很短,大概是两三页到四五页的样子,且各个故事完全是作为一种独立存在,与其说是音乐史,这本书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本故事集。茶余饭后随手翻阅几个故事,怪异中带来的轻松和捧腹感是一种不错满足呢。

  《贝多芬的头骨》读后感(二):疯狂的音乐家们

  《贝多芬的头骨》是一部挖掘西方音乐天才们疯狂行径的非典型性音乐家小传,看完这本书,将会让你对那些音乐家们有一个颠覆性的全新的认识作者蒂姆·瑞博是美国中世纪专家,他同时还是一位音乐史专家,自己也擅长超过10种乐器,他的写作内容包括从中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各种历史和音乐题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充满了离奇与荒诞,但是却不失历史的真实性了。

  人都有好奇性和猎奇心,对于各类花边新闻小道消息名人八卦,总是会吸引人们眼球,让人津津乐道。而在这本书中,更是充满了过去两千年甚至更早的隐秘音乐史,充满了最为不同寻常、往往骇人听闻时刻。全书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的大批作曲家,包括了最名声昭著或默默无闻的作曲家和乐师。当然,这里面很多人名我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却不妨碍我对他们致以或同情,或瞠目结舌表情,因为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有不寻常生活特别愉快的结局,有的还具有相当可笑的命运。第二部分则是更深入探索,给读者展示了各种令人惊愕的东西。我觉得这部分才是名副其实的离奇事件大市场。从怪诞的真相到恶作剧和都市传说,简直就是一个不同寻常且引人入胜、充满恶趣味阴暗恐怖世界。就像第一部分一样,很多记述是真实的,有些是猜测,有些一直被当作真相,直到最后被证伪。有些谎言看着实在有趣,根本无法抗拒。也许这也恰恰迎合了人们猎奇的心态了,只能说,这个美国作家的恶趣味真的是让人无言以对叹为观止了。

  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篇幅都在一两页左右,很适合拿来在休闲的时光阅读一二,看的过程中,我总是忍不住要感慨,也许一个精彩作品的诞生,一位天才音乐家的出世,总是会伴随着或怪异、或荒诞、或滑稽、或苦闷的过程,是不是只有经历了不同常人的过程,才会绽放出别样的风采。当然,在品读别人的人生中,也会反过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人有旦夕祸福,明天和意外总是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所以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候想想那些比我们更悲催的音乐家们,是不是可以更加的从容去面对了呢。

  看这本书,不需要多少广泛的音乐知识,也不需要对各位音乐家有多么深刻了解,当然,知道的多了对此书会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建议闲暇之余,还是可以看看的,也许会对以前闻所未闻的音乐产生新的热情和迷恋,同时也会有更深的理解。要知道,古典乐并不无聊过时,也并非不合时宜。它们是令人激动、充满活力意味深长美妙动人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古典乐,只不过它们有时比较阴森,好好的享受吧。

  《贝多芬的头骨》读后感(三):疯狂音乐史

  这是一本记录着近三千年来,音乐家们的秘史,在这本书中作者颠覆了我们对于这些音乐家们的常规印象,把他们背后的疯狂故事总结了出来。这些音乐家在写出那些堪称神作的曲目时,人们都以崇拜眼光去看待他们,总以为他们的生活与常人不同。然而看着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难以控制人性弱点。很难想象作者是怎么了解到这么多背后的故事的,我们到底忽略了多少历史中的细节

  作者用幽默的笔法来记录这些疯狂的事迹,这本书完全有可能改变一个崇拜者对于某位音乐家的崇拜态度,当发现了他们在背地里实际是你完全不认识的模样,你还会喜欢他吗。这本书肯定是那些音乐家不想看到的,也不想被人记录下来的,如今一切裸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想想总感觉侵犯了人家隐私一样。虽然他们背后可能是难以理解甚至是可怕的,但他们的音乐作品无疑是美好的,我们要考虑一下到底喜欢的是他这个人,还是喜欢他的作品。在我看来,流传下来的只有艺术品,而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只是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品的契机。

  以这种方式来记录历史显得很独特,本书也是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展开的,从而还可以深入到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本书只是了解这些音乐家的其中一个方向,也不能够由此断定他就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需要结合大历史去了解他们,这样才能够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书中每个人的篇幅都不长,毕竟这并不是他们人生中的大部分,所以阅读起来也很方便。书中不仅讲述了那几位经典的音乐家的故事,还有我们完全没听说过的名字,这样反而产生了一种对比

  这本书当然不是为了摧毁他们的形象而存在的,我认为作者是想要让读者了解到完整的一个人,不想让这些秘密石沉大海更何况作者在讲这些事的时候并没有诋毁的意味,所以在书中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尊重的,可这本书难免会遭受到或多或少的争议。不过现在的人们,都喜欢扒皮、人肉、八卦什么的,所以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应该不会少。具体书中记录的是什么样的事,我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带着对这本书的书名的疑问翻开本书就好。

  《贝多芬的头骨》读后感(四):不疯魔,不成活!

  本书完全可以叫做欧洲音乐人古怪轶事宝典,只要跟音乐有那么一点点关系的人都被作者列举了出来,然后用简短文字介绍其一生中一件或几件疯狂的事件。并且,有趣的是作者真的是严格和严肃的在按照真实历史来书写,虽然选的角度看似荒诞,依然是这些音乐天才最真实的一面,但同时作者也喜欢恶趣味般的在不经意间调侃两句,冷幽默功底满分。

  现在人们都说玩音乐的不是天才就是疯子,这本书里的内容更是直观的让我明白了这一句话有多么千真万确。可以说,本书记载的这些音乐天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古怪,疯狂这个词来形容他们实在太温柔变态也不过勉勉强强。暴力、复仇、血腥、死亡,你能想象到的一切负面词语都可以跟这些音乐天才挂上钩,正如作者所说,美妙动听的音乐之花却是盛开在人性与血肉土壤上,细思极恐。

  诚然,对于不专门研究音乐的我们阅读本书可能连很多人名都读不顺,但是这并不妨碍看本书所得到的满足,或者说刺激。看着这些人在生命中如此放飞自我,还能留下音乐史上浩如繁星的璀璨音乐,除了感觉不可思议之外,更多的是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震惊。现代人们有时会好奇,为什么在某一个时期出现那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各个领域的天才,让前人无语,让后人仰望。

  不疯魔,不成活!如果你看本书,你会得出跟我一样的结论。这些人放浪形骸,不论当时社会处于什么阶段,就好像完全干扰不到他们,平行于世。这里面贝多芬算是大众最为熟知的音乐天才,而看完作者笔下的贝多芬,惨,真惨!不忍直视,颇有点替古人流泪的意味,一方面这里是作者冷静笔触,另一方面确实是贝多芬的生活也太难了些,比所有电影里的反派加起来还要惨一万倍!这个时候这一句话放在这里便显得是那么韵味悠长:音乐是受诅咒者的白兰地。

  而关于本书的名字贝多芬的头骨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留给你们自己来发掘,依然是个很刺激的故事。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闲暇无事来偶尔阅读几个片段,因为作者是按照时间来为这些音乐人划分的,所以在看的时候,也会发现各个时期疯狂的点真的不一样,但却都有共同点,那就是极度的狂热,对自己,对他人,对音乐。

  《贝多芬的头骨》读后感(五):奇葩音乐史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的首个理由除了它美貌外表还有它的名字,过年期间休息时恰巧看了一部纪录片《爱因斯坦的大脑》,对其非凡又疯狂的经历感到三观震荡,后在余震中看到了《贝多芬的头骨》,当然这本书的内容同贝多芬的头骨只有那么丁点关系,主要的可循副标题窥视“音乐史上的天才与疯子”。

  在一般情况我会直接略过废话颇多的“前言”直奔主题,但这篇前言大略看了下,至少是提前给读者讲明了你从这本书中到底会领略到什么内容。全书分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七章从古罗马时期讲到现代时期,时间跨度颇长,里面罗列了大量历史上有名的音乐人,仅看名字已是眼花缭乱,有熟悉的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等人,但更多的是我闻所未闻的音乐家们,可能相对第一部分的内容更吸引我的是第二部分,因为第二部分放眼望去,是遍地古怪诱人的小标题,争相雀跃扑闪着吸引我的注意,内容看上去也更丰富些。

  作者利用人类猎奇的本性引导读者走入他笔下的音乐世界,也许通过对一个音乐家的好奇从而了解并爱上他的音乐是有着极大的可能。加快阅读步伐,沿着音乐天才亦或音乐疯子的人生轨迹展开了这次猎奇之旅。

  首先逆时来到第一场景,古希腊城邦雅典大抵给我的印象就是偏文艺,若说此时在头脑里浮出的首位音乐家特尔潘德的经历,那还真是空白一片,而在这个时期的讲述里,最熟识的也只有罗马皇帝尼禄了,印象中的暴君与音乐相联系,通过多个角度来审视一段历史,是否会让事件走向接近真相而人物也更真实的地步,这一点想来如此有趣又值得让人期待

  抱着对每一位名留青史的音乐家的尊敬,翻开他们的人生片段,记忆里中世纪的狮心王理查与作曲家之间产生联系还是让我有些意外,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读战争史时怎能想到他还有这另一面,来到古典主义时期后,头两篇就让人三观震荡,海顿失踪的头颅将阅读的注意力瞬间旁移。

  作者在讲述这些疯狂有趣的历史时可能想要尽量保持客观,偶尔附带的括号内有着注解及主观评论或对当下人物及其命运的调侃,虽然我会烦感自作聪明的人,但作者幽默的尺度尚在可控范围。在这些历史碎片中,对每一个人物及事件的讲述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若是成功引起读者的好奇,那只能再做额外引申阅读或从音乐作品中寻找答案了。

  纵观整本书,与其说是我对音乐大师及其人生非凡亦疯狂的经历充满了探秘的兴趣,不如说是对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更感兴趣,因为我相信作品同个人境遇以及作者所处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作者在这本书的尾声中所说“伟大的艺术可能来自动荡绝望的时代”。

  疯猴勿杀20180314

  《贝多芬的头骨》读后感(六):你或许记不清这些音乐家的名字,但是你一定不会忘记有关于音乐的那些八卦

  虽然我经常会听一些西方的古典音乐,但是若是没看这本书的话,我还真的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是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看来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知识量还是太少太少。不过看完《贝多芬的头骨》这本书之后,相信你有关于过去的那些西方音乐人的知识量绝对会增长不少,只是这些知识却并非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那些内容。

  之前我们所读到的一些介绍音乐人的内容,大多是只会介绍一下国籍生卒年份,代表作品、音乐成就什么的,对于其余的像是轶事传说类的东西所知甚少,毕竟当时的音乐家是都是以作品取胜,又不是现在的小鲜肉演员,得靠八卦上头条、博眼球。

  可偏偏这本《贝多芬的头骨》就是本压根不按常理出牌的书。你若说它是本专门讲音乐家八卦的书,似乎有些冤枉了它,可是里面所讲述的内容还真的就绝对并非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说起来或许还有些庸俗,但却是一定是会看的你大吃一惊,或许会因此而掉下巴也说不定的。

  对于尼禄这个人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位暴君,可并不知道他居然还是位音乐爱好者,若你告诉我说他是位诗人或许我还觉得靠谱,毕竟在历史的记载中说他为了获取写一首诗的灵感而防火烧了罗马城。可是在这本书里它就告诉我尼禄是酷爱音乐的艺术青年,并且那场有关于罗马的燃烧,似乎也不如同传言中的那般。

  诺基亚的手机虽然现在在市面上已经不火爆了,但是他那经典的开机音乐相信每一个用过诺基亚的人都不会忘记的。可是你知道这段旋律的作者是谁吗?它其实是来自西班牙的作曲家弗朗西斯.塔雷加。之所以他的作品能够入选,居然是因为他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作曲家,而采用去世七十五年的音乐家的作品,是不用付版权税的。

  整整三千多年的西方音乐史上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奇古怪、逸闻趣事啊!读完其此书之后,或许你仍然还是记不太清这些音乐人的详细名字,但是你一定不会忘记有关于他们的这些零零碎碎的各类小故事。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哪怕这些人早已作古多年,也挡不住现代人那强烈的八卦念头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