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蔬菜教室》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蔬菜教室》读后感10篇

2018-03-25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蔬菜教室》读后感10篇

  《蔬菜教室》是一本由[日] 内田悟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蔬菜教室》读后感(一):最特殊的蔬菜食谱

  日本人对于食物总是会有特别感情,即使是一种很简单食材也可以分解为不同部分,让每一部分都物尽其用,变成最好吃美味

  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以为只是介绍秋冬蔬菜的科普书籍,仔仔细细地开始看,才知道书里不仅把蔬菜介绍得详尽,也给出了各种蔬菜最好的料理方法

  书本对于秋冬的蔬菜做了很相近的介绍,包括蔬菜每一部分的食用价值及食用方法。边看书边用书里的食谱学着做,最喜欢的是南瓜的食用方法。从南瓜的整体开始解剖,怎么切断、怎么去瓤去籽然后削皮。以前买南瓜都是蒸着吃或者做烘蛋、焗饭,看了书后学着做了个南瓜格雷派饼,从来没想到过还有这样的食用方法。

  很喜欢日料,更觉得只有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食谱才是最正宗的日式口味

  《蔬菜教室》读后感(二):最好的味道一年只有一季

  今天立冬,一早接到爹妈电话,让多吃蔬菜、少吃油腻;穿衣要注意穿脱,以防感冒。这么快就又到冬天了,想起小时候,喜欢跟着爹妈到地里扯上一根带着霜的大白萝卜,削掉外皮,直接就这么生吃,甜、脆。

  以前在家的时候,家里的小菜园总是会依照四时节气不同来播种应季蔬菜。如今都市中不少青菜都产自大棚,我们已经无法分辨出当季的蔬菜是什么了。

  万物生长自由它们的规律,每种蔬菜最好的味道一年就只有一季,人力自然是可以强行改变,但终究不如顺时而生的应季蔬菜。有哪些是秋冬季节的应季蔬菜呢?你对它们又知道多少呢?

  日本筑地御厨店长内田悟在《蔬菜教室》里,用他与蔬菜打交到30年多年的经验向我们详细介绍了22种常见秋冬蔬菜的特点制作和保存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人一贯认真精益求精态度

  内田悟,今年62岁,26岁开始进入蔬果采购业,一直到现在。2005年在东京创立“筑地御厨”品牌,2007年开办免费的“蔬菜教室”。旨在传播以“蔬菜最重要的就是季节”这个信条,透过独特专业观点简洁地告诉民众蔬菜的选择处理方法。

  国内中餐厅的菜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换新菜品,但在日本,这些人往往一做就是几十年如一日,重复地专精一行,这种工匠精神总是让人敬佩。

  在看完内田悟第一道包菜料理后,我就彻底被他的手艺折服,由衷的觉得一颗蔬菜到他手上,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来看看他是如何让一颗再寻常不过的包菜变成料理大菜的。

  1.认清包菜各部位,不同部位不同味道

  元旦后,经历过严冬的包菜,香味和甜味会更加浓郁。最外面的几片叶子草味重,纤维粗糙,适合用来炒。

  越里面的叶子就越甜,生吃也很甜(我还没生吃过),可以用来做菜卷或蔬菜沙拉,最里面的菜梗部分可以用来做菜汤。

  2.剥叶子有诀窍

  你以前怎么剥包菜的?一刀两半的豪爽型,还是一片片手撕的婉约型?包菜我本人一般喜欢手撕成片之后,用来炒回锅肉和小炒肉,加点蒜末和小葱,只有一个字形容——香。

  来看看内田悟说怎么剥包菜,他说他准备一次性将一整颗包菜用完,中间的叶子做菜卷,需要保证叶片完整。他先把最外面的几片大叶子摘下来,在用细菜刀的刀尖把菜芯挖出来,然后往空出灌水。叶子自然而然松散开来,我们就可以逐一把叶子拿出来。

  3.做出媲美肉馅的蔬菜馅

  内田悟在《蔬菜教室》中做的所有料理都是用蔬菜,他的蔬菜卷馅用的是菌菇、洋葱、西芹、大蒜和油豆腐。当然日常中大多数人都是肉食动物,这种菜卷也可以加上肉馅,让味道更浓郁。

  4.关键步骤“焯叶子”

  焯叶子是做菜卷最重要的一步,前面讲过最外层2-3片叶子草味重,不适合做菜卷。中间几片叶子做菜卷是最好的,水沸后,将叶子放入水中煮的时间不能太长,稍微泡一下捞出,浸冰水。这样叶子的纤维更紧凑,不容易破。

  5.最后步骤

  叶子焯好水后,就可以包馅料了,为了方便,可以将菜削平,包的时候稍微拉紧一点,用牙签固定。包好后摆盘准备上蒸锅,将刚刚切剩的菜芯和洋葱、大蒜等将菜卷缝隙填满,如果愿意,加些高汤在盘子里,这样能让汤的味道更美味和丰富

  最后水涨后,放入蒸锅,炖大约30分钟,一盘健康而美味的蔬菜卷就可以出锅啦。

  我看书的时候,儿子也凑热闹探着头要看,看完后非嚷着要吃这道菜。好吧,第一张是卖家图,第二张是买家图。作为一名无肉不欢的姐来说,包的自然是肉馅:夹心肉、葱姜蒜末、鸡蛋、小葱、香菇做馅,各位可以参考看看,味道还是够的。

  书中还有其它几种秋冬蔬菜的挑选和制作方法,像南瓜、洋葱、莲藕、山药、胡萝卜、茼蒿、菌菇、菠菜、白菜、花菜……

  各种蔬菜在内田悟的手下都变成了一道道美味的料理,跟着他学一招半式也够我闯荡江湖。观五湖风景,烹四季家常,为心爱的家人洗手作羹汤,看他们大快朵颐地吃着,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蔬菜教室》读后感(三):吃了这么多年白菜了,你知道它是十字花科的吗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顾不上看天上一行行大雁向那个方向飞,先煮上一锅热汤热饭喂饱自己和家人是正经。

  在吃这件事上,吃货一直有很多话要讲,我一直认为,在菜色特点上,中日两国真是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样了。一说到中餐,总是煎炒烹炸,举个不恰当例子,留学生在国外公寓做个饭,刚戗个锅,火灾警报就响个不停了。

  相比之下清淡营养的日本料理一直在国际餐馆饮界地位不低,比如欧美各国有大城市者皆有高端日本料理店,相比之下,中餐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就有些暗淡了,似乎一直显得有些LOW不算,日常也主要出现在《生活大爆炸》等生活喜剧里面。

  虽然如此,但别人好的东西我们就要学习。在天气越来越冷的当下,学些温暖的菜品还是很有必要的,我是带着看一本菜谱书的学习心态翻开这本《蔬菜教室》的,但不同于精准如说明书的配料做法逐一列开,与其说这是一本菜谱,不如说这是一本讲蔬菜、谈生活的美食书。

  说起来,在没有互联网没有网络电台的十余年前,我还是某广播电台读书栏目的忠实听者,尤记得那个栏目有个固定的互动环节,宣读听众们发来的短信内容是最近在读什么书,印象某次某位女性听众的短信说最近在看菜谱,自家默汗,菜谱有什么可听的。

  当然,这已经是十余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美食书籍,越来越精美,越来越好看,除了实用性可操作方面的考虑,当做睡前读物来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内田司所著的《蔬菜教室》,这本书是作者继春夏版《蔬菜教室》之后推出的秋冬版,对于倡导“不时不食”的我们而言,现在看这本书正正合适

  书如其名,我们并不能将其简单看成一本素菜菜谱或者美食图书,身为一位蔬菜达人,作者可以说是饱含着对于大自然敬意,对于蔬菜的温情而写成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但会耐心细致的教你如何选择购买各式蔬菜,还会细致到告诉你如何最大限度的对一颗卷心菜做到物尽其用,最外层的老叶子适合做什么,最内核的嫩叶推荐怎么吃,如何在一道菜里将它应用极致。甚至连如何挖菜芯都有细致的配图说明,不但适合初学做饭的新手,令一向自以为终日与蔬菜打交道如我也是自叹不如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感觉蔬菜的精华已经被作者运用到极致了。

  更与其它菜谱类书籍大不相同的,是作者对蔬菜的格物精神,比如北方人耳熟能详的冬季当家菜--大白菜,小时跟随家长买过冬储大白菜,在大杂院里砌过白菜山如我表示,吃了这么多年大白菜,对于它属于十字花科这事儿也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蔬菜教室》真是一个名副其实。虽然作者在书中标明了白菜的原产地是中国,日本人栽培白菜的历史不过百年,但个人还真没在那本国人所著的菜谱书中见到过对白菜一物如此详尽的描述,思之不免有些汗颜。

  这还不算,在书中插录的作者专栏文章中,便有一篇‘十字花科家族漫长旅程’,讲述了卷心菜、西蓝花、菜花、白菜这些十字花科家族成员的进化历程。还告诉你卷心菜、西蓝花、菜花的共同祖先其实都是数千年前长在地中海沿岸岩壁上的羽衣甘蓝,让人不免想起:‘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诗句来。

  其实,关于蔬菜,关于做饭这回事,真是件说之不尽,讲之不完的事。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看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美食书,增长知识之余,还能收获一缕温暖、得到一份治愈。美食,暖的是身,温情,暖的是心。人们之所以对于家常饭菜如此的执念,当然不会因为业余水平做出的家常饭菜会好吃过专业厨师职业产出,而是粗菜淡饭中那一缕缕浓到不行亲情吧。

  《蔬菜教室》读后感(四):秋冬的萝卜,永远夏天的要可爱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东亚的人们在曾经生活中都相当注意时令。

  立春要吃春饼,清明要吃青团,秋天吃萝卜“赛梨儿”,冬天吃白菜馅饺子。人和自然,就这样达到了频调一致

  但是随着反季节蔬菜的发展,在吃食已经很难有季节变化仪式感了,反季节食品不好吃,仪式感的剥夺有时也令人丧气

  《蔬菜教室》秋冬篇的出现,横空拯救了季节仪式感和冬天的单调。 蔬菜店老板内田悟表示光靠应季蔬菜,就能做出很多好吃的来。何况,应季蔬菜更佳有助于身体健康

  由于华北和日本维度相近,《蔬菜教室》列举冬季蔬菜种类也雷同:

秋冬季的应季蔬菜

  按照内田悟的分享,蔬菜的每个部分都应该有不同的吃法。

  以秋冬季最常见的大白菜为例,如图所示。

白菜的吃法

  将一颗白菜纵剖开,从外到内,颜色逐渐由绿变成嫩黄,味道的甜味也越来越明显

  以这些叶片颜色做分界,一颗白菜有四种吃法。外侧绿叶做炒菜,内侧1/4适合火锅,内侧的1/2适合炖煮,最中心的叶子最适合来用沙拉。

  除去叶子,通常我们弃之不要白菜菜芯,也可以用来做高汤。

  这是因为蔬果生长中细胞的发育不尽相同,有的部分纤维多,有的纤维少,有的糖分已经开始分解,有的正在储藏糖分。 要让它们各得其所

  日本有一句谚语是:一粒米住着7个神明,旨在教育人们认真对待粮食

  说到认真,《蔬菜教室》这本书绝对做到了极致。除了对蔬菜部位分类实用以外,不同蔬菜也有不同的料理技巧

  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就是刀工。

  刀工不在于切片切丝等切的好不好,而是正确地切蔬菜。拿胡萝卜为例,即时同样是切丝,也有不同的切法。

  初期胡萝卜容易产生涩味,要顺着纤维竖着切,而后期就可以横着切了。

  而另外一些蔬菜连刀切都不适合,比如茼蒿中的某些成分会和金属发生某些反应产生涩味,手折会更好吃。

胡萝卜的切法

  利用应季蔬菜,作出美味菜肴时内田悟作为蔬菜店老板的个人愿景。

  书中给出的很多料理方式,都是日本的料理的方式。但不把这本书当作日本时令蔬菜料理指南,只用作蔬菜食用参考也是可以的。

  大道至简,怎么料理食物是只是术,怎么理解食物本身才是道。

  内田悟有一段很感性感叹

  自己当上蔬果店老板也只有30多个春秋,那些时令蔬菜,也只品味过30次。

  人们可以制造反季节蔬菜,但是无法凭空创作出季节,所以自己才会如此钟爱季节带来的美味。

  秋冬的萝卜,永远比夏天的要可爱。

  《蔬菜教室》读后感(五):蔬菜的魅力

  饮食烹饪类书籍我见过不少,在以前,这类书说白了基本上是当做工具书来出的,大部分都是写明几两几钱、“把大象冰箱分三步”地告诉你这菜怎么做,最后“淋明油,出锅装盘”,当然,现在来看这也是一种值得怀旧的文化。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法在中国是个源远流长的事,但是被当做一个乐趣著书立说的,一直都是在个别文人圈子内进行。而今天不同了,这种文化被大众津津乐道,有几把刷子的就可以通过自媒体成为明星达人,再加以情怀品位即可出书,而为人师了。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口味的开放,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写的美食书籍。

  最近读到这本《蔬菜教室》,据介绍,作者内田悟是日本从事蔬果采购三十多年的行业达人,同时是深受民众喜爱的蔬菜专家。这本书看着简单,貌似只是本菜谱,实际上却很有料。

  这位内田悟是位戴圆眼镜的笑眯眯的小老头样子看上去谦和、细致,又有耐心。他在书里通篇说的都是蔬菜,而这并不是一本关于素斋的书,就像书名所说——是秋冬应季蔬菜料理完全指南。作者对南瓜、白菜、土豆等20多种日本餐桌常见蔬菜都详细介绍了原产地(相对于日本)、美味月历(应季时间)、挑选要点、部位特点、存放方法和作者独特的烹饪技巧。我并非要总结罗列本书的要点,而是惊叹于本书这种细致的用心和道法自然的力量。

  书中列举的蔬果绝大多数亦是中餐家常菜,所以中国读者看此书不会有陌生感。通过老头的介绍,足见其30多年的用心积淀,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实用技巧,用到日常生活中。对于做菜这件事,我个人并不喜欢“技巧”这个用法,但是很多经验式的总结必然永远流传。比如,老头提到:一颗菜不同部位有不同口感,你要区别对待;油炸东西注意火候,复炸一两次口感会比较脆;食材切了滚刀块后,削去边角使其圆滑,这样在煮炖的时候不致散架,等等。这些并非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奥妙,只是用心和经验,每个人都有。但作者就厉害在数十年钻研果蔬,做到了细致精微的地步。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坚持,其实不对,坚持是个苦差事,老头很幸运,他有个被当做爱好的工作,这是享受。

  书的前言写到:本书重点强调了“蔬菜自身的潜力””,告诉大家,“光靠应季蔬菜,就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来”。作者深深地了解每一种蔬菜,手持日本名家厨刀,通过庖丁解牛般的处理,改变它们的物理状态,通过多种蔬菜的组合或只是简单的油煎,做出了各种美味。据说,日料有两条很有名的传统原则,一是刀功胜于火功,二是美味不能超过食材原有的滋味,老头无疑印证了这两点。

  最近恰好还在读一本中国学者研究日料的书,据介绍,日料有“初物”和“旬物”两个词语,都可以理解为当季采摘的时鲜货,日本人早就形成从饮食中获得纤细精致的四季不同感受的传统。在《蔬菜教室》这本书中,我们也会深感于此。看看老头怎么说的吧!“蔬菜,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每到秋高气爽时,光彩照人的土豆与洋葱定会摆上商店的货架。”“冬季是依良湖卷心菜的生产旺季,更是它最有味道的时候。把卷心菜放在手上,你就能感觉到重心在菜的正中间。”“早在炎热的夏天,秋天就在地下显出了征兆。第一波秋意,源自9月初上市的北海道胡萝卜。鲜亮醒目的橙色,为五彩斑斓的秋季吹响了第一声号角。”类似的文字写满了整本书,老头就像一边下厨,一边跟你娓娓道来,每句话都像秋冬的暖阳。

  在本书的结尾,老头用土地和枯萎作为结束的内容,土地是营养丰富的百年土地,枯萎是植物自然的结束,孕育新生命的开始。老头说,像那些会枯萎的植物一样,努力地生活,圆满地谢幕,这正是我的人生理想。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沉静,比那些流行的小清新、小文艺,不知要高出多少个档次。

  《蔬菜教室》读后感(六):如果你的孩子和我一样不爱吃蔬菜,这本书能帮到你

  从小到大,我都不喜欢吃蔬菜,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吃蔬菜,每顿饭都有3根蔬菜的硬指标,如果额外吃多几根,就会有额外的零花钱。如今,已经毕业好几年了,离家在外工作常常吃盒饭,更加不爱吃被饭盒焖到发黄的不新鲜蔬菜。因此每三天我都会点一份沙拉,以补充我都蔬菜摄取量。当然啦,我是一个爱吃水果的人。只是没有蔬菜,感觉稍不留神就亚健康了。

  这就是我选择读这本《蔬菜教室-应季蔬菜料理完全指南》的原因,我想从根本上去解决我“心理抵制”蔬菜的问题。

  我想一定有很多肉食动物者在发愁怎么才能让自己爱上吃蔬菜。看完这本书,谈不上爱上吃蔬菜,但我开始去自己做饭,自己煮蔬菜,每天都吃蔬菜。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极大的好处和作用吧!

  本书的作者内田悟从26岁就开始踏入蔬菜采购行业,如今62岁了,10年前开办了免费的蔬菜教室,教导人们如何选购和处理蔬菜。这确实是很符合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有“风物”的说法,也就是季节性的当地食品,讲究初物和旬物,也就是当季第一批收获到的食物和当季的时令食材。我想这也是日本人长寿的原因吧!对于食物细腻的感知和分辨力。

  《蔬菜教室-应季蔬菜料理完全指南》其实是一本工具书,一本更加讲究食材的挑选、运用、烹饪的菜谱。除了非常适合不爱吃蔬菜的人,也非常适合各位厨师、妈妈们。本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书的使用方法,汇总了蔬菜高汤、菜泥的做法,以及用调味料激发蔬菜的潜力。第二三部分是秋季和冬季应季蔬菜的分类菜谱了,客观呈现了蔬菜的特性、挑选、存放、做法等。最后一章节是作者内田悟的专栏,从另外的角度,作者本身去看待蔬菜的挑选。

  作为一本工具书菜谱,图文并茂是必须的,本书全书用的都是彩页,可能唯一不太舒适的就是在灯光下看会反光。

  让我觉得本书必须推荐的原因是,作为菜谱,它会从蔬菜的解剖结构去讲述如何切如何存放,才是正确的,以及给了一些食物的小窍门。要知道我们都是节俭灵巧的小厨娘呀!当然必须补充一些额外的小窍门!

  我非常喜欢吃麦当劳的薯条,觉得口感很不一样,前阵子我才知道原来麦当劳在制作薯条之前,会把半成品土豆条放在通风的地方,让淀粉在风的作用下,使薯条炸得更蓬松。在本书里,作者内田悟就提供了非常多的类似的窍门。就我最喜欢吃的土豆而言,在本书中,内田悟告诉我们不能把土豆在处理之前可以放在水里泡一下,去除多余的淀粉避免吃的时候口感黏糊糊,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使得土豆变得软糯香甜。也切忌把土豆直接放在沸腾的水里煮,煮土豆的秘诀一定是慢慢加热,因为在这个过程淀粉会变成糖分,土豆会变的非常甜。根据这个方法,作为淀粉爱好者,我做了一个非常香的红烧土豆切片。

  希望以上文字可以帮助大家在选择本书的时候做点参考吧!

根据本书做的菜 我朋友说看起来很清贫,哈哈哈炖白菜

  《蔬菜教室》读后感(七):愿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蔬菜

  中国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的是说,你要多吃蔬菜,营养均衡。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好像在吃的方面,最不被重视的,就是蔬菜了。多看重肉蛋奶。但是于我来说,我最爱的就是蔬菜,宁可 一月无肉,不可一日无菜。

  除此之外,举个不恰当的栗子,人们常说,久病成医,但没有几个人说自己经常炒菜成厨师了。然后再说我给你做几个拿手好菜,多为肉蛋奶禽,鲜有说我的拿手菜是什么时蔬。那么,我认为大家要好好读读这本蔬菜教室——应季蔬菜料理完全指南了!

  这本书,初看似乎只是一本食谱,但仔细看来,实际它在讲,这些蔬菜,怎么分解,也就是切菜,做菜,什么时候吃,搭配做什么菜,详尽到让你看到每一步,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一根胡萝卜,买回家,要不要去皮,为什么去或者为什么不去;怎么切,从头到尾分为几部分,而早熟的胡萝卜要竖着切,晚熟的胡萝卜要横着切,原因是啥?因为早期的萝卜容易产生涩味,所以要顺着纤维切;晚熟的胡萝卜纤维已变粗变硬,就算切断纤维也不会有涩味。 仅此一项,我想大多数食谱都不会告诉你。这也是本书的特点,应季应景,根据季节不同,告诉你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及食用方法。

  这根胡萝卜,切的时候有几种切法,全部使用图例来示范,竖着切的示范图,横着切的示范图,这画面感,也就是视频能比拟了。

  不同的切法,不同的烹饪方式。在讲完烹饪方式的同时,穿插着会讲一些胡萝卜的品种大致有哪些,又插入了一个知识点。真是极用心了!

  当真称得上是一本”应季蔬菜完全指南”太完全了。

  很多时候,我期待自己能够活的精致,我想,这种精致,有时候不是存在于有多少钱,过多么奢华的生活,而是在于,认真对待一蔬一饭,这一盘菜,端上餐桌,赏心悦目,认真对待这颗菜,菜也让我们更加健康。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作者对于每一种菜,尤其是在秋冬时节,生鲜时蔬变得更少,叶菜类减少,根茎类菜更多,而根茎类菜的乏味,常常使我们不愿意多吃,作者潜心研究,让每一根萝卜,一颗白菜都赋予它们更多的意义,看到它们应该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什么样的情境下,更好吃,更有营养。

  看完之后,我突然明白,这种认真,对于蔬菜的认知的精神,也似乎是一种匠人精神,它根植于像作者这样的的蔬菜专家的灵魂中,让人敬佩。但,这不单单是一个蔬菜教室,它让我们认识蔬菜之余,其实,也给我上了一课,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这样细致的分解,方能获得最佳结果,最佳状态。

  《蔬菜教室》读后感(八):致蔬菜的爱的告白

  喜欢吃的人,好多都不喜欢吃蔬菜。

  说到蔬菜,列举一下我脑中最先浮现出来的几样东西的话,首先是蔬菜沙拉,其次是白灼芥兰,最后是香菇油菜。这三种食物,都是一副非常禁(食)欲主义、看起来就不太好吃的样子。

  其实我意外地还挺喜欢吃蔬菜的。一个原因是对于我等久坐办公室的退休老干部来说,多吃蔬菜有助于改善饮食结构和营养平衡;另一个原因在于,不同种类的蔬菜展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口感和口味,仔细品尝的话,一定可以感受到蔬菜这类食物中蕴含的无限美味可能性!

  我刚开始工作的头两年半,几乎是一天不落地每天做饭带饭。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省事,我很少看什么菜谱,做饭一直都没有长进,做出来的所有东西无非是XX炒蛋、XX炒肉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小菜。不仅火候胡来,油盐酱醋也是全凭手滑。不过就算这样,我也发现了自己做饭之前没发现的一件事情,所有的蔬菜其实都甜丝丝的,而且每种蔬菜的“甜丝丝”都不一样,吃起来是一件让味蕾充满乐趣的事情。

  比如,山药、莲藕和西芹,遇到醋的时候产生的甜味就不一样!刚放进热油的胡萝卜散发出来的香气是甜的,熟透了的洋葱是甜的,炖得绵软的土豆也是甜的!

  我以前都没注意到过这些味道,大体上是因为我父母做菜比我还要糙。那时候我第一次感觉到,食材大概是需要被人好好对待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刚开始做杏鲍菇的时候,都是用刀切成片,这样炒出来感觉并不太好吃,甚至吸引不到狂热爱好菌菇的我。后来从网上看到手撕杏鲍菇的做法,恍然大悟,回家立刻尝试,随便炒炒出来的味道,竟然像是一盘鸡丝,鲜美而且嘎嘣脆。

  不过,我基本上还是饮食习惯非常随便的那种人。

  这几年日本的“匠人”精神经常被提起。日本人做事情,有种把小事做到极致,且对自己做的事情饱含情感的精神。在“吃”这个问题上也是,猪排饭拉面之类的快餐且不提,日本传统的料理有米有菜有汤有腌菜有鱼有肉,确确实实让人感受得到一种对于吃的认真。

  内田悟也是这么一位认认真真对待食材、认认真真做饭、认认真真吃的人。而且他追求着做到极致的,是一般饕餮客们不怎么感兴趣的——蔬菜!

  看到内田悟是怎么做蔬菜的,我有一种非常可惜的感觉。我可惜以前那些被我草草做出来吃了以后觉得不好的食材们——我发现我对蔬菜其实一无所知。

  比如上海这边满菜场都是的上海青(又名青梗白菜、小青菜等),我一直都不喜欢吃,因为觉得炒出来有一股怪怪的味道,长相画风差不多的白菜和油菜也是,尤其是靠近菜根的部分不好吃。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因,是因为切菜的方法太不讲究,把菜叶里面的纤维都切断了,才会产生涩味而不是甜味的!而且,青梗白菜、大白菜和油菜都是十字花科的植物,一些处理方法是可以共通的。这些菜的叶子都可以用手撕,或者先加热后让纤维变得松散再切。仅仅是这样而已,蔬菜的味道居然会有很大不同。

  切菜原来是非常讲究的一件事。大部分人对于不同蔬菜的不同切法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或习惯,再讲究一些的人可能会把不同的切法运用在不同种类的蔬菜上(比如用手沿着纤维撕菜叶部分,菜梗部分用刀切成片),可是内田悟居然还给蔬菜的切法按照初期和晚期分了阶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蔬菜的初期肯定比晚期更新鲜更好,但是在内田悟的眼里,不同的阶段展现的是不同的风味,需要不同的处理。我如果是一颗会思考的蔬菜,此刻一定会感到内心(菜心)非常温暖,甚至感动到痛哭流涕了!

  毕竟在内田悟的眼里,“蔬菜就是宇宙”啊。蔬菜的世界里有四季的流淌,有风、雨、云、雷电和大气的变化,落到我们手里沉甸甸的蔬果,都是一份小小的和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交集。“洋葱啊,就像地球一样”,虽然内田悟的这句话说的是洋葱和地球都是一层一层的,但是我却觉得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里仿佛迸发出无限诗意来。

  所以可想而知这样的态度孕育出的是怎样的菜肴来。我想,内田悟做的事情,绝对不是捣鼓捣鼓蔬菜的吃法、研究研究菜谱这么简单,他的蔬菜教室还传递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幸福感。

  毕竟,吃这件事情,就是要开心。

  《蔬菜教室》读后感(九):让平凡的蔬菜不平淡

  其实对于外卖便利的今天,下厨已经不是一个必要的技能,可为了健康,我还是爱在家里捣鼓点儿菜,但从家里传承来的菜总做,吃多了没新鲜感。那就买点菜谱多看看美食节目呗,各种米其林大厨的看下来,啧啧,真不错,就是老外用的食材实在不常见,菜谱水土不服,在北京就那么个菜市场能找得到,而且价格不菲。有一次为了做菜买甜菜,上网下单,5斤包邮,结果提也不能提“甜菜”这俩字,吃伤了。

  还是得回归家门口的菜摊儿,看着几乎不太变化的各种蔬菜,能站那琢磨半小时买什么回家做饭。想好了吃什么,挑菜又是一道坎儿。想起前一阵听了一个节目,讲大家都是如何买菜的,说出来可能很搞笑,买菜谁不会呢?可是挑选出又新鲜又好吃的蔬菜,真的需要经验的积累,主播们互相交流了之后,发现大家基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掐”一下,可是南瓜这种有着厚厚外皮的蔬菜怎么挑呢?一直以来我都是外貌协会那拨的,只拣顺眼的买,但这方法也不靠谱。

  其实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蔬菜“怎么挑?怎么做?”,而《蔬菜教室》就是这么一本秘籍,非常的实用。

  大家都知道“匠人”这一词,也看过寿司之神和天妇罗之神,他们不仅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认真,并且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很用心,《蔬菜教室》的作者内田悟也这么一位有着匠人精神的蔬果店老板,懂得蔬菜、知道蔬菜的赏味期、了解每种蔬菜的烹饪方式,这本书就是一条龙式解决了挑菜和做菜的难题。

  收到书我就立刻拆开翻到目录页,先看菜名,都是熟悉而且平凡的蔬菜,随便哪个菜店都能买到十之八九,立刻放下心来,然后找到我经常吃的,想看看蔬菜达人到底是不是名符其实。日本的蔬果是真的贵,我在日本看到一个西瓜要卖到人民币三百块,所以超市会有切成一牙一牙的西瓜出售,去吃饭也很少有小菜赠送,而日本人又是出了名的细致,作者内田悟就将这种细致写进了《蔬菜教室》。

  我很爱吃圆白菜,这本书里称之为卷心菜,反正都是一种东西啦,一直以来我就是随便把外层的叶子剥下来扔掉,因为在国内卖的很便宜,扔起来不心疼,然后再尽量完整的剥下够吃的菜叶,洗干净后用手撕烂,做个手撕包菜。

  但内田悟在书中先写了卷心菜最佳食用期,标注出在每个时期的不同口感。然后把一个卷心菜分解成外层、内层、中心和菜心四部分,详细的介绍了每部分的特征和最佳实用方式;并且针对卷心菜的挑选、存放给出了相应方法;甚至连我会随意丢弃的菜芯也给出了料理方法,《蔬菜教室》确实名符其实,不是菜谱,而是让人更懂蔬菜的书。

  看完这本书,赶紧下楼买菜实践一下,哈哈。

  《蔬菜教室》读后感(十):蔬菜达人来授课,普通蔬菜变美味

  我喜欢吃蔬菜,可是近日读了《蔬菜教室》后,方醒悟自己口口声声称爱吃的蔬菜却很多被我“吃错了”。

  比如说我很喜欢吃的茼蒿,焯水凉拌,我都是二不隆冬一股脑儿全丢进热水里焯熟,然后捞出来,往往等到茎焯熟了,叶子都烫得蔫不拉叽的了。样子不好看不说,熟成度还不一致,吃起来口感也逊不少。《蔬菜教室》里把茼蒿的焯水加热步骤写得明明白白:先茎后叶、分批下水。如果是切开焯水,先放茎焯10稍,再放叶片焯10秒;如果是不切开直接焯水的,用手抓住茼蒿,把茎插进开水里,加热20秒左右,等茎变软了再把叶子按进热水中焯10秒左右。如此一样,茎和叶的熟成度就差不多了。

  大多数人都知道吃蔬菜的好处,在饮食中,多多少少都会吃一些蔬菜,不过,有的的只是把它们当作配菜,却极少把蔬菜像鱼肉之类的的列为主菜。那真是有点小瞧了蔬菜。吃蔬菜的益处咱不多说。内田悟不只在《蔬菜教室》教人如何把秋冬应季蔬菜做成美味可口的菜肴。除此,这本书里,还详细地介绍了这22种秋冬蔬菜的生长美味时节、它们在不同生长期的口味特点、挑选要点、保存它们的方式、烹饪它们的技巧,其中包括烹饪的基本原则、预处理方式、切法、烹饪贴士、以及简单的菜谱。

  这些蔬菜,换作在平日看,它们都是其貌不扬的,可是,偏偏经过《蔬菜教室》这么一拍、一介绍、一教一学一制作,它们在我眼中瞬间焕然一新,仿佛全身都焕发着耀眼的光彩。

  喜欢那道煎萝卜,想象着如文字描述的“嗞嗞嗞地煎出焦痕”,再撒上“香味鲜明的黑胡椒”的煎萝卜的样子,鼻尖立马就闻到了煎萝卜那散发着的略带焦香味。现在,萝卜上市了,看到这里,我就想立刻去买几个大萝卜回来煎着下酒,想想都流口水。

  大力水手吃的菠菜,深秋的菠菜,吃了精神百倍,挑选它们的要点,这《蔬菜教室》里就给我们授课了。书里说“叶子上有一层淡淡的白膜,是角质层,是起到保护表皮的作用的。”,要挑叶脉左右对称、根根分明的,要选轴又粗又壮、圆润饱满的。除了简洁的文字,还有图有真相,深刻明了。

  这书编写、制作看着非常顺眼、舒服,拍照、细节步骤图,可谓“不厌其烦”,即使是不识字或是眼花看不清字的家庭主妇大妈大娘,只需看图,也能看明白了。它是接地气的。因为家庭主妇大妈大娘们才是最多接触蔬菜的人,因为她们要上菜市场,要挑选菜,要把这些菜烹饪给家人吃,她们就是最需要这本书的人。所以,这本书写出来,能让那些不识字或者是眼花看不清字的大妈也能看懂,这就是本事。

  那些精致过日子的小白领、小资、甚至是高端人士们,岂不是有意见了?完全不必担心。这书其实受众群特别广泛,没有局限。这本书内容接地气,但也精良、精致,从拍照、从文字、从菜肴制作,都透着精致生活的要领。因为,它告诉我们再普通的菜,也需要精挑细选、精心烹饪,由此,就会享受不一样的品质的饮食、品质生活。

  就拿书中介绍的大葱举个例子。大葱很多人都吃过,吃北京烤鸭的时候,裹上大葱蘸面酱,那才叫有味。我想说的是,《蔬菜教室》里光是讲大葱的切法,就有N多种,这是让我相当佩服的地方。一根大葱,分四部分,最上面绿色部分,可以切小段,可以竖着切;下来,分歧部分,竖着切;再下来,白色部分上段(叶鞘上段),斜着切成薄片;最下面,白色部分下段,也就是叶鞘下段,可以切葱丝、可以分内外侧,竖着切,可以切成小片,可以切成圆柱,可以切成粗条、切成立长条、斜着切成薄片,等等,太强大了。

  内田悟真当是把每一种蔬菜都研究透了。怎么切、怎么焯水、怎么煮、怎么炒好吃,都研究得透透的。厨房小白如果想给自己、家人做一餐美味的秋冬蔬菜菜肴,完全可以信赖这本书。在“蔬菜教室”里好好上上这些课,扫个盲吧。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