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2018-04-01 21: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由[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巴蜀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一):南太平洋岛上的呼唤

  这是一个艺术家悲剧

  一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有着令人羡慕家庭正当盛年,在人生前途远大之时,突然抛弃了妻儿,离开伦敦,跑到巴黎去画画。他那些异乎寻常的、怪异画作得不到赏识,没有市场穷困潦倒把他逼到太平洋小岛上。在那里,他和土著人和谐生活在一起,画了许多以美丽的热带风光和黑皮肤女人的生活为素材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后来都成了稀世之宝,可是它们的作者悲惨的死在这个小岛上,没有等到他的天才世人承认的那一天。

  《月亮和六便士》揭示了人性自由追求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主人公无法割舍身边的“六便士”,又执着追求虚幻的“月亮”,凸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显示毛姆对人性的矛盾以及人生内涵复杂性的深刻探索。毛姆笔下的克兰德的形象,展示了一个奇特艺术天才如何再现自我的历程。对于这个人物来说,追寻自我、再现自我是一个永恒旅程,是一个在与传统的抗衡中不断释放自己的旅程,它只能通过自身不断地延拓而逐步接近自我但无法达到终极的自我。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二):月亮和六便士:精神物质的代言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觉得舒服。浅橙色背景,让人心温暖。《月亮和六便士》一直都是老师推荐的必读课外书,惭愧的是自己从来没有付诸实践。也许是因为把它当成了一项“作业”,能不做就不会做了。后来,越来越喜欢经典书籍,于是翻起了这本书。这本也是周国平、曹文轩、毕淑敏、和白岩松等大家推荐的。正如介绍所说,毛姆对20世纪影响,就像狄更斯对19世纪一样

  如此伟大影响力巨大的毛姆,当然深受爱戴。作为一位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洞察人性,很擅长讲故事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面纱》《寻欢作乐》《刀锋》,还有这本《月亮和六便士》等。本书的翻译家王晋华作为中北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译有著名作品《傲慢偏见》《了不起的盖茨比》《安妮日记》等。

  我认为,序言一针见血地概括了这本书的精髓与要领,它说,该作品对理想与现实、肉体灵魂、艺术与生活、文明世俗与人的本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做了深刻的探讨与剖析。分析得很到位,不仅仅是爱情面包的两面,月亮和六便士实则是精神与物质的对立面。

  毛姆具有敏锐观察力,善于描述和剖析人的本性、人的自然本能以及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潜意识。这部作品使用了第一人称“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既像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又像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毛姆刻画的人物冷静客观,就像他的笔触一样,极少加入个人情感。毛姆或许是想通过主人公思特里克,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貌离神合的生活面貌

  文中的开篇这样写道,刚认识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时,我真的一点儿也没看出,他有什么不同寻常地方。可现在很少有人能否认他的伟大了……

  一样的伟大,思特里克就像毛姆的影子如影随形,因此,读懂了思特里克的内心世界,你就离毛姆更近了。

  不论是月亮或是六便士,一切不是命中注定吗?遵循自己内心的方向,方能走得更远……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三):抬头白月光,低头六便士

  很多年前,我还是一个高三学生,那个闷热夏天,在图书馆吹着风扇,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囫囵吞枣地读完。读完后对主人公查尔斯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厌恶。

  他为了理想逃离世俗的一切束缚,却丝毫不会顾及那些被他抛弃的人,不会顾及他们的感受

  这样一个人自私、无情,不爱任何人。

  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想过太多太多未来蓝图,唯一的期望是考上一个好大学,逃离这压抑紧迫的高三生活,那时的我,势必无法理解一个被梦想击中的人所呈现的癫狂,无法理解他内心滔天的激情与火热。

  多年后的今天,我已经研究毕业走向了社会,安稳宁静的人生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同时平凡生活中平庸琐碎,也霸占了我的世界。当我再次读到《月亮与六便士》时,心中充满了挣扎痛苦

  这一次,我读懂了他。

  是的,查尔斯不爱任何人,他甚至也不爱他自己。

  他只爱画画。

  他被梦想俘虏,成了它的奴隶

  他是一个完完全忠诚于自己的勇士

  查尔斯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离家出走,这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而是永远的,决绝的离开,他抛弃了相伴17年的妻子两个孩子,在他40岁的年纪孤身一人到了巴黎,住着全巴黎最破旧旅馆,身上只有可怜的100块钱。

  5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在朋友的救助下才保住了性命。随后的生活里,他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若干年,他到了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在毛姆笔下,那个充满着原始、野性与热情的小岛,成了查尔斯创作的尹甸园。他疯狂地创作,却又在身患麻风病,临死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

  别人的人生都在不断地做着加法,他却在孜孜以求地做着减法。

  当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正如书中所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他在他的世界里,是幸福的。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心智一直是安详恬静的。但他叫爱塔做出诺言,在她把他埋葬以后,放火把房子烧掉,在每根木头都烧掉之前不要走开。没过半晌,这座房子就变成了焦炭,一幅伟大的杰作就这样化为了灰烬。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死而无憾。在骄傲和轻蔑的心情中,又把他毁掉。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锲而不舍地追求月光。

  他挣脱了一个一个的身份,如同脱下一层一层的衣服,赤身裸体地走进内心向往的那个世界里去。

  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芸芸中的大多数人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陷入功名利禄求而不得的怨恨之中。

  有多少人正为了别人的期望而活着?又有几个人能不顾一切地为内心的自已而活着?

  月亮只有一个,六便士满地都是。

  追着月光走向自由,还是低首捡起六便士,这已经不是一个抉择问题

  这本书,在我看来,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展示。

  原来,为了理想,还有人能如此不顾一切,肝脑涂地。结果到了最后,已经不再重要,查尔斯是否成功,每个人心中自有自己的答案

  掩卷后的思绪,莫名停留在查尔斯离家出走的画面,抛却所有杂念,为了理想,踽踽独行渐行渐远

  对我来说,也许决断,就在今晚。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四):月亮和六便士,你会选哪个?

  (作者:永远是你的)

  今天讲的故事,是已经写成书的故事。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是这一年以来我最喜欢的书,没有之一。

  书上的简介上说什么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之类的巴拉巴拉,当时我好像也是有类似疑问,所以就买来读读。反正总要有书来读进我的脑子,恰好是这本,让我觉得不遗憾

  读完一本书,起初没有很惊艳。写一个画家生平,高更。

  但是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能够回味,像一个耐看的人。语言平顺,但是字字璞玉。

  我也没有想到我能有朝一日写出这种俗透半个世纪的书评。

  但是就是这么个感觉,除此之外,无话可说

  一个选择题。

  月亮和六便士,你会选哪个?

  月亮代表遥不可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体面工作不错的薪资但是你并不喜欢事业

  起初我也以为这是一道选择题。而且这种题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主人公肯定是选了月亮。

  但是又好像有些不同

  里面的主人公选了月亮,也选了六便士。

  月亮代表遥不可及的理想,六便士就是六便士,不是体面地工作,而是及格线一下的温饱实现理想必须要用的画具。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大概就是这种微妙的不同。

  这些结果全都在意料之中,但是却跟我想象的有些微妙的出入,这些细碎微小的不同让我觉得很美妙,所以这不是一个俗气的故事,让我觉得喜欢。

  跟那些什么励志书籍不一样的是,这个故事不是那种为了追梦穷苦少年克服困难历经磨难终成大器的二十四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很有“人性”,可能跟它的传记性质有关

  书的原文作者和译作者都是功力深厚的人。

  其实说到这一点,我更加欣赏的是译作者。我读的译本是王晋华先生版本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我常常会怀疑这真的是从其他的语言文学中翻译过来的么。

  没有夸张的翻译体,什么“我的上帝啊保佑他吧”之类的这种符号性质的语言标志很少出现,就说明译者的内心是不想落入这样的泥淖中去而丧失语言本身魅力的人。

  这段用来评价译作者的评价很俗,当我写出来的时候我也觉得很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五):slave to love

  一直以来都是久闻毛姆的大名,但是也一直没有机会能够一睹其大作,而这次能够阅读到他的《月亮与六便士》这部代表作,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近些年来,我看了不少的网络小说,虽然网络小说的火热程度令人惊讶,也创造出了不少文学富豪,吸引了不少的粉丝,但是,其与那些传世名作比起来,在细节的描述上,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总是少了一些力道。而这些方面恰恰是毛姆的小说里所擅长的,也是最吸引人的,故事解剖的入木三分,把所有的一切都展现给读者看。 艺术家最大的悲哀在于生前无人理会,死后扬名四海,还好,毛姆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了出名要趁早,而且作品确实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书里出现的第一个名字,查理斯.恩特里克兰德,我坚持认为这是毛姆在写的他自己。他把自己的形象融入到这个角色里,没有人会不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对他产生兴趣,但是不仅有追随者对他的褒扬和赞美,同样有诋毁者认为他的怪癖和大逆不道。但是有一点所有人都毫无疑义,那就是他是一个天才,毛姆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他认为自己是那个时代里的天才,是独一无二最闪亮的那颗星。当然,他知道那些诋毁他,不喜欢他的人肯定会认为他自大狂妄,但是他就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他不会在乎那些虫子们的鸣叫。 毛姆有很多的作品,而这部《月亮与六便士》之所以被中国读者最喜欢,其实还是因为它把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圣经化了,它里面的一些台词,往往能够说到恋爱男女的心坎里,会让人们不由自主的把故事跟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与之产生共鸣。读到他对男女爱情观的看法时,更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一般来说,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务中的一件事,但是小说却把爱情夸大了,给予它一个违反生活真实性的重要的地位。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人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会被他们奉承得心花怒放,但是心里却免不了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男人们即使在恋爱的短暂期间,也不停地干一些别的事分散自己的心思:赖以维持生计的事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沉湎于体育活动;他们还可能对艺术感到兴趣。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确实,不论是东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如何不同,但是在恋爱关系里,男方必须要承受更多以及付出更多。现实的生活除了浪漫,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淡,甚至二者有时候是放在冲突的对立面的,二者兼得这种好事总是发生的太少,所以当我们只能选其一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选择?正如本书的名称,月亮与六便士,你渴望的是遥不可及的月亮,但是你的身上连生活下去的资本都没有,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追求呢?我们都是生活的奴隶,也都是爱的奴隶,二者不论是放弃谁,都是难以抉择的,所以,逃避成了唯一的选择。我知道,逃避不可能一辈子,但是当下,我只想忘掉这一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六):崇高卑微

  天上的明月,崇高而受人仰慕;地上的六便士(英国最小货币),卑微而被人忽视。似乎,在二者之间,人们很容易做出选择。即使遍地是六便士,人们也会抬头看天上皎洁的月光。

  比作人的性格,也是高下立判。但往往,这两种品格的代表,会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甚至,就是自己。那又该如何呢?

  毛姆在自己的名著《月亮和六便士》里,便刻画了这样的一个人。

  毛姆是一名著名的英国作家、剧作家。不过,作为一名出生于法国,在德国求学的英国人,毛姆有着相对丰富的经历,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他的幼年孤僻、凄苦,这对他成年后的文学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在对内心孤寂的人的理解上,更胜于其他人一筹。

  《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从平凡、世俗,走入理想、清奇。小说开始,我们看到的思特里克兰德,就如同身边的某某人一样,或许成功,有一个收入不菲的职业;或许幸福,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或许烦恼,有着普通人普通家庭共同的矛盾问题;或许平和,时光慢慢流逝,人慢慢老去。可是,突然,某天开始,他突然想要去改变,从此命运大不相同。内心觉醒的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原来的一切,成为了一名画家。

  改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他的内心体现。

  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对每一个世俗社会中挣扎的人,都是一面镜子。

  有些人,把他看成是镇静剂。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有一个非常自我的一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总会因妥协而压抑自己。需要去释放吗。看看思特里克兰德,即便有如此的才华,死后之名,于己何加焉!

  有些人,把他看成是强心剂。生命如此短暂,真的要按照世俗的标准,去过完为周围的人负责的却不是自己想过的一生吗?抛弃,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解脱。不管抛弃后的生活幸福与否、富贵与否,至少,那将是自己内心的追求,死而无憾!

  其实,没有对错!

  有意思的是,毛姆的这本小说创作,有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原型,那就是画家高更。虽然,小说中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才华进行了充分的描述。但相信,高更如果在意的话,对小说中自己另一面的描写,将会提出抗议。但也可能,高更会不做理会,因为他的性情就是如此。

  想到了现在颇为流行的一句形容理想生活的话: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又比如,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似乎,人生在世,确实应该把一些时间和空间留给自己。也似乎,为了身边的人的幸福,放弃自己的理想,也是一种幸福。

  这些,都可以去选择,其实,对不同的人,放弃与接受,都是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