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习惯的力量》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习惯的力量》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3 21: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习惯的力量》的读后感10篇

  《习惯力量》是一本由[美]查尔斯·都希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一):#拆书学院[梦想赋能班]作业--养成新习惯不难过

  人们经常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只要21天坚持做一件事情,后面就容易多了,习惯自然会养成。

  但是很少听到有人说,这21天过的怎么样。是非轻快开心呢,还是无比痛苦压抑

  记得小时候,晚上不喜欢洗漱就上床睡觉。我亲爱老妈劝了多次无果,突然有一天默默的说:“你知道吗?人每天出门外面都是各种灰尘啊,汽车尾气啊等等,无比的脏。这些脏东西每天就糊在你的脸上,你就带着一大堆的脏东西睡觉~你千万不要洗脸啊,一定要把所有的灰尘都储藏起来,到时候脸上就和戴着面具一样,谁都看不出你是谁了。”

  这些话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后背发凉,难以忍受。只记得从那次之后不管作业多少,身体状况好坏,哪怕生病头痛欲裂或是感冒发烧,都没能阻止过我一次停止洗漱。

  虽然算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但是就我自身而言,真心觉得这个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在是称不上“美好”,说严重点,这些话对我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刺激,真是惨绝人寰

  事情虽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觉得养成一个新的习惯,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直到遇见了这本书--《习惯的力量》。(PS:最开始我心里是腹诽过的,对,习惯的力量,我已经见识过了······)

  做了作业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有非常好而轻松办法,就是把一个想要养成的新习惯加入原有的两个习惯当中,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在自己熟悉环境接受一个新习惯的养成。

  看看,多么浅显易懂,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你也有这种养成习惯的困扰,这本书绝对可以拯救你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写了,我要把这本书去推荐给我亲爱的麻麻了···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二):改变习惯并不难,难在我们不知道“习惯回路”

  一头大象安静地栓在一根小小的木桩上。“大象为什么不把那么小的木桩连根拔起,然后伺机逃跑呢?”一个人好奇地问向训象员询问,训象员解释道,当大象还很小、力气也不大的时候,它便被一根粗锁链栓到了一根牢牢固定的铁柱子上。每天小象都会拼命地试图挣脱锁链逃跑,但是它的每次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小象得出结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锁链都牢不可破,铁柱也会毫不动摇。于是小象放弃了努力,从此不再尝试。日复一日,这一习惯逐步巩固,直到小象长成大象,它仍然习惯性地坚信自己永远可能挪动那根栓住它的桩子,无论桩子是否真正结实和牢固。

  你看这就是习惯的力量。虽然我们都不是故事中的大象,但是我们大都被锁在一个由无数习惯构成的无形的牢笼之中。而且这个牢笼最大的可怕之处在于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牢笼。这就是“舒适区”的牢笼。在这个牢笼里,我们大都生活得很好而不自知。因此,也没有什么逃离的动力。然而我们真的可以在这笼子里一直快乐的生活吗?如果在这个笼子里的生活状态不能持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如果我们想要规避未来风险,那么我们就需要改变生活的习惯,突破这个由无数生活习惯所构成的囚笼。然而,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自己呢?

  如果有这样的疑问,读查尔斯.的希格的《习惯的力量》应该会有所体会。查尔斯.都希格是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撰写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报道

  也许正是因为作者本身是一个优秀记者,让这本书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作者在这本书里引用了大量的最新研究精彩的故事,让这本书既具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风趣。本书从个人、组织社会三个角度给我们剖析了关于习惯的一系列问题详细地阐述了习惯如何形成、习惯如何改变、如何利用习惯等诸多问题。一方面让人们对习惯有一个更加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增加了人们改变习惯的信心。全书的核心就是要告诉我们如果弄清了习惯运作的原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下面来就来看看我们的习惯是如何产出以及如何改变习惯吧!

  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都希格教授在第一章里指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习惯回路”。什么是习惯的回路呢?其实很简单。“习惯回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看看下图就更容易明白了。

  有了对“习惯回路”的认知之后,我们就会对习惯的产生、运作以及如何改变习惯有更深刻认识理解。这样,我们在改变习惯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方向

  先来说说“暗示”吧!

  我们的惯常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激发因素。而激发因素就是“暗示”。因此,我们就要找到这种“暗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找到暗示呢?

  在《习惯的力量》的后记里,查尔斯.的希格提到几乎所有的习惯性暗示都可以归结为五大类中的一类。即时间地点情绪状态、其它人、之前紧挨着的动作。我们通过记录一段时间的习惯发生时的这五类暗示,然后进行分析,基本上就可以找到我们习惯的暗示了。

  当我们找到这种“暗示”之后,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如果这个“暗示”是时间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设置一个闹钟,激发点来到的那一刻,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去替代。比如:作者提到的。他会在下午3点30的时候,经常去咖啡厅饼干,然后还与朋友聊天。他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就定一个闹钟,闹钟响起,他就意识到某个惯常行为会发生了。于是就开始采取措施,直接去与朋友聊聊天。

  --

  说完了“暗示”,现在来说说“惯常行为”。

  越是习惯,我们就越难发现。就以每天7:00吃早餐为例吧!你是因为饿呢?还是因为你认为这个时候就该吃饭呢?其实,这并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也不一定是因为饿,而很可能是因为习惯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不会觉得很多习惯就是习惯。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那么我们就需要去刻意记录一些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之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会经常买这些东西,会经常去做某一件事,会经常吃某些东西。如果你觉得自己最近很拮据,你可以去记录最近的金钱的流向,然后可能会发现很多不必要买的东西。当我们找到这些习惯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思考“暗示”和“奖赏”了。寻找“暗示”,我们可以借鉴上面的方法

  --

  接下来,谈谈“奖赏”。

  以前听到过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对于广大女性同胞来说,买衣服的过程就像看电影的过程,而买回家的衣服就像电影票根一样。”其实这件衣服最终穿不穿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买衣服的过程。因此,买的的衣服只是次要的奖赏。真正的奖赏可能是约朋友一起逛逛、吃饭、聊天以及陪伴等等。对于很多酗酒的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喝酒只是获得最终奖赏的一种方式,而最终的奖赏是可能是忘记生活的一些烦恼。然而忘记生活的烦恼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为什么偏偏要通过酗酒这种方式呢。因此,关键在于找到真正的需求。找到这些真正的需求,就可以直接绕过那些次要的奖赏,从而改变很多旧有的习惯。

  其实,要改变某种习惯,暗示和奖赏都可以不变,只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就可以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第三章里提到的“黄金法则”。

  --

  以上就是“习惯回路”中的三大要素。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习惯,最重要的还是要分析出暗示和真正的奖赏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改变。否则,这就像治病一样,暗示和奖赏是“病因”,新的惯常行为是“药”。如果没有找准病因,那么无论怎么改变惯常都是无济于事的。

  虽然我们知道自己的某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但是还是觉得这样舒服而不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因此,如果我们真正想要改变,不想成为故事中的大象那样,就可以开始行动起来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分析这些习惯的三要素开始,先去记录这些习惯,然后去分析旧有习惯的暗示、某些惯常行为以及我们真正渴望得到什么。最后再针对性地拟定一个行动计划

  无论什么时候,对于任何人来说,改变习惯都是困难的。不过《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让我们对习惯以及改变习惯有了系统性的认知,我们可以科学地去改变自己的习惯。当然,读《习惯的力量》一书也只是一个开端,能够真正改变自己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正如《习惯的力量》的第九章所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要为自己的习惯负责?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习惯负责。

  -END-

  附件: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三):舒适区之外是什么?tag #拆书学院「梦想赋能班」作业

  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一直在围绕一个新习惯进行努力——每天坚持练习瑜伽,目前已经坚持到了第三周。这个练习曾经在国庆节后开始,后来因为孩子生病而间断(可见要养成一个习惯,确实会遭遇巨大阻力)。

  这三周以来,借助“将新习惯夹在两个已有习惯的中间”,我趁每天早上快走之后身上热乎乎的时候就开始换衣服进行练习,将“锻炼”这个环节进行了拓展;同时借由做瑜伽这个核心习惯,同时带动了“运动后喝一杯红枣茶”的附加习惯——所有这些,都是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满足了我内心照顾好自己”的需要。

  第三周,就行为习惯的养成周期来看,已经进入到“倦怠期”。按照自己的A2,我将瑜伽垫调整了一个方向,并选择更换了一节练习内容,希望对抗因倦怠产生的阻力。即使是在周末,一觉睡到九点多、没有去快走,我依然主动的惦记着要起来做瑜伽——此刻有点分不太清楚意志力还是习惯本身的作用,但确实一步步坚持下来了。

  我想说的是,一个新习惯的建立,难就难在要突破原有的舒适区,冲破“惯性”;而目标指向,则是建立起一个新的惯性,让行为进入另一个自然重复循环中。这个改变的过程,与其说是对舒适区的“突破”,不如说是对舒适区的“拓展”——它让我们的舒适区更大、更宽广,也更舒适。

  就我的瑜伽体验来看,每天坚持练习不过是十几分钟的事情,平时喝点水刷个微信也就一瞬而过,但用来进行练习,带给自己的是一连串愉悦反应关注呼吸思想的专注,保持平衡时内在的协调,坚持平板支撑多五秒钟时胜利者般的自豪……这些无一不是对自我的挑战,也给了自己一次次自我肯定契机,积攒起了自信资源

  我也不止一次的想,早知道这感觉这么美好,干嘛不早点做呢?除了常被提及的懒之外,我认为更多的是恐惧:对舒适区之外未知的恐惧。因为未知,不知道是否适合我,因为不熟悉,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因为没试过,不知道一旦失败会承担怎样的后果。我们之所以愿意原地踏步,未必是喜欢自己的不思进取,而是本能担心未知的可能性。然而,看破“习惯的力量”,我发现这不是一次“突破”,因为每一步的踏出,都是为了下一步能更加轻松,每一次改变,都是为了让改变变得更自然——将新习惯的养成看成为自己的舒适区“开疆扩土”,哪怕突破的时候依然要经历艰难的努力,那也是“甜蜜负担”,不是吗?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四):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构成了习惯回路tag#拆书学院[梦想赋能班]作业

  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构成了习惯回路,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习惯回路,就找到了驱动你行为的奖赏、诱发你习惯的暗示以及惯常行为本身,这样你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了。

  习惯不能被消除,但可以被替代,如何替代呢:

  找到其他也可满足奖赏的替代方案

  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寻找外界支持

  个人感觉第三点对于刚开始建立新习惯,新习惯尚未稳固时,这点对新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督促作用,我发现发现集体、外界的督促和力量很强大,例如第一周我11点入睡的天数明显增大,因为第一周有小组群的相互督促。

  养成新习惯技巧有:

  可以从短期、长期来寻找奖赏。

  可以用一系列有仪式感的行为来设置暗示。

  暗示越简单越容易被养成习惯,而且要可虑到变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