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习惯的力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习惯的力量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6 21:0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习惯的力量经典读后感10篇

  《习惯力量》是一本由[美] 查尔斯·杜希格 (Charles Duhigg)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一):习惯无处不在,习惯无所不能

  习惯无处不在,习惯所不能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

  习惯无处不在,习惯无所不能。人在每天的活动中,大约有40%的行为与习惯有关。大到商业决策,小到刷牙方式等,都与习惯息息相关。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者为我们分析了个人习惯、组织习惯和社会习惯的产生及影响,到底习惯是如何产生、改变坚持的呢?有没有方法,让我们改变坏习惯而建立好习惯呢?

  习惯就是在特定的时间,你会做出的选择,常不用思索,却会日复一日地重复它。习惯产生的原因,从进化学的角度来讲,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节能模式),以使其能得到更多的休息。在大脑中,基底核掌握着习惯的运行模式。众所周知,每个人的习惯纷繁复杂千变万化;更不用说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会有天壤之别差异。在这众多的习惯形态中,都包含着一种固定模式——习惯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说明了习惯的产生原理。

  我们也许不记得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不过这些习惯一旦在大脑中形成,它们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往往是意识不到的。习惯有好有坏,有的人坚持锻炼习惯,有的人酗酒、赌博等。那我们应该如何创造新习惯?

  习惯产生的三条基本规律:(1)找出一种既简单明显的暗示;(2)清楚地说明有哪些奖赏;(3)产生一种渴求来驱动习惯回路。其中最重要的是触发渴求的方式,让创造新习惯变得容易

  在了解了习惯规律之后,我们就可以创造新的习惯。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1)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2)为了保持新习惯,我们必须要相信改变是可能的;(3)当我们和一群拥有同样习惯的人一起努力时,改变的几率就会更大;(4)作者还提到了一点,改变习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信仰,在某个群体中培养出来的认知。

  一次只做一点改变,这样才更容易坚持。一次性改变太大,结果很难坚持下去。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二):习惯的力量书评

  本书内容围绕三大板块展开:个人习惯、组织习惯与社会习惯

  个人习惯

  首先通过一个脑部受伤,记忆力存在问题病人故事为开篇。即使没有记忆依旧可以通过不断的日常活动来形成习惯。再通过实验室测试老鼠多次在通道中吃到巧克力的脑电波,说明了习惯运作原理——从收到暗示,采取惯常行为,最后得到奖赏,周而复始不断强化形成习惯。

  之后叙述渴求对于习惯的影响。介绍“白速得”牙膏大卖的例子。二战前美国人并没有刷牙的习惯,而“白速得”首次在牙膏中加入薄荷油,刷牙后有清凉感。并通过广告将清凉感和洁净联系起来,这种洁净的清凉感就是习惯回路中的奖赏。同理,保洁推出的“纺必适”除臭剂大卖也是抓住了“奖赏”,打扫房间之后喷洒有香气的除臭剂,这种香气代表干净、代表着“奖赏”。两者都是把不形象化的奖赏、渴求进行能感知的形象化。再通过实验室猴子喝果汁的例子说明在看到暗示后,自然会联想到奖赏,产生一种渴求,促使完成习惯动作

  最后举了橄榄球教练邓吉改变“海盗队”队员的打球习惯,从而使战绩提高的例子。队员看到暗示,比如队友或对手一个动作,直接习惯性反应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种习惯省去了思考犹豫时间,使队员反应动作更快,赢得比赛得到奖赏。但有时候新习惯是脆弱的,球队在决赛时总犯错误,戒酒者在压力大时又会变回老样子。这时需要强大信仰与意志。这种信仰与意志可以来自于一个人,或者托付给一个团体或者是宗教等,使其凌驾于自己行为之上。这就是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找出暗示,得到奖赏并强化两者之间的惯常行为,同时要拥有强大意志。

  成功的组织习惯

  首先强调了核心习惯对于组织的重要性。美铝公司新任CEO奥尼尔上任后一直强调改善安全性,后来事实证明形成工作安全的习惯后,公司内部形成连锁反应。因工伤停工时间缩短,组织间汇报更详细人员间合作效率提升,使公司蒸蒸日上。菲尔普斯的游泳训练也是,并不用控制生活和游泳有关的每个方面,只要控制塑造正确思维因素,比如每天的健康作息,运动放松习惯等等。把握这些小习惯形成小成功,接下来便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所以要不断去探索,辨别这些核心习惯,它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习惯模式。

  然后阐述了习惯形成中意志力的重要性。星巴克通过对员工培训,让员工对将要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都有了解并掌握应对方法,这也就是无论在何种情况服务员都能保持良好态度的原因。在对术后恢复的老人进行实验统计,如果让他们用本子记录自己的运动训练,则恢复更好。因为记录会提醒老人们运动中将要面临的困难并做好心理准备,更容易将术后训练坚持下来。意志力是有数量的,一旦耗尽,往常的习惯便会打破。通过提前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并不断锻炼自己应对困难,意志力就会越来越强,习惯回路也会越来越稳定

  危险的习惯对组织有害,如果引发了事故这便是好习惯形成的转机。罗德岛医院医生粗心又漠视护士提醒的坏习惯持续多年,护士内部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不过多干预医生,直至酿成医疗事故。伦敦地铁的火灾也是如此,每个人只管眼前事物不过问其他事情,看到灾祸的苗头放任不管。两家最后均在事故中看到了内部坏习惯的弊端,从而好习惯应运而生。新领导者介入,随着规矩不断被重新制定,加上每位员工的坚守逐渐形成合理的运营机制和优良的企业文化,两家企业越办越好。

  公司可以了解用户购买习惯并去操控。塔吉特零售公司通过大数据掌握了每位用户的购买习惯并可以做到准确预测,但又不能直接仅推送母婴产品给准妈妈,这仿佛让用户觉得隐私遭到了侵犯。塔吉特便在用户常买产品中夹杂这些母婴产品,使用户并不觉得有意而为之。音乐业内人士都觉得《嘿呀!》这首单曲会火,可在电台的收听率却一直不佳。用户都认为不好听、俗套的单曲,但收听率却极好。因为这些不好听的单曲旋律用户熟悉。人们习惯了熟悉的事物而不愿意突然接受陌生事物,这与好听无关。所以后来《嘿呀!》夹在人们熟悉的歌曲中间播放使得该单曲大卖。不熟悉的事物通过熟悉的事物被介绍更容易让人接受,化生为熟。

  社会的习惯

  以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为开端,之后美国形成了旷日持久的黑人运动。而在此之前也有过类似运动却没有如此规模,主要因为涉事主人社交圈广泛,在当地人气很高,受尊重爱戴,同时又有主教这种德高望重人的参与领导。满足以下三点:熟人之间的牢固联系,社区与党羽之间的脆弱关系,最后领袖参与使之形成新习惯,树立了新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感。类似群体性心理学在《乌合之众》中讨论更详细,分析更透彻。本书最后一章论述了是否应该为因习惯形成的潜意识影响所犯下的过错负责。比如梦游中被习惯支配,潜意识应激反应去伤害别人可以无罪,但赌博成瘾造成的后果却不能被赦免。

  本书最后再次强调了形成新习惯的方法。不断尝试发现真正的暗示和奖赏。之后针对暗示和奖赏制定详尽的计划,通过计划和意志力强迫自己改变两点间的惯常行为。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三):通过改变习惯改变人生

  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非常喜欢这种科学地探讨人的行为、动机的读物,有一定的实用性。

  这本书将习惯分解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三大要素,通过实验数据和现实举例,讲述了习惯的形成以及如何向积极方向改变。对于偶尔暴饮暴食的我来讲,非常有意义

  特别是作者在第九章讲述的赌徒巴赫曼的故事,巴赫曼的一系列放任的行为让我不禁对比自己暴饮暴食的症状,何其相似!真的很可怕也很可悲,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警示!以后再想要暴饮暴食的时候,我会拿出这个例子来提醒自己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运用作者讲述的方法来改变暴饮暴食的习惯——在“暗示”和“奖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惯常行为”来转变习惯,这点目前正在努力中...

  还有作者在书中运用的大量商业上的案例来揭示习惯的作用和机制,非常有趣,既开阔眼界又活跃思维。

  总之,这是本值得再看一遍的好书!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四):全文要点摘记及语录

  《习惯的力量》 1习惯的大脑回路 :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2基底核:负责习惯 如果有一个习惯,会一直蛰伏在大脑里,等待正确的暗示和奖品出现。 3对预期的渴求是习惯行为的关键因素。 4除了保留惯常的暗示和奖赏,改变惯常行为外,还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用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比如借助团体组织。 5核心习惯:一些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展到整个组织的时候。会引起其他习惯的改变。最重要的习惯是那些自身变化后,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 6核心习惯:小成功是关键习惯引起广泛变化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打造能促成其他习惯蓬勃发展的架构,建立能融入新价值观的文化。 7养成当意志力疲劳时应遵循的一套惯常行为:把握住关键时刻诱惑拐点),在计划中对这个部分做细致具体的措施方案。 8意志力转化成习惯的过程:在困境发生之前想好解决措施,在困境来临时依法处理。 9赋予一种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用到的意志力会少很多,能使人将更多精力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如当员工讨论搅拌机安放的位置。 10一个组织按照习惯平衡权利时,要甄选出一个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拥有优先权的个人和目标。重新分配责任。抓住危机,重塑组织习惯。 11旧药换新瓶,用旧的习惯装扮新的内容。 12社会习惯会有决策的影响,原因在于许多运动的根源三过程:运动的起因是友情或者亲密的熟人之间牢固的联系所行程的社会习惯;运动的发展在于群体的习惯,以及社区与党派之间脆弱的联系;运动的持续在于运动领袖让参与者形成了新的习惯,树立了新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感。 13一旦明白你的某种习惯存在,你就有责任改变它。因为你能预知自己的行为及后果。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五):习惯决定生活

  章节简述

  【Part1】我们日常生活行为很多是习惯的结果,习惯可分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三步,即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以及通过此行为想获得的奖赏。再了解其发生原理后利于改变坏习惯,即暗示和奖赏不变,改变行为。如“酗酒”,酗酒是因遇到烦心事,酗酒后能逃避现实精神发泄,那么与朋友聊天可代替酗酒行为

  【Part2】第二部分略显冗长,一个问题花了大篇幅。如第四章,一个“新东西需要参合在旧习惯里”道理解释了很久,不知是否与翻译有关。枯燥。然后第四章核心习惯收益,如坚持锻炼一个习惯,其他坏毛病也会随之改变。还有就是提到星巴克的第五章了。在星巴克工作过的我只能感叹,中国星巴克变味了,或者是书中把星巴克美化了,讲得太好了啊,都改变一人的未来了!

  【Part3】第三部分社会的习惯。特别细致的讲述与与喜欢相关的三个故事,从神经学,生理心理学…由于自己对其的零基础以及目前对其不感兴趣以至于没仔细看透。先解释一个反种族运动为何能持久为何能胜利,有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因为社会习惯。然后用两个故事进行对比:梦游杀人被原谅VS赌博破产受谴责。最终引出本书的重点

  读完此书的想法: 习惯决定生活,更准确的说,习惯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你的圈子你的命运。书里面提到威廉·詹姆斯说过的话“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情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正如我们常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由你三年前的选择决定的,是你曾经的努力或堕落的结果。用书中”习惯“一词说,就是我们之前几年所形成的习惯所决定的。特别同意。工作的习惯生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运动的习惯……如果能形成好的习惯,我想你的生活也将随之改变。

  本书分析了习惯形成的步骤,称为“习惯回路”,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通过分析此,让我们明白其形成道理,以便更容易的去改变坏习惯,塑造好习惯。而书里给我们的也仅仅是理论,最终决定权在我们自己。你的决心多大,有多大毅力能坚持多久。又回到我们日常所说的”坚持“的重要性。

  书最后的明确的本书重点总结特别的好:梦游症杀人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习惯,所以不用为罪行负责任。而在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模式都是自己所熟知的习惯,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你有自由也有责任去重塑习惯。

  重点由第三部分的两个故事对比而引出,一个因为梦游症杀人被原谅,一个因为赌博破产让家人受困被众人谴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前者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习惯,而后者则是有意识到了这样的习惯。以此类推,在生活中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坏习惯,却没有去改变,那么我们有责任区承担坏习惯所带来的结果,如肥胖、学习差、身体差……乃至生活窘迫。我们之所以不受到众人的指责,因为我们这样的坏习惯不想赌博一样连累众亲人,但我们终究逃不过自己对自己的指责。如今的自己,现在的自己,也是由前几年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用”造成“一词,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只能接受自己对自己的指责,只是希望自己,面对自己对自己的指责时,不是选择逃避,而是改变……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六):你有自由,也有责任 重塑自己的习惯

  书中用老鼠走迷宫的实验向我们介绍了习惯回路、习惯刚开始形成和形成之后大脑的不同反应。刚开始走迷宫的老鼠整个大脑都很活跃,而等到走的次数多了,大脑只有在看到奖赏时才比较活跃,由此得出结论,一旦我们的习惯养成之后,大脑可以完全不再参与决策,你的行为能够自发的产生。从而引出习惯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对于老鼠来说,暗示就是关掉门的声音,惯常行为就是走迷宫,而迷宫角落里的乳酪就是奖赏。当老鼠习惯了这个过程之后,大脑的活跃程度降低即大脑不再参与这个过程的决策行为,行为自然而然的产生。

  再比如猴子胡里奥的实验,看到电脑屏幕的暗示,拉下拉环,然后就可以喝到黑莓汁。当实验进行的次数越来越多,胡里奥在看到电脑屏幕上的暗示图案时大脑的第一反应不是拉下拉环而是想到黑莓汁。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胡里奥对黑莓汁的渴求促使它采取行动,进而完成整个习惯回路。

  由此揭示我们要养成习惯,除了要找到: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一回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我们自己内心的渴求,只有内心的渴求才能驱动我们按照习惯回路采取行动。

  书中例举了很多例子如:白速得牙膏是如何推广以致让美国人养成了刷牙的习惯、二战时期的美国人是怎么养成食用动物内脏的习惯、宝洁的产品纺必适是如何在家庭主妇中推广起来的。作者很用心也很详细地描述了所有这些案例的详细过程来解释要让人养成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发出他们内心的渴求。刷牙的人对口腔清新刺激的渴求、美国人对肉的渴求、家庭主妇对干净整洁房子清新空气的渴求。一旦引发了内心的渴求,我们就可以塑造消费者的习惯回路从而来推广产品。

  在个人习惯的养成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养成习惯的三个点: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是养成新习惯的做法。而如果要改变就习惯,我们需要的就是保持暗示和奖赏不变,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即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才能找出自己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呢,这就是整本书的精华,在书的最后的实践指导。如果没有太多时间看书的同学,推荐只看第一部分关于个人习惯的分析,然后直接跳到最后看实践指导。在寻找自己习惯回路的同时,必须要找出自己内心的渴求,是什么样的渴求驱使我们采取好的或者不好的行为,找到渴求才能改变习惯回路。

  比如,你上班的时候每天下午3~4点左右都要去买饼干吃并且和周围的同事聊天,这导致你的体重增加并且被自己的妻子唠叨,于是你决定改变整个习惯。

  1、分析出整个习惯回路中暗示:每天下午3~4点,惯常行为:买饼干、和同事聊天,奖赏:心情愉悦地继续工作。

  2、分析出内心真正的渴求是:你想和同事聊天或者散步放松下自己。

  3、制定改变计划:每当想去买饼干的时候,就找有空的同事聊天。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时候你能执行得很好,有些时候又会“旧疾复发”。这是因为我们在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需要用到意志力,而我们的意志力跟肌肉力量一样,是有限的。当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被消耗光了,你晚上回到家里的时候便什么也不想干,只想窝在沙发上吃着垃圾食品、看着没有营养的肥皂剧而不是去健身房跑步。因此这又涉及到如何培养意志力的问题,但是本书对此并没有详细的解释,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推荐看《自控力》这本书,书里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习惯会崩溃,为什么我们会纵容自己的行为等。如果没有时间看的话,记住培养意志力的方法就可以了:有散步、定期健身、冥想、吃健康的蔬菜、在环境好的地方生活,都是那些老生常谈但是又被我们遗忘的最基本的方法。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养成核心习惯来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核心习惯就是能够带动养成其他习惯的习惯。比如,你想要养成健身的习惯,为此你制定了计划:每天早起晨跑,为了能够早起晨跑,你必须要早睡,而为了能够早睡你必须提高效率完成当天的工作,这意味着你要戒掉拖延、刷朋友圈等坏习惯。所以,你的健身的这个核心习惯带动你养成了早睡早起、不刷朋友圈等习惯。此外,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希望一蹴而就。如果你的目标是保持每周跑步3次,每次10公里。那么你最开始的目标应该制定成每周2次,一次3公里类似的,对目标进行分解,逐步养成小习惯,积少成多最后养成自己的目标习惯。

  此外书中还例举了星巴克、美铝等企业案例阐述了组织习惯对企业的影响,以及美国蒙哥马利县民权运动详细讲述了社群的力量如何推动了轰轰烈烈的运动;冠军菲尔普斯在泳镜破裂的危险情况下仍夺得世界冠军背后的因素是什么,星巴克是如何让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年轻人当上经理的,塔吉特公司如何运用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惯常行为进而进行营销活动等案例,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非常的引人入胜。

  书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开头关于尤金的介绍以及各种医学、神经学名词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建议阅读时此部分可以直接跳过。以及最后关于自由神经学的介绍,赌徒和梦游者的案例分析得很细致也很精彩,但是最后的总结有点差强人意了。

  最后附上书中的一段话:

  习惯运作方式最贴切的比喻是“水”—先是自己冲出一条路,之后这条水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在停止流动之后,水会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开始流动之后,这条水路又会沿着原来的轨迹出现。

  最后插播广告:

  这是我上周刚看书的时候,用书里的观点整理我对跑步的看法

  http://www.douban.com/note/497015972/

  《自控力》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7337587/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七):独行2000公里,走出荒野的重生

  为什么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呢?

  其实,我们每天40%的时间不是选择,而是习惯。你身上的习惯从何而来?如何发生?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生意和生活?

  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一个人可以:强化意志力、成功减肥、聪明理财、高效工作; 一个企业可以:制造流行新产品、激励工作团队、在市场巨变中成功转型;一个社会可以:改良观念和风气、提升公民幸福感。

  如果你能诊断自己的习惯,你就有了改变习惯的自由和责任。如果你能利用习惯的力量,即使你陷入危机,一切皆可翻盘。

  推荐理由

  世上没有人会否认习惯的力量,甚至说其力量之大,让人觉得习惯简直没法控制,一旦形成根本不可能改变。想想你N次减肥未遂、边剁手边收快递、立志绝不再拖延然后又刷了一晚上微博、头悬梁锥刺股发誓每日读书却一个月回头看书仍只翻到第3页的惨痛经历就知道了!但习惯是否真的如此神秘,神秘到不可攻克?《习惯的力量》给了我们答案。

  首先有个坏消息:习惯是不能根除的。

  但好消息是:你可以用另一个习惯来代替它。

  《习惯的力量》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揭示了习惯的运作机理。你无意识中做出的习惯性行为,其实都可以分为3个部分:

  比如,你一听到叮咚一声微信提示声(暗示),就会忍不住去查看手机,然后可能不知不觉就刷了20分钟朋友圈(惯常行为)——你大概不是想了解谁的动态,或是为了获取资讯,而最可能的是你的大脑渴求能获得分心和休息(奖赏)。虽然当你猛然发现自己20分钟啥正事没干时,你会懊恼、会自责,但马上当叮咚声再次响起,99.9%你还是会去伸手拿手机。——而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动作,你的大脑根本没参与决策。这就是习惯。先把这个回路公式印在脑子里,然后透过这个眼镜去看你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几乎都能分解出其中暗藏的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所以,改变习惯的诀窍是先辨别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三大要素,然后让它们向更积极的方向转变。

  这本书还教了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新的习惯以及如何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方法。当然,过程描述起来简单,做起来绝没那么轻松。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认清自己,认清习惯背后的“看不见的手”,做到知己知彼,从而通过刻意练习来形成新的习惯。正如书中所说的:生活就是各种习惯的集合。一旦你清醒看到这一点,你就会觉得仿佛有了万能武器,然后你就可以甩开膀子放手大干了。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八):知行合一,先写出“知”

  阅读了该书里面

  第一部分:个体的习惯、附录:读者实践指南两个章节。

  【1】、讲什么:

  讲述了个体习惯的原理,习惯对于行为产生影响, 以及分析了习惯不能消除但是可以代替,同时提供了改变习惯的建议方法。

  整书读起来故事叙事性偏多,翻译的白话废话太多,阅读体验不好,举例用了90%的文字,然后10%说道理。

  【2】、纲要,细部组成

  该部分讲述了个体习惯行为的控制单元-基底核,习惯回路:

  (1)

  暗示(HUT!)→惯常行为(以前是扔球-改变成跑位)→奖赏(奖杯)

  【对胜利的渴求】

  (2)

  暗示:去垢膜

  惯常行为:刷牙

  奖赏:好牙口

  同时以下事情来举证

  • 丽莎 艾伦在丈夫提出离婚后浑浑噩噩酗酒抽烟以至于生活一团糟糕,在埃及想穿越沙漠时,这件事情改变了她;

  • 用老鼠迷宫里找巧克力,随着多次碰壁之后,老鼠找到巧克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直至成为习惯。

  • 大脑受挫伤之后能忍受回家路到点知道吃饭但真的不清楚路怎么走家里冰箱在哪儿的例子

  既然知道了习惯的原理,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习惯(不能消除习惯、但用另外一种方式改变它)

  1、找出惯常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的时候打开网页/手机,奖赏是什么?放松还是想去看社交信息? 下次发生或者想要的时候,用另外一种方式替代,比如做其他的工作?)

  2、用各种奖赏进行试验(确定那种渴求在驱动你的惯常行为,是放松本身?还是逃避工作去得到休息?)活动之后回到桌前想到的头三样东西,或者写下对自己感觉的想法

  3、将暗示隔离出来(一旦出现上述行为冲动时就写下来,这样综合几天可以判断出你总这个习惯的真正诉求,是因为无聊,还是逃避还是其他)

  • 地点

  • 时间

  • 情绪状态

  • 其他人

  • 之前紧挨着的动作

  4、制定计划(发现习惯回路,找到驱动行为的奖赏,诱发习惯的按时和惯常行为本身,改变行为。通过围绕按时设计,选择能满足你所渴求的奖赏的行为,改善习惯),指定计划后,日复一日的重复他。

  例如:每天下午3点半,去走廊听一首歌来缓解压力。

  找出习惯背后要解决的真正诉求。

  【3】、这本书有道理吗,是全部还是部分?

  强调了习惯对于人的影响,以及人改变习惯以后发生的变化,对我帮助很大。

  【4】、和我有什么关系?

  对于目前还没养成一些习惯的我,向往例如健身、早起早睡、工作注意力集中等习惯,要养成这些习惯会遵循一个道理,即科学的方法论,该书分析了习惯背后的原理,诉求点和改变的方法,对于我的确帮助很大。

  5、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思考)

  针对早睡早起,健身,改变现在早上黄金时间被浪费的习惯。

  新词:

  偃旗息鼓

  运动产生大量的内啡肽

  嗯哼。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九):这个书的内容总感觉过于牵强了,太分散,没有说服力,但却得了8分

  这本书的 习惯回路公式和案例都太过于牵强了,似乎是拿了一堆不相关的例子去片面的证明一个公式,这中论证方式没有说服力,你不需要严谨的去分析他的内容,你用直觉就能感觉书中的内容对你是没有很大触动的,也没有那种意犹未尽上瘾的感觉。

  我找到这本书的原因是我自己觉得习惯和性格对命运有巨大的控制力,想改变他们,所以找到了豆瓣高评价的书籍,但我错了,我买了《自控力》和《习惯》,我觉得这两本书都不太好,我个人觉得不需要人云亦云的评价书籍是否好,你就通过自己的感受就能知道这本书是否适合你自己,通常情况一个好看的电视剧你会上瘾的,一本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本让你读起来很牵强,不是有感而发想读完的书,一定不是合适你的书,暂且不用评论书本身好坏。

  这也让我注意到,不是豆瓣评价好的书就好,而是要自己先过目一下电子书,觉得很爽那就买回来看。

  有时候我也怀疑是不是我不喜欢读书,所以才导致看不下去,绝对不是的,总有你喜欢读的书,读书又不是一件很痛苦很困难的事情对吧。所以根本原因就是你和书是否匹配的问题。希望把这个感触分享给大家借鉴,有不同感想的朋友请来拍砖!

  为什么这本书评价超过8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品位是否有问题,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个书满足了当代大部分人都关心的问题,就是不好的习惯以及如何改变习惯来改变生活。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内容真的不太有太大力量。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十):习惯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习惯的力量》由美国作家查尔斯·都希格写著,曾经荣获2012年亚马逊网站编辑推选的十大畅销书之首的荣誉,并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国内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都强烈推荐阅读。国内出版情况是在2013年04月由吴奕俊、曹烨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2016年09月重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