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土耳其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土耳其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05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土耳其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土耳其简史》是一本由[英] 诺曼·斯通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一):奇妙的土耳其

  之前我接触历史都很片面,要么是世界史,要么是中国史,对于那些其他国家的历史我还真没关注过。主要还是因为感觉其他国家的历史对自己来说影响不大,也就没有兴趣了解,但是这本《土耳其简史》使我接触到了历史的新境界作者诺曼斯通把土耳其大大小小的历史用形象生动方式融入到一本书中,使我第一次对外国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这本书的封面很有创意,一种复古做旧的感觉,对于土耳其我们对之的认识太少了,其实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书中可以了解到,土耳其的政局变动对世界如何产生影响,也可以看到一千多年前的土耳其是什么样子的,然而又为什么变成如今的模样。土耳其位于亚欧大陆结合部,就地理位置而言它影响着周围的两块大陆,作者以宏观视角客观的将与之相关的历史变动用文字和图像表现出来。

  虽然是一本简史,但是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而言了解土耳其历史绰绰有余,基本上具有影响力并且有真实历史证据的历史都被记录在本书中。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从它的组建开始,在千年之中它将经历无数的起落,哪怕有一次不同于我们如今所知的历史,都可能影响未来。在书中作者坚持使用更加贴近历史现实名词,所以说本书的严谨性也十分高,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这本书依然是比较内行的选择

  土耳其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它融合了东西文化,土耳其人是属于欧洲人种的地中海原住民的后裔,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1918年经历了一场重大战争失败,不过1919年击退了侵略者,最终在1923年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第一个帝国,创立者的名字也很好记,就是奥斯曼一世。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认为自己是天下的王,所以把自己知道的传统和文化都融为一体,这才使东西文化得到融合。

  现代土耳其边境得以确定是因为在1923年,《洛桑条约》的签订一雪前耻,也就是之前的《色佛尔条约》,那些外国的其他势力也是这时撤离的。土耳其的命运是具有奇妙色彩的,它不像其他国家的历史了解一个大体脉络就可以明白缘由也就是说想要了解土耳其的现在就逃不过了解它的全部历史,而这本简史正好是走向这条探索未知之路的导航地图,有了它会在这次探索中找到捷径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二):《土耳其简史》:从帝国到共和,从东正教化到伊斯兰化

  文/吴情

  国际舞台上,土耳其似乎一直是个话题女王”。被欧美纳入观察成员国的范围但尚未如愿,“荣誉杀害”(honor killing)等事件也让她屡屡遭到女性主义者、民主人士的抗议和斥责。说到土耳其,部分国人首先想起的,可能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这位声名显著小说家,想起他笔下五彩斑斓的历史传奇与现实故事。土耳其,为何会呈现出这般的两极倾向一面残忍野蛮,一面是绚烂夺目?位于亚洲与欧洲十字路口的它,为什么频频成为列强为争夺利益彼此攻讦的前线?

  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诺曼·斯通的《土耳其简史》(Turkey: A Short History),或许能为我国读者走进这一熟悉陌生国度,提供一个便捷且具启发意义渠道。体例上,《土耳其简史》并不像常见史书那般人为将土耳其的历史划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而是以历史为横轴,突出土耳其如何从小国一跃而为奥斯曼帝国,以及为何最终走向没落,在流畅通达的历史叙事中,读者同时能掌握某些知识,比如帝国的军事制度、文官制度等。

  土耳其人的祖先,与中亚地区的突厥人存在血缘上的联系,这一支突厥人,本身属边缘群体,但在风云更迭的巴尔干半岛,所谓的中心或边缘,不过朝夕之间。一系列的征战,帮助这个边缘弹丸小国,逐渐走上权力的舞台中心,而对拜占庭帝国的胜利,无疑达到了一个高潮年轻的帝国展示出无穷的活力,但与此同时,繁荣也暂时掩埋了某些威胁因素。拜占庭帝国,以东正教为国教,时常成为十字军讨伐的对象;土耳其人继承了帝国,也继承了它的宗教,它的敌人——打响圣战旗号的天主教世界,当然,他们也想夺取帝国独特地理位置的优势

  东正教在早期的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中曾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似乎伊斯兰化更为明显。这是为何?答案是奥斯曼帝国的前身,本身便具有较强的伊斯兰色彩,只是在建立帝国之后,没有对东正教徒赶尽杀绝;同时帝国上层受东正教的影响更为明显。宗教之外,帝国的幅员辽阔易让人忽略了其内部的复杂性,它治下的人们,在历史、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共同构成了对抗及瓦解帝国的力量

  在制度建设上,奥斯曼帝国似乎并无太多建树。帝国皇位的继承上始终没能出现稳定的制度,新皇的登基,总伴随着皇族同辈甚至长辈鲜血。军事上,虽然耶尼切里军团在帝国历史的关键节点常常能发挥非同凡响作用,但该军团属于特权阶层,内部极易滋生腐败,而且,军团并不一定保证忠于在位的皇帝和即将践祚的皇太子,他们的偏好,往往决定帝国的命运。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与军团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军队尽管现代化,但无力辐射其他领域,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和(镇压与扩张活动中的)惨重伤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一边,这很快便被证明是个错误选择。帝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走向瓦解和崩溃。此时,内部的民族矛盾、宗教势力与世俗分子的敌对,都让人不禁追问,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以及其他新独立的国家,该往何处去。回到现实,2017年4月,土耳其举行公投,改总理制为总统制,赋予总统更大权力。土耳其的变动,总能牵动世界的神经。在“一战”后,现代化成为土耳其国内的主要任务进展不算缓慢,但前途依旧遥远民主进程的推进,也有待加强和深化。在多久的将来,土耳其会成为欧盟俱乐部的成员呢?拭目以待吧。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三):奥斯曼帝国剪影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东罗马帝国的终结,震惊了整个欧洲与基督教世界。奥斯曼帝国横空出世,土耳其人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与文化,控制了西欧与东方之间的要道,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奥斯曼帝国成为继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之后中东历史长河中最后的帝国。

  要了解当今世界的局势,就不能不关注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曼·斯通教授的《土耳其简史》用简洁笔触勾勒了奥斯曼帝国的前世与今生。诺曼·斯通在这本仅200多页的书中,从11世纪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塞尔柱人写到21世纪的土耳其人,从奥斯曼帝国写到土耳其共和国,将千年以来鲜活的历史都装到这本薄且厚重的小书中,深入考察了土耳其历史上诸多重大的问题,对一战后的土耳其在东西方、宗教、传统与现代化等因素造成的动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尽管诺曼·斯通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但他长期居住在土耳其,并执教于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浸在土耳其的政治与文化之中,他的这部《土耳其简史》相比其他历史著作没有限于西方中心论,而将土耳其的历史置身于整个世界历史的宏观背景中,澄清了历史谜团且还原了历史真相

  土耳其人的祖先是突厥人,他们以游牧为生,8世纪以雇佣兵的身份出现在波斯、叙利亚、埃及地区,进而成为军事精英控制古老王朝。身处波斯的突厥人被称为“大塞尔柱人”,他们建立了塞尔柱王朝,虽然面对蒙古的铁蹄,塞尔柱王朝也未能幸免于分崩离析的命运,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埃米尔国。建立奥斯曼埃米尔国的奥斯曼一世不断地巩固拓展着疆域,在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的统治下,奥斯曼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王朝是一个军事王朝,整个国家的组织严密,行政机构有条不紊管理贸易土地,供养了一支战斗强大高效的军队,他们通过征服与掠夺维持着帝国,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承袭了他国的疆域,同时也将他国的灾祸继承。腐败的耶尼切里军团,拥有权势的女性与宦官勾结控制着帝国的权力,各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自大的统治者无法认清世界的局势,崛起的沙俄和英法虎视眈眈,这一切使得曾经的帝国摇摇欲坠走向崩溃的边缘。一战之后,土耳其意欲革新,他们开始进行欧化的进程,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奥斯曼帝国的背影已经远去,但在帝国基础之上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只有了解土耳其的过去,才能理解它的现在,这个位居欧亚十字路口的国家。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四):让我们重新认识土耳其的历史

  土耳其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自古就成为经济、文化、文明的交汇处;东西交融深厚历史积淀,让其有着精彩纷呈的历史发展进程。本书作者尽管具有西方学术背景,却未局限于西方中心论的狭隘视野,而是极力摆脱西方学者对于土耳其的传统偏见,将土耳其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宏观背景之下,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客观梳理诸多历史现象来龙去脉,分析历史进程的前因后果,试图澄清历史谜团和还原历史真相。

  我从本书中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甚了解的土耳其历史,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

  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出了香料等东方商品的海路运输线,这对原来经丝绸之路的陆路及经红海的海路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香料等商品在欧洲的价格因此降低。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也门和埃塞尔比亚,进而控制了红海运输线,而陆路经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奥斯曼帝国也是必经之路,这就造成了奥斯曼帝国与葡萄牙的直接竞争关系。16世纪,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大陆与哈布斯堡王朝征战;在海洋上,在摩洛哥与葡萄牙人激战,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与西班牙争夺,并在各地与威尼斯人较量,爆发了一系列大型的海战。那是的海战受天气和海洋环境影响较大,倒霉的葡萄牙,突然而至的风暴摧毁了他们的舰队,并拖垮了帝国,导致他们被西班牙兼并。

  耶尼切里军团:

  耶尼切里军团最初是苏丹培养出来一只最忠诚部队,很长时间内确实是如此,同时他们也是土耳其最精锐之师,为帝国拓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苏丹为保持他们的忠诚度,给予他们相当优厚的待遇实在优厚过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要性与特殊地位必然会导致耶尼切里军团的尾大不掉,历史的进程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不管哪个势力集团想要争夺王位继承权,想要推举自己拥护的人最终成为苏丹,都必须重金收买耶尼切里军团,只有他们同意并支持,才可能成功。耶尼切里军团利用在军队中的特殊地位,出现了“收保护费”等行为,开始扰乱市场秩序并最终极大得影响了君士坦丁堡的交易行为。整个政府公务员系统的腐败尤其是耶尼切里军团的腐败险些将土耳其的财政蛀空。奥斯曼帝国在被叶卡捷琳娜领导的强大的俄国击败,不败神话被打破后,他们也希望通过改革军队,建立新型军队,尤其是需要先进武器来武装军队,可不思进取,或者说极度安于现状的耶尼切里军团并不想改变,要知道,没有耶尼切里军团的支持,任何新军建设和军队改革最终的结果都只能是失败。最终在1826年,马哈茂德二世联合各方势力消灭了耶尼切里军团,去除了这个帝国最大的毒瘤,开始全力建设新军。

  希腊的独立:

  奥斯曼帝国几次对希腊地区错误的应对甚至屠戮,拉开了希腊独立运动的序幕,而著名诗人拜伦的撞墙自杀让他意外的成为希腊独立运动个第一位烈士。奥斯曼不合时宜的凶残彻底激怒了欧洲的浪漫主义者,反奥斯曼,支持希腊独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旋律。奥斯曼与希腊独立势力展开激战,在海上,相对现代化的希腊军队反而略占优势,到冬季,奥斯曼只能暂时休战。可1826年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派军镇压希腊人的起义,浪漫主义者再次被激怒了,英法俄三国联军击败了埃及军队,沙皇又趁机攻击奥斯曼帝国,奥斯曼无力招架,只能乞和,到1932年,不但希腊获得了独立,还被俄国取得了黑海东海岸的控制权,打开了贸易通道

  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

  知耻而后勇,1839年,阿卜杜勒•马吉德一世开始了西化的改革,被称为坦泽马特(意为内部整顿),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基督徒犹太人),发行现代货币,建立中央集权政府,打破陈规,将宗教限制在特定领域。还吸收外国的先进人士改善土耳其各个领域的发展。到19世纪50年代爆发克里米亚战争时,奥斯曼帝国首次被公认为先进国家俱乐部的一员。英、法、意的先后参战让胜利的天平站到了拥有更先进武器的一方,俄国不仅战争形势极为不利,国内财政也陷入崩溃,沙皇尼古拉斯一世近乎自杀。到1956年,新沙皇急于实施改革,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为奥斯曼帝国赢得了近20年的和平发展时间。利用这段时间,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开启了第二次坦泽马特改革。他再次明确法律平等原则,使非穆斯林开始繁荣。重视教育,建立学校。出台一系列法律保障财产所有权,推动银行业的发展,鼓励外国投资,且这些资金大多流向铁路业,这也使土耳其的发展更为迅速。1876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成为苏丹,虽然他不相信自由主义和宪法,但他大力发展教育,还与曾经是敌国的俄国、希腊在内的诸国加强合作,吸引投资,发展贸易。需要指出的是,他在推行改革的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的敌人。他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出的年轻一代,在接受西方交易后,更认清了苏丹的专制统治,政府的腐朽衰败,他们终将成为帝国崩溃,土耳其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与一战的关联:

  “一战”的实际起止时间为1911年——1923年,这两个时间点都与奥斯曼土耳其有关。1911年,法国在摩洛哥采取进一步的兼并行动,德国派出炮舰作为回应(德皇以伊斯兰世界的保护者自居),英国公开支持法国(英德的竞争已成公开的秘密),意大利趁机试图占领利比亚,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企图瓜分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在1913年夏季基本结束,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只保留了埃迪尔内这一块土地。12月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俄国的日益繁荣以及与法国的结盟,使它成为德国的重要竞争对手,尤其俄德在土耳其战略地位及贸易通路的争夺,矛盾升级,德国需要一个借口同俄国开展,奥匈帝国王储在塞尔维亚被杀,德国要求其盟友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对塞尔维亚必然不会置之不理,俄国进行战争动员以保护自身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时,德国便对俄宣战了。其实列强早就把奥斯曼帝国看作他们的盘中肉了,就等着像中、印一样瓜分了,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几次险死还生。只是英法选择了错误的地点进行海战和登陆战,并未占得便宜,直到1915年英军才对奥斯曼造成致命威胁;同时俄国支持奥斯曼的最大隐患——亚美尼亚人趁火打劫。1917年,奥斯曼陷入极端困境之中,幸被两件事解救:一是协约国在萨洛尼卡地区的军事行动暂停,二是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7年12月,俄土停火,1918年3月,俄德签订停战协定。随后协约国的一系列胜利迫使德国与1918年11月求和。胜利者们希望瓜分奥斯曼帝国,1920年,《色佛尔条约》签订,这项条约肢解了奥斯曼帝国,使帝国成为仅占有安纳托利亚中部地区的小国。但这一系列事件激起了穆斯林的反应,普通民众反而空前团结,在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民主化进程和救国之路。1920年,布尔什维克在俄国获得了内战的胜利,脆弱的新政府为防止帝国主义列强的剿杀,四处寻求同盟,凯末尔就是其中之一,苏联为土耳其送来了黄金和武器,这使土耳其起死回生。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基本确定了今日土耳其的边界。1923年10月29日,穆斯塔法•凯末尔正式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值得一提的是,60年后,图尔古特•厄扎尔(曾在世界银行工作,与美国关系密切)领导的祖国党在大选中胜出,他积极推动贸易和金融交易自由化改革,激发了经济发展动力,创造了土耳其的经济奇迹。到2017年,土耳其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20位的经济大国。

  宗教纷争和多民族的对立一直是土耳其不容忽视的问题,贯穿在土耳其的历史中,过去奥斯曼帝国的兴盛与衰亡都与其有关,先进的土耳其需要理顺各方的关系,才能保证国内稳定,才能实现真正的腾飞。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五):土耳其,一个帝国的背影

  对于土耳其这个国家,我是充满敬畏和困惑的。这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伊斯坦布尔的废墟上还遗留着帝国的背影,在现代的中东地区依然有土耳其军队的隆隆炮声。想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无可非议,但为何总是相见于刀光剑影?翻开英国历史学家 Norman Stone的《土耳其简史》,重新一窥这个帝国的背影和行进的脚步,站在当下眺望未来,预测这个国家未来的轨迹。

  一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落,凭着天生的强悍和满足生存的需求,在草原和高加索山脉之间游弋,当他们逐财富而居,行进到安纳托利亚,继而进入富庶的叙利亚,沿着这条通道,突厥人的部落开始直插拜占庭帝国的东部边界前沿。在公元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攻下了拜占庭帝国,接管了君士坦丁堡在黑海和地中海商路中的重要地位,奥斯曼王朝以这样的伟大成就开始了世界帝国的征途。

  奥斯曼,这个从炮弹中孵化出来的帝国,在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疆域不断扩大,她依靠帝国境内数以百万计的非穆斯林缴纳的人丁税,支撑着庞大的帝国体系,供养着战斗力强大高效的军队。帝国的铁骑穿越崇山峻岭,经受炎热酷暑,踏平萨法维王朝,占领开罗,威震阿拉伯世界。奥斯曼的苏丹成为欧亚两个大陆的国王。

  然而,打江山容易守天下难,帝国是一个综合体:法律与组织体系借鉴自罗马帝国,伊斯兰教成为统治思想,中亚地区则负责提供组成军队的士兵。这个由各种复杂元素组成的综合体,让人难以解释,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帝国体系在各个方面开始运转不畅。

  欧洲的争霸赛在各个国家之间展开,身处欧亚大陆交汇处的奥斯曼帝国主动或被动地就卷入各种各样的战争。新大陆的发现和绕行好望角的非洲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的新霸主此起彼伏,使得奥斯曼在对基督世界的战争中逐渐处于下风,而前世苏丹留下的王位继承制度又加速了帝国内部之间的权利角逐和斗争。1768年,奥斯曼帝国与叶卡捷琳娜女皇主政的俄国爆发激战,一夜之间,奥斯曼帝国便频临崩溃的边缘。从此之后,在屡次的战争中,曾经的奥斯曼帝国更多地是处于防守,直到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一切开始归于终结。

  纵观土耳其的历史,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进行战争或者是处于战争的边缘,很少有平静的时期让国民修养生息,帝国巨大的财富得益于天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中海里商船的点点帆影,带动了贸易的繁荣。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守旧与开放并存,向西方学习与故步自封并重。

  在帝国的尾声中,也有愿意分发图强,励精图治的苏丹,例如阿卜杜拉。哈米德客观上来讲做的不错,他重建了君士坦丁堡的一所大学的应用科学院,但是苏丹在推行改革的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的敌人。聪明的年轻人学习了现代课程并接受了在这些课程中传授的理念,他们就不会继续对实行专制统治的伊斯兰政府保持忠诚,但是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就是这些接受了现代文明教育的年轻人,担起来土耳其未来的使命,在1924年,他们中的代表人物穆斯塔法凯末尔正式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土耳其共和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土耳其人回溯历史,探寻自己的归属,就会产生诸多的疑问:自己是古老的突厥,波斯,拜占庭,还是伊斯兰或者伊斯兰的某个教派,又或者是自觉的西化。在Norman Stone教授的这本《土耳其简史》中,也许你会找到答案,也许你会更加困惑。。。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六):土耳其:一部历史

  提起土耳其不得不说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最为人所铭记的可能就是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破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自此一战,奥斯曼帝国名震四方。可以说这一站奠定了奥斯曼帝国的地位。此后不断的征战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诚然有辉煌就有衰落。在大约700年前,奥斯曼帝国横空出世,成为继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后中东历史长河中最后的帝国。进入19世纪,奥斯曼帝国雄风不再,辉煌随之而去。而我们今天所熟知土耳其共和国就诞生于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之上。如果想读懂土耳其共和国那么你就必须要了解奥斯曼帝国。

  或许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帝国刚开始都是那么的不起眼,奥斯曼帝国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肯定的说奥斯曼帝国的祖先绝对和突厥人有关。提起突厥人就会想到突厥人的骁勇善战。在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征服世界之前由成吉思汗的蒙古族和突厥部落组成了一个联盟。100年之后,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帖木儿占领了中国、俄罗斯大部分以及印度。

  能够成功的战胜东罗马帝国,历史上的伟人或者那些成功的人士总有一些相通之处。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这位年轻的征服者与年轻的拿破仑有诸多相似之处—能够迅速集结军队,非常了解下属,并善于激发他们的斗志。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但是像拿破仑一样,穆罕默德二世也擅长构建帝国体制,包括法律。

  对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的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曾经流行的一个解释认为这是由西方帝国主义导致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相继夺取了香料贸易的主导权。列宁主义还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指出资本主义正在转化成帝国主义,因而造成了第三世界的贫困。作者却认为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也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或者长期海战消耗了大片森林,从而导致土壤遭到侵蚀,这在安卡拉高原体现得尤为显著。另外一方面,其实明智的政府知道如何保护森林:主要的策略是禁止放养山羊。或许气候变化意味着新疾病的产生,但拥有先见之明的政府知道如何控制瘟疫、痢疾以及天花,何况其他国家接种疫苗的预防措施就学自奥斯曼帝国。总之一个帝国的衰落,或许不是一个人或者几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这就好比爱德华•吉本分析了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发现,许多证据可以推翻之前的结论。这或许正是历史的迷人之处。

  本系列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镜像的第二系列“帝国的背影”系列,本书《土耳其简史》作为该系列的第一本,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诺曼•斯通所写。他的作品有《一战简史》、《二战简史》等。作为历史的爱好者一定不会错过本书。对中东了解的人也不会错过本书吧!总之,本书不会让你失望。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七):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

  土耳其到底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土耳其自己还是其毗邻的亚欧两大洲的邻国,抑或其他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在这一点上的看法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主流观点,欧洲或非洲,两者各据其一。从地理上看,土耳其的大部分领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欧洲一侧仅存一块狭小的领土;从民族认同上看,土耳其认同突厥民族,而突厥民族起源于中亚;从文化信仰上看,土耳其人主体信仰伊斯兰教。不过,土耳其人自己却始终认为土耳其应该是欧洲国家,这又是为何?如果撇开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深入了解,这种惶惑终将难以消除。 对于土耳其这个争议颇多的国家,也只有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其中,才会看得更真切,也让心中的疑团逐渐释然。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斯通这本只有二百多页的《土耳其简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土耳其历史的范本。从总体上而言,斯通在有限的篇幅内,既采信可靠史料,又吸收史学发展成果,力图将一个真实、复杂的土耳其国家历史呈现给读者。 如果说读者对于《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一书中塞尔柱突厥人之间的相互猜疑、相互厮杀,从而导致几近失控、分崩离析的反抗十字军入侵的不利局面记忆犹新的话,那么本书的视角则着重在于理顺历史的发展脉络,采取有别于《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一书的叙述,更多地从全球视野下观照土耳其历史的前世今生。 远在8世纪,突厥雇佣兵的身影就已出现在波斯地区。此后逐渐扩散西亚其他地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支西突厥部落在10世纪末来到波斯外围地区,这支部落的首领是一位塞尔柱人。正如塞尔柱人名字含义“小规模的洪水”一样,这支部落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力。在曼齐喀特战役中,塞尔柱人首次击败拜占庭军队小试牛刀。到了奥斯曼一世时期,真正意义上为后世所称的奥斯曼帝国雏形已具。奥斯曼帝国从十四世纪末期到十五世纪日趋强大,先后多次击败十字军。也许奥斯曼帝国最辉煌的往事就是1453年攻占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著名传记作家同时也是蜚声文坛的作家茨威格,在他那部口碑甚好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传记中对这一役有着精彩的描述,在绵延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落日余晖中,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在一气呵成的历史记叙中,斯通并未沉迷于狭隘的历史视野中不能自拔,而是以全球视野观之,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横向比较,令读者在更大的视野下对土耳其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印象和总体把握。如与土耳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西班牙作比较。西班牙曾经被伊斯兰世界统治长达700年之久,在科尔多瓦哈里发统治时期的西班牙甚至与开罗分庭抗礼。西班牙人的名字也与阿拉伯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如此类的可比性令土耳其人也对欧洲更加亲近。更不必说奥斯曼帝国疆域曾在欧洲占据广大地域,土耳其人的民族心理亦难逃历史渊源。此外,也不能忽略伊斯坦布尔作为首都长期浸淫欧洲人文影响之中,这座伟大城市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着大量的希腊人。这些都难免在土耳其人心中种下了割舍不掉的欧洲情怀。 一战的硝烟散去,奥斯曼帝国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近东国家终于轰然倒塌。从早期的辉煌,到近期的屈辱,直至哈米德二世的退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土耳其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在1923年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此后历经起起伏伏,土耳其与欧洲国家之间既有冲突又有联合,纠扯不断。在此一部分,斯通的文字稍嫌混乱,有种匆促结束之嫌。 土耳其1987年申请加入欧盟,1995年加入关税同盟,1999年被欧盟接纳为候选成员国。这一切表明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决心,而欧洲方面却踌躇难决,相当一部人对土耳其不抱好感,多少给土耳其入欧的前景蒙上阴影。土耳其何去何从,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这部关于土耳其的简史读起来比《哈布斯堡王朝》要好些,比较顺畅。说是简史,部分内容有堆砌之嫌,也稍嫌杂乱。虽如此,有关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和近东、中东历史渊源,脉络清晰,立论可靠。虽不甚佳,尤可一读。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八):难以入欧的土耳其

  2023年,土耳其共和国将迎来成立100周年。去年,土耳其驻欧盟大使赛里姆·耶内尔(Selim Yenel)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土方希望能够在2023年前加入欧盟,如若2023年入欧仍未成功,他们或将放弃;而“入欧失败”对于土耳其而言则“难以接受”。自1963年与欧盟签署联合国协定,1987年递交入欧申请以来,土耳其的入欧之旅一路坎坷。2005年,土耳其入欧谈判正式开启,但至今进展缓慢。

  如诺曼·斯通在《土耳其简史》中所言:“在经济领域,土耳其可以很容易就达到所谓的欧洲标准,政治方面也是如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土耳其都更能引起欧洲的兴趣,并显著强于其他所有的新成员国。”然而,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如今地域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国,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路途却无比艰辛。除了浮于水面的难民移民问题与伊斯兰宗教原因,土耳其的入欧困局,亦能从历史中一窥因果。

  欧盟给土耳其人入盟制定了两个先决条件:一为要实行民主,二为实行世俗化。通过历史学家诺曼·斯通对土耳其前身奥斯曼帝国600年的历史梳理,读者不难发现:数百年来,土耳其一直游走在两个条件之一,或由世俗的军队独裁统治,或由民主推举出的极端宗教领袖当道,两者之间未见中庸之道。

  今日的土耳其共和国,其疆域基本未变,位于昔日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地带。这个起源于突厥民族的国家,曾被称为“笼罩着现代世界的幽灵”,令全世界闻风丧胆。在奥斯曼帝国,军事与宗教各自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若一定要分个伯仲,战争与暴力则更为主旋律。

  14世纪奥斯曼崛起时,是一个十足的军事王朝,凭借着“战争机器”所向披靡。世俗化的军事帝国没有世袭的贵族阶层,独裁的苏丹是一切,但死亡,则可以夺走一切。在《土耳其简史》中,诺曼·斯通写到了这样一段历史,二十多年后,曾风光一时的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几乎在前任同一个坐标被杀身亡,历史何其相似与讽刺。之所以说作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更贴近世俗,是因为无论是白羊王朝还是黑羊王朝,即使在当时打响了无数次宗教战争,但这些战争不过是打着宗教的旗号,实际上却是自然资源及贸易之争。正如乔治·奥威尔所总结的那样:“战争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展示自身实力的机器,只有强权才能够获得最大利益。”以军事为生的帝国,强权与独裁自然相伴而生。

  然而,庞大强盛如奥斯曼军事帝国,为何最终落败衰亡于战争之中,并近乎退出欧洲中心舞台,其原因的确值得商榷。在诺曼·斯通看来,资本主义的兴起并不足以颠覆整个世界,让奥斯曼帝国陨落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帝国本身。太大的疆域带来了诸如财政等诸多问题,通货膨胀扰乱了帝国统治的秩序,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却找不到解题的思路。甚至让帝国垮掉的责任,并不能简单归结于统治者与政府的无能,因为“反政府势力仅是政府形象的一面镜子”,与政府同意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帝国覆灭覆水难收。如《土耳其简史》中总结的那样:“奥斯曼帝国为了重振雄风,已经尝试了所有的途径:推行谭泽马特世俗化改革、颁布宪法、在债务方面展开国际合作、复兴伊斯兰教、举行革命、与英国结盟、与德国结盟,但是这些举措都没有实际效果。”

  最终,凯末尔带领下的土耳其共和国在奥斯曼帝国衰亡后不久便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无论是帝国还是共和国,土耳其仍然游走于世俗化的专制与宗教化的民主之间,甚至涉足于阿拉伯的经贸之中,从阿拉伯国家吸引到了大量的“灰色资金气垫”投资,然而,有得必有失,阿拉伯之春的混乱局势及难民危机与土豪的热钱们相伴而来,给土耳其的发展与入欧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昔日中欧霸主到融入欧盟的漫漫长征,土耳其只能自己冷暖自知。

  入欧是否会成功,土耳其对欧洲的单恋会否修成正果,一切只能拭目以待。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九):奥斯曼帝国的背影

  土耳其,一个沧桑的代名词,这座神秘而又古老的国家,它横跨亚洲和欧洲两大洲,汇集东西方两个文化,历经千年劫难,数度更替,却依旧屹立不倒。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由于地理啊历史等原因对于这个国家没有太多太深入的了解,其实,我们曾经在学校的历史课本还有很多历史读物里都曾经听说过它,只不过当时它所代表的名字不叫土耳其,而是叫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奥斯曼帝国。

  说来我忽然想起了刘慈欣在他的作品《三体3》中那段关于拜占庭和奥斯曼决战的描写,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率军攻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成为历史中的一个名词,而奥斯曼帝国名震四方,在此之后的不断征战中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而它也是中东历史长河中最后的帝国。而在19世纪之后奥斯曼帝国雄风不再,代替他屹立在那片土地的叫做土耳其共和国。一次又一次地倒下又重生,这片土地记载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如果要了解土耳其这个国家的历史,那么,奥斯曼帝国就是你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这个建国于1299年,在1453年战败东罗马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的新帝国,它的灵魂贯穿了土耳其的过去和现在。因为它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基督徒国家的伊斯兰势力,在消灭东罗马帝国后,他们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也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使得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文化也都得以保留。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但是奥斯曼帝国终究抵挡不了近代化欧洲列强的冲击,在19世纪初趋于没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同盟国参与作战,最终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也因此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近六个世纪的统治,奥斯曼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深刻的烙印,诺曼·斯通把土耳其历史的主要篇幅放在奥斯曼上不难理解,而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写到土耳其共和国,我们可以比较简略的了解到土耳其的国家兴衰、民族觉醒、宗教抗争,也算是真的了解,为什么这个国家在近百年来成为“东方问题” (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的关键所在,不仅仅有地理位置的原因,也有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等等等很多方面的原因,好在,土耳其最终没有变成一片废墟,经历过再多的战火沧桑,它依旧能够屹立在那里。

  读历史,不免让人唏嘘,再辉煌的成就,转眼皆成浮云,而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通过阅读前人的历史,来避免重蹈前人覆辙,来了解那段在这个世界上发生过的而我们不曾知道的故事。

  《土耳其简史》读后感(十):土耳其的“前世今生”

  土耳其的前世今生 ◎ 东渔 如果有人问你对土耳其的印象是什么?你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呢?繁华依旧的伊斯坦布尔,还是大文豪帕慕克的经典小说,或者是小说里被神化了的细密画,或者球场上拼搏的土耳其球队,又获得了世界杯预选赛资格,当然也想到了周边的战火,宗教纷争,然而这都只是土耳其的杯中一窥,若要认识真正的土耳其,必须全面了解它的历史。 如今常有土耳其的新闻报道纷乱复杂,土耳其在入欧盟之路上磕绊重重,也经受着疯狂的“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库尔德人的独立公投,还有军事政变的威胁,议会制改为总统制,仿佛这个国家一直都处在动荡变化之中,且不管思想立场的对错,总有人会对此慨叹,再也不复历史上奥斯曼帝国的辉煌时期了。 那么,该怎样去全面了解土耳其的历史呢?来吧,打开这本《土耳其简史》,跟随着历史学家诺曼·斯通,深入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之中。诺曼·斯通并没有拿史诗腔调来叙述,而是理性居多,时而铿锵,时而唯美稳健,以小说的语言特质再现了奥斯曼帝国的命运图卷。 土耳其处于东西方的交界地带,也是宗教派别争端之地,直至今天,分裂和冲突还在这里不断上演,这种特殊性,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随着游牧民族突厥人的侵袭,奄奄一息的拜占庭帝国再也支持不住,走上了覆灭之路,而埃米尔国在奥斯曼一世的带领下,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一路高歌猛进,开辟了疆土,建立起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其后,奥斯曼帝国史上的皇帝们都在奔着强大自我的目标前进着,既有励精图治的中坚者,也有平庸的荒废者,历经各个时期的演变,帝国经历了初具规模到辉煌的阶段,也最终无法抵挡王朝溃败的结局。诺曼·斯通历数几位著名皇帝的得失成败,他们为社会的发展融合所做的实质行动,如何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冲突,也改变了经济形式,让帝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奥斯曼帝国从一开始的独霸主导,到二十世纪初渐渐变得落后,处于被动局面。皇朝内的争斗也在消耗着帝国精力,为了权利自相残杀是必然的,所谓巩固政权的必经之路。当帝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微弱,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诺曼·斯通的视角比较全面,伊斯兰教对帝国的影响,以及各个教派之间的争端,经济形势的转变,循序渐进的政治进程。最终,奥斯曼帝国的背影化为虚无,土耳其共和国以另一种形态站立起来,并且在一系列改革中前进,但仍然需要面对各种冲突,在新的形势下,土耳其何去何从,且看历史的运行轨迹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