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运营之光 2.0》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10篇

2018-04-06 21: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10篇

  《运营之光 2.0》是一本由黄有璨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一):运营之光2.0 摘抄

  短文案提升转化率的两个原则: 1.傍大款。 2.颠覆认知。 转化型文案好的内容生产者,必然也是一个丰富生活体验者和思考依靠内容铺设带来的用户增长依靠第三方渠道推广&广告投放效果类广告CPM:依靠每千次广告展示付费效果类广告CPC/CPA:按照点击/用户特定用户行为如安装等来付费效果类广告CPS:按照成功完成购买次数来付费8个知道原则详述:1.物质激励,2.概率时间,3.营造稀缺感,4.激发竞争意识,5.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可能性,6.营造强烈情绪&认同感,7.赋予尊崇感&被重视感,8.通过对比营造超值感。举办比赛目标分解、事务管理、执行能力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二):不如《增长黑客》精彩

  先读的《增长黑客》,后读的《运营之光2.0》,两本书对我这个互联网门外汉提高运营帮助都很大。运营之光讲的比较全面网络运营的知识案例基本都是国内的,以作者创业三节课居多,主观论断较多,浅显易懂,有点自卖自夸的感觉,定价偏高99元,适合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岗位的人作为指导学习。《增长黑客》这本书我和更喜欢,作者提供了国际和国内大量真实的案例进行论证,主题简洁明了:以低成本的非标准营销方式获得营销增长,即创造正确产品-获取用户-激发活跃-提高留存-增加收入-病毒传播的工作流程,还学习了mvp(最小化可行产品测试),pmf(产品与市场融合度),a/b测试方法。读完感觉对网络营销的知识一下思路清楚好多。讲的非常细致和推理性很强,收获比运营之光大,定价49元。不是只是想了解网络营销知识,建议就买《增长黑客》好了。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三):运营人的探路

  入门书籍。适合运营新人准备转行到运营的人阅读简单笼统却也细致地介绍了运营这份职业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帮助运营新人快速找到工作方向和着力点,另一方面,给观望的人予以介绍,使之能够大概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该职位

  但正如作者所言,运营这个职位正在从“蛮荒”向“文明过渡,并没有形成完整合理体系,很多概念不能清晰明了的划分,所以很难通过一本书去对运营下概念,只能说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初步模型,以待日后完善

  除了工具书职能外,其他的感悟

  ···实践出真知。无论什么技能,在了解相关理论后,最好的得到就是予以行动尝试。只有真正下手做了,才能将理论转化为个人理解,在查缺补漏中,迭代式成长

  ···走出舒适圈。环境变化只在瞬息之间,ABZ理论的落实不可或缺。身处A计划布局B备份,完善Z退路。很多时候,快速成长就是在压力乘风破浪

  ···自信加速成长。当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自己执着努力下成功了,这种成就感满足感能够大大提升个人自信心。这种自信,会让自己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敢于迈开脚步迎难而上,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高手相识相交。与聪明的人在一起能让你变得更聪明。人是极容易收到周遭环境影响的。networking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落差,完成价值交换,也会为你带来更大的机遇

  ···套路只是调味品,真诚重要

  ···人生需要阶段总结

  如何快速成长?要压力、要实践、要自信,要人脉,要总结。

  职业成长步骤:1.让自己达标,没有明显的短板;2.发掘并突出个人长板;3.在挑战中成长;4.对业务职能全面理解;5.深度思考行业发展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四):关于运营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看一本教人做运营的书...可能还是出于好奇吧,一直以来对运营的认识比较浅显和零散,正好这本书通过运营的定义思维、方法和规律几个方面,比较体系化的展现了运营的全貌,虽然感觉没有覆盖所有接触的运营形态,但是就像作者说的,针对不同的产品,运营在做的事情确实差别很大。出于学习的目的,这篇书评主要是对全书重点的总结。

  自序:

  运营的三种维度:

  1、微观的运营,表现与运营手段,即拉新引流转化和用户维系。

  2、宏观的运营,也就是运营的策略规划资源分配,比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作为一种艺术存在的运营...

  第0章:引言

  1、关于运营驱动的时代,因为市场上的产品趋于同质化,所以决定产品是否能杀出重围的,是它背后的运营。

  2、如果推广一堂课,运营需要考虑的事情。

  3、Uber的运营,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什么一开始需要瞄准外国乘客

  第1章:运营是什么

  1、运营的诞生来源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价值构成发生部分改变,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2、通常的4个只能划分: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

  3、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

  4、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流程和全貌:制定策略 → 分解指标、规划工作 → 执行落地、达成目标 → 监测数据调整方向。

  5、运营和市场的区别:市场在做的事情比较务虚,集中在用户认知环节,比如大量的传播、发布会、事件、活动等,这些工作最后往往不会被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数据上,而运营更加务实一点,做的任何一件事需要落实到相应的产品数据上,比如流量、注册用户量、用户留存率、用户活跃率等。李叫兽的《市场部到底该做什么?》中对市场部的定义是:创造和管理消费者无形价值的部门。COO首席运营官往往是会分管市场部的。

  6、产品和运营的关系:在产品的产期价值还不是那么确定的时候,运营需要先通过创造一系列的短期价值让用户能够先使用你的产品,从而培养习惯。一旦产品的长期价值已经特别明确和具体了,这时候运营最应该做的是通过包装策划、营销等手段面向用户把这个价值传递出去,近似于传统意义上的营销。运营天天跟用户打交道,比产品离用户更近。

  7、互联网20年的运营发展史:最初的网络编辑就是内容运营。门户和BBS的差别是PGC和UGC。社区管理者总结的论坛管理四步法:引导产生兴趣、兴趣催生话题、话题集中讨论信息聚合用户。关于入口和流量,搜索引擎是集中型,门户网站新闻页面是分布式。广告联盟。Discuz标准化BBS建站管理工具。Web2.0是由用户主导而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网民数量突破一亿之后,整个线上的信息分发传播逻辑开始呈现为“一对多”和“多对多”并存的局面,也就是意见领袖大众舆论力量开始能够压过甚至引领传统媒体,KOL关键意见领袖。从2013年到2016年网民数量才增加了一亿人,绝对用户数量的增长空间不那么明显,需要开辟新的战场,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的更加精细。对于诸多O2O公司的用户获取,一维的线上推广和传播已经显然不管用,更常见做法是线下地推+线上推广+PR传播等海陆空并行。微信在2016年日登陆用户达到5.7亿,朋友圈和公众号成为流量入口,与微博共称为新媒体运营。微信公众号出现内容高度同质化、阅读量逐渐走低的境况,微信官方迅速推出赞赏、原创内容保护、举报等措施

  8、运营就是通过多样的手段和技能实现“用户获取&用户付费”以及“更好的实现已有用户的维系”两个目的职能,随着主流产品形态和整个互联网世界中信息分发和传播的逻辑而改变,流量和用户在哪里,运营的关注点就在哪里。内容和用户个体的价值正在不断崛起,如内容付费、知识变现、网红经济的出现。

  第2章:运营之光

  1、老板说把网站流量下个月翻3倍,先弄明白网站当前的流量是从哪里来的,老用户和新用户流量的构成和渠道,哪个渠道的访问转化率高,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所产出的地方才会开始投入执行。运营就是不断思考、判断、执行。

  2、回报后置的逻辑,专注于给用户创造价值,用户才会给予认可和回报,比如众筹和打赏。传统运营讲转化,需要以交易达成为中心。互联网运营讲用户,需要以用户价值为中心。

  3、精益运营,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以最小成本搭建起来一个真实应用场景。比如发起一个众筹。

  4、做局和破局。组局的关键是要界定清楚,局内各方的价值供给关系,优先引入较为稀缺的价值。破局的关键是找到杠杆点,给用户创造短期价值,借此撬动更多长期价值确立。

  5、工作方法:追热点和借势、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然后拥有洞察力、拥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如果需要短时间内获得对方注意力,先抛出一个让对方大吃一惊观点,然后逐一论证观点。如果需要说服对方接受一个观点,就需要通过事实细节让对方感知共鸣和认同。

  6、运营思维: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生态化思维。

  7、对于社会化媒体平台来说,趣味性和互动性是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

  8、所谓产品,无非一个横向和一个纵向,其中横向是业务流程,纵向则是信息架构。

  第3章:运营的一些核心技能和工作方法

  1、掌控运营指标,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

  2、提升ARPU值,电商网站中通过包邮、满减、促销和相关推荐等。

  3、数据包括维度和度量,度量就是具体的数据指标,维度就是看待这些指标的不同角度

  4、关于内容运营,要持续关注内容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流通和传播的全过程。关注短线(促进内容被消费)和长线(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

  5、UGC内容的生产:内容初始化→少量用户加入生产→内容生产者激励→更多新用户加入→更多用户加入生产。

  6、PGC内容的生产要做好选题和策划。

  7、知乎的答案折叠机制

  8、对于闲逛用户,内容组织适合用信息流,突出热门话题、官方推荐、最新最热等内容。对于目的导向的用户,内容组织适合通过分类、加强搜索体验和导引等方式。

  9、张亮的《从零开始做运营》提到:用户运营的核心就是开源、节流、维持和转付费。

  10、在新用户初次使用的场景下,找到一条最能有助于用户留存率提升的用户路径

  11、用户分类:用户属性和用户关键行为。

  12、邮件短信、push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到达率、打开率、成本、内容限制和潜在负面影响的比较。

  13、对于很多产品的冷启动,垂直领域内的中小v反而更适合成为种子用户。

  14、第三方渠道就是指除了自有渠道之外的其它所有渠道。

  15、想要让用户基于自己的社交媒体形成传播,“炫耀+猎奇”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第4章: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1、多维度思考,不要用单一结果导向的思维。

  2、生于拉新,死于留存。产品核心价值点不明确、产品体验不完善时,追求大量增长对产品是一剂毒药

  3、产品早期的核心目的是口碑

  4、不同阶段的产品,在运营的表象和关注点上有哪些不同。

  5、评估运营工作如何规划的三个维度:商业模式、典型用户行为频次、用户与其它用户间是否会通过产品形成某种关系。

  6、如何搭建成熟的产品体系:保证基础业务的顺畅运转、尽量把产品的开源和节流变成一些固定动作、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几率、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机制的建立、阶段性的通过活动、事件、营销等实现用户增长。

  7、关于社区/社群,任何一个好的社区,一定都有某种普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普遍是利他性且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最终会体现在一些规则上。要去中心化。所有社区和产品一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8、toB类产品的运营,企业用户不会因为这个产品使用体验好而决定去使用或购买一款产品,但他们会因为这个东西能帮我提升业务效率或能帮我省钱而决定购买一款产品,哪怕这款产品的使用体验并不好。对个人的产品,可能遵循的是“长板效应”,对企业产品生效的原则是“短板效应”。

  第5章和第6章是关于运营的职业规划和个人感受,没有看完,有时间再翻翻吧。

  整理了这么多,实际上记住的没多少。还是得从实践中总结自己的方法论,别人说的只能作为参考。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五):《运营之光》--一本诚意满满的书

  读《运营之光》是一口气下来的。除了小说,已经很难有一本书让我一口气读完了,更何况这是一本偏实用技能的书。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文字能力和对事物项目的解剖能力,看完过后你会对许多以前感觉棘手的问题突然有一种不再盲目的感觉,或许这是运营的技能,更或许是作者想超出运营来给大家说的一些东西。

  书的结构其实并不复杂,从互联网的运营发展到做我自己经理互联网运营在其中的过程来作为开篇,然后解读运营这个概念,并从自己总结的概念来谈论运营问题、思考逻辑、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以及运营的思维。这一章从运营概念上谈论诸多关于运营的一些东西恰恰不仅仅是运营所需要的,而是很多工作岗位都是非常需要的。而在第三章就更明确和详细谈论具体工作中的运营是如何做,他是以运营中一些棘手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来详细阐述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案例的详实让人感同身受,比如一件不可控的事情如何变得可控(如何在没有费用的情况下公众号一月内涨粉2.5W);当这些说完过后,再通过提炼的情况下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认识运营,以及运营的一些宏观情况。这大概就是这本书关于运营的所有干货了。在接下来几章这是关于有璨本人在运营生涯的成长经历,以及在这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可以看做一个小的个人自传,但是在这其中的问题透露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最后则是讨论作者自己对于互联网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这本书可以把复杂的项目娓娓道来,犹如庖丁解牛一般。让我们可以从事件的总体去把握,甚至有些案例你都可以直接照着抄袭过来直接用就可以了。不过我想说这本书对我来说感觉比较深刻的一个方法--运营的“做局”和“破局”(书中P96)。

  对于“做局”的能力我还有欠缺,但是对于破局,书中是这样说的:任何一个看似复杂的局面,必然都存在着一个核心的要素,只要这个要素得以成立,其后一切,往往顺水推舟顺理成章。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能想起几件事情。在2015年的时候,我想去海南岛环岛骑行,但是在做准备的时候总是会赶紧很麻烦,什么时间去?路上有什么准备的?和谁去?等等这些问题顺着一个一个去回答感觉会千头万绪,但是我仔细梳理过后会发现,我其实只要做一件事,剩下的事情就很轻松的顺序执行了。那就是我把去海南岛的来回机票买了,买了过后发现,找攻略、发布招募队员帖子,做准备似乎都是很轻松的事情了。

  还有一次是我运营的社群要办一次活动,当时困扰的许多事情,请什么人来分享?什么时间办?流程怎么设计?要达到什么效果?但是这些问题都在问的时候你会一头乱麻,是先梳理流程还是怎么的?但是当我把活动的场地定了过后发现,许多事情就能顺序的执行起来。而我一直没有仔细思考过这背后的原因和可能总结的方法。这本书里会给我一些提示(P93).

  1.当你在一个具体项目中面临N多不确定的因素时,其中往往存在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它可能成为整件事可以舒畅发生的核心前提

  2.界定清楚想要的目的和结果;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么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3.在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事情或者假设面前,运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搭建起来一个真实的用户应用场景,并去验证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会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MVP)

  通过这三点,会让我对破局有了更全面的方法和认识。当遇到一个“局”或者事情的时候,目的是什么?期望的结果是什么?这个局的关键要素有哪些?他的流程是什么,哪个要素是和流程相关最多的?什么要素的做成会有助于整个事情的达成?如何验证我们的想法?通过这三个步骤会让我对于所谓的局或者项目,找到更好的“破局”方法去解决。

  这本书里有很多看到就很容易上手的方法,我只是举出其中的对我来说非常有用的例子来说明,我相信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也会获得很多的东西。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六):运营之光和互联网人的鸡汤

  《运营之光》这本书一扫我对“运营”概念的困惑。互联网时代,技术、产品、数据相继成为热点,却很少有人来正儿八经地谈运营。我甚至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自己曾经做过的一部分工作其实就是用户运营,并且已经不自觉地实践了运营的思路和方法,可见大道相通。

  赞同作者的观点: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时代。在人口红利带来的流量增长消失之后,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是历史的必然。

  书末写了作者的成长路径(自称初中学历)和对互联网的信仰(互联网带给人自由),读来还是很鸡汤的。从踏实做螺丝钉打磨生存技能,到扩大视野形成思维结构,这不只是运营人员的职场,也是多数互联网人的职场。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遗憾是止步于概念解读。作者明明可以用更精炼的文字来告诉我们什么是运营,大可不必写上这么厚一本,车轱辘话来回说,甚至有些例子在书的不同章节被反复提起。对于从事运营的读者来说,书中的实操讲解可能偏少了(作者一直用自己创办的“三节课”做例子,莫不是想说“想深入学习运营么?来听课吧”)。对于不从事运营的读者来说,略读此书,提升对于运营和互联网的认识,也是开卷有益了。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七):希望你融到资了,还要好好写书哦

  写书评之前翻印象笔记,居然没有《运营之光》的notes,是我读书的时候太投入了吗?!还是我的印象笔记bug了????气愤。不过这本书真的太好看,很实用,本月五星最佳。

  在宣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念头,黄有璨开始发声了:未来是属于运营的。在产品越来越同质的未来,只有运营工作能做到差异化,帮助产品完成后续的生长周期。

  黄有璨参与创业的“三节课”在前天完成了第一轮融资,真的很为他们开心啊。因为能看得出三节课从网页设置、课程设置、导师课程内容,到公众号的每一篇文章(哪怕真的是卖课文章)都做得很细致,很透彻,确确实实在为用户服务。你看连黄有璨这个COO写一本书,都仿佛在为三节课代言。希望融到钱的你们,还能踏踏实实为互联网er服务,输出更多优质内容。不要有钱忘了用户啊啊啊啊。

  《运营之光》写的都是真实能用上的运营技能,如果能条条读透,在工作中都做到的话,真的太了不起了。就拿最简单的新媒体运营说事儿。我们都觉得是运营入门级别的工作,发发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评论互动很简单?我觉得是最难的事情,比如我,就不可能胜任。书里介绍一位新媒体运营同学,用一个大大的Excel记录了微博发布内容的规划,具体到几点要发什么特质的内容,非常庞大的运营体系。也有同学为了在知乎运营好自己家的品牌,分析了知乎各大热门的问答,总结出了知乎体的规律。这些都是我望尘莫及的。

  做运营是实实在在,融入产品和用户的工作。每一个技能都值得被重视。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八):多维空间

  接上一条《广告的技术与艺术》书评,看《运营之光2.0》是经朋友推荐,由于我对自己接下来的职业规划是广告or运营,所以迫不及待下单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什么是运营?说起来确实有些复杂,似乎管的杂事特别多薪资还不高,但我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在了解了运营之后还能热爱并准备投入这项事业,说起来真是要感谢本书的作者——黄有璨。

  在我看来,本书就是一个剖析运营的多维空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运营的职责、运营面向的用户、运营必备的技能、运营的长远目标、运营的全局观、运营的困惑、运营的乐趣、运营的江湖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案例,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三节课、懂球帝、Teambition、滴滴等,还有失败案例的总结。

  运营的门槛虽然不高,但是想做好运营成为一个掌控者,不只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需要不只10项8项超高技能:文案编写、活动策划、数据分析、用户洞察、回归产品、促成转化、引导用户等等,更高级的是能够站在商业全局的角度,让产品处在长线发展的道路,当然这条路漫长又多难。

  本书除了告诉我们该掌握哪些必备技能以及怎么应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恰当位置,充分发挥自己所长,认识自己、刻意培养自己、多观察、多发声,想要融入大咖们的环境要先让自己有充分的能力再进行等价交换。

  好书,值得推荐。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九):为运营正名

  首先要讲的是,笔者本人还是学生,对企业内部的生态,对运营从业者的生存现状几乎没有多少了解,所以在阅读《运营之光2.0》时倍感陌生,在下文中,如果笔者犯了各种错误,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在笔者看来,《运营之光2.0》有两大优点。一则详略得当,兼具了高屋建瓴和细致入微。

  从宏观角度,作者用第四章一整章写运营的宏观规律和逻辑,而后在下一章过渡到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自己的职业发展与成长。

  而在微观角度,作者详细地谈到了运营的核心技能、工作方法,乃至于数据分析方法和意识、内容运营、文案写作方法、标题党与段子手的局限、如何增长用户、调动用户参与意愿等等。

  事实上,本书章节、内容之间既有紧密的相关性,但单独拿出一个章节来读,这部分文本同样具有独立性,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当然,在涉及具体实际操作的一些章节时,由于这是作者是根据自身经历、经验得来,往往存在新人不知所云,老人烂熟于心的尴尬情况。

  二则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作者坦率承认自己未从事过千万数量级用户的平台,对这种体量异常巨大的运营模式缺乏实践,承认本书的不完善。作者开头就回答了什么是运营。在作者眼中,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那还什么是好的运营?好的运营,“至少有3~5年以上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手段,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产品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

  在书中,作者大胆预言,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是以运营为驱动的,而这个运营时代,又是以“流量”为中心的。

  本书的一大优势在于时效性,但就局内人观察总结得来的规律性文本,是真知灼见,还是浮光掠影,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业观察,还是特殊性充斥,难以形成规律性总结……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毕竟《运营之光2.0》已经付梓,但它所描绘的运营、运营者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运营之光 2.0》读后感(十):运营是“极度有趣也极有技术含量的事儿”

  收到老黄的《运营之光》2.0已有好些日子。从去年拜读1.0版本,到今年的2.0升级版,每每翻阅,都感叹老黄真是良心作者,新书不仅添加了更多的案例和实操,还给广大运营人指了一条路,让我这个运营小白看到了职场发展的一线希望。

  在老黄这种运营“老司机”看来,运营是“极度有趣也极有技术含量的事儿”,这句话一出口,可能会让好多运营狗“泣不成声”(我相信一定有大批的运营狗和我一样,还在底层的琐碎中死去活来==)。老黄为什么觉得运营“极度有趣也极有技术含量”呢?他讲了顶尖运营可以达到6种境界,在这里我可以简单总结下:

  1. 顶尖运营可以为结果负责,知道如何调动起用户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

  2. 顶尖运营善于务虚,懂公关、懂PR、懂传播,具有超强的认知和操作推动能力;

  3. 顶尖运营懂得不同形态产品的运营侧重点,不会拿着一个运营手段往所有产品上套;

  4. 顶尖运营可以把控运营活动的节奏感,知道何时快,何时慢;

  5. 顶尖运营可以梳理出自己的运营框架和体系,将所有的运营手段都搭在自己的架子上;

  6. 顶尖运营可以对用户建立起超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与用户产生紧密的关联。

  老黄说,把这6点中的任一点做通做精,都可以发现运营的有趣、复杂和挑战性。

  我也想了下对我来说,做运营中“有趣”的体验在哪儿?

  一方面是在运营中预测结果,这让我感觉很有趣。在做内容运营的过程中,我可以根据文案、标题、头图、课程主题,来判断用户的接受度和报名数,这种可以预知未来的感觉很爽。相信做内容的小伙伴也有和我类似的感觉。

  一方面是与用户互动很有趣。我虽不精通社群运营,但当群内的小伙伴愿意根据你的指令与你互动,和你玩儿,你会有种向大山呐喊,山给你回应的舒畅感;这也好比你和好友打乒乓球,一来二去,感觉自己并不孤独。

  还有一方面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着实有趣。不管你做了多久的运营,你总会发现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东西,总能找到自己再探索的那块新大陆。也是这种让你魂牵梦绕的神秘感,常常让我在做运营的时候,总觉得将会有更好玩的事发生。

  而运营中的“技术含量”又体现在哪儿呢?

  我是个运营新兵,虽比初入门的新手懂得略多些,但在看这书时,发现自己还差得远呢。从两个维度简单说下我对运营“技术含量”的理解。

  一个维度是思维层面,老黄在本书中提到了运营者需要具备的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分别是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和生态化思维。流程化思维很好理解,将所有的工作梳理成一个流程,并基于此流程对每一环节的执行动作做进一步细分。三节课有一个课程就讲了运营中SOP的制定,这点也让我用到了日常工作中。精细化思维的精细化,是每个运营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初级运营有很多执行性的工作,大多琐碎,精细化思维是保证工作条理有序进行的关键所在。杠杆化思维告诉你,作为运营,要找到运营环节中的核心杠杆点,让自己有一项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这样才有撬动整个产品星球的能力。最后的生态化思维,是让我们在运营中不断地把所有的动作都放进一个正向可循环的生态链中,这样可以给产品赋予生命,让其有生生不息的潜力。

  另一个维度是实操层面。实操层面是最直观展示运营技术含量的,也是我们可以快速学习和模仿的。做运营,要会点数据分析。依据数据,分析背后的逻辑,推理出进一步行动。在数据分析中找到影响整个运营环节的度量,继而找到优化流程的方法。做运营,还要会做内容。试着写写转化型文案,帮助用户建立起认知,继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做运营,别忘了自己的用户。多沉浸在用户群体中,用用户思维来审视问题,抱着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做运营,结果差不了。对于运营的实操,老黄的书里讲了更多,我要继续啃起来。

  有人说老黄的这本《运营之光》是圣经般的存在,对此我很认同。因为这书里的每一部分内容,都看得见老黄的深思,这也正是老黄对运营人提到的:“如果已经成为了一个中等以上段位的选手,请一定尽可能让你自己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价值传递者或贡献者。”老黄已经做到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