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物起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物起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9 21: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物起源读后感精选10篇

  《万物起源》是一本由[英]《新科学家杂志 / [英]格雷厄姆·劳顿 / [美]珍妮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 元,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起源》读后感(一):探究世界动力尽在此书——万物起源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动力就源自于永不停息的好奇心人们好奇我们脚下的星球是何时诞生,好奇我们人类自身是从何而来,好奇宇宙终结会在何年。好奇心让人类不断探究,探究这个世界的一切,而在这所有的未知中,最令我们好奇的就是万物的起源。

  宇宙的开端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进化,人类的出现,这些内容通通包含在《万物起源》中,但万物起源却不仅仅只包含这些宏观巨大事物。在这本《万物起源》的序言里,作者格雷厄姆·劳顿这样写到,“我唯一的遗憾是,暂定的副标题没有出现在封面上(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从大爆炸到脐毛”,其范围之广可见一斑)。”从大爆炸到脐毛这一暂定的副标题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本书内容的范围广阔,也能预见到本书行文的风格必然生动有趣离不开关系

  翻开正文,如我所想,这一本将严谨与生动做了完美的融合的书籍。对于知识,作者在讲解的过程中力求在其中增添有趣的部分,例如在陨石从何而来的这一章,其中的一小节就名为“小心你的头”,在这一节里介绍了被陨石击中的奇人轶事,这样的趣味穿插在严谨的科学介绍里,为阅读增添了趣味也增添动力。

  这样的写作模式也与本书的科普性质相吻合,区别严肃的科学报告,科普类文章力求用短小、准确、风趣语言来向大众介绍这些我们好奇的事物,本书在短小、准确、风趣这三方面已经达到了标准,更令人惊喜的是,本书在每篇文章的后面还有或手绘或照片制作图片讲解。这些图片建立在前文的讲解与说明上,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便没有前面的文字,只看图片图表,我们也可以获取相应的知识,不过在细节深度上有所缺失罢了。但对于科普书籍而言,这种简单直观的推广介绍能力远胜于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只有人们对一件事有了相当程度的兴趣才能促使人们去做更深次的研究。引起兴趣恰是科普书籍的一个重要目的

  《万物起源》读后感(二):《万物起源》:所有发现都不会毫无意义

  “脐毛是从哪里来的?”是《万物起源》这本书里我认为最恶趣味的一章。它毕竟不那么宏大壮观,从黑洞、大爆炸、陨石这些话题到了这里,总觉得有些无厘头。

  即使知道了脐毛的来源又怎样,它毫无意义,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可是立刻就被打脸。

  “一位55岁的肥胖妇女患了脐炎,她的肚脐已经持续流血四个月。医生检查时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圆块”,他们怀疑东西是一个肿瘤结果发现是直径近一厘米的一团绒毛。把它扯出来之后,她的病就好了。”

  单看这个故事,简直像央视的《走近科学》,故弄玄虚一番,最后结果跟玩似的。这个妇女的病好了,所以,脐毛在我们看来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笑料。

  如果,脐毛对病症的影响非常之大,而在此之前医生根本没有脐毛的发现,而妇女因病而亡,这个故事是不是才显示出脐毛这个发现的确有用

  人们在商业社会无法避免给一切估价的思维,一个发现能带来经济价值往往被认为十分伟大,而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则被看作趣味发现。这种衡量标准在一些宏大命题面前显得十分可笑

  我们探索宇宙,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宇宙是何时开始的?知道这些不能换来经济效益,反而是在不断投入,但是,谁能说探索宇宙是没有必要的。

  人类不断开发智力,改良认识工具,难道努力只是为了“兴趣”。我认为这是人的本能,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已经知道,今天的任何发现都会给未来发明创造埋下伏笔,一切未知我们都要去解开,这其实和愚蠢地自以为统治自然的那类人有相似野心

  认识一切未知是一种潜在的本能,那满足人类对一切未知的好奇就成了刚需,所以我们才会见识到那么多的所谓“揭秘”“解读”。

  当然我们也有更加高级的认识方式,《万物起源》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满足人的好奇心比较高级的读物了。

  从宇宙大爆炸到到恋爱背后的基因驱动,从生命起源到巧克力致命吸引力,它几乎无所不包。选题广泛的同时,兼顾了深度,深度体现出科学性和权威性,为了照顾更多读者的阅读习惯,用了通俗易懂的语汇,和明晰炫酷的配图,体现出了趣味性。

  如果你不认为认识是无用的,那么《万物起源》应该是一本必备读物了。

  《万物起源》读后感(三):人生在世 不能一无所知

  几乎没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所知。哪怕只是说“地球是圆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也仿佛是可以拿出手的知识。如果你也是这样,把知道的常识当做知识,那你一定是知道的太少了。

  我上小学时候,一位老师在课上说:“一个人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这对我震撼很大,从那以后,我一直定位自己是一个知道的很少的人。

  《万物起源》是可以让所有人认识到,自己的确知道的很少的一本书。

  霍金为它撰写导言《我们从哪里来》,开篇就问住了所有人。怎么回答,这几乎是全人类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这也奠定了读完本书的情感基调——“我一无所知”。

  宇宙由什么构成?星星为什么闪烁?黑洞从何而来?这可能难不倒天文学同学

  谁发明了卫生纸?为什么我们使用的是QWERTY键盘?为什么我们要有性?总有一个难题能难倒你。

  当然,它的本意不是为了刁难,它应该是一本有趣的“答案之书”。所有关于事物起源的问题,几乎都能找到有趣、权威、酷炫的解答。毕竟它得到了霍金的青睐,那可是身在地球,心在星辰大海男人不够有趣或者不够权威,怎么能请得动他来作序。

  霍金老爷子在当代科学界的地位几乎无人能及,却还始终保持着好奇与追问,他在序言中仍旧在提及,“我们从哪里来”。

  问题是伴随人一生的,如过一个人已经不再追问,那一定不是他已经全知全能,他只是生命激情枯竭了。

  不过一个普通人或许问不出“黑洞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所以《万物起源》替你问了,平庸生活里对宇宙的联想,点燃的或许是一点求知的激情,也或许是突如其来的野望,对知识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

  面对广袤的宇宙,被解答的谜团,未揭晓的答案,也许整个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完善这个探索的过程,完整人与一切的关系。而在当下,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是竭尽全力去认识而已。

  《万物起源》读后感(四):说白了不好

  看上去挺有趣的,很多提出来的标题和当年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模一样

  看到里面就奇怪了,文章的内容往往和标题越扯越远是怎么回事

  而且插入的很多复杂名词让人猝不及防:那些天文物理方面对理科生来说还比较好理解,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不解释这些名词会不会让人觉得太过深奥了?

  所以本书读起来,像是十万个为什么的续集,解释并非由浅入深,直接就深,但是又不能深到哪里去,又显得浅尝辄止了。

  唯一有价值的可能就是每篇附图了(书中所提的问题每篇之间并非有关联,更像是为了能附图而提出这些问题),做得还算好看,部分看起来有些凌乱,因为图片文字并不写出阅读顺序,我觉得需要改进。

  页数不多,这价格我觉得还是亏了吧。并非是给孩子买科普读物的一个好选择,收藏的话内容又显得凌乱东拼西凑……

  以上。

  《万物起源》读后感(五):一切缘分,是最美的星空,也是最远的遥望

  作为根正苗红的文科生,对宇宙、天体还有空间动物之类的知识,从来都是一笑而过。虽然,星空最美,宇宙最浪漫,可那真的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啊。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星星们高挂空中,千万年一动不动,彼此在遥遥相望,满怀着爱的伤痛

  爱因斯坦说:“宇宙中最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

  霍金说:“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因此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宇宙应该怎样去理解?

  宇宙的过去是什么?

  我们存在的宇宙中的星星们的美丽哀愁又是什么呢?

  这一切,都会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万物起源》读后感(六):得到解读

  一、宇宙诞生的必然性 宇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诞生于一次偶然,而有着必然性。 二、人类起源的奇迹 人类的进化却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从简单细胞首次出现,演化出复杂细胞,并不是必然,经过了20多亿年的漫长时间,这几乎是地球年龄的一半。而且如此漫长时间的演化似乎只是个“一次性事件”:一个简单细胞被另一个吞噬,两个简单细胞形成了一种“內共生”关系,在长期的內共生中,被吞噬的一方逐渐演化成了线粒体,又经过了漫长的演化,共生体最终形成了复杂细胞。 从古猿进化为人类,不止经历漫长的进化,还要经历残酷的生存竞争,这其中有任何一点差错,我们都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三、文明的起源 至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不全是规律作用,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十分重要。

  《万物起源》读后感(七):《万物起源》改变了我对科学家的偏见

  我想知道的几乎一切事物的发端,《万物起源》都有权威、有趣、酷炫的解答,这并不能让我成为科学家。但是,它改变了我对科学家的偏见。

  人们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往往是谢耳朵那样的,或者是卷福,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别人听不懂的话,所以科学家也往往是难以相处的。

  是时候抛掉成见了!

  看看《万物起源》里科学家研究的问题,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醉的?谁发明了衣服?为什么发明轮子要那么久?难道这些问题还不能为他们正名吗?科学家也是接地气的。只不过当我们普通人好奇一个问题,发现不能回答就放弃的时候,科学家会选择继续追问。把好奇心和行动结合的人,他们所发现的世界可是无比奇妙

  《新科学家》杂志,把历史上这一群脑洞大开的科学家的成果汇总,集合在这一本书里,专注解释事物的发端,从地球人都会好奇的宇宙、黑洞,到鲜有人注意的驯化动物、眼睛的进化,他们几乎上天入地写遍了全世界

  而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提供了最好的素材。陨石会从天而降,并且已经有超过34000颗在地球被发现,所以,最好小心你的头。任何到达黑洞事界的东西都会被吸入,永远不会被看到。这个过程被称为“意大利面条化”,因为引力会把对象拉成一条线,再将其吞噬……

  本书选取六大类,53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原来科学不一定要有艰深晦涩的术语,通俗易懂的文字和酷炫的配图一样可以解释宇宙和黑洞,生命与进化这样的难题。

  我们时常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毫无兴趣,或者天赋,也许只是没有找到感兴趣的时机。那么我们能通过阅读,这种最便捷的途径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万物起源》或许就是我们从阅读中发现兴趣的第一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