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细雪》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细雪》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08 20: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细雪》经典读后感10篇

  《细雪》是一本由[日] 谷崎一郎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017-5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雪》读后感(一):谷崎润一郎的译介在中国———以《细雪》为例(于桂玲 原文刊载于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2):98-100.)

  于桂玲.谷崎润一郎的译介在中国——以《细雪》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2):98-100.

  谷崎润一郎的译介在中国———以《细雪》为例

  于桂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外语系,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对日本文学翻译进入了第二个高峰。尤其是对于唯美作家谷崎润一郎作品的译介, 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但同时又反映出一些问题实际上, 翻译介绍外国就是对本国的再发现、再认识、再促进。当下日语翻译乃至外国文学翻译的兴盛, 无疑对世界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译介 译者

  日本近代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1886— 1965年)是一位长寿勤奋的作家,他的一生著述颇丰。对于谷崎作品的译介,在我国最早始于 20世纪 30年代,即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 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了杨骚翻译的《痴人之爱》、1930年上海华通书局出版了查士元翻译的《恶魔》、1934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李漱泉翻译的《神与人之间》。还有查士元翻译了《一个少年恐怖》,白鸥翻译了《富美子的脚》,章克标翻译了《杀艳》、《萝洞先生》等。与同时期的芥川龙之介、菊池宽相比, 谷崎的作品被翻译的数量不是很多,这与当时的文坛背景有很大关系。 40年代至 70年代, 由于众所周知原因,谷崎的译介基本中止;进入 80年代之后,中国文坛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迎来了五四运动之后的第二个高潮, 谷崎作品的译介也重新受到重视。其中包括: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出版了张进翻译的《春琴传》、1985年出版了周逸之翻译的《细雪》;198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戴之翻译的《痴人之爱》;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孙日明等翻译的《乱世姐妹》(原作名《细雪》);1992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丘仕俊翻译的《阴翳礼赞 :日本和西洋文化随笔》;200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储元熹翻译的《细雪》。其中,最大的收获是:2000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谷崎润一郎作品集》, 分为长篇小说两卷,短篇小说一卷,散文随笔一卷,共约一百万字。长篇小说卷一《痴人之爱》由郑民钦翻译, 包括《痴人之爱》和《各有所好》;长篇小说卷二《疯癫老人日记》由竺家荣翻译, 收录《疯癫老人日记》、《钥匙》、《卍》、《少将滋干的母亲》等 4篇;短篇小说卷《恶魔》由于雷、林青华、林少华翻译,收录《文身》、《麒麟》、《褴褛之光》、《异端者的悲哀》、《恶魔》、《续恶魔》、《吉野葛》、《刈芦》、《春琴抄》、《盲人物语》、《梦中的浮桥》等作品,共 11篇;随笔散文集《饶舌录》由汪正球翻译, 收录《饶舌录》、《恋情与色情》、《阴翳礼赞》、《忆京都》等散文 36篇,还有一些作品的前言、序或创作过程说明, 例如《〈各有所好〉小序》、《〈细雪〉琐谈》、《〈春琴抄〉后记》等 16篇,共计 52篇,绝大部分为首次译出。另外, 200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东瀛美文之旅》(叶渭渠主编)系列丛书 15部中,包括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一部,其中收录《阴翳礼赞》、《恋爱与色情》、《谈中国趣味》等散文 28篇,由孟庆枢翻译。

  这些中文译本的出现,不但为中国的谷崎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 而且一些能够代表谷崎创作风格、反映谷崎创作理念的作品,比如后期的《卍》、《钥匙》、《少将滋干的母亲》等作品的译介,为我国学界进一步全面认识和研究谷崎提供了事实依据,使谷崎文学在我国的研究, 成为继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芥川龙之介之后的又一个重点。同时也反映出国内的谷崎文学研究, 主要集中于作品研究方面, 对于作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作家研究是作品研究的基础, 了解作家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会促进对作品的深层理解, 也更能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价值取向等。还有一个问题:对于谷崎作品的翻译, 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即有些在日本的文学界很受重视、对研究谷崎创作风格、思想有价值的作品却没有被翻译过来, 如反映谷崎成长经历的《少年时代》、《青春物语》, 反映谷崎恋母情结的《恋母记》等。有个别作品有多种译本, 出现重复翻译的现象, 比如《细雪》、《春琴抄》、《刺青等。重复翻译的译本, 良莠不齐, 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多, 下面就以《细雪》为例来谈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细雪》是谷崎润一郎今译《源氏物语》之后的作品, 分上、中、下三部。因为创作于战争期间, 历时较长(1942 -1948年)。作品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 与《阴翳礼赞》一起, 被认为是谷崎“东洋回归”后表现日本古典美学风格的代表作, 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我国都很受重视。在我国, 其译本已经达三种之多。笔者因研究的需要, 把原著和三种汉译本作了比较, 发现虽然同样的章节和段落, 译成汉语的句子内容差别却很大。由于篇幅所限, 下面列出来的只是上卷第15、16章发现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 笔者使用的《细雪》原著是中央公论社昭和34年(1959年)出版的《谷崎润一郎全集》中的第24、25、26卷,分别为《细雪》的上、中、下三卷。

  《细雪》的主线是讲述莳冈家四姐妹(大姐鹤子和二姐幸子已婚, 三妹雪子、四妹妙子未婚)中的三妹雪子相亲的故事。第15章记述了雪子与第一个相亲对象濑越见面之后, 通过调查得知濑越的母亲患有精神病。于是贞之助(二姐幸子的丈夫)到介绍人井谷夫人家说明情况, 中断了交往。几天后井谷夫人为了弥补自己过错, 又来到幸子家为雪子做媒。偏巧幸子生病卧床, 贞之助接待了井谷夫人, 不想与井谷夫人的谈话都被女儿悦子听到, 令贞之助夫妇很是吃惊。眼见就要到年关, 四妹妙子就要回到大阪的大姐家里, 这也让病中的幸子无限伤感。第16章讲述了四妹妙子与白俄基利连珂一家的交往, 对三姐妹和贞之助来说, 作为外国人的基利连珂一家的一切都让他们觉得既好奇新鲜好笑

  下面是第15章中的句子。

  1. 貞之助は、井谷が果たして精神病の件を知っていたのかどうかと言う疑いを抱いていたのであったが、此の間から無闇と話を急いだ様子や、たった今の狼狽したような態度を見ると、矢張り知っていたのであろうかと思わざるを得なかった。

  周译:贞之助早就怀疑:井谷是否果真不知道精神病这件事? 从刚才说话时着急神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和那一副狼狈相来看, 不得不认为,她是知情的。

  储译:井谷究竟知道不知道精神病这件事,贞之助最初只是怀疑,不过一想到前—程子她那样使劲地催促,今天又看到她这副狼狈的样子,就不得不认为她本来就知道此事了。

  孙等译:贞之助原来怀疑井谷究竟知不知道精神病一事,根据她这段时间一直拼命催促的样子和现在这种狼狈相看来,不能不认为她毕竟还是知道的。

  可见, 后两种译本意思上没有什么大的出入, 周的译本中对“この間から話を急いだ様子”的理解是“刚才说话时着急的神态”, “ この間”这个词, 除了有“このごろ(最近)”、“先頃、過日(前几天、前些时候)” 、“(近い将来をいう)近いうち、そのうち(近期内)”的意思之外, 没有指刚刚过去不久的时间,即“刚才”的意思。另外, “話を急いだ”中的“話”显然是指“雪子与濑越相亲这件事”, 而“急ぐ”则是“物事を早く成しとげようとする(竭力使事情早日完成)”的意思, 结合第14章井谷夫人三番五次打电话催促雪子与濑越见面, 积极安排见面时间地点等情况来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这一阵子急于要促成这件事的架势和…… ”。

  2.悪くすれば肺炎になりますと医者に嚇かされて一箇月近くも寝るのが例になっている。

  周译:严重时并发肺炎, 连医生都被唬住, 卧床个把月也是常事。

  储译:医生警告说弄得不好会变成肺炎, 因此她往往一睡就睡上个把月。

  孙等译:医生说如果恶化就要转成肺炎, 她被吓坏了, 所以躺上一个来月已成惯例。

  “悪くすれば肺炎になりますと医者に嚇かされて”这句, 很显然“悪くすれば肺炎になります”是“医者に嚇かされて”的内容, 所以“连医生都被唬住”显然有欠妥当。“被唬住”或者说“被警告”的对象是幸子, 而不是医生, 医生是“嚇かす”的主体。幸子正因为被医生警告, 所以才不敢大意而一卧床就是个把月。

  3.好い塩梅に今度は咽喉で食い止めたらしくて、漸く平熱に復しつつあった。で、いよいよ押し詰まった廿五日に… …

  周译:幸好这次像是抓住了关键, 控制病情, 渐渐地体温恢复正常。不知不觉, 到了腊月二十五。

  储译:幸好这次只犯到咽喉部就被控制住了, 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年关越来越近, 已经是二十五日了。

  孙等译:这次情况良好, 看来炎症在咽喉就止住了, 体温也好歹恢复了正常。到了迫近年关的25号。

  的确, “咽喉”有“要害、致命处”的意思, 但是“咽喉で食い止めたらしく”中的“咽喉”应该是指作为身体部位的“咽喉” , 而不应该是“要害、致命处”的意思。“押し詰まる”本身就有“年末に近くなる(年关迫近)”的意思, 虽然“不知不觉, 到了腊月二十五”也说新年要来了, 但是较之“年关迫近”在语感上仿佛缺少一种紧张感。

  下面的例子是第16章的。

  4.外人にしては手先が器用だし、頭も働いて……

  周译:外国人手很灵巧, 也爱动脑筋

  储译:作为一个外国人来说, 她那双手是灵巧的, 脑子也是机敏的。

  孙等译:但作为一个外国人她手巧心细。

  可见, 三种译本的不同点在对“にしては”的理解上。“にしては”是“按…来说”的意思。有一种“照常理不应该怎么样, 但是却怎么样”的语感在里边。所以从这句话看来, 作者的想法是外国人手脚一般不太灵巧。所以第二种译法与作者要表达得意义最贴近。

  5.その飲み方も、ウィスキー用の小さなコップに一杯注いで、ぐいと一と息に、飲むと言うよりは口の中へ放り込む。

  周译:他们喝威士忌, 倒满一杯, 一口气喝光, 就像喝茶一般。

  储译:他们喝酒的方法是把酒倒在喝威士忌酒用的那种小玻璃杯里, 与其说是一口气咽下去, 莫如说是把酒泼进喉咙的。

  孙等译:那种喝酒方式也怪, 是在喝威士忌用的小玻璃杯里斟满酒, 一仰脖倒进嘴里, 咕嘟一声一饮而尽。

  这句话, 说到白俄罗斯基利连珂一家的喝酒方式与日本人不同, 并没有提到他们喝的是什么酒。我不太懂“酒道”, 作者单独提到“喝威士忌用的小杯”也许这与喝别的酒的杯子不太一样吧。

  当然, 上述问题只是针对某些章节, 为了提高准确性, 防止个人学术上的偏颇, 笔者就一些细节问题请教了日本专家。翻译过程中的艰难与辛苦是任何有过翻译经验的人都深有体会的。同样, 同一内容的文学作品, 最初的译本一定是最珍贵的, 因为它起到了开辟先河的作用。但不能否认的是, 它也是最容易引起关注、受到质疑的。相比之下, 后来的译本就会容易一些, 因为毕竟有前人借鉴。无论怎样,翻译是一项非常艰辛工作, 日语翻译尤其如此。日语中不仅存在着较多文字书写与汉语相同但是意思与汉语不同的词, 同时日语里特有的暧昧表达或者省略主语或者频繁使用敬语等现象又为翻译工作设置了障碍。而且翻译工作还一直存在着外语专业译者的语言表述是否通顺流畅的问题, 和非外语专业译者翻译是否准确严密的问题。翻译同时又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世界文豪们是随着他们著作的汉译本而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 并占据了中国文学和文化领地的, 鲁迅、郭沫若等也正是学习和借鉴了许多外国文学才成为大家。对于外国文化、文学的吸收和借鉴, 离开翻译是根本做不到的。实际上,翻译介绍外国就是对本国的再发现、再认识、再促进。当下日语翻译乃至外国文学翻译的兴盛, 无疑对世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看见短评有吹周逸之的就歇歇吧,今天下午去书店简单对照了下竺家荣和储元熹的译本,个人更喜欢前者,感觉后者有过于本土化,口语化了,只翻了下非常前面的部分,整体来说就不好评价了,暂时没怎么发现错误。

  《细雪》读后感(二):细雪 书评

  第一次看谷崎润一郎的作品。

  因为书库限制,选的是一本篇幅较长的细雪,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这样的文风比较有新鲜感,也很少看到如此细致描写日本传统家族生活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引人入胜。可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开始感到冗长、啰嗦。有人把细雪与红楼梦作比,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可比性。红楼梦人物之复杂、寓意之深刻,与《细雪》里简单的四姐妹的家庭、爱情故事,完全不可相提并论。通篇就是如何相亲、如何顾及大家闺秀的门面、如何和败坏家风的小妹保持距离、如何远离令人反感的大姐一家,比较有趣的地方也就发洪水那段、悦子妙子生病然后看出雪子的姐妹情深了。其他地方描写过于累赘,无趣。

  而且看完这个,对日本人很多观念都产生了疑问,既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思维、也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日本人的文化等,令人匪夷所思。

  文学果然还是分国界吧,文学的交流毕竟是以文化为底的,若无法感同身受人物在其中的喜怒哀乐,那就无法真正地起到理解文化的作用。

  以后会再选择性看看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希望不要和这部一样的感受。

  《细雪》读后感(三):他需要安静地读

  《细雪》 类别: 小说/虚构类 作者: 【日本】谷崎润一郎 字数及阅读时间: 39.8万字/12小时 阅读方式:网易蜗牛阅读/电子书 写这篇书评的之前,我给自己倒了杯清酒,一是为了装模作样的想想应该怎么写,一是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日本的味道。 这本书我看了十二个小时,其实是很多天看的,还特意给阅读软件的开发商写了个意见,觉得可以有个功能告诉用户读一本书花了多长时间,后来人家回信给我说,新版本已经加入了这个功能,说明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关心阅读速度。而这个功能大大的满足了我可以给各位聊聊看一本书可以话多长时间这个话题。 有人把这本书和《红楼梦》做比较,为什么呢,我猜有三个原因, 描写的笔触很细。具体到人物身上穿着的衣物,以及提及的印染工艺等,用笔都很细,又丝毫不让人感觉冗余。 作者和曹雪芹身世相似。作者谷崎润一郎也经历了富庶家庭的家道中落,都接受过较好的教育。 作者参与过《源氏物语》的“现代化”工作。《源氏物语》是日本人眼里的文学瑰宝,经常有人拿其和《红楼梦》箱体并论,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作者是其现代文的译者。我想多少作者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要写一流文学作品的野心吧。 谷崎润一郎是一个我在书店翻书的时候碰上的惊喜,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去书店,看到一本很薄,装帧非常古朴的书,名字叫《梦之浮桥》,买了下来,本来觉得要花很久才能读完,因为作者大我将近一百岁,怎么想都觉得文字应该写的很晦涩才是。觉得应该是那种在家放很久,偶尔想不开翻几页装个逼的书,结果发现写的很好,又白话又唯美的书,于是爱上了这个老头子。看了他的人物介绍,我给他写几点人生的精彩之处吧。 1885年出生,然后活了79岁,结了数次婚,在感情上瞎折腾过很久,是个多情的种子。而且致力于寻找一个倡妇型的老婆,因为潜在目标过于贤妻良母而偷梁换柱。我觉得倡妇型大概是那个年代对艺伎这一类人的固有标签,可是显然老头子是要找个有意思又放得开的人结婚。对比现代人喜欢找“浪”的想法,也不是什么错啦。 他在晚期几乎每一年都要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作家那个时候在世界文坛有点名不见经传,但是他是早期被提名的那一帮人,也不知道到底有多牛逼,反正他写得不晦涩,有人提名,虽然也没有得。不过提名这种事情,村上春树不是也被提名了吗,但是我觉得从艺术成就上来说,村上春树也还差一截吧。 好了,扯了半天,我们来说说《细雪》,这本书是在1942-1948年间写的,作者那个时候刚刚完成对《源氏物语》的白话文编译工作,可能小心脏还在扑通扑通的跳着,膜拜了大师的作品以后,写作的人都会想练练手,看看自己和大师的差距吧,那个时候这多情的种子感情经历更丰富了,人也56岁了,荷尔蒙也被磨得差不多了,于是安心平和的写了《细雪》。 《细雪》说了个什么故事呢?说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大户人家的小姐,相亲不成,屡战屡败,最后也算有个归宿的故事。这个大户人家叫莳冈家,总共有四个女儿,四姐妹从大到小分别是鹤子,幸子,雪子,妙子,前两个姐姐都结婚了,第三个妹妹三十岁,是围绕着她相亲的故事展开的,而第四个妹妹妙子是个离经叛道的角色,有对象了,但是按照当时的规矩,必须是按照顺序结婚,所以她也着急等着雪子结婚。 看到这里你们肯定想到了大龄女青年难嫁的事情,你们可能觉得雪子条件不好,事实上呢无论按照现在的标准还是当时的标准,她在相亲的时候,如果我们打条件牌,她是无可挑剔的白富美,高学历——大户人家按照大家闺秀的规矩培养的,上女子学校,会多国的语言;大户人家——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在当时的日本社会,门第是很重要的,不是一个阶层的也不下嫁;美——纤细,五官端庄,据说三十岁以前只要见过本人的男人家,都不会拒绝这门亲事,都是莳冈家挑别人,让别人落选,从来没有被嫌弃过。 那么为什么雪子三十岁到三十五岁还是没有嫁掉呢?三十岁以前是莳冈家太挑,书里写的不成功的相亲呢有好几种原因,调查了对方的家里发现人家可能有家族遗传病;一个四十几岁丧偶和孩子的秃顶大叔呢,雪子实在接受不了;一个丧偶的医生呢,觉得雪子是个闷蛋;一个小地方的首富呢可能觉得门第悬殊太大。 书里开始讲的几次相亲,就有一个过程,从莳冈家挑剔别人家,到别人家挑剔莳冈家。你一定会好奇,这么一个大美人,为什么会接受一些离婚、丧偶、不咋地的男人的相亲,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门第是很重要的,画了那么多框框,框出来的男人,本来就没有几个。再然后,雪子是个传统的日本美女,她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传统,她是个规规矩矩的大家闺秀,但是她又是个相亲的时候大气不敢出听任家人安排自己生活的人。 《细雪》当然不止是讲雪子的相亲故事,只是围绕着这条主线,讲了每个人的事情,没有天雷滚滚,没有绝地逢生和完美大结局,生活该是什么样子,它几乎就呈现了当时人们的风貌。有一些事情,在别的文化或者现在的人看来滑稽至极,但是在当时就是那样的,比如相亲的时候男方拿多少钱,都必须写在调查报告里,比如相亲的时候是双方都要委托一定的机构去调查对方,比如一方对对方的身体状况有疑虑的时候可以要求对方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我一直在想,现代的人,躲躲闪闪,不得要领的相亲方式,如果转变成拿着简历或者体检报告去相亲更有效果呢。这当然是说笑,总之,这本书写得很慢,但是像工笔画,画出了七十年前樱花的美,画出了七十年前日本生活的风貌,画出了七十年前日本小姐的唯美与柔情。 细心的人也许留意到,作者创作的时期,正是日本侵华的时间,文中偶尔也提及战争,但没有任何战争观点。作者本人的立场是“放弃对法西斯的支持”,他是一个文人,在这一点上,是无国界的。 我写下这个书评,但不会对我的大部分朋友提及我看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需要用美好平和心境去看的书,现代人大多会觉得繁琐,罗嗦,几十万字只写了这些事情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拿起来,就停不下来。而且去北京的书店的时候,总是看到它的身影,让我觉得很安心,粉色和蓝色两个装帧,都非常漂亮,有一种想偷偷私藏在心底的自私。

  《细雪》读后感(四):细雪 书评

  第一次看谷崎润一郎的作品。

  因为书库限制,选的是一本篇幅较长的细雪,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这样的文风比较有新鲜感,也很少看到如此细致描写日本传统家族生活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引人入胜。可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开始感到冗长、啰嗦。有人把细雪与红楼梦作比,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可比性。红楼梦人物之复杂、寓意之深刻,与《细雪》里简单的四姐妹的家庭、爱情故事,完全不可相提并论。通篇就是如何相亲、如何顾及大家闺秀的门面、如何和败坏家风的小妹保持距离、如何远离令人反感的大姐一家,比较有趣的地方也就发洪水那段、悦子妙子生病然后看出雪子的姐妹情深了。其他地方描写过于累赘,无趣。

  而且看完这个,对日本人很多观念都产生了疑问,既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思维、也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日本人的文化等,令人匪夷所思。

  文学果然还是分国界吧,文学的交流毕竟是以文化为底的,若无法感同身受人物在其中的喜怒哀乐,那就无法真正地起到理解文化的作用。

  以后会再选择性看看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希望不要和这部一样的感受。

  《细雪》读后感(五):他需要安静地读

  《细雪》 类别: 小说/虚构类 作者: 【日本】谷崎润一郎 字数及阅读时间: 39.8万字/12小时 阅读方式:网易蜗牛阅读/电子书 写这篇书评的之前,我给自己倒了杯清酒,一是为了装模作样的想想应该怎么写,一是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日本的味道。 这本书我看了十二个小时,其实是很多天看的,还特意给阅读软件的开发商写了个意见,觉得可以有个功能告诉用户读一本书花了多长时间,后来人家回信给我说,新版本已经加入了这个功能,说明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关心阅读速度。而这个功能大大的满足了我可以给各位聊聊看一本书可以话多长时间这个话题。 有人把这本书和《红楼梦》做比较,为什么呢,我猜有三个原因, 描写的笔触很细。具体到人物身上穿着的衣物,以及提及的印染工艺等,用笔都很细,又丝毫不让人感觉冗余。 作者和曹雪芹身世相似。作者谷崎润一郎也经历了富庶家庭的家道中落,都接受过较好的教育。 作者参与过《源氏物语》的“现代化”工作。《源氏物语》是日本人眼里的文学瑰宝,经常有人拿其和《红楼梦》箱体并论,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作者是其现代文的译者。我想多少作者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要写一流文学作品的野心吧。 谷崎润一郎是一个我在书店翻书的时候碰上的惊喜,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去书店,看到一本很薄,装帧非常古朴的书,名字叫《梦之浮桥》,买了下来,本来觉得要花很久才能读完,因为作者大我将近一百岁,怎么想都觉得文字应该写的很晦涩才是。觉得应该是那种在家放很久,偶尔想不开翻几页装个逼的书,结果发现写的很好,又白话又唯美的书,于是爱上了这个老头子。看了他的人物介绍,我给他写几点人生的精彩之处吧。 1885年出生,然后活了79岁,结了数次婚,在感情上瞎折腾过很久,是个多情的种子。而且致力于寻找一个倡妇型的老婆,因为潜在目标过于贤妻良母而偷梁换柱。我觉得倡妇型大概是那个年代对艺伎这一类人的固有标签,可是显然老头子是要找个有意思又放得开的人结婚。对比现代人喜欢找“浪”的想法,也不是什么错啦。 他在晚期几乎每一年都要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作家那个时候在世界文坛有点名不见经传,但是他是早期被提名的那一帮人,也不知道到底有多牛逼,反正他写得不晦涩,有人提名,虽然也没有得。不过提名这种事情,村上春树不是也被提名了吗,但是我觉得从艺术成就上来说,村上春树也还差一截吧。 好了,扯了半天,我们来说说《细雪》,这本书是在1942-1948年间写的,作者那个时候刚刚完成对《源氏物语》的白话文编译工作,可能小心脏还在扑通扑通的跳着,膜拜了大师的作品以后,写作的人都会想练练手,看看自己和大师的差距吧,那个时候这多情的种子感情经历更丰富了,人也56岁了,荷尔蒙也被磨得差不多了,于是安心平和的写了《细雪》。 《细雪》说了个什么故事呢?说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大户人家的小姐,相亲不成,屡战屡败,最后也算有个归宿的故事。这个大户人家叫莳冈家,总共有四个女儿,四姐妹从大到小分别是鹤子,幸子,雪子,妙子,前两个姐姐都结婚了,第三个妹妹三十岁,是围绕着她相亲的故事展开的,而第四个妹妹妙子是个离经叛道的角色,有对象了,但是按照当时的规矩,必须是按照顺序结婚,所以她也着急等着雪子结婚。 看到这里你们肯定想到了大龄女青年难嫁的事情,你们可能觉得雪子条件不好,事实上呢无论按照现在的标准还是当时的标准,她在相亲的时候,如果我们打条件牌,她是无可挑剔的白富美,高学历——大户人家按照大家闺秀的规矩培养的,上女子学校,会多国的语言;大户人家——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在当时的日本社会,门第是很重要的,不是一个阶层的也不下嫁;美——纤细,五官端庄,据说三十岁以前只要见过本人的男人家,都不会拒绝这门亲事,都是莳冈家挑别人,让别人落选,从来没有被嫌弃过。 那么为什么雪子三十岁到三十五岁还是没有嫁掉呢?三十岁以前是莳冈家太挑,书里写的不成功的相亲呢有好几种原因,调查了对方的家里发现人家可能有家族遗传病;一个四十几岁丧偶和孩子的秃顶大叔呢,雪子实在接受不了;一个丧偶的医生呢,觉得雪子是个闷蛋;一个小地方的首富呢可能觉得门第悬殊太大。 书里开始讲的几次相亲,就有一个过程,从莳冈家挑剔别人家,到别人家挑剔莳冈家。你一定会好奇,这么一个大美人,为什么会接受一些离婚、丧偶、不咋地的男人的相亲,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门第是很重要的,画了那么多框框,框出来的男人,本来就没有几个。再然后,雪子是个传统的日本美女,她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传统,她是个规规矩矩的大家闺秀,但是她又是个相亲的时候大气不敢出听任家人安排自己生活的人。 《细雪》当然不止是讲雪子的相亲故事,只是围绕着这条主线,讲了每个人的事情,没有天雷滚滚,没有绝地逢生和完美大结局,生活该是什么样子,它几乎就呈现了当时人们的风貌。有一些事情,在别的文化或者现在的人看来滑稽至极,但是在当时就是那样的,比如相亲的时候男方拿多少钱,都必须写在调查报告里,比如相亲的时候是双方都要委托一定的机构去调查对方,比如一方对对方的身体状况有疑虑的时候可以要求对方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我一直在想,现代的人,躲躲闪闪,不得要领的相亲方式,如果转变成拿着简历或者体检报告去相亲更有效果呢。这当然是说笑,总之,这本书写得很慢,但是像工笔画,画出了七十年前樱花的美,画出了七十年前日本生活的风貌,画出了七十年前日本小姐的唯美与柔情。 细心的人也许留意到,作者创作的时期,正是日本侵华的时间,文中偶尔也提及战争,但没有任何战争观点。作者本人的立场是“放弃对法西斯的支持”,他是一个文人,在这一点上,是无国界的。 我写下这个书评,但不会对我的大部分朋友提及我看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需要用美好平和心境去看的书,现代人大多会觉得繁琐,罗嗦,几十万字只写了这些事情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拿起来,就停不下来。而且去北京的书店的时候,总是看到它的身影,让我觉得很安心,粉色和蓝色两个装帧,都非常漂亮,有一种想偷偷私藏在心底的自私。

  《细雪》读后感(六):悲剧

  这只是一个故事,这或许和现实有那么一点两点的相似,但绝对不是生活。我希望更多人去看,因为这种人类的情感确实是比较集中的表达了。

  这个故事关于四个亲姐妹的故事。可能作者对于女性的美由衷的喜欢。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非常不喜欢文学作品过于变态的去吹嘘一个人的貌上面的东西,一个女人好像在文学作品里首要存在的意义就是美貌,这真的让人觉得极度的可怕。

  这个故事好像集中于“雪子”和“妙子”两姐妹延生的故事,故事一直在说雪子相亲不成功,雪子安静的好像被那个时代抛弃了。但是人家恪守闺阁之道,最后虽然再百般挑剔下,架不住年龄就选择一个至少“血统”还不错的爵爷结婚了吧。多可悲,一个女人一辈子就一定要选择婚姻,然后去相亲那些一个比一个恶心的男人,最后自己安慰一下,至少这辈子我结婚了,至少还是同一阶级的,人活着就图这个?我是觉得太悲剧了。本来我前面看没觉的什么,倒觉得雪子是有自己想法的姑娘,会在这么多相亲的经历中觉悟,最后这个人物塑造到最后,我特别的伤心。

  我非常喜欢妙子,她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子,在自己的感情方面,以及为了照顾自己的姐姐雪子的感情,拖延结婚,最后自己的爱人死了,后面还是被年少时的少爷纠缠,依然选择和一个酒师在一起,以生下孩子来摆脱那个游手好闲的少爷。我特别喜欢妙子的这种折腾,以及一直追求职业女性的固执。没错,这种固执就是一种美好。可惜作者似乎真的不太喜欢妙子这样的女子,结局确安排的异常凄惨,就用妙子简陋和雪子豪华的嫁妆对比去为一个女子做了结局。妙子这样的生活似乎被自己的亲人所不待见,被大姐逐出家门,被二姐和雪子所讨厌,似乎每个人的心里都怀揣着什么。即使是同一个父母生的,在遇到不被她们价值观认可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比陌生人还凉薄。

  要理智的去看故事,可别被带歪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