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读后感10篇

2018-04-15 21: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读后感10篇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是一本由[法] 埃利克•奥森纳著作,三辉图书/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读后感(一):用一张纸的薄度,去丈量一个世界厚度

  读历史大师写的世界文明史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脱离身份错觉,仿佛是站在远离地球的外太空,辩证地审视着人类这个物种的文明进程,褒贬功过。这么做固然科学理性,但有时也会让人觉得缺乏人情味。法国学者埃里克·奥森纳的《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弥补了这种缺陷:他站在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纸”的角度上,来分析判断他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视角非常独特内容也更个人化、随性化,将采访和游记混合在一起,读起来相当生动有趣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读后感(二):纸的旅行

  纸,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有着千年的历史。《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将呈现着一次纸的旅行,带着我们追溯它的前世今生。

  作者埃利克•奥森纳,法兰西学院院士,代表作《殖民展览》曾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本书主要追溯着纸的千年历史。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纸的前世,寻找纸的源头,纸的原料树木经过多重的工序制作而成,它游历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留下了宝贵的印迹;二是纸的今生,人们仍然依赖它,而滥伐森林,回收与利用成为关注焦点。在写作上,《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并不是枯燥单纯地记述时间历史,而是以作者游历、考察的方式,把纸有趣的故事与各地文化相串连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追溯纸的足迹,寻找它的源头,推进它的发展,从此更加深入人类文明的前进。整部书是由多篇短文而成,看似有些散,但读过之后发现它是一个完整的“圆”。

  书的开端,作者以中国作为纸旅行的起点,揭开了它的前世。旅程的第一站中国的西北,吐鲁番博物馆玻璃橱窗中陈列着最初的一份手卷制作于公元世纪,九百年后,纸才出现在欧洲,敦煌洞窟的绘画、经卷等惊艳于世界。虽然几个世纪,纸都是中国独有的,但是它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商人们将它带到了亚洲各地,公元751年,纸将征服一个崭新的世界。阿拉伯人发现了神奇的纸,并将它传播、扩大到更大的舞台。十四世纪,欧洲开始自己造纸事业。在《伟人内心深处》中,作者给阅读迷们献上了一份大礼,文学大师们的手稿,正由于纸的出现,才有欧洲乃至世界文坛上的星光灿烂。纸走遍了世界各地,带着它的神奇,记录并传承着人类文明。同时,纸还有象征意义,如折纸鹤,代表着长寿,希望。

  在纸的今生中,我们被美好的纸旅行中拉回不堪的现实。人类无情的伐木,资源浪费。在《伤口》中,作者亲眼看到了森林的破坏,亚洲浆纸一直滥伐森林问题,只伐而不种,“所有的植被消失,只剩下一片满目疮痍红色土地,以及矗立的惨白的木桩。”森林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连环反应环境的破坏,动植物多样性的减少等,伐木成了纸的伤口。好的一面,人类开始进行着垃圾分类回收,纸类可以再度利用,带来着纸的新进程。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以纸的旅行,展示着它的千年历史。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读后感(三):只有未来不可说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文/塞北1573

  “纸是一个宇宙,如果不去看他,又怎么理解我们这个星球?”这是封页上的一句话,然而我到底还是低估了这本书的深情广阔

  作者埃里克·奥森纳是法国人,而全书语言也透着法式的浪漫幽默,还有絮叨,以至于原本可能有些晦涩的硬内容变得轻松有趣。全书清晰分开两个部分:纸的前世,纸的今生。“最早的纸从由捣碎的植物纤维,主要是麻纤维做成的,也有亚麻、竹子、桑树皮。还有些是穿旧的衣服,甚至腐烂的桃肉......”由此拉开了全书的序幕。埃里克·奥森纳从中国出发,在丝绸之路上我们经历了各种花式嫌弃和吐槽,浓浓的社会主义宣传千疮百孔的新旅游,最后在都要怀疑作者到底是有多大的“积怨”时,同行的戴思博女士终于提醒他,你是不是已经忘了你的图书馆,于是我们终于穿过无尽的沙漠开始了纸的漫游。

  阿拉伯的领导者马上抓住了它的一个特性,因为纸质量脆弱,所以不容易被人修改,大大增加领导者发出文件的威信,阿拉伯人既有头脑信仰虔诚,他们用纸传递知识,用纸记录神的话语

  也因此有了信仰冲突说法,欧洲拒绝用纸,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阿拉伯人的发明,“领受耶稣福音教徒们不能接受”,他们保持着使用羊皮纸的习惯,但最终还是被攻破。工匠们不断发明新技术,造纸作坊也越来越多。法国的的德奥姆河旁曾经有过一个庞大家族造纸企业,但在现代化的推动下,那种古老而直接的联系都在逐渐被淡化。不过还有日本这个尊重传统崇尚手工民族,依然维持着他们生产和传承的习俗。虽然他们说“在日本任何东西都不会长久,也没有人会为此感到遗憾”,但就我的认知里,日本一直是一个对传统手法技艺抱有至高敬意的民族。

  来到“纸的今生”,工业化的印记贯穿整个内容。从作坊到企业,迅速扩大的造纸业不可避免的带来森林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现实问题,人类无法拒绝利润,丝毫不敢缓慢前进,纸衍生出来的包装价值等等,“纸业在全球的营收超过了航空业”,“将废弃物减少到了五分之一”已经是现在不得了成就企业家和森林捍卫者产生冲突。但作者仍给出了一个他的理解:“在如此持久灾难中,我亲爱的纸如今只要为全球化的污染负很小的责任,而且越来越小。”但即便如此,不断流失的森林,动物的减少,依旧是一个尖锐的现实矛盾,如何在平衡中前进既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作者在些许的探索后留下的悬念。

  但不管怎样,纸和书写营造的那个缓慢而安静的世界赋予文学爱好者的意义太过重大,一种互联网,kindle都无法取代的意义。至于未来,我们只能期待回收循环和新能源能有所助益吧——我认同村民邦德里的说法:我们不反对纸,但也应该尊重森林。

  2017.3.20

  阴天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读后感(四):读后

  初看这书有失望,并不是书名显示的那样是本历史书,是本相对比较轻松的小品随笔,然而细读下来,有另一种收获。作者用他在全世界漫游的脚,走遍他认为与书有关系的各个角落,探寻书的奥秘和故事。

  从丝绸之路去往敦煌藏经洞开始,因为这里算是早期的图书馆,讨论纸的出现,它的制造工艺,它的传播路线,唐朝和阿拉伯在公元751年的一次战争,中国失败之后,阿拉伯人攻下了撒马尔罕,发现了神奇的纸,他们再也不想用其他东西书写了,纸开始了西征,并传到了地中海,继而是欧洲。

  莎草纸,羊皮纸,以及用布作原料制作的纸,制作这些纸的工艺流程,作者如数家珍,看的人蠢蠢欲动,想要自己亲手试一试。

  然后围绕纸展开的各种故事。制作纸的古老的意大利作坊,种类繁多的各种纸,作为纸的原材料的布引发的战争,造纸发明家被侵权的悲惨故事,以及博物馆里纸留下的珍贵的文明的记忆;造纸作坊或工厂总是选在河边;日本的纸,比房屋更永久,当房屋着火,把抢救的纸扔进水井里,事后捞起这些纸铺开晾干即可,用无法消去的墨水写下的文字清晰如旧,多么神奇;还有折千纸鹤的纸,用来卷烟的纸,用来包装的纸;印度的造纸大家族的各种家庭作坊,用垃圾生产的再生纸;当造纸的原材料由布变成树木之后,树木的故事,伐木工,森林,以及与之相关的森林保护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现代化智能生产线造纸的故事等等。印象最深的是被称为纸的艺术家的保查斯基,他自己设计机器,然后造纸,造出可以乱真的假币,又以一己之力去流通这些假币,好多年都不留一丝痕迹,最后还是被猪队友出卖才被发现,太牛掰了,他的假币在现在被当成艺术品,也不便宜呢。

  纸的前生今世,故事太多太多,薄薄的一本看完回顾,竟然觉得很丰厚,书名竟格外贴切。书后给出的参考书目也是让人目眩神迷,无比向往。这书真真做到了知行合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