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9 20: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精选10篇

  《长安十二时辰 上》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一):生死十二时辰

  长篇历史悬疑小说《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发生盛世大唐时候,一场即将毁灭长安城的惊天阴谋作者知名青年作家,有着“文字鬼才”之誉的马伯庸,曾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其长篇小说《股东局中局》曾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年度大好书,其文字充满奇趣。

  在这部历史悬疑巨制中,作者突破真实虚构界限,在长安城上演了一场盛大的阴谋和打破阴谋的惊险故事。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上元灯节辉煌之时,突厥狼卫可能引发暴乱,火烧长安,全城百姓生命危在旦夕,能挽回局面拯救生灵的唯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死囚张小敬和短短的十二时辰,故事由此开始

  在这部作品的上阙,张小敬被临危受命,靖安司丞李泌把宝压到一个死囚身上,看他如何查找漏网的突厥狼卫,阻止即将发生的恐怖事件。在追凶途中,张小敬以其独特人格魅力和邪魅的办案风格收获了靖安司年轻干吏的姚汝能和李泌贴身婢女的信任,为之后破获长安阴谋做了不可磨灭贡献

  在故事情节设置上,短短十二个时辰,要破获关乎全城百姓和皇家安宁案子时间紧迫,线索不断流失,阴谋却一环紧扣一环,主角九死一生,在途中不断地见招拆招,将有勇有谋军人形象阐释的淋漓尽致。在人物设置上,诗人贺知章,岑参陆续登场,流传至今的古诗在诗人口中重新焕发了一种生机,诗人形象饱满了许多。在朝堂阴谋和外族勾结,是绝望还是利用,寻找希望和新的突破口,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安排巧妙,读起来欲罢不能,大呼过瘾

  虽说是历史悬疑巨制,短短的十二时辰将发生不确定的惊天阴谋,在上部的图书中,主角张小敬在破获突厥狼卫阴谋之时,也洞察到隐藏在长安城内,在阴暗不为人知的更大的阴谋,如何顺藤摸瓜把握仅有的线索,在官场合权谋中,保全自己,又破解案件,在下一步中将会继续呈现。

  图书附赠长安城内坊间手绘地图,一切皆是由狼卫抢夺坊图而产生,在阅读中,可以对照坊图更好的把握长安十二时辰中故事的进展和主角的历程。在有趣的阅读中,开启历史悬疑的解读吧!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二):上

  先说背景,我其实从小就很爱读历史类小说,甚至有强迫症会根据一部小说为背景再去了解这个朝代点点滴滴正史。读到这本长安十二时辰上册,一方面惊叹于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在于描写唐朝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生动肢体言语描写,而且几乎还原了盛唐时期长安城的生活场景,看着文字,我的脑中竟然也可以随之铺展开一副当时的场景。建筑特色人文饮食、商贸经济活动等等,文中都有所涉及。

  另一方面,环环紧扣的情节丝丝入扣的紧迫感,场面宏大,描写之细致,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初读的我或许对文中埋线整理还比较粗糙,但是前面埋的很多的坑,真的很能勾引读者,我想大概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恨不得通宵达旦看完。张小敬,这位独眼的孤胆英雄,上册结束的时候仿佛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峰回路转呢?背后大佬究竟是谁?是不是又要出现不可免俗的皇位之争?文中出现了很多次选择,每个人都还要面临多少选择?正史中都有出现的各大政坛人物,元载,李泌他们身上到底还会发生什么?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三):博而不庸

  第一次听说马伯庸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古董局中局》。感“伯庸”二字拟的极好,便去寻来看了。个人感觉格局不小,语言风格连带着遣词造句都是经过推敲来的,值得一读。这本《长安十二时辰》我读的极慢,慢到自己都有点羞于启齿,个人是位女性读者,读男性作者的书本就不多,加之亲王的语言风格又有点逼迫性地让人慢慢去读,无奈写下这点只言片语已是拿到这本书三周以后的事情。   《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书名拟的就很有紧张感,把一环环事件压缩至十二个时辰的长安城中,又要用百万字将其拆分一一诉说。早些年读武侠,读过沧月《七夜雪》,一半的故事集中在七个雪夜中,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将两本书比对了下,觉《七夜雪》是女子写的武侠,情绪细腻格局略不开阔,而《长安十二时辰》从当下而起,场景不住地切换,时间不停地推移积累不够深刻,仿佛就是当下那一刻的昙花一现,没有感受到这花开前的积蓄与那一刻的不易。   《长安十二时辰》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尤其在描写方面可谓是千雕万琢的描绘,力求动静间写活人物,这一点是很好的。有些不足的是没有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为求真实而缺失了一些艺术性,有些可惜。主角张小敬是个独眼死囚犯,在这场危机四伏的阴谋中是那样至关重要存在,让人无法不关注主人公命运。   令人感到开心的是,书中附带了一份长安城平面图。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时代的一时一景,古楼、车马、落日彩霞,宵禁时长安城只有月色没有灯火结合书中的点滴情景,倒也添得几分生动。然而场景永远是背景色,要为剧情、人物来服务点到为止入木三分,方是大家手笔,令人叹服。   简而言之,此书值得一读,至于其中滋味还需各位看官自己品尝。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四):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反恐24小时

  我所知道的所有马伯庸老书迷都说:马王爷越写越好了。

  然而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他的书。

  通常我是不怎么看小说的,活在这世上急功近利嘛,看书总想直接收获些什么,小说来得慢。偶尔有看小说的闲情与时间,也想看看经典装逼容易。《长安十二时辰》是受研究生同学一姐安利,她是我朋友凤毛麟角真心享受读书的人,她说好的,我都信。

  付出信任,得了好报。2017年初只看了两套书,《长安十二时辰》带来久违单纯阅读的快感

  文字,马伯庸的文字确实是好,遣词造句精确兼颇有古风,难得不显得矫情。至少算是我读过为数不多通俗文学里面最喜欢的。而且很注重描写的画面感,眼睛在看,脑子里直接就能演大片开篇对突厥人的一场围捕描写,就直接抓住了我的心。

  剧情是我比较习惯的一条主线清晰明白的贯穿,偶有多线叙事也紧凑集中,看起来不容易走神,容易入境。元旦看了《清明上河图密码3》,其实是第二遍,才真正看进去,就是因为人物太多线索太散,脑容量不够,第一次看了一点就弃了。没有谁高谁低,风格不同,《长安十二时辰》更符合普通人阅读习惯而已。所以我几乎是24小时里面除了吃饭睡觉手不释卷看完的,这些年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节奏紧凑自不必说,十二个时辰发生的事情写了70万字。随着张小敬阻止恐怖袭击的整个进程迅速一层层解谜,一层层深挖背后大boss。

  终极boss确实让人看完有种“excuse me?”的感觉。但还是佩服作者的脑洞。除了终极boss让人大跌眼镜,案件中各种追逐场面,对精致机关工具的细致描写,都颇觉脑洞清奇。据说马伯庸查阅了很多资料,很多生活场景、历史器具都有据可依。

  最后说说人物,孤胆英雄张小敬,强悍聪明本性善良慈悲心,讲义气,大写的江湖儿女,九年长安帅练出的是如何在泥潭中生存,在毒鼠虫蛇中杀出血路。丰满的人物是有纠结的,但必须具备坚定正确三观。陷于两难,到底要不要救这个戕害过亲友和他自己的朝廷?张小敬心中明白的是,不救,付出代价的是曾在他生活中生动出现过的普通百姓,所以,从头到尾,不退。书里几次出现的“不退”,我是差不多要看出泪花来了。

  张小敬的形象,卜一开始在我脑中就是张涵予。姚汝能是彭于晏。姚汝能开始的角色,感觉是故事的读者,替我们在观察张小敬,他替我们跟着张小敬,看到这个人的善良、狡黠和狠辣。总是觉得这个角色身上还可以发生更多,更复杂,不枉费“男二”的设定

  总之,这套小说是不是马伯庸写得最好的我不知道,确实是我很喜欢看的。里头也有很多人性的、社会根本问题的探讨,比如杀一个人无辜的人,换另外五十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命,是杀还是不杀?感谢《长安十二时辰》让我重新找回了读小说的乐趣,也值回了票价。期待电影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五):为自己没买书感到愧疚

  手机上看的倒班txt格式,觉得很愧疚,因为挺喜欢马亲王写的东西。前几天在咸鱼上联系了个人,卖十二时辰,书很新就觉定从他那里买。谁知道我付了款,他却说邮费得加,好吧我几块加钱,然后就不联系我了,好几天都没回复,我一气之下就点了退款,百度了txt。诶,祥瑞--虽然亲王不喜欢这四个字,但我还是写上吧,我这小人物肯定看不见,祥瑞御免。

  最早接触亲王的书是古董局中局,那阵子刚看完刘慈欣的所有科幻小说,觉得大刘的东西有时候很现实又很悲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古董局中局。起初我以为是讲鉴定古董的穿越异能小说,结果不是,然后越看越喜欢就看了两遍。。。。

  额说多了这是十二时辰的书评,感觉书的内容很像美剧,情节特别快,推进很迅速,有点24小时的意思,但是描写又很具体,不知道亲王下了多少功课,是构建了一整个微缩的长安城吗,还是画出了全部的地图?

  几天时间就看完了上部,突然有点不舍的看下部了,觉得看完了就没了,但是又很担心张小敬的情况,长安百姓最终救了没?谁是幕后黑手?诶。。。找个时间,一定要看完。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六):长安日常摘录

  “汝能啊,你曾在谷雨前后登上过大雁塔顶吗?”

  ……

  “那里有一个看塔的小沙弥,你给他半吊钱,就能偷偷攀到塔顶,看尽长安的牡丹。小沙弥攒下的钱从不乱用,总是偷偷地买来河鱼去喂慈恩寺边的小猫。”……

  ……“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饼刚出炉时味道极香。我从前当差,都会一早赶过去守在坊门,一开门就买几个。”……“还有普济寺的雕胡饭,初一、十五才能吃到,和尚们偷偷加了荤油,口感可真不错。”

  “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产业,娶妻生子,彻底扎根在长安。长兴坊里住着一个姓薛的太常乐工,庐陵人,每到晴天无云的半夜,必去天津桥上吹笛子,只为用月光洗涤笛声,我替他遮过好几次犯夜禁的事。还有一个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当年公孙大娘。她练舞跳得脚跟磨烂,不得不用红绸裹住。哦,对了,盂兰盆节放河灯时,满河皆是烛光。如果你沿着龙首渠走,会看到一个瞎眼阿婆叫卖折好的纸船,说是为她孙女赞副铜簪,可我知道,她的孙女早就病死了。”

  ……“我在长安当了九年不良帅,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这样的百姓,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达官贵人们来说,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这些事更是习以为常,但对我来说,这才是鲜活的,没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长安城。在他们身边,我才会感觉自己活着。”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七):3.2

  1.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天宝三载(744)正月朔改“年”为“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帝国由盛转衰,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

  2.【子时】: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子初:23时,子正:0时,其他依次类推。

  3.拂林-中国史书对古罗马的称谓。波斯是伊朗的古名。

  4.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

  5.唐朝的康国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当时康国为昭武九国之首

  6.伴当,旧时指跟随着做伴的仆人伙伴。后也泛指同伴

  7.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

  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其官称为“不良”或“不良人”

  8.李泌(bì)(722年—789年),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

  9.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

  10.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八):时间就是生命

  久闻马伯庸大名,还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长安十二时辰》题目简单明了,时间地点交代的清清楚楚,就看作者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当然,大唐盛世的长安绝非简陋之地,紧迫的是那区区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是普通人一晃而过的一天一夜,是小说仅有的时间主线。与其说好奇这位“文字鬼才”的文笔,不如说更加期待欣赏他的故事技巧和叙述方式。 故事发生在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上元节灯会即将举行的前夕。突厥的狼卫潜入长安城,秘密策划着毁灭整座城市的阴谋。临危受命的死囚张小敬凭借着丰富的职业经验和超人的勇气胆识,紧紧追踪着敌人的踪迹,不顾一切想要阻止突厥的计划。 当然,作为马前卒的张小敬背后少不了朝廷各部与精锐官员的支持,也离不开城中各色人等的参与。靖安司司丞李泌、贺监贺知章、记忆力惊人的徐宾、忠心耿耿的姚汝能、当朝重臣的女儿王韫秀、出身香料铺的女子闻染……短短十二个时辰里,各色人物粉末登场,全都被席卷进这未知的计划之中。 《长安十二时辰》是典型的马伯庸式“历史可能性”小说。作者运用推理的方式,对大量真实史料的予以解构和猜想,继而重组为兼具想像力与真实感的小说。这样的作品既不乏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推理悬疑的惊险刺激,同时兼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读者可以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梭于唐代天宝年间的长安城,旧时的建筑风景、风俗人情、官吏制度、礼仪法制、社会现实等等,都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令人宛如身临其境。 除去故事“反恐”的主题不说,《长安十二时辰》的看点首先就是一个“紧”字。时间只有二十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预示着长安城更加危险一分。小说以时辰为章节名,“巳正”(10点)为时间起点,每半个时辰一章,剧情紧凑,情节推进迅速。为了提醒时间的紧迫,文中不时会出现对计时器的描写:“一台斜指天空的铜雀小日晷”、“殿角的水钟”、“一弹指”、“三十息一回报”等等。各种正面侧面描写都在烘托着气氛的紧张,情况的危急。 其次,是看人物之间的制衡关系与斗智斗勇。作者特意设置出一个在天子脚下的万年县担任九年不良帅的人物张小敬,他的官职是“捕贼县尉的副手”,官位虽不高但因为“分管捕盗治安诸事”,对长安城十分熟悉。从死囚身份到“假节望楼”可以调动全城兵力,张小敬面对着上方的破案压力、同事的时刻监视、突厥狼卫的狡诈阴险,以及昔日兄弟女儿的生死未卜…… 可以说,这个被押宝的人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点,假如他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揪出幕后主使,那么整个长安城将会在十几个小时后坠为人间地狱。于是,上有李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支持信任,下有长安三教九流提供线索,中有同事的全力配合,哪怕面对阴险狡诈、穷凶极恶的突厥狼卫,张小敬也能镇定从容、勇往直前。 再次,看的是紧而有序、紧中有驰。十二个时辰里会发生什么,能有几多变化,或许是最能引起读者好奇的内容。小说按时辰推进,每半个时辰就有新的情况出现,虽然从文字上看内容着实不少,但阅读感觉上却毫不拖沓,反而步步紧逼、扣人心弦。 而在无比紧张的情节中,也不乏描绘风景、回忆往昔、抒发内心情绪的段落。比如第六章中,张小敬在面对姚汝能对他的质疑时,并不正面辩驳,反而宕开一笔,去说谷雨前后登大雁塔以及整个长安城中他所感受到的“活着”。至此,一个为了全长安,乃至整个大唐江山而拼劲全力的铁汉柔情、孤胆英雄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 路遥知马力(马伯庸本名马力),下笔见功夫。虽然是第一次读马伯庸的小说,但已经被其架构的宏韬大略、人物塑造的鲜明生动、情节的紧凑有序深深折服。《长安十二时辰》的选题说到底纵然不算新鲜,但有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创作上的精益求精,以及作者精道的笔力,这部唐朝版“时间就是生命”显然已经具备了令人手不释卷的阅读魅力。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九):重塑英雄人物

  文/花样年华

  小说构思精巧、情节跌宕、引人入胜,所说是讲述唐代的故事,却有几处不乏今人的幽默,让人读来会心一笑。作者不愧有“文字鬼才”之誉。

  作为每每读完小说故事都会融入其中的人来说,作者我不想评判过多,毕竟通过作品评判一个人也又是偏颇。我更多的感触来自作品本身,以及英雄化的主人公。

  这部作品虽然才只看了上部,却成功颠覆了我心中的英雄形象,也帮我重构了英雄形象。小时候的我对于英雄化的人物崇拜至极,认为他们绝无私心,是非常纯粹的存在。他们很帅,他们很正直,他们没有私心,他们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他们飞檐走壁,他们不会受伤,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无所不能。但是马伯庸笔下的张小敬,却是一个——在角色檀棋眼中的样子来描述他正好——“登徒子、死囚犯、凶神阎罗、不肯让女人代死的君子、酷吏、干员、游侠”。这也正是马伯庸表现张小敬英雄一面的真实还原。真正的英雄不一定人高马大、一脸正气,反而是灵活地用脑、用情促使他成为了英雄。人不可貌相,正气在身、机智在脑、刚毅在眼,反而真正的英雄不那么容易被发现。那些徒有虚表的人物,或愣头愣脑、直来直往的人不易成为英雄,因为他们往往死得比较快。我喜欢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重情义、讲义气、重细节、识大局,但是也不会蛮干,随机应变的能力尤为出众。

  再说小说整体,个人感觉有的地方略显拖沓,但是节奏感强,环环相扣,构思极巧。人物性格特征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李泌温文儒雅却行事果断;姚汝能一身正气却略显青涩;曹破延忠心耿耿却胸怀屈辱;岑参文文弱弱却也肝胆有义;元载深谙人性却如小人戚戚等等。

  美中不足之处便是,我读完上部,却没有太强烈的兴趣想读下部。可能我对此类作品不是很感冒吧。

  《长安十二时辰 上》读后感(十):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趁着周末,终于把《长安十二时辰》上下部看完了。

  这是从《藏地密码》、《山海经密码》、《清明上河图密码》的阅读期间插进来的一部。这三部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实在是太差了,因为都买了实体书,觉得不读完对不起花去的银子,所以一直在咬着牙坚持。

  《藏地密码》,感觉是一位60后的大叔用80年代的文风在讲述一个21世纪的霸道总裁组队玩王者荣耀的故事。但情节拖沓、人物苍白。

  主角似乎想走霸道总裁的戏路,所以什么金手指都往他身上套,失败得很呐。女主角似乎想走玛丽苏的戏路,一路傻白甜。最让我觉得尴尬的是,还收了两个在役的特种兵做小弟,人物塑造简直是失败者的失败。不仅写成了碎嘴子,还他妈恐高!

  读到第五本的时候,实在扛不住了。

  这个时候,从一个书便宜的让人忍不住就想烧钱的网站预订的《长安十二时辰》到了。

  或许是因为亲王本人自带的祥瑞御免光环,他塑造的主角光环往往会被亦正亦邪的配角给遮掩,如《古董局中局》的药不然比许愿更抢戏,《三国机密》中的司马懿比汉献帝抢戏,而《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李泌、伊斯似乎也比张小敬抢戏。

  当然,这并不是说张小敬开始走伟光正的线路了,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名声狼藉的不良帅、囚徒。或许亲王为了突出这个人物邪恶骨子里卓尔不群的正气感,所以写了很多他不良的一面,如为了大局杀“钉子”、杀李泌等,但似乎用力过猛,让人亲近不起来。

  倒是那位喜欢岐黄道术的李泌形象更多面化。这是一个类似于梅长苏式的智囊形象,多病,智谋超群,好像还有病来着。感觉整个长安城的安危就是被这样一个年轻人孱弱的肩膀担起着。

  他智谋超群,通过细微的线索解开一个个谜团。

  他阴沉心狠,为了大局,甚至将自己的恩师贺知章气病,从而独揽靖安司大权。

  他孱弱无力,被“蚍蜉”捉住,关了禁闭。

  他又不屈不挠,即使深陷险境依然不抛弃不放弃。

  让人看到了一个多面立体的“反恐”总警司形象。

  另外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出场不多但总抢戏的伊斯。这是一个流落中原的波斯王子、跑酷高手,喜欢吹牛、自视甚高但做起事来容易砸锅的家伙。其形象有点儿类似于《战狼2》中的张翰,看到他,总想起老林的话:“凡哥,别他妈吹牛逼了!”是个专门搞笑的“哈士奇”。

  最后说说张小敬。别看名字里带个小,其实已经老大不小了,应该在四十岁上下吧。长得凶神恶煞,还是个独眼龙。让这样一个人物做主角,亲王,你是打算挑战网文套路的权威吗?更让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居然还有两个姑娘喜欢。纳尼!当然,那两个喜欢他的姑娘在形象塑造方面,也是一塌糊涂。感觉就是:我不管,你是主角,我就要喜欢你!

  没办法,亲王在写感情方面一向是弱项。《长安十二时辰》如此,《古董局中局》和《三国机密》亦如此。

  看到他,我总想把关汉卿的一句话送给他: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主要是情节的推进和细节的把控方面太惊人了。

  一般来说,一个庞大的故事压缩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用很长的篇幅去叙述的话,会给人拖沓的感觉。所以,亲王只好用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场景转折不停地推进,推进,让你只注意情节而忽略了时间。

  这部小说要拍电视剧了,听说要拍60集,替剧组有点儿担忧呀!

  节奏一个把握不准,会拖沓成什么样呀?

  如果排成电影的话,可能会比较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