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奢侈的滋味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奢侈的滋味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9 2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奢侈的滋味的读后感10篇

  《奢侈滋味》是一本由[日] 平松洋子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一):滋味当然奢侈了

  作为喜欢做饭的单身直男,也就很喜欢看这种讲吃吃喝喝的书,因为总会在这些书中找到一些有意思的菜谱,拿来自己用。

  小学年级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妈工作忙,中午没法回家给我做饭,就给我留了钱让我自己买饭,每天中午可以去门口的小店里花个十块八块的巨款(那个一盘炸里脊才十块钱的时代)去吃吃喝喝。

  后来吃腻了,就动了自己做饭的心思,从西红柿鸡蛋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没事儿就喜欢去厨房琢磨点什么。大四排毕业大戏,我没在学校住,便会趁着在家休息的空档做点蛋糕甜点之类的送去给同学吃。到现在工作了,只要早上起得来,花半个小时做个饭也能让脑子清醒

  饭做得多了,总会在有些时候,灵机一动发现一些让食物好吃处理起来更便捷的方法。所以,在看到《奢侈的滋味》里平松洋子的一些心得体会时,总是觉得遇见知音

  书中的作者以自身体会,描写多种多样的食物,以及她和食物之间的点滴故事,蒲烧鳗鱼、带骨肉、炸豆腐等等,这些点滴积累细微喜悦是种难以言喻的奢侈。

  所谓奢侈的滋味,奢侈的不是什么燕窝鲍鱼、山珍海味,而是在面对食物时候的心境食材有贵有贱,但是好味道没有。只要处理得当,也能从菜贩子着急收摊,折价卖的菜椒中收获一种好味道。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每个人对奢侈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乘坐豪华游轮环游世界是奢侈,有人则认为三十六色铅笔套装才是奢侈,一想到就兴奋得睡不着觉。 对我来说,“冰” 就是奢侈品。”

  中国人对吃一直特别在意,地缘广阔的中国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菜系,这些菜系各有各的处理方法,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可以带给人幸福感。比如现在的寒冬,虽然外面雾霾弥漫,但约上三五好友去吃个涮锅,怀着急切心情,一边聊天一边看着羊肉白菜蟹肉棒(对- -我喜欢吃蟹肉棒)在锅中翻滚,这也是一种幸福啊。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二):厨房里的故事

  文:薇薇爱阅读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面包房里面飘出来的面包的香味儿。 去逛超市的时候会特意去面包房的位置挑选个面包回去吃。

  后来迷恋上了家附近小店的汤的味道, 不知道是用什么调料, 闻起来就让人觉得很好吃的样子

  再以后, 有一位很喜欢烘焙的朋友是朋友圈晒出了她烤的小面包的照片, 之后把我自己家里闲置了很久只会做烤翅的烤箱拿出来做了烤面包,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准备材料,每样按房子电子称称重, 然后按步骤操作,把半成品放进烤箱, 闻着烤箱里散发出来的面包的香味儿或者蛋糕的香味儿, 觉得等到也是一种很美好事情

  对于美食人们总是有着各自情有独钟的那一样美味。 哪怕是外人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鸡蛋羹, 其实想要做好, 也需要细致的调好水分比例。 出锅之后加上葱丝。

  刚学做饭的时候是小学三年级, 那个时候在农村爸妈忙的时候, 下学以后就会把家里已经发好了的面,使碱,醒面,揉成馒头,然后放进锅里,烧火蒸成白白的馒头,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一直吃不惯外面馒头房卖的馒头的原因。 跟自己蒸的比起来, 蓬松太多, 嚼劲儿不足口感始终不那么好。 再以后馒头房里也出现了用碱面的馒头, 感觉上和自己家蒸的很像, 那种有着碱的味道的馒头, 或许是从小就吃所以已经习惯了。 酵母粉蒸成的就变得挑剔起来。

  再大一些,开始学着切菜, 因为是左撇子, 拿刀用的左手, 开始的时候切的又慢, 总是觉得是不是因为是左手的原因, 才这样呢。 其实任何事情熟练程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渐渐的刀切菜的速度也快了, 也能切出比较薄的片和比较细的丝了,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吃土豆丝, 洗干净土豆, 细细的切成丝。 加上卓辽, 放进热锅里爆炒, 脆脆的微辣的土豆丝简直是那个时候的下饭菜

  怀孕的时候,喜欢用砂锅熬排骨汤, 虽然后来网评实际排骨汤是不怎么补钙, 但是当时特别相信补钙这件事儿。 买回来的排骨放到水里洗去血水,凉水下锅, 水开之后转成小火, 然后用勺子撇出去脏的沫沫, 放在炉火上慢慢的炖,出锅之后放进葱花, 有时候还会一起下面条, 汤和面条冬天的时候吃胃里暖暖的。

  生活中点点滴滴, 犹如炉火上细细的火炖的汤水, 食材的精华被融进了汤汁里, 汤汁里面散发的热气又氤氲着温暖的湿气。 对于吃精致对待自己, 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繁复的琐碎的日常里, 能在厨房为自己做一顿好吃的, 也是一件能调节心情的事情了呢。

  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三):奢侈的滋味何在?

  自古民以食为天,关于吃的话题与故事一直都被延续着。

  2012年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火遍了整个大江南北,让观众欣赏美食的过程中总是不由的感到肚子会饿。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趁势推出,虽然播出后摆脱不了续作不如前作的魔咒宿命,却也不失为一部精品佳作。其中最为触动心底的,倒不是那些诱人的精致美食,而是整部纪录片的最后一句解说。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食物最本质作用就是为人所充饥,为我们的生活行动提供必要能量补充而已。皇家满汉全席可为一餐,平头百姓的清粥小菜也算一顿。人不论高低贵贱三六九等一日三餐即可满足一天所需,多食无益。

  饭菜的美味其实是与心境有很大关系的,心情好时即便是粗茶淡饭也品得津津有味,心情差时哪怕是山珍海味也会吃得味同嚼蜡

  可是如何才能在这日常三餐之中寻找生活的美好滋味呢?

  《奢侈的滋味》,一本由日本饮食生活作家平松洋子所写的一本关于食物日常的随笔小文,《买不到的味道》的姊妹篇。整本书通篇讲述的都只不过是身边常见的食物与厨具,没有什么特别新奇玩意出现。但是作者却通过这一篇篇的短小文章来告诉你,如何在其中寻觅出奢侈的滋味,并向你讲述作者自己眼中的奢侈滋味究竟是什么。

  对于作者而言,看到巨大的冰块咕噜噜浮在液体中是奢侈,出道蒲烧的鳗鱼是奢侈,旅途中携带的杯装酒是奢侈,找到好用的烤吐司箅子也是奢侈。

  食材、器物、餐具、厨艺……奢侈的滋味无时无处不在

  与作者是如此,与我们呢?奢侈的滋味又在何处?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特别迷恋喝自己煮的冬瓜汤,其实做法是相当的简单。选取冬瓜一块,削皮切成薄片,与切碎的冻肉丸子一起放入清水中煮沸二至三分钟,期间放入少许精盐调味。另一边的汤盆中早已放入切碎的葱花与芫荽,点入几滴香油后待用。只等那汤锅离火后,迅速将煮好的汤冲入汤盆,一道简单美味却香气四溢的冬瓜汤就做好了。摒弃那些浓墨重彩的各色重口味调料,只用最最寻常的油盐佐味,唇齿颊间竟有意想不到鲜美味道。

  其实奢侈的滋味处处可寻,它是由点滴间积累的细微喜悦组成的,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起交织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随时等待着你去发现它们,感受它们。

  不求什么山珍海味、珍馐佳肴随处可见的简单食材,寻常味道的家常便饭也能让我们体会一把盛宴般的欢愉。一碗一碟、一杯一盏、一茶一饭……在日常中用心去挖掘生活里的美好,感受平淡人生中不经意间带给我们的小小惊喜。我想,这便是平松洋子所说的奢侈的滋味。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四):奢侈从平凡中来——评《奢侈的滋味》

  谈到奢侈你会想到什么?名牌包包、手表,还是香水首饰?不管是成为名牌的包包、手表或是香水、首饰,究其根本还是实用性。古驰刚开始做皮包的时候,可不是想着要成为世界名牌,而只是单纯的做一个实用而美观的包而已。奢侈从平凡中来,我们生活中的美味支撑起我们对美食的解读。

  作者平松洋子,日本饮食生活作家。洋子女士是个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字里行间透着她对生活的爱,正是拥有这份对生活的热情,才能从点滴细节品味出奢侈的滋味,为我们展现平凡生活中精彩一面,无论是看似“装饰品”的配菜、日常的各种食物、还是锅具、或是调味品,即便是日常最为普通的鸡蛋,也能迸发出独属于它的别样魅力

  看洋子女士谈美食,像是跟着老朋友一起旅行,轻松愉快,从她娓娓道来的与美食相关的回忆,我们也不禁受其感染让食物沾染了各式的情绪愉悦的、欢畅的、兴奋的……突然意识到,味觉本就会与我们的记忆交织在一起,像是远走他乡游子,总是忍不住怀念家乡的味道,与食物的美味重叠的是我们对平凡幸福期待。也许只是一碗白米饭,因为与亲友在一起,也会觉得吃起来分外有滋味。

  已经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心情好或者不好的时候都喜欢到附近的面包店里去买一杯提拉米苏,打包带回家当做饭后甜点,一边看着剧,一边吃着让人从味蕾开始绽放幸福感的蛋糕,只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却也充满了想要感恩生活的冲动,这大概就是奢侈的滋味,是在平凡生活中超出期待的幸福感,这大概就是奢侈从平凡中来。也是通过这本《奢侈的滋味》我终于清楚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本讲美食讲生活的书也道出了人生哲学。我们在生活中忙忙碌碌,却忘记幸福有时回首既得,你看,就在那里。那些细碎的小美好,那些简单的小快乐,那些从舌尖绽放的惊艳美味以及相伴相随的故事与回忆。这里没有什么从黑暗中寻找光明沉重,而是带着一份轻松感看待生活,去欣赏生活。

  奢侈的滋味不需要去寻找,而需要去发现。罗丹说发现美,我们去发现奢侈的滋味。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五):“奢侈”的都留在时光

  对平松洋子来说,夏日傍晚的蒲烧鳗鱼,晃悠途中的杯装酒,午后小憩的甜食……这些都是奢侈的滋味。对我来说,奢侈的滋味,应该是混杂着美好记忆的日常味道吧,味道很重要,当时的经历和感觉也很重要。

  【小时候的味道】

  这本书和“小时候的味道”并无许多关联,可是读着这本书,“奢侈”两个字在眼前晃,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小时候爱吃的东西——

  奶奶手艺很好,现在想来,无论是肉菜还是素菜,甚至汤面,真是每一种都很好吃,但记忆最深的还是奶奶做的发糕和红烧肉,发糕在制作的时候加了奶或是奶粉,还有糖,也不知道具体用了什么方法,掀开大大的蒸锅盖子,就是阵阵甜香扑鼻,轻戳一下,软软蓬蓬的,不自觉就会掰下一块往嘴里扔,瞬间就会被淡淡的甜香包围,不用配菜,这样一口一口地当点心吃,也可以一下子吃上两三块儿。至于红烧肉嘛,那也是记忆深处奶奶的拿手好菜,肉一定要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好下口的小块,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炒糖色,因为“破坏力”有点大我至今不敢尝试……水不能多,糖不能多,要掌握好火候,不停搅拌糖,一个把握不好就会毁了整盘肉,我可是吃过苦味的……这绝对算是个技术活儿,但是奶奶每次都能把握的很好,不用多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就能上桌,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当真是美味。说到这,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惜奶奶现在岁数大,几乎不做饭啦,即使是日常的味道也变得难得,不过还好,还有这些存在胃里的记忆。

  【旅途中的味道】

  另一种奢侈的味道,要算是旅途中的滋味了。作为没钱也没闲的单身狗,既能长时间休假又能找到同行小伙伴,还得有充足票子的旅程实在少之又少,一旦达成必为精品。╮(╯▽╰)╭

  ▷湖南凤凰古镇牛肉/牛杂粉。应该是大四毕业不久的时候,历经火车三蹦子大巴车,兜兜绕绕终于到了古城里,初见什么都新鲜,可记到如今的确是虹桥下那家也卖早点的粉面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简单的粉加上牛肉片,大概是汤好,非常鲜,随手放点桌上自家制的泡椒,味道简直完美,热腾腾稀溜溜一会儿就能见底,就这个连着吃了两天。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六):用心发掘生活平凡却奢侈的滋味

  “奢侈”一词,意为挥霍浪费钱财,过分的追求享受,最早出自于《国语·晋语》一书中:“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通常来说,一般人们提到“奢侈”时,脑海中闪现的多是些价格昂贵品牌响亮,让人们趋之若鹜物件。而对于作者平松洋子来说,心仪的美食与味蕾的完美融合,是最奢侈的。一碗一碟,一茶一饭,都将在时间的长流中,沉积为生活的基石,酿造成日常的奢侈滋味。

  lt;封面>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七):生活的滋味 是 奢侈

  书名叫奢侈的滋味。

  拆下外书封,看着暗黄色的内书封以及暗花的扉页纸,确实就让人第一眼呢感官上想到了奢侈的感觉。治愈奢侈的滋味是什么?我们继续往下看。

  我们对奢侈的东西的定义往往是“昂贵的、限量的、花钱也不一定能买的上的东西。”作者的腰封上就说了?你所想的奢侈是什么?可以是乘坐豪华游轮环游世界,也可以是忙中偷闲漫步于晴空下的街巷;可以是一掷千金换来的璀璨珠宝,也可以是炎炎烈日下来呗透心凉的碎冰。

  那么我所认为的奢侈的滋味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此人此景,此刻你正在经历着什么?在当下的那种环境下,你所想要得到却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就是奢侈的。奢侈并不仅仅是指代那些昂贵的东西。就像作者主张的观念那样:真正的奢侈就存在于每个点点滴滴的平凡瞬间。

  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你每天感知不到的,才是最奢侈的。

  整本书通篇都是在写作者所认为她身边那些值得被称为奢侈的东西。

  就像第一辑中提到的鱼骨。

作者是这么形容的:轻轻一嚼,骨头便在齿间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嚼碎的骨头仿若无物,清晰的声音却在上颚回响。只吃去掉骨头的松散鱼肉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味道。“请爱我到骨子里。”

  有一章的标题叫“老板”

是这么说的:老板一句“多谢惠顾”,仿佛在温柔送别推门而出的背影。他语调很低,是为了不打扰到店内的其他客人,这一点让人很欣慰。我突然想给老板送上一枝玫瑰。

  标题都十分有趣,有一章的标题叫“鼻子”

就算是枯叶,被朝露湿润后,气味也会截然不同,篝火的烟也不一样,埋上芋头就会混入香味。鼻子敏感到可怕,可以区分出针尖般细微不同。因此次,气味重总是包含着各种记忆。啊,这就是那时的气味~!

  其实说到鼻子亦或是气味,其实还真是这样,有时候你的记忆是和当时的气味紧密联系着的,街角的那一碗拉面,或是某个下午突然碰到的老友,他身上有股好闻的洗衣粉味儿。和闺蜜去逛街,到了某个店门门口,闻到熟悉的味道,你甚至还能想到你上次闻到这味道时你的一举一动。

  嗯,这就是那时的气味啊~!

  当然不只是上面提到的那些,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好玩儿的东西。譬如:剩菜;作者说它是将今天和明天相连的东西;菜单、洗碗刷。还提到了中式的砂锅和菜刀了。说中式菜刀是以重量取胜的厨具,说砂锅是形状和深度里藏着秘密。有塑料袋:排除空气,扎紧袋口。

  还有说到垃圾,是这么形容的:可燃与不可燃之间。

  你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就是我开篇说的那样。

  仅仅是为了做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繁忙的工作日抽出时间慢悠悠去向目的地,这样以来,原来平凡的时间便不知不觉的变成了一种奢侈。

  愿你也时常留意你身边奢侈的东西。

  以上。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八):其实你时刻享受着奢侈

  提到饮食,我的兴趣瞬间就来了,虽然我的食量并不大,但是我所吃过食物的种类可以说是比身边所有朋友的都多。因为工作的这几年中,我经常去异地出差,而闲下来的时候必做之事就是品尝当地美食,而且绝对不会重样。本书作者走遍世界各地,当然比我这个外行人懂得多,更重要的是,作者所设计的广泛,与我所说的完全不同。经她这么一说,这些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的食物,的的确确是一种不一样的奢侈

  相信大部分国人都看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是纪录片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对中国吃文化的最强有力的宣传方式。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勾起观众的味蕾,就是在于它在画面上和解说上都能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部纪录片的既视感,书中的图片不逊于视频,只不过少了声音,但是作者却能用文字解决一切困难,仿佛真的听到了咀嚼的声音,和闻到了空气中缓缓飘来的香味。

  书中的每一章都是作者品尝美食时的笔记,她把吃的全过程细致的描写,构成了一篇篇唯美的文章。作者好像在借用读者的嘴来品尝这些美食,把这些讯息直接传递到读者的闹钟,事后就有一种像是真正品尝到了的感觉。作者的切入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笔下的食物,大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品尝到的,却又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也就是我在前文说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拿欧芹来说,可能每个人都觉得它只能做配菜,而且基本上都会扔掉,更别提这也是一种奢侈了。可是作者偏偏把吃这个乱蓬蓬的深绿色玩意写成了一种奢侈,想想我真的有一种愧疚感,莫非我的人生中错过了这么多奢侈的瞬间,那么我的人生岂不是很奢侈?

  我非常喜欢作者对食物的细节描写,比如,“捏起鱼骨,把全部神经调动在舌头,然后忘我地吮起大骨和小骨。骨缝间、背面、凹凸不平的地方,连接处、根部……时而发出撕裂般的尖锐声音,让我又愉快又有些难为情,连话都忘了说,只是投入地吮着。”读着读着,我的口水就流出来了,这不就是我曾吃鱼骨时被忽略的真实感受吗,怎么被作者这么一写,就变得这么高端?作者就像是个诗人,而我,就像个摇头朗读的书生,奢侈感也油然而生。总之,每一章、每一段,都是这般美妙,因为这是一本写给食物的情书。

  《奢侈的滋味》读后感(九):一本关于食物,更关于生活的书

  奢侈,

  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

  是挥金如土时的豪气?

  还是自得其乐时的悠闲?

  是我们上学时,

  努力攒钱去看演唱会时的快乐?

  还是我们放下工作,

  选择“说走就走“旅行时的潇洒?

  其实,有时候

  一碗一碟,

  一茶一饭

  这些点滴生活的瞬间,

  便是奢侈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