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职人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职人志》读后感10篇

2018-04-20 21: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职人志》读后感10篇

  《职人志》是一本由黄靖懿 / 严芷婕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职人志》读后感(一):精神传承

  本书保留了台湾原版书的竖排格式,连印刷风格和排版都像是台湾的大字一样,很有格调。这本由黄靖懿和严芷婕共同制作的《职人志》的特色不仅如此内容更加丰富新颖,职人这个名词听起来很耳熟,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其实职人一词来源于日本,是日语中对于拥有精湛技艺手工艺者的称呼,以前主要是指传统工业者,而现在许多掌握着尖端技术制造业者也可以被称作“职人”。

  本书一共汇集了52位台湾顶尖手艺人的故事经过一年的深入探访,这本独具匠心的职人志从根本体现出了这一代艺人的精神,俗称职人精神。书中所讲的职人们实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说白了就是把老辈的手艺传承下来的人,他们传承下来的手艺和精神往往被人们淡出视线,但却是无人不敬佩的。这些老人各个憨态可掬,一个个就像是老顽童似的,他们的生活看起来比年轻人丰富多了。别看他们岁数都不小了,但是动起手来一个比一个灵巧,并且他们还有创新精神,常常会自创出什么新的花样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和文化,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大致对台湾人做一些了解老一辈人更加懂得生活,从他们身上了解到的当地文化也是最贴合实际的。《职人志》的制作十分精美,书中的文字图画照片等,汇成了一部讲述风俗人情纪录片,使这些老艺术家显得格外亲近,他们固然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在书中他们的形象可爱来形容其实更加贴切。、

  坚持做这些手艺一辈子在我们看来是难事,但是对他们来说确实一种享受,这份坚持和敬业早已与他们合于一体,所以他们手中做出来的作品才更加真实,因为这就是生活,是他们经过一生时间悟出来的道理。手艺分很多种,就像艺术一样,没有具体的工序和样貌,只要有人欣赏就可以。52位手艺人,各自有着不同技能,从书中你会发现他们很相似,他们所付出努力一样的多,对于生活都十分乐观,虽然都面临过打击,但是最终给人们看到的形象都是美好的。

  职人对于制作有着很执着的坚持,对于自己职业怀抱着极高的热情,不懈地投注心力磨练手艺,用另一个词来做比喻的话,“匠心”是最好的诠释。书中所表达的精神正是现代社会所缺少的,“匠心精神”在中国渐行渐远的消失,注重表在而缺失了其内涵,这些是真正凋零的传统艺术。这些是正在凋零的传统艺术,也是需要有人传承的艺术,这不仅是对这门手艺本身的尊重,更是对发明这项手艺的祖辈们的尊重。因为他们所传承的,是当地人历史文化与根深蒂固人文精神,这也让世界人认识他们,并尊重他们。

  《职人志》读后感(二):至职人,致匠心

  寻回一份熟悉陌生,对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有多重要

  比如,再认识看似陌生,却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职人精神。

  在台湾,所谓“职人”(亦可称为”匠人”),专指的是“传承守护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并通过双手制造出良品”的生产者。他们对于制作有很执着的坚持,对自己的职业也怀抱着极高的热情,不懈地投注心力于磨炼手艺,为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作品而努力。

  照此标准,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似乎都注定不太可能会是职人,也因为种种原因限制,暂时无福消受定制化的一流职人服务

  所以,去认识他们及他们背后的精神,于我们而言,也就无有必要了?

  不!

  「职人」一词一词也好,“职人精神”也罢,都是一种“执着“,而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从而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每个人的一流精神。

  用日本首屈一指的匠人秋山利辉先生的话来说,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势在必行。而这一切,我们作为普通读者,可以从阅读开始

  阅读这本书的第一遍,你可能像我一样只着迷于它戏仿民国报纸版式,精工手绘、真人照片、文字访谈融为一体。再一遍,则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冷知识”,如:毛笔职人陈耀文篇中关于“如何分辨毛笔好坏”,陶瓷职人许朝宗篇中关于“陶与瓷的差别”,刺绣职人李文河篇中关于“如何保存刺绣作品”等等诸如此类。再然后呢?也许你会因为这本书实在的内容,忍不住再细读开来,这时候感动便也随之而来了。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出生于嘉义布袋乡下的李永谟,家境贫寒,且因小儿麻痹症而行动不便,不向命运低头,且不愿意成为家里的负担,辗转电子厂、面包店、西装店等地后,肯下苦功夫尝试将近三百种植物之后,找到理想材料,“巧手编树皮 化腐朽为艺术”,终成树皮编刻职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嫁作鹿港媳妇,跟着隔壁阿婆学做香包的周月容,明知道时代宿命已将手工香包的市场压缩到喘不过气,却不厌其烦、不计得失的奔走于各地教学,传授其“技巧不难,要有耐心与企图心”的职人理念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九十年历史,传承三代,发扬石砚雕刻文化的董坐,从一九九三年年底开始,历经十四个月方才雕成初胚,耗费二十三个月方才完成一份重达四百余斤,且每条龙之神韵形态千变万化栩栩如生【百龙砚】的故事。

  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以上这些也许我们自己从未有过,却在儿时,或父辈的口中曾经听说类似;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以上这些便是看似陌生,却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职人精神。

  称职匠人,极致匠心,是以为《职人志:52位台湾顶尖手艺人的故事》。

  或许,作为一个渴望实现真正的自我,都不太应该错过这本书了吧,因为一字一句细读起来的感动,也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寻回一份熟悉的陌生,因为重拾失落的美好精神,因也为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并反思记录自己曾经认真做过的梦、未完待续的路。

  《职人志》读后感(三):旧时代守护者:二位台湾90后的女孩创作的职人志

  (台版《职人志》报道

  文:吴羽涵

  「职人」一词源自日本,代表传承古老技艺,并运用双手制造工艺品的技能者。他们认真且严谨地制作每一项作品,展现坚持的精神。台湾现今亦有许多职人,守护着凋零的传统工艺,而《职人志》所述说的,正是他们的故事。

  初试啼声 写下台湾老故事

  曾就读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的黄靖懿和严芷婕,两人为了完成毕业制作,跑遍台湾各个角落,拜访国内具代表性的五十二位传统工艺师傅。她们以文字、照片和插画记录古老技艺的各种面貌,替渐趋衰落的产业,留下一本能长久保存的备忘录。

  原本黄靖懿、严芷婕跟一般年轻人一样,对台湾传统工艺没有太多深刻感受,但毕业制作指导老师陈俊良鼓励他们年轻一辈,将台湾旧有东西或特有文化重新诠释,而让两人决定以台湾「职人」做为毕业制作主题,为跳脱坊间传统工艺书籍沉重感觉,他们决定以「报纸」的形式再加上本身的插画、设计专长呈现。

  有别于新闻本科学生负责采访的黄靖懿说自己问问题除了照访纲,反而较凭「直觉」,「哪里不懂就问,有的师傅会说你们连这也问喔?」一开始师傅总对自己一生都在做的东西觉得没什么,但彼此熟络就渐渐聊开。

  黄靖懿采访时,严芷婕负责拍摄职人说话的自然神情,以及像环景般记录工作场景细节。一个采访平均小时,一天上、下午只能各安排一个,访完的后制也是大工程,严芷婕依照片将人物、场景、工具、作品手绘铅笔稿,再重新描一次黑边,扫进计算机,由黄靖懿接手上色、听录音档、撰文、排版,到了后期,几乎是一天必须做出一篇,平均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压力之大,黄靖懿回想:「当时太阳下山心情就会很差,觉得一天又没了。」

  作者以一周一篇的周报形式呈现五十二项手工艺,《职人志》则是整合所有周报所出版的书籍。书中每位职人与每项传统技艺交织成一篇篇的故事,他们娓娓道来昔日接触该行的生活背景、创作手工艺品时所遭遇挫折、所具备特殊专业技能以及对于传统消逝的感触等等心情。

  周报原本以报纸方式印制,最终集结成册出版《职人志》。

  而每篇故事也令人感受时代变迁,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然而职人却无怨无悔地固守岗位,甚至拥有更远大抱负。有些人从小耳濡目染,因而对手工艺产生深厚情感,并持续将其精神发扬光大;有些则继承上一代的专业技术,并坚守质量,只为将技艺传承下去;甚至有人因应时代的变迁,走向创新之路,跳脱传统所设限的框架

  新格局 开视野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确实,职人欲创造更为精致的作品,不仅需要倚靠双手,还要能妥善运用各项工具。因此《职人志》有别于一般的传统工艺书籍,特别在书里描述职人制造工艺品时,所需运用的工具,并以写实的手绘插图显示其形貌,使读者更为认识职人创作的世界。

  除了工具的展示,本书亦介绍手工品的制作步骤,这些描述为工艺的技法留下完善纪录,使衰落的产业不怕被后代完全遗忘。另外,此书也设置「报乎恁知」的专栏,提供鲜为人知的技艺相关信息增加读者阅读的广度。然而,不管是制作程序,抑或特别设置的专栏,皆让读者能一边品味职人的甘苦故事,一边增广见闻。

  书中版面的编排和设计也相当别出心裁参考老报纸的排版形式散发复古感,字体设计也特别挑选昔日盛行的铅字印刷样式。另外,于空白处所添加的分类广告,不仅全数模仿昔日的报纸广告,标语的设计还配合当周所报导的手工艺,彷佛带领读者回到传统技艺仍然繁荣的时代。整体来说,书籍的怀旧风格十分强烈,也格外适合传递传统的价值

  老报纸的排版和铅字印刷的字体,使本书独具一格

  与百工的切磋

  《职人志》的发想与产出,事实上具备「传承」的意味。二〇一〇年所出版的《寻百工》一书,由四位台湾辅大应用美术系大四学生所执笔,内容述说一百位传统产业师傅的故事。如此关心古老行业题材,让黄靖懿与严芷婕也想朝类似的方向着手毕业制作,并继承辅大人的精神。

  然而两本书籍展现传统产业的方式却不全然相同。在行业的选定上,《职人志》完全以手工艺为题材,专心一志地剖析传统工艺的现况,但相似的行业却可能使读者感到了无新意。相较之下,《寻百工》不仅有手工艺,撰写的行业里也纳入手工食品、礼俗祭典,如此全面且多元的介绍,给予读者更宏观视角,看待各种传统行业的兴起与没落。

  此外,《职人志》的作者在美编设计则充分发挥专业的绘图能力,尤其是每位人物的工作室全景图,巨细靡遗地呈现工作室内的每项作品、每个摆设等细节,一笔一画让人一目了然职人的工作环境情形。因此,透过文字认识职人之余,读者将由插画看见职人努力工作且坚持不懈的写实面貌。然而,《寻百工》在美术设计方面,虽然缺乏色彩缤纷的手绘插图,但每篇故事开端所印制的满版人物工作照,亦传递着师傅认真工作的态度和神情。

  藉由细腻笔触,作者如实呈现职人的工作环境。

  正视衰落 化危机转机

  因应工业化、机械化的缘故,台湾早期的传统行业不断凋落,而昔日的回忆,逐渐被世人所忘却。但《职人志》的师傅们,却一肩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一旦接手工作,即从事好几个年头。而且在工作之余,还开班授课向大众教授即将失传的技能,不遗余力地维护传统。

  然而,书中职人的年龄普遍偏高,有的人工作到六、七十岁,仍然坚守其职。而没有后代子孙继承的店家,即便有意愿让年轻人接手,但碍于现今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兴致缺缺,有些人就算有兴趣也缺乏耐心,因而形成后继无人的局面。但不可否认地,年轻人的加入确实能带来转机。他们若能持之以恒学习专业技能,并以年轻人天马行空想象,在手工艺上加入新颖的想法,将为传统开辟一条更宽广的路。

  事实上,如果有志之士政府具有一颗想延续传统的心,保存老一代的技艺,将不再是难题。因此透过图文并茂的《职人志》,每则职人的故事,若能唤起大众对于传统的一丝关心,甚至产生一点兴趣,将看到传统复苏的一线曙光

  《职人志》读后感(四):工匠精神之《职人志》

  lue编辑

  就业,创业这两个问题可以说对于现在的中国青年男女们来说都是一个热门而又比较沉重的问题。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们可以说从进入大学校园就已经开始受到毕业就是失业这个诅咒的困扰是的,不容我们否认的是现在的经济大环境确实不好,年轻人跨入社会所要面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比如面临着高房价,低收入,高物价等问题。可以说这与刚步入社会刚入职场期望反差巨大的,因为很多人都可能或多或少憧憬过一开始就找到一个收入颇丰的工作,找到一位美丽善良的老婆等等。有这些愿望可以理解,但是这也需要我们自身的能力,做事认真才有机会得到这些。但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就比较缺乏这种认真,专研的工匠精神,做一份工作坚持不下来的人数不胜数,现在的择业观也是什么赚钱什么活,不仅仅是个人,企业也是如此。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不太好的一面,接下来按道理就要说一点好的了。时下还是有相当多的有识之士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也在呼吁年轻人在初入职场应该能沉得下心,不要过分在乎一时的收入高低。市面上也是出了相当多的谈论这方面问题的书籍,但是收效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今天我要推荐的一本书不是直言讲述这种严肃问题的书,相反还是一本比较有趣的书。这本书叫做《职人志》,是一本讲述52位台湾顶尖手艺人的故事的书。

  《职人志》读后感(五):由一本书引起的雪夜沉思——《职人志》

  我想,这大概是2017年北京的最后一场雪。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已是深夜一点左右,本想走出屋子看下雪停了没有,却又带着一身的倦怠慵懒的不愿意离开温暖的卧室。

  下雪在北方并不稀奇,但在我印象中,许久没见过成形的雪花,也许久未听到踏雪发出的声音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